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
亚洲体育人类学论坛述评
![亚洲体育人类学论坛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00f0e516fad6195f312ba614.png)
学方 面的学术研究 。 在总结近 年来亚 洲体育 人类学研 究成果
基 础 上 , 望 未 来 . 索 更 好 地 研 究 模 式 和方 向 。并 希 望 通 过 展 探
在 现 代 化语 境 中 的 发 展 变 迁 . 个 胡 小 明 提 到 过 . 以前 研 究 这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想 到 国外 叫 做 体 育 人 类 学 ” 没 。按 照 《E 》 f 编 的 范畴 . 不仅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研 究 是 体 育人 类 学 的研 究 范 畴 , 些 一 现 代 运 动 , 篮 球 全 球 化 的 区 域 进 程 的 文 化 人 类 学 研 究 也 是 如 体 育 人 类 学 的研 究范 畴 , 样 的 理解 , 以认 为 体 育 人 类 学 是 这 可
Vo . 4 NO 1 12 .
第 2 卷 第 1期 4
亚 洲 体 育 人 类 学论 坛 述 评
佘 梦 兴
( 北 理 工 大 学 体 育 部 ,河 北 唐 山 河 03 0 ) 6 0 9
摘 要 :由亚 洲体 育人 类 学 会 和 清 华 大 学 共 同 组 织 的 亚 洲体 育 科 学 学 术 研 讨 会 , 清 华 大 学 召开 。 参 会 并 述 评 本 次 会 议 , 在 以促 进 中
特殊 的 民族 , 个 特 殊 群 体 的 生 活 居 所 迁 移带 来 的体 质 变 化 , 一
育概 念 有 什 么区 别 。实 质 上 这 个 争 论 早 就 激 烈 的论 辩 过 , 可
能法 国学 者 还 不 太 了 解 中 国 的 情 况 . 丹 的“ 育 就是 身体 教 韩 体 育” 的 很 清楚 , 非 要将 运 动 搞 成 是 体 育 , 鹿 为 马 . 定 俗 讲 你 指 约 成 . 是 没 有办 法 的事 。据 林 伯 修 老 师 介 绍 , 湾早 年 也 是 经 也 台 历过这个概念争辩 . 因为 身体 教 育 和 运 动 根 本 就 是 两 码 事 , 差 异 太 大 . 来 为 了方 便 学 术 研 究 ( 样 更 有 明确 的指 代 , 于 后 这 对 学 术 而 言 可 能 更 为严 谨 ) 就列 出两 个概 念 。 因为 “ 动 ” 个 , 运 这 概 念 同时 有 别 的 语 义 . 如 : 民主 主 义 运 动 等 . 有 歧 义 的 譬 新 也 产 生 . 湾 也有 过 将 S (R 台 P ) T译 为 “ 泡 茨 ” 斯 的想 法 . 个在 韩 这 丹 的论 文 中 专题 有 论述 过 。在 中 国 由于 约 定 俗 成 的东 西 不 好 改 变 , 时 也 只 能 用 “ 育 ” 个 概 念 , 学 术 概 念 的 表 述 方 平 体 这 在
体育人类学:人类文化中的体育元素
![体育人类学:人类文化中的体育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d85219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5.png)
体育人类学:人类文化中的体育元素在探讨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漫长历程中,体育始终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体育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体育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作用与影响的学科,揭示了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身体活动的展现,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到现代国际赛事,体育一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身体极限的挑战和探索,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育活动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和意义。
例如,西方文化中重视竞技体育,强调对抗和胜利;而东方文化则更倾向于内在修养和身心合一的体育实践,如太极、瑜伽等。
体育人类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如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影响和塑造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
体育活动往往与性别、阶级、种族和国家身份等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传递和强化这些社会属性的重要媒介。
体育赛事常常被用作展示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平台,而体育明星则成为了公众的偶像和文化标志。
进一步来说,体育规则和制度的演变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它们不仅展现了技术的进步和运动理念的变化,还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演进。
例如,体育比赛中的反兴奋剂规则体现了对公平竞争和运动员健康的重视,这与当代社会对于诚信和身体尊重的普遍价值观相呼应。
除了体育活动本身,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也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是进行体育比赛的场所,更是城市地标和文化象征。
体育场馆的设计往往体现了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体育人类学通过分析体育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体育运动的视角。
体育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和竞技,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社会互动的方式。
它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激动人心的时刻,弘扬共同的价值观,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体育人类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体育的社会功能,以及它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增进全球相互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综述研究的述评
![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综述研究的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b1a6d4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7.png)
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综述研究的述评陈小平等学者提出了在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汲取世界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知识的理论基础,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训练体系,是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次论坛邀请到了4位来自德国、西班牙、美国和英国,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且从事运动训练理论领域,研究训练学前沿问题的专家。
德国的乌里·哈特曼从人类生物适应的角度阐述了运动员在力量、耐力时期的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和控制;西班牙伊尼戈·穆基卡运用“疲劳-恢复-适应”模型对赛前减量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解读;美国尼克·温克尔曼和英国史蒂夫·英厄姆认为21世纪要进行运动训练的创新,传统训练已不能迎合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
HillJ和LeiszlerM学者在“Review and role of plyometrics and cor rehabilitation in competitive sport”的文章中,明确提出核心稳定性和强化训练是竞技运动员训练课程的共同要素。
核心稳定性可以稳定身体的脊椎和躯干,可将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
增强式训练是不断变化的,涵盖力量训练、灵敏性训练等。
核心稳定性和和核心力量训练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被认为是防止背痛的重要手段。
在运动人群中,尤其是精英运动员,他们的核心力量往往被认为是优秀的,而且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可增加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有效地进行损伤康复。
然而,Leetun DT等学者认为这可能不一定真的。
另一方面,Myer GD 等人提出对于某些类型的预防损伤康复中,核心加强训练和增强式训练的共同应用,总体上已经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但是目前还不清楚与其他类型的运动相比的性能改善差异。
Issurin, V 教授认为训练理论是在五十年前建立起来的,当时运动员的训练知识远未完成,生物背景是基于较少的客观研究结果。
在那时提出的传统周期训练理论使得国际体育和体育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练员提供了训练计划的基本指导。
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
![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0d9d8f30242a8956bece4fa.png)
K e r s:p rs a t r p lg ; sen s o t;h o eia su y y wo d sO t; n h O OO y wet r p rs t e r t l td c
国 外 体 育 人 类 学 述 评
胡小 明
( 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 东 广 州 5 0 3 ) 华 1 6 1
摘 要 : 育人 类学 , 体 是运 用人 类 学 的理 论和 方 法 , 对人 类 与体育有 关 的文 化活 动进行 研 究 的一 门学科 。 在 占有大 量资料 的基 础上 , 析 了人类 学发展 脉 络 中体 育人 类学 的诞 生过 程 , 翻译 两部 风格各 异 的西 分 在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第4 O卷第 4 期
2 0 年 4月 06
武 汉 体 育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W u a n t ueo yia E u ain o ra h n isi t f o t Ph s l d cto c
Vo . 0 No 4 14 . Ap . 0 6 r2 0
Co m e a y o po t a hr p l g n f r i n c u r e m nt r n s r nt o o o y i o e g o nt i s
HU a — n Xio mi g
( . .C l g f a a o m l i. G a g h u5 0 3 , hn ) P E ol e n n N r a Unv , u n z o 1 6 1 C ia e o Hu
最新 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及其对体育人类学的效果综述-精品
![最新 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及其对体育人类学的效果综述-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c2032baa0116c175e0e4834.png)
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及其对体育人类学的效果综述1 引言美国家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曾指出,有时候某些观念会以惊人的力量给知识状况带来巨大冲击。
由于这些观念在顷刻间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它似乎向人们允诺将解决所有的重大问题,澄清所有疑点。
人们都争先恐后抓住它,将之作为进入某个新的实证科学大门的密钥和用来构建一个综括性分析体系的核心概念。
由于所有敏感而活跃的头脑都立即转向对这种观念的开发和探索,这种“宏大概念”突然流行起来,一时间把几乎所有的观念都挤到一边。
“身体”便完全符合朗格对“宏大概念”的描述。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身体转向”(the bodyturn)运动,从不同学科对身体不同层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身体哲学、身体到身体、身体人类学,令人应接不暇。
20世纪末国内有媒体就称“身体研究是本世纪最后一个新知领域”。
身体研究运动也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风潮至今还余波荡漾。
与此相应,近年来,柏拉图、笛卡尔、尼采、福柯、梅洛·庞蒂这些身体研究史中的著名人物也频繁见之于体育研究的论著中。
对体育而言,身体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身体是体育行为的实施者,没有生理身体的参与,便没有体育,此时的身体是主体;身体又是体育行为的对象,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改善和提高身体质量,这里的身体便是客体。
因此可以说身体是体育行为的实施者和体育价值的承载者,体育属于人类身体范畴。
但是,事实不止于此。
身体可分为静态身体和动态身体,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服饰、染发、束腰、纹身、隆胸、缠足等等文化现象中涉及便是静态的身体;工艺技巧、舞蹈及体育所呈现的明显属于动态身体。
所以更准确地说,体育是由一个个身体动作构成的人体运动形式,“体育是文化,但它是与人类具体的身体运动行为不可分割的文化”。
无论现代体育还是传统体育,身体动作都是基本的构成单元,既是实现体育效果的载体,也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
《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述评
![《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83f256c7050876323112124b.png)
《 传统体育 与人类 的适应性—— 因纽特等 民族的
体育人类学研究 》 L 书 , 是作者 在华南 师范大学攻读
问:究竟体育学值 不值得跨学科人才深入研究 ?该 书
作者陈华是 中山大学人类 学系副教授 ,中山大学健康 与人类发展研究 中心副主任。18 9 2年从教以来 , 写 撰
CHEN h a , CHEN n Sui Ga g, CHEN Lu
( c o l f h rc l d ct n Note s r l iest, Ch n c u 3 0 4 Chn ) S h o P y ia u ai , o s E o r at h Noma v ri Un y a g h n1 0 2 , ia
第 l 第 1期 9卷
2 2 年 1 月 0 1
VO1 9 o.1 .1 N
Ja n .2 0 1 2
《 传统体 育与人类 的适应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纽特等 民族 的
体 育 人类 学研 究 》述 评
陈 帅 ,陈钢 , 陈璐
( 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0 2 ) 3 0 4
wi l aa n t uo s td , de mo e o tri  ̄l a u y t s i dt dmei l u yi eda dl fneds i r s d . h od a c us n i c nyt
Ke r s s o n h o o o y ta i o a ai n l p r ; I u ; b o v e ywo d : p r a tr p lg ; r dt n l t a o s n k t i n o s t o kr iw e
v d d i t h p e st t l . y s o t g o td f r n e in l h r ce it sa d n t n l h r c e it so a i i e n o 5 c a t r o al B h ri u if e t g o a a a t rs c n ai a a a trsi f r d — y n e r c i o c c t
近50年国外体育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近50年国外体育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3385263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1.png)
近50年国外体育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作者:陈洛嵩来源:《体育学刊》2019年第01期摘要:“体育与社会流动”是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对国外近50年来研究“体育与社会流动”内容的权威代表作进行综述分析,总结国外学者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主要议题和研究动向。
研究发现,国外“体育与社会流动”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几乎涵盖所有具有运动经历的人群,包括运动精英、运动员学生、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员、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少数民族、社会弱势青年和妇女)等;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探讨“体育能否有效促进参与者向上社会流动”“社会出身和教育水平对体育参与者社会流动的影响比较”“各种人群在体育社会流动过程中的平等问题争议”“体育干预项目对社会弱势青年的作用”等方面,研究因为对象和关注点不同而产生结论上的差异,形成争论局面;其中,对社会弱势青年的体育干预是近年来外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具有普遍性价值。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与社会流动;社会阶层;种族;群体;述评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1-0059-09A review in sports and social mobility research abroad in recent 50 yearsCHEN Luo-so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China)Abstract:“Sports and social mobility” is a research hot topic in the western academia. By applying literature data approach and induc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author reviewed and analyzed authoritative representative works on “sports and social mobility” abroad in recent 50 years,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bjects, main tops and research trends which foreign scholars focused on,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the research objects of “sports and social mobility” abroad were extremely extensive, almost covering all the groups of people having sports experience, including elites, student athletes, coaches and sports management personnel,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people (including black people, minorities, social disadvantaged youth and women) etc.; the research topics focused mainly on exploring issues such as “whether sport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articipants’ upward social mobility”,“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origins and education levels on sports participants’ social mobility”,“debates about the issue of equality of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mobility”,“functions of sports inte rvention projects on social disadvantaged youth” etc, the research produced conclusion differences due to object and focusdifferences, forming a debating situation; in which, sports intervention on social disadvantaged youth is a research hot topic of foreign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having a universal value.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sports and social mobility;social stratum;race;group;review現代西方体育自发轫以来,逐渐成为欧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众多下层人改变社会地位的阶梯,诞生许多脍炙人口的励志故事,以致于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那些有着高超技艺、赚取巨额收入的欧美运动明星(特别是黑人运动员),大部分来自“贫民窟”:他们利用原始而无法歧视的身体力量和穷人坚强的意志,在体育行业出人头地,实现自身、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
近五年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述评
![近五年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496a8f1b5acfa1c7aa00cc8c.png)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sports anthropology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in the recent 5 year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oreign researches are mainly about modern sport while Chinese researches are m ainly about traditional sport.The causes are different national situations,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ers and change of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foreign sports anthropology study. The Chinese sports anthropology research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s of modern sport. Key words:sports anthropology;traditional sport;m odern sport;folk sport culture
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
![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b8eb5848c77da26924c5b026.png)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6卷)第1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Vol.46No.1.2020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Review on Overseas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Research马德浩1,2MA Dehao 1,2摘 要:从研究方法㊁研究设计㊁组织实施㊁成果使用和推广等方面对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㊂认为国外政府主导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具有注重调查数据的及时性,注重结合运动强度㊁频次以及时间对居民体育参与水平进行精细划分,注重对不同区域或人群类型进行针对性调查,注重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数据的开放性,强调调查数据为政府体育决策服务等共性特点㊂国外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具有注重从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宗族等多维度探析体育人口结构,注重研究对象选取的精细化,注重从实证角度对体育人口结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强调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等共性特点㊂基于这些共性特点,对我国政府㊁学者更好地开展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㊂关键词:国外;体育人口;结构;述评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20)01-0033-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我国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研究”(15CTY017);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重点项目 体育强国视域下提升人民公共体育服务获得感的机制研究”(2019Z003)㊂作者简介:马德浩,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㊂E -mail:madehao0711@㊂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2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2.Hubei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Wuhan Hubei 430062收稿日期:2018-10-30 修回日期:2019-11-25 体育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时间㊁一定地域,以增进身心健康或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身体活动为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1]㊂根据人口学的定义,体育人口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育人口中各种自然的㊁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主要包括年龄㊁性别㊁家庭㊁阶层和区域等结构[2]㊂对于体育人口结构的研究,不仅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制定其体育政策所重点考虑的现实依据㊂基于此,对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人口结构研究的建议㊂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外有关体育人口结构的研究中,根据其涉及体育人口结构多少,可划分为对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的研究以及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㊂根据研究目不同,又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以及学者自发开展的研究㊂其中,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侧重了解本国或地区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的概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㊂学者自发开展的研究侧重探析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问题,为更深入地进行理论探讨㊂基于突出重点㊁聚焦问题的考虑,在对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的文献综述上重点梳理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文献综述上重点梳理学者自发开展的研究㊂1 对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的研究1.1 欧美国家政府主导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从2007年起,美国体力活动委员会(PhysicalActivity Council)每年都会调查美国居民参与体育㊁健身和休闲活动的情况,并形成研究报告,为政府制定体力活动促进计划提供参考㊂以‘2018年全美体育㊁健身和休闲活动跟踪研究报告“为例,其由美国体力活动委员会协同8个相关行业协会完成,其会员可在线共享数据㊂该报告调查的样本量为30999人,涉及不同性别㊁年龄㊁收入㊁种族㊁家庭㊁区域等,主要通过网上在线调查完成[3]㊂其结果显示:美国6岁及以上人口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3372%,但与2016年相比,其进行体力活动的频次呈减少态势[3]㊂该报告根据活动负荷和年活动次数将体力活动类型划分了5个水平,即没有体力活动㊁进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㊁全年进行1~50次高强度体力活动㊁全年进行51~150次高强度体力活动㊁全年进行151次以上高强度体力活动[3]㊂此外,其还重点关注了4个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即Z世代㊁千禧世代㊁X世代㊁婴儿潮世代㊂从2005年开始,英格兰体育理事会每年都会进行活力生活的调查,以为政府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服务㊂该调查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学者或民众可通过在线申请获取数据㊂以2017年发布的‘成年人活力生活调查报告“为例,调查工作主要由英格兰体育理事会负责,调查的样本量为198250人,调查问卷通过信件邮寄㊁网络㊁面对面采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完成㊂其结果显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英格兰成年人口(16岁及以上)体力活动活跃(每周参加150min以上的体力活动)的比例为60. 6%,体力活动不活跃(每周参加30min以内的体力活动)的比例为25.6%[4]㊂该报告特别对残疾人群体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无限制性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65%,有1种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51%,有2种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45%,有3种及以上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36%[4]㊂欧美国家除定期地对本国参与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口进行调查外,也积极地制定了各种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来促进公民参与体育运动㊂比如美国于2010年颁布了‘全国体力活动计划“,该计划由公共健康㊁医疗保健㊁教育㊁交通㊁公园㊁工商业㊁非营利组织和大众传媒等8个领域的建议组成[5]㊂此外,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还先后颁布了‘健康公民1990“‘健康公民2000“‘健康公民2010“和‘健康公民2020“等计划,并提出明确的㊁可量化的目标㊂英国也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全民体育运动的未来计划“,旨在优化体育运动设施,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㊂随后颁布了‘英国2012-2017年青少年体育与社区发展战略“,旨在帮助青少年从学校体育向俱乐部体育过渡[6]㊂伦敦奥运会结束后还颁布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 遗产”规划“,旨在传承伦敦奥运会理念,改造奥运会场馆设施,以方便居民参与体育运动㊂1.2 大洋洲和亚洲国家政府主导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2014年以前,澳大利亚的居民体育参与情况调查主要由统计部门负责㊂2014年以后,交由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负责㊂以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为例,其通过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形式完成,样本量为23600人㊂该调查的创新之处有:一是首次将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二是强调数据的及时性,每隔6个月对数据进行更新;三是设计了多个更具广度与深度的主题,有助于深入探讨居民体育参与的相关问题[7]㊂该报告显示: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澳大利亚15岁及以上人口每周至少参与3次体力活动的比例为59%,每周至少参与1次体力活动的比例为79%[7]㊂日本自1996年首次发行体育白皮书之后,每隔5年修订1次㊂白皮书内容包括体育人口发展动向㊁体育设施㊁体育俱乐部㊁竞技体育发展以及体育振兴计划等[8]㊂此外,日本笹川体育财团自1992年起,每隔一年就会对日本居民的体育与生活方式进行调查㊂该调查也根据运动强度与频次,将体育参与类型划分了5个水平:过去1年没有参加体育运动;每年参加1次以上体育运动,且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满2次;每周参加2次以上体育运动;每周参加2次以上体育运动,且其中有1次在30min以上;每周参加2次以上体育运动,其中有一次在30min以上,且主观感觉运动强度为中等[9]㊂大洋洲和亚洲国家也积极地制定了各种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来促进居民参与体育运动㊂比如‘澳大利亚体育的未来“提出了发展全国性体育志愿者计划,鼓励退役运动员自愿加入社区体育的组织,加强社区体育和休闲设施建设等举措[10]㊂日本在‘面向21世纪国民体育振兴计划“实施5年后,也公布了修订版的内容㊂修订后的计划提出了创立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全国代表大会㊁举办各都道府县级体育大会㊁在体育指导员制度中新增体育志愿者指导员类别等举措[11]㊂总体上讲,世界上体育运动开展较广泛的国家在体育人口结构研究上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一是普遍建立起了定期对本国参与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的人口数量与结构进行调查的机制;二是注重调查数据的及时性,像美国㊁英国㊁澳大利亚等基本是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调查;三是注重结合运动强度㊁频次以及时间对体育参与水平进行更精细化的划分,以有助于其民众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体力活动水平;四是注重对人群类型的划分,尤其是关注对特殊人群的调查,进而提升政策干预的针对性;五是重视不同区域人群体育参与情况的研究;六是强调调查数据要为政府制定体育43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6卷)第1期发展战略服务;七是注重调查数据的开放性;八是注重多种调查手段的结合,尤其是重视网络在线调查手段的应用㊂2 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2.1 对体育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参与现状外,更关注对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体育参与原因的探究㊂比如Gould D[12]指出除享受比赛乐趣外,增加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们感觉自己的运动技术不如同伴,可能会因受到挫败而退出体育运动㊂据统计,美国有54%的6~17岁青少年至少参加了一个有组织的运动队,但有70%以上的参与者在中途退出了青少年体育计划[13]㊂此外,Harris DS等[14]以40~59岁男性居民为样本,将其分为体育运动参与组与非参与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参与组成员大多在年轻时就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而非参与组成员大多在年轻时并未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说明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体育习惯会在中老年阶段得到持续㊂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体育参与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自我成就感的获得程度在青少年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比赛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体育习惯对于个体保持终身体育有正向影响㊂2.2 对体育人口性别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性别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体育参与的性别差异现状外,更关注制约女性体育参与的因素㊂比如Woods RB[15]认为美国体育参与中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在20世纪70代仍很严峻,当时有370万男生参加高中校队比赛,而女生仅为29.5万人㊂直到1972年,美国通过‘教育法修正案“后才得到改善㊂Coakley J[16]认为美国女性体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财政削减使得增加女性体育项目难度加大,女性收入普遍低于男性的现状也会影响女性的体育参与㊂也有一些学者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探究了大众文化对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㊂比如Duncan MC[17]通过对女性在体育杂志中展现形象的分析,描述了女性媒体形象被建构的过程,认为媒体对女性运动员形象的刻画是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这其实是对女性体育参与动机的抑制㊂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与男性相比,女性人群在体育参与上仍面临着制度㊁文化㊁收入等方面的限制,如何更好地促进女性人群的体育参与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㊂2.3 对体育人口家庭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家庭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家庭体育的开展现状外,更关注家庭体育行为的传递性及其机制㊂比如Cislak A 等[1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家庭体育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随着父母体育参与率的增加,其子女的体育参与率也会增加㊂Bois JE等[19]也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父母支持对子女体育参与的影响,得出:母亲对孩子运动能力的信念能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活动,父亲的这种信念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活动㊂此外,也有学者探究了家庭体育环境对子女体育参与的影响,比如Sirard JR等[20]着重探究了家庭体育器械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发现:家庭电子媒介的拥有情况与青少年静止性活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家庭体育器械的拥有情况与青少年静止性活动时间呈负相关关系㊂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代际传递效应,父母支持以及家庭体育环境改善有助于促进子女参与体育锻炼㊂2.4 对体育人口阶层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阶层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不同阶层人群的体育参与差异外,更关注阶层分化㊁认同㊁区隔与体育参与的相互关系㊂比如Veblen T[21]较早地论述了体育人口中阶层分化的原因,认为:不同阶层人群会通过一些消费符号在阶层中寻找认同,体育参与是展现这种认同一种方式㊂Wilson TC等[22]探究了导致阶层分化的资本要素对体育参与的影响,认为:社会阶层越高的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就越大,而且拥有文化或经济资本最多的人群最有可能参与体育运动㊂Eiten DS等[23]则调查了不同阶层人群在运动项目选择以及参与形式上的差异,得出:社会上层人群更愿意亲身参与体育运动,而中下层人群则更喜欢观看;社会上层与中上层人群更愿意从事个人运动项目,而中下层人群则更喜欢集体性运动项目㊂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体育参与在阶层认同与区隔上具有标识意义,这也导致不同阶层人群在运动项目选择以及参与形式存在差异㊂2.5 对体育人口区域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区域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差异外,也更关注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㊂比如Rind E 等[24]对英国不同区域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北部地区居民的体育参与频度和锻炼强调要弱于南部地区,呈现出从北向53马德浩: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南依次减弱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北部与中部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在就业结构上偏向于体力劳动,阶层结构也偏向于工薪阶层,南部地区的就业结构偏向于脑力劳动,阶层结构偏向于中产阶层㊂而在体育参与意识㊁有闲时间和经济条件上,工薪阶层比中产阶层要差一些㊂Martin SL等[25]则通过对美国4个主要区域的调查得出:在南部地区,居民体育参与程度与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呈现为正比例增长态势,但这种态势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表现的并不显著,甚至在西部地区呈现出相反的状态㊂基于这种研究结果,其认为将城市化水平作为影响居民体育参与正因素的传统做法应受到质疑㊂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不同区域人群体育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其就业结构和阶层差异相关,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㊂总之,在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研究特点的主要包括:一是强调从政治㊁社会㊁文化㊁经济㊁宗族等多个维度分析体育人口结构问题;二是强调研究对象选取的精细化,重视对特殊群体体育参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三是强调从实证的角度对体育人口结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重视较复杂统计方法的合理运用,并强调对影响实证研究假设的相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四是强调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重视民族志㊁口述史㊁结构性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㊂3 对我国开展体育人口结构研究的建议3.1 对我国政府主导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建议(1)缩短调查周期,重视多渠道调查手段的使用以及数据的开放性㊂与国外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重视时效性相比,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只进行过四次全国范围的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时间间隔较长,政策反馈及时性不足㊂建议在缩短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间隔周期的同时,每年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及时地了解体育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并重视综合通过电话㊁网络㊁信件等多渠道完成调查,提高数据的开放性㊂(2)注重结合运动强度㊁频次以及时间对体育参与水平进行精细化划分㊂与国外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重视多类型体育参与水平划分相比,我国的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虽然也对运动频次㊁强度分别进行了统计,但并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更精细化的体育参与水平划分,对于国民体育锻炼的目标指导性相对较弱㊂建议在开展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中,注重体育参与水平的精细化划分㊂(3)注重对人群类型的划分㊂借鉴美国㊁英国等国家经验,根据我国历史发展阶段性特点,重点关注独生子女一代㊁文革一代等群体的体育参与情况㊂而且,我国拥有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建议对该群体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其患有的限制性损伤情况划分若干人群,以提高政策干预的针对性㊂(4)加强对不同区域人群体育参与情况的研究㊂与美国㊁澳大利亚等国家重视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调查相比,我国最近一次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并没有对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说明,为了给区域政府提供更清晰的体育参与情况反馈,建议加强对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㊂3.2 对于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建议(1)重视跨学科理论的借鉴㊂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更多地是 就体育论体育”,相对地缺乏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借鉴㊂而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分析体育人口结构问题㊂为了丰富研究视角,加强学科互动,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注重对经济学㊁人口学㊁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㊂(2)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㊂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整体上呈现出研究对象偏宏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调查区域范围大㊁人群覆盖面广两个方面㊂而国外学者在研究对象选取上则相对微观且更精细化,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更具针对性㊂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要从区域范围㊁覆盖人群等角度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㊂(3)加强实证性研究㊂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多倾向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描述性分析,而国外学者更强调通过实验法进行实证性分析,且多采用模型构建㊁多因子分析等较复杂统计方法㊂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一方面要加强实验研究,另一方面是注重复杂统计方法的科学运用㊂(4)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㊂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多停留在思辨层次,而国外学者则更强调民族志㊁口述史㊁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实,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㊂63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6卷)第1期参 考 文 献[1] 仇军,高峰.体育人口概念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2):11-14.[2]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7.[3] PYHSICAL ACTIVITY COUNCIL.2018Sports participation re⁃port[EB/OL].[2018-02-28].http://www.physical activi⁃/pdfs/current.pdf.[4] SPORT ENGLAND.Active lives adults survey[EB/OL].[2017-10-12].https://www.sport /facilities-plan⁃ning/planning-for-sport/.[5]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Nationalphysical activity plan[EB/OL].[2010-07-17].http:// .pdf.[6] SPORT ENGLAND.New sport england strategy2012-2017[EB/OL].[2012-01-23].www.emstudenth–/ sportshub/new-sport-england-strategy.[7]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Aus play state territory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dults[EB/OL].[2017-01-12]..au/information.[8] 肖焕禹.‘日本体育白皮书“解读[J].体育科研,2009,30(5):17-25.[9] 汪颖.2010年日本体育锻炼调查报告[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11(5):12-13.[10]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The future of sport inaustralia[EB/OL].[2009-11-17].http://www.smart.au/custfiles.[11] 陈琳.根据现状调查修订‘国民体育振兴计划“[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10(6):12-14.[12] GOULD D.Intensive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the prepubescentathlete:competitive stress and burnout[M].Champaign,Illi⁃nois:Human Kinetics,1993:19-38.[13] AMERICAN SPORT anized youth team sports partici⁃pation[R].New York:SGMA,2000.[14] HARRIS D S,EITZEN D S.The consequences of failure in sport[J].Urban Life,1978,7(2):177-188.[15] WOODS R B.Social issues in sport[M].Champaign Illinois:Human Kinetics,2007:35-40.[16] COAKLEY J.Sport in society:issue and controversies[M].New York:McGraw-Hill,2004:64-77.[17] DUNCAN M C.Beyond analyses of sport media texts:an argu⁃ment for formal analyses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J].Sociologyof Sport Journal,1993,10(4):353-372.[18] CISLAK A,SAFRON M,PRATT M,et al.Family related pre⁃dictors of body weight and weight-related behavior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systematic umbrella review[J].Child:Care,Health and Development,2012,38(3):321-331.[19] BOIS J E,SARRAZIN P G,BRUSTAD R J,et al.Elementaryschoolchildren's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volvement:the influence of parents'role modelling behaviors and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s competence[J].Psychology of Sportand Exercise,2005,6(4):381-397.[20] SIRARD J R,LASKA M N,PATNODE C D,et al.Adolescentphysical activity and screen time:associations with the physicalhome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0,7(1):82-89. [21] VEBLEN T.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an economic study in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M].New York:Mentor Books,1953:5-18.[22] WILSON T C.The paradox of social class and sports involve⁃ment:the role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capital[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2,37(1):5-16.[23] EITZEN D S,SAGE G H.Sociology of north american sport[M].New York:McGraw-Hill,2003:121-157. [24] RIND E,JONES A P.The geography of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in England[J].Health&Place,2011,17(1):157-165.[25] MARTIN S L,KIRKNER G J,MAYO K,et al.Urban,ruraland regional vari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J].The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05,21(3):239-244.Abstract The foreign literature on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design,organizational implementation,results use and promotion.It shows that government-led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research in foreign countries stresses:timeliness of survey data,careful division of resi⁃dents'sports participation levels based on exercise intensity,frequency,and time,targeted survey of different regions or population types,diversity and openness of survey methods,and survey data serving government sports decision-making.The spontaneous research of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carried out by foreign scholars stresses:analyzing the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olitics,economy,society, culture,and clan,careful selec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from the empirical perspective,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Based on these common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to better carry out sports population structure research. Key words:foreign countries;sports population;structure;review CLC number:G80-0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20)01-0033-05(编辑 孙君志)73马德浩: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
《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述评
![《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c5ff48653968011ca2009120.png)
《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述评作者:陈帅陈钢陈璐来源:《体育学刊》2012年第01期摘要:《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一书共分为5章。
通过理清全世界传统体育的不同地区特征和民族特征,找到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这一最佳切入点。
该书探讨了因纽特人传统体育在提高当地居民对严寒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的作用,对全世界的传统体育形态进行梳理,并应用研究结果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
该书首创了海外的体育人类学调查,资料翔实、研究细致,堪为跨学科研究的范例。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因纽特人;书评中图分类号:G80;Q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1-0120-04A review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Human Adaptation——Sports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Nations such as InuitCHEN Shuai,CHEN Gang,CHEN Lu(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Abstract: The book titled Traditional Sport and Human Adaptation–Sports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Nations di-vided into 5 chapters totally. By shorting out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ports worldwide, the author found the best entrance–traditional sports and human adaptation.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probed into the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Inuit sports in enhancing local residents’ adaptation to freezing living environments, sorted out the forms of traditional sports worldwide, and probed into their inspirations to China by applying his research results. This book is a pioneer in oversea sports anthropological investigation, provided with solid data and meticulous study, indeed a mode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Key words: sport anthropology;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Inuit;book review《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1]一书,是作者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完成的学位论文编写而成,由华龄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论述题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15120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a.png)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论述题国外体育教学发展水平比较高,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理念,并且由于文化差异,国外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元素比较多。
而我国体育教学受到教师素质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水平不高。
为了从国外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的经验,需要对国外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借鉴其先进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研究,对国外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在促进我国体育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中的一种方式,运动无国界,在对其他国家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国家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方法。
国外体育教学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因此其体育教学较为成功。
在美国,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能够在灵活而自由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体育运行的益处。
体育俱乐部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而健全的性格,并鼓励学生在健全的身体状态下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在日本,体育教学中首先向学生灌输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团结”。
在日本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体育保健、安全教学以及身心统一的思想。
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发展根本,并谋求体育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德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价方式,该种评价方式在实际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并迅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
同时该评价机制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反省自己。
在法国,学生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持续评价的方式,教师在学生小学一年级时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观察,并将学生的体育表现记录在学生手册中,并定期交给父母。
该种形式并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将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评价中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而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逐渐被淡化,没有创新的课堂活动模式,变多彩为单调。
国际体育赛事政治经济环境的人类学探究
![国际体育赛事政治经济环境的人类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993db3fe4733687f21aa86.png)
国际体育赛事政治经济环境的人类学探究作者:林佳龙赖存盛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2期林佳龙1 赖存盛2(1. 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河北唐山 063009;2. 上饶市广丰中学,江西上饶 334600)摘要: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际体育赛事政治经济环境进行了人类学考探,认为球员的新职业反映出其教育和社会背景。
只有当一个球员获得了一份职业体育的工作,他的名声才有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赛事;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6-0240-01一、国际体育赛事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案例像柬埔寨这些国家,虽然当初支持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呼声很高,但后来也因一些政治经济因素成了“哑巴”。
参加这些运动会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
印尼怀疑苏联根本没有兴趣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只是因为它害怕失去在印尼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但是它并没有反对国际奥委会。
至此,印尼和中国确信这次运动会一定会举办成功,并且可以创建永久性的新兴力量运动会组织——即每四年举办一次。
意思是,依照苏加诺对新兴力量的定义来看,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国家和运动员参与运动会,新兴力量运动会一定会取得成功。
而且这样还会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他们愿意与中国一起支持已除会籍的印度尼西亚),特别是纳塞尔领导下的埃及。
“新兴力量运动会”已经扩展到了亚、非、拉美之外的国家,这些进步力量主要是为了削弱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旧势力”,号召运动员为本国争光。
为了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筹备会议还是对新兴力量运动会略有提及,也没有强调运动会的反奥委会性质,只是简单说明了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原因。
事实上,在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筹备会议上,任何一个参赛国都不必交详细的议程,而且参赛者可以自由参赛、自由选择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运动会成功的秘诀。
为了亚非、拉美代表团顺利参加运动会,中国政府同意在交通运输上赞助。
体育人类学漫谈.2008.10.21
![体育人类学漫谈.2008.10.21](https://img.taocdn.com/s3/m/b0d778c658f5f61fb736663a.png)
1985年,体育人类学的专著正式出版。此后, 1985年,体育人类学的专著正式出版。此后, 在研究和出版物中涉及体育的人类学家的 数目明显增加,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 专著的数量来看。体育不再只是人类学家 闲聊和消遣活动的副产品,体育已引起人 类学家的重视。目前,在一些介绍人类学 的教材中可能包含有一个章节讨论体育竞 技,体育人类学的教科书也已经出版。
斯图尔特•库林(Stewart Culin) 斯图尔特•库林(Stewart Culin) 是在过去100年中,在人类学领 是在过去100年中,在人类学领 域里研究竞技的主要学者。 1889年库林发表了《 1889年库林发表了《中国人的骰 子游戏》 子游戏》。 1895年库林发表了一篇题为《 1895年库林发表了一篇题为《朝 鲜人的游戏及中国和日本相应 游戏的注解》 游戏的注解》的专题论文。
1896年,泰勒在《 1896年,泰勒在《论美洲的运气竞赛是前哥 伦布时代与亚洲交流的证据》 伦布时代与亚洲交流的证据》一文中,研 究了古代兴都斯坦人的pachisi竞赛(今天称 究了古代兴都斯坦人的pachisi竞赛(今天称 之为Parcheesi,是一种掷骰游戏)和墨西哥 之为Parcheesi,是一种掷骰游戏)和墨西哥 人的patolli竞赛,认为这种相似的游戏是前 人的patolli竞赛,认为这种相似的游戏是前 哥伦布时代新旧大陆之间接触,尤其是美 洲与东亚横跨太平洋交流的可靠证据。
三、体育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体育人类学包括如下主要研究领域: (1)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全世界不同文化和社会、 传统和现代的体育竞技和休闲娱乐行为,各种体育参与 者使用话语表达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探讨在体育交流 中如何增进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人民的相互尊重和理 解; (2)根据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 学所发现的材料,从人类进化、迁徙和交流的角度,研 究各种体育运动的起源、进化、发展和传播;
近五年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述评
![近五年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94309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e.png)
近五年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述评
涂传飞
【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年(卷),期】2018(034)005
【摘要】通过梳理近五年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呈现不同取向的原因,并对今后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近五年国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现代体育议题上,而中国体育人类学研究则主要聚焦在民族传统体育议题上.导致这种不同研究取向的原因包括:中外国情不同;从业者的学术传统和学术背景不同;国外体育人类学研究实现了学术转向.今后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除了继续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等议题的研究以外,还应该加强对现代体育中的各种议题的研究.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涂传飞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近七十年来国内外唐代边疆封授政策研究述评 [J], 刘海霞
2.近30年国内外节事活动游客参与动机研究述评 [J], 许忠伟;黄彬
3.近30年国内外节事活动游客参与动机研究述评 [J], 许忠伟;黄彬;
4.近5年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述评 [J], 马炳亚; 朱世杰; 芦殿荣; 陈枫; 芦殿香
5.近10年国内外开放科学研究述评 [J], 王译晗;叶钰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cd336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e.png)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体育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活动,不仅仅是一项健身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它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以及整体人格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国外,体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培养个体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律能力等方式,塑造着个体的人格。
体育能够培养个体的竞争意识。
在国外的体育教育中,竞争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体育比赛,个体能够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和压力,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不断超越自我。
在竞争中,个体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对手、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得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体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国外的体育教育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个体通过参与团队运动,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协作,共同追求目标。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信任他人以及相互支持的精神。
在团队中,个体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更重要的是要为团队的胜利和共同目标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得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能够培养个体的自律能力。
在国外的体育教育中,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个体通过参与体育锻炼,需要按时按量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同时,在比赛中,个体需要遵守比赛规则,不做违反体育道德的事情。
这种自律能力的培养,使得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被外界诱惑所左右。
体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坚韧精神和忍耐力。
在国外的体育教育中,个体经常面临艰苦的训练和困难的比赛,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坚持。
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力量和耐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
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个体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表明体育不仅仅是一项健身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de57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c.png)
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论述体育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塑造人格的工具。
在国外,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应用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和竞技的范畴,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和形成积极人格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体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自律能力和塑造积极态度等方面来论述国外对体育塑造人格的看法。
体育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排球,都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目标。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能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倾听他人的建议,互相支持和鼓励,从而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在体育运动中有用,同样适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体育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需要耐力和毅力,需要战胜困难和挑战自我的决心。
在国外,许多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长跑、游泳还是举重,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和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能够培养出坚持到底的品质,不怕困难和失败,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体育也能够培养人的自律能力。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们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动作。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球员需要遵守比赛规则,不得使用违规动作。
通过遵守规则,人们能够培养出自律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自己的纪律性。
而这种自律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重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体育还能够塑造人们的积极态度。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也能够提升人们的心理素质。
在国外,人们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
无论是打篮球、打网球还是跑步,都能够让人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种积极的心态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更加乐观、自信和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胡小明2012-11-22 11:51:37 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作者简介:胡小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31胡小明(1952—),男,土家族,四川涪陵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和体育人类学。
内容提要: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与体育有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学发展脉络中体育人类学的诞生过程,在翻译两部风格各异的西方体育人类学的代表著作以及不同类型论文之后,介绍了国外体育研究中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西方体育理论研究体育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缘于其母学科——人类学的推动。
早在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Magnus Hundt)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作为一本著作的书名(《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体的成分、部位和要素》,莱比锡,1501年)。
16~19世纪,人类学的内容相当于今天的体质人类学,也有些像体育专业课程中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
19世纪中叶,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纷纷成立人类学学会,英国科学进步协会于1874年编发了田野工作专业手册《人类学的笔记和询问》,至此,人类学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独立学科。
1901年,美国考古学家霍姆斯将人类学分为体质(自然)人类学和文化(社会)人类学。
其后,人类学的地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欧、美、澳及亚洲各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不仅在大学里设立了人类学专业系、科,还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大量应用于解决生产和社会问题,并与一些学科结合,产生了应用人类学的许多分支学科。
可以说,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体育人类学的诞生,也不过20多年。
人类学最先诞生于欧洲,后传播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传统和表达方式。
对于“人类学”这个学科名称,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欧洲大陆(包括德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日本的早期学者所用的“人类学”一词指的是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则归为“民族学”(ethnology)。
而英国和北美的学者所用的“人类学”一词包括了对人类的生物学属性和文化特征的研究,民族学只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有时也成为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
北美人类学界将人类学划分为4个分支: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也有一些学者将人类学划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分支。
这种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了从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方面研究人的内容。
鉴于北美的学科名称和内涵更能体现人类学的完整性,并具有后来居上的重要学术影响力,加之体育人类学是由北美的学者创立的,因此,我们的编译和研究采纳了北美的提法。
说到体育与人类学的联系,在体育领域的最早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是由体质人类学家发展出来的人体测量技术。
譬如,对运动员的体格进行测量,试图找出体型与特定运动技能之间的相关性。
目前,体质人类学家对体型进行测量和分类的传统技术,已经在体育竞技领域得到应用。
体质人类学家的一些研究也与体育竞技行为有直接关系。
又如,戴维•卡利尔(David Carrier)1984 年对人类奔跑和人类进化的研究,对于理解体育竞技进化的生理过程有重要贡献。
体质人类学家研究生长对体育竞技活动的影响方式,以及体育竞技活动对生长的影响方式。
再如,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碰到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应用人类学技术来解决。
体质人类学对体育竞技有突出贡献的另一个研究领域是比较灵长类学。
这个研究人类以外的灵长类行为的分支学科,近年来转向研究猴类和猿类的游戏玩耍行为,这种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人类的游戏玩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发展和功能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体育起源、演变和发展的研究。
20世纪中叶以来,有关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在北美兴起。
有学者在1959年发表了《文化当中的竞技》,将竞赛定义为:有组织的游戏、竞争、两方或多方、确定获胜者的标准、意见一致的规则等特征的娱乐活动。
并将竞赛分为身体技巧类、策略类、机会类3种类型。
他们用这个“竞赛”定义,对耶鲁大学“人类关系区域档案”中50个部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策略类竞赛与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有关。
换言之,社会制度越复杂,特定的社会越有可能发展出策略类竞赛。
另外,他们还发现,机会类竞赛似乎与宗教活动有联系(罗伯茨、阿思和布什,1959年)。
经过研究后,他们认为,环境条件与身体技巧类竞赛的类型和数目之间可能存在关系。
当时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体育竞技最经典的论文是人类学家罗宾•福克斯(Robin Fox)的《印第安人村庄棒球:古老巫术的新用途》(1961年)。
福克斯描述了棒球传入新墨西哥科奇提印第安人村庄的经过,并分析了这种新的体育竞技项目,为印第安人提供以新的形式施行古老的巫术并用于医治目的的手段。
在20世纪70年代,在人类学专业会议上,经常有学者宣读与体育或竞技有关的论文。
爱德华•诺贝克(Edward Norbeck)作为美国人类学界的著名人物,提倡对游戏进行研究。
1971年,他在《游戏的人类》中指出,游戏是一个应该严肃对待的课题,是人类学家不应该忽视的人类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1972年,在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联盟(AAHPERD)工作的艾莉斯•切斯卡(Alyce Cheska)将一群对体育竞技游戏人类学研究有兴趣的体育竞技教育工作者组织起来。
她在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联盟1973年年会上,组织了一次有关体育游戏人类学研究的小组会,并制定了一个若干年的工作计划,以满足致力于体育竞技和游戏行为研究的人类学家的要求。
1973年,人类学家乔伊斯•雷杰豪普特(Joyce Reigelhaupt)认为,发展体育人类学的时机已经到来,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关于巴厘人斗鸡的短文就是一个“逻辑起点”。
格尔兹是当代美国人类学家中的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的《沉迷游戏:关于巴厘人斗鸡的笔记》,将“斗鸡”用来作为说明人类学家在分析文化所遇到的解释问题的一种工具,已经成为这个学科的经典作品。
1974年,部分人类学家和体育竞技教育工作者在加拿大召开的北美洲体育史学会年会上成立了游戏人类学研究协会(TAASP)。
游戏人类学研究协会后来更名为游戏研究协会。
协会出版了两种期刊,即《游戏与文化(Play and Culture)》(1987~1992)和《游戏理论与研究(Play Theory and Research)》(1993~1994)。
会员总数超过300人。
该协会除由人类学界和体育界人士参加外,还有来自多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士,如娱乐、历史、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及其他行业。
游戏研究协会召开的年会延续至今。
体育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Sport或Anthropology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与体育有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体育人类学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探讨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的变化,人类各种身体运动文化的起源、进化、发展和变异,人类身体运动文化的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体育运动文化的传播和变异,体育运动文化在人类整个文化制度中的功能及它与文化制度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和竞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等。
体育人类学涉及到的游戏、竞赛、锻炼、舞蹈以及人类身体运动的许多方面。
总而言之,一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体质和文化两个方面,对人类的体育及相关现象的研究,都可以归入体育人类学的范畴。
换言之,体育人类学是立足于体育领域,研究人类全面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
尽管人类学本身的历史较长,但体育人类学却只是20年前诞生的新兴学科。
据现有资料,体育人类学作为学科正式提出,是1985 年由美国人类学者布兰查德(Kendall Blanchard)和切斯卡(Alyce Cheska)出版的《体育人类学》(也可译为《竞技人类学》)一书中最早出现的。
1995年,布兰查德修订了他和切斯卡10年前出版的《体育人类学》(Kendall Blanchard. 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1995):第一章体育与人类学第二章体育的内涵:文化的视角第三章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第四章体育的史前史与远古史第五章文化领域中的体育:进化的视角第六章文化领域中的体育:进化的视角第七章应用仅从目录看,其视野已大为拓展,形成了独特的架构。
由于此书在学科建设中的标志性地位,我们已把它完整地翻译成中文。
20世纪中叶,体育人类学在北美兴起。
从人类学家对竞技、游戏理论的研究开始,体育运动与人类学的相关性研究实际上早已开始,因此,一旦体育人类学学科形成,它所能够做出的学术贡献就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美国体育人类学家勃兰恰德和切斯卡所认为的,体育人类学之体系的建立,是以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人类的体育学。
体育人类学是从根本意义上探讨人类体育的发生、发展问题的学科。
这本书引用了丰富的材料来引证自己的观点。
体育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也像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包括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假说的建立,假说的验证,得出新结论等步骤。
假说是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后,根据先前对所研究问题观察得出的印象、经验和知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粗略的分析,提出对所研究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
假说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被不断验证、修正或证伪。
一种假说如果被以后的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所反复证明是正确的,就上升为理论。
在自然科学中,科学实验的条件可以受严格控制,一种自然现象的规律可以被无数次的实验所证实,因此,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客观和可靠。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由于人类社会文化现象错综复杂,外界条件难于控制,而且许多社会文化现象是不能重复的,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假说和理论的界限不清晰,许多“理论”其实只是一种假说,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人类学理论是人类学家通过对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类群体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体质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后得出的一系列观念。
这些观念试图从生物学和文化两个方面,对人类自身及其社会文化的本质、秩序和发展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但是,各种人类学理论也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们会随着人类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被补充和修正。
在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经常使用不同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是在某种假说或理论指导下制订的研究计划蓝图。
在研究方法上,体育人类学的资料收集主要来自田野调查,通过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人体测量等手段,取得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调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