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与公式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集合1.1高中数学知识点与公式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⑴.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①.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②.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③.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只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⑶.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列举法、Venn 图、描述法. (4).常见的数集及其表示符号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重要提醒】1.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n -1.2.A ⊆B ⇔A ∩B =A ⇔A ∪B =B ()()UUAB A B U ⇔=∅⇔= .3.奇数集:Z Z Z =+∈==−∈==±∈x x n n x x n nx x n n 21,21,4 1.}{}{}{. 4. 德▪摩根定律:①并集的补集等于补集的交集,即()=()()UUU A B A B ;②交集的补集等于补集的并集,即()=()()UUU A B A B .2.函数及其表示 2.1函数的相关概念注意: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这个对应关系是否满足函数定义中“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这个核心点.(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f(x),x∈A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3)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4)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一般情况下,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图象法:注意定义域对图象的影响.2.2函数的三要素(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域的要求为:(1)分式函数中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0.(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 .(4)y =x 0的定义域是{x |x ≠0}.(2).函数的解析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表示函数的一种方式,对于不是y =f (x )的形式,可根据题目的条件转化为该形式.(2)求函数的解析式时,一定要注意函数定义域的变化,特别是利用换元法(或配凑法)求出的解析式,不注明定义域往往导致错误.(3).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就是函数值构成的集合,熟练掌握以下四种常见初等函数的值域:(1)一次函数y =kx +b (k 为常数且k ≠0)的值域为R .(2)反比例函数=xy k (k 为常数且k ≠0)的值域为(−∞,0)∪(0,+∞).(3)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且a ≠0),当a >0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a ac b 4[,)42;当a <0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aac b 4(,]42.求二次函数的值域时,应掌握配方法:=++=++−a ay ax bx c a x b ac b 24()4222. 2.3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概念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关系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则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3.函数基本性质 3.1函数的单调性 单调函数的定义自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的自左向右看图象是下降的单调区间的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 函数的最值注意:(1)函数的值域一定存在,而函数的最值不一定存在; (2)若函数的最值存在,则一定是值域中的元素;若函数的值域是开区间,则函数无最值,若函数的值域是闭区间,则闭区间的端点值就是函数的最值. 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1)若f x g x ,)()(均为区间A 上的增(减)函数,则+f x g x )()(也是区间A 上的增(减)函数;(2)若>k 0,则kf x )(与f x )(的单调性相同;若<k 0,则kf x )(与f x )(单调性相反;(3)函数=>y f x f x 0)()()(在公共定义域内与=−y f x )(,=f x y ()1的单调性相反;(4)函数=≥y f x f x 0)()()(在公共定义域内与=y 的单调性相同; (5)一些重要函数的单调性:①=+xy x 1的单调性:在−∞−,1](和+∞1,)[上单调递增,在−1,0)(和0,1)(上单调递减;②=+xy ax b (>a 0,>b 0)的单调性:在⎝−∞⎛,和⎭⎪⎪+∞⎫上单调递增,在⎝⎭ ⎪ ⎪⎛⎫和⎝ ⎛上单调递减. 3.2 函数的奇偶性(1).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及图象特点注意: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x 也在定义域内(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函数奇偶性的几个重要结论(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2)f x (),g x ()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有下面的结论:(3)若奇函数的定义域包括0,则=f 00)(. (4)若函数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f x )()()(.(5)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f x )(都可以唯一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和. (6)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 x f x )()(为偶函数,−−f x f x )()(为奇函数,⋅−f x f x )()(为偶函数.重难点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①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②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与指数函数 (1)根式概念:式子na 叫做根式,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性质:(na )n =a (a 使na 有意义); 当n 为奇数时,na n=a ,当n 为偶数时,na n=|a |=⎩⎪⎨⎪⎧a ,a ≥0,-a ,a <0.(2)分数指数幂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n =na m (a >0,m ,n ∈N *,且n >1);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1na m(a >0,m ,n ∈N *,且n >1);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 指数幂没有意义.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 r a s =a r +s ;(a r )s =a rs ;(ab )r =a r b r ,其中a >0,b >0,r ,s ∈Q.(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概念:函数y =a x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a 是底数.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R2.2 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概念如果a x =N (a >0,且a ≠1),那么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2)对数的性质、换底公式与运算性质(1)对数的性质:①a log a N =N ;②log a a b =b (a >0,且a ≠1). (2)对数的运算法则;如果a >0且a ≠1,M >0,N >0,那么①=+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②=−log log log aa a MNM N ; ③=log log a n a M n M (n ∈R); ④=log log n a m a b mnb .(3)换底公式:=log log log a c c b ba(a ,b 均大于零且不等于1). (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概念:y=log a 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定义域:(02.3 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xα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为常数.(2)常见的5种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幂函数在(0,+∞)上都有定义;②当α>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过点(1,1)和(0,0),且在(0,+∞)上单调递增;③当α<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过点(1,1),且在(0,+∞)上单调递减.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函数=y f x ()在实数α处的值等于零,即=αf ()0,则α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重点强调:零点不是点,是一个实数; 2.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根.3.二分法二分法求零点: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 a ()·f b ()<0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给定精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f x ()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确定区间[a ,b ],验证f a ()·f b ()<0,给定精度ε; (2)求区间(a ,b )的中点x 1;(3)计算f x 1():①若f x 1()=0,则x 1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 a ()·f x 1()<0,则令b =x 1(此时零点∈x a x 01(,)); ③若f x 1()·f b ()<0,则令a =x 1(此时零点∈x x b 01(,)); (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注意:二分法的条件·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第四章 三角函数 1. 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按旋转方向不同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旋转按终边位置不同分类⎩⎪⎨⎪⎧象限角: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这 个角就是第几象限角轴线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3.终边相同的角f a ()f b ()<0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2.弧度制及应用1.弧度制的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弧度记作rad.2.弧度制下的有关公式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有向线段MP为正弦线有向线段OM为余弦线有向线段AT为正切线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α∈R).(2)商数关系:tan α=sin αcos α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技巧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R R 错误!6.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1.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 (1)“五点法”作图原理: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上,五点是:(0,0),⎝ ⎛⎭⎪⎫π2,1,(π,0),⎝ ⎛⎭⎪⎫3π2,-1,(2π,0). 余弦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上,五点是:(0,1),⎝ ⎛⎭⎪⎫π2,0,(π,-1),⎝ ⎛⎭⎪⎫3π2,0,(2π,1). (2)五点法作图的三步骤:列表、描点、连线(注意光滑). 2.函数y =A sin(ωx +φ)的有关概念3.用五点法画y =A sin(ωx +φ)一个周期内的简图用五点法画y =A sin(ωx +φ)一个周期内的简图时,要找五个关键点,如下表所示:第五章平面向量1.向量的有关概念2.向量的线性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向量的夹角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6.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第六章 三角恒等变换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①+=θθsin cos 122,②θtan =sin cos θθ,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3、和角与差角公式±=±αβαβαβsin()sin cos cos sin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1tan tan αβ±=±αβαβtan()tan tan ±=±2(sin cos )12sin cos αααα4、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αααsin 2sin cos =−=−=−ααααα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2222−=ααα1tan tan 22tan 2 ==−+αααα22sin ,cos 1cos 21cos 222第七章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A B CR a b csin sin sin 2(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①===a R A b R B c R C 2sin ,2sin ,2sin②++====++A B C A B C Ra b c a b c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三角形常用结论 】(1)>⇔>⇔>⇔<sin sin cos cos a b A B A B A B(2)在△ABC 中,有++=⇔=−+ππA B C C A B ()⇔=−+πC A B 222⇔=−+πC A B 222().(3)面积公式:①===S ah bh ch a b c222111,②===S ab C bc A ca B 222sin sin sin 111.第八章 数列 2.1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或判断等差数列) ①)数常为−=+a a d d n n (1或②−=−≥+−a a a a n n n n n (2)11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a n d n (1)1或=+−a a n m dn m ()①当≠d 0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a n d dn a d n (1)11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S n a a n n 2()1,=+−S na d n n n 2(1)1①前n 和=+=+−−S na d n a n n n d dn 222()(1)112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4)、等差中项:⑴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A a b2。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和记忆大量公式和知识点的科目。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同学们复习和记忆。
一、代数知识点和常用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²+bx+c=0,若Δ=b²-4ac>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若Δ=0,则方程有一个重根;若Δ<0,则方程无实根。
3.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其中a≠0。
4. 因式分解公式:a²-b²=(a+b)(a-b)5. 一次函数方程 y=ax+b,其中a为斜率,b为截距。
6. 二次函数方程 y=ax²+bx+c,其中a为抛物线开口方向和形状,b为对称轴方向上的平移,c为抛物线的位置偏移量。
7. 幂函数方程y=axⁿ,其中a为比例系数,n为指数。
8. 对数函数方程y=logₐ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y为对数。
二、几何知识点和常用公式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b²=c²(a,b为两边,c为斜边)。
2.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
3.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边长为a、b、c,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sinA/a=sinB/b=sinC/c。
4. 余弦定理:对任意三角形ABC,设边长为a、b、c,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c²=a²+b²-2abcosC。
5. 计算圆的面积公式: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6. 计算圆的周长公式: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7. 计算椭圆的面积公式:πab,其中a、b为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
8.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lwh,其中l、w、h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公式和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一、基础知识点总结1. 直线与平面几何- 直线的方程: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等- 直线与角的关系:平行线、垂直线等- 圆的性质:圆的方程、弧长、面积等2. 集合与不等关系-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等- 不等关系的性质:大于、小于、等于等3. 函数- 函数的性质: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等- 常用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拐点、极值点等二、常用公式总结1. 代数式与因式分解- (a+b)² = a²+2ab+b²- (a-b)² = a²-2ab+b²- a²-b² = (a+b)(a-b)2. 几何与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基本关系:sin²θ+cos²θ=1- 角平分线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垂直边上的高等于斜边上的高3. 二次函数与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b/2a, -Δ/4a)三、高中数学实例应用1. 解析几何- 坐标系、直线、圆等的相关性质- 平面图形的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2. 统计与概率- 统计学基本概念: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概率论基础知识: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通过本文的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高中同学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勤奋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好数学公式和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代数1.1 一元一次方程(ax+b=0)- 方程求根公式:x=-b/a- 解方程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化简、求解1.2 二元一次方程组(ax+by=c,dx+ey=f)- 解方程步骤:消元法、代入法、等系数法、加减消法、图解法1.3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二次根公式:x=(-b±√(b^2-4ac))/(2a)- 判别式:Δ=b^2-4ac,当Δ>0时有两个不相等实根,当Δ=0时有两个相等实根,当Δ<0时无实根1.4 二次函数- 标准式:y=ax^2+bx+c- 最值判定:当a>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f(x)=-Δ/(4a),当a<0时,函数的最大值为f(x)=-Δ/(4a)1.5 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 一元二次不等式: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二、平面几何2.1 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相对内角的补角-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每个内角为60度2.2 圆- 弧度制:一周对应的弧度为2π- 弧长公式:L=θr- 扇形面积公式:S=θr^2/2- 圆的面积公式:S=πr^22.3 直线与坐标- 斜率公式:m=(y2-y1)/(x2-x1)- 点斜式:y-y1=m(x-x1)- 两点式:(y-y1)/(y2-y1)=(x-x1)/(x2-x1)三、立体几何3.1 体积与表面积- 立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侧面积S=2πrh,表面积S=2πrh+2πr^2 - 球体:体积V=4/3πr^3,表面积S=4πr^2- 锥体:体积V=1/3πr^2h,侧面积S=πrl,底面积S=πr^2,表面积S=πr(r+l)3.2 三视图与投影- 正交投影:俯视图、正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前视图、后视图- 等轴投影:正等轴投影、侧等轴投影、俯等轴投影四、概率与统计4.1 概率- 事件概率:P(A)=n(A)/n(S)- 加法公式:P(A∪B)=P(A)+P(B)-P(A∩B)- 乘法公式:P(A∩B)=P(A)P(B|A)4.2 统计-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中位数:数据中间的数值- 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五、函数与导数5.1 常见函数- 幂函数:y=x^n- 指数函数:y=a^x,其中a>0且a≠1- 对数函数:y=loga(x),其中a>0且a≠1-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5.2 导数- 导数定义:f'(x)=lim(h→0)(f(x+h)-f(x))/h- 导数的性质:和法则、差法则、积法则、商法则、链式法则以上是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包括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函数与导数等内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7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7篇)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面外直线的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之间的直线,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为面外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平面的对角线与其在该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锐角。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2(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 = f(x0 + △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 = f(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f(x0) ,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全部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全部总结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表示与运算:列举法、描述法,交集、并集、补集。
- 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 函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
2. 代数式- 整式与分式:单项式、多项式、因式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
- 二次根式:开方、根式的乘除、有理化因式。
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不等式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分数的交叉相乘。
4. 一元二次方程- 标准形式、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 根的判别式:Δ = b² - 4ac。
5. 多项式函数- 多项式的图像:零点、极值点、对称轴。
-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提公因式、分组分解、十字相乘。
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 三角形:边角关系、内角和定理、海伦公式。
-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 圆的性质:圆心角、弦、切线、割线、圆周角。
2. 立体几何- 空间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
-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性质与计算。
3. 解析几何-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
- 直线与圆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圆的标准式。
-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 贝叶斯定理。
2.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分布、直方图。
-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 线性回归与相关系数。
四、数学归纳法- 证明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
-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基础情况、归纳步骤。
五、数列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2. 级数- 等差级数与等比级数的求和。
- 无穷级数的概念:收敛与发散。
六、微积分初步1. 极限- 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函数极限。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函数的运算(4)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5)多项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6)不等式的解法2.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3)递推数列与通项公式(4)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3.几何与三角函数(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三角恒等式与解三角方程(4)解三角形(5)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6)解向量的应用问题4.数与图的关系(1)直角坐标系与平面图形的性质(2)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质与判定方法(3)空间图形的投影与视图(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5.概率与统计(1)概率的基本概念(2)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3)事件的概率与计数原理(4)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布(5)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y=ax+b2.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a=(y2-y1)/(x2-x1)3.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y=ax^2+bx+c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x= -b/(2a),y= -(b^2-4ac)/(4a)5.二次函数的判别式公式:△=b^2-4ac6.指数函数的定义域:(-∞,+∞)7.指数函数的性质:a^m * a^n= a^(m+n),a^(-n)=1/(a^n),(a^m)^n= a^(mn)8.对数函数的性质:log(xy)=log(x)+log(y),log(x/y)=log(x)-log(y),log(a^n)=nlog(a)9.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10.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n/2(a1+an)1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r^(n-1)1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a1(1-r^n)/(1-r)13.三角函数的互余关系:sin(π/2-θ)=cos(θ),tan(π/2-θ)=cot(θ),sec(π/2-θ)=csc(θ)14.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15.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2(ab+bc+ac),长方体的体积=abc,球体的表面积=4πr^2,球体的体积=(4/3)πr^3。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代数1.一次函数及相关知识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与x轴交点:x=-b/k与y轴交点:y=b斜率的计算: k=(y2-y1)/(x2-x1)2.二次函数及相关知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ax^2+bx+c,其中a≠0。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其中f(x)=ax^2+bx+c。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为Δ=b^2-4ac,当Δ>0时,二次函数有两个实数解;当Δ=0时,二次函数有一个重复实数根;当Δ<0时,二次函数无实数解。
3.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a^x,其中a>0且a≠1。
对数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logax,其中a>0且a≠1。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a1=0,loga(a^x)=x,a^(logax)=x4.幂函数幂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x^a,其中a为常数。
5.绝对值函数绝对值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x|。
6.组合函数组合函数即将一个函数的输出值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值得到的新函数。
例如,若f(x)和g(x)均为函数,则(f∘g)(x)=f(g(x))。
7.多项式及相关知识n次多项式的一般式为:y=a_nx^n+a_(n-1)x^(n-1)+...+a1x+a0多项式的除法:对于多项式f(x)÷g(x),若g(x)≠0,则商多项式为q(x)、余式为r(x)且f(x)=g(x)q(x)+r(x)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8.解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通过消元法、代入法、加减消去法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可以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等方法求解复杂方程求解:可以通过讨论函数单调性、先化为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等方法求解9.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加减法、乘除法、绝对值法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先将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然后通过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绘制函数图像、代数法等方法求解10.排列与组合排列:当n个人中取m个人,且彼此不考顺序,则排列数用P(m,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m,n)=n!/(n-m)!组合:当n个人中取m个人,彼此不考顺序,则组合数用C(m,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m,n)=n!/(m!(n-m)!)11.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与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与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应用性广泛的学科,公式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总结与知识点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直线方程: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2.二次函数:顶点式、轴对称式、一般式3.分式函数: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4.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常用公式5.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常用公式6.幂函数:幂函数的性质、常用公式7.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的定义、性质、常用公式二、数列与数学推理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求和公式2.等差数列:常用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3.等比数列:常用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4.递归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倒数数列等的定义与性质5.数学推理:数学归纳法、逻辑推理等方法三、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二次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性质、常用公式2.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重要定理(如海伦公式、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性质等)3.圆:圆的定义、性质、弦、弧、切线公式4.立体几何: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四、概率与统计1.概率:事件的概率计算、事件的并、交、补等运算2.统计:频率、频数、均值、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与应用五、解析几何1.点、直线、平面、坐标系等基本概念2.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3.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的解析方程六、数论与离散数学1.数论基本概念:素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2.基本性质:同余、模运算等3.离散数学:排列、组合、概率论等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以上只是高中数学公式和知识点的简单总结与归纳,实际上高中数学知识非常广泛深入,需要详细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总结公式与知识点,将其应用于解题,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 代数1.1 代数运算1.1.1 加法运算•加法运算法则:如果a、b是实数,则a + b = b + a1.1.2 减法运算•减法运算法则:如果a、b是实数,则a - b ≠ b - a1.1.3 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法则:如果a、b是实数,则a * b = b * a1.1.4 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法则:如果a、b是实数且b≠0,则a / b ≠ b / a1.2 一元二次方程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是已知实数,且a≠0。
1.2.2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为:x = (-b ± √(b^2 - 4ac)) / 2a1.3 等差数列1.3.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相等。
1.3.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1.4 等比数列1.4.1 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相等。
1.4.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 - 1),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2. 几何2.1 平面几何2.1.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平面与直线相交、平面与直线平行、平面与直线重合。
2.1.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平行线不相交、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到另一平行线的距离相等、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2.2 空间几何2.2.1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点在直线上、点在平面上、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2.2 空间几何中的立体图形•空间几何中的立体图形包括:球体、立方体、圆锥、圆柱、棱柱等。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与常用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与常用公式整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和常用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整理常用的公式。
一、代数与函数1. 平方差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2. 二次根式化简:√(ab) = √a × √b√(a^2 + b^2) 通常化简成√a^2 + √b^2 = a + b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对于方程ax^2 + bx + c = 0,有:x = (-b ± √(b^2 - 4ac)) / 2a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 / cosθcotθ = 1 / tanθsecθ = 1 / cosθcosecθ = 1 / sinθ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 r^(n - 1)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n/2 × (a_1 + a_n)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a_1 × (1 - r^n) / (1 - r)三、平面几何1. 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α + β + γ = 180°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 a × hS = √[s(s - a)(s - b)(s - c)] (海伦公式)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 + b^2 = c^24. 三角形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 cosα5. 三角形正弦定理:a/sinα = b/sinβ = c/sinγ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斜率 = 圆上点的斜率7. 长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四、立体几何1. 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V = a^3S = 6a^22.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V = πr^2hS = 2πrh + 2πr^23. 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V = 1/3πr^2hS = πr (l + r)4.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V = 4/3πr^3S = 4πr^2五、概率与统计1. 基本概率公式:P(A) = 所求事件A的可能性数 / 总的可能性数2. 随机事件的相互关系:交集:A∩B并集:A∪B互斥事件:A∩B = ∅3.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μ = 0,σ = 1一般正态分布:μ为平均值,σ为标准差4. 统计指标:平均数: (x1 + x2 + ... + xn) / n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和常用公式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pdf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及其性质-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和变换(平移、伸缩、对称等)2. 代数式- 整式、分式和根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求解-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提公因式、配方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表示-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系统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4. 序列与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概念- 无穷等比数列的和5.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极限的定义和性质- 极限的运算法则- 连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圆的性质和相关公式- 相似与全等的判定和性质2.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性质和计算 -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空间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如求距离、角度等)三、解析几何1. 直线与曲线- 直线的斜率和方程- 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 曲线的切线和法线2. 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的一般方程-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定义和性质-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和连续型)2. 统计-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 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概念五、数学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证明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等)六、复数- 复数的基本概念和代数运算-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的极限和连续性七、微积分1. 微分学-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常见函数的导数- 微分的运算法则- 洛必达法则和泰勒公式2. 积分学-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积分表- 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常见函数的定积分计算- 微积分基本定理公式大全1. 代数公式- 乘法公式:(a+b)^2, (a-b)^2, (a+b)(a-b), (ab)^n- 二次根式化简:√(a^2 + 2ab + b^2) = a + b (a, b > 0)-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 / 2a2. 几何公式- 三角形面积:A = 1/2 * base * height- 圆的周长:C = 2πr- 圆的面积:A = πr^23. 概率统计公式- 期望值:E(X) = Σ [x * P(X = x)]- 方差:σ^2 = E[(X - E(X))^2]- 标准差:σ = √σ^24. 微积分公式- 导数公式:(d/dx)[f(g(x))] = f'(g(x)) * g'(x)- 链式法则:(d/dx)[f(g(x, y))] =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常用数学公式表(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5)判别式1)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2)b2-4ac\u003e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3)b2-4ac\u003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2、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2)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3)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圆的公式1、圆体积=4/3(pi)(r^3)2、面积=(pi)(r^2)3、周长=2(pi)r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椭圆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两角和公式1、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2、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1、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2、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1、sin(a/2)=√((1-cosa)/2)sin(a/2)=-√((1-cosa)/2)2、cos(a/2)=√((1+cosa)/2)cos(a/2)=-√((1+cosa)/2)3、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4、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1、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 2)4、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5、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1)2、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3、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 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2和÷项数-末项末项=2和÷项数-首项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2、前n项和公式是:Sn=[A1(1-q^n)]/(1-q)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4、若m,n,p,q∈N*,则有:ap·aq=am·an,等比中项:aq·ap=2ar ar则为ap,aq 等比中项.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性质: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抛物线1、抛物线:y=ax*+bx+c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大全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集合。
-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并集:A∪ B ={xx∈ A或x∈ B}- 补集:∁_UA={xx∈ U且x∉ A}(U为全集)- 集合间的关系。
- 子集:若A中的元素都在B中,则A⊆ B;若A⊆ B且A≠ B,则A⊂neqq B。
2. 常用逻辑用语。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若p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 若pLeft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 命题。
-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p,则¬ q;逆否命题:若¬ q,则¬ p。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定义域。
-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 D(D为函数y = f(x)的定义域),当x_1时,若f(x_1),则y = f(x)在D上单调递增;若f(x_1)>f(x_2),则y = f(x)在D上单调递减。
- 函数的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若f(-x)=f(x),则f(x)为偶函数;若f(-x)= - f(x),则f(x)为奇函数。
2. 基本初等函数。
- 一次函数y=kx + b(k≠0)- 二次函数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
- 幂函数y = x^α(α∈ R)- 指数函数y = a^x(a>0,a≠1)- 对数函数y=log_ax(a>0,a≠1)- 对数运算法则:log_a(MN)=log_aM+log_aN,log_a(M)/(N)=log_aM-log_aN,log_aM^n=nlog_aM。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梳理(全)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梳理(全)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 U C A B R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 f x +--<⇔()0()f x N M f x ->-⇔11()f x NM N>--.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b 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 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b x ,2∈-=,则{}m in m a x m ax ()(),()(),()2bf xf f xf p f q a=-=;[]q p ab 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b x ,2∈-=,则{}m i n()m i n (),()f x fp f q =,若[]q p ab 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 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 m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 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 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13.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 a x +=对称.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k y -=-,并不是)([1b kx f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 或)0)(()(1)(≠=+x f x f a x f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1)m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mnaa -=(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1)n 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a N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 (2) log log log aa a M M N N=-; (3)log log ()na a M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x f m,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2)当a b <时,在1(0,)a和1(,)a+∞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2)2log log log 2a a a m n m n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 n a 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 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 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 ()2(1)s i n ,nn co n co απαα+⎧-⎪+=⎨⎪-⎩ 4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 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ϕ=).48.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49. 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 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T πω=.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BC===.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 53.面积定理 (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 A 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 )=(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 =|a ||b |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x x y y θ+=(a =11(,)x y ,b =22(,)x y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A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 P PP λ=,则 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 P O P O P λλ+=+ ⇔(11t λ=+).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 P O P P 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 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 (5) 向量m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x y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 B 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 (1)O 为A B C ∆的外心222O A O B O C ⇔== .(2)O 为A B 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 B 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4)O 为A B C∆的内心0aOA bOB cOC ⇔++=.(5)O 为A B 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a b R +∈⇒2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3)3333(0,0,0).a b c abc a b c ++≥>>> (4)柯西不等式 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 (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 x b x c ++><或2(0,40)a ba 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22x a x a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1()0()0()()f x g x f x g x ≥⎧⎪>⇔≥⎨⎪>⎩.(2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 (32()0()()0()[()]f x g x g x f x g x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af x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af x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 80.夹角公式 (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81. 1l 到2l 的角公式 (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Ax By C 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 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 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 x b y c ++=是直线A 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A C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 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 93.椭圆22221(0)x y a b ab +=>>焦半径公式 )(21cax e PF +=,)(22x c a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b+=>>的外部22221x y a b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22221(0)x y a b ab+=>>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b+=.(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 ab+=.(3)椭圆22221(0)x y a b ab+=>>与直线0A x B 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Aa B b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b-=>>的焦半径公式21|()|aPF e x c =+,22|()|a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ya b a b -=>>的外部22221x y a b⇔-<.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y a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b-=⇔x ab 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 y ±=⇔0=±b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y ax .(3)若双曲线与12222=-bya x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x (0>λ,焦点在x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b-=>>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b-=.(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 ab-=.(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b-=>>与直线0A x B 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A aB b c -=.100. 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 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 x p x CD ++=+++=212122.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a--;(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a-+-;(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ya k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 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 in{,}m 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或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 ),(),,(2211y x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 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A B++++--=++.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 y D 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0000000222x y xy x x y y A x x B C 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 P t O A tO B =-+.||AB CD ⇔AB、CD 共线且A B C D 、不共线⇔AB tCD = 且A B C 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 P x M A y M B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 P O M x M A y M 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 P x O A y O B z O C=++(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A C 共面⇔A D x A B y A C =+ ⇔(1)O D x y O A xO B yO C =--++(O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 a +y b +z c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 P xO A y O B z O 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a ,e 〉=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4)a ·b =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 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cos 〈a ,b 〉.推论 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 B C D 中, A C 与B D 所成的角为θ,则 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r r(其中θ(090θ<≤o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 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 B 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 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 C ,B 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 B 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 B 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 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 C ,B 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 B 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 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1212||180()θθϕθθ-≤≤-+(当且仅当90θ=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PA,向量b =P 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 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 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 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d =d ='E AAF ϕ=--).(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A E m =,A F n =,E F d =).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 面积射影定理'cos S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 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 V =.146.球的半径是R ,则 其体积343V R π=,其表面积24S R π=. 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12,4.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12n N m m m =+++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12n N m m m =⨯⨯⨯ . 151.排列数公式m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152.排列恒等式(1)1(1)m m n n A n m A -=-+; (2)1m mn n n A A n m-=-;(3)11m m n n A nA --=; (4)11n n n n n n nA A A ++=-; (5)11m m m n n n A A m A -+=+.(6) 1!22!33!!(1)!1n n n +⋅+⋅++⋅=+- . 153.组合数公式m nC=mn m mA A=m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 n n C - ; (2) m n C +1-m n C =m n C 1+. 注:规定10=n C . 155.组合恒等式 (1)11mm n nn m C C m --+=;(2)1m mn n nC C n m -=-;(3)11m m nn n C C m--=; (4)∑=nr r n C 0=n 2;(5)1121++++=++++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 (6)n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10=++++++ .(7)1420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8)1321232-=++++n n n n n n n nC C C C .(9)rn m r n r m n r m n r m C C C C C C C +-=+++0110 .(10)n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mn n A m C =⋅!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 (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 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 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一、代数与函数1. 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0。
3. 三角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4. 幂函数:y = x^n,其中n为常数。
5.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6. 复数:形式为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7. 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斜率等。
2.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勾股定理等。
3. 圆:包括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面积等。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情况。
5. 空间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空间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6. 立体几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球体等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计算公式,如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
3. 连续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等。
4. 统计:包括样本、总体、统计量、抽样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 等比数列:包括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 数学归纳法: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五、数论与整除性质1. 质数与合数: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合数能被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数整除。
2.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能被两个或多个整数整除的最小的一个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用X表示 •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对象,用X_1, X_2, ..., X_n表示 • 参数:表示总体特性的数值,如均值、方差、协方差等 • 统计量:表示样本特性的数值,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协方差等
数理统计的方法
• 描述性统计:通过统计量描述样本的分布特征 • 推断性统计: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 • 假设检验:通过样本数据检验总体假设的正确性
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 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的现象,如掷骰子、抽彩票等 • 样本空间:所有可能事件构成的集合,用S表示 • 随机事件A:样本空间S中的一个子集,用A表示 •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P(A)表示
概率的计算
• 古典概型:当样本空间S为有限个等可能事件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 = |A| / |S| • 几何概型:当样本空间S为连续空间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 = A的测度 / S的 测度
面积的计算
• 直线段的面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曲线段的面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曲面片的面积:定积分在区域D上的积分表示为∫∫_D f(x, y) dx dy
体积的计算
• 柱体的体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锥体的体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 球体的体积:定积分在区间[a, b]上的积分表示为∫[a, b] f(x) dx
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的科目,学好高中数学对于通识科学和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都有很大帮助。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中的常用公式和知识点。
一、函数1、基本函数公式:①y=kx:直线函数,其中k为斜率,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②y=x²:二次函数,开口朝上,开口为a。
③y=-x²:二次函数,开口朝下,开口为-a。
④y=√x:开口朝上的平方根函数,变化率最大的点为(0,0)。
⑤y=-√x:开口朝下的平方根函数,没有定义域对应值为负数。
⑥y=a⁽ˣ⁾:指数函数,a>0且a≠1,a>1开口朝上,0<a<1开口朝下,变化率最大的点为(0,1)。
⑦y=logₐx:对数函数,a>0且a≠1,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实参,y称为虚参,定义域为x>0,变化速率最大的点为(1,0)。
2、函数的性质:①奇偶性:对于函数f(x),若f(-x)=f(x),则称f(x)为偶函数;若f(-x)=-f(x),则称f(x)为奇函数。
二次函数和正弦、余弦函数平移后仍为自身即线对称的,即偶函数。
②单调性:单调递增指自变量增大时,因变量也增大,反之为单调递减。
③最值点:函数图像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即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函数的导数为0时得到。
④零点:函数值为0的点。
⑤导数: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为y=Δy/Δx,y'=f⁽x⁾表示x变化一单位,函数值变化的速率。
二、三角函数1、基本定义:弧度制:弧长等于半径的一部分。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基本公式:①正弦函数:y=Asin(Bx+C)+D②余弦函数:y=Acos(Bx+C)+D③正切函数:y=Atan(Bx+C)+D3、三角函数的运算:①和差化积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正bsinasinb②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1/2[cos(a-b)+cos(a+b)],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4、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的图像为一条周期为$2π$的连续的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余弦函数也是周期为$2π$的连续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正切函数为无界函数,当$x=kπ-1/2π(k∈Z)$时,函数值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高一到高三都能用!
1 函数的单调性
2 函数的奇偶性
3 函数在某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4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5 导数的运算法则
6 求函数的极值
7 分数指数幂
8 根式的性质
9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0 对数公式
11 常见的函数图像
1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3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14 和角与差角公式
15 二倍角公式
16 三角函数的周期
17 正弦定理
18 余弦定理
19面积定理
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1a与b的数量积
2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24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
2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26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
27等差数列通项公事与前n项和公式
28等差数列的性质
2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0等比数列的性质
31常用不等式
32直线的三角方程
33两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
34点到直线的距离
35圆的两种方程
36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8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性质
39双曲线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40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
41平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42回归直线方程
43独立性检验
44复数
45参数方程、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