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三年级2020-2021学年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 掌握天气的变化规律,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关系;3. 掌握简单的物体运动规律,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的原因;4. 培养对生活中常见器械的使用和维护的能力;5. 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 第一课: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生物的产生(两课时)- 第二课: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两课时)- 第三课:认识植物(两课时)- 第四课:认识动物(两课时)2. 单元二:天气与季节- 第一课:天气的表现(两课时)- 第二课:天气的变化规律(两课时)- 第三课:气候和季节(两课时)3. 单元三:物体的运动- 第一课:简单的物体运动(两课时)- 第二课:物体的停止(两课时)4. 单元四:学会使用和维护器械- 第一课:学会使用简单器械(两课时)- 第二课:学会维护简单器械(两课时)5. 单元五:科学实验与探究- 第一课:观察和实验(两课时)- 第二课:探究和思考(两课时)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讲解法:通过讲解知识点、示范操作等方式,传授科学知识。
5. 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使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记录能力。
3.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思考的深度。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价。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0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0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2.学习电路图的基本符号及其含义。
3.掌握简单电路的制作方法和电路故障检查方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电池、导线、灯泡、电阻、开关等,并制作出若干个简单电路组件。
2.教师准备好实验平台、电源、万用表等实验设备。
3.教师准备好学生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一个由电池、灯泡和导线组成的简单电路,询问学生能否解释这个电路中的电流流动规律和灯泡的发亮原理。
2.通过展示一些电路图符号,引导学生理解电路图的含义和制作方法。
新课讲解和实验操作1.讲解一些简单电路的制作方法,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组成等。
2.引导学生完成若干个简单电路的制作,进行实验操作,测试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论。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流动规律和灯泡的发亮原理,并相关电路图的符号含义。
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展示自己制作的简单电路并讨论成果。
2.每组在讨论过后写出实验报告,包括电路图图示、实验结论和结论的理由,实验记录数据和其他相关内容。
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实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任务。
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检查和解决电路故障,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评分,检测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时间和效果,评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和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切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和指导,既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讨论和探究,又突出其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鄂教版小学三四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认识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能力,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1课,分四个部分:一、旗杆和影子(1——5)课,涉及简单机械,方向和影子;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6——10)课,内容涉及到动物的观察与探究;三、明天的天气(11——17)课,内容以风雨为主线;四、我们在校园运动(18——21)课,内容都是让学生从运动入手探究人的身体的科学奥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3课,从如下四个方面:1、有趣的动物 2、到苗圃去 3、能源与矿产4、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目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 学习植物的组成部分和生长过程- 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变化- 进行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 学习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方法- 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 进行一些简单的动物观察和分类实验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基本性质- 进行一些简单的物体性质观察和实验- 学习物体的浮沉、磁性等特殊性质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进行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实验和活动第五单元:环境保护- 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讨论和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 进行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组织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和探究-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科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 组织实验报告和项目展示,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表达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家庭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们将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小组合作项目。
总结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1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能够设计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认识土壤的成分3.知道土壤资源对植物生长、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4.具有探究土壤的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对土壤的初步观察和对土壤成分的探究,了解土壤的一特征和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探究土壤的成分”,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初步观察土壤,并交流自己的发觉。
观察方法可以是感官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放大镜观察。
学生对于观察活动并不陌生,从一班级开始,就学习利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这里主要强调有序观察,让学生先后用眼睛看、用鼻闻、用手触摸,了解士壤的一些特征和成分。
第二个环节是依据观察推测土壤还有哪些成分,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推测土壤可能还有哪些成分,然后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书中提供了两种研究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把土壤倒入水中并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第二种方法是把土壤放到火上加热或烧烤,然后观察产生的现象。
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研究结果,总结土壤的成分都有哪些。
通过交流汇报,学生对土壤的成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后结合土壤的成分和植物的生长需要,让学生体会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拓展与应用部分以苹果作为比方,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土壤资源的有限性,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预备(一)老师预备土壤样本,三脚架,金属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玻璃棒,放大镜(以上材料每组1份)。
(二)学生预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课页的图片,提出问题:土壤里有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满意植物生长的需要?聚焦问题:土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二)科学实践活动:探究土壤的成分1.组织学生利用不同感官观察土壤,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1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土壤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4)土壤保护:探讨土壤侵蚀、污染等问题,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方法。
2.拓展建议
(1)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壤的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土壤的组成、特性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土壤组成和特性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对本节课的实验有基本的了解。但土壤的组成和特性涉及到一些新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土壤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土壤的组成,理解土壤中不同成分的特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土壤的组成和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0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学习用品中的科学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第13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质量越小,摩擦力越小。
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整自己的观点。
在科学探究中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橡胶套的笔、不带橡胶套的笔、弹簧测力计、细线、螺母、砝码盒、地毯、。
活动手册、带靠背的凳子、课件学生准备:笔和橡皮。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设计意图(写明本环节要成)达成教学目标要点)及时间分配将学生思维聚焦到笔杆上一、情景引入一、出示圆珠笔图片(3分钟)橡胶小小的橡胶套,从学习用谈话:有些圆珠笔的笔杆上有一截套,它有什么作用呢?品的细节出发,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它的作用,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及理由。
科学问题二、科学实践:研究一、学习任务一:将带有橡胶套的圆珠在实验中真实体验橡胶套橡胶套的作用(32分笔放在桌面上滚动或摩擦,去掉橡胶套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橡钟)后再把它放在桌面上进行滚动或摩擦。
胶套具有增大摩擦力的作1.两次对比,小组讨论你的发现。
用,从而接受摩擦力的概2.使学生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念。
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二、学习任务二:体验生活中的摩擦力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在使用作用,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从一个笔杆上的然后全班交流。
(匹配新教材)【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一单元第一课播种发芽【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 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4、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 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 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 我把它种进土里, 同学们想一想, 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 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 坚持观察、记录, 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 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 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 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 谁就是胜利者, 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 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 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三、播种活动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 进行结构化的板书:播种地点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种子方向浇水方式……(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 并做好标记.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 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 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6、记录播种的日期.第二课茎叶的生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 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 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 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 茎发生了哪些变化.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 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 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 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 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 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 那么, 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 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 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提醒学生注意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做好观察记录.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作业布置】: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做好观察记第三课开花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 一株凤仙花, 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 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2.学生分小组交流.3.根据学生的发现, 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为了观察凤仙花, 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2.指导学生观察花, 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 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 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 要分类摆放,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作业布置】: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 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3.开花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第四课结果了【教学目标】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 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教学重难点】: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教学准备】:一个凤仙花的果实, 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 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1、晒干2、装入瓶中3、贴上标签种子名称凤仙花采集时间制作人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 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 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2、整理记录资料, 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 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教学准备】: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过程】:一、估算种子的活动.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 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 并记入科学文件夹.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1、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2、分组讨论.3、集体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4、明确了生长过程, 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 由学生计算.)5、画折线图, 分析数据.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 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1、学生阅读.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共同讨论.四、思考: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 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五、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 观察周围的植物.二单元第六课蚕宝宝出生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并记录下来.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 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 蚁蚕, 放大镜, 羽毛, 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 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二、学习新课1、师生谈话(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 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 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2、认识蚕卵.(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 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 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 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3、认识蚁蚕(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第七课可爱的蚕宝宝【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 交流观察结果.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 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 雌蚕蛾产卵, 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交流观察记录(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 你用什么代替桑叶?(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 会有几天不吃不喝,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 从哪里开始蜕皮, 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 你见过吗?(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 再用手碰一碰(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2、归纳蚕的一生(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2)小结三、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 过段时间进行交流.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教学重难点】: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新课1、观察讨论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2、讨论小结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3、为蚕宝宝建新房自己动手, 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 以便蚕在那里结茧.4、讨论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5、观察蚕茧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 蚕在茧里变成了蛹.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蛹的形状蛹的颜色蛹与蚕宝宝的区别三、巩固总结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蚕的一生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交流养蚕经验, 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 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 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 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 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 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 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2)看书上图, 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3.蚕有哪些特点, 形成昆虫概念.(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 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 有了很多发现, 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 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 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 形成昆虫的概念.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 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三单元第十课认识衣服面料教学目标: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 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 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 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 放大镜若干, 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 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 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 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 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2、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面料名称.3、大家讨论一下, 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4、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 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 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 其来源也不同.三、鉴别面料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 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2、学生交流、汇报.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 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 让老师看看, 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 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 提安全.)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 找出各种面料, 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5、分组活动并记录, 交流汇报.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 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 真是了不起, 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 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四、面料分类: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2、大家比比看, 哪一组最先分好?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五、了解面料的作用: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 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 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 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 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2、讨论:说一说, 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3、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呀, 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 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 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六、课外延伸: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 我们将在下第十一课衣料的吸水性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 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 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 盛水烧杯若干, 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海绵宝宝》动画片段)2、问:咦, 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水性的?(生答)4、认识各种衣料, 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1、作出假设.(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 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 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 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3)汇报实验方案, 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优化实验方案.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板书结果.5、学生谈收获, 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第十二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目标: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 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 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交流.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准备:课件, 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我来做个小开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我来做个小开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1. 教学设计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的内容进行的,教学单元为《我来做个小开关》。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电流和开关的概念,并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开关。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电流和开关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开关,并能够准确操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流的概念和特点•开关的作用和种类•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开关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观察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实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电流和开关的思考。
•实验法: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电流和开关的工作原理。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电流和开关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一个小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路和开关的思考。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电流和开关的理解。
2. 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讲解电流和开关的概念和特点。
•进行一些小实验,演示电流的流动和开关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学生动手制作小开关•讲解简单的制作步骤和所需材料。
•指导学生自主制作小开关。
•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操作演示。
4. 总结和展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将制作好的小开关进行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亲身动手制作小开关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电流和开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电流和开关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不足之处。
首先,因为时间有限,实验演示的时间较短,学生对电流和开关的理解可能不够充分。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认识衣服面料》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认识衣服面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衣服面料的特点;2.掌握常见衣服面料的名称;3.能够根据面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衣服;4.培养学生认识衣服面料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教学PPT;2.衣服面料的样本,包括棉布、麻布、丝绸、尼龙等;3.学生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的衣服面料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面料的特点。
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衣服面料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衣服面料(25分钟)2.1 认识衣服面料(10分钟)教师利用教学PPT或课件,介绍常见的衣服面料,如棉布、麻布、丝绸、尼龙等,简要解释每种面料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2.2 观察面料样本(15分钟)学生分组,每个组分配一种衣服面料的样本。
学生观察样本,记录下面料的触感、光泽和透气性等特点。
然后,让学生组内讨论并分享观察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3. 完成练习(15分钟)3.1 填写作业本(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作业本上关于衣服面料的填空题。
3.2 分享答案(10分钟)教师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将答案分享给全班,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和纠正。
通过分享答案,加深学生对衣服面料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延伸(20分钟)4.1 科学实验:水滴测试(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滴测试。
学生将水滴滴在不同面料上观察,比较不同面料对水的吸收和渗透的情况。
观察后,学生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并合理解释。
4.2 思考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如:•你认为衣服面料的柔软程度影响什么?•你认为在夏天选择哪种面料的衣服更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不同衣服面料的特点,并能够根据面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衣服。
同时,进行了一场有趣的科学实验,提高了学生对衣服面料的认识。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根茎叶》教案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植物根茎叶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的生长奥秘》:介绍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包括根茎叶的发育和功能。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植物根茎叶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植物根茎叶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植物根茎叶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植物根茎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植物根茎叶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的根、茎、叶。
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到植物的根、茎、叶的微观结构,可能还存在知识盲区。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播种发芽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学习重难点:1、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2、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
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计划2篇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方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方案精选2篇〔一〕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方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更多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思维和实验才能。
1.植物与环境2.动物与环境3.火的使用4.地球与太阳5.生活中的电6.物体运动7.声音的传播8.食品与生活9.生活中的物质变化10.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1.探究式学习法2.实验教学法3.课外体验活动法4.小组讨论法5.视听教学法6.多媒体教学法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进步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和科学实验的才能;3.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的本质和方法,开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进步其科学素养;4.在课堂教学上,要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达,同时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层次性;5.在课堂教学之外,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让学生在孩提时期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一周:植物与环境1.植物的五官2.植物与光线3.植物与空气第二周:动物与环境1.动物和生活环境2.动物和气候环境3.动物和水环境第三周:火的使用1.火的发现和利用2.火的危害和防范3.火的各种用处第四周:地球与太阳1.地球的形状和构造2.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3.太阳的能量和作用第五周:生活中的电1.电的发现和利用2.电的制造和应用3.电的危害和防范第六周:物体运动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运动的根本规律3.运动和能量第七周: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起和传播方式2.声音的特性和变化3.听觉和语言的形成第八周:食品与生活1.食品的种类和分类2.食品的营养成分和作用3.饮食安康与生活习惯第九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组成和特性2.物质的变化和转化3.小试牛刀,做实验第十周: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1.垃圾的分类和处理2.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3.生活中的小行动,大环保1.课堂测试2.作业布置和评查3.实验报告和评价4.课后讨论和总结5.期末考试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将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科素养和实验才能。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4播种发芽教案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播种发芽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并运用图画或语言等多种方式描述凤仙花种子的特征。
2.了解凤仙花种子发芽的过程,掌握正确的播种方法。
3.知道许多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知道种子发芽情况与播种的方法有关。
4.在观察和种植活动中,培育学生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养成愿意合作、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观察种子和播种种子,让学生了解凤仙花的播种方法及发芽的过程,知道凤仙花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播种凤仙花”,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观察种子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对种子外部特征的观察。
学生用观察和测量的方法,了解凤仙花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个环节是选择一些质量好的种子进行播种。
首先,学生要选择种子,选择出粒大、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
然后,学生要讨论如何播种才能让种子发芽。
学生在二班级已经初步学习了播种种子的方法,在这个环节进一步探究种子的播种深度、是否浇水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播下后,老师要提醒学生每天坚持观察和记录。
第三个环节是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这个环节学生要统计种子的发芽率,然后结合播种方法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种子发芽后,老师要提醒学生对风仙花的幼苗进行观察,了解它的生长状况。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部分是记录“种风仙花日记”。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周期的研究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注意随时观察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它的身体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种子发芽后的观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尤为重要。
老师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乐观性,让他们亲历种子长成一株成熟植株的过程,培育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预备(一)老师预备种子繁殖或发芽的视频资料,凤仙花种子,放大镜,白纸,花盆(或者底部有孔的容器),土壤,牙签,铲子,洒水壶等(这些材料和工具每组1份)。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问题。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第1课:奇妙的光2. 第2课:声音的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1. 第3课:植物的生长2. 第4课:动物的生态第三单元:我们和小伙伴们1. 第5课:我们的地球2. 第6课:天气与季节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本册教材共1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每周安排2课时,共计36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2.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科普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6《根茎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材料:
- 《植物的秘密》(作者:XXX)
- 《植物王国》(作者:XXX)
- 《植物的生存智慧》(作者:XXX)
- 《植物与环境》(作者:XXX)
6《根茎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根茎叶》,这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植物”中的第一课。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植物的基本特征。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进行呼吸作用
② 植物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 根:吸收养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 茎:输送养分,支持植物生长
-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进行呼吸作用
③ 植物根茎叶与环境的关系
- 根:与环境中的水分和养分相互作用
- 茎:与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相互作用
- 叶:与环境中的光照和温度相互作用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优秀6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1)“植物的。
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怎样让衣服干得快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找一个广口瓶,上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
2.湿布一块。
3.挂图或投影片——水的蒸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1)观察: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少了)(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
)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2)讨论: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板书课题“蒸发”)(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让学生充分发言)(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l)谈话: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很冷,比在水里冷。
)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凉快)(2)讨论: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新的学期即将开始。
学校教务处将带领全体教师,踏实地、立足于课堂教学,发挥老黄牛、拓荒牛的精神,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拼搏。
一、指导思想以区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学校教育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上。
同时,继续加强对线上教学手段及线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确保全年各项教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工作目标1.严格规范教学常规,细化教学管理,及时监控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
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严格落实课程方案。
2.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标准化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学期初认真分析上一学期的成绩和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而客观的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制定相应措施。
3.强化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管理,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开展“人人讲”等听评课活动,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和体、音、美课程教学的管理,深入开展多种活动,提升学生健康指数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科技含量。
6.强化常规管理,注重教学反思和总结,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生活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三、主要措施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实常规制度落实。
紧抓常规管理不放松,采取“反复抓、抓反复,专项抓、抓专项”的工作思路,坚持对各种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列出清单,责任落实到人,及时处理,力争取得实效。
2.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强化管理,认真实施。
本学期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开足、开齐全部课程。
加强体育艺术类课程。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凤仙花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凤仙花的一生》教案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能够阐释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3.能够领会植物生长和人的生长的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发展学习意识。
2.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领会植物和人的生长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植物的生长过程概述
2.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及生命周期
3.谈谈植物和人的生长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1.观察、实践、讨论、思考、引导
2.实际操作
五、教学环节
1. 热身环节
通过提问学生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植物从哪里来,去哪里,经历什么呢?
2. 讲解环节
介绍凤仙花制作过程及其生长变化,生命周期
3. 实践环节
1.观察凤仙花的花蕾,花朵,果实,种子
2.进行植物的移植试验:准备盆土,植物种子,并在课堂上进行实操。
4. 总结环节
1.进入课堂的目的;
2.学生们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力,感受植物和人的生长之间的比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科学课程教学,学生认识到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了解了凤仙花的生长生命周期,学生既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又要学得分类、普及科学知识,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应停留在课堂之中,实践中才能加深思考与理解,加以应用与知识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2020-2021学年下册教学
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那么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带来关于鄂教版科学三年级20xx-20xx学年下册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20xx-20xx学年下册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
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
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主要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5、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6、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7、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20xx-20xx学年下册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
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小学
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