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 磁现象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的分布和地磁场与地理两极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解释身边的磁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3.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5.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较高,将磁现象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及其特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7.结合科技发展,介绍磁现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图片,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_378

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_378

第1节磁现象┃教学过程设计┃(三)磁化的秘密。

提出问题:物体如何才能具有磁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失去磁性?演示实验(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教材图7-1-1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展开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磁化现象。

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利用课件或教材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磁化和消磁。

一面: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有利的方面:钢针磁化后,可以用来制作指南针。

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探究中的收获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感悟并作评估、交流。

3.布置课外活动及课后作业。

(1)课外活动:自制“指南针”。

(2)家庭作业:“自我评价”第1、2题。

┃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磁现象(一)认识磁体1.磁性、磁体和磁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2.磁场。

(1)性质:传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场而引进的。

(三)磁化的秘密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教学探讨与反思】本节课适当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小游戏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注意渗透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看不到、。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7.1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7.1磁现象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磁与电》
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强弱。

(3)知道地磁场。

(4)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能描述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实验感受磁场的存在,经历描述磁场的方法,初步认识
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
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2.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过程。

●教学器材:
教师:自制磁屏蔽演示器,铁质钥匙,铁粉,小磁针,磁场分布立体模型、条形磁铁,铁钉,曲别针,小风扇,布条。

学生:条形磁铁,小磁针,曲别针,一元镍币,铁钉,塑料尺,一角铝币,锌片,铜块,木块,磁场方向探究卡,透明胶片,记号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科版物理九年上教案设计7.1磁现象

教科版物理九年上教案设计7.1磁现象

7.1 磁现象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2019秋季各科最新备课资料陆续推送中快快告诉你身边的小伙伴们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4.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经历探索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认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讨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物体的磁性分析问题。

3.通过对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磁场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指南针、各种磁体、小磁针、磁场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片、铁屑、铁钉、大头针、订书钉、铁架台、细线、小磁针、铜片、木块、铝片、塑料、陶瓷、棉线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景:(课件展示)1998年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探测宇宙秘密的仪器——阿尔法磁谱仪。

师:你知道阿尔法磁谱仪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磁的知识?说明:学生回答后,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师:磁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磁现象的基本知识。

二、进行新课(一)认识磁体。

1.磁性、磁体和磁极师:各小组都有一些物质(铁片、铁屑、铁钉、大头针、订书钉、铁架台、细线、小磁针、铜片、木块、铝片、塑料、陶瓷、棉线等),你能用什么方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学生讨论交流,尝试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

引导学生将物质按照能否被磁铁吸引分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1节磁现象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1节磁现象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1节磁现象教案 (2)作为幼儿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希望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磁铁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磁铁的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镍片、钴片、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组磁铁、铁钉、镍片、钴片、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磁铁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磁铁的性质,让他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3. 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磁铁手工制品,过程中观察磁铁的吸引现象。

4.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自己制作的手工制品,讨论磁铁的吸引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效果,观察孩子们对磁铁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的表现。

如果发现有孩子们对磁铁的性质理解不深,我会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践环节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拓展延伸:为了延伸孩子们对磁铁的了解,我会在课后安排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找一找磁铁制品,并观察它们的吸引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

1.磁现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鸽子是怎样认识归家之路的?鸽子到几百米甚至一二千公里以外,仍能飞回家去,奥妙何在呢?有人说,鸽子眼神好,记忆力惊人。

但倘若把鸽子装在严密遮挡的笼子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放飞,它们依然能轻而易举地飞回家。

有人说,鸽子是利用地球是一个磁体来导航的,果真如此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磁现象!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磁体活动1:如图所示为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铜棒,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活动2: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方案的加以补充。

总结:将它们分别靠近磁铁,看能否被吸引,能够被吸引的为铁棒,不能够被吸引的为铜棒。

归纳总结: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这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活动3:让学生将磁铁靠近玻璃板上的铁屑,说出你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并阐明这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活动4: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归纳总结:(1)磁体上的不同位置,磁性强弱不同;(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

磁体上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为北极(N极)、指南的为南极(S极)。

(3)磁体具有南北指向性。

知识拓宽: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活动5:教师按照如图所示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交流、讨论所阐明的物理问题。

归纳总结: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典例剖析1 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标的是()A B C DA.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B.将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C.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秤下向右移动D.将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的条形磁铁提起【自主解答】【方法归纳】(1)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为了判断这个特点,可以用两端和中间部分吸引其它磁性材料进行判断。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7.1 磁现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这节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了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等与“磁”有关的物理概念、模型,其中磁场的特性和磁场的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借助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转换”的思想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思维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磁感线是本节课要着力突破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已经学习过与磁有关的一些知识,知道关于磁性、磁极的基本知识;了解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想吸引的特性,知道可以利用磁体制作指南针等知识。

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环境和用(玩)具上经常看到磁体的应用,如“门吸”、“磁扣”、“磁画板”等,所以学生对“磁”并不陌生,这些都是我们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组织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薄弱,又是第一次接触“场”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要借助转换等方式“形象化”地表现磁场的有无以及磁场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基本概念,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初步掌握描述磁场的工具——磁感线的基本特征,能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判断磁体周围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与强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研讨、教师演示、学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转换法”和“理想模型法”等科学研究方法;(2)在学生动手探究磁场分布、建构磁感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喜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1、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磁场的描述工具—磁感线。

教学难点: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教学资源:学生小组实验资源:条形磁体1个、蹄形磁体1个、小磁针4个、铁钉3颗、硬币3枚(1角)、A4白纸1张、塑料膜1张、磁感线演示板1个、记号笔2支、学案1份。

教师演示实验资源:铁盒1个、钕磁铁1个、糖果3颗、条形磁体2个、1角硬币1枚、铁钉1颗、小磁针1个、小车1个、风扇1台、小旗1面、磁感线演示板1个、A4白纸1张、塑料膜2张、记号笔1支、铁屑1盒、玻璃板1张、条形磁体立体磁感线演示仪1台。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磁体,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了解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知道磁化现象,知道指南针的原理。

4.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如图),是由一种大青石构成的,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而且船还下沉并向大青石撞去,造成触礁沉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磁现象》。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认识磁体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磁体有条形、蹄形、圆形等各种形状。

2.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3.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一头叫北极,用N表示,一头叫南极,用S表示。

4.如图所示的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自主阅读教材P105~10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在磁体的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magnetic field)。

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正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6.如图:磁场中不同位置的小磁针受力偏转方向不同,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

其规定是: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7.大量实验表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方向相反,所以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三)磁化的秘密自主阅读教材P107~10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8.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强烈敲击或加热,磁性会消失。

9.能被磁化的物质大多数是含铁、钴、镍的合金或者其他金属的氧化物,叫做磁性材料。

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9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1.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1.磁现象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磁体的性质: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磁性物质,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表示: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4.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指向相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说明磁铁为什么能吸引磁性物质。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根据磁感线理解磁场的分布。

4. 学会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能够演示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场的方向判断。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磁感线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

2. 讲解磁体的性质:讲解磁铁能吸引磁性物质的原理,说明磁铁的吸引作用。

3. 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两个磁铁进行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4. 讲解磁场的表示:介绍磁感线的作用,解释磁感线如何表示磁场的分布。

5. 教授磁场方向的判断:演示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感线模型表示磁场的分布,并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磁体的性质:吸引磁性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的表示:磁感线磁场方向的判断:用小磁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磁铁为什么能吸引磁性物质。

2. 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用磁感线表示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并标出磁场方向。

答案:1. 磁铁能吸引磁性物质,因为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N极和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 教案

《§7、1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宋体小4号)1.认识磁体,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了解地磁场。

3.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4.知道磁化现象,知道指南针的原理。

2.能力目标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磁现象使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和生活实践已经比较熟悉的知识,但学生对磁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尤其对磁场的认识存在着迷惑,如何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如何用磁感线形象直观的描绘磁场是学生的难点,从抽象到直观的思辨过程需要学生辩证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磁体;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2.难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画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条形磁体八组(每组两块)、大头针八份、小磁针若干、自制挂钩八个、纸条、磁感线演示器9个、软铁片八片。

2.学生:铁钉、螺母、铜丝、纸片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阐述:我们生活在磁的海洋中,磁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PPT展示)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就学习了一些有关磁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磁的奥秘。

听讲观看老师展示的图片通过简单的阐述明确学习方向。

认识磁体实验探究一:用磁铁靠近桌面上的物品。

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被吸引的物体都是由什么观察并回答:有些物体被磁铁吸引。

生答:铁通过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磁性和磁体六、板书设计§7.1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化七、反思评价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概念的教学是让学生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是思维的飞跃,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通过实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 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磁化的概念,并能解释一些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让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并能运用磁现象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磁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实验器材一套。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磁卡、磁盘等。

2. 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屑,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铁屑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个极——N极和S极,具有磁性。

3.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其他磁铁,观察并记录磁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理解磁化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即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磁现象1. 磁铁的两个极:N极、S极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 磁化的概念: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并说明如何判断磁铁的N 极和S极。

2. 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举例说明。

3. 运用磁化的概念,解释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 教案

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间有相互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过程知道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磁体的吸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实验的魅力和乐趣。

2、通过阅读、上网收集资历料,以了解更多信息。

体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磁化现象,磁极间作用规律的运用。

一、引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件神奇的礼物。

请看。

(是什么?)生:灯。

师:请注意,(环顾学生)亮,变,再变。

哪位同学来试一试?生:(面对同学实验)师:能亮吗?生:不能。

师:我给你一个神奇的物体。

(将戒指取下交给学生靠近灯)。

(灯亮时)变,再变。

(或自己主动用掌声引导学生鼓掌)。

(面对上台学生)谢谢,请回。

其实,它不简单,它自带电源,有磁控开关。

还有我手上的控制器---有磁性的戒指。

即用磁体来控制灯内开关的通断。

我用这个磁体也能控制灯,请看。

这,(举起磁体)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磁现象。

二、认识磁体师:同学们玩过磁体吗?磁体会吸引什么呢?生:铁,金属师:对吗?请看下面的实验:实验:1、交待物质名称(木块,铜块,铝块,铁块)2、请观察(展示用磁体靠近不同的立方体)3、发现了什么?学生:只会吸引铁小结:并非所有金属都会被吸引,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磁体只会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1、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即通常讲的磁铁)根据需要磁体可以做成各种形状,U形,环形,小磁针,条形,今天我们以最简单的条形磁体来研究磁现象。

3、磁极师:(举起条形磁体然后放入大头针中再举起)请看,发现了什么?生:两端吸的大头针最多。

师: 由此推理:磁体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

我们把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他们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7.1磁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7.1磁现象说课稿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展示过多信息。
-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突出重点,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磁场和磁感线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操作失误。
3.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磁场和磁感线的直观理解。
-在实验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1.基本概念部分将列出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等关键术语,以定义和特点的形式呈现。
2.实验现象部分将以图示和简单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现象等。
3.磁现象的应用部分将通过实例说明磁现象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后练习题,巩固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撰写一篇关于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设计一个简单的磁现象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实验现象和磁现象的应用。板书风格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区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教案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教案 (新版)教科版

1.磁现象学点1 认识磁体(1)观察如图7-1-1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在平铺有铁屑的玻璃板上,当把磁体拿起来时,现象如图7-1-2所示。

思考:问题1:这一现象表明:磁体能够吸引铁质物体,条形磁体两极磁性最强。

问题2:磁体上磁性较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一个磁体有 2 个磁极,它们分别是南(S)极和北(N)极。

(3)观察如图7-1-3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该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学点2 磁体周围有什么(1)观察如图7-1-4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1:在磁体的周围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它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问题2: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

磁场有强弱和方向。

(2)观察如图7-1-5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在物理学中,把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观察如图7-1-6甲所示的实验,阅读教材P106最后一段、P107第1段,并根据图乙中小聪对磁场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问题1: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表示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的带有箭头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 极,构成闭合的曲线。

问题2: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曲线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问题3: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4)观察如图7-1-7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1: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问题2: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它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地理南极附近经空间回到地理北极附近。

问题3: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学点3 磁化的秘密观察如图7-1-8所示的实验。

(试管中装有铁屑)思考:问题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1.磁现象学点1 认识磁体(1)观察如图7-1-1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在平铺有铁屑的玻璃板上,当把磁体拿起来时,现象如图7-1-2所示。

思考:问题1:这一现象表明:磁体能够吸引铁质物体,条形磁体两极磁性最强。

问题2:磁体上磁性较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一个磁体有 2 个磁极,它们分别是南(S)极和北(N)极。

(3)观察如图7-1-3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该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学点2 磁体周围有什么(1)观察如图7-1-4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1:在磁体的周围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它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问题2: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

磁场有强弱和方向。

(2)观察如图7-1-5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在物理学中,把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观察如图7-1-6甲所示的实验,阅读教材P106最后一段、P107第1段,并根据图乙中小聪对磁场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问题1: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表示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的带有箭头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 极,构成闭合的曲线。

问题2: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曲线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问题3: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4)观察如图7-1-7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1: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问题2: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它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地理南极附近经空间回到地理北极附近。

问题3: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学点3 磁化的秘密观察如图7-1-8所示的实验。

(试管中装有铁屑)思考:问题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 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1)

九年级物理上册 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1)

1。

磁现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

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2。

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磁现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
两种磁铁,小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金属勺子,玻璃片,铜片,金属圆柱体,(镍币),铁架台,铁钩子,细线等。

(三)课前准备
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吸引铁的东西)
问: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第一节磁现象
2.进行新课
(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演示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一、磁体的基本性质:
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两极性: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板书:3、指向性: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演示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
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2)研究磁化现象
板书:三、磁化和磁性材料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按课本图9.1—4那样进行演示实验。

边演示边提问: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
(没有)
问: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
问: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

板书: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
(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板书:四、磁体分类
1、按形状分:条形磁体,小磁针,蹄形磁体,柱形磁体等。

2、按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永磁体和软磁体。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3、按形成过程分: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
板书:五、磁性材料的应用:
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4.课堂练习:(多媒体上)
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5.布置作业:《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