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内模控制相比,传统的反馈控制结构在如何选择控制器 类型和控制器参数以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等间题上则显得 不够清晰。
第4章 内模控制 二 理想控制器特性
在理想情况下,IMC能实现对参考输人的无偏差跟踪. 然而:
1. 由于对象中常见的时滞和惯性环节,
中将出现纯超前
和纯微分环节,因此,理想控制器很难实现。
计,且设计步骤比常规反馈控制器要清楚很多。
第4章 内模控制
4.3.1
~
G p (s)
的分解
(i): (ii):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
第4章 内模控制 4.3.2 滤波器设计
f (s) p(s) q(s) 取如下形式: 满足上式的滤波器最简单形式为:
滤波器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甚至可获得更快的响应。 例如r=2,滤波器可取为:
然后在反馈和输人通道上增加反馈滤波器
和输人滤波器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结构和参数,使系统获得所期望的性能。 下面就对开环稳定过程进行离散内模控制器设计。
考虑一般情况,令被控对象为有纯滞后的非最小相位过程,则过
程模型可分解为两部分:
控制器取为: 设计时为保持闭环系统零稳态偏差特性,需满足:
可实现因子可取为:
第4章 内模控制 4.2 内模控制基本原理 4.2.1 内模控制的结 构及其等价形式
则系统的闭环响应为:
第4章 内模控制 内模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为:
4.2.2 内模控制的主要性质 一 对偶稳定性
当模型匹配时,IMC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只取决于前向通道 各环节的自身的开环稳定性。
内模控制稳定性条件比起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劳斯判 据、根轨迹判据和频率特性等稳定性分析方法要简单得多。
通常,反馈滤波器可选较为简单的一阶形式:
第4章 内模控制
在反馈通道中插人滤波器,可使原来不稳定的闭环系统镇定下来,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抑制干扰的作用。 模型匹配时,由于干扰引起的输出为:
举例:
若已知输出端的干扰为指数上升形式,即
若取 若取 若取
, ,
,
第4章 内模控制
为了减少突加设定值时的冲击,柔化控制动作,通常将设定值
基本思想是“系统的闭环响应至少能达到其开环响应的性能”,由此导 出
控4制.6算.1法后常,规引SM入PC一算个法整定参数,使响应加快到比较满意的程度。
若闭环系统稳定,即使模型与过程失配,即
,
只要控制器满足
,且
则此系统属于类型2。该系统对于所有斜坡输入和干扰均不存
在稳态误差。
第4章 内模控制 4.2.3 内模控制的实现问题 对于IMC系统,在模型准确情况下,只要令 即可获得理想的设定值跟踪和完全的干扰抑制效果。
然而,理想控制器性质常难以获得,其原因在于: 1. 若对象含有时滞特性; 2. 若对象模型含有右半平面(RHP)零点; 3. 若对象模型严格有理; 4. 采用理想控制器构成的系统,对于模型误差极为敏感,若 模型不准确,则无法确保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s)
第4章 内模控制 常规的反馈控制系统
• 常规控制器→IMC:
GIMC
(s)
1
Gc (s) Gc (s)Gm
(
s)
第4章 内模控制
一、内模控制器设计应分两步进行:
步骤1:过程模型
~
G
p
(的s) 分解
步骤2:IMC控制器设 计
控制器设为:
低通 滤波器
第4章 内模控制 二、内模控制器对闭环 系统的影响:
第4章 内模控制
下面将验证一下闭环系统输出方程是否具有零稳态偏差特性:
模型匹配时,系统闭环响应为:
第4章 内模控制
若模型失配或有干扰存在时,则闭环系统不一定能获得所期望的动 态性能,甚至会出现闭环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解决方法:在反馈通道中插人一个反馈滤波器,适当选取波器的
结构和参数,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出振荡,且可获得所期望的动态特性 和鲁棒性。
第4章 内模控制
三 内模控制的结构
图中虚线框内是整个 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 由于该结构中除了有控 制器外,还包含了过程 模型,内模控制因此而 得名。
四 内模控制的特点
1. 内模控制不仅在工业过程控制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而且 表现出在控制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理论分析方面的优势。 2. 在工业过程中,内模控制用于强耦合多变量过程、强非线 性过程和大时滞过程。
对象输入为:
闭环系统输出为:
闭环系统误差为:
其中:
第4章 内模控制
对于模型无差,即 em (s) 的 0特殊情况,上式可简化为:
以上两式表明:对于无模型失配的情形,闭环传递函数
除了
中必须包含所有的滞后和右半
平面零点,且 必须有足够的阶次来避免物理上的不可实
Leabharlann Baidu
现外,其他都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因此,闭环响应可以直接设
第4章 内模控制 4.3.3 设计示例
4.3.3.1 一阶加纯滞后过程
4.3.3.2 高阶过程
情形A.无右半平面(RHP)零点
情形B.具有右半平面(RHP)零点
第4章 内模控制
4.4 内模控制器设计——离散过程
当过程模型采用离散脉冲传递函数形式时,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质仍
然成立。在离散时间条件下,设计内模控制器也仍然分为两步进行: 首先是设计一个稳定的理想控制器;
经输人滤波器
后再送至控制器。
经柔化后的输人参考轨迹的一般形式为:
即
第4章 内模控制 4.6 简化模型预测控制(SMPC) 内模控制是一种极具理论价值的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但其工程实
现因涉及模型求逆和滤波器合理设计等问题,设计过程较为复杂,尤
其是对于多输人多输出过程,实施难度更大。 1987年以后,Arulalan等人提出了一种简化模型预测控制(SMPC),其
2. 对于具有反向特性,即包含不稳定零点的过程, 会含有不稳定极点。
中将
第4章 内模控制
三 零稳态偏差特性
1. 类型1系统
若闭环系统稳定,即使模型与过程失配,即
,
只要控制器设计满足
,即控制器的稳态增益等
于模型稳态增益的倒数,则此系统属于类型1,且对于阶跃输 入和常值干扰均不存在稳态偏差。
2. 类型2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设计内模控制器时应分为两步进行: 1. 设计一个稳定的理想控制器,而不考虑系统的鲁棒性和约束; 2. 引人滤波器,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结构和参数来获得期望的动 态品质和鲁棒性。
第4章 内模控制 4.3 内模控制器设计——连续过程
基本内模控制结构
• IMC→常规控制器:
Gc
(s)
1
GIMC (s) GIMC (s)Gm
第4章 内模控制 二 理想控制器特性
在理想情况下,IMC能实现对参考输人的无偏差跟踪. 然而:
1. 由于对象中常见的时滞和惯性环节,
中将出现纯超前
和纯微分环节,因此,理想控制器很难实现。
计,且设计步骤比常规反馈控制器要清楚很多。
第4章 内模控制
4.3.1
~
G p (s)
的分解
(i): (ii):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
第4章 内模控制 4.3.2 滤波器设计
f (s) p(s) q(s) 取如下形式: 满足上式的滤波器最简单形式为:
滤波器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甚至可获得更快的响应。 例如r=2,滤波器可取为:
然后在反馈和输人通道上增加反馈滤波器
和输人滤波器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结构和参数,使系统获得所期望的性能。 下面就对开环稳定过程进行离散内模控制器设计。
考虑一般情况,令被控对象为有纯滞后的非最小相位过程,则过
程模型可分解为两部分:
控制器取为: 设计时为保持闭环系统零稳态偏差特性,需满足:
可实现因子可取为:
第4章 内模控制 4.2 内模控制基本原理 4.2.1 内模控制的结 构及其等价形式
则系统的闭环响应为:
第4章 内模控制 内模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为:
4.2.2 内模控制的主要性质 一 对偶稳定性
当模型匹配时,IMC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只取决于前向通道 各环节的自身的开环稳定性。
内模控制稳定性条件比起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劳斯判 据、根轨迹判据和频率特性等稳定性分析方法要简单得多。
通常,反馈滤波器可选较为简单的一阶形式:
第4章 内模控制
在反馈通道中插人滤波器,可使原来不稳定的闭环系统镇定下来,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抑制干扰的作用。 模型匹配时,由于干扰引起的输出为:
举例:
若已知输出端的干扰为指数上升形式,即
若取 若取 若取
, ,
,
第4章 内模控制
为了减少突加设定值时的冲击,柔化控制动作,通常将设定值
基本思想是“系统的闭环响应至少能达到其开环响应的性能”,由此导 出
控4制.6算.1法后常,规引SM入PC一算个法整定参数,使响应加快到比较满意的程度。
若闭环系统稳定,即使模型与过程失配,即
,
只要控制器满足
,且
则此系统属于类型2。该系统对于所有斜坡输入和干扰均不存
在稳态误差。
第4章 内模控制 4.2.3 内模控制的实现问题 对于IMC系统,在模型准确情况下,只要令 即可获得理想的设定值跟踪和完全的干扰抑制效果。
然而,理想控制器性质常难以获得,其原因在于: 1. 若对象含有时滞特性; 2. 若对象模型含有右半平面(RHP)零点; 3. 若对象模型严格有理; 4. 采用理想控制器构成的系统,对于模型误差极为敏感,若 模型不准确,则无法确保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s)
第4章 内模控制 常规的反馈控制系统
• 常规控制器→IMC:
GIMC
(s)
1
Gc (s) Gc (s)Gm
(
s)
第4章 内模控制
一、内模控制器设计应分两步进行:
步骤1:过程模型
~
G
p
(的s) 分解
步骤2:IMC控制器设 计
控制器设为:
低通 滤波器
第4章 内模控制 二、内模控制器对闭环 系统的影响:
第4章 内模控制
下面将验证一下闭环系统输出方程是否具有零稳态偏差特性:
模型匹配时,系统闭环响应为:
第4章 内模控制
若模型失配或有干扰存在时,则闭环系统不一定能获得所期望的动 态性能,甚至会出现闭环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解决方法:在反馈通道中插人一个反馈滤波器,适当选取波器的
结构和参数,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出振荡,且可获得所期望的动态特性 和鲁棒性。
第4章 内模控制
三 内模控制的结构
图中虚线框内是整个 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 由于该结构中除了有控 制器外,还包含了过程 模型,内模控制因此而 得名。
四 内模控制的特点
1. 内模控制不仅在工业过程控制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而且 表现出在控制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理论分析方面的优势。 2. 在工业过程中,内模控制用于强耦合多变量过程、强非线 性过程和大时滞过程。
对象输入为:
闭环系统输出为:
闭环系统误差为:
其中:
第4章 内模控制
对于模型无差,即 em (s) 的 0特殊情况,上式可简化为:
以上两式表明:对于无模型失配的情形,闭环传递函数
除了
中必须包含所有的滞后和右半
平面零点,且 必须有足够的阶次来避免物理上的不可实
Leabharlann Baidu
现外,其他都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因此,闭环响应可以直接设
第4章 内模控制 4.3.3 设计示例
4.3.3.1 一阶加纯滞后过程
4.3.3.2 高阶过程
情形A.无右半平面(RHP)零点
情形B.具有右半平面(RHP)零点
第4章 内模控制
4.4 内模控制器设计——离散过程
当过程模型采用离散脉冲传递函数形式时,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质仍
然成立。在离散时间条件下,设计内模控制器也仍然分为两步进行: 首先是设计一个稳定的理想控制器;
经输人滤波器
后再送至控制器。
经柔化后的输人参考轨迹的一般形式为:
即
第4章 内模控制 4.6 简化模型预测控制(SMPC) 内模控制是一种极具理论价值的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但其工程实
现因涉及模型求逆和滤波器合理设计等问题,设计过程较为复杂,尤
其是对于多输人多输出过程,实施难度更大。 1987年以后,Arulalan等人提出了一种简化模型预测控制(SMPC),其
2. 对于具有反向特性,即包含不稳定零点的过程, 会含有不稳定极点。
中将
第4章 内模控制
三 零稳态偏差特性
1. 类型1系统
若闭环系统稳定,即使模型与过程失配,即
,
只要控制器设计满足
,即控制器的稳态增益等
于模型稳态增益的倒数,则此系统属于类型1,且对于阶跃输 入和常值干扰均不存在稳态偏差。
2. 类型2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设计内模控制器时应分为两步进行: 1. 设计一个稳定的理想控制器,而不考虑系统的鲁棒性和约束; 2. 引人滤波器,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结构和参数来获得期望的动 态品质和鲁棒性。
第4章 内模控制 4.3 内模控制器设计——连续过程
基本内模控制结构
• IMC→常规控制器:
Gc
(s)
1
GIMC (s) GIMC (s)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