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Convertor
01_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x
木构架的结构技术到秦汉时期已日渐完善,两种 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
抬梁式
穿斗式
汉朝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 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
囤顶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斗拱已发展到相当 成熟的阶段,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一斗二升
斗拱
一斗三升
汉朝建筑已经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 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达到结构与装饰的有机结
奴隶主还得以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 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奴隶 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名匠 师鲁班。
合金青铜的冶炼技术造出了坚韧锋利的刀、斧、 锯、凿等工具,为木结构构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
西周已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类型是城市和宫殿。
云冈石窟
这时期歇山式的屋顶更多地出现了,同时 屋顶的组合也增加了勾连搭的形式。
勾连搭
莲花是南北朝佛教建筑上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莲花柱础
3.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这时期的建 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 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方
位
数 字
其他
颜 色
阳
天
日
高
上
左
东
南
前
山 南
奇 数
正 面
强
胜
升
实
红、 黄
阴
地
月
低
下
右
西
北
后
山 北
偶 数
反 面
弱
败
降
虚
《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二.商(前1600~前1046年)
• 1.郑州商城遗址—第十位帝王仲丁时的傲都 • 2.偃师二里头的尸沟乡遗址 • 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遗址 • 4.殷宫殿遗址
——仰韶文化,龙山文
(1)仰韶文化建筑遗迹——西安半坡聚落
(2)龙山文化建筑遗址
——西安客省庄遗址
• 1.出现私有痕迹,出现 套间,平面呈“吕” 字
• 2.地面摸白灰面层,防 潮、清洁和明亮
• 3.出现土坯砖 • 4.白灰墙面上刻画图案
三、祭祀建筑
——祭坛和神庙
• 1.浙江余杭县瑶山和汇 观山祭坛
二.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 1.宫殿——阿房宫 • 2.陵墓——骊山陵 • 3.长城建设
三.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 --制砖技术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 • --崖墓、石券拱墓和石梁板墓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 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 21世纪)
• 一、原始社会建筑发展的概况:
• 1.穴居
• 2.巢居
• 注: 1.《孟子 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因此推测, 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
•
2.《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 的一种基本制度,“礼”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就是有关的规定和理论根据的记录。 中国古代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型制,诸侯、 士大夫乃至于平民百姓的宅第标准,都是作 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制定出来的,不可 逾越。
25
古代建筑的“顶峰”太和殿和普通平民 民居都必须纳入“礼”的约束范围内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26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墨子:“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也 许是最早将房屋与“礼”建立联系的言论。 中国古代的住宅布局亦是由“别男女之礼” 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 宅舍中的“前堂后室”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 范围做出了严格的区分。
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 座为宾”的位置序列,完全是“礼制”精神 在建筑上的反映。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中国建筑史发展概况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39
2021/3/10
授课:XXX
40
2021/3/10
授课:XXX
41
这一原始居住形式,地势高亢地区则营造
穴居。
2021/3/10
授课:XXX
13
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 族社会,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千计。其中代 表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 干阑式建筑;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 墙房屋。
2021/3/10
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
封闭庭院的面貌。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
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 和庭院实例。
2021/3/10
授课:XXX
33
2021/3/10
授课:XXX
34
2021/3/10
授课:XXX
35
2021/3/10
授课:XXX
36
2021/3/10
授课:XXX
37
另一方面,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 城市也逐步孕育萌生。
2021/3/10
授课:XXX
32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发现 了大型宫殿和中小型建筑数十座。其中一 号宫殿最大,其夯土台残高约80公分,夯 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
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
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
点,便于挖作洞穴。
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 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形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为 的窑洞式住宅。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强调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
1. 翼展的屋顶造型; “如鸟斯革,如翚[huī] 斯飞”《诗·小雅·斯干》 、 “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周礼·考工记》 ;
中 国 建 筑 特 征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 况
中国建筑的特征
7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历 相当于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直至古典主义到近代、现代的过程。元明清时期覆盖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
史
分
期
米兰大教堂 公元1386年
元代永乐宫壁画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建筑文化第1讲中国古建筑发展概况.pptx
1.1.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状况
在黄河流域,由于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壁立不 易倒塌。穴居成为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形式,并逐步从竖 穴发展到半穴居,最后被地面建筑代替。
本讲内容
1.1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 1.2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1.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
1.1.1旧石器时代的建筑状况 1.1.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状况
1.1.1旧石器时代的建筑状况
普遍采用天然洞穴作居住之所 ,如《易·系辞》曰“上 古穴居而野处”。
现发掘部分呈南北略长东 西较窄的不规则圆形。分 为三个区域,南面是居住 区,有一座大房子为公共 活动的场所,其他几十座 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 形成半月形布局。外围绕 一道大壕沟,沟外北部为 墓葬区,东边设窑场。
西安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圆形房屋
墙体和屋顶采用木骨 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的做法,在室内用木柱 做支撑,柱一至三四根 不等,说明木架结构尚 未规律化。
古代建
筑体系 在各个
奴隶社会建筑的发展
历史阶
段在结 构体系、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发展
材料、
建筑与
艺术上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的发展
的发展
成就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的发展
相关知识
原始人类的居住方式、仰韶文化、龙山文 化和河姆渡遗址、祭坛及神庙建筑遗 址
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在城市、宫殿、 高台建筑、木构建筑及装饰的发展等
1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3、基本的礼制和空间观念形成于此时 尤其周代的制“礼”作“乐” 建筑方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它的后期,建造
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 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西周以后,春秋时代的统治阶级营建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 大小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原 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 主要结构方式。
封建社会 中期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北宋(辽)、金、南宋(907--1279)
封建社会 后期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1)
•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文化现象和神话 理论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1万年前~前21世纪)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三个区域: • 南面居住区 • 北端墓葬区 • 东面制陶窑场 居住形式: 早期--半穴居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 心,其他小房围绕中 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 形布置,反映了氏族 公社的活动情况。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 史前(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BC2070—BC770) 东周(春秋)(BC770—BC476)
封建社会 早期
战国(BC476—BC221) 秦汉(BC221—AD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
实例二:颐和园
建筑风格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江南园林艺术风格为主,融合 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山水画的精髓。
历史背景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清末皇 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文化价值
颐和园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 于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风格
总结词
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详细描述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风格,古代建筑的风格还有很多其 他类型。如元代的蒙古式建筑,其特点是使用圆形或 椭圆形穹顶,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再如近代的仿古 建筑,其特点是模仿古代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但使用 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建造。此外,还有一些具有 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如川西吊脚楼、江南水乡等。 这些风格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 丰富性。
特点
以石头为原料构建,坚固耐用,能抵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建造周期较长。
典型实例
古罗马建筑,如斗兽场、万神殿等,以及中世纪欧洲的教堂和城堡。
砖瓦结构建筑
特点
以烧制砖瓦为主要材料,结构牢固,经久耐用,且具有较好 的保温隔热性能。
典型实例
中国传统的宫殿、庙宇等建筑,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民用建筑 。
其他类型建筑
实例三:承德避暑山庄Βιβλιοθήκη 1 2 3建筑风格
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江南园 林艺术风格为主,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自然 景观的特点。
历史背景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多次 修缮和扩建,成为清朝皇帝在夏季避暑和处理 政务的场所。
文化价值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 园林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建筑史.pptx
▪ 第一节 影响古代建筑发展的因素
▪ 一、影响古代建筑发展的因素
▪ 1、自然条件:地理气候 地形地貌
地方材料
▪
建筑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条件。其结构系统及形式
派别,是受材料环境条件所形成的。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
伊琴、美洲、及中国各派,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是胚胎,初
▪ 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做居住用,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仍 多采用这种建筑。有人认为,这种建筑是由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的.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祭 坛和神庙祭祀建筑也在各 地原始社会文化遗迹中被 发现。其中有浙江的瑶山 和汇观山祭坛都是用土筑 成的长方坛 ;这一批原 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的发 现,使人们对五千多年前 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 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 为了表示对神的敬畏之心, 创造出了一种超常规的建 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 线展开的多重空间建筑组 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 建筑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从此,建筑不再仅仅是物 质生活手段,同时也成了 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征 方式和物化形态,这一变 化,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 术向更高的方向发 展。
▪ (三)隋朝代表性建筑为安济桥,隋唐以来桥梁之年代确实可考者极 少。河北赵县安济桥,不唯确知为隋(公元581—618年)匠李春所造, 且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桥在城南五里洨水上,仅一石券,横跨三
十八米之大距离,桥两端撞券部分各砌两小券,作成空撞券。此法在 欧洲初见于法国南部Ceret——十四世纪之桥上,其在近代工程,则至 1912年始应用之。李春此桥则较欧洲此式之桥尚早八百年。亦我国现 存最古之桥也 。
▪ (二)汉代的建筑特点:1、 高楼建筑有较大发展。2、出 现了制砖技术和拱券技术。3、 木结构建筑成熟,有了楼阁建 筑。4、石建筑有了较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1.旧石器时代的住所(几十万年前~一万年前)2.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建筑活动(约1万年前~公元前2100年)“住所”—没有建筑,只有住的行为。
我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以天然石洞为住所。
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
(距今约50万年)岩洞的特点:1、地点近水;2、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3、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4、洞口背寒风,极少有朝向北方和东北方的;5、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处埋死者。
(一)《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推测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的地区多采用巢居,地势高亢的地区则以穴居为主。
(二)建筑遗址:具有代表性的:A、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来的干阑;B、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这些建筑标志着巢居发展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建筑的过渡。
(由树上向地面的转化)2、黄河流域的穴居:黄河流域的土质特点: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倒的优点。
穴居可分为: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三种类型。
随着营建技术的不断提高,穴居最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穴居是黄土地带最便利、最合理的原始构筑方式1.它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2.它很适合于黄土地带的气候特点;3.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隔热性能,对黄河流域的寒冬,穴居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4.黄土易于挖掘,运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就可以施工,并且是通过挖掉土方来取得空间,耗费材料最省。
3、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A、仰韶时期人类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村址多选择在河流两岸的台地,并有了一定的区划布局。
例如: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B、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
4、祭坛和神庙祭坛位于远离居住区的山丘上,可能是为一些部落群所共用,所祭对象为天地之神或农神。
最早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1、河南登封告成镇北面嵩山南麓王城岗发现了4000年前的城址,可能是夏朝初期遗址;2、山西夏县也曾发现一座相当于夏朝的城址,与夏都安邑的地理位置吻合;3、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为夏都之一,斟鄩遗址;其中一号宫殿规模最大:(1)夯土台,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2)夯土台基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3)周围有回廊环绕;(4)南面有门。
遗址未发现瓦件,所以它的构筑方式采用的是茅茨土阶。
茅茨土阶:构筑方式以茅草为屋顶,以夯土为台基的形态。
意义:此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
(廊院式)华夏文明第一殿表明: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形成廊院式布局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量奴隶的集中。
商代前期城址发现多座:(1)郑州商城遗址,可能为仲丁时的隞都;(2)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平面,另一早商遗址,由宫城、外城、内城组成,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后期迁都于殷,为商王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仍守殷地,后武庚叛乱,周王亲自灭之,将殷人全部迁出,使之成为一片废墟,称为“殷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代表: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1、陕西歧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特点:(1)由二进院落组成;(2)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后室采用廊子相联;(3)堂、室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4)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5)房屋基址下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用以排院内雨水;(6)屋顶已采用瓦。
意义:(1)它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2)它是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组群,显示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久远传统;(3)它是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着建筑组群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4)它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5)它是第一次出现用“屏”建筑,也就是照壁、影壁;(6)它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用瓦建筑,这标志着中国建筑已突破“茅茨土阶”的状态,开始向“瓦屋”过渡。
2、瓦的出现:有各式板瓦、筒瓦,有的带柱状瓦钉,有的带瓦环。
根据瓦的式样可推断当时的屋顶形式:保温屋面、不保温屋面、召陈建筑遗址的瓦件瓦出现的意义:(1)提高屋面的防水性;(2)推动了木构架发展;(3)改善建筑造型的面貌;(4)用人工材料充实自然材料,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领域。
瓦的演变:由大到小;由精致到粗糙;由雕饰到上釉;由多种规格到少数规格。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建筑上的主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3、在凤翔秦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36*14*6cm的砖,以及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这说明了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4、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有所发展;5、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为春秋时期匠师;6、秦陵的特色是用隍壕作防卫而不用围墙。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A、齐故都临淄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4公里,包括大城和小城;B、燕国的下都:南北4公里,东西8公里,东部为宫室与陵墓所在,有大小土台50余处;C、咸阳东郊秦咸阳的宫殿遗址:这种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的建筑群称为台榭建筑(高台建筑)。
建筑潮流:“高台榭,美宫室”。
产生高台建筑的原因:防卫上和审美上的需要。
到汉代以后被淘汰掉的原因:(1)大量奴隶劳动的中止;(2)木构技术的进步。
高台建筑的特点:(1)以土台为核心,其外包上木构建筑;(2)木构本身并不大,结构也简单,但外观效果感觉很大;(3)夯土工作量很大;(4)形体很大,但空间不大;(5)上下层的结构没有关系;(6)层层落地,每层都可走到室外。
2、(1)铁制工具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2)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了在瓦上涂朱的做法;(3)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制砖的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建长城,修筑了著名的阿房宫、秦始皇陵。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突出表现: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1、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结构已经形成;2、多层木架建筑已较普遍;3、斗栱形式不统一,但其结构作用明显;4、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和庑殿最普遍,歇山和囤顶也已应用。
5、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A、大块空心砖大量出现在河南一带西汉墓中;西汉时还创造了楔形的和有榫的砖;B、石建筑在东汉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是石墓,其次为地面的石建筑,主要为墓阙、墓表、石兽、石碑等。
多山的四川,崖墓较为盛行,石拱券墓、石梁板墓在各地都有发现。
(山东沂南石墓)著名的有四川雅安高颐墓石阙,它是仿木构型阙的代表实例。
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阙——门通道两边的附属建筑,它是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
按形制有单阙和子母阙两种;按其所属建筑的性质,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
6、汉代礼制建筑(包括有明堂辟雍、宗庙、社稷坛)明堂、辟雍——古代皇帝明正教、宣教化的场所。
宗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土地神、五谷神。
三国.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建筑上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并没有很多创造和创新。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1、佛寺:北魏佛寺中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寺中有9层高木塔,四面有门,塔后为佛殿,塔的遗址现已被挖掘。
特点:A、当时的佛寺是从印度的佛寺得到启示,同时结合汉代以来的礼制建筑发展起来的;B、当时洛阳佛寺多建佛塔;C、佛寺多与园林相结合。
“舍宅为寺”:北魏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将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使得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因此佛寺也往往成为市民游览的活动场所。
2、佛塔:是为埋藏舍利,供佛徒绕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性质。
传到中国后,把它缩小变成塔刹,和中国的多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木塔。
北魏时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
它属于密檐式塔,仅作礼拜对象而不供登临游眺。
3、石窟:可以分为三种:A、塔院型:源自印度支提窟,以塔为中心的窟(云冈石窟);B、佛殿型:模仿宅院佛寺,以佛像为供奉主体(较普遍);C、僧院型:源自印度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敦煌第285窟),此种石窟数量较少。
新疆克孜尔石窟——最早的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东部;云冈石窟大佛4、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有了重大的发展。
特点: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达无限。
5、“胡坐”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而坐的矮足型开始向适应垂足坐的高足型转变,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嬗变。
6、石刻:石辟邪、石麒麟、石墓表及河北定兴北齐石柱同是南北朝时代的艺术珍品。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581年~1279年)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隋(581年~618年)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主要的建筑活动:兴建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
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为唐长安、洛阳两京建设奠定了基础。
建筑物:河北赵县安济桥、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北赵县安济桥:俗称赵州桥,由匠人李春主持建造,距今已近1400年,在漫长岁月中,历经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风化腐蚀仍傲然挺立,被誉为“天下雄胜”,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空腹拱桥)。
赵州桥主孔净跨达37.32m,高7.23m,高跨比1/5,以极平缓的弧形拱券减低了桥面坡度,大大方便了过桥车马行人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