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案

合集下载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有两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二是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的几种现象,这节课也是本单元对前面几节课的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来作为判断新物质产生的依据。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

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学生在描述和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如何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在学生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实验药品:酚酞、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课件:实验过程的动画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物质变化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他们对化学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强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2.能够运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器材:准备教科书、实验器材如试管、药品、火焰等。

2.课件和教具:制作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和展示。

3.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器材的齐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如烧水时水壶发热、点燃蜡烛时火焰闪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教具,向学生介绍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使学生对这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引导。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4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从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产生气体、水和其他物质。

本课是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观察铁钉生锈的变化过程以及更多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上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最终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难点在于许多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

那么,如何区别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的?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的?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几种典型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物质变化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比如,铁钉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现象发生,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别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依据证据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实践: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探究铁钉生锈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态度责任]尊重证据,当结论不一致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加以关注,知道人们能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物质的变化,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断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铁钉生锈阅读资料;牛奶、白醋、红墨水、清水、搅拌棒、静置的泥水。

[学生]白醋、牛奶、“铁钉生锈过程”记录表、铁钉生锈阅读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小组合作交流的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分享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讨论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小组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物质变化现象。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伴随现象的兴趣。

例如,教师展示一个颜色变化的实验,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接着,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学会观察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并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课件:相关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烧碱与醋的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学习。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各种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分享对化学变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

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辨认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现象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基本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材料和仪器。

2.准备一些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相关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哪些应用?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3.理解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具实验器材、白板、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利用实验器材示范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观察学生的反应。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属于什么类型?Step 2 学习新知1.展示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介绍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2.让学生听录音或观看视频,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

Step 3 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Step 4 深化学习1.让学生对比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探究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Step 5 归纳总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2.与学生一起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和化学变化与物质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Step 6 拓展延伸1.给学生布置一道拓展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化学变化现象。

Step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的掌握情况。

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8 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2)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2)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教案标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科目:科学教学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教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常见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2.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白板、黑板、彩色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与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他们有什么区别?2.请学生观察并讨论案例:水煮沸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Step 2 探究与实践(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用碘液滴在淀粉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Step 3 拓展与提高(1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除了碘液与淀粉溶液反应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其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吗?2.学生回答并教师进行点评。

Step 4 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讨论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记录在黑板上。

Step 5 知识应用与延伸(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请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并描述伴随的现象。

2.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6 课堂小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提问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讨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

但是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活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很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回顾: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2.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的现象出现。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揭示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二、探索: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硫酸铜晶体、烧杯、玻璃棒、水、药匙、铁钉2枚、镊子等]1.教师演示配制硫酸铜溶液,并介绍该溶液,学生观察其特征。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案》教学设计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案》教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案们都是化学变化吗?为什么?(2)将1滴墨水滴入清水和将碘酒滴在米饭上,它们的颜色都会改变,它们都是化学变化?2、进行解释。

2、总结:看来这几种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要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还要寻找证据,确定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才能下正确的结论。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我认为在教学中主要抓好了两个活动:活动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不用嘴尝,不用手摸等),为了更好地观察到现象:铁钉颜色的变化、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和产生的沉淀物,我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准备:(1)用试管代替烧杯,装少量的硫酸铜溶液;(2)用热水溶解硫酸铜晶体;(3)用棉线将铁钉的一段拴住;(4)提前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沉淀物硫酸亚铁。

活动2、对前面几课所学的物质变化进行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在教学中,不只是简单交给学生知识,而是重视了实验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吗?明确:湿衣服朗干了: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燃烧产生光和热,属于化学变化铁钉生锈:铁锈和铁是两种不同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瓷罐打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回答聚焦问题,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1、实验器材:硫酸铜、铁钉、水、镊子、烧杯2、实验步骤:①配置一杯硫酸铜溶液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

25 0C时,硫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3. 05克,准备器材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的物质产生,不是化学变化。

4、产生沉淀物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产生沉淀、颜色也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小结: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合作探究:制作饮料把一个去皮的橙子榨成汁,加入少量的水,配成一杯橙汁饮料。

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酸,如果加勺糖,会比商店里买来的橙汁还好喝呢!在一杯水中,加入两勺糖、少量的柠檬酸,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这就是柠檬汽水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展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学生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中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实验药品: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PPT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3.操练(15分钟)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设计一个前后对比实验,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在反应前后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寻找到证据证明这个反应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我们就知道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了。

③实验注意事项:补充硫酸铜溶液的特点,提醒实验注意安全。

3、指导开展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研究:①实验步骤一:跟随指导视频,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②实验步骤二:从颜色、透明度、光泽度、状态等方面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并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9页的表格中。

③整理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特点。

④实验步骤三:跟随实验指导视频,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9页的表格中。

⑤观看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1小时发生的变化视频,补充实验证据。

4、寻找证据,证明猜想: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吗?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①整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②验证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跟随实验指导视频操作方法用磁铁验证铁丝表面产生的棕红色物质是不是铁。

5、整理证据,得出结论:结合实验结论和查阅的资料,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产生的红色物质是一种新物质----金属铜。

这个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观察、描述、记录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在反应前的外观特征。

跟随指导视频,完成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观看视频,补充实验记录。

整理观察到的现象,跟随视频检验红色物质是不是铁。

倾听,检验自己的记录结果,整理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思路与操作方法。

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对比反应前后溶液与铁丝的变化来说明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2、读题,出示答案并讲解。

课堂评价七、课堂评价1、出示本节课自我评价量表请学生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并对今天这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提醒:非常符合打三颗星,把获得的星星数量记录在课本中。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化学现象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药品: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四种最常见现象,并认识到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准备和课堂教学中改进措施;(4)亮点特色
环节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4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2.归纳整理:将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和它们伴随的现象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3.交流讨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常见现象。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了解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并和小组组员说一说。
环节五:课末练习(指向目标1,2,3)
1.填一填: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连一连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烧水过程中冒泡 物理变化
面粉放入水中变浑浊
教师活动6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很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回顾: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2.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的现象出现。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揭示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二、探索: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硫酸铜晶体、烧杯、玻璃棒、水、药匙、铁钉2枚、镊子等]1.教师演示配制硫酸铜溶液,并介绍该溶液,学生观察其特征。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3. 分辩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2.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三、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细铁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出示图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 提问: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二者区别: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 小结: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做了几个实验,每次实验都要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有很多现象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的。

那么,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二)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 这是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小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铁钉是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请填写到实验观察记录表中。

2. 下面我们要来研究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出示图片: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3. 分组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视频: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4. 交流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看到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铁钉由原来的灰白色变成了棕红色,硫酸铜溶液颜色也变淡了。

5.提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吗?小组讨论一下,拿出你们的证据!(小组研究,寻找证据,填写实验记录)6. 请实验小组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出示图片:实验现象)学生猜测:铁钉表面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了棕红色,说明这已不是铁金属了,这是一种新的物质。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和合作交流,探索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描述变化中的现象时,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描述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变化中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难点:用科学语言描述变化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自主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物质变化的过程,增强感性认识。

2.引导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图片等。

3.实验报告单:用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描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同时,教师用科学语言描述现象,为学生做好示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二、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约 15 分钟)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约 15 分钟)四,课堂小结(约 7 分钟)附:1.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表第小组2.板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反思:2017年4月13日上午我执教了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时。

通过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第一、以表演魔术的方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不能饮酒的教育,并告诉学生该魔术属于化学变化,很好地引入了本课题。

然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猜想化学变化中会伴随着一些什么现象,教师再提出问题:“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过渡自然。

第二、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成功,课前我先配制好了硫酸铜溶液,并把铁丝加工成了螺旋形以增大与硫酸铜溶液的接触面,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这就为实验做好了铺垫。

在出示硫酸铜的溶液时我告诉学生;“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药水,它能点铁成金,这再次激起学生了的兴趣和求知欲”。

并让学生观察后把观察到的硫酸铜的溶液和铁丝情况记录下来,便于后面的实验对比。

第三、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我利用课件展示了硫酸铜的溶液对人体的伤害,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实验中使用药品的安全教育。

做实验要有一定的实验方案,所以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如何实验,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然后进行实验,便于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认识化学变化现象,且紧扣猜想进行对比,并适时补充了“电灯亮了”和“热开水杯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以及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为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打好了基础。

便于师生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增强探究的有效性,才能让探究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教师一定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要高估学生的潜能,更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并且能总结这个变化的现象。

过程和方法:
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铁丝镊子硫酸铜溶液试管淀粉碘酒小苏打白醋针筒塑料吸管
砂纸已制备好的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反应(刚反应、一小时前、两个星期前、一个月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那么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大家一起说。

(齐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生:物理变化只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评价:说得很完整,前面的基础很好。

二、新课(硫酸铜溶液和铁发生发应)
1、化学变化在产生新物质时常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到底会伴随哪些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同学们打开书本p36-p37。

认真看一遍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分哪两个部分?板:伴随的现象
2、用你们的姿势告诉我,你们已经看完了。

你来说,你来说。

(分成两个部分)
3、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板:硫酸铜溶液+铁
A、(出示硫酸铜溶液)瓶子里面装的是硫酸铜溶液,它是用硫酸铜晶体溶于水配制而成的,用镊子夹取晶体(注意:我们在夹取固体药品的时候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去拿。

)和同学们初次见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描述你观察到的特点?
B、总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

副板书:蓝色透明的液体
C、那另一种物质铁钉有什么特点?前面在铁生锈这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铁的特点,哪位同学来说说它的特点?
4、(出示铁丝)今天我带来的是比铁钉更加细的铁丝,化学反应中一般我们会选用铁丝,因为它与液体的接触面比较大,容易反应,现象也明显。

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铁丝容易被氧化,表面会有一层黑色的物质,所以,我们在实验之前需要用砂纸把表面的黑色物质磨去,露出银白色的部分。

5、那么铁丝会不会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会。


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去研究?用笔在书上先写写。

然后小组讨论。

A、生小组开始讨论。

教师参与1、2组讨论。

B、(拍手示意停止)你们组先来说说。

C、生:将铁钉用镊子夹取后放入硫酸铜溶液在中,进行观察记录。

D、师:其它组还有补充的吗?
E、评价:你的实验设计非常的严谨。

6、总结:为了实验的严谨性,每一种反应的实验材料必需要留样作比较,(注:做对比的液体不能倒回原来的试剂瓶内,以免造成污染。


7、现在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实验,我将时间压缩,这里有四杯(1、刚开始反应的,2、反应20分钟以后的,3、一个星期之前的,4、三、四个星期5、对比的),大家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
A、生:颜色发生了改变;
B、师:提问:“你能具体的描述一下吗?
C、师这种颜色的溶液还是不是硫酸铜溶液,为什么?
D、生: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透明溶液,而这个是黄色的,不一样。

E、师:溶液有原来的蓝色先变成了浅绿色的,最后变成了黄色;铁丝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红色或者是黄色。

那么另一种物质铁呢?
F、生:表面有红色的物质生成,底下也有一颗颗的颗粒。

8、同学们观察的真是仔细,你们都看到了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改变: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铁丝慢慢地溶解,并且在铁丝的表面附了一层红色的物质,底下的颗粒是同一种物质,这种红色的物质没有铁的特点,所以它不是铁,那么它是什么?
9、无论生成的物质是不是铁锈,从这些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铁和硫酸铜溶液都发生了变化,有新的物质产生,说明它们两个发生化学变化。

以后我们在初中还会学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CuSO4= FeSO4+Cu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反应产生的现象。

三、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这个实验当中铁,其实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时候也学到了铁生锈也是一种化学变化,这个变化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
A、生:颜色的改变
2、硫酸铜溶液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它跟铁发生化学变化,既有颜色改变又有沉淀的生成,它还会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我们再来看一下硫酸铜溶液与小苏打的反应。

还记得小苏打吗?
A、生:记得他会和白醋反应产生气泡,还会放出热量。


B、评价:你的记忆力真是不错。

3、(拿出两包白色粉末),谢老师我忘记给这两包白色粉末贴上标签了,记得一包是小苏打,另一包是淀粉。

谁有什么方法先鉴定出这两包粉末分别是什么?
4、(取少量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白醋或者是碘酒。

)
评价:真是不错,你真是一个会动脑思考的孩子,你肯定能创造出很奇特的想法。

5、(如果学生不会回答,就直接说:“时间过去有点久了,大家回忆一下小苏打和什么反应会出现明显的现象,淀粉与什么反应会有明显的现象。


6、感谢你的帮忙,现在我们可以继续刚才硫酸铜溶液和小苏打的反应了。

7、注意:滴管不能伸入试管里面,只能放在试管口。

8、实验观察、汇报
9、和其他的两个现象一样,沉淀的生成它也是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你还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还会出现哪些现象?
总结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出现一些如:(齐答:颜色改变、产生沉淀、产生气体、发光发热的明显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的产生来判断某物质是不是发生化学变化?有没有变质了?例如:(放鞭炮时出现发光发热的现象,说明鞭炮里面物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2、你还能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

课外延伸
初中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化学变化,认识更多的现象,人们往往依据发生化学变化时出现的这些现象来推断变化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当然这些现象并不是严谨证据,最终还是经过检测来确定到底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以及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