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程(精华版)教材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讲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会计等式,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5. 讲解会计的职能。

6. 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3. 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账户的设置和管理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1. 引入: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4. 讲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章节三:会计分录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 理解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 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会计基础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李岚主编)

会计基础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李岚主编)

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 功能
核算 职能 监督 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职能
• 提供会计信息
确认 输入 计量
转换
记录
报告
输出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特点
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
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监督职能
货 币 监 督
特点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二)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又 称为预测、 决策会计, 其标志是二 十世纪二十 年代以来在 成本会计的 基础上形成 管理会计的 内容和体系
古代会计 主要表现 为官厅会计, 会计从业人 员多为各级 官厅、衙门 服务
近代会计又 称为企业会 计,其标志 是十四、十 五世纪复式 记账体系的 形成
中国古代位于云南地区的佤族人把一根绳索高挂于墙上,用于记载 与清算债权、债务账目。他们将一根用来记数或记事的绳索分为三个区 间,分别代表放债数额、放债利息和放债时间等不同的反映内容。如在 绳的上部结出三个大结,便表示已借出去三元滇币,在中间结出一个大 结和一个小结,表示每半年应收一元半滇币的利息,而在绳的下部所结 出的三个大结和一个小结,则表示上述债务已经借出去三年半了。
包括四层含义 1.体现了会计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2.体现了会计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 动(资金活动) 3.体现了会计的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4.体现了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 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 说,会计对象的静态形式是资金,动态形式是资 金运动。 资金运动: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运用、资金 的退出。 其具体运动过程是: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功能1.2 会计要素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1.3 会计准则概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强调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确保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第二章:会计记录和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介绍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会计记录方法强调连续记录和系统记录的重要性2.2 会计科目介绍常见的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解释科目的作用:分类和汇总经济业务2.3 会计分录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借方和贷方的原则第三章:会计凭证和账簿3.1 会计凭证介绍原始凭证和转账凭证的类型和作用强调凭证的重要性:确保经济业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2 账簿解释账簿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账簿的类型和使用方法3.3 账簿的登记演示如何登记账簿:凭证的审核、科目的借贷方向、金额的计算等强调账簿登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四章:财务报表和会计循环4.1 财务报表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强调财务报表的作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2 会计循环解释会计循环的步骤: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强调会计循环的重要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介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一致性和真实性第五章:会计软件和电子会计5.1 会计软件介绍会计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强调会计软件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5.2 电子会计解释电子会计的概念和特点强调电子会计的优势:信息共享、远程访问、数据备份等5.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据保护、系统更新等第六章:账户式会计记账法6.1 账户式会计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解释账户式会计记账法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账户式会计记账法对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6.2 账户的开设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账户及其特点解释账户的开设、使用和关闭流程6.3 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强调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检查记账是否正确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7.1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决策的重要性7.2 财务比率分析介绍常用的财务比率: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等解释财务比率的计算和使用方法7.3 财务趋势分析解释财务趋势分析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进行财务趋势分析:比较不同期间的数据、分析变化原因第八章:成本会计8.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解释成本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8.2 成本分类和成本计算介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概念解释成本计算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8.3 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解释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预算控制、标准成本控制等第九章:管理会计9.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9.2 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介绍预算编制、成本效益分析、目标成本法等工具和技术解释这些工具和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9.3 管理会计报告解释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等第十章:会计伦理和法规遵循10.1 会计伦理的重要性解释会计伦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人员应遵循的伦理准则:诚实、公正、保密等10.2 会计法规和准则的遵循解释会计法规和准则的遵循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人员应了解和遵守的法规和准则:税法、审计准则等10.3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解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继续教育、自我监督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要素的识别和分类会计要素是构建财务报表的基础,正确识别和分类会计要素对于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介绍会计的基本要素。

4. 推导和解释会计等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 介绍会计科目的作用。

3. 讲解账户的设置。

4. 讲解账户的管理。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章节三:会计记账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

2. 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

3. 讲解会计凭证的审核。

板书设计: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章节四: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2.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

2. 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

3.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章节五: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会计基础教程必看

会计基础教程必看
《会 计 基 础》
本文可免费下载,只需在本平台注册并通过邮 箱验证-会员中心->个人设置”页面的“发送认证邮 件,即可获得50积分(没有积分的朋友可以收藏或分 享本文、订阅此刊,方便以后阅读)更多资料请登: /785603455
《 会 计 基 础 》 目 录
(二)动态会计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二、经济业务事项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九种经济 业务事实)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论 会计科目与账户 复式记账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核算 账户的分类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财产清查 财务会计报告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 理论问题。要求懂得会计的概 念、职能、任务以及会计的对 象。了解会计核算的原则、方 法和程序。
练习题
• 目的:练习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资料:东方公司2005年4月份发生了下列经济业 务: (1)4月5日,收到瑞达公司订货的预付款10000元, 本公司根据合同将在6月份向其供货。 (2)4月10日,销售给苏华公司货物,价值30000 元,收到苏华公司的货款15000元,其余的款项 暂欠。 (3)4月30日,本月应负担的借款利息500元,将 在本季度末支付。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用权责发生制和 收付实现制计算东方公司4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三、会计目标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 会计信息使用者: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强调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演示会计等式的应用和重要性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释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概念举例说明会计科目的分类演示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板书设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借贷记账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概念演示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示例2.2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演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板书设计:借贷记账法原理和规则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强调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保管的重要性3.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解释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演示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介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板书设计: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中的作用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结构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强调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板书设计: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过程介绍会计循环中的各个步骤:凭证、账簿、报表等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演示会计政策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第六章:会计准则与会计估计6.1 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强调会计准则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6.2 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必要性介绍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演示会计估计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板书设计: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第七章:长期资产与负债7.1 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资产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7.2 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负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负债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第八章: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8.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构成介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和处理方法强调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8.2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解释利润分配的概念和原则介绍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强调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第九章:审计与内部控制9.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审计的类型和程序强调审计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9.2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演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板书设计:审计的概念与作用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第十章:会计信息化与会计职业道德10.1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解释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和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应用强调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中的作用10.2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解释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作用板书设计: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会计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以及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2024年)《基础会计教程》PPT课件

(2024年)《基础会计教程》PPT课件

2024/3/26
42
利润表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利润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单步式
将本期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再将所有的费用加 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本期净利润。
多步式
通过多步计算求得本期净利润,包括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步骤。
2024/3/26
43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0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03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40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2024/3/26
41
利润表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01
记录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
借款的核算
02
记录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以及相关的利息
支出。
发行债券的核算
03
记录企业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以及相关的利息支出和偿还
本金。
14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固定资产购建的核算
记录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包括购买价款、运输 费、安装费等。
2024/3/26
4
会计假设与原则
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 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这些假设为会计核算提 供了基本前提和条件。
2024/3/26
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 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 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 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这些原则为会计核算 提供了基本规范和指导。

(完整word版)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完整word版)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小提问: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一、会计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

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社会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计算生产成果和生活需要,逐步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

在文字产生以前,这种计算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们的记忆来进行的。

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耗开始了文字记载,于是就产生了会计。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会计主要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政府开支,为官方服务。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更需要由会计从价值量上来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人类发展到现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作为“国际商业公共语言”的会计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发展。

现在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小提问:从会计的定义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体会:会计得作用是为了监督,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二、会计的职能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彼此联系。

基础会计学powerpoint31页

基础会计学powerpoint31页
*
二、会计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监督制度是经济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有助于落实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工作是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条件。
*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涵义 (一)对会计的几种认识 1、管理工具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 2、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3、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 和经济管理,而在每个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
第三节 会计内容
一、制造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金的运动)
*
二、流通业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资金运动)
*
三、行政与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
第四节 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的方法 (一)定义: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二)内容:预测方法、决策方法、控制方法、分析方法、监督方法、考核方法、核算方法。
*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会计内容 第四节 会计方法 第五节 会计学科体系
4个课时
2个课时
课时安排
*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的动因 概括地讲,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管理好生产而起作用的。 具体地讲,会计是基于对生产过程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有效地反映(计算、记录)和监督,借以了解和控制生产活动,使生产活动按预期目标进行的客观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教程│详细版(1)

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教程│详细版(1)

考点三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1.两者计算出来的收入额和费用额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 同。
2.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全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的盘亏比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盘亏准确。
4.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复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具体运用如下:
根据下列经济业务按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计算2009年6月的收 入和费用。(以下业务均不考虑增值税) (1)6月3日出售A产品,销售价格3 000元,货款存入银 行。 (2)6月9日出售B产品,销售价格9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3)6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生产车间6月至12月的租金7 000元。 (4)6月29日计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1 000元。 (5)6月30日收到5月销货款5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6)6月30日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9 000元,合同约定下月交货, 款项存入银行。
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其他)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考点一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的关系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一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和组织,是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币。
考点五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的关系
1.会计主体 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4.没有会计主体, 就没有持续经营;
2.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 确立了会计核算的 时间长度;
四个基本假设 具有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的关系
5.没有持续经营, 就没有会计分期;
3.货币计量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步骤:1. 引入会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3.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如凭证、账簿和报表。

2.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板书设计: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章节三: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教学目标:1.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2. 理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2. 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其重要性。

3. 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章节四: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账户对资产进行核算。

3. 理解资产的计量和披露。

教学内容:1. 资产的分类和特点2. 账户的设置和使用3. 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教学步骤:1. 介绍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基础会计》教材目录

《基础会计》教材目录

《基础会计》教材目录第一章绪论1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2 会计的含义和特点13 会计的职能和作用14 会计的目标和任务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1 会计对象22 会计要素221 资产222 负债223 所有者权益224 收入225 费用226 利润23 会计等式231 基本会计等式232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31 会计假设311 会计主体假设312 持续经营假设313 会计分期假设314 货币计量假设3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21 可靠性322 相关性323 可理解性324 可比性325 实质重于形式326 重要性327 谨慎性328 及时性33 会计核算方法331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332 复式记账333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334 登记账簿335 成本计算336 财产清查337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41 会计科目411 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41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42 账户421 账户的概念和结构422 账户的分类43 复式记账原理431 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43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44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441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442 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443 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444 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445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第五章会计凭证51 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511 会计凭证的概念512 会计凭证的种类52 原始凭证521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522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523 原始凭证的审核53 记账凭证531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532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533 记账凭证的审核5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六章会计账簿61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611 会计账簿的概念612 会计账簿的种类62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621 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622 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623 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63 账簿的登记规则64 错账更正方法641 划线更正法642 红字更正法643 补充登记法65 对账和结账651 对账652 结账第七章财产清查71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711 财产清查的意义712 财产清查的种类72 财产清查的方法721 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722 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723 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7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731 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732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81 财务会计报告的概述811 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81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813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82 资产负债表82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822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8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83 利润表831 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832 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83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84 现金流量表84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84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843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内容8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8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和作用8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和内容86 财务报表附注第九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91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和种类911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912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92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921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922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步骤923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93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931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932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933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步骤934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9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941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942 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943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步骤94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101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和要求102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021 会计机构的设置1022 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1023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103 会计法规制度1031 会计法律1032 会计行政法规1033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104 会计档案1041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1042 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1043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销毁。

《基础会计教程》PPT课件

《基础会计教程》PPT课件
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
值、接收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
益金、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净利润经过一系列分
配后,留存在企业的利润
(四)收入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
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 基本业务收入:销售产品、商品,提 供劳务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二账户设置1生产成本成本类1生产成本成本类生产成本发生结转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2制造费用成本类各项间接费用发生分配给入各产品成本无余额3应付工资负债类实际发放工资数计提应付工资数尚未支付工资数4应付福利费负债类实际支付福利费数计提应付福利费数尚未支付福利费数5预提费用负债类冲减预提费用数预提费用发生数结存数6待摊费用资产类发生待摊费用数摊销待摊费用数结存数7累计折旧资产类累计折旧的减少数累计折旧的增加数累计折旧的实有数8库存商品资产类完工入库产品成本发出商品的成本库存商品成本三经济业务的核算eg
库存材料成本
3、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负债类) 发生记借方
4、应付账款(负债类) 借

实际支付 应付未付
按债权人设置明细
尚未支付
5、应付票据(负债类)


承兑商业汇票 开出商业汇票
尚未承兑的
三、经济业务的核算
eg.企业从红星工厂购进甲材料50000千克,价款245000元,增值税率17%,供方 代垫运杂费5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运到。
(二)负债 1、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时义务,这种
义务需要企业在将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 利益流出。
2、按流动性分类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

会计学基础教材

会计学基础教材
企业会计准则也称企业会计原则,它是企业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范,制定会计制度的 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一)基本准则 1.会计基本前提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规定 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对会计处理 及其程序作出的具体规定,将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 化。
资金总额630 000
资金使用
资金来源
银行存款 80 000
商品
200 000
应收账款 50 000
固定资产 300 000
短期借款 100 000 应付账款 30 000 实收资本 500 000
630 000

630 000
资金平衡关系
二、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其构成
企业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和利润这六项构成。其中前三项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点上 (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的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后三 项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 资金运动动态表现。
二、会计的特点
根据上述会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说明会计具有四个特 点。
(一)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所反映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 合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四)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本质是一种经济管 理活动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二)会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提高重新 分化组合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 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每一个 账户都有一个简明的名称,用以说明该账户的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二、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会计账户的结构就是指账户的格式。 会计账户一般说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及其分类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基础核算方法2.1 会计记账方法2.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2.3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2.4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三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等式3.1 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3.2 会计等式的建立与维护3.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3.4 利润表的编制第四章: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4.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4.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4.3 应收账款与坏账的处理4.4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第五章:存货与固定资产5.1 存货的分类与管理5.2 存货的核算方法5.3 固定资产的分类与折旧5.4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第六章:流动资产及其他资产6.1 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6.2 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成本计算6.3 无形资产的识别与核算6.4 其他资产的分类与核算第七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7.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7.2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预收账款7.3 长期负债的核算7.4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核算第八章:收入、费用和利润8.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8.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8.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8.4 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九章:财务报告分析9.1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与方法9.2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与分析9.3 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9.4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0.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10.2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原则10.3 前期差错的识别与更正10.4 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六、重点和难点解析6.1 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短期投资是指投资期限短、流动性强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

其分类主要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

6.2 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成本计算: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计算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013北京会计基础教程精讲:预付账款

2013北京会计基础教程精讲:预付账款

2013北京会计基础教程精讲:预付账款第三节预付账款⼀、预付账款的内容1、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的资⾦。

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

2、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帐户(1)借⽅登记预付的款项和补记的款项(2)贷⽅登记收到采购货物时按发票⾦额冲销的预付账款数和因预付款项多余⽽退回的款项。

(3)“预付账款”期末余额⼀般在借⽅,表⽰实际预付的款项;若有贷⽅余额表⽰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1.预付款项时:借:预付账款贷:银⾏存款2.收到货物时:借:原材料、材料采购或库存商品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预付账款3.多退少补(1)补付:借:预付账款贷:银⾏存款(2)退回:借:银⾏存款贷:预付账款【例题13-教材例11-5】甲公司向⼄公司采购原材料1 000公⽄,单价60元,所需⽀付的款项总额为60 000元。

按照购货合同的约定,甲公司向⼄公司预付货款30%,验收货物后补付其余款项。

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1)预付30%的货款时:借:预付账款 18 000贷:银⾏存款 18 000(2)收到货物时:借:原材料 6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 200贷:预付账款——⼄公司 70 200(3)补付:借:预付账款 52 200贷:银⾏存款 52 200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之学科关系 会计学与⾼等数学关系密切。

各种会计⽅法和技术都离不开数学。

会计学与统计的关系,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数量化描述。

会计学基础第1章 ~12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 最全电子讲义(最新)

会计学基础第1章 ~12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 最全电子讲义(最新)
❖ 以下分记账、对账和结账、编制财务报表三个部分阐释该公司 在设立当月所进行的会计处理。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
1.2.1 记 账
❖ 【例1—1】12月1日,公司发行股份6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共收到股东投资款3400万元,已经存入银行。
❖ 分析: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3400万元,公司股本增加600万元。依照公司法 之规定,超面额缴入股本28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需设“银行存款”、“股 本”、“资本公积”等账户予以记载。其中,“银行存款”账户需记录其增 加额,由于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因而根据前述约定,其增加额应当记入 其账户的借方;“股本”、“资本公积”账户需记录其增加额,由于这两个 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因而根据前述约定,其增加额应当记入其账户 的贷方。综上所述,应当借记“银行存款”账户34 000 000元,贷记“股本 ”账户6 000 000元,贷记“资本公积”账户28 000 000元。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2
【例1—1】(Continued)
❖ 会计人员根据银行出具的收款证明、验资报告、公司章程等原 始凭证,填制第1号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附于其后。总账记账人 员根据记账凭证在总账账簿的三个账户中进行登记。根据记账 凭证登记账簿的行为俗称“过账”(posting)。过账之后,可 以在记账凭证中以“√”标注,以免漏记或重复登记。
9
1.1.3 借贷记账法
❖ 【特别提示】账页中的“借方”、“贷方”分别是根据西方国 家记账用的符号“Debtor”(缩写为Dr.)、“Creditor”(缩写 为Cr.)翻译而来的,仅仅作为记账符号使用,分别代表账页中 除余额栏以外的金额栏的左边和右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拥有: 拥有所有权,控制:控制经济利益。
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济 利益包括直接经济利益或间接经济利益。
❖3、资产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 现或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
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 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 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 一步加工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 税费后的净值。常用于:存货的减 值。
4、现值:是指在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
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了货 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常用于:
❖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 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常用于:交 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 2、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非日常”的经济利益流入是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
入。
❖ 3、收入的分类: (1)、按性质分:销售商品的收入、 提供劳务的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2)、按主次分: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
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出。
❖2、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非日常”的经济利益流出是损 失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 少。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的 增加。
(3)、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联系:
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 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 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 所反应的内容是会计账户所要登 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 加严格的区分,互为通用。
❖3、账户的结构
账户分为左右两边,一边记增加,另 一边记减少。具体哪边记增加,哪边 记减少,依据账户的性质决定。
❖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的期末是下一期的期初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投资人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权益等额增加 2、资产和权益等额减少 3、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4、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科目 具有统驭控制的作用,而明细科目 对其所属的总分类科目起到补充和 说明的作用,二者总金额上相等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总分类科目必须按国家统一会 计制度,不得随意变更。明细科目 可以按企业核算需要设置。但并不 是所有的科目都有二、三级科目。
条件; 4、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方便。
3、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合法性:应当符合国家统 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应当为提供有关 方面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 务,满足对外报告对内管 理的要求;
(3)、实用性:应复合单位自
身特点,满 足单位实际 需要。
❖4、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详细程 度的不同:
❖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监督 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障,二者相辅相 成,既有独立的要求,又有紧密的联 系,缺一不可。
❖五、会计对象:
1、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
的经济活动;
3、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六、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且二、三级科目并不是越多越好。
❖二、会计账户
❖1、会计账户的概念:
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 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应会计要素 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核算 工具。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所作的 科学再分类。
❖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会计科目只是的会计要素的
具体内容的分类,没有结构; 会计账户则有结构。
❖我国: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计量,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 要素金额能够确定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 类。
❖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复式记账的基础; 2、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3、为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
三、收入—费用=利润
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第二节 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方法 就是账簿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分为: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我国:采用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定义: 三、复式记账法的分类: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四、借贷记账法
❖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一、所有者 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 发生减值、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 者。
二、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 所有者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 还给所有者。
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负债则不 能参与利润分配。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 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收益,在数量上体现 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结构和内容,也是进行确认和计 量的依据。由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二、企业会计要素包括:
资产
负责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 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 源。
❖2、资产的特征:
一、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 产必须是现实的而不是预期的资产,预 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我国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业 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 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 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 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八、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以什么标准 来确认、计量、报告单位的收入、 费用。
❖ 会计核算基础: 1、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
我国:企 业——权责发生制
基础会计 第一章
总论
❖ 需掌握的知识点: ❖ 一、会计的概念: ❖ 二、会计的本质: ❖ 三、会计的特点: ❖ 四、会计方法: ❖ 五、会计核算方法: ❖ 六、会计的基本职能: ❖ 七、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 八、会计的对象: ❖ 九、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 十、会计基本假设: ❖ 十一、会计核算基础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 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 收益等。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股 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 润等项目。
❖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
构成资产负债表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 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出。
❖3、费用的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利润
❖ 1、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在一定空间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盈利、亏损。
2、 利润的分类: 按构成(形成)分为: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三、会计计量属性(5条)
1、历史成本:(实际成本)是取得 或制造某项资产物资时所实际发生 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是按照 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一项资 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金额。常用于:盘盈的固定资产。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经营业务:权责发生制
——其他业务:收付实现制
❖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超大纲)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 基本的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 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包括: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2)余额试算平衡法。
❖试算平衡的局限性: 1、全部漏记。 2、方向颠倒。 3、科目用错。 4、重复登记。
1、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
2、与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 统、综合、全面地反映已发生、完 成的经济活动。(事后核算)
❖会计核算的环节:
1、确认:是否会计核算 2、计量:确定应计的金额 3、记录:记录在专门的载体上 4、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时对经济活动事项的 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1、合法性: 2、合理性: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 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 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 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 户的性质或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要 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借贷 相反的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 户中进行登记。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企业的现时义务。
❖ 2、负债的特征 一、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未来发生的 交易或事项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 负债。
三、履行偿还义务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 业。
❖3、负债的分类
定义:借贷记账是按复式记账的 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 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为记账原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