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学习、继承和发扬《论语》中的积极内涵,掌握古代先辈们的文化积累,发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论语》的部分内涵以及它在不同时代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来告诉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去接触《论语》,去继承和发扬《论语》中的积极的内涵和要义,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更是要求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能够担负得起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论语,意义,现实意义,色难,礼法。

主题词:继承,发展,接触,自主

引言:《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之一,拥有者浓厚的文化气息,蕴含了孔子的绝大多数的思想内涵,其中很大一部分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展《论语》精神,其中主要在为人和孝悌之意方面值得学习。

一、为什么《论语》在古代受到如此高的推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集合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是过去各个朝代王权的有力维护武器,也是王权集中的保证,所以基本上《论语》在历史上都是受到尊重的,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废除旧文学,打倒孔家店)……

但绝大多数,是它在维护中央集权。比如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总之,在古代,《论语》是中央集权的有力武器,是统治者都不会忽视的一部经典,不然怎么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二、《论语》的内涵(意义)

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孔老夫子的智慧结晶,《论语》,一直流传至今,能够如此经久不衰,而且目前受到如此的关注,就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和非凡意义。

虽然在古代,在过去,《论语》主要是用来为君主服务的,是自宋代以来,科举制度下,文人儒士必看的文论,其中,孔子的思想也是为了君主服务的,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因而,对待《论语》,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接受,全部吸收,它里面既有积极的,健康的,有意义的,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里面也有消极的,不健康的,糟粕的,过时的,不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它,坚持全面对待问题,要准确把握《论语》,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和利用它。

1、为人

2、处事

3、诚信

4、君子之道

5、孝悌之意

6、学习

7、交友

8、礼乐和刑法

9、忠义之道

其实《论语》的内涵是很深很多的,只是一小方面就足以让我们受用无穷,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确实,《论语》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极其通俗的几句话,但其中的意义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发掘和吸收。

三、如何继承《论语》?

如何继承《论语》?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取舍。

《论语》中有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的是有消极意义的内容,所以如何取舍,辩证的对待才是。有些是不值得继承的,例如: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还活着子女就不应该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有正当的去处。”

评析

这句话在古代主要是体现了子女的孝顺父母,体贴家人,处处为父母着想,所以说,在过去,它是很有用的,是我们为人子女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在今天,这种思想是应该摒弃的,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将子女放在父母附庸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放在平等的角度去考虑。好男儿志在四方,尤其是在地球村的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观点已经非常落后了,可以休矣。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如果在故乡找不到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是否应该去可以发挥特

长的地方闯荡呢?当然可以。孔子在“不远游”的后面加了一句“游必有方”,这句话更是限制了人们的挑战精神,使得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去外地寻找工作之前,也千方百计请求父母为其找好关系才愿意离开父母。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安徽人,当然我也是,当年没有和我一样继续念书,而是辍学出外打工去了,他是一个人赤后空拳去闯广东的,没有依靠任何人。现在在广东那一带已经打出了一片天地。现在一些不念书的朋友或者同学却经常要求我为他们想来广东的朋友或是自己去找我的那个朋友提供帮助,让他们可以有机会在哪里工作。前一段时间,我遇到这样一位叔叔,是我们一个村的,它直接要求将其女儿安排到我朋友的企业才愿意让其去广东,我说我不清楚,即使是我的那个朋友,也许也只能为其提供来广东自己寻找工作的机会,在找到工作之前,我想,我的朋友是可以为其提供住宿的地方,但能够找到工作则必须靠他的女儿自己努力。结果这位朋友不放心,没有让孩子来。我当然理解这是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但更觉得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

确实,在古代,这体现了子女的孝;但是现在是什么时代,不能一直不变啊,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用所改变。现在,这句话应当摒弃,因为它不利于青少年拓展视野,闯出去,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只会使得一些人偏居一隅,没有人生目标,失去生活的动力。

显然,这一句在现代就不具有积极意义,它束缚了新一代青年人的眼界和心胸,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走出去,去闯,去创造,去努力……

再比如: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引导。“政”,政令。“格”,纠正。

此章大意是: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管理民众,用刑罚来统一民众的言行,民众为了避免刑罚而不作恶,其实内心并没有羞耻感;用高尚的品德来感化民众,用礼节来规范民众的言行,民众不仅有羞耻感,而且能自我约束、自我矫正”。

孔子基于“人性善”的观点,基于“以善易善”、“扬善弃恶”的思路,主张“以德治国”,反对“以政治国”;主张“以礼齐人”,反对“以刑齐人”;主张呵护民众的“羞耻心”,反对一切可能使民众走向“无耻”的做法。孔子的主张无疑是十分“理想化”的,但其引导社会追求理想、追求高尚、扬善弃恶,难道不好吗?民众品德高尚、有礼有节、有规有律,难道不好吗?民众与统治者之间“以德易德”、“以善易善”、“以礼还礼”,难道不比“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暴易暴”、“以恶还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吗?

现在,全世界都在走“法治化”的道路,很容易使大家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法治社会是最好的社会”、“法治化无所不能”。其实“法治化社会”并非完美无缺,“法治”也并非“万能”。第一,制度和法令往往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不从人的品质上解决问题,以“活”的人去对付“死”的制度和法令,最终谁胜?第二,制度和法令广泛运用,刑罚的泛滥,正如孔子所言,必然导致“以暴易暴”和“民无耻”的严重后果。只要我们想想和看看现在社会上那些把“监禁”称为“集中培训提高”的说法,想想和看看那些“三进宫”、“四进宫”的恶人,就不难理解了。

治国如此,治校、治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过分依赖于“制度”、“权力”、“惩罚”等手段,必然导致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简单和粗暴,必然会使关系紧张、矛盾加剧,最终必然导致“羞耻感”和“自觉性”的下降,甚至缺失,最终使所有的“制度”、“权力”、“惩罚”等手段失效。如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坚持用“真善美”感化人,坚持以“榜样”激励人,坚持以“礼节”规范人,坚持以“艺术”熏陶人,同时辅之以适当的“制度”。多用“鼓励”和“赏识”,少用、慎用“批评”和“惩戒”。只要长期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