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自然地理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自然地理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水资源的特性有()参考答案:时空分布不均匀性_有限性_循环性_利、害两重性2.在厄尔尼诺年份,下列关于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太平洋东海岸较常年气温更高,降水增多3.中纬度气候不包括()参考答案:副极地大陆性气候4.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参考答案:3%5.关于气旋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中心气压低,空气自外围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6.构造运动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_具有方向性_具有非均速性_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7.理想状况下,全球共形成气压带,风带参考答案:7;68.山地背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迎风坡常发生焚风效应参考答案:错误9.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参考答案:正确10.气候的形成因子包括()参考答案:下垫面状况_大气环流_太阳辐射_洋流11.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参考答案:错误12.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参考答案:正确13.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出现在()参考答案:东亚14.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为圣诞节前后南美洲沿岸海温上升现象参考答案:正确15.气候系统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系统的热量平衡收到破坏参考答案:正确16.下列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常见的变质岩对应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区域变质作用—大理岩1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主要包括参考答案:生物成分_非生物成分_消费者_分解者18.洋流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暖流和寒流四类参考答案:错误19.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参考答案:正确20.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与同期降水量之比,称为()参考答案:径流系数21.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参考答案:正确22.黄土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参考答案:正确23.吸湿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沿着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的多余水分参考答案:错误24.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及有机物的是()参考答案:细菌2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通过改变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机能或行为等特征而实现的参考答案:正确26.海洋岛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岛和两类参考答案:珊瑚岛27.岩石的基本单位是参考答案:矿物28.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参考答案:干洁空气29.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是参考答案:上层滞水30.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过程矛盾的统一参考答案:生物小循环31.下述对生态因子一般作用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一个因子的缺失可以用另一个因子来代替32.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33.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参考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34.地形雨降水多发生在()参考答案:迎风坡35.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参考答案:温室效应36.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可将锋面系统分为哪几个类型()参考答案:锢囚锋_暖锋_准静止锋_冷锋37.板块构造学说主张()参考答案:刚性的岩石圈被各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既不连续又互相“镶嵌”起来的球面块体,称为板块_板块漂浮于地幔软流圈之上_每个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边生长,边运移,边消亡。
自然地理学试卷1答案
自然地理学A卷答案一、判断题(判断1 , 每小题1分共 15 题)1.ⅹ2.ⅹ3.ⅹ4.ⅹ5. ⅹ6.ⅹ7.ⅹ8.√9. ⅹ 10.ⅹ 11.ⅹ 12.ⅹ 13. √ 14. √ 15.ⅹ二、名词解释( 要求要点明确 , 每题3分共8 题 )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1分),是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分):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自然分异规律,以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分)。
2.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1分),并达到某种量值,使系统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的状态(1分)。
这种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是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的(1分)。
3.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其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域,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域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体系,这种地域体系研究法,即为自然区划。
4.周期性节律: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时间间隔重复变化的规律(2分)。
这种节律的成因既有天文因素也有地球自身运动因素的制约,即日、月、地和太阳系在宇宙空间运动所表现的周期性(1分)。
5.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的整体组合特征(1分)沿地球表面一定方向发生变化(1分),结果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现象(1分),称为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功能6.农业生产潜力: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土地面积上(1分),农作物摄取太阳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1分),最终形成的经济产量(1分)。
三简答题 (每题5分,共 8 题)1.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化主要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1分),太阳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于自身生存的需要(1分),另外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潜能储存在体内(1分),随着食物链按着百分之十定律在有机界中传递转化(1分),最后随着腐烂链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要点)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要点)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臵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它基本特征有:
整体性
区域性
系统性
2.试述自然地理学在“统筹人与自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9p,2007)
3.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环境有何影响?自然地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有何作为?(15p,200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6) 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
从目前来看,自然地理学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 弄清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2) 弄清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估、
预测与规划,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优化、调控,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3) 弄清地球表层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灾害预测、减灾防灾
提供科学依据。(P25,王)
(1) 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
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比如,毁林垦种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使戈壁、荒漠变为良田,如此等等。 (2) 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
温室效应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0p,2007)
由分布在地球表层附近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彼此相互接触,甚至呈交错或重叠分布,使这些圈层中的水、空气、岩石和有机体互相包容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通和物质传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以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独立存在于地球体之中,构成了一个在性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圈层的特殊圈层,这个圈层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第七章第一节植物与环境1.试述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光合作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
2.何谓生态因素、生存条件和生境?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如何达到辨证的统一?生态因素:对植物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因素,生存条件:在生态因素中,对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称为生存条件,如氧、二氧化碳、光、热、水、无机盐类等六个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植物具有主动性,环境具有可变性。
在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会适应这种改变,植物与环境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3.分别阐述光、热、水、大气、土壤、地形、动物、植物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光谱成分: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影响,如蓝紫光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紫外线能够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
光照强度:植物体重的增加与光照强度密切有关。
植物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能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也与一定的光照强度直接相联系。
光照时间: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过低的温度和过高的温度都能够直接妨碍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物的吸收。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过程。
大气对植物的影响:化学成分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空气运动:影响植物花粉的传播,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由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影响植物对土壤中无机养分的吸收。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240《⾃然地理学(⼀)》答案《⾃然地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流或⽀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地,直⾄相邻⾼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系的组成部分,使⽔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出某⼀近似⽔平⾯⽽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深度⼩于1/2波长的浅⽔区时,海⽔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同⼀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洪⽔时,河道⾃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河道断流。
被淤塞的⽼河道形成⼀个新⽉形的湖泊,称为⽜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致的现象,如向斜⼭背斜⾕。
6.冰劈作⽤:脉冰⼀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压⼒,使裂隙不断扩⼤,这种作⽤亦称冰劈作⽤。
7.混合溶蚀作⽤:由于⽔量、⽔温、⽓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溶液发⽣混合作⽤,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产⽣新的溶蚀作⽤,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
8.⽓候地貌:受外营⼒控制并反映不同⽓候特征的地貌,称⽓候地貌。
9.溶沟与⽯芽:地表⽔沿可溶性岩⽯表⾯的缝隙溶蚀⽽成的⼩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脊,称为⽯芽。
10.⽯河:亦称⽯流,主要发育在具有⼀定坡度的⼭坡凹槽或沟⾕之中,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充塞集中⽽成,在重⼒和融冻作⽤下,碎⽯可徐徐向下蠕动。
11.⼤陆架:指靠近海岸⽔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形成与发展⼀种重要⽅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降。
13、侵蚀基准⾯: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个⾯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控制局部河段或⽀流下切深度的基⾯称地⽅侵蚀基⾯,对所有⼊海河流来说,海⾯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因此海⾯也称终极侵蚀基⾯或总侵蚀基⾯14、波浪折射当波浪的传播⽅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侧,由于⽔深减⼩,传播速度⽐远离岸边的⼀侧慢,使波峰线发⽣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集《自然地理学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壳及其运动》自编习题集及答案1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
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9、康拉德面——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0、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1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
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A. 气候学B. 地形学C. 水文学D. 经济学答案:D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影响着我们的哪些方面?A. 自转影响昼夜更替,公转影响季节变化B. 自转影响季节变化,公转影响昼夜更替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地球的地形特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的一种?A. 砂岩B. 页岩C. 大理石D. 花岗岩答案:D4.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形式?A. 风化作用B. 溶解作用C. 机械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C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亚马逊雨林B. 太平洋C. 大陆架D. 生物圈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五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答案:对流层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下水和冰川中。
答案:海洋3.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通常形成________,而分离边界则可能导致________的形成。
答案:山脉、大洋中脊4. 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柯本气候分类代码是________。
答案:Af5. 地球上的生物圈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百分比。
答案:2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高温高压下部分岩石呈现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金属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对地形地貌、土壤形成、气候条件等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学测试答案一
测试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相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3分)2、冰晶效应:当水滴和冰晶共存时(1分),在温度相同条件下,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1分),水滴将不断增发变小,而冰晶则不断凝华增大(1分),这种过程称为冰晶效应。
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3分)4、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1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1分)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1分),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5、整合(接触):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1分)且相互平行(1分),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1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题,共15分)1、鞍型气压场(鞍、鞍形、或鞍形区域)2、辐射逆温3、太阳辐射4、锋面雨5、太阳高度6、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7、自转8、79、65%10、胶结作用11、直立褶曲12、断距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1、C2、A3、D4、B5、A6、A7、D8、C9、D 10、A11、D 12、B 13、C 14、B 15、B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共25分):1、说明山谷风和海陆风的成因,并图示。
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由于大气温度主要来自地面加热,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这样同样的海拔高度上,谷地对应的上空温度低于谷峰的上空,空气下沉,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同理,夜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环流。
(1.5分)(答案不完整者得1分)海陆风:在滨海地区,白天陆上温度高于海上,大气上升,海洋上温度低,空气下沉,底层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同理,晚间底层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1.5分)(答案不完整者得1分)2、 简述焚风的成因。
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温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3分,未指出干、湿直减率扣1分)。
最新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汇总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水高地,直至相邻高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自己水系的组成部分,使水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水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小,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牛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
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6.冰劈作用: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7.混合溶蚀作用: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一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发生混合作用,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用。
8.气候地貌:受外营力控制并反映不同气候特征的地貌,称气候地貌。
9.溶沟与石芽: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的缝隙溶蚀而成的小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10.石河:亦称石流,主要发育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凹槽或沟谷之中,由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石充塞集中而成,在重力和融冻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动。
11.大陆架: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面形成与发展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面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比降。
13、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14、波浪折射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自然地理学(东北林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A:地球表层自然系统B:地球表面生物圈层C:地球表面岩石圈层D:地球表面大气圈层答案:B2.自然地理环境在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可概括为( )等基本特征。
A:有机界面和无机界面相互转化B: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相物质并存C:地球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D:人类聚居的场所答案:ABCD3.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下述()方面。
A: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利用价值B: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C: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D: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答案:A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3S”技术应用B:资料搜集与分析C:野外调查D:室内实验答案:ABCD5.自然地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室内试验A:对B:错答案:B6.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等。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效应的是()A: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B:昼夜现象C: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D:地球表面每隔15°经线,时间即相差1小时答案:B2.若想在春分和夏至之间到云南旅游,一下日期合适的是()。
A:8月23日B:4月23日C:6月23日D:2月23日答案:B3.历年的平均日数是()。
A:354.366日B:365.2422日C:365.2425日D:354.367日答案:C4.黄赤交角的度数()A:24°25′B:24°26′C:23°26′D:23°25′答案:C5.现今仍使用的历法种类()A:阴历B:阳历C:阴阳历D:佛历答案:ABC6.以下属于天球基本点的是()A:天子午圈B:天极C:天底D:天顶答案:BCD7.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黄道A:对B:错答案:A8.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三次通过同—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0p,2007)由分布在地球表层附近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彼此相互接触,甚至呈交错或重叠分布,使这些圈层中的水、空气、岩石和有机体互相包容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通和物质传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以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独立存在于地球体之中,构成了一个在性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圈层的特殊圈层,这个圈层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它基本特征有: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2.试述自然地理学在“统筹人与自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9p,2007)3.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环境有何影响?自然地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有何作为?(15p,200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
比如,毁林垦种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使戈壁、荒漠变为良田,如此等等。
(2)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温室效应(3)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土壤侵蚀(4)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水的控制:跨流域调水,改变了两个流域水分的循环CO2的增加破坏臭氧层水体富营养化水库>增加水分蒸发,改变水循环(5)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沙漠化,城市热岛、水库、温室效应(6)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从目前来看,自然地理学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1)弄清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2)弄清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估、预测与规划,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优化、调控,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3)弄清地球表层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灾害预测、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地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曲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由于春分点西移,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种天文现象称为()()A:岁差B:极移C:章动D:偏心率答案:岁差2.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A:潮汐现象B:昼夜更替C:四季变化D: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答案:潮汐现象3.下列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把海水抛向赤道,使赤道地区的海平面比两极地区高B:赤道地区最大C: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D:对静止的物体而言为零答案:把海水抛向赤道,使赤道地区的海平面比两极地区高;赤道地区最大4.到达地表的能量,数量最大的是太阳辐射。
()A:错 B:对答案:对5.地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A:错 B:对答案:对6.肉眼看到的天体,绝大多数都是恒星。
()A:对 B:错答案:对7.地球的形状是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基础。
()A:错 B:对答案:对8.太阳日是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
()A:错 B:对答案:错9.回归年比恒星年时间长。
()A:错 B:对答案:错10.地球表面附近,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两个元素分别是()。
( )A:Si、AlB:Fe、AlC:O、SiD:Fe、O答案:O、Si2.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光滑平面的能力称为()。
( )A:断口B:节理C:断裂D:解理答案:解理3.整合侵入体的产状一定是水平的。
()A:错 B:对答案:错4.下列褶曲中岩层变形最强烈的是()。
()A:倒转褶曲B:平卧褶曲C:翻卷褶曲D:直立褶曲答案:翻卷褶曲5.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为正断层。
( )A:对 B:错答案:错6.如果上下岩层产状一致,则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
( )A:对 B:错答案:错7.下列可作为海底扩张证据的是() ( )A:大洋年龄中间新边缘老B:大洋中脊存在转换断层C:沉积物厚度大洋中心薄边缘厚D:大洋中脊两侧磁异常条带相互对称答案:大洋年龄中间新边缘老;大洋中脊存在转换断层;沉积物厚度大洋中心薄边缘厚;大洋中脊两侧磁异常条带相互对称8.在岛弧-海沟系统中,地震多发生在海沟一侧,火山则在岛弧一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水高地,直至相邻高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自己水系的组成部分,使水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水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小,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牛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
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6.冰劈作用: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7.混合溶蚀作用: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一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发生混合作用,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用。
8.气候地貌:受外营力控制并反映不同气候特征的地貌,称气候地貌。
9.溶沟与石芽: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的缝隙溶蚀而成的小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10.石河:亦称石流,主要发育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凹槽或沟谷之中,由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石充塞集中而成,在重力和融冻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动。
11.大陆架: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面形成与发展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面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比降。
13、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14、波浪折射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15、石海:在高亢而平缓的山坡上,基岩经过剧烈的融冻崩解在原地形成的大片碎石或角砾的堆积地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不属于多风向沙丘的是( A )A.新月形沙丘B.金字塔形沙丘C.蜂窝状沙丘D.星状沙丘2.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 )A.密西西比河三角洲B.黄河三角洲C.尼罗河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3.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C )A.溶蚀谷B.河谷C.风蚀谷D.冰川谷4.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发育大量辐射状沟谷的黄土地貌为 ( D )A.塬B.残塬C.梁D.峁5.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C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6.滑坡属于( A )A.重力地貌B.流水地貌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7.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平原的冲积性河床上,深槽与浅滩交替出现。
B.弯曲河床的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表流向凹岸底流向凸岸的横向环流。
C.岩槛和壶穴是由于河流被火山熔岩阻塞造成的。
D.边滩与心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在我国陆地地貌分类系统中,基本地貌类型包括( C )A.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B.山地、高原、台地、盆地C. 山地、台地、平原、丘陵D.山地、高原、平原、台地9.关于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 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和风积作用。
B. 风对沙粒的搬运是以悬移和表层蠕动两种形式进行的。
C. 风沙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D.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风积作用。
10.黄土潜蚀地貌可形成( B )A.锅穴B.陷穴C.海蚀穴D.壶穴11.下列地貌形态哪一种是地表河流袭夺的地貌表现( B )A.峡谷B.风口C.盲谷D.风蚀谷12.牛轭湖是由( A )造成的A.曲流截弯取直B.喀斯特作用C.海岸泥沙运动D.基岩被风吹蚀13.中、酸性岩浆以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其形态上通常表现为( B )A.盾形火山B.锥形火山C.低平火山D.寄生火山14.在沟谷发育过程中,哪一阶段沟谷侵蚀最强烈( C )A.细沟B.切沟C.冲沟D.坳沟15.某谷地走向顺直,横剖面呈U型,谷头呈围椅状,有明显的纵比降,纵剖面常表现出阶梯状,这个谷地应当是( D )A.溶蚀谷B.河谷C.风蚀谷D.冰川谷16.以下关于流水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两类。
B.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C.沟谷流水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D.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流速和流量密切相关。
17.关于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和风积作用B.风对沙粒的搬运是以悬移和表层蠕动两种形式进行的C.风沙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D.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风积作用18.珊瑚礁主要在( A )海域发育。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9.不属于多风向沙丘的是( A )A.新月形沙丘B.金字塔形沙丘C.蜂窝状沙丘D.星状沙丘20. 醉树一般出现在下列哪类地貌之上( C )A.滨河床沙坝B.洪积扇C.滑坡体D.抛物线形沙丘21. 倒石堆属(D )A.黄土地貌B.流水地貌C.喀斯特地貌D.重力地貌22. 坎儿井常建在(C )上A.滑坡体B.倒石堆C.洪积扇D.坡立谷23. 属于冰蚀地貌的是(B )A.蛇形丘B.冰斗C.终碛堤D.鼓丘24. 河床向上游的加长主要是由(D )造成的。
A.下蚀作用B.侧蚀作用C.磨蚀作用D.溯源侵蚀作用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1.下图说明的是哪种地貌形态的形成机制,分别对各个阶段进行描述。
图中表示的是石环等地貌的形成机制即融冻分选过程:A.原始地面,B.冬季地面冻结,地面抬高,砾石位置也抬高,C.夏季地面开始融化并降低,砾石下部仍冻结,D.砾石下部土层全部融化,砾石下部被小砾石填充,砾石相比原来位置(A)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2.海蚀地貌发育的基本进程和类型。
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岬角处: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3.影响坡面侵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降水性质地形:坡度与坡长地面组成物质植被人为因素4.标出下图河流阶地的级数和成因类型。
A:分水岭B:侵蚀阶地C:基座阶地D:内叠阶地E:上叠阶地F河漫滩5.简述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基本条件。
水:溶蚀力,流动性岩石:可溶性,透水性6.绘图说明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新月形沙丘一般是在单一风向作用下,由盾状沙堆演化而来。
沙堆在供沙丰富的情况下不断增高,气流因在沙堆上部受到压缩,流速逐渐加大,在进入背风坡时气流发生扩散,风速相应地减小,与此同时,气流还会从背风坡坡脚流向气流流速最大而静压力较小的沙丘顶部,从而产生涡流,并将携带的砂粒堆卸下来,构成落沙坡,在落沙坡坡下逐形成马蹄形洼地。
新月形沙丘刚形成时,落沙坡较小,弧形沙脊还没有与沙丘的顶部相吻合。
随着迎风坡的沙粒不断向前搬运,落沙坡不断接受堆积,弧形沙脊不断增高,最后弧形沙脊的顶部与沙丘的顶部完全一致,成为沙丘的最高点,这时便发育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7.下图为多年冻土的地温结构剖面图,请注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tp:年均地温a:多年冻土(永冻层)上限h2:永冻层厚度h1:多年冻结层下限深度b:地温年变化下限8.河漫滩的沉积结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的砂砾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的亚砂土和亚粘土。
河漫滩是随着河床的侧向移动而产生的,其中滨河床浅滩的堆积起着主要的作用。
河谷的发育都是从V形谷开始的,这时谷底几乎全被河床所占据,由于河流侧方侵蚀,岸坡受冲刷而不后退,在凸岸形成边滩。
随着河谷的展宽,河床不断向凹岸方向移动,河床出现了弯曲,随着侧方侵蚀的发展,河床继续向凹岸一侧移动,同时凸岸边滩不断展宽、加高,在平水期大片出露,这时形成雏形河漫滩。
如果河谷再继续展宽,洪水期在河床内和雏形河漫滩上的冲积物堆积条件有显著的变化。
在雏形河漫滩上,洪水期由于水深比河床浅,流速慢,原来沿河床底部的推移质,不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而只能把一些粉砂和粘土搬运到这里堆积下来,因此在原来雏形河漫滩粗粒物质上又盖上一层细粒物质,即河漫滩沉积物,从而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的砂砾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的亚砂土和亚粘土。
9.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是由风沙流对地表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地貌。
石窝: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凹坑和洞穴,其口径由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风蚀蘑菇:水平产状的地层经风力剥蚀,残留的石柱呈蘑菇状。
风蚀谷:风沿着地面的裂隙或沟谷剥蚀而成的谷地。
谷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谷壁陡峭并常有石窝发育,长可达数十米,多沿主风向延伸。
风蚀洼地:在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由风吹蚀形成的浅洼地,常成群分布,其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直径达数十米,深常不足一米,呈浅碟状。
风蚀残丘:在风蚀作用下,风蚀谷不断拓宽扩大,谷间高地不断缩小形成的一个个孤立的残丘。
风蚀城堡:指水平产状的沉积岩基岩山丘,经风沙流长期吹蚀形成的貌似城堡的地形。
风蚀脊:在干涸的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上,定向风沿地面裂隙吹蚀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
维吾尔语称“雅丹”。
10.喀斯特地区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发育的制约作用.垂直渗透带:落水洞,漏斗。
喀斯特发育季节变动带:洞穴发育水平流动带:地下河发育地带深部滞留带:因水流动性差,喀斯特不发育11.波浪折射及其地貌意义.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这种过程是通过波峰线力图采取与海岸平行的位置来实现的。
在曲折海岸,当波浪向海湾与岬角交错的曲折海岸传播时,由于每一波峰区间都力图平行于相应的海岸段,结果产生在岬角处波峰缩短,在海湾内波峰拉长的现象,即波能在岬角处集中,而在海湾处扩散,使得岬角处发生侵蚀,海湾处发生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