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5篇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5篇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5篇对于调研报告,大家务必要遵照工作的需要,拟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可以为组织提供关于客户需求和偏好的洞察,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1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或半包围,但在土地权属、户籍等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地区。

城中村对城市发展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负效应正日益显现和扩大,越来越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围绕县城的城中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结合调研情况,就城中村改造问题谈点看法。

一、桂阳县城城中村的现状(一)主要特点。

一是城中村面积大人口多。

县城城中村有腊树下、刘家岭、财神庙、龙潭村、北关村、培才村、城南村、李家湾、豆腐村、塔背村、新澄村、柏树村、牛巷口村、小宝山等14个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占县城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多,人口约4万人,占县城人口的四分之一多。

二是经济发展基础弱。

目前,我县城市建成区内的培才、龙潭、北关、上辇豆腐冲等许多城中村,为了县城的发展,已将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土地奉献给了县城建设,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失地农民。

这就使得这些村(居)委既没有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又失掉了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导致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失地农民没有就业保障,群众生活水平日益下降。

三是社会保障待遇低。

某年以来,县城建成区内的村委改制为社区,但由于土地性质、集体经济等改制不到位,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边缘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有的还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四是群众生存环境差。

城中村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大多数已成为危房,加之,近年的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房屋普遍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如某年至某年环城西路范围的居民住宅面积比某年增加了100%,造成了采光不好、通风不畅、屋内潮湿等不利于生活的恶劣环境,严重危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最新】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2)doc

【最新】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2)doc

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进城市。

由于大中城市进城门槛高,城市容量有限,就业压力大,从而势必影响到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

相比较而言,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一、二、三产业,就业和定居成本低,必将成为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最佳选择地。

然而,就县城而言,在加快城镇建设中,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影响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城承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人口转移的客观需要。

为此,我们从5月底开始,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开展重点调研和专题议政,为促进永清科学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现将有关调研和专题议政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义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农村城市化必须经历的过程,是挖掘XX县区发展潜力、造福于民的必由之路,是恰逢其时,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做好城中村改造这件大事意义重大且深远。

一是可以对原来分散、零乱、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村落进行集中改造与开发,挖掘整理出大量发展用地,实现土地及各种公共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提升和集约利用,并通过集聚迸发出新的活力和效益;二是可以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共建共享城市文明成果;三是可以加强城市管理,改变门户地段和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的现状,促进城市形象的改善;四是可以大大提高城镇吸附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现状而言,城中村改造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随着城中村改造工程不断推进,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严重阻碍着其建设步伐,主要表现为:(一)统揽协调力度不强在调研时,村街和开发主体企业普遍反映城中村改造涉及部门较多,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强有力的机构或部门来指导村街进行改造,遇到问题不知向何处请示汇报,致使办事无门。

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2篇

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2篇

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标题: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了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城中村概况、改造方案、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引言城中村改造工作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底层问题的重要任务。

本节首先介绍了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次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二、城中村概况本节通过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对城中村的规模、居民人口、基础设施情况等进行了描述。

同时,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居住条件差等。

三、改造方案本节讨论了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方案,包括拆迁重建、升级改造和保留改造等。

对每种方案的优势、限制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

四、实施效果本节通过实地调研和居民访谈,对已经实施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了评估。

分析了改造后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评估了工作的实施效果。

五、存在问题本节总结了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包括政府资金不足、居民利益保障、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对策。

六、结论本报告总结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对策。

同时,强调了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注:以上报告仅为虚拟创作内容,不代表真实数据和实际情况。

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篇(二)报告标题: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其背景、现状和问题,以及改造的现有政策和实施情况。

调研发现,尽管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改进实施措施。

一、引言城中村改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旨在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由于城中村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土地、产权、利益等复杂问题,因此城中村改造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为了解城中村改造的进展和成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城中村改造在改善住房条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对改造前后住房条件的对比,我们发现,改造后的住房面积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室内设施和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此外,通过改造后的住房标准化,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安全。

因此,城中村改造在改善住房条件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其次,城中村改造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改造后的城中村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完善,亮化工程得到了改善。

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因道路不通畅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因此,城中村改造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城中村改造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改造资金不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中村居民大多数为低收入人群,无法自行承担全部费用,因此改造资金短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即城中村居民对改造政策和进程了解不足,知情不明。

这造成了一些居民对改造的抵触情绪,使改造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居民详细介绍改造政策,回答居民的疑问,增强居民对改造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城中村改造在改善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仍面临资金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城中村改造工程狭窄场地施工管理探讨

城中村改造工程狭窄场地施工管理探讨

城中村改造工程狭窄场地施工管理探讨宣志福1彭必勇2李方杰3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摘要:五华区赵、李家堆村城中村改造程施工场地极其狭窄,给现场施工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项目采用措施克服了困难。

笔者根据施工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五华区赵、李家堆村;狭窄场地;施工管理一、工程概况五华区赵、李家堆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本工程位于昆明市区中轴线西端,本次施工的A1、A2地块北临菱角塘路,其中A1地块由一栋4F的小学及其他配套教育设施组成;A2地块主要由10栋塔楼、4栋商业楼及1栋派出所等建筑组成(图1),基坑南侧为东西向主干道人民西路。

地下2层,地上最高43层,最大建筑高度127.15m。

占地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86万平方米。

工程工期紧张,场地狭小。

场地狭窄给土方开挖、材料堆场及加工房的布置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

图1二、工程特点及重难点分析1、功能齐全,城中村改造,社会意义重大该工程包含6栋回迁住宅,关系数千户原城中村回迁户的居住事宜,政府关注度高,对于昆明的城市升级改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建成后将与项目其他地块一起构成集综合住宅小区、教育、商务商业、金融、娱乐休闲等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2、质量标准高本工程承诺一次验收合格,确保市优工程,争取省优工程。

3、工期紧张,节点工期要求严格根据业主要求,1~6栋住宅2013年7月要施工至7层结构,7~10栋塔楼2013年8月施工至7层,商业裙楼2013年8月完成结构封顶。

项目自2013年3月1日开始地下室基础施工,施工工期紧张,尤其7~10栋含有钢结构施工,工作量大,施工部署困难。

4、总平面布置困难(1)本工程基坑三侧临路,一侧与项目A3地块基坑连接,基坑边与市政道路及用地红线很近,且之间有多处回灌井,四周可用作临建布置的场地极为有限,无法满足现场需要。

(2)场地内为整体地下室,且建筑密度较大。

塔吊及材料加工堆场布置困难。

三、施工措施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充分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策划,一切为材料进出场提供绿色通道,由于施工现场极其狭窄,基坑南侧为东西向主干道人民西路,施工时不得占用,且基坑与围墙之间的距离不足1000mm,基坑边与市政道路及用地红线较近,四周可用作临建布置的场地极为有限。

城中村调研报告(共3篇)

城中村调研报告(共3篇)

城中村调研报告(共3篇)第1篇: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中村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城市化进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运动正在进行当中。

一、城中村的由来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

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村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

第二种:村内已没有耕地。

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村内已无农民集体财产。

虽然一些村已将农村村委会改为城市型居民委员会,农民也已农转非,成为城镇人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宅基地和房屋产权还是农民产权。

第三种:“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

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份被国家征用,虽然村中农民已全部转为城市户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其土地本质仍未发生变化,这部分“村”至今仍然还是“村建制”,实行村的管理方式。

甚至还有不少农民集体财产和村办企业经济实体。

第四种:还有部分耕地 ,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

还有不少人是农民户口。

农牧种植业仍占一定比重的村落。

二、目前“城中村”的现状根据2021年的调查,我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402个,涉及村民约32.4万人、10.2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km,建筑面积2276万亩。

在这个402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城不城”“乡不乡”成为目前城市的尴尬。

城中村对我市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城市形象和卫生、环境上,还有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建筑没有章法,“握手楼”、“接吻楼”普遍存在。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而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存在,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矛盾之源。

为了解决城中村的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的调研工作。

首先,我们了解到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城中村过于拥挤、基础设施缺乏、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导致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因此,进行城中村改造可以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们了解到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土地使用、资金来源、居民安置等方面的难题。

现行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城中村改造项目难以顺利推进,存在着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纠纷。

资金来源方面,由于巨大的投资需求,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存在招标程序不透明、资金回报周期长等问题。

另外,城中村改造涉及居民安置问题,需要合理安排居民迁移和安居的问题,引起居民的不满和不配合。

最后,我们了解到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方式和经验。

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城市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多元化的资金渠道、社区参与、公众意见征询以及政府层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都是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方式。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可以缓解改造资金的压力;通过引入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见征询,可以增加居民对改造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建立政府层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可以规范城市发展和改造的方向。

综上所述,城中村改造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但其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到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

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加强社会资本的引入和监管,注重居民的参与和沟通,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2024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2024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2024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些地区通常存在住房条件差、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城中村改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城中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住房条件、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中村地区的居民,实地走访则主要针对城中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政策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了综合分析。

四、调查结果住房条件差:调查发现,城中村地区的住房普遍存在建筑老旧、结构不合理、通风采光差等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城中村地区的建筑密度高,居住环境差,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卫生差:城中村地区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比较突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普遍存在。

此外,由于城中村地区缺乏公共设施和绿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中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如道路破损、交通不便、电力设施老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中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加强规划和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城中村地区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高城中村地区的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城中村地区的管理力度,规范建筑行为和市场秩序,防止乱搭乱建等现象的发生。

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道路、交通、电力等设施,提高城中村地区的公共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

同时,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中村地区,推动城中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中村是中国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们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者周边,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产物。

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城中村的现状城中村通常由低层建筑、密集的居民群体和缺乏基础设施等特点所构成。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规划的缺失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城中村往往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的主要居住地。

然而,城中村的建设水平和环境条件较差,存在着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三、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城市形象: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改造,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2.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城中村的居民普遍生活水平较低,改造可以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优化城市规划:城中村的存在不利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通过改造,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的规划布局。

四、城中村改造的挑战城中村改造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1. 土地问题:城中村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或者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土地征收和重新规划存在一定的困难。

2. 资金问题: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资金筹措和分配问题较为复杂。

3. 居民安置问题:城中村改造必然涉及到居民的迁移和安置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好居民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难题。

五、城中村改造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政府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城中村改造,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改造进程。

2. 多方合作: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

3. 综合考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居民的利益和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安置方案,确保居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一: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政协XX区委员会对我区“城中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20**年5月下旬至7月,调研组深入到“城中村”以及居民家中,通过现场看点、听取汇报、情况介绍、座谈讨论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城中村发展及管理工作产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城中村”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现将我区“城中村”的基本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综合报告如下:一、XX区“城中村”的基本概况及改造必要性1、基本概况。

XX区位于XX市湘江西滨,以湘江主航道为界,划江而治,区属现有86个城中村(含四个镇),农业人口228493人,耕地面积144450.26亩。

如不含四镇则我区共有城中村35个,农业人口66190人,耕地面积13796.65亩。

XX区的城中村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已成型的城中村,处于城市建成区内部,村集体土地基本被城市建设征用,自身发展没有太多的空间和余地,如银盆岭村、望岳村、茶场村等;二是发育型的城中村,处于城市建成区与城郊的结合部,与城市建成区紧密相连,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嵌入,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正在实施或已完成,如五星村、茶子山村、黄鹤村、青山村等;三是潜在的城中村,处于城市建成区外围,还有较多农用地,基本保留乡村特点,是城乡一体化推进的重点区域,急需进行规划控制和建设引导,如联络村、中塘村和四镇的51个村等。

本次调研选取了西湖渔场、茶子山村、银盆岭村、付家洲村、岳华村和望岳村六个较典型的城中村进行了调查。

2、存在的问题。

XX区城中村目前所存在着的问题有如下几类:违章搭建多。

在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中,村庄被高楼大厦快速包围,地价、房价、租价也水涨船高、大幅上涨,受房屋租金和拆迁补偿利益驱动,村民见缝插针,私搭乱建,诸如“填平补齐”、“新建扩建”、“接高翻建”等形式多样的违法强建、乱建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成为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区城中村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对整体城市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对区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案例等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当前改造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2. 实地调研:选择某区域的中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改造前后的变化,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获取直观数据。

三、调研结果1. 区城中村改造加速了城市更新进程:通过大规模更新城中村的建筑和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形象和品质,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2. 改造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改造后的城中村改善了居住环境,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

3. 改造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4. 城中村改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资金短缺、居民迁建问题、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平衡等。

四、调研结论1. 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具有积极作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

2. 改造过程中需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并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3. 应继续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为城市更新提质提供持续支持。

五、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财政投入,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 在城中村改造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3. 在改造过程中,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协商,保障居民权益。

4. 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探索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六、结语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文献和实地调研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有积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投入力度,并注重与居民的沟通与协商,引入新技术和理念,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环评单位: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21年1月- 0 -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建设项目概况1.1 任务由来昆明市在改造城中村的进程中,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中村改造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规划、区级实施,统一设计、各具特色,统筹布局、优化空间,营造景观、健全功能,全面推进,改善民生”的统一部署,并相继出台了《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昆通〔2021〕7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交易办法的通知》(昆政文〔2021〕26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昆政文〔2021〕25号)、《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昆城改领〔2021〕1号)、《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昆城改领〔2021〕2号)、《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昆城改领〔2021〕3号)等配套文件,力争使城中村改造操作程序透明、投资者获益、拆迁村民(居民)满意。

“城中村”改造是当前最紧迫重大的民生工程。

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经昆明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批准列为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被五华区政府确定为五华区二00九年必须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1年3月29日五华区政府与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合作协议》,正式确定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为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的主体,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投资方。

昆明市五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昆明市五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昆明市五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五华区是昆明的四个主城区之一,区划调整后,分别从西山区划入沙朗乡、厂口乡的全部和黑林铺、马街办事处的部分居委会,从盘龙区划入长春、小南、南强、环城、珠玑办事处的部分居委会。

2004年年底,五华区辖区面积由原来的15.96平方公里增加到397.86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86平方公里,划入涉农面积357平方公里;人口由51.59万人增加到60.66万人,加上未落户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区内人口已超过100万人,形成了21世纪初新的城乡格局。

一、五华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分析(一)五华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特征1.城乡二元系数小于全省平均水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等人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突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保持较大差距,二元系数越小,二元结构就越突出。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经测算,五华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2542万元/人,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65.7817万元/人,二元系数为0.0374。

测算结果表明,五华区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而二元系数小于全省0.096的水平。

反映了新的农业区划入五华区后,五华区二元结构开始显现,并且趋向明显,但没有全省二元结构那么突出。

2.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明显2004年,五华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979.43元,而五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407.5元,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为1.81:1,小于全省2004年城乡收入差之比4.74:1的水平,但收入差距仍然高于国际公认的1.5:1警戒线。

五华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明显,但大大小于全省的差距。

主要原因是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2003年为4407.5元,高于全市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457.42元,同时也比全省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1697.12元高1890.88元。

3.城区发展雷同五华区城区与另外三个城区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雷同化,主要表现在城区建设格局雷同,街道商铺雷同,缺乏五华区应有的特色。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标题: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城中村是指城市中的旧住区,一般由老旧、破败的住宅楼、小区、农村建筑等组成,居住着大量的低收入者和农民工。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面貌,并加强社会稳定。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整体情况、现阶段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政策文件、规划方案和实施案例,了解城中村改造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

2. 实地访谈:走访了多个城市中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包括改造前后的情况,居民反馈,施工进度等。

3.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采集和整理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数据,分析改造工作的成绩和挑战。

四、调研结果1.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包括完善城中村改造规划、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住房补贴等,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工程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很多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住房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居住环境的提升。

3. 居民反馈:大部分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持支持态度,认为改造后的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搬迁和临时居住条件不满意。

4. 挑战和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搬迁安置问题、资金缺口、项目进度不稳定等。

五、建议和展望1. 完善政策措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住房补贴和社会保障。

2. 加强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应更加注重居民的参与,听取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改造工作符合实际情况。

3. 多元化筹资模式:可以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PPP模式等多元化筹资方式,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4. 强化监管和执行力度: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加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管,确保改造工作按计划完成。

六、结论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强居民参与,探索多元化筹资方式,提高监管和执行力度,以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持续发展。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标题: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区类型,特点是人口稠密、住房简陋、基础设施落后。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目的与意义通过调研城中村改造项目,了解当前的改造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报道,了解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目标。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个案分析了解改造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1. 改造进展:目前已有一些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改造进程较为滞后。

2. 存在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资金不足、土地产权复杂、居民迁移问题等。

3. 挑战与机遇:城中村改造需要面对各种挑战,但也有可乘之机,如通过合作开发模式和社区参与,进一步推进改造进程。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2. 简化手续和政策:简化土地产权流转手续,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政策支持。

3. 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

4. 加强社区参与:促进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决策和规划,提高改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六、结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资金支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加强社区参与,可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升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以小菜园村和下马村为例

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以小菜园村和下马村为例

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以小菜园村和下马村为例摘要:城中村问题是当今许多城市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未改造的小菜园村和改造建设中的下马村为例,分别从规划建设、居住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城中村目前现状,从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资金筹措等问题具体分析改造过程中的困境,并对今后城中村改造提出相关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昆明五华区;城市问题引言城中村是指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包围村庄,村民无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1]。

城中村现象及其特征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产物,而昆明恰又是中国城中村最多的城市,自2008年开始,纳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共382个,改造总用地面积约12万亩,涉及人口户数约16万户。

因此深入研究城中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能够对未来城中村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1.研究区概况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自2008年11月起。

五华区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共计56个,涉及大观、龙翔、华山、丰宁、莲华、红云、黑林铺、普吉共8个街道办事处。

另外高新区还有5个城中村。

目前五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情况,已完成改造10个,正在建设中20个,已拆迁未建设7个,未拆迁19个。

经实地调研,本文选择两个典型城中村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未改造城中村小菜园村和改造建设中城中村下马村,具体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

小菜园村紧邻盘龙江,位于滨江西路附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属于典型老式城中村,占地总面积为0.3平方公里。

下马村又称沸城,位于五华区白云路与龙泉路交叉口附近,于2009年由五华区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引导,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改造主体进行改造,因改造过程中的种种困境,目前仍处于一片废墟之中。

2.城中村形成主要原因城中村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政策和户籍政策应该是城中村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城市化逐渐发展,村民虽过着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完成其身份由农民向市民的转换,城市仍保留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农民宅基地的存在在本质上也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无法统一土地收购,只能绕开这些农村居民点,从而导致逐渐被城市包围形成城中村。

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中共五华区委办公室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由城市包围村庄后形成的村民无地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

2008年以来昆明市启动了城中村5年重建改造工程,五华区按全市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和问题。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使城中村改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们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基本情况(一)五华区城中村现状五华区建成区40.86平方公里范围共有城中村51个,总人口约9.1万人、城中村居住用地面积3.6km2,人口密度约为2.5万人/km2,总建筑面积约597万m2,城中村居住建筑平均容积率为1.56。

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安全和火险隐患,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也从社会形态上在将“城中村”拒之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外,使“城中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同城同等”的权益,严重制约了五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城市功能、形象的提升,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人居环境和土地利用价值极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差距较大。

提同时,这些城中村主要分布于传统老城区范围内,与周边老旧小区相交织,基本无可整合闲置用地,现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高,流动人口庞大,改造难度很大。

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和谐五华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城市社会结构与社会管理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需要,更是“城中村”广大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中共五华区委办公室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由城市包围村庄后形成的村民无地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

2008年以来昆明市启动了城中村5年重建改造工程,五华区按全市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和问题。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使城中村改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们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基本情况(一)五华区城中村现状五华区建成区40.86平方公里范围共有城中村51个,总人口约9.1万人、城中村居住用地面积3.6km2,人口密度约为2.5万人/km2,总建筑面积约597万m2,城中村居住建筑平均容积率为1.56。

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安全和火险隐患,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也从社会形态上在将“城中村”拒之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外,使“城中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同城同等”的权益,严重制约了五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城市功能、形象的提升,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人居环境和土地利用价值极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差距较大。

提同时,这些城中村主要分布于传统老城区范围内,与周边老旧小区相交织,基本无可整合闲置用地,现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高,流动人口庞大,改造难度很大。

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和谐五华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城市社会结构与社会管理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需要,更是“城中村”广大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五华区城中村基本情况简表<1.0 1.~1.5 1.5~2.0 2.0~3.0 ≥3.0合计平均容积率城中村数 2 21 6 20 2 51 1.56 居住用地面积91 3709 683 906 53 5442(3.6k ㎡) 总用地面积 178 **** **** 4092 471 18689(12.46k ㎡) 居住建筑面积57701.26 3092003.89 838944.5 1562908.4 100540 5652098.05 总建筑面积 59553 3149385 924771 1729193 113440 5976342 国有用地 2 1960 1669 2230 221 6082(4.05k ㎡) 集体用地 176 **** **** 1826 250 12445(8.30k ㎡) 户籍人口 452 23619 4398 12301 885 41655 非户籍人口 353 13253 2272 33432 904 50214(二)五华区城中村改造推进情况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安排部署,2008年以来,五华区大规模地启动了辖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现已启动18片共19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其中11片12个村已全面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批准,确定了意向参与企业,5片6村进入实质性拆迁,累计拆除房屋面积42.7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1.68亿元,前所村、龙院、上峰村、上庄村已启动回迁安置方建设,土地交易组件工作已全面开展,部分地块可于近期正式公开交易。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平稳健康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城中村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在推进中五华区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了《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昆明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意见》、《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实施办法》,对城中村改造后农村居民的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户籍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实名制入户调查、拆迁安置方案听证等措施,在有效控制拆迁总体成本过快增长,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五华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综合过程,能不能达到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满意的效果,是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调研结果表明,五华区的城中村改造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宏观经济形势对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影响较大,企业信心不足,资金成为制约瓶颈。

如2008年改造项目赵、李家堆村、右营村和2009年改造项目沙沟埂村、莲园村已有多家企业申请意向改造,但迟迟未下决心。

昆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不明朗,也使部分已参与企业出现动摇。

(二)外省市出台房地产优惠政策力度较大,对招商引资制成巨大竞争,项目招商难度不断加大。

(三)参与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普遍提出分期开发要求,在配套调整规划划分相关指标时工作周期过长,致使土地处理工作无法顺利推进,企业不满情绪逐步加剧。

(四)整合城中村周边地块进行连片改造实施难。

列入改造范围的单位和住户具体问题多、补偿要求高,项目推进阻力较大。

(五)大面积拆迁改造造成过渡房源紧缺,租房难、租房贵的问题突出,给拆迁工作带来困难。

(六)规划指导意见公建配套要求较高,部分项目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经济上无法平衡,短期内公共财政也无法消化。

三、五华区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产处理、村民自建住宅政策、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改造的任务重,经济利益复杂,所需资金数额巨大。

在下一步工作中五华区将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更快更好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

(一)宣传到位,确保群众的知情权。

一是大力宣传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以及每个改造项目的特色亮点等;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公示拆迁改造范围;三是针对每个改造项目的具体安排部署,适时召开省市单位、驻区公共户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通报会,以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四是由各街道办事处筹建办负责辖区内城中村改造项目所涉及单位、住户的上门走访座谈,入户宣传;五是针对每个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区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制定“一片一策”、“一村一策”的宣传手册,让群众尤其是被拆迁户知晓、理解政府拆迁工作和相关政策,充分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六是利用每个改造项目的现场办公点,设置专题宣传栏,张贴公布行政审批的各个要件,以及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指标和效果图,并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进一步强化一线工作力量和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

结合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强街道办事处筹建办与投资企业的协同配合,及时根据工作进度调整和充实一线工作力量,特别是高管级别人力资源配备。

有计划地全面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做好每个改造现场规范设立咨询服务台,配备专业咨询服务受理人员,形成一只全面专业的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筹建办项目实施主体的作用。

(三)进一步细化项目推进全过程工作规范和服务要求。

结合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五华区改造工作具体做法,设计改造工作总体工作流程,规范和优化各个具体环节的工作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行政认可办理时限,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规范管理。

(四)细化规程,严格依法、遵规、履程开展工作。

在实施项目突破的过程中,将各个已出台的配套政策与项目推进的实践相结合,细化每一环节的工作规程,确保每个工作环节做到周密细致:一是对每个项目采取“一片一策”、“一村一策”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由街道办事处筹建办组织改造范围内的村(居)民和住户自下而上地讨论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做到分类研究,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是保障程序,做好项目立项、规划报批、土地征转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操作,程序合法。

(五)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采取政府和企业并进的方式,加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在年内完成主城建成区范围内47个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对有企业意向投资改造的城中村,由企业组织专项规划编制。

对尚无开发企业对接的改造项目,由区城改办组织专项规划编制。

专项规划编制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和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把先进的理念、外地的经验、当地的特点融入规划之中。

要广泛听取社区、街道办事处、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公安、环卫、交通、园林、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的意见,使专项规划的编制更具科学性。

(六)督促企业加快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541”三年道路建设任务,结合城中村改造,年内督促企业完成2条道路的拆迁建设工作。

(七)建立办事处筹建办周例会制度和区指挥部办公室半月例会制度,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处理相关问题,确保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形成一个严谨有序、良好的运转程序。

(八)建立项目推进跟踪检查制度。

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区级领导联系制度,区纪委、监察局设立专人负责城中村改造督查工作,区指挥部办公室设立联络员,对各筹建办改造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各改造项目进展情况。

对各筹建办改造项目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

(九)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实施严厉问责。

按照目标倒逼任务、时间倒逼进度的要求,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办事处,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

对工作积极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对不能按要求完成改造工作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招商引资模式。

尝试引入城中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模式,通过利用信托公司的信托资金和吸引民间资本,并与实力强的企业合作,成立土地房屋投资公司,按照城市规划功能、竖向标高和市政地下基础设施配套指标的要求,由土地房屋投资公司统一组织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征地拆迁后的净地交由土地房屋投资公司进行土地平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熟地”后进行挂牌出让。

通过土地一级开发,使“生地”成为“熟地”,达到出让标准。

“熟地”出让后,按股份分配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