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九章炒法(2)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 中药炮制学 2
第二节 加 辅 料 炒
一、概述
(一)含义 加辅料炒法: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
法。 (二)目的 • 1. 降低毒性; • 2.缓和药性; • 3.增强疗效; • 4.矫臭矫味等。 (三)分类
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
六安市长安小学
• 火力要求:砂炒用武火,其余用中火。 • (一)操作方法 • 1、手工操作 • 2、炒药机操作 • (二)注意事项 • 1、炒前净制药物,去杂,大小分档; • 2、炒前药物要干燥,以免粘附药物; • 3、先炒辅料(至一定程度)再投药物共炒。 • 4、药物炒后应立即出锅,筛去辅料; • 5、部分质硬药物需“砂烫醋淬”.
• 麸炒——减低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 健胃消胀的作用。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 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六安市长安小学
[炮制研究]
去瓤枳壳生品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比连瓤枳壳高 ,可见枳壳的挥发油大多数在果皮,瓤作为非药用 部分除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动物实验表明,枳壳对大鼠肠道平滑肌有一定兴奋作 用,可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对未孕及 已孕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 缩有力、肌张力增强。其有效成分均为会挥发油。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减少,从而减缓了枳壳对肠道平 滑肌的刺激,这点完全符合古人云:"麸皮制其燥 性而和胃"及有关文献对枳壳生用峻烈,麸炒略缓 的记载。
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可预先取少量麦麸投 锅预试。 3. 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 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 4.辅料用量要适当。麦麸量少,烟气不足,达 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造成浪费。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苍术
• [处方用名] 苍术、茅苍术 、炒苍术、焦苍术。
一、概述
(一)含义 加辅料炒法: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
法。 (二)目的 • 1. 降低毒性; • 2.缓和药性; • 3.增强疗效; • 4.矫臭矫味等。 (三)分类
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
六安市长安小学
• 火力要求:砂炒用武火,其余用中火。 • (一)操作方法 • 1、手工操作 • 2、炒药机操作 • (二)注意事项 • 1、炒前净制药物,去杂,大小分档; • 2、炒前药物要干燥,以免粘附药物; • 3、先炒辅料(至一定程度)再投药物共炒。 • 4、药物炒后应立即出锅,筛去辅料; • 5、部分质硬药物需“砂烫醋淬”.
• 麸炒——减低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 健胃消胀的作用。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 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 而气滞者.
六安市长安小学
[炮制研究]
去瓤枳壳生品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比连瓤枳壳高 ,可见枳壳的挥发油大多数在果皮,瓤作为非药用 部分除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动物实验表明,枳壳对大鼠肠道平滑肌有一定兴奋作 用,可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对未孕及 已孕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 缩有力、肌张力增强。其有效成分均为会挥发油。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减少,从而减缓了枳壳对肠道平 滑肌的刺激,这点完全符合古人云:"麸皮制其燥 性而和胃"及有关文献对枳壳生用峻烈,麸炒略缓 的记载。
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可预先取少量麦麸投 锅预试。 3. 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 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 4.辅料用量要适当。麦麸量少,烟气不足,达 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造成浪费。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苍术
• [处方用名] 苍术、茅苍术 、炒苍术、焦苍术。
中药炮制学第九章净选加工课件
(2)铁丝纱罗:罗筛底系铁丝纱做成, 每1cm2约 有1.5~2个眼。
(3)细罗:罗筛底系丝绢或细铜丝织成, 每1cm2 有8个眼。
此外还有头罗筛、二罗筛,罗底孔眼每1cm2有 10-13孔之分,最细的每1cm2有15、17、19、20个 孔眼,供筛细粉用。
4.套筛 即细罗筛,外有圆形木套,上覆以 盖,
二、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1.弯曲法; 2.指掐法; 3.穿刺法; 4.手捏法
真空加温润药机
减压冷浸润装置
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一、饮片类型
(一)常见的饮片类型及规格 1.极薄片:
厚度为0.5mm以下,如羚羊角、鹿角等。 2.薄片:
厚度为1~2mm, 如Hale Waihona Puke 榔. 当归. 天麻等。 3.厚片:
厚度为2~4mm, 如茯苓. 山药. 花粉等。 4.斜片:
(一)机器切制 1.剁刀式切药机 2.旋转式切药机 3.多功能切药机
(二)手工切制 (三)其他切制
1.镑;2.刨;3.锉;4.劈;
第三节
一、自然干燥
饮片的干燥
特点: 1.不需特殊设备 2.适合所有饮片类型 3.受场地限制、气候影响 4.易污染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
一、自然干燥 1.粘性类—烘焙法/晒干法
第二节 清除杂质
一、挑选
二、筛选 1.竹筛 圆形浅边,底平有孔,直径约5070cm,
四周边高3-4cm,底部孔眼大小不一,以孔的大小 分下列几种:
(1)大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40cm2。 (2)中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15cm2。 (3)小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10cm2。 (4)细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08cm2。 另有大眼圆孔或六角形孔眼筛(俗称半夏筛) 。
(3)细罗:罗筛底系丝绢或细铜丝织成, 每1cm2 有8个眼。
此外还有头罗筛、二罗筛,罗底孔眼每1cm2有 10-13孔之分,最细的每1cm2有15、17、19、20个 孔眼,供筛细粉用。
4.套筛 即细罗筛,外有圆形木套,上覆以 盖,
二、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1.弯曲法; 2.指掐法; 3.穿刺法; 4.手捏法
真空加温润药机
减压冷浸润装置
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一、饮片类型
(一)常见的饮片类型及规格 1.极薄片:
厚度为0.5mm以下,如羚羊角、鹿角等。 2.薄片:
厚度为1~2mm, 如Hale Waihona Puke 榔. 当归. 天麻等。 3.厚片:
厚度为2~4mm, 如茯苓. 山药. 花粉等。 4.斜片:
(一)机器切制 1.剁刀式切药机 2.旋转式切药机 3.多功能切药机
(二)手工切制 (三)其他切制
1.镑;2.刨;3.锉;4.劈;
第三节
一、自然干燥
饮片的干燥
特点: 1.不需特殊设备 2.适合所有饮片类型 3.受场地限制、气候影响 4.易污染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
一、自然干燥 1.粘性类—烘焙法/晒干法
第二节 清除杂质
一、挑选
二、筛选 1.竹筛 圆形浅边,底平有孔,直径约5070cm,
四周边高3-4cm,底部孔眼大小不一,以孔的大小 分下列几种:
(1)大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40cm2。 (2)中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15cm2。 (3)小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10cm2。 (4)细眼筛:每个眼孔约为0.08cm2。 另有大眼圆孔或六角形孔眼筛(俗称半夏筛) 。
中药炮制学炒法PPT
清炒法
加固体辅料炒法
炒黄
麸炒
炒焦
土炒
炒炭
米炒
砂炒
滑石粉炒
蛤粉炒
第4页,共104页。
蒲黄炒
• 注意事项
大小分档 掌握好火力和火候 炒前锅应预热 拌炒均匀,出锅迅速
第5页,共104页。
火力
• 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高低。
• 炒黄多用文火(小火) • 炒焦多用中火(中等火力) • 炒炭多用武火(强火) •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 • 个别药材采用特殊火力
决明子
炮制作用:生品清肝热、润肠燥; 炒后缓和寒泻之性,平肝养肾。 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决明子炒后
结合蒽醌(苷类)-泻下 游离蒽醌(苷元)-抗炎
第19页,共104页。
炮制研究
• 决明子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决明蒽 醌(obtusifolin)及其苷类。
4. 为什么还要炒制? 焦香醒脾,炒制后产生焦香气,增强消导作用
第51页,共104页。
三 炒炭
目的: 1. 产生止血作用:干姜、荆芥。 2. 增强止血作用:茜草、侧柏叶。
注意: 1. 控制火力,质地坚实的药材用武火,质地 疏松的药材用中火。 2. 炒炭存性。 3. 喷淋清水熄灭火星。 4. 彻底晾凉,避免复燃。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焦四仙:焦三仙+焦槟榔。
第48页,共104页。
槟榔
1. 最佳软化方法:减压冷浸等。 ➢ 质地坚硬,传统方法浸泡时间长(夏季7天,
冬季40天),有效成分流失多。 ➢ 减压浸泡软化,槟榔碱损失比传统方法小。 ➢ 砂碛法(用湿河砂淹埋)软化槟榔,醚溶
性生物碱(以槟榔碱计)损失远比水泡法 小。
最新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 早在公元一五二五年,明朝的李中梓在 《本早通玄》一书中,就对为什么要加 入一定的料去炮制药物,加入辅料有什 么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酒 制升提,盐制润下,姜取发散,醋取收 敛,蜜制润其燥,壁土取其归中,麦麸咨 其谷气,酥制者易脆”等等。
(五)注意事项
生品: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被有 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 腥,味微咸。
麸炒: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Nhomakorabea炮制作用]
❖ 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 抽搐,肝风头痛等症。如治中风口眼歪斜的牵正 散。
❖ 麸炒——缓和疏风解表作用,矫味。本品长于化 痰散结。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如治缠 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的白僵蚕散。
枳 壳(枳实)
❖ [处方用名] 枳壳、炒枳壳。
❖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 燥未成熟果实(干燥幼果)。
❖ [历史沿革] 麸炒、炒焦炙、麸炒醋熬、米泔浸后 麸炒等,现行主要有麸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 1.枳壳——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闷润, 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脱落的瓤核。
❖ 2.麸炒枳壳——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 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 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枳壳
麸炒枳壳
[炮制作用]
❖ 生枳壳——作用较强,可行气宽中除胀。用于 胁肋胀痛。如治肝气郁结,胸膜痞胀疼痛。
❖ 麸炒——缓和药性,增强健胃消胀的作用。用 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如治积滞内停,脘腹 胀满的木香槟榔丸。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 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 早在公元一五二五年,明朝的李中梓在 《本早通玄》一书中,就对为什么要加 入一定的料去炮制药物,加入辅料有什 么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酒 制升提,盐制润下,姜取发散,醋取收 敛,蜜制润其燥,壁土取其归中,麦麸咨 其谷气,酥制者易脆”等等。
(五)注意事项
生品: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被有 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 腥,味微咸。
麸炒: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Nhomakorabea炮制作用]
❖ 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 抽搐,肝风头痛等症。如治中风口眼歪斜的牵正 散。
❖ 麸炒——缓和疏风解表作用,矫味。本品长于化 痰散结。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如治缠 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的白僵蚕散。
枳 壳(枳实)
❖ [处方用名] 枳壳、炒枳壳。
❖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 燥未成熟果实(干燥幼果)。
❖ [历史沿革] 麸炒、炒焦炙、麸炒醋熬、米泔浸后 麸炒等,现行主要有麸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 1.枳壳——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闷润, 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脱落的瓤核。
❖ 2.麸炒枳壳——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 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 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枳壳
麸炒枳壳
[炮制作用]
❖ 生枳壳——作用较强,可行气宽中除胀。用于 胁肋胀痛。如治肝气郁结,胸膜痞胀疼痛。
❖ 麸炒——缓和药性,增强健胃消胀的作用。用 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如治积滞内停,脘腹 胀满的木香槟榔丸。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 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中药炮制学--炒法 ppt课件
止泻作用。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中气下陷-参衣汤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31
【炮制研究】 片型较常见为段(1-2.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于段。
32
33
斑蝥
【来源】 干燥虫体。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肘后》)
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糯米炒法(《雷 公》)。共有17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肝、肾、胃 经。 【功效】破血消癥、化痰散结
第二节
一、含义及分类 麸炒 米炒 土炒 砂炒 蛤粉炒 滑石粉炒
加辅料炒
1
二、目的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山药 2.缓和药性 如枳实、枳壳,胶类药材。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斑蝥、红娘子,
马钱子。 4.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至焦褐色
12
【炮制作用】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如二妙丸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如椒术丸。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13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6
A .麸炒
一、含义及作用 (1)降低易挥发性成分含量
(2)药物受热均匀 (3)指示火候
(4)赋色、矫味 (5)增强补脾益气、健胃和中、固肠止泻
7
二、工艺
麸入热锅,冒烟时投入药,迅速拌炒,炒 至
药-均匀黄色,透出固有香气
麸-变焦黑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31
【炮制研究】 片型较常见为段(1-2.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于段。
32
33
斑蝥
【来源】 干燥虫体。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肘后》)
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糯米炒法(《雷 公》)。共有17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肝、肾、胃 经。 【功效】破血消癥、化痰散结
第二节
一、含义及分类 麸炒 米炒 土炒 砂炒 蛤粉炒 滑石粉炒
加辅料炒
1
二、目的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山药 2.缓和药性 如枳实、枳壳,胶类药材。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斑蝥、红娘子,
马钱子。 4.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至焦褐色
12
【炮制作用】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如二妙丸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如椒术丸。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13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6
A .麸炒
一、含义及作用 (1)降低易挥发性成分含量
(2)药物受热均匀 (3)指示火候
(4)赋色、矫味 (5)增强补脾益气、健胃和中、固肠止泻
7
二、工艺
麸入热锅,冒烟时投入药,迅速拌炒,炒 至
药-均匀黄色,透出固有香气
麸-变焦黑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12
炒黄程度:
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
13
炒黄目的:
(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增加香气,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2)降低毒副作用; (3)缓和或改变药性; (4)利于制剂和贮藏“杀酶保苷”;
54
槐花—【炮制作用】
生品 — 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 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 肿痛。 炒槐花 — 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 — 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 以止血力胜。用于咯血,便血,痔血,崩 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55
槐花—【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炮制时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随炮 制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规 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200℃,上升 至高点,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通过对槐米炒炭后的成分及大鼠出凝 血时间进行研究、测定观察,表明鞣质含 量显著减少,止血作用明显增加。
14
火候判断方法:
(1)“观”—— 呈淡黄色 (2)“嗅”—— 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 出 (3)“听”—— 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4)“看”—— 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观察断面颜色
15
炒黄注意事项:
1、炒制器具应预热至一定程度,才可投 药。避免“僵粒”或“烫焦”;
2、炒黄防焦化;炒焦防炭化;炒炭防灰化; 3、大小分档,分次进行炒制;
56
槐花—【炮制研究】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炒槐米的炮制条件:温度接近150℃烘制 20min;
炒黄程度:
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
13
炒黄目的:
(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增加香气,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2)降低毒副作用; (3)缓和或改变药性; (4)利于制剂和贮藏“杀酶保苷”;
54
槐花—【炮制作用】
生品 — 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 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 肿痛。 炒槐花 — 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 — 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 以止血力胜。用于咯血,便血,痔血,崩 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55
槐花—【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炮制时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随炮 制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规 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200℃,上升 至高点,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通过对槐米炒炭后的成分及大鼠出凝 血时间进行研究、测定观察,表明鞣质含 量显著减少,止血作用明显增加。
14
火候判断方法:
(1)“观”—— 呈淡黄色 (2)“嗅”—— 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 出 (3)“听”—— 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4)“看”—— 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观察断面颜色
15
炒黄注意事项:
1、炒制器具应预热至一定程度,才可投 药。避免“僵粒”或“烫焦”;
2、炒黄防焦化;炒焦防炭化;炒炭防灰化; 3、大小分档,分次进行炒制;
56
槐花—【炮制研究】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炒槐米的炮制条件:温度接近150℃烘制 20min;
中药炮制学__炒法-炒焦、炒炭84页PPT
谢谢!
中药炮制学__炒法-炒焦、炒炭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药炮制学——炒法107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药炮制学——炒法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Than
[医学]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稻米(大米)——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尚含少量的
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早在公元一五二五年,明朝的李中梓在 《本早通玄》一书中,就对为什么要加 入一定的料去炮制药物,加入辅料有什 么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酒 制升提,盐制润下,姜取发散,醋取收 敛,蜜制润其燥,壁土取其归中,麦麸咨 其谷气,酥制者易脆”等等。
二、麸炒
(一)含义
2.蜜麸炒或糖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 者。
Hale Waihona Puke 三)目的 1. 增强补脾和胃作用; 如山药、白术等,经麦麸炒制后,可增强其疗效。
2. 缓和药性 某些作用强烈的药物,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
术药性燥性,经麸炒后 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 3.矫臭矫味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 于服用
2.麸炒枳壳——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 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 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枳壳
麸炒枳壳
[炮制作用]
生枳壳——作用较强,可行气宽中除胀。用于 胁肋胀痛。如治肝气郁结,胸膜痞胀疼痛。
麸炒——缓和药性,增强健胃消胀的作用。用 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如治积滞内停,脘腹 胀满的木香槟榔丸。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 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
称“麦麸炒”或“麸皮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 及维生素等;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 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矫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 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有作为煨制的辅料。
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早在公元一五二五年,明朝的李中梓在 《本早通玄》一书中,就对为什么要加 入一定的料去炮制药物,加入辅料有什 么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酒 制升提,盐制润下,姜取发散,醋取收 敛,蜜制润其燥,壁土取其归中,麦麸咨 其谷气,酥制者易脆”等等。
二、麸炒
(一)含义
2.蜜麸炒或糖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 者。
Hale Waihona Puke 三)目的 1. 增强补脾和胃作用; 如山药、白术等,经麦麸炒制后,可增强其疗效。
2. 缓和药性 某些作用强烈的药物,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
术药性燥性,经麸炒后 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 3.矫臭矫味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 于服用
2.麸炒枳壳——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 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 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枳壳
麸炒枳壳
[炮制作用]
生枳壳——作用较强,可行气宽中除胀。用于 胁肋胀痛。如治肝气郁结,胸膜痞胀疼痛。
麸炒——缓和药性,增强健胃消胀的作用。用 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如治积滞内停,脘腹 胀满的木香槟榔丸。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 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
称“麦麸炒”或“麸皮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 及维生素等;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 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矫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 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有作为煨制的辅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加工时必须通风。 2.及时散热,翻炒至烟尽。
蒲黄、蒲黄炭
蒲黄
历史: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焙法(《雷 公炮炙论》),至唐代(《经效产宝》) 有炒黄的方法,清代《医宗说约》炒黑。
方法:
生品-筛选净制
蒲黄炭-生药中火炒,由鲜黄转至黑褐色,
洒清水,灭火星,放干,晾凉。
作用: 生品:性滑,活血祛瘀、止痛 瘀血所致病症-少腹逐瘀汤 蒲黄炭:性涩,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症-四红丹
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生山楂、炒山楂、
焦山楂
标准含量应为:山楂中有机酸含量应该减
少68%。 药理; ① 助消化 ② 抗菌
槟榔
槟榔、槟榔片、焦槟榔
槟榔
【处方用名】 大白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细切 (《雷公》)。至宋代出现炒(《圣惠 方》)、炮(《博济》)、烧灰存性 (《旅舍》)。
3.姜炭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 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炮制作用】 干姜:辛热,燥烈性,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寒症腹
痛),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的功能。
附子理中丸;艾叶丸:生化汤。 姜炭: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 挥发油、辛燥成分含量减少
【炮制研究】 1.挥发油含量按高低次序依次为: 干姜>炮姜> 姜炭 2.具有抗溃疡、止血作用。 注意事项:
①扩大药效,增强疗效②药性缓和
【炮制研究】 姜栀子、栀子皮、栀子壳。
炮制后,京尼平苷和熊果酸的含量都有不同 程度的下降。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利胆(2)止血(3)退热(4)抑菌。
此外,焦栀子还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凝血作用。
山楂
南山楂、山楂炭
北山楂、焦山楂
山楂
【来源】 干燥成熟果实。
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炮制作用】 山楂:长于活血化瘀 常用于血瘀停滞、产后腹痛、经痛、胸痛 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增强消食化积作用。 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
止泻痢。如保和丸 山楂炭:味涩,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
【炮制研究】
【炮制方法】
1.炒至微
黄色。
3.焦槟榔 取槟榔片,用中火加热,炒至
焦黄色,透香气。
4.槟榔炭 生药-中火炒至黑褐色
【炮制作用】 生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 虫积、水肿、疟疾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消食
(五)注意事项
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六)适应
健脾助消化(山楂、麦芽),对肠胃道有 刺激性药物(山楂)
栀子
栀子、栀子仁、皮
栀子
【处方用名】 山栀、黄栀子
【来源】 干燥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 汉代有擘破(《伤寒》)的 炮制方法。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 的方法。至明代出现炒焦(《景岳全 书》)。
导滞。 焦槟榔:药性缓和,增强消导功能 消食导滞-开胸顺气丸 槟榔炭:止血痢。
① 增强疗效,缓和药性② 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1) 少泡多润
生品
炒后
槟榔碱含量 0.4-0.52% 0.13-0.31%
软化浸泡,会使生物碱损失24%,导致杀 虫效果差。
(2)干燥槟榔不宜爆晒,宜阴干.
(3)炒时火力降低一等级。
C、炒炭 一、含义
《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止血出者,火番 发” 。
二、工艺
药物置于锅内-武(中)火-翻炒至一定程
度
三、标准
1.表面乌黑色,内部焦褐色或焦黄色, 如根、根茎类药物
2,焦黑色,基本保持原状,如花、叶、 全草类药物
3.表面黑色,带有光泽。如茜草
【炮制方法】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文火加热,炒至
深黄色。
3.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中火加热,炒至
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用武火加热,炒至
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
【炮制作用】 栀子生品:苦寒泻火,清热解毒,退黄利胆。 三焦积热――黄连解毒汤 湿热黄疸――茵陈蒿汤 外伤性肿痛(研粉) 焦(炒)栀子:寒性缓和,清热除烦 用于湿热病,体虚生热。 栀子炭:苦、微寒。善于凉血止血 如十灰散(《十药》)。
【历史沿革】 宋代有炒磨去子(《疮 疡》),元代用炒法亦用蒸法(《丹溪》)。 至清代增加了炒炭(《全生集》)。
【炮制方法】
1.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碎屑。
2.炒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加热,炒至颜
色加深。
3.焦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加热,炒至外
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4.山楂炭 取净山楂,用武火加热,炒至表
① 增强止血作用② 扩大药用作用
研究: ①止血 ②治烫伤 ③抑菌
干姜 【处方用名】 炮姜
【来源】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汉代有火炮(《金匮》张仲 景)的方法。至宋代有“炒令黑” (《证类》)
【炮制方法】
1.干姜 洗净、切片、丁、块、段等
2.炮姜 先将净河砂用武火炒热,再加入 干姜片或块,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B.炒焦
(一)含义
(二)工艺
药物――锅内――(中火或武火)拌炒到一 定程度。
(三)标准
1.药物表面呈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如山 楂、神曲
2.药物表面呈焦黄色,内部颜色加深,如 麦芽、谷芽。
(四)目的 1.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如麦芽、谷芽、神曲等 2.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 如栀子、川楝子。
四、目的 1.增强或产生止血 如地榆、蒲黄等。 2.增强固涩收敛止泻 如乌梅炭、石榴皮炭。
五、注意事项 1、火力适宜 一般用武火,但某些皮类、花类药物则以
中火炒炭。
2.洒水除去火星,防完全炭化 3.炒炭存性 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
六、适应药物:止血、止泻药物
地榆
地榆、地榆片
地榆
历史:唐代《外台秘要》(王涛)始载炙
法炮制地榆,宋代出现炒法(《传信适用
方》吴彦夔),至清代出现炒黑《医宗说 约》(蒋仲方)。
方法:
生品-原药材去梢,切厚片。
地榆炭-生药武火炒至外焦黑、内棕褐色, 取出放凉。
作用:
生品:凉血解毒,敛疮(赤痢、湿疹、 皮肤溃烂、宫颈)
地榆炭:止血收敛(便血、尿血、崩漏、 水火烫伤-烫火散)
蒲黄、蒲黄炭
蒲黄
历史: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焙法(《雷 公炮炙论》),至唐代(《经效产宝》) 有炒黄的方法,清代《医宗说约》炒黑。
方法:
生品-筛选净制
蒲黄炭-生药中火炒,由鲜黄转至黑褐色,
洒清水,灭火星,放干,晾凉。
作用: 生品:性滑,活血祛瘀、止痛 瘀血所致病症-少腹逐瘀汤 蒲黄炭:性涩,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症-四红丹
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生山楂、炒山楂、
焦山楂
标准含量应为:山楂中有机酸含量应该减
少68%。 药理; ① 助消化 ② 抗菌
槟榔
槟榔、槟榔片、焦槟榔
槟榔
【处方用名】 大白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细切 (《雷公》)。至宋代出现炒(《圣惠 方》)、炮(《博济》)、烧灰存性 (《旅舍》)。
3.姜炭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 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炮制作用】 干姜:辛热,燥烈性,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寒症腹
痛),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的功能。
附子理中丸;艾叶丸:生化汤。 姜炭: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 挥发油、辛燥成分含量减少
【炮制研究】 1.挥发油含量按高低次序依次为: 干姜>炮姜> 姜炭 2.具有抗溃疡、止血作用。 注意事项:
①扩大药效,增强疗效②药性缓和
【炮制研究】 姜栀子、栀子皮、栀子壳。
炮制后,京尼平苷和熊果酸的含量都有不同 程度的下降。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利胆(2)止血(3)退热(4)抑菌。
此外,焦栀子还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凝血作用。
山楂
南山楂、山楂炭
北山楂、焦山楂
山楂
【来源】 干燥成熟果实。
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炮制作用】 山楂:长于活血化瘀 常用于血瘀停滞、产后腹痛、经痛、胸痛 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增强消食化积作用。 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
止泻痢。如保和丸 山楂炭:味涩,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
【炮制研究】
【炮制方法】
1.炒至微
黄色。
3.焦槟榔 取槟榔片,用中火加热,炒至
焦黄色,透香气。
4.槟榔炭 生药-中火炒至黑褐色
【炮制作用】 生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 虫积、水肿、疟疾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消食
(五)注意事项
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六)适应
健脾助消化(山楂、麦芽),对肠胃道有 刺激性药物(山楂)
栀子
栀子、栀子仁、皮
栀子
【处方用名】 山栀、黄栀子
【来源】 干燥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 汉代有擘破(《伤寒》)的 炮制方法。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 的方法。至明代出现炒焦(《景岳全 书》)。
导滞。 焦槟榔:药性缓和,增强消导功能 消食导滞-开胸顺气丸 槟榔炭:止血痢。
① 增强疗效,缓和药性② 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1) 少泡多润
生品
炒后
槟榔碱含量 0.4-0.52% 0.13-0.31%
软化浸泡,会使生物碱损失24%,导致杀 虫效果差。
(2)干燥槟榔不宜爆晒,宜阴干.
(3)炒时火力降低一等级。
C、炒炭 一、含义
《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止血出者,火番 发” 。
二、工艺
药物置于锅内-武(中)火-翻炒至一定程
度
三、标准
1.表面乌黑色,内部焦褐色或焦黄色, 如根、根茎类药物
2,焦黑色,基本保持原状,如花、叶、 全草类药物
3.表面黑色,带有光泽。如茜草
【炮制方法】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文火加热,炒至
深黄色。
3.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中火加热,炒至
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用武火加热,炒至
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
【炮制作用】 栀子生品:苦寒泻火,清热解毒,退黄利胆。 三焦积热――黄连解毒汤 湿热黄疸――茵陈蒿汤 外伤性肿痛(研粉) 焦(炒)栀子:寒性缓和,清热除烦 用于湿热病,体虚生热。 栀子炭:苦、微寒。善于凉血止血 如十灰散(《十药》)。
【历史沿革】 宋代有炒磨去子(《疮 疡》),元代用炒法亦用蒸法(《丹溪》)。 至清代增加了炒炭(《全生集》)。
【炮制方法】
1.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碎屑。
2.炒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加热,炒至颜
色加深。
3.焦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加热,炒至外
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4.山楂炭 取净山楂,用武火加热,炒至表
① 增强止血作用② 扩大药用作用
研究: ①止血 ②治烫伤 ③抑菌
干姜 【处方用名】 炮姜
【来源】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汉代有火炮(《金匮》张仲 景)的方法。至宋代有“炒令黑” (《证类》)
【炮制方法】
1.干姜 洗净、切片、丁、块、段等
2.炮姜 先将净河砂用武火炒热,再加入 干姜片或块,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B.炒焦
(一)含义
(二)工艺
药物――锅内――(中火或武火)拌炒到一 定程度。
(三)标准
1.药物表面呈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如山 楂、神曲
2.药物表面呈焦黄色,内部颜色加深,如 麦芽、谷芽。
(四)目的 1.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如麦芽、谷芽、神曲等 2.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 如栀子、川楝子。
四、目的 1.增强或产生止血 如地榆、蒲黄等。 2.增强固涩收敛止泻 如乌梅炭、石榴皮炭。
五、注意事项 1、火力适宜 一般用武火,但某些皮类、花类药物则以
中火炒炭。
2.洒水除去火星,防完全炭化 3.炒炭存性 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
六、适应药物:止血、止泻药物
地榆
地榆、地榆片
地榆
历史:唐代《外台秘要》(王涛)始载炙
法炮制地榆,宋代出现炒法(《传信适用
方》吴彦夔),至清代出现炒黑《医宗说 约》(蒋仲方)。
方法:
生品-原药材去梢,切厚片。
地榆炭-生药武火炒至外焦黑、内棕褐色, 取出放凉。
作用:
生品:凉血解毒,敛疮(赤痢、湿疹、 皮肤溃烂、宫颈)
地榆炭:止血收敛(便血、尿血、崩漏、 水火烫伤-烫火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