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中考数学说题稿ppt课件
说题比赛中考数学题课件(1)
04 中考数学解题技 巧探讨
选择题解题技巧
01
02
03
排除法
根据题目条件,逐步排除 错误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
特殊值法
通过取特殊值或特殊位置 ,快速判断选项正确性。
图形结合法
利用图形直观展示题目条 件,便于分析和选择。
填空题解题技巧
观察法
观察题目所给数列、图形 等的变化规律,预测未知 项。
转化法
解答题解析
题目类型
解题技巧
解答题是中考数学中难度较大的题型 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 学素养。
解答解答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 确题目要求;其次要仔细分析题目所 给条件,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接着要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推理 和计算;最后要注意检查过程和结果 的正确性。
典型例题
例如,题目“已知抛物线 y = ax^2 + bx + c (a ≠ 0) 的顶点为 (1, -4),且过 点 (3, 0),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通过分析可知,该抛物线的顶点式为 y = a(x - h)^2 + k,其中 (h, k) 为顶点 坐标。将顶点坐标和已知点坐标代入 解析式,可以求出 a、b、c 的值,进 而得到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仔细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 意,明确题目要求和限
制条件。
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突
破口。
寻求解法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 合适的解题方法,如代 数法、几何法、数形结
合等。
严谨求解
在解题过程中,要保持 严谨的态度,注意细节
和计算准确性。
压轴题的实战演练
选择典型题目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压轴题进行 实战演练,帮助学生熟悉压轴
2024年度初中数学说题课件
2024/3/23
8
概率与统计部分
2024/3/23
概率初步知识与事件的概率
01
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概率的定
义和计算方法。
统计图表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02
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
扇形图等)的绘制和解读。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03
包括利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预测比赛结果、分析
天气情况等。
9
PART 03
典型例题解析
REPORTING
2024/3/23
10
代数类题目
01
02
03
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 设立方程、解方程以及检 验解的合理性。
2024/3/23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方程组的解法,包括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并给出实际问题的应用 。
一元二次方程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如配方法、公式法和因 式分解法,并通过例题加 深理解。
应对中考数学考试
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解 题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成绩。
针对中考数学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 进行教学辅导,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锻炼逻辑思 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024/3/23
4
课件内容概述
初中数学知识点梳理
回顾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为 后续解题打下基础。
2024/3/23
典型例题解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目, 进行详细解析,展示解题思路 和步骤。
解题方法与技巧
总结初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和 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 突破口。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三角形的中位线》,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学会利用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解决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中位线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利用中位线进行测量和设计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中位线的应用和价值。
2. 知识讲解(1)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中位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中位线定理。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1:已知三角形ABC,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讲解例题2: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
4. 随堂练习(1)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平行于BC,并且DE=BC。
(2)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DE交BC 于点F,求证:AF=FB,CF=FC。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中位线2. 内容:(1)中位线的定义(2)中位线定理(3)中位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平行于BC,并且DE=BC。
(2)已知三角形AB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DE交BC 于点F,求证:AF=FB,CF=FC。
2. 答案:(1)证明:延长DE,交BC于点F。
2024初中数学说题比赛ppt课件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比赛背景与目的•比赛内容与形式•解题方法与技巧•比赛准备与策略•优秀选手展示与经验分享•比赛总结与展望01比赛背景与目的初中数学说题比赛简介初中数学说题比赛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比赛。
比赛中,参赛者需要选择一道数学题目,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讲解,以展现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比赛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通过比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赛要求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参赛对象及要求参赛对象初中在校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并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参赛要求学生需独立完成数学题目的解析和讲解,内容要求准确、清晰、有条理。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
02比赛内容与形式80%80%100%初中数学知识点概述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函数等进阶概念。
涵盖图形的性质与分类、空间与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以及几何变换和证明等。
涉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基础知识,以及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
代数部分几何部分概率与统计题型多样难度适中创新思维说题比赛题型及难度根据参赛学生的年级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既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解题技巧,设置一些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
说题形式与评分标准说题形式学生现场抽取题目,进行独立思考并解答,同时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评分标准主要考察学生的解题正确性、思路清晰度、表达流畅度以及时间把控能力等方面。
评委根据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比赛成绩。
03解题方法与技巧直接从题目条件出发,利用相关公式、定理或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得出答案。
2024年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增加多场景)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增加多场景)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中学的数学教师,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份关于初中数学说题比赛的课件。
这份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初中数学说题比赛。
数学说题比赛是一种以解题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给定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和解释。
比赛不仅考察参赛者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还考察他们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1.熟练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这是参加数学说题比赛的基础。
我们需要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
2.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题技巧:在比赛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我们需要学会快速准确地解题,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例如,通过观察题目特征,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简化计算过程;利用图形和实际例子,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
4.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比赛中,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呈现给评委和观众。
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题目,为大家讲解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说题比赛的解题和表达。
例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解题过程:1.画图表示:我们可以画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将底边和腰的长度表示出来。
2.应用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的中点到顶点的线段是高,同时也是底边的中线。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求出高的长度。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七章《平面几何图形》第三节“角的度量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角度的度量工具——量角器;角度的计算与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及表示方法;2. 学会使用量角器进行角度的测量,并能进行角度的计算;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角度的计算与应用;量角器的使用。
重点:角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角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含有角度的图片,如建筑物的倾斜角度、桌面与地面的夹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角度如何测量?2. 知识讲解(1)角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3)角度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如何测量一个三角板上的角度?(2)计算一个角度为45度,另一个角度为30度的两个角相加的结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测量桌面与地面的夹角,并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3. 角度的计算方法;4.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50度 + 30度;(2)120度 45度。
答案:(1)80度;(2)75度。
2. 拓展延伸: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角度的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使用量角器进行角度测量方面还需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角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5. 课后反思的内容。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
《数学说题》课件PPT
说 题目解答
题
题目变式 课后反思
总结提炼
原题再现
如图,抛物线y=a(x﹣4)2+4(a≠0)经过原点O(0,0),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OP交其对称轴l于点M,且点M、N关于顶点 Q对称,连结PN、ON.
(1)求a的值; (2)当点P在对称轴l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试解答如下问题 ①是否存在点P,使得ON⊥OP?若存在,试求出点P的坐标;否则 请说明理由: ②试说明:△OPN的内心必在对称轴l上.
点P的坐标,反之说明理由: 变式3:已知△OPN的内心在对称轴l上,且△OPN为等腰
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四、课后反思
(一)学生情况反思: 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源于教材 但高于教材,起点高,落点低,对学生的学习能 力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的易错点是: 忽略了利用直角三角函数证明角相等的方法;分 析、应用能力不足。
在Rt△PHN中,
在Rt△ODN中,
∴tan∠PNH=tan∠OND ∴∠PNH=∠OND,即直线l平分∠ONP, ∴△OPN的内心必在对称轴l上.
三、题目变式
(2)当点p在对称轴l右侧抛物线上运动时, 变式1:是否存在点P,使得△OM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
在,求点P的坐标,反之说明理由: 变式2:是否存在点P,使得△OMB∽△MNO,若存在,求
四、课后反思
(二)教学反思:
(1)从知识上,教师要立足于落实双基,是 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方法。
(2)从方法上,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从效果上,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多题同解、错例众评”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提炼
本题是二次函数与方程、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 将函数知识与方程、几何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 解这类题目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 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 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的一些隐含条件,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
该案例通过几何证明和计算的综 合运用,展示了解决几何问题的 有效方法。同时,说题过程注重 细节和推理过程的呈现,使得听 众能够深入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024/3/27
23
案例三:概率与统计题说题展示
2024/3/27
题目
一个盒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共30个,其中白球4个。从中任取2个,求取出的2个球中有1个红球、 1个白球的概率。
22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二:几何题说题展示题目
说题过程
评析
在△ABC中,∠C=90°,AC=BC, AD平分∠CAB交BC于D, DE⊥AB于E,且AB=6cm,求 △DEB的周长。
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可知△ADC 与△ADE全等,从而得出CD=ED 和AC=AE。接着,利用勾股定 理求出AC的长度,进而求得BE 的长度。最后,根据三角形周长 的定义,将DE、EB和DB的长度 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
2024/3/27
1
目录
CONTENTS
• 说题比赛背景与目的 • 初中数学知识点概述 • 说题稿撰写技巧与要点 • 课件制作方法与技巧 • 优秀说题案例分享与评析 • 备战策略与心态调整建议
2024/3/27
2
2024/3/27
01
说题比赛背景与目的
CHAPTER
3
背景介绍
2024/3/27
01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 养具有重要作用。
02
说题比赛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数学教 学方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选题、 讲解题目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 学习兴趣和能力。
4
目的与意义
2024版初中数学说题获奖课件
初中数学说题获奖课件•引言•数学知识体系梳理•典型例题解析与技巧指导•学生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教育技术应用与资源整合•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目的和背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说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活动,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文并茂、动画演示、互动讨论等,使课件生动有趣且易于理解。
课件内容包括题目背景、问题分析、解题思路、方法总结等部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针对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课件概述02数学知识体系梳理代数基础几何基础函数与图像统计与概率初中数学知识点概览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介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基本函数类型,以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涵盖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元素及其性质,以及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涉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初步知识与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代数运算、方程与不等式解法、三角形与四边形性质、基本函数类型及其图像。
难点无理数和实数的理解与应用、复杂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应用、函数图像的变换与综合应用。
知识体系构建方法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性质、定理等进行分类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数学知识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和错题,总结解题方法和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按照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进行系统复习,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
归纳分类法思维导图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复习法03典型例题解析与技巧指导仔细审题排除法特殊值法图形结合法01020304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条件,逐一排除错误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组合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场学校运动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会上有多少种可能出现的接力比赛组合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第15.3节内容,使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组合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PPT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组合问题。
7.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组合问题2. 内容:1)组合的概念2)组合的计算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5名运动员中选出3名参加接力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某班级有4名男生和3名女生,要从中选出3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2. 答案:(1)10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2)20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编程、概率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三、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四、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说题比赛中考数学题课件
说题比赛中考数学题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数与代数(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2)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3)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2. 章节二:几何(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2)四边形的基本性质;(3)圆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2)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3)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4)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重点:(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和函数的基本性质;(2)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说题比赛的题目,让学生初步了解说题比赛的形式;(2)分析题目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例题讲解(1)数与代数例题:a. 解一元二次方程;b. 解不等式组;c. 分析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2)几何例题:a. 利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b. 利用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c. 利用圆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数与代数练习:a. 解一元二次方程;b. 解不等式组;c. 分析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2)几何练习:a. 利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b. 利用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c. 利用圆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强调重点和难点;六、板书设计1. 数与代数部分:(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不等式组的解法;(3)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2024年度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
2024年度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选取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作为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5.1节“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第5.2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第5.3节“不等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应用,能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关于不等式的例子,如“某人身高至少为160cm”,引发学生对不等式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教材第5.1节和第5.2节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3节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3. 不等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下列不等式:2x 3 > 5,4(x 1) < 3(x + 2)。
(2)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 2x 3 > 1,x 2 < 3;② 3(x + 1) < 2(x + 4),x 1 > 0。
(3)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求解。
答案:(1)x > 4,x < 8/3;(2)① x > 2,x < 5;② x < 2,x > 1;(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说题稿课件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图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一次函数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一次函数图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直尺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一次函数图像的概念,解释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
(2)通过示例,展示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一次函数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讲解一个简单的一次函数图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2)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一次函数图像的知识。
(2)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1. 直线2. 斜率表示倾斜程度3. 截距表示与y轴的交点一次函数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y = kx + b(k为斜率,b为截距)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并画出一个一次函数图像。
答案: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倾斜程度,截距表示与y轴的交点。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请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解决。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1)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七章《平面几何图形》的第四节“角的计算”,详细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及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2. 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掌握角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角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角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角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及角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量角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红绿灯、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兴趣。
2. 角的定义及分类(10分钟)(1)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组成。
(2)介绍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等。
3. 角的表示方法(5分钟)(1)讲解角的表示方法,如符号表示、字母表示等。
(2)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各种角。
4. 角的度量及计算(10分钟)(1)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测量角的大小。
(2)讲解角的计算方法,如角的和差、倍角公式等。
5.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角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计算2. 内容:(1)角的定义及分类(2)角的表示方法(3)角的度量及计算(4)例题解析(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角的定义及分类填空题。
(2)角的表示方法选择题。
(3)角的度量及计算应用题。
2. 答案:(1)填空题:略。
(2)选择题:略。
(3)应用题: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角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角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制作钟表等。
(2)探讨角的和差、倍角公式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数学说题课件(共13页)
解答过程
•
解:(Ⅰ)当α=90°时,点E′与点F重合,如图①. ∵点A(﹣2,0)点B(0,2), ∴OA=OB=2. ∵点E,点F分别为OA,OB的中点, ∴OE=OF=1 ∵正方形OE′D′F′是正方形OEDF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OE′=OE=1,OF′=OF=1. 在Rt△AE′O中, 2 2 AE′= 2 1 5 在Rt△BOF′中, 2 2 BF′= 2 1 5 • ∴AE′,BF′的长都等于
二、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分析 (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E′, BF′的长. (2)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 角性质就可解决问题. (3)首先找到使点P的纵坐标最大时点P的位置 (点P与点 D′重合时),然后运用勾股定理及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即可求出点 P的纵坐标的最大值.
(Ⅲ)若直线AE’与直线BF’相交于点P,求点P的纵坐标的最大值(直接写出结 果即可) .
一、背景与立意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是在图形旋转过 程中,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角所 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而找 到使点P的纵坐标最大时点P的位置是解决 最后一个问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对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概括、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解题分析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数形结 合思想的应用。
• (1)∠APB= ∠ AOB=90°,所以A,B,P,O四点在以AB为直径的圆 上,旋转时点P在半圆上移动,点E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 动。当AE ′与⊙O相切时,E ′为切点时,直线AE ′与⊙O ′的交点就 是点P所在的位置。 • (2)要求两条直线交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点E的运动轨迹是以原 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而直线AE ′的 解析式中k值会随着点E ′的移 动而变小,因此当直线AE ′与⊙O相切时,E ′为切点时,k能取得最 大值。此时 P的纵坐标也就是最大值。此时OA=2,半径为1,可知 3 3 k= 3 又过A点可知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 3 x+ 2 3 3 .而AE ′ ⊥BF ′,可知BF ′的解析式的k值为- 3 ,又过B点可知BF ′的解析式 为y= 3 x+2,联立AE ′和BF ′,可得P点的坐标。
广东省中考数学说题比赛PPT
3
给后续的计算带来困难。
2.有学生可能先对 ① 式进行化
简。
得 k+ 3 b=3
③
再把③式和②式相加得
( 3 +1)b=4
再分母有理化得出结果
以上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计算 方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但可以选择更快、 更好的一种方法进行求解。
二、画图出错 1.过点D作 DM y 轴,连接CM。 2.分别过点C和D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E.F,取EF 的中点,连接CM,DM.
y1 x
(2)由(1)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为 y1 ,
x
解方程组
y 3x
y
1 x
,得
x
3 3
或
x
3
3
(舍去),
y
3
y
3
∴点C的坐标为( 3 , 3 );
3
(3)在y轴上确实一点M,使点M到C、D两点距离之 和d=MC+MD 最小,求点M的坐标.
策略:要确定点M,我们可利用轴对 称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 进行求解。
广东省中考数学说题比赛: 广东中考题第23题
,
原题再现: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k x
(
k ≠0,x>0 )的图象
与直线y=3x相交于点C,过直线上点A(1,3)作
AB⊥x轴于点B,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D,且
AB=3BD.
(1)求k的值;
(2)求点C的坐标;
(3)在y轴上确实一点M,
使点M到C、D两点距离之
两个公共点?
(2)设(1)中的两个公共点为A,B,试判断∠AOB是锐角还是钝角?
说题比赛中考数学题课件
说题比赛中考数学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考数学题库,主要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概率和几何证明等知识点。
具体章节包括:1. 平面几何: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2. 代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和不等式组;3. 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4. 几何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中考数学题库中的重点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几何、代数、概率和几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难点: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拓展和技巧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道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2. 知识点讲解:讲解题库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题库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练习题库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技巧;6. 课后作业:布置题库中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教学知识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2. 例题讲解:展示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3. 随堂练习:写出随堂练习的题目。
七、作业设计1. 题目:题库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2. 答案: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解析1. 平面几何重点内容:本节课平面几何部分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这些是几何学习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2. 代数重点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
2024年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
2024年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相似图形的定义,掌握相似图形的性质,学会判定相似多边形,并能运用位似图形解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图形的应用。
教学重点:相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放大镜下的图案、建筑设计图纸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似图形的特点。
2. 知识讲解:(2)相似多边形的判定:讲解AA、SAS、SSS相似判定定理,并举例说明。
(3)位似图形:介绍位似变换的概念,讲解位似图形的性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2. 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定理3. 位似图形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其中AB=4cm,BC=6cm,AC=8cm,求三角形DEF的周长。
(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点为中心,将正方形放大2倍得到正方形A'B'C'D',求A'B'的长度。
2. 答案:(1)三角形DEF的周长为18cm。
(2)图形相似,理由如下:……(3)A'B'的长度为4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情况较好,但对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和应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相似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制作、建筑设计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
最新初中数学说题比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不等式组的定义、解法步骤、解集表示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组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
2. 学会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及解集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不等式组的定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不等式组的定义、解法步骤和解集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两道不等式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应用拓展(10分钟)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2. 主要内容:(1)不等式组的定义(2)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3)解集的表示方法(4)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下列不等式组:2x 3 > 53x + 4 < 7(2)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满100元减30元,满200元减80元。
小华购买了一件衣服和一些零食,总共花费了210元。
请问小华的衣服价格在哪个区间内?2. 答案:(1)解集:x > 4(2)衣服价格在70元至130元之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组的定义和解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排序程序的设计与实践
一、实验目的
1、熟悉8088指令系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学习在PC机上建立、汇编、链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的过程。 3、了解并熟悉TD运行环境,学会用TD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编写并调试一个排序子程序,其方法为用冒泡排序法,将DATA数 据段中的几个单元字节中无符号的正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
实验一 排序程序的设计与实践
七、实验报告要求(包含预习报告要求和最终报告要求)
1.实验名称:
注意实验项目名称应与实验大纲中的实验项目名称相符 。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及要求
预习 最终
4.程序设计(从大到小)
报告要求 报告要求
包含流程图和源程序,源程序必须加必要注释。
5.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6.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回答思考题(如何改为由小到大排序)
实验一 求最大值程序
三、程序框图
实验一 求最大值程序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 输入程序,进行调试,运行出求最大值程序的结果。 (2) 熟悉TD调试环境下,在TD环境下单步运行本程序,以加 深对程序指令的理解。 (3) 如何把程序改成求最小值的程序。 (4) 如果为有符号数,其最大值、最小值怎么求取。
实验一 求最大值程序
五、程序介绍
要掌握这个程序,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1.程序完成的任务有:定义及初始化、求最值、显示最值。
2.怎么显示字符?例如显示“A”,利用INT 21H的AH=02H号子功能,显示DL的内容, DL中的值为字符对应的ASCII码值。
3.宏定义介绍
DISX MACRO X
MOV DL,X
(2) a<0
对称轴在y轴左侧, 抛物线经过M点时 是临界情况.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
或 1a1 43
a1
试题 一
A
方法2
ax2x21x5 33
a>0
3a2x2x10
y3a2x2x1
1 a 1
4Leabharlann 3方法2ax2x21x5 33
a<0
3a2x2x10
y3a2x2x1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
或 1a1 43
4 变式与拓展
变式: 在A1的情况下,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得 到△A'B'C,A′C所在直线交l2于点D.求CD的值?
拓展:在A1的情况下,如图7,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 (0°<α<180°)得到△A'B'C,A′C所在直线交l2于点D.若CD= , 求△ACD的面积?
2 解题策略
初中阶段求线段长度的常用方法?
几何: 1.勾股定理 2.相似(成比例)
代数: 两点间距离公式
其它: 1.三角函数
2.面积法
3 解法指导
先确定点A的位置
解法1:过点D构造直角三角形
解法2:过点C构造直角三角形
解法3: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
解法4:平行线截割定理
解法5:面积法
1 2 • A 1 C • C 1 2 E • A 1 C • C • sD iA 1 n C 1 2 D • C • C D • sE iE nC
2018年中考数学说题稿
1.“抛物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法”
直线MN的表达式为:
ax2x21x5 Δ>0 a 1
33
3
2.“两个交点在线段MN上”
分类讨论
2.“两个交点在线段MN上” yax2x2
(1) a>0
a1
对称轴在y轴右侧,
4
抛物线经过N点时
是临界情况.
1 a 1
4
3
2.“两个交点在线段MN上” yax2x2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SP,LENS
S5: A53: A52: A54:
A51: CODE
MOV CX,LEN DEC CX MOV BX,OFFSET BUF PUSH CX MOV AX,[BX] CMP AL,AH JC A51 INC BX LOOP A52 POP CX LOOP A53 MOV AH,4CH INT 21H XCHG AL,AH MOV [BX],AX JMP A54 ENDS END START
三、汇编过程图示
实验一 排序程序的设计与实践
四、程序框图
实验一 排序程序的设计与实践
五、程序清单
DATA SEGMENT BUF DB 21H,34H,0A6H,78H,0F8H,
88H,0C9H,01H,33H,11H LEN EQU $-BUF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BUFS DB 300 DUP(?) LENS EQU $-BUFS STACK ENDS
实验一 排序程序的设计与实践
六、实验步骤及要求
(1)、在EDIT环境下键入编写程序,保存为*.asm; (2)、编译、连接源程序*.asm ,分别生成*.obj、 *.lst和*.exe文件。 (3)、在TD调试环境下,用连续单步方式调试*.exe,观 察排序时数据移动变化情况。 (4)、改程序为按从小到大排序。
本题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转化思想 4.方程思想
1 试题呈现
(嘉兴卷第24题)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 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 角形的“等底”.
(3)应用拓展: “如等图底3,”已BC知在l直1∥线l2,l1上l1与,l点2之A间在的直距线离l2上为,2.有“一等边高的底长”是△BCA的BC的倍. 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A'B'C,A′C所在直线 交l2于点D.求CD的值.
MOV AH,02
INT 21H ENDM
4.如果结果最大值是FAH,存储在AL中,如何显示?先AL暂存BL,对AL逻辑右移4位, 再判断是不是大于9,若大于9加37H,否则加30H,然后送去显示。取出暂存的BL 送AL,然后与0FH相与,再判断是不是大于9,若大于9加37H,否则加30H,再送 去显示。
实验一 求最大值程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条件判断指令的用法。 2.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3.学习在屏幕上显示字符的方法。 4.学习在PC机上建立、汇编、链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在首地址为DATA1的数组中找出最大值,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DATA1 DB 35H,07H,0ABH,56H,12H,98H,0CDH,76H,0FAH,0BFH 显示结果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