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关注近期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新闻事件,的思考
![关注近期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新闻事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401bb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2.png)
关注近期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新闻事件,的思考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回顾3月21日,从昆明飞往广州的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在广西梧州市藤县上空坠毁,机上载有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
3月23日,搜救人员找到第一个黑匣子。
3月26日晚,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发布消息说,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均已遇难。
3月27日,找到失事飞机第二个黑匣子。
一些媒体报道引发新闻伦理讨论空难发生后,举国震惊。
国内众多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一些媒体还派出记者前往事故发生地进行深入采访,及时关注救援过程和事故调查进展,刊发了大量来自一线的新闻报道,在重大灾难事件面前彰显了新闻媒体应有的作为和担当。
在此过程中,一些报道因为涉及新闻伦理问题而受到有关方面的质疑。
其中,一家媒体刊发的《MU5735航班上的人们》一文引起的讨论最为激烈。
批评该文的人认为,该报道违背了新闻传播伦理,将带来悲伤告知和侵扰伤痛问题。
还有业内学者认为,《MU5735航班上的人们》一文出现了关注点偏差、价值偏差和方法偏差,尤其在灾难初期,失联人员亲友大多处于心情悲痛的状态,“不打扰”的“远景”式报道或许更为恰当。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报道失联乘客是呈现灾难事件真相的一个过程,媒体记录遇难者个人的故事,能够引起全社会对公共安全的警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不违反新闻伦理。
笔者注意到,围绕此次空难报道引发的关于新闻伦理的讨论,不仅涉及社会公众、普通网友,也引起我国新闻业界、学界的关注,多位新闻业界、学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参与了讨论。
《MU5735航班上的人们》一文刊发后不久,当事媒体直接删除了这篇文章。
不过,由此引发的关于重大灾难事件报道新闻伦理的讨论,并没有就此停止。
3月28日,搜寻人员在事故现场工作。
当日,“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救援进入第八天,搜寻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坚守新闻伦理是灾难事件报道底线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重大性、危害性和不可预知性,一些灾难事件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f44f449b4daa58da0114ac8.png)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近日,一则云南思茅一中李红晨老师因与一名考试时玩手机的学生起冲突被该学生家长殴打入院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除了个别网友幸灾乐祸外,大部分网友对李老师的遭遇表示同情。
这让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这个事件是家长对老师施暴,其实,近几年来,学生顶撞、威胁、殴打教师的现象不少,每一个教师都会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悲哀的事情发生,不乏有学生做错了事却还顶撞老师,威胁甚至殴打老师。
这与我们尊师重教的传统背道而驰。
打开网页搜搜,輸入“学生殴打老师”的字样,会显示出很多新闻,不过没有一条是与这个词条相对应的,尽是反过来的,都是“老师殴打、辱骂学生”的新闻。
作为一名教师,坚守在一线教育教学岗位,必须直接接触到学生,我不得不思考造成如此令人心寒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也有责任。
如今是信息时代,打开电脑,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惭愧的新闻:哪个幼儿园的老师又虐待了学生,哪个学校的教师又殴打了学生,更有一些不堪入目的——某某学校的某某教师强奸、猥亵了学生……一些低素质甚至没品德的人存在于教师队伍中,抹黑了这个高尚的职业,败坏了这个队伍的形象。
致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包括家长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愤恨,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不好的看法,由有意见发展到反感、腻烦,最终导致顶撞、威胁、殴打。
另外,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水平却还停留在过去,没有前进。
时代不同,学生的思想不同,如果我们还用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待他们,很容易让他们接受不了,日积月累就会出现问题。
就拿李红晨老师的这件事情来说,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别说是高中生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配备手机。
上课时该如何管理学生的手机就是对我们教师的一大考验,如果在这个事件中,监考老师事先对手机进行了统一管理,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玩手机的现象,也不会导致这么严重的一个结果。
反转新闻感悟心得体会(3篇)
![反转新闻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5672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0.png)
第1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社会舆论的晴雨表,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政府的重要职责。
然而,近年来,反转新闻的频繁出现,不仅让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也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社会责任和媒体伦理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从反转新闻的案例分析入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从中获得的感悟和体会。
一、反转新闻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地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媒体纷纷报道,称受害者被多名学生围殴,情况严重。
然而,经过警方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受害者只是轻微受伤,校园暴力事件被夸大。
2. 案例二:某明星被曝出轨,媒体争相报道,引发舆论热议。
不久后,明星方发布声明,否认出轨,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清白。
经调查,发现该报道纯属捏造,属于虚假新闻。
3. 案例三:某地发生地震,媒体迅速报道,称震级达到7.0级,救援工作正在进行。
然而,经过专家评估,地震震级仅为4.0级,属于轻微地震。
报道夸大了地震的严重程度,引发恐慌。
二、反转新闻背后的原因1. 盈利驱动: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不惜制造虚假新闻、夸大事实,以吸引读者关注,从而获得广告收入。
2. 竞争压力:在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制造热点话题。
3. 缺乏责任意识:一些记者和编辑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追求时效性,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
4. 监管缺失:在新闻监管方面,部分环节存在漏洞,使得虚假新闻得以传播。
三、感悟与体会1. 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反转新闻的频繁出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必须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2. 媒体社会责任的担当: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对于虚假新闻,媒体应主动纠错,公开道歉,以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3. 公众的媒介素养:在反转新闻频发的背景下,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公众要学会辨别真伪,理性对待新闻,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a54d384680203d8ce2f24c5.png)
虑 问题 ,为其 设身处 地 的着想 ,那么 教育 将会 实现 他最根 本 的价值 。 其次 ,我 们应 该关心 和尊 重每一 个 学生 。关心 学生是 对学 生 的一种 鼓 励 ,是给 予学 生扬 帆远航 的动 力 的根 本 。常言 说 ,寸有所 长 ,尺有 所短 , 月有 圆缺 ,学 有迟速 。每 个学 生之 间的 差异必 然存 在 , 、 教 育 工作者 必须 承 认 并尊重 这种 差异 ,使 各种类 型 的学生 都得到 发展 。在 一个优 秀教 师 的眼 中,学校 没有 “ 差 生” ,只有 学习有 困难 的学 生 ,对 这样 的学 生要特 别 的关 的教 育者和 监护 者 ,应 该 知道 ,我们 的言行 举止 、思想 品质 是学 生学 习和 心 尊重 。如果 像一 块用 旧的抹 布放 在一 边 ,置 之不 理 ,那就 是用错 误对 待 模仿 的榜样 ,对 学生 有着 不可估 量 的潜移默 化 的作用 。教师 在教 育工作 中 错 误了 。 应 以身立教 ,以德育 德 ,用 自身的诚 信来教 育孩 子 ;此 外 ,在平 时的 日常 作 为一 名教育 工作 者 ,应 该遵 循认 知规律 ,开展分 层次 的教育 。鉴 于 工作 生活 中 ,当发现 孩子 有违背 诚信 原则 的事情 发生 时 ,应 该立 即制 止并 初 中生年 纪 不大也 不 小,年龄 跨度 大 ,不 同年 级 学生 的心理 不一 、思维 不 进行 劝 导,要 让孩子 明 白这种事 情是 会受 到惩 罚的 ,不准许 他再 次发 生 , 同、意 识存 在差异 ,因此 ,我们应 该根 据初 中生 的特 点,对 低年 级学 生教 相对 的 , 要及 时鼓励 表扬 孩子 的诚信 行 为。 在 教育 中,要把“ 我从大 处着 眼 , 育 以“ 不说谎 话 、不随 意拿他 人 东西” 为主 ;在 中年级 提出“ 不要 不懂装 懂 、 从 小处入 手 ,从小事 做起 ” 的 原则贯 彻好 。 不 贪小 便宜 ” 的基 本 口号 ;而对于 高年 级 同学要 力争做 到“ 不弄虚 作假 、与 总之 ,诚 信教育 是 中学生 思想道 德建 设 的内容之 一 ,是提 高初 中生思 人 相处 要讲 信用” 的美 好 品质 。这 样 ,可 以充分 引导 中学生 做到 由易到 难 , 想 道德 素质 的重要途 径 ,我们应 该立 足于 学生 实际 ,结合 身边 的点滴 实例 , 由浅入 深 ,循序渐 进 的诚信 教育 。 不 失 时机的 为其进行 教育 。
关于思考的作文由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关于思考的作文由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f1a162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9.png)
一篇关于思考的文章是对新闻报道的反应
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新疆有一所小学在做课间操时间,同学们下楼时,有个别同学顺着楼梯栏杆跑着往下滑,然后栏杆塌陷了,这几个同学摔了一下,这还是轻伤。
后面同学硬是往前挤,还你推我、我推他的,结果,许多后背的学生踩在前侧摔倒的学生上,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看到这则新闻,我就在想,我们小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到底有多高?那些学生难道不知道滑动栏杆很危险吗?那些栏杆又不是不会断。
况且,就算栏杆坚硬,那么你滑栏杆猛撞到前面同学,那还不是两败俱伤,一举两失。
这也将严重破坏学校的道路小组秩序,是路队走成了一团糟,这样的话,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怎么逃生?那些学生不顾这么多重要问题,不把事情考虑周全,只求一时的快乐而是自己受了伤害。
自己问自己,这样做划算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号召全国的同学,都行动起来吧!不要再去滑栏杆了!不要再推推挤挤了!如果发现有此情况,请急忙制止。
我们不要再这么做了!好好学习,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
新闻短评范文
![新闻短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bda8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7.png)
新闻短评范文近年来,新闻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报纸、电视新闻,还有网络新闻、社交媒体新闻等等。
新闻短评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以其简洁、生动的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新闻短评范文。
最近,一则关于环保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某地政府出台了一项新的环保政策,旨在减少工厂排放的污染物,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一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支持,他们纷纷表示,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这则新闻短评引起了我的思考。
环保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政府出台的这项政策,无疑是对环保工作的一次重大推动。
通过减少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和水质污染,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同时,这也是对企业的一种监督和督促,促使他们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环保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确保政策的落实。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环保政策的企业进行严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
同时,企业也应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短评让我们看到了环保工作的进步,也提醒我们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通过这则新闻短评,我们不仅了解了新闻事件的内容,也对环保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新闻短评的简洁、生动,让我们在短短几百字的篇幅内,就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引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社会、关注时事的途径,也为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短评作为一种简洁、生动的新闻报道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它不仅能够让我们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还能够引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感悟时事心得体会(3篇)
![新闻感悟时事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62d53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e.png)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不仅传递着时事动态,更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作为一名关注时事的热心读者,我对新闻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以下是我对这些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新闻的力量新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能够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新闻的力量无处不在。
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通过新闻的传播而广泛传播,最终引发社会变革。
在当今社会,新闻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
1. 引导舆论新闻具有舆论引导功能,它能够通过报道事实、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问题。
例如,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积极报道扶贫攻坚、脱贫攻坚等重大民生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舆论支持。
2. 推动社会进步新闻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通过对先进典型、优秀人物的报道,激励人们向他们学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同时,新闻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曝光,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
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才能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1. 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者应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报道客观、真实、全面的事实。
在采访过程中,要尊重事实,不夸大、不歪曲、不捏造。
同时,要注重调查核实,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2. 防范虚假新闻虚假新闻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职业道德,提高辨别能力,防范虚假新闻的传播。
对于虚假新闻,要及时揭露、批判,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事实。
三、新闻的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
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新闻传播能力。
1. 媒体融合新闻工作者要关注媒体融合趋势,学会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1.4盐的性质
![1.4盐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c880965a45177232f60a2aa.png)
某校学生帮助整理实验室时 发现一试剂瓶的标签被腐蚀。 如图:(已知该试剂是初中常 用试剂,且配成溶液为无色 透明。)请根据我们所学的知 识进行探究该试剂可能是什 么?
想一想、再讨论
• 已知可溶性的钡盐具有剧毒,某人 不小心吞食了氯化钡,现有两种紧 急解毒方案: • 方案一:服用纯碱(Na2CO3); • 方案二:服用泻盐(MgSO4); • 试讨论哪种方案可行,并说明理由。
想一想、推一推
•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以下一种或几种物 质组成。它们分别是CuSO4、 NaCl、 Na2CO3、 Na2SO4、 Ba(NO3)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方案探究其组成成分。方案不完整,请帮他完 成方案并得出探究结果: • (1)将固体粉末溶于水后静置,下层为白色 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溶液; (2)…… 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 )。
• 1、按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锌 盐等; • 2、按阴离子可分为:盐酸盐、硝酸盐、 碳酸盐、硫酸盐等; • 3、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微溶 性盐和不溶性盐; • 4、按颜色分…… • 5、按是否含氧分……
各显神通
• 下面是我们初中常见的一些盐, 请根据它们的一些性质进行分类: • NaCl、CaCO3、K2CO3、CaCl2、 K2SO4、BaSO4、MgCl2、Fe2(SO4)3、 AgCl、Na2CO3
一、盐的概念及盐的通式:
• 1、概念 •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 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2、通式:AmBn • A表示金属阳离子(如:Na+、K+、 Mg2+、Zn2+等)或铵根离子(NH4+) • B表示酸根阴离子(如:Cl-、NO3 - 、 SO42 - 、CO32 - 等)
新闻读后感200字
![新闻读后感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4b09a2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新闻读后感200字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
而我最近读到的一篇新闻是关于一名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心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名年轻人名叫小明,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的抑郁症状,并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望和绝望。
他的帖子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同情,许多人纷纷留言劝慰和鼓励他。
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专业心理医生也主动联系小明,提供帮助和咨询。
这则新闻让我深受触动。
首先,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年轻人感到焦虑、孤独和无助,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这则新闻也展现了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
在过去,人们往往因为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者误解而不敢公开自己的心理困扰,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而现在,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交流平台,让人们能够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
而且,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对于心理健康的恢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这则新闻也提醒了我们要更加关注身边的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人的情感和需求,而且许多人在遇到困难时也不敢向他人求助。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心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扰并给予帮助。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关注了身边人的情感需求。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关爱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关心。
由跳楼事件引起的思考作文
![由跳楼事件引起的思考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e47a0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6.png)
由跳楼事件引起的思考作文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人因为生活压力选择了跳楼。
我本来打算刷刷剧放松一下,结果被这事搞得心情很沉重。
于是,我决定放下所有的“沉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
好吧,我得说清楚,我不是来讲那些悲伤的事情的,我只是想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反思一下这种现象。
毕竟,生活中很多问题,解决起来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记得上次跟我一个朋友阿杰聊天时,他突然说:“哎,你说,跳楼这事儿真的没必要啊,人活得这么累,还不如开个小吃摊,挣点小钱,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我当时就笑了,阿杰那小吃摊的梦想真是他最大的安慰剂。
他自信满满地说,“看,连我都觉得开小吃摊比跳楼要有趣多了!”虽然他的话有点玩笑成分,但也确实让人思考。
其实,阿杰说的也有道理。
现在的社会压力这么大,大家都像是被压在一块巨石下,喘不过气来。
我有个朋友小美,最近特别累,每天都觉得自己像是在打怪升级,工作、家庭、朋友,样样都要顾及。
她说:“你知道我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吗?就是每天早上能睡到自然醒,不用被闹钟吵醒!”听完她的话,我差点笑出了声。
然后我们聊到解决压力的方法。
我提议她去旅行,她却说:“那有啥用,旅行只是换个地方被折磨。
”我这才意识到,旅行并不是万能药。
有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真正的放松方式,而不是临时的假期逃避。
接着我和小美聊到了心理咨询这个话题。
她说:“你觉得心理咨询有用吗?我听说那些心理医生都是很会说话的人,但他们到底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想了想,回答道:“心理咨询就像是跟朋友聊聊天,只不过这个朋友特别专业,懂得多一点,可能帮你理清楚头绪,让你看清楚自己其实没那么糟糕。
”我突然想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种搞笑的自我提升书,里面总会写一些“如何解决焦虑”的小窍门,像是“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或者“每天写十件自己感恩的事”。
这种方法虽然听上去很傻,但是有时候笑一笑、记住一点小幸福,真的能让人心情好一点。
当然,这些说说笑笑的背后,真正的解决方法还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
由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由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3a0b18f18583d049645912.png)
民也有 自己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要争取 的, 现实很多时候 , 民的维权 农 反遭遇被动的不利地位。回想陕西省吴旗县农民自彩珍要当秋菊的
事 , 妇 白彩 珍 家 中 被 盗 , 案后 派 出所 未 能及 时 出 警 多 次 上 访 都 没 农 报
、
法治 中存在 的比较优势
有解决问题 , 反而与当地 公安局局长 发生口角, 不料却 因此被 行政拘
建 设 局 长 和 其 家 人 所 提 出的 非 分 要 求 、 采 取 的 过 分 手段 , 了 基于 所 除 权 势 而 形 成 特 权 意 识, 轻 民 、 民 思 想 之 外 , 和 贱 无法 找 到另 外 的解 释
着时代 希望 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 的, 法律对我们每个人 都是 平等 的, 尤其身为一个农 民, 如果不努力利用法律赋予 的权利来争取
2 0 . 申) 0 94(t
由一 则新 闻引发 的思考
李
摘
瑛
要 t ・ 面 前人人 平等’ 法律 的一 大基 本原 则 , 法律 , 是 这种 理 想模 式很 好 , 国 目前也 努力朝 这 方向前 进 。 而实践 中 “ 我 然 官” 和 “ 二 者 所 享有 的权 利 地位 却具 有 不平衡 性 , 由于其 身份 的特殊 性— — 权力 的执 行者 又是权 力的代 表者 。仅 从 身份 民” 官
确定并加 以宣布 的规则 的制约——这些规则能够伎人们明确地预见 到在特定情 况下当局将如何行使强制力, 以便根据这种认知规划个人
过 媒 体 呼吁 米 维 护 自己 的正 当利 益 , 个 维 权 过 程 并 没有 采 取 过 激 的 整 行 为 而 是 非 常 理 智 的 , 元武 的 次种 做 法 值 得 称 道 。 让 我们 知 道 农 李 这
新闻点评范文
![新闻点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f688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0.png)
新闻点评范文
《新闻点评》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让我不得不对此进行一番点评。
我认为这则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首先,这则新闻反映出了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
在这个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受到不公平待遇,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而且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也让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更加关注。
其次,这则新闻也展现了一些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忽视和无知。
在新闻中,我们看到一些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不以为然,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知。
这表明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最后,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对新闻本身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更对社会问题做出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这种公共讨论和观点的交换,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做出一些行动。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点评和讨论,逐渐改善社会问题,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a826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8.png)
新闻读后感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位普通人在面对突发危机时的勇
敢行为。
这位普通人在火灾发生时,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燃烧的建筑物,救出了被困的人。
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我深受触动。
这则新闻让我想到,面对危机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不是因为我们有超凡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善良、勇敢
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面临火灾这样的危机,但是我们可
能会遇到其他困难和挑战。
而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也可以像这
位普通人一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这则新闻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善良和勇敢是我们每个人都应
该具备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些人在面对危机时选择逃避或者袖手旁观。
然而,这并不是
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相反,我们应该向这位普通人学习,学会在
面对困难时勇敢地挺身而出,帮助他人。
新闻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报道,它还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
善良和勇敢。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则新闻中汲取力量,成为生活中的英雄,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一件新闻事件引发的思考500
![一件新闻事件引发的思考500](https://img.taocdn.com/s3/m/96a0f6e7763231126fdb115b.png)
篇一:《新闻答案》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以概括叙述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对最新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新闻体裁。
消息导语——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它或者用最精粹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提示主旨、制造悬念,唤起阅读兴趣。
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形态如同倒过来的金字塔,其段落和层次的安排,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递减排列,把最重要、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在最前头,而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
消息背景——消息背景是指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各种联系。
通讯——通讯也称为通讯报道,它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新闻体裁。
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通过报道和分析当前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教训等,从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
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特定人物的事迹并深刻地揭示其精神境界的通讯。
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
风貌通讯——风貌通讯是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通讯。
二、填空题1. 消息是狭义的新闻,在事实上要求真实准确,在时间上要求迅速及时。
2.从写作角度,消息大致可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经验消息。
3. 按内容通讯可分为工作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
4. 新闻传媒中常见的记者来信、工作研究、情况调查、采访札记属于工作通讯。
三、不定项选择题1. 狭义的新闻,单指 A 。
A. 消息B.通讯C.评论D.特写2.最常见的一种消息是 B 。
A. 人物消息B. 动态消息C. 综合消息D. 经验消息3.消息报道的是 ABCD 的事实。
A. 有新闻价值的B.最近发生的C.最近发现的D.让人感兴趣的4.按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写在消息第一层的是 C 。
A. 标题B.新闻背景C.导语D.主体四、判断题√1.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
引发我思考的一则新闻
![引发我思考的一则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e2e95a1d763231126edb1139.png)
引发我思考的一则新闻
高一(六)班庄媚玲
点开中国新闻网,便看一串文字映入眼帘。
“男子公交突发心脏病,掏万元高喊,师傅救我”这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一瞬间我是惊讶的,原来,在湖南长沙一公交车上,一男子突然将一万块现金塞给公交司机,并大喊“师傅救我”原来该男子突发心脏病,随后,乘客帮其服下速效救心丸,男子有所缓解。
不久男子再次发病,司机直接将车开到了医院。
男子表示看多了路人冷漠,觉得花钱求助才保险。
看到这,我不禁为现在的社会现状叹气摇头,脑子里也浮现出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让人心越来越不值得信任了?
想想该男子这样的行为似乎对自己来说也是安全可靠的。
如今,发生了越来越多的“碰瓷”讹人的事件,搞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彼此的信任,往往却需要通过金钱来维持。
新闻网上有人评论说:“为什么要身带万元做车?”马上有人回复评论:“带万元在身只是为了自己发病时能有人救他。
”
也有人就此提出疑问:“万一从此形成一种风气,不给钱就不救了怎么办?”
这种社会风气是很可怕的,如果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或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心态的话,人们会越来越偏向于成为一个原始的孤立的个人。
近几年来,中国陆续出现了“扶不扶”,“碰瓷”现象。
救人本是很轻
松,很快乐的事的扶起摔倒的人却是如此沉重。
这种社会现象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浮躁道德的沦丧问题,着实让国人悲哀。
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后可能就没人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传统美德的追求了。
道德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
让我们一起树立和谐社会,不被这样丑陋的不和谐现象所蒙蔽,付出一点,社会更和谐。
最新新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最新新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b08af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8.png)
最新新闻心得体会最新新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新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晚上,老师让我们看新闻联播。
7:00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新闻联播。
其中有一段新闻深深打动了我,就是武汉大学的一个大姐姐,她为了照顾病重的父亲,在校勤工俭学,用坚强战胜了一切困难。
看到这些,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现在都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成长,不知道什么是困难。
从今后,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找爸爸妈妈,我也要慢慢学会克服困难,好好学习!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留了个家庭作业,是要求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然后写观后感。
自从那以后,我开始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
一晃看了20多年了,开场音乐都换了!如今我终于看懂了,下面用归纳的方式诠释一下:首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性质是国家的政治宣传工具之一,是为了无产阶级政权服务滴。
甚至有些时候失去了社会新闻透明度的实际意义!其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把有限的30分钟时间分成三个固定的十分钟专栏,第一个十分钟专栏是国家领导人今天都很忙(今日接见了谁谁,今日开了什么会议,今日又干了什么大事等等)。
第二个十分钟专栏是我们国家人民过的很幸福(哪个城市组织了什么活动,哪里出现了好人好事,哪里又取得了良好的开局等等)。
第三个十分钟专栏是外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哪个国家出现了战争,哪个国家出现了重大自然灾害,哪个国家出现了罢工,枪击、爆炸等重大犯罪事件等等!)我一直坚信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也承认新闻记者工作的艰辛。
但是除了换开场音乐,最好在节目的整体制作上有所创新。
有些时候对真正社会热点问题避而不谈,这一点不如一些地方台的新闻栏目看着解渴啊!八月三号,晚饭后,我坐在沙发上,观看新闻联播节目。
时事热点新闻时事热点心得体会(大全精彩10篇
![时事热点新闻时事热点心得体会(大全精彩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ac2c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e.png)
时事热点新闻时事热点心得体会(大全精彩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时事热点新闻时事热点心得体会(大全,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时事热点新闻篇一时事热点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时事热点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还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紧跟时事热点的脚步,审视社会现象,思考问题,做到既深入了解,又明辨是非,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出发,谈一下自己对时事热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时事热点可以拓宽视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到各种时事新闻和讨论,只要我们愿意花一些时间去关注。
通过了解时事热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社会的发展动态,有利于我们拓宽眼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发展变化。
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其次,了解时事热点可以增加知识。
时事热点往往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环境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时事热点,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加见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时事热点,我们还可以积累一些背景知识,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再次,了解时事热点可以培养思辨能力。
时事热点往往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研究、解决。
通过关注时事热点,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论辩能力。
同时,了解时事热点还可以培养我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了解时事热点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
时事热点往往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了解时事热点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激发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9fcaf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4.png)
新闻读后感
近日,我看到了一则关于环境污染的新闻,让我深感担忧和不安。
新闻报道了某地区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导致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这让我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这则新闻让我意识到,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我
们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
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
护环境,减少污染。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
节约能源,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
治理,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绿色发展。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
才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这则新闻让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
问题,我们要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积极
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短新闻两篇读后感
![短新闻两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0fe9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9.png)
短新闻两篇读后感短新闻一,《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下降》。
短新闻二,《2021年全国高考成绩公布》。
读后感: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全国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下降,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与此同时,2021年全国高考成绩也已经公布,许多考生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这两则新闻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也让我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体制有了一些思考。
首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让人们看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下降,这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广大市民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
疫情防控工作的成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而另一方面,2021年全国高考成绩的公布也让许多家庭欢喜,也有一些家庭面临挑战。
高考成绩的公布,意味着许多学生即将踏上大学之路,也意味着一些学生将面临重新选择的困境。
对于那些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将迎来新的学习生活,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那些未能如愿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未来规划,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综合这两则新闻,我不禁思考起了教育的意义。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社会的团结,这些都是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在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刻,我们也看到了每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持,这些都是教育的成果。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高考成绩公布,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时光。
总的来说,这两则新闻都让我对社会和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培养品德,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则养蚕新闻引发的思考作文600字高中高三作文58作文
![一则养蚕新闻引发的思考作文600字高中高三作文58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b33f7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40.png)
一则养蚕新闻引发的思考作文600字高中
高三作文-58作文
打小起,家人和老师就教育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事要躬行。
”为此,我赞同家长和老师们的看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和涡轮。
从宏观角度来讲,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是
展示中华文明的一张重要黑白照片名片。
当今教育界大力弘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养蚕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孩子们通过养蚕缫丝,可以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中华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叹于直至昨天的
源远流长。
可以增加孩子们对中国农业文明农业产业的认识,增加孩
子身上对大同农业文明的自觉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在精神建设环节
之上大力推动祖国栋梁要素的培养。
从微观角度来讲。
“实践出真知”的思想被奉为人们学习的《圣经》。
教材版《科学》三年级教材里的内容意在让学生家长认识
生命的历程,而仅凭空洞的文字叙述和单一的图片实为敷衍,伟大源
于平凡,孩子们通过养蚕不仅可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
可以使其惊叹于激动人心生命的伟大,培养其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为
中国我国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埋下良好的种子。
从家长角度来讲,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其当下必须要做二一件事。
关爱孩子可能需要适度,还应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若过度呵护孩子,其只能成长期为温室里的花朵,禁不住风吹雨打,上才只会给孩子产生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自主能力的不足。
家长应
为孩子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昨天《人民日报》新闻上有一则题为《15岁少女失联近一年,终于被找到了!可令人的是……》的新闻稿。
新闻说,浙江金华的15岁少女玲玲失联近一年后,被警方在福建漳州某出租屋找到。
找到玲玲后,她的爸爸满含着泪水,因为本应在课堂上读书的玲玲,此时却大着肚子躺在床上保胎,作为父亲,玲玲的爸爸心如刀绞。
玲玲初三时,经常通过手机QQ上网聊天。
期间结识了一位网友。
玲玲上课不专心,成绩下滑,妈妈难免会责备她,对她唠叨。
玲玲恰好处在青春期,对妈妈的责备非常反感,经常和妈妈大吵。
一次。
玲玲和妈妈因为琐事大吵后,在QQ上让这位网友将她接走,离开爸爸妈妈,再也不想听到妈妈的唠叨。
这个网友在玲玲对学校谎称买书时,将她接走,并一路逃到了福建漳州地区。
玲玲出逃期间,删除了QQ 上所有人的联系方式,从此和家人失去了联系,没人能找得到她。
一年后,玲玲有天百无聊赖,到附近网吧登录了自己的QQ号。
警方很快通过她登录的IP地址和她在网上发布的照片找到了玲玲。
当警察与玲玲的爸爸出现在玲玲面前时,爸爸惊呆了,那个如花般的女孩一个人躺在床上,挺着大肚子。
玲玲即将要生小孩子了!玲玲的爸爸哭了,他很心疼,很揪心,这个本该在课堂上读书的小女孩,这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马上要做妈妈了!
新闻到此结束了,网友们的评论五花八门,有的说:小孩子性格太偏激了,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判断;有的则一声叹息,说:十几岁,
正是应该懂事却偏不听道理的年纪,哎!……
我,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平常因为成绩不好,因为单词没背完,因为偷偷看手机,挨过妈妈不少骂。
一次,因为我撒谎,妈妈还狠狠地揍过我。
我也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妈妈争吵。
妈妈告诉我,争吵、责备是交流的一种最不好的极端方式,但一定要明白责备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我,为了我端正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还为了我拥有诚实的品德。
无论是什么责备,我可以发泄情绪,但绝不能失去理智,酿下苦果,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给父母造成无限的悲伤。
爸爸妈妈是我最安全的避风港。
读书、讲道理是一种爱,责备、唠叨也是一种爱。
能倾听父母的责备,认真检讨自己的过失也是对爸妈的尊敬;平平安安、学会保护自己、和爸爸妈妈多交流、多沟通也是对他们的孝顺。
失去才知珍贵,何不现在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