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8f4df1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a.png)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是指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但也可以适用于成年人的生命周期。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关注,他们会形成信任感;如果他们经历了忽视或虐待,他们会形成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自主性与怀疑(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自己的环境,并试图独立完成一些任务。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自主性;如果他们经历了过度的限制和批评,他们会形成怀疑感。
第三阶段:倡导与罪恶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开始与同龄人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认可,他们会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如果他们经历了严格的惩罚或批评,他们会形成罪恶感。
第四阶段:勤劳与自卑(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并开始与更广泛的社会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勤劳和自信;如果他们经历了失败或批评,他们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身份与角色混淆(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身份感和自我意识;如果他们经历了身份混淆或不确定性,他们会形成角色混淆感。
第六阶段:亲密关系与孤独感(18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亲密关系和社会联系;如果他们经历了孤独和隔离,他们会形成孤独感。
第七阶段:生产力与停滞(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并开始考虑自己的遗产和影响力。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生产力和成就感;如果他们经历了停滞和无所事事,他们会形成无能感和失落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df191e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c.png)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指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经历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他提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冲突需要解决。
以下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1. 婴儿期(出生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的阶段。
婴儿需要依靠父母提供的安全环境来建立信任感。
2. 幼儿期(1岁至3岁):自主与怀疑的阶段。
幼儿需要发展独立性和自信心,但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3. 学龄前儿童期(3岁至6岁):主动探索与罪恶感的阶段。
儿童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学会承担责任,但也可能感到内疚。
4. 基础学习阶段(6岁至12岁):勤奋与努力的阶段。
儿童需要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来建立自信和自主性。
5. 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角色认同与困惑的阶段。
青少年需要探索自己的身份,并与同龄人相互比较以获得自我认同。
6. 年轻成年期(18岁至40岁):爱与孤独的阶段。
成年人需要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并找到自己的伴侣和朋友圈。
7. 中年期(40岁至65岁):关怀与中年危机的阶段。
中年人需要关注下一代的成长,并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8. 老年期(65岁及以上):满足与绝望的阶段。
老年人需要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感到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或感到绝望和不满。
这些阶段的目标和冲突可以在不同个体上有所变化,但埃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都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决定了个体今后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3bd5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6.png)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和依赖的任务。
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快乐和满足的互动,建立起初级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对于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探索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理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尊心非常关键。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个体面临着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与同伴互动,并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游戏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4. 小学期(6-12岁)在小学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努力成为社会一员。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和社交圈中的地位,并通过学术和体育成就来塑造自我价值感。
5.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着身份探索和独立性的挑战。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目标,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他们与父母和同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这时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做出决策。
6. 早期成年期(18-29岁)在早期成年期,个体面临着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建立任务。
他们开始寻找爱情伴侣、追求事业成功,并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个体的成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7. 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面临着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任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产,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中年期的发展是一个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过程。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ddcdbd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9.png)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经历的一系列心理阶段。
这些阶段是相互关联的,每个阶段都以特定的冲突为核心,这些冲突共同构成了个人发展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埃里克森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每个阶段的冲突和主要特征。
一、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认识并信任照顾他们的人。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婴儿需要感到安全和被照顾,以发展信任感。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否则将形成恐惧的感觉。
二、儿童早期(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自主性,尝试新事物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自主与羞怯和疑虑的冲突,儿童需要感到自主和有能力。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意志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自我怀疑的感觉。
三、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尝试探索并提问。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主动与内疚的冲突,儿童需要感到自由和被鼓励探索。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自卑的感觉。
四、学龄期(6-11岁):勤奋对自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上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勤奋与自卑的冲突,儿童需要感到自己有能力并取得成就。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能力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自卑的感觉。
五、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我身份和价值观,尝试理解自己是谁以及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受。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角色混乱的感觉。
六、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亲密关系,寻找伴侣并建立家庭。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个体需要感到与他人的亲密和联系。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bd5bd85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f.png)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1. 婴儿前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 婴儿后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 幼儿期:主要发展任务是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 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 青少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 成年早期
7. 成年中期
8. 成年后期: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功能发展的好不好,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极端差别,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人格品质。
他也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居于两极端之一,而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c2ffc68bd63186bcebbc0e.png)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任务,假如此阶段的任务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这八个阶段分别罗列如下: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30588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5.png)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人的一生可以看作是不同阶段的集合,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埃里克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涵盖了从婴儿到老年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八个阶段,并讨论每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至两年)婴儿期是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建立一种基本的信任感,这是他们人生的基石。
关键的任务是建立和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系。
如果婴儿能够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他们将会发展出安全感和信任的能力。
然而,如果婴儿在这个阶段遭受到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产生不信任和焦虑的情绪。
这可能会对他们今后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阶段:幼儿期(两岁至三岁)幼儿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学会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也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并尝试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务,如穿衣和如厕。
与此同时,幼儿们开始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保护或过度限制,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和无能,缺乏自信心。
第三阶段: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在学龄期,孩子们进入了学校和社会的大门。
他们开始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互动,并开始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发展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学龄期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学习技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们能够顺利适应学校和社会要求,并与同伴和大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会培养出积极的态度和适应能力。
然而,如果孩子们在学习和社交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和孤立感,这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造成阻碍。
第四阶段:青春期(十三岁至十九岁)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独立性,并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和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c36c77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f.png)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八个阶段包括:
1. 婴儿期(0-18 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婴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
2. 幼儿期(18 个月-3 岁):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发展自主感,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行为并面对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3. 学龄前期(3-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主动感,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4. 学龄期(6-12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面临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需要面对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挑战。
5.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经历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6. 成年早期(18-40 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目标。
7. 成年中期(40-65 岁):中年人可能会面临自我整合与绝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8. 老年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完善感与失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这些阶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和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2966f37375a417866f8ffb.png)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4cdd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6.png)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中的八个阶段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个体发展的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不同心理和社会挑战。
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开展了个人发展所需的心理能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如下:1.幼儿期(0-2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或不信任感。
关键任务是建立亲情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并学会相信他人。
2.幼儿期(2-3岁):自主性与怀疑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认同。
关键任务是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会独立思考。
3.幼儿期(3-5岁):创造性与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想象力、解决问题,并学会承担责任。
4.学龄前期(6-12岁):勤奋与劣势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建立友谊关系,并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关键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适应社会,并发展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5.青春期(13-19岁):身份与角色困惑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关键任务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建立独立意识,并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6.成年早期(20-39岁):爱与孤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并投入到事业或家庭生活中。
关键任务是建立爱的关系、发展职业或家庭,并体验亲密和冲突。
7.中年(40-64岁):生产力与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和生产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职业或家庭、培养下一代,并探索自我实现的机会。
8.晚年(65岁+):完整性与绝望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回顾自己的一生,并决定其意义和满足度。
关键任务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回顾一生,以及接受死亡。
每个阶段都涉及面临的心理、社会和情感挑战,而成功地解决这些挑战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一个人没有解决一些阶段的任务,可能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总的来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面临的挑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6c319f0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c.png)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 (E.H.Erikson) 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该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危机或冲突,解决危机或冲突会形成积极的品德或消极的品德。
一、婴儿期 (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对应的品德是希望。
婴儿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特别是母亲的关爱,形成基本信任感,否则孩子会对世界产生害怕心理。
父母要注意对婴儿多一些爱抚、搂抱、肌肤接触、眼神交流、说话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
如果母亲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就会形成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以后对世界的态度。
二、儿童期 (1.5~3 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的冲突,对应的品德是意志。
儿童开始尝试自己做一些决定,但是又会担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因此会出现羞怯和疑虑的情绪。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性,鼓励其做出决定,同时还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决定是安全的。
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和意志品质。
三、青少年期 (12~18 岁):自主感对内疚感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主感对内疚感的冲突,对应的品德是自我决定。
青少年需要做出许多人生决策,如选择专业、选择朋友、决定未来的方向等,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来完成这些决策。
同时,青少年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他们需要应对这些压力并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果青少年能够形成自主感和自我决定的品质,那么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内疚感。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29a1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c.png)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在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出现了基本的心理需求,有着简单的心理活动渴望着认识这个世界,又要避免这个世界对他的伤害。
他在寻求依靠,靠自己能够用手抓、咬感受到的实物。
它信任能给他生的希望的人,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处理的就是生与死的冲突,感知运动仅仅只是一个手段。
出现了想要的心理特征。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在这一时期孩子生理自我开始成熟,在孩子第一次说出“我”这个字的时候,他开始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很强的独立倾向,自立的意思就是分清自己的事情独立去做!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出现了我想要的心理特征。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
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
这一时期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充满着自我中心。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区分开,自主与主动的区别,自主是能够自己独立的想做,想做什么他们还不清楚,主动这个阶段他们才会有明显的一个区分,明确自己的目的。
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主要内容
![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2cbf9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是一种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描述了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按照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顺序,逐一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会学会信任或不信任自己的周围环境。
如果婴儿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满足需求的照顾,他们将发展出信任感。
相反,如果婴儿经历了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形成不信任的态度。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主性。
他们会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环境,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果他们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自主的态度。
而如果他们遭受到过度限制和批评,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第三阶段:主动与罪恶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开始参与社交活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他们将培养出主动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受到了打击和批评,他们可能会产生罪恶感。
第四阶段:勤劳与自卑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如学校功课和社交技巧。
如果他们得到了认可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勤奋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经历了失败和嘲笑,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第五阶段:认同与困惑(12岁至20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如果他们得到了支持和认同,他们将培养出自信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受到了排斥和误解,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20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的关系,包括友谊和爱情关系。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关系,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他们将培养出亲密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第七阶段:成就与停滞(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
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将培养出成就感。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578b2b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f.png)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心理任务。
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它对人类自我发展和理解自我心理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分别是:
1. 婴儿期 (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2. 儿童期 (1.5~3 岁):自主与害羞 (或怀疑) 的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自主感。
3. 学龄初期 (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 学龄期 (6~12 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5. 青春期 (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6. 成年早期 (18~25 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亲密感。
7. 成年期 (25~65 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成家立业。
8. 成熟期 (65 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该阶段是获得完美感,
避免失望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世界的方法,为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283b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1. 婴儿期(0-1岁):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在婴儿期,婴儿需要建立对主要照顾者的信任感。
如果婴儿得到了充分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他们将形成一个基本的信任感。
相反,如果婴儿遭遇到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不信任。
2. 幼儿期(1-3岁):自主性与怀疑在幼儿期,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环境,并做出选择。
如果孩子得到了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自主性。
否则,他们可能会产生怀疑和自卑感。
3. 学龄前期(3-6岁):创造力与罪恶感在学龄前期,孩子开始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玩耍和社交互动来探索世界。
如果孩子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和认可,他们将培养出创造力。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罪恶。
4. 小学时期(6-12岁):勤奋与劣等感在小学时期,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化。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如果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了认可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勤奋和自信。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劣等感。
5. 青春期(12-18岁):认同与角色困惑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并与社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建立自我认同和找到合适的角色,他们将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6. 青年期(18-40岁):亲密关系与孤独感在青年期,人们开始发展亲密的关系,包括友谊和爱情。
他们开始建立家庭和事业,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将培养出爱与关怀的能力。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隔离。
7. 中年期(40-65岁):生产力与停滞感在中年期,人们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工作和养育下一代。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成就,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满足感。
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将培养出成就感。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停滞和失落。
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整性与绝望感在老年期,人们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思考自己的遗产和生活的意义。
埃里克森八阶段记忆口诀
![埃里克森八阶段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2de14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2.png)
埃里克森八阶段记忆口诀埃里克森八阶段记忆口诀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理论,它描述了人类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阶段。
这八个阶段是:信任与不信任、自主性与羞愧感、主动性与罪恶感、勤劳与成就感、认同与角色混淆、亲密关系与孤独感、生成与自我专注、完整性与绝望。
第一阶段是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建立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信任感。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他们将会形成信任感。
但如果他们经历了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形成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是自主性与羞愧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意愿和决策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幼儿将会形成积极的自主性。
但如果受到过度限制或批评,幼儿可能会感到羞愧和无能。
第三阶段是主动性与罪恶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如果他们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认可,他们将会形成积极的主动性。
但如果他们受到过度控制或批评,他们可能会感到罪恶和自卑。
第四阶段是勤劳与成就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学校和社会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如果他们得到了适当的支持和认可,他们将会形成积极的勤劳和成就感。
但如果他们遭受了失败或挫折,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能和自卑。
第五阶段是认同与角色混淆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他们将会形成积极的认同感。
但如果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的身份,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
第六阶段是亲密关系与孤独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年轻成人开始寻求亲密的关系。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并保持个人独立性,他们将会形成积极的亲密感。
但如果他们无法建立满意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第七阶段是生成与自我专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年成人开始追求事业和家庭生活的成就。
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关注自己的需求,他们将会形成积极的生成感。
但如果他们感到无能或失去了自我,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不满。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2261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0.png)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指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心理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重点。
埃里克森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0~1)、儿童早期(1~3)童期(3~6)学前期(6~11)小学前期(11~15)青春期(15~18)成人期(18~25)衰老期(25~65)。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在每一阶段中,有几个年龄的变化也很明显。
以下是埃里克森所列举的各阶段名称及具体特征,供参考: 0~1岁无论是对孩子还是父母,这一时期都是很艰难的,因为这段时期婴儿总是生病,而且他们很难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
当你第一次怀孕时,你会很高兴,因为你知道你有了一个孩子;但当孩子生下来后,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而是充满了麻烦,你开始害怕,因为养育一个孩子会很辛苦。
尽管他看起来小小的,但这时的孩子已经对这个世界非常好奇了,他需要被爱护,就像我们刚出生时一样。
2~3岁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最基本的需要是安全需要,他们希望能够与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而他们自身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比如,他们需要获得社会支持,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认可,这些需要构成了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础。
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在学习掌握语言技巧,有着“口欲期”的特征。
幼儿不断地通过吸吮手指或用嘴咬东西等方式探索世界,这就是他们的“口欲期”。
4~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而为入学做准备。
此外,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5~7岁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规则来解决问题。
此外,他们对数学学科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7~9岁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期,正处于“机能运算时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需要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规则,并按照这些规则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无论某个特定阶段的冲突成功解决与否,个体都会在生物成熟和社会要求的推动下进入下一阶段。
尽管没有一种危机可以完全解决,但个体必须充分地化解每一阶段的危机,以应对下一阶段的要求。
反之,则会影响其后各阶段的完成。
埃里克森八阶段在八阶段理论之中,最富盛名的概念莫过于发端于青春期的“同一性危机”。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试图弄清楚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努力发现自己独特的优缺点,以及在未来生活中能扮演的最好角色——决定此生要做什么并为之努力。
这一过程中常常包括尝试不同的角色或选择,用以发现这些角色和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和理念。
他们通过在个性、职业、性和政治的承诺方面缩窄自己的选择来试图理解自己是谁。
即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
出于这一阶段所面临的压力,青少年往往会通过“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来探索各种角色和可能性。
这一时期,他们通过上高中或大学,来对各种同一性进行相对自由的探索,可以暂时不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马西亚(James Marcia)扩展了埃里克森的理论。
他认为可以根据两种特性——危机或承诺来看待同一性。
在对青少年开展了深度访谈后,他提出了青少年的四种同一性类型。
马西亚四阶段已经达到同一性获得阶段的青少年往往是心理最为健康的,相比处于其他同一性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成就动机更高,道德推理也更强。
而同一性早闭类型的个体往往是自我满足的,他们有对社会赞许的高度需要,不过也有可能并不快乐。
同一性延缓类型的个体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焦虑,并体验着心理冲突,幸福感也最低。
最后,同一性扩散类型的个体看上去无忧无虑,但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参考《顽主》里的仨主角)。
但青少年并不局限于这四种类型(或阶段)中的一种,有些人会在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两个阶段之间摆来摆去,即使在成年期也可能出现重新探索同一性的情况。
另外,即使一个人在同一性早闭阶段下过早自认从而确定了职业道路,但他仍可能在将来重新评价这个选择,而进入另一种阶段。
接着讲埃里克森的理论。
在获得同一性之后,进入成年早期,主要处理的是亲密对疏离这一心理社会冲突,也就是获得亲密感,寻找另一半的时期。
老埃认为,一个人必须先获得个体的同一性,才能够致力于与另外一个人分享同一性,也就是说,在你爱某个人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你自己。
大部分男性走的是同一性-亲密感的路线,他们只有在职业开始确定下来之后,才在心理上为一种认真的关系做好了准备。
也就是咱中国人通常所说的“先成业,再成家”。
而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了同一性的毕业生比没有形成同一性的毕业生更可能处于一种真正的、长期的亲密关系中(Stein & Newcomb, 1999)。
总之,老埃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尤其是他对青少年的同一性问题的概括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不过了,正如精神分析的理论通常存在的问题一样,它对于过去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描述,但却很难对特定个体的行为做出明确预测。
嗯,又是一个事后诸葛亮。
另外,他的理论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下面会谈到一些。
【个体差异】为了获得同一性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一般从18岁开始,同一性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扩散期很快地消失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进入“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在一项研究中,有20%的18岁青年、40%的大学生及刚刚超过一半的24岁青年在慎重选择的基础上获得了稳定的同一性(Philip Meilman, 1979)。
同一性在不同领域形成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某些方面比起另外一些方面形成得更早。
在职业选择、性别角色态度、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等四个领域对青少年进行的评估显示,只有5%的青少年在所有四个领域获得了一致的同一性水平(Sally Archer, 1982)。
【性别差异】埃里克森的理论和弗洛伊德一样,主要考虑的是男性。
他认为女性往往是直到选择了一个配偶并适应了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之后,才能完全地解决同一性问题。
受到传统性别角色期望的影响,这种看法至少是部分正确的。
不过对于少数具有男性性别角色倾向(呃,和性取向是两码事)的女性来说,她们走的也是和男性一样的同一性-亲密感的路线(Dyk & Adams, 199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脱离传统角色而和男性一样参加工作,同一性和亲密感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可能会消除。
【文化差异】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西方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没有考虑跨文化影响。
很多传统社会里的青少年仅仅是接受了别人期望他们接受的成人角色,没有任何心灵的思考或实践。
对于他们来说,早闭很可能是通往成年的最适合的路线(Cote & Levine, 1988)。
而即便是在现代西方社会,一些个体看起来也是直接从早闭阶段直接达到同一性确立,有研究者认为早闭也是现代社会中最适合的结果,它和幸福感及同一性获得的联系同样高(Meeus et al. 1999)。
另外,一些文化中压根就不存在青春期这么一个概念,就更谈不上同一性危机的问题了。
而在经济落后或者劳动力紧缺的国家,青少年往往不容自由地选择就要从事一项职业,被迫过早自认。
所以针对发达国家的情况,现在倾向于用始成年期(emerging adulthood)这一概念来描述横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这一阶段(通常是18~25岁)。
我想起来曾经在央视看到的一个《我们是光荣的八大员》的专题节目,那一集是讲不同时期餐饮行业的服务员。
记得在结尾采访共和国的老中青三代餐饮行业的工作人员时,老一辈虽然当年工作容不得自己选择,但干了一辈子她觉得很自豪,如果有下辈子她还要当服务员;中一辈是从打工妹做到眉州东坡的中层经理,她觉得一路走来很充实很辛苦,但没说喜欢不喜欢;青一辈国外留学回来到德国酒店做服务生,尽管收入不错,但他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干这一行,希望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种族差异】以上所讲内容主要是关于职业和价值观方面的同一性问题。
而对于少数族裔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需要经历延缓偿付期来获得种族同一性。
类似的,对于同性恋群体,获得性别同一性(呃,这和性取向是两码事)也需要一个过程。
【自我剖析】不可否认的是,那天看《发展心理学》第一次接触到Marcia的同一性四阶段时,让我目光驻足了良久同时思考颇多。
他简直说到我心里去了嘛!说起来,对于自己这几年在这一问题上的经历,其实我也是朦朦胧胧地形成了与之类似的很“朴素”的理论的,未竟之作《理想不想找个人来赔》大概就是要表达这么个意思。
但一个人的瞎琢磨终究搞不过人家的实证研究,而且用这个现成的理论回过头来套一下自己,实在是比朦朦胧胧要来得靠谱多了,自己也比以往更能明白自己处于一个什么坐标上,从而把过往更明晰地归类。
简单来说,高三之前我处于同一性扩散阶段,或者按Eil Ginzberg的职业同一性的阶段论,是处于幻想阶段。
大三之前我处于同一性早闭阶段,基本上认定自己是要在象牙塔里搞一辈子研究最好不过了。
但等到大三开始进实验室折腾,便生出了一些疑惑,再到大三暑假意外读到李开复的信,以及其他的机缘巧合,从大四起进入了同一性延缓阶段。
然后实验室的冷板凳也踏踏实实地坐过,写字楼的工作间也认认真真地干过,以及其他的一些浅尝辄止(Ginzberg的尝试阶段),到去年底今年初开始过渡到同一性获得阶段,人也终于过上了一种洋溢着小小的幸福感的生活,至于能不能最终获得同一性(Ginzberg的现实阶段),就看这一年的努力啦!事实上,毕业后这两年里,基本上发现身边有联系的同学和同龄朋友大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同一性危机。
没工作的在四处找工作,有工作的想换工作,读研的在纠结将来是出去工作还是继续搞学术,决定搞学术的在想到底是选什么方向。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确实有过早自认的,都没看出来他怎么喜欢做研究反正人家也一路走下来了还挺满足的;也有在大学阶段处于延缓偿付期整个人纠结得好像要疯掉终于选择读研现在光看面相就挺滋润的。
总归还是危机的人占多数吧,不乏表现得很痛苦的,觉得好像怎么就自己这么惨呀,我想,如果了解了其实很多人都得经历这么一个阶段的话,痛苦也会少一些的吧。
其实,自从爱上心理学以来,看得越入迷我就越会去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初我就直接过早自认(在习得这个概念之前不是用的这个词)了,现在的我会快乐吗?我不敢做出更多的假设,但是我觉得不会。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会的话,就不会出现后来的重新探索。
我甚至在想,幸福感水平一样的不经过探索的过早自认者和经过了探索的同一性获得者,会不会在人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呢?比如我这么个特爱刨根问底扪心自问的人,活得像十万个为什么,想过早自认也认不了的吧。
哇噻,这是一个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