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地质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地质学知识题库+参考答案

地质学知识题库+参考答案

地质学知识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接触变质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A、压力B、流体C、温度D、时间正确答案:C2、岩层的走向和倾向的关系为()A、小角度相交B、垂直C、大角度相交D、平行正确答案:B3、下列不属于按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和地貌特点划分洋底地形单元的是()。

A、洋底B、深海C、浅海带D、滨海带正确答案:A4、人类出现的时代是()。

A、第三纪B、震旦纪C、第四纪D、二叠纪正确答案:C5、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A、金刚石B、黑云母C、斜长石D、石英正确答案:A6、喀斯特地形主要发育与下列哪种岩石的分布区。

()B、花岗岩C、灰岩D、片岩正确答案:C7、在岩石中含量众多,对于确定岩石名称是不可缺少的,在分类命名上起主要作用的是()A、副矿物B、次要矿物C、浅色矿物D、主要矿物正确答案:D8、下列节理中属于根据节理的走向与所在褶皱枢纽的关系进行分类的是()A、倾向节理B、顺层节理C、走向节理D、横节理正确答案:D9、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

它是由()形成的。

A、水解作用;B、氧化作用;C、水化作用。

D、溶解作用;正确答案:C10、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下使岩石在原地被分解破坏的过程,称()A、搬运作用B、剥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正确答案:D11、下列岩石中属于火山碎屑岩的是()。

B、泥岩C、砾岩D、砂岩正确答案:A12、在横穿岩层走向时,如发现地层按顺序重复出现,或者按照正常地层层序应该存在某些地层,发现它突然缺失,这是()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A、不整合B、褶皱C、层理D、断层正确答案:D1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埋藏变质作用C、区域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正确答案:A14、在岩浆岩中SiO2含量大于66%时,该岩石为()A、基性岩B、超基性岩C、中性岩D、酸性岩正确答案:D15、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称()A、风化作用B、剥蚀作用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正确答案:D16、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称()A、搬运作用B、剥蚀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正确答案:B17、玄武岩常见的构造是()A、条带构造B、气孔状构造C、流纹构造D、斑杂构造正确答案:B18、下列属于不整合侵入体的是()A、岩盆B、岩鞍C、岩基D、岩床正确答案:C19、下列属于按照平面形态进行褶皱分类的是()A、平卧褶皱B、水平褶皱C、穹隆构造D、倾斜褶皱正确答案:D20、裸蕨植物繁盛的时代是()A、寒武纪;B、志留纪。

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1、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2、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10分)2、论述褶皱形态分类(G J Ramsay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褶皱形态分类(J.G.Ramsay):分类依据是等斜线。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即相邻褶皱面的等斜切点的连线即等斜线。

J.G.Ramsay根据等斜线的型式将褶皱划分为三类五型:I类:IA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内弧曲率远远大于外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IB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等斜线长度相等,为典型的平行褶皱;IC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转折端的等斜线长度大于两翼,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II类:等斜线平行且相等,内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厚度变化,隐含褶皱形成机制;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考虑二维空间忽视三维变化。

4、论述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水平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倾伏3)倾竖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直立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近水平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6)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两者倾向一致、倾角近相等7)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近水平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三维形态、利用三角图解较为形象;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未考虑岩层厚度变化。

5、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地球的大气层B. 地球的内部结构C. 地球的表面特征D. 地球的生物圈答案:B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铁C. 硅D. 铝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层理结构B. 化石C. 矿物结晶D. 颗粒大小不一答案:C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什么?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云母答案:A5.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多少个大板块组成?A. 5B. 7C. 9D. 12答案:B6.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什么结构?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所有选项答案:D7. 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外太空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变质岩的特征?A. 片理结构B. 矿物结晶C. 层理结构D. 矿物重结晶答案:C9.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哪些时期?A.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B. 侏罗纪、白垩纪C.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 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答案:B10.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D. 太阳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______、地核。

答案:地幔2.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岩石3. 地质学中,化石是生物体的遗骸或遗迹,可以提供关于______的信息。

答案:古生物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______,它也是构成许多岩石的主要成分。

答案:石英5. 地震波分为______波和横波。

答案:纵6.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根据______的变化来确定的。

答案:地层7.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侵蚀、搬运、沉积和______。

答案:固结8. 变质岩的形成需要经历高温、高压或化学变化,这些条件通常存在于______。

工程地质近4次简答题答案

工程地质近4次简答题答案

26,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4分)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4分)27.何调地展震级和地震烈度?答: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4分)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4分)28.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表示,称潜水等位线图确定潜水方向: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即是潜水的流向。

(4分)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的流向上,相临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4分)29.应根据什么原则采取防止土体滲透破坏的措施?答:防止土体滲透破坏的原则:一是改变滲流的动力条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抗滲能力。

(4分)具体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性状来具体处理。

(4分)30.工程地质助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试验、现场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4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

(4分)四、论述题(共10分)以下是本题的答案要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分31.分折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要点:(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

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酒水问题。

(4分)(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地球科学概论 地质学 简答题

地球科学概论 地质学 简答题

简举地质学的主要分支: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科学,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

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科学,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科学,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科学,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

地球作为其研究对象具有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和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

2仪器观测。

3大地测量。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5历史比较法。

6总和分析。

7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1资料收集。

2归纳总和和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陆地地球特征:1山地。

2丘陵。

3平原。

4高原。

5盆地。

海底地形特征: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破,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2大洋中脊。

3大洋盆地。

大气的组成:1恒定组分。

2可变组分。

3不定组分。

大气圈的结构: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暖层。

5散逸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

在上地幔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的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组成的主要依据:1根据各圈层密度和地震波速度与地表岩石或矿物有关性质对比进行推测。

2根据各圈层的压力,温度,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进行推测。

3根据来自底线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

工程地质简答题答案(最新整理)

工程地质简答题答案(最新整理)

《工程地质》作业及思考题(答案)一、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是把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必须经过地质调查、勘察、试验、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获得必要的地质资料,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

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是多样的,依据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公路工程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边坡稳定和路基(桥基)稳定问题;隧道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围岩稳定和突然涌水问题;还有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问题等。

二、地球的概况2、简述物理地质作用及其分类答: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按其能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1)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2) 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现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二、矿物与岩石1、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其中,光学性质又分为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地质学简答题

地质学简答题

简答题1.解理和晶面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晶面是矿物晶体的外表面,一个方向上只有一个面(面网密度最大的面),解理面是由矿物内部同一个方向彼此平行的无数多个面组成,因为是无数多个面,所以称为一组解理,而不是一个解理。

形成解理的原因是解理面之间矿物质点的连接力较弱,所以才表现出这种力学特征。

2.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区别怎样?答:冰川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所处地区常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大陆冰川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极地),呈大面积分布,中间厚度大,边缘厚度薄,由中央向四周流动,不受地形影响,成为冰盖。

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因为大气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如果某处常年气温低于零度,形成终年积雪区,便可形成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受地形影响,沿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运动到雪线附近溶化,结束冰川的运动过程。

引起全区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例如:青藏地区近年山岳冰川的范围缩小,是气侯转暖的标志,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和人类影响各占多大比例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对冰川的研究,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掌握其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的重要领域之一。

3.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是如何反映其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的?答:沉积岩中的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是母岩风化的结果,石英、长石、岩屑的含量可以反映其供源区的远近和改造的经历,这就是我们在实验课上讲的成份成熟度。

石灰岩的成份表明是海洋提供的物质。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岩石的分选性、碎屑的磨圆度;构造特征包括:层理类型,层面特征等。

这些是我们了解岩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即搬运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搬运能力,沉积环境(沙漠、河流、海洋、冰川)。

4.为什么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距离母岩的距离近?答:长石抗风化能力比石英差。

岩石中出现大量长石碎屑表明,物质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因此说长石砂岩是近源的。

5.什么是河流夺袭现象?答:河流袭夺现象一般发生在河流上游。

地质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地质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1、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基础上,综合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关于地球上海陆形成和变迁的学说,是现代地质学领域中的一大理论成就。

板块学说认为:漂浮于软流圈上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刚性整体,而是由各种断裂和构造活动带分割的块体组成的,也即由板块组成的。

每个板块都在运动着,边生长,边移动,边消亡。

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板块间的交界处则是地壳上较活动的地带。

2、简述同沉积褶皱的特征。

绝大多数褶皱都是在岩层形成后受构造力作用变形而成的。

但是,也有一些褶皱是在形成过程中同时逐渐变形而成的,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

同沉积褶皱多为开阔褶皱,上部地层在两翼倾角小,而向下变陡。

向斜核厚翼薄,背斜核薄翼厚。

岩石结构受构造部位控制,背斜顶部水浅,粒度粗,翼部水深,粒度细,向斜反之。

3、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1) 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

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

(2) 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3) 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确定的含量比。

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 以H2O放出。

(4) 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2O存在其中,占有确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

(5) 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

4、解释地层接触关系的不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简答题

《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简答题

地质学期末复习(简答题)1.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时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比理论值大的称为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为负异常。

意义:异常的大小取决于矿石与周围岩石密度差,矿体的大小以及矿体的埋藏深度。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进行找矿和地质调查,称为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之一。

2.地球磁场具有什么特点?地磁异常和磁层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特点: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

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3.根据人造卫星在地球外层空间探测发现,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并不规则,由于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的磁场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做磁层。

4.又因为在地球转动过程中,流体地核比固体地幔略有滞后,因此产生地球磁场逐渐向西漂移。

地磁异常的实际意义:局部的地磁异常杨主要是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的,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磁法勘探就是据此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隐伏地下的高磁性矿床。

此外通过研究一万年前所形成的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强度的变化,称为古地磁学。

它可以配合其他方法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发展的历史。

磁层的实际意义:磁层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和粒子的危害。

3.岩石圈温度的垂直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表达?规律:从里到外温度逐渐降低,地壳表层的温度常随外界温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从地表向地下达到一定浓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增温规律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4.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大气圈:地球在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总是要分异出一些较轻的物质,轻的物质上升,积少成多形成大气圈。

水圈:地球上的原生水,是地球物质分异的产物,地球上的水圈是逐渐演化而成的。

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圈层。

基础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题:1. 简答题:什么是地质学?请简要描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和地球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岩石、矿石、矿床、地壳构造、地球历史等。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研究、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等。

第二题:2. 选择题:以下哪个地质过程是构造运动引起的?A. 岩石熔融B. 沉积作用C. 风化作用D. 地震活动答案:D. 地震活动第三题:3. 名词解释:岩石圈是什么?请简要解释其组成和特点。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层,由地壳和上部的部分上地幔构成。

地壳是岩石圈最外部的岩石层,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硬度。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30-50公里,并且具有碎片状分布和板块构造。

第四题:4. 论述题:请阐述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层次,并描述各层次的性质和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主要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位于地球表面的最外部岩石层,厚度约为5-65公里。

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

地壳的密度较低,硬度较小,是地球外层的最薄岩石壳。

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一层岩石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岩石主要为橄榄石和辉石,下地幔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岩石为橄榄石和辉石的高压相。

地幔的密度和硬度较地壳高,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核是位于地幔下方的内部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为液态的铁和镍合金,内核主要为固态的铁和镍合金。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密度和硬度也较大,是地球内部最深的层次。

第五题:5. 计算题:请根据地球半径和地壳的平均厚度计算地壳的体积(假设地球半径为6400公里)。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0公里,地球半径为6400公里。

地壳的体积可以使用球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V = 4/3 * π * R^3其中,V为体积,R为半径。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V = 4/3 * 3.14 * (6400 + 30)^3V ≈ 4/3 * 3.14 * (6430)^3V ≈ 1.08 * 10^12 平方千米因此,地壳的体积约为1.08 * 10^12 平方千米。

地质学基础简答题

地质学基础简答题

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勘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

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2简述地球内部的主要圈层,分界面的名称和所在深度:地球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平均深度33千米)和古登堡面(平均深度2898千米)。

3详见书上15页表格。

4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主要内容:肉眼鉴定矿物主要是根据矿物的颜色、光泽、条痕、解理、硬度的特点来进行鉴定工作,所需的简易工具:小刀、放大镜、磁铁、瓷板。

5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包括哪些?简述鲍文反应系列。

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六种。

鲍文反应系列是指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

6.全球地震大多集中在那三个地震活动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大陆裂谷地震带。

7.何为地质作用?简要说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和区别。

引起地球(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类型: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根据动力及作用方式分: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能(太阳能、日月引力能)引起的、作用在地壳表层的地质作用。

按作用方式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8.什么叫变质作用?可分为那几种作用形式?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

分为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9.什么叫岩浆作用?可分为那几种作用形式?全世界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那几个带上?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研究的是()。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B. 影响地质变化的因素C. 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D.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

A. 物质圈、生物圈、大气圈B. 北半球和南半球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D. 大陆、洋盆、山脉3. 拉尼娜现象通常指的是()。

A. 海平面上升B. 海洋表面温度升高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D. 海浪和风暴增加4. 相对定年方法是根据()。

A.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B. 地层的相对位置C. 化石的种类和分布D. 石头的颜色和质地5.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是由内部地质力学作用引起的?A. 地震B. 洪水C. 飓风D. 山体滑坡二、填空题1. 当两块地壳板块相互靠近时,形成的边界类型是()。

2. 放射性碳14的半衰期约为()年。

3. 根据地球历史的划分,下列时代中最古老的是()时代。

4. 地球的磁场是由()产生的。

5. 地壳最上层的岩石类型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壳构造理论,并说明它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2. 解释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地质条件。

3. 什么是地质灾害?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并简要描述其形成原因。

4. 什么是地球层序?如何利用地层确定地壳的相对年龄?5. 简述板块构造和地震的关系,并阐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活动的解释能力。

四、解答题1. 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地震会造成地震波传播?2. 以地球历史为例,说明地质学是如何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

3. 利用地层对地质工程进行勘察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说明。

4. 请简述火山喷发的过程,并解释火山喷发在地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5. 什么是地质勘查?请说明地质勘查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2. 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4. B. 地层的相对位置5. A. 地震二、填空题1. 构造边界2. 57303. 元古代4. 流体外核的对流运动5. 岩石圈三、简答题1. 地壳构造理论是指地壳是由一系列巨大的块状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上相对运动。

地质学简答题 一

地质学简答题 一

地质学简答题一1、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

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

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

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

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

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中国地质⼤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篇1、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度不整合接触?断层是岩体发⽣明显位移的破裂带,上下两层地层的产状不⼀致以⼀定的⾓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存在是⾓度不整合。

⾓度不整合接触有以下特点:1.有明显的侵蚀⾯存在,侵蚀⾯上往往有底砾岩、风化壳等;2.有名校的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间断;3.不整合⾯上下的岩性、古⽣物等有明显差异。

断层接触的存在有多种地貌、构造和其他构造标志:1.地貌标志:⽔表的断错,河流的突然转弯、⼭脊的终⽌或断错、⼭地与平原的截然交接、串珠状或者狭长的线状湖泊、地热采⽔的带状分布;2.构造标志:地层或其他地质、构造标志体的错断,断层构造岩的发育,构造变形的线性强化,断层滑⾯的存在,构造线的突然中⽌或断错;3.其他构造标志:沉积相的突变或者沉积厚度的突变,线状分布的⽕⼭活动或者⽕⼭机构,线状分布的热液矿床。

2、请列出代表性的基性、中性、酸性侵⼊岩以及等化学系列喷出岩的名称对(即基性侵⼊岩-基性喷出岩;……)以及区分这些不同类型岩⽯的成分标准(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

3、简要阐述区分三⼤类掩饰的基本思路,主要标志和鉴别⽅法沉积岩是地⾯先存岩⽯在外⼒作⽤下,经过风化、剥蚀、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形成的;岩浆岩是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侵⼊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后冷凝⽽成的;变质岩是沉积岩或岩浆岩在固体状态下在⾼温⾼压以及化学活动微体作⽤下使原来的岩⽯成份、结构构造发⽣改变形成的。

地质学简答题

地质学简答题

一、绪论二、矿物1、简述矿物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同,晶体构造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其中有些必须借助仪器测定(如折光率、膨胀系数等),有些则可凭借感官即能识别,后者是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其包括:(1)颜色:矿物具有各种颜色,如赤铁矿、黄铁矿、孔雀石、蓝铜矿、黑云母等都是根据颜色命名的。

(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

(3)光泽:矿物表面的总光量或者矿物表面对于光线的反射形成光泽。

(4)透明度:指光线透过矿物多少的程度。

(5)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程度。

(6)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7)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的断开面叫做断口。

(8)脆性和延展性:矿物受力极易破碎,不能弯曲,称为脆性。

(9)弹性和挠性: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又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10)比重:矿物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比,称为矿物的比重。

(11)磁性:少数矿物(如磁铁矿、钛磁铁矿等)具有被磁铁吸引或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质。

三、岩浆作用1、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

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

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

工程地质学基础简答题——吉林大学

工程地质学基础简答题——吉林大学

工程地质学基础简答题(1)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答:细粒土的主要连结方式是结合水连结,靠公共结合水膜将相邻的细粒土颗粒连结在,公共结合水膜的厚薄影响颗粒之间的距离,也影响颗粒之间的结构力,这些对细粒土的可塑性、涨缩性和崩解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也决定了细粒土内聚力的大小。

解析过程:(2)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答:细粒土的颗粒与颗粒之间连接的主要是结合水,随着含水量的增加,颗粒外的结合水膜变厚,颗粒之间就易于移动,在结合水的作用下还不易发生破坏,随着含水量的继续增多,颗粒间的结合水膜继续增厚,土就表现的越来越稀,当超过液限时土就呈流态。

解析过程:(3)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答:细粒土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这种状态为塑态;细粒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塑性。

细粒土由固态向塑态转化时的界限含水率为塑限。

液限与塑限的差为塑性指数。

塑态是一种物理状态;塑性是塑态土的物理性质;塑限是界限含水率;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的差体现可塑性范围。

解析过程:(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答:(5)斜坡破坏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斜坡破坏主要有以拉断破坏为主的崩塌和以剪切破坏为主的滑坡两种类型。

解析过程:(6)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答:土的力学性质对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影响最大。

并且土的物理性质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是通过力学性质的变比反映出来的。

所以,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解析过程:(7)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答: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就是重量、疏松和干湿程度,这些性质与土中孔隙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因此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解析过程:(8)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答:粗粒土位为单粒结构散粒结构)。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过程及其历史C. 地球的化学成分D.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2. 地壳是地球的哪一层?A. 外层B. 内层C. 中间层D. 核心3. 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哪三类?A. 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B. 石灰岩、花岗岩、页岩C. 沉积物、岩浆、变质物质D. 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4. 以下哪个不是地质年代的名称?A. 寒武纪B. 侏罗纪C. 新生代D. 古生代5.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查尔斯·达尔文D. 尼尔斯·玻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7. 地球的半径约为________公里。

8. 地幔主要由________组成。

9. 地壳的厚度在大陆地区大约为________公里。

10. 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地壳和地幔的区别。

12.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

14. 讨论地质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5分)15. 如果某地层的沉积速率为每年0.5毫米,该地层的厚度为100米,请计算该地层形成所需的时间。

六、答案1. B2. A3. A4. B5. A6. 氧7. 63718. 硅酸盐9. 30-7010. 地层中化石的类型和分布11.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较薄,地幔则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主要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1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阶段。

13. 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基石,它解释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对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海啸是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起的巨大波浪。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变质岩。

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冰是矿物;煤不是无机化合物晶体,不属于矿物)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质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指矿物晶体结构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同沉积褶皱:指在岩层形成过程中即产生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火山喷发方式:一种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的狭长缝隙(断裂带)喷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主要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方式。

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

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

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SiO2含量的分类,火成岩共有四种类型: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

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波痕:指层面呈有规律波状起伏的构造。

结核:指沉积岩中由某种成分的物质聚集而成的团块。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开面叫做断口。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风化作用: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总称为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成岩作用:由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松散的沉积物再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剥蚀作用:地下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面岩石进行破坏并将产物搬运的过程。

剥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化剥蚀作用。

1. 风化和剥蚀的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河流、海浪、风、冰川等运动介质转移离开原地到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可分为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2 . 1. 搬运过程中的物质由搬运介质能量减弱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可分为机械沉积和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3. 固结成岩作用1.松散的沉积物形成以后逐渐转变成硬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固结成岩作用。

2.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

4.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2. 泥质结构、生物结构、豆状结构。

5. 沉积岩的构造1. 层状结构及原理:块状层>1m 厚层1m~0.5m 中厚层0.5m~0.1m 薄层<0.1m 。

2. 按照层理结构分类: 水平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3. 层面构造:(1).波痕(2).泥裂4. 沉积岩分类:(1). 火山碎屑岩(2). 陆源沉积岩(3). 内源沉积岩。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1.区域性变质作用广大地区内的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构造运动长期和剧烈地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称为区域变质作用.2. 接触变质作用岩浆倾入时的高温和从岩浆中逸散出的大量挥发性物质使围岩发生变质,称为接触性变质作用.3. 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在构造应力(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变形及轻微重结晶的变质作用,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4. 混合岩化作用亦称超深变质作用,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

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融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出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融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与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这就是混合岩化作用。

地质年代及底层系统1.地质年代:是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1.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在下部,后形成的在上部。

既正常产状的地层存在上新下老的关系,这称为地层层序率。

2.化石层序率: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生物总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含有高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新,含有低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老,含有相同种类化石的地层不论相聚多远,原则上划归同一时代,这一规律称为化石层序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