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户采纳手机银行的行为分析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谢滨的手机银行用户采纳行为研究中,在对以中层管理人员为主的中青年消费群体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之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 S E M ) 的构建分析,开发了手机银行用户采纳模型( T A M ) 。

首先,技术采纳模型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 R A )的核心思想是将有用性认知(Perceive d Usefulness)和易用性认知(Perceived Ease of Use ) 看作影响使用意图的两个重要因素,从个人态度的角度来解释使用某种特定技术或服务的倾向。谢滨所提出的模型是在TAM 模型基础上的扩展,保留了原模型的基本结构,结合手机银行的使用特点和DT理论增加了一些外部影响因素,并将用户的行为意向作为预测和解释用户行为的主要指标。针对我国用户现阶段手机银行的采纳行为设定了四个基本影响因素,它们分别是: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风险认识,经济成本;为有用性和易性认知增设了三个外部变量,它们是相容性,速度,自我能力;并对其各自的作用路径提出了12条基本假设,它们分别是:

假设1:使用态度对手机银行的行为意向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2:有用性认知对手机银行的使用态度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3:有用性认知对手机银行的行为意向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4:易用性认知对手机银行的使用态度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5:易用性认知对手机银行的有用性认知没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6:风险认知对手机银行的使用态度有显著负面影响,假设7:经济成本对手机银行的使用态度有显著负面影响,假设8:相容性对手机银行的有用性认知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9:自我能力对手机银行的有用性认知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10:自我能力对手机银行的易用性认知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11:速度对手机银行的有用性认知有显著正面影响,假设12:速度对手机银行的易用性认知有显著正面影响。

图1手机银行采纳模型基本架构图

之后,在设计问卷时,充分参考了相关文献中所使用的问题,并根据手机银行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和调整。问卷如下图所示:

图二:问卷问题与参考文献对应表

然后,对样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过程总计发放问卷104份,收回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为9 1. 5 %,有效问卷率为9 8 .9 5 %。

图三:调查问卷的样本空间

最后,作者使用平均萃取变差( 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 VE)来考察模型的会聚效度和判别效度H:第一,如果所有因素的A VE> 0 .5(即A VE的平方根大于0 .7 0 7 ), 则认为模型的会聚效度较好;第二,如果所有因素的A VE的平方根大于各因素结构间的相关系数,

则认为模型的判别效度较好。图4显示了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位于对角线上的A VE平方根均大于O .7 0 7 ,且所有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对角线上的元素,因此,这个研究模型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图四:A VE及因素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图四中的数据,我们发现:有用性认知对手机银行的采纳行为有决定性影响,这说明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手机银行对他们是有用的,可以更好的使他们进行金融交易,可以方便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变得更有效率,反映了手机银行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户,有好的发展前景;易用性认知对用户手机银行采纳不具有显著影响。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当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用户不熟悉或没有机会使用,易用性认知对用户的采纳行为仍不具有显著影响; 另一方面说明了,手机银行的操作流程是可以被大多数人所掌握的,不存在由于不会使用手机银行而流失的客户;成本因素对手机银行采纳不存在显著影响。受访对象认为手机银行优势在于其方便和快捷,与其它形式的金融服务相比,手机银行服务方式可以降低用户使用相应金融服务的成本,用户对手机银行所需费用不敏感;风险因素对手机银行采纳有负面影响,手机银行从技术层面讲是完全安全的,接下来我们会在报告中就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做一些简要的介绍。但是,消费者对手机银行安全隐患还是心存疑虑,这已然成为目前手机银行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谁先在顾客心目中建立了手机银行安全的品牌形象,谁就在手机银行的未来发展中占得了先机!

(二)建行手机银行安全特性介绍

1.手机银行独特的安全特性

(1).客户身份信息与手机号码的绑定

手机不同于电脑等设备,随身携带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现代人基本上离不开它,即使丢失也会很快发现,并且手机号码也已成为个人的身份识别标志。同其它电子银行渠道相比,建行手机银行安全性最具特点的是客户身份信息与手机号码建立了惟一绑定关系。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服务时,必须使用其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时所指定的手机号码,也就是说,只有客户本人的手机才能以该客户的身份登录手机银行,他人是无法通过其它手机登录。

这种硬件的身份识别办法,加上登录密码的验证与控制,建立了客户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登录密码三重保护机制,构建了手机银行业务独特的安全特性。

(2).封闭的通讯网络防黑客木马攻击

大家熟悉的网上银行风险,很大程度上由于其处于开放性的互联网,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特别是黑客通过放置恶意的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客户的账户信息和密码,导致风险的存在。

而手机银行处于相对封闭的移动数据网络,并且手机终端本身没有统一的操作系统等病毒所需的滋生环境,因此,手机银行业务几乎不受黑客和木马程序的影响,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2.系统层的安全

为确保“手机银行”的安全,建行手机银行在技术层面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加密手段和方法,即要保证手机银行的安全又不失便捷性。

(1).建立安全通道

手机银行整个系统全程采用端对端的加密数据传送方式,交易数据在传送之前,手机端必须和手机银行服务器端建立安全通道。由于客户第一次登陆需用提供客户账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手机银行系统对这些数据采用1024位的RSA公钥加密,验证客户信息和DES密钥,如果正确,则客户和服务器端连接就建立起。

(2).数据传输全程加密

建行手机银行系统采用硬件方式实现RSA和DES的加、解密算法,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全程加密,此方式的实现即保证了系统运算的速度,又确保了手机银行服务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防数据破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所有交易数据,手机和银行加密机都会对交易数据进行摘要处理,产生交易数据的校验信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中途被修改或丢失。若接收到数据的摘要验证不通过,即认为数据被破坏,要求交易重新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安全方面的其他措施

手机银行系统在安全通道的基础上,在客户登录前将由服务器产生图形附加码传至手机上,由用户输入上传至服务器验证,在端对端加密的安全方案基础上加上附加码的验证措施便可有效地防止自动尝试密码、避免了黑客的网络攻击,从而保证了手机电子银行交易平台的安全。

另外,客户每次退出手机银行之后,手机内存中关于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将会被自动清除,而交易信息和账户密码等内容只保存在银行核心主机里,不会因为手机丢失而影响客户的资金安全。

3.应用层安全

(1).密码控制

登录建行手机银行系统时需要输入的登录密码。登录密码不是账户密码,是客户在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时自行设定。如在银行网点签约时,通过柜台上的密码键盘,或在网站开通时,通过网页界面,或在手机上直接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时,在手机界面上由客户自己输入。登录密码为6~10位的数字和字母混合组成。客户通过登陆密码才能使用手机银行服务,并可自行更改密码。

客户号和登录密码是手机银行进行客户身份验证的一个重要环节,银行先进行用户密码的验证,若密码错误,交易终止。为防止有人恶意试探别人密码,系统设置了密码错误次数日累计限制,当达到限制时,将置该客户手机银行服务为暂停状态。

(2).签约机制

建行手机银行为进一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引入了签约机制。对于通过建设银行网站()或在手机上直接开通手机银行服务的客户可以使用查询、缴费、小额支付等功能。如果客户持本人有效证件原件及账户凭证(卡或存折)到账户所在地的银行营业网点进行身份认证,签署相关协议,并经银行认证后,此类客户才成为手机银行的签约客户,签约客户可享受手机银行提供的全部服务,包括转账、汇款等业务。

(3).限额控制

为进一步降低业务风险,建行手机银行业务对诸如支付、缴费、转账、汇款、外汇买卖等业务都采用了日累计限额的控制。以后将引入个人交易限额,客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设置自己交易限额,即满足个性化需求,又控制了业务风险。

4.客户关心的手机丢失问题

客户可能十分担心手机丢失后会对本人账户信息和资金构成危险。其实,手机银行有密码保护,此密码存储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即使他人捡到遗失的手机,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是无法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当然,如果客户发现手机遗失,可以立刻向移动运营商报失停机,这样这部手机就无法作联机银行交易了,即使窃贼知道客户密码也毫无用处。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