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副本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7c469610a6f524cdbf8521.png)
《5.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3.理解并能应用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4.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四、教学用具】: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五、课前预习】(导学案)阅读书本P110--11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之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符号。
常用单位有:吨(符号:)克(符号:)毫克(符号:)4、1t= kg 1kg= g 1g= mg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测量质有、、等。
6、观察图5--6,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这几部分组成。
7.使用托盘天平的基本步骤是:(1)天平的调节A、水平调节: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处。
B、、横梁平衡调节: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在处,这时天平横梁平衡。
(2)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砝码放在盘里,用夹取砝码,由加砝码,最后再移动,使天平平衡。
(3)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盘中加上。
(4)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放回,并将游码移到处。
8.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的精度,使用时应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2)砝码要用夹取,不能用手拿。
(3)不能把和直接放天平的托盘里。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设问,提高学生兴趣一杯水、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大家认真观察。
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二、新课导入(一)目标一:明确物体和物质的两个概念1、物体是具体的东西,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是无形无量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5.1质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5.1质量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ab05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6.png)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4.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难点: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各种形状和状态的物体。
2. 学具:笔记本、尺子、砝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思考这些物体的质量有何不同。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 单位讲解: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关系讲解:讲解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5. 演示实验: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不同形状和状态的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自己的质量,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7.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质量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质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换算关系:1kg=1000g,1g=1000mg。
与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是物体______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物体的质量》教案
![《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5476b852458fb770b5632.png)
八年级物理《5.1物体的质量》教案(第一课时)题目 5.1 物体的质量执教者林广兴单位:黄埠中学时间2018.11.1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和其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教学难点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质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微课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授课模式。
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让动手探究实验并做到随学随练,巩固知识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用具橡皮泥、牙膏皮、托盘天平、砝码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新课引入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向每位学生发放一颗橡皮泥,询问橡皮泥是由什么组成的?比较学生与老师手中橡皮泥哪个所含的物质多?引出质量这个物理量。
〖呈现一系列的素材,让学生明显感知到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不同。
引起学生兴趣与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该调节_______;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圆锥体的质量为 _______g.三、归纳小结,巩固新知小组讨论:让其中一小组代表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其他小组可补充。
〖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十分重〗四、布置作业课后讨论,看谁明天能找出正确答案:1、在称量时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你能读出被测物体的准确质量吗?应该怎么读数?2、如果砝码磨损,其质量减小,称量时读出的数值准确吗?和物体的真实质量相比是变小还是变大?或者不变?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给出思考题,为下节课做铺垫,外课后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5.1物体的质量-(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
![5.1物体的质量-(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https://img.taocdn.com/s3/m/4d04b76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d.png)
5.1 物体的质量(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在教学活动中,我以“物体的质量”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质量的概念,通过对比、观察、思考,让学生形成对质量的直观认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测量,对质量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让学生形成对质量的初步认识。
2. 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结果,理解质量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测量,对质量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质量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但在理解质量的概念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质量,如书本、手机、水果等,进一步巩固质量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我选择了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质量的概念。
这是因为我相信,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质量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抽象地记忆定义。
在实践环节,我安排了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c30e02227916888486d733.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知道质量的定义、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3.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4.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5. 过程与方法会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能正确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1.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老师这里有六个不同的物体,请同学来帮我分成三类,并说出分类理由。
1. 新课部分1.物体与物质(学生回答:分成三类,理由……)师:很好,如果老师把左边这些都称为物体,而右边这些都称为物质的话,那么物体与物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下这些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一样么?(学生:…….)师:我们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用m表示。
2.质量1. 定义2. 单位:(学生看书)国际单位制: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1. 学生活动体会千克以及克,毫克(4)老师这边有一块橡皮泥,我想准确的知道这块橡皮泥的质量,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1)常用测量工具(2)物理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托盘天平、物理天平3.天平的使用(1)学生看课本p3图6-1以及实验桌上的天平,自主学习天平的构造。
(2)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信息快递》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
(3)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左偏右移)。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信息快递》,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师生共同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如何摆放、如何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3. 小结天平的使用方法。
4. 学生自主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1.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看天平是否仍然平衡。
2. 用质量的定义来解释为什么形状改变物体的质量不变。
3. 猜一猜:如果物态以及地理位置发生改变,质量是否改变。
物体的质量教案
![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148b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b.png)
物体的质量教案教案标题: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掌握计算质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确立学生对质量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进行质量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进行质量实验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秤、容器、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实验材料:小石子、小球、小木块等。
3. 教具: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物质的质量有什么了解?质量与重量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物质的质量概念,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让学生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3. 实验探究(25分钟)a. 实验1: 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自行组织实验,使用弹簧秤分别测量几个不同质量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质量与弹簧秤的示数之间的关系。
b. 实验2: 用比较法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找到一个小容器,再找到一些小的物体,比如小石子、小球、小木块等,使学生能够轻松拿起这些物体。
请学生两两之间进行比较,判断哪个物体比较重。
引导学生理解比较法是一种估算质量的方法。
4. 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质量的单位。
5. 拓展应用(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质量与重量相关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节课,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力。
《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ca235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3.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3)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质量概念和使用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质量单位的了解,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1)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砝码、各种物体(如铁钉、铁锤、木块、铝块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铁钉、铁锤、木块、铝块等,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材料、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讲授1、质量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铁钉和铁锤,思考: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为什么铁锤比铁钉重?(2)讲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铁钉和铁锤所含铁的多少不同,所以质量不同。
(3)举例说明:一个苹果和一个西瓜,西瓜所含物质比苹果多,所以西瓜的质量大。
2、质量的单位(1)介绍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2)展示 1 千克的标准砝码,让学生感受 1 千克的质量。
(3)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如一个鸡蛋约 50g,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 60kg 等。
(4)讲解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1t = 1000kg,1kg = 1000g,1g = 1000mg。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1)提出问题:把一块铁加热,它的质量会改变吗?把它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会改变吗?(2)实验演示:用天平测量一块铁加热前后的质量,以及在地球上和月球上的质量。
5.1 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
![5.1 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28e17e195f312b3169a5d9.png)
教学设计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沪粤版)作者姓名:陶复桂性别:男单位: 亭头初级中学通讯地址:马鞍山市当涂县亭头初级中学电话:邮件信箱:邮编: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全章的基础。
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物体质量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4)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学情分析“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
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
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来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认识;采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d7f40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8.png)
1.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活动2: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器材:橡皮泥)得出结论:
结论1:。
结论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会因为它的和等变化而变化。
启示:判断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关键是看它所含是否改变。
教师展示PPT,根据导学案,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乙:客官,100克。
请同学们进行思考:两种情景中出现的“质量”是同一个意思吗?
【交流讨论】
教师同时出示一把铁锤和一根铁钉,明确告诉学生:铁锤是一个物体,铁钉也是一个物体,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都是由铁组成的。此时教师讲解:铁锤、铁钉都叫作物体,铁就是组成他们的物质。
展示几组相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铁锤和铁钉、篮球和足球、桶装水和矿泉水,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并完成导学案上的活动一。
教
学
重
点
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
学
难
点
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题
引
入
教
学
过
程
观看小品:
1、小品一:
甲:老板,这件衣服的质量这么样啊?
乙:放心放心,我的衣服质量都杠杠的。
2、小品二:
甲:麻烦帮我称称这人参的质量是多少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3.了解天平的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352b2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9.png)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堂《物体的质量》的物理课,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来分析问题。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将其定为质量的概念理解和质量的计量单位的运用。
因为质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验。
而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的,需要他们通过学习来掌握。
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我准备了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如苹果、书本、铅笔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问题卡片,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电子秤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在实践活动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让他们描述自己测量质量的过程,以及他们对于质量的理解。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期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质量的测量。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认为这节课的实践活动设计得比较成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对于质量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但在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质量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质量的知识,也能让他们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d753e3aeaad1f346933f14.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教材跟前面几章内容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跟下册的力学知识联系较大。
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
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
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作准备。
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学情各不相同,他们来自不同的乡镇、不同的学校,受社会、家庭、个体素质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尽相同,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作适当的调整。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信其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附砝码、铜、铁、铝金属块、水、烧杯、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构建分层教学,在学生巩固练习,把练习分为A、B、C等,分别让程度不同的同学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各得其所。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我是本着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发挥实验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e9a6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3.png)
-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饼干时配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的重量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突破重点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讲解质量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结合实验,讲解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工具。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作业完成过程中,注意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确保作业整洁、美观。
3.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明确实验结论。
4.提交作业时,请务必注明作业完成时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遵循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为什么物体的重量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体质量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1.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趣味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1质量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5.1质量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9766c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6.png)
5.1质量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我设计这节《质量》的物理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
我会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入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然后,我会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我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进行解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教学难点是质量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是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应用。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天平、砝码、物体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对于质量的测量方法,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如何准确地读取天平的示数等。
因此,我会在实验操作环节,详细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准确地读取天平的示数,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加深他们对质量测量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质量》的物理课程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质量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质量的本质和它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
如何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质量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质量的概念,我采用了情境导入的方式,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如果你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那么这10个苹果的总质量是多少?”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质量的存在,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
接着,我会给出质量的定义,解释质量的概念,我会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设计:5.1质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设计:5.1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8e93e8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a.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设计:5.1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5.1 质量”。
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和电子秤,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和电子秤,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质量的应用: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质量来判断物体的优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的准确度和测量范围。
3. 能够将质量的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2. 教学重点: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电子秤、砝码、测量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如何判断它们的重量大小。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3. 测量工具的使用:讲解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天平和电子秤测量教具,记录数据并计算质量。
5. 质量的应用:介绍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实验室里的物质分析等。
6.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如判断两个物体哪个更重,如何计算一定质量的物体体积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质量2. 板书内容: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5.1质量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5.1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4fd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a.png)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5.1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计量单位:质量的计量单位是千克(kg),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
3. 质量的测量方法: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杆秤、台秤、磅秤等。
实验室中一般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3. 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质量的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砝码、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运动会上运动员称体重等,让学生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换算等,让学生巩固质量的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进行计算,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实验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托盘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计量单位:千克(kg)3. 换算关系:1t=1000kg,1g=0.001kg4.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砝码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请问500g是多少个苹果的质量?答案:500g÷200g=2.5,约为2个苹果的质量。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843a7d1a37f111f0855ba9.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作者: 日期:教学设计课题:5.1 物体的质量(沪粤版)课题:5.1 物体的质量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全章的基础。
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物体质量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4)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学情分析“质量” 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
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
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来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认识;采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2b34a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a.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知道常见质量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1)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器材:托盘天平、铁钉、铁块、冰、烧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塑料桶、铁钉、木盒、铁块、木凳和塑料杯六样物体)师:请同学们尝试对画面进行分类?师:对于物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教师展示铁钉和铁块,说明铁块所含的铁多,铁钉所含的铁少,引出质量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活动1.建立质量的概念1.质量的定义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单位换算:(1)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______kg,(2)一枚药片质量约为250 mg =____㎏。
3.教师介绍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50g,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6g。
4.估计物体的质量(多媒体展示物体的图片)活动2.质量的测量工具师:前面我们是估计,那我们如何能知道一个物体准确的质量呢?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后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是托盘天平。
师:一般我们新拿到一样东西,是不是得先看看各部分的构造以及使用说明书?现在请你们参照书上的说明书并查看天平,要求能说出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构造(多媒体展示,学生回答)(1)托盘天平的构造(重点介绍名牌和标尺)(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刻度线处;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平衡;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④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用手捏砝码。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59754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d.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物体的质量》,选自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沪粤版2024)第五章第一节。
本节课将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质量的性质,并通过实例分析物体质量与重力、体积等物理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力学基础和力的作用,对物体的重量和重力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质量的角度认识物体,与之前所学知识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运动规律。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与重力的关系、质量的测量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物体的质量,学生将能够理解质量作为物体固有属性的重要性,培养对物理量的科学认识。
同时,通过分析质量与重力的关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将通过操作天平等工具,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新课程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难点:1. 区分质量与重力的概念和区别。
2. 理解在非地球表面环境下质量不变而重力可能改变的原理。
解决办法:1. 对于质量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如苹果落地、物体的惯性)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质量作为物体固有属性的特点,强调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 通过实验(如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
3. 利用图表和实例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比较地球表面和非地球表面的重力差异,理解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对重力大小的影响,从而区分质量与重力的不同。
4. 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5a686b27d3240c8447ef3b.png)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关于“物体的质量”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从生活中实际实际问题引入质量的概念,自己动手实验来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从学生的实验来认识、归纳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属性。
体现新课程理念,从培养学的素质入手,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物体的质量托盘天平的使用一、教学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本课教学内容可分成“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个要点。
这节课的篇幅小,但容量大,在原沪科版的初二物理教材中是两节课的内容,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合并为一节。
而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
为使学生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探究一条基础教学和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活动占90%以上,体现新课标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学理念。
(二)实验的设计物理学是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教材在设计时没有学生实验,基本上把物体质量的概念硬灌给学生,使学生体现不到探究的乐趣,对概念的建立不清楚,对质量和重量搅成一团,理解不透彻。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从日常生活中市场购物这一学生身边的事,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木块,火柴棒,大铁钉,大头针,轮胎,橡皮筋等进行分类,比较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帮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质量就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扫清学生认知上的障碍。
关于天平的使用的设计,从课本上说明书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进行动画演示。
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体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全章的基础。
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物体质量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4)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学情分析
“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
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
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来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认识;采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用:米尺、木板、铁钉、冰块、铁锤、水桶、烧杯、物品包装袋、演示天平等。
学生用:天平和砝码、一元硬币、乒乓球、笔、量筒、酒精等。
七、课型:新授课
八、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反馈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60__。
(2)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__。
(3)一瓶标有500mL的矿泉水的质
量约为0.5__。
2. 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
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
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3.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
的质量,操作情况如下图所示,指
出其中的两处处错误:
(1)。
(2)。
4. 某次用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
时,砝码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
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Kg.
如果将这个物块带到太空,它的质
量(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练一练
感受身边的物
理。
检测与反馈
检测与反馈
检测与反馈
检测与反馈
十、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所获、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反馈的信息等,写好教学反思,以便今后更好地教学。
参考文献:沪粤版物理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上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