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说明
举例说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设计的一般程序
举例说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设计的一般程序01【模式概述】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是“减量化”模式的循环农业,也称为“精准农业”。
【案例】:美国精准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实施精准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l990年后,美国将GPS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明尼苏达州农场进行了精确农业技术试验,用GPS 指导施肥的作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
试验成功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产管理都开始应用精确农业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期,精准农业在美国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到1996年,安装有产量监测器的收获机的数量增长到9000台。
以色列节水农业。
以色列的循环农业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
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的农田灌溉应用滴灌,10%为微喷,5%为移动喷灌,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
成效最大的是农业滴灌技术:一是水可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比喷灌节水20%;二是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三是经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比淡水含盐浓度高)用于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滴灌技术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和节省肥料30%以上,而且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污水。
为开辟水源,以色列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循环使用的投入。
以色列规划农业灌溉全部使用污水再处理后的循环水,目前,已将80%的城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的20%。
经处理后的污水除用于农业灌溉外,还重输回蓄水层。
养鸡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方案
养鸡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方案1.引言1.1 概述养鸡生态农场是一种结合了现代生态理念和农业生产的新兴农业模式。
在这样的农场中,鸡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方式都与自然环境更加接近,同时也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本文旨在探讨养鸡生态农场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期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农场模式提供可行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养鸡生态农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养鸡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概述,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分析养鸡生态农场的优势,以及设计方案的考虑因素,探讨具体的规划和布局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实施建议。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全面讨论,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养鸡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为相关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养鸡生态农场的规划设计方案,以解决传统养鸡场存在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通过对养鸡生态农场的优势、设计方案考虑因素以及具体规划和布局的分析,旨在为农场主和农业规划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在建设养鸡农场时更好地规划和设计,达到节约资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对养鸡农场的规划和设计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共同致力于建设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2.正文2.1 养鸡生态农场的优势养鸡生态农场具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对农场主和农场工作者有利,也对环境和消费者有好处。
首先,养鸡生态农场可以提供健康的鸡肉和鸡蛋,因为这些产品来自于没有受到荷尔蒙和抗生素污染的动物。
此外,这种农场模式可以为当地农民创造工作机会,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养鸡生态农场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很多优势。
例如,采用有机耕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在养鸡环节中,科学合理地利用鸡粪可以成为有机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金竹半岛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方案
据统计 ,2004年干岛湖旅游人数 120万人次,旅游经 济总收入超过 l0亿元 ,旅游业的总收入己经相当于全县 经济总量的 18% ,这个总量也是 1992年的44倍 ,可以看 到这样的增非常迅速的,2006年春节黄金周干岛湖风景 区接待中外游客8.31万人次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15 9.6% ,实现了干岛湖旅游在春节游客接待 的人数和经济 收入的双突破 ,而2006年的 “五一黄金周” 接待游人数 更是达到了5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随着杭干高速的全 线贯通 ,将给干岛湖风景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 为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 ,进一步挖掘新安江的旅游资 源 ,我们秉承 假参与” 的规划设计理念’ 欲把金竹半岛生态农业观光 园规划设计成为 ,设施健全 、景观独特 、乡昧浓郁 、旅
金竹半岛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镇的东南约 20公里,项目基 址山水形胜 ,山形秀丽、湖水清澈 、风光腐旋、景色优美 ,
2
金竹三面环水 ,层峦叠幢 ,视野开阔 ,旷奥兼备 ;山上植 被良好 ,林木丰茂 ,野生树种众多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 、 杉木、毛竹等 ,基地泉水丰富 ,溪水萦回、流淌环绕于山 间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适合 各种果树和作物生长 ,现金竹牌有居民28户 ,散落布置 其间 ,民居土墙黛瓦 ,隐约掩映于青山绿树从中 ,村中
。。大峰文峦豪成郭岛屿沫若,就平有地卷诗波赞涛曰。:”“西子三干个 7 群山已失高 干岛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处风景名胜区之一 ,也
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些年随着旅游的发展 ,
以及干岛湖人的勇于进取和创新 ,干岛湖取得了一系列 旅游开发的佳绩。从1982年正式拉开了旅游开发的序幕 ,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观光到休闲度假的一个比
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说明
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说明一、园区概况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地处太湖中最大的岛屿--西山,所辖陆地面积82.3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3.16平方公里。
交通便捷,紧靠苏州和上海。
拥有丰厚的物产资源,全区有耕地4.5万多亩,其中果园3.5万亩,盛产青梅、杨梅、水蜜桃、柑橘、白果、板栗、茶叶等名特优果品及太湖湖鲜特种水产品。
年产果品2万吨,水产品1000吨,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林木覆盖率达68%以上。
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西山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对西山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殷切的希望。
1995年5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时,对这一带的环境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指示要很好保护、利用和开发。
1998年4月17日至2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考察了太湖山水的保护和苏州市西山,总书记高兴地亲笔题词"开发太湖,保护太湖,发展吴县,造福后代"。
1992年5月22日和1996年1月14日李鹏同志两次视察西山,指示要在旅游三产和花果上作文章,要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1997年陈俊生同志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领导视察时,对西山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现代化示范作了重要指示,为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1998年2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吴县市西山镇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问题的批复》指出,"鉴于吴县市西山镇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经济基础,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及独特的地理位置等优势,同意吴县市西山镇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2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01年撤市设区为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首期为三年,中央财政每年3000万元,地方配套3000万元,自筹3000万元,总投资27000万元。
100亩休闲农庄规划说明
一、规划要点1、主题:依托当地水资源和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外迁农民的情况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发展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园区。
2、注重地方特色,以生态理念作为景观塑造的核心,从山体、湖区、建筑等层面进行生态营造,营建出山、水、建筑相融的休闲观光园环境。
二、规划区位与基础资料1、规划区位市亭湖区黄尖镇,规划面积120亩。
2、基础资料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一般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带。
由于东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也可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降水日100-115天,年平均降水量900mm-1066mm,年平均气温13.7℃-14.4℃,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199-236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09-218天。
三、规划指导思想1、生态氛围。
以绿为主,强调生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回归自然,恢复自然生态植被自然浅丘风貌;人工景观,植物造景,林相改造,塑造特色、多样、具规模的植物群落景观。
2、改善环境,服务市民。
休闲观光园对于市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规划的立足点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满足市民周末出游和休闲的需要,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3、以观光园的开发和发展为契机,开发旅游和带动周边各产业发展。
将观光园的建设提升为北地区主体旅游资源,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项目主体。
四、规划目标及布局规划的目标是使观光园满足广大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满足一定的市级规格活动的特定功能要求。
从本土生活的特色中提炼创作元素,努力营造一个休闲宁静、亲近自然、亲近大众的环境空间。
以小而精为特色,做到每个地方都有景可看,有产可销。
布局全园划分为:休闲农业区70亩,餐饮休闲区 20亩,高档度假休闲区 30亩。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
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推广旱作农业。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一座农业生态园,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
该项目的建设旨在通过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经济、提高乡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设计思路1.生态环保本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优化园区生态平衡,通过多种生态措施,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2.多样化经营本项目主要经营农业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畜禽养殖、种植等,同时结合农村旅游和度假业接待,形成多元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和客户的需求。
3.拓展功能本项目规划中,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和地理特点,增设多项娱乐、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如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游、观光果园、农业科普馆等,以此丰富客户体验和园区内部周边的设施建设。
三、规划设计1.景观规划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分为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两个部分。
内部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包括果树、蔬菜、花草等多种植物的种植,形成不同季节具有特色的景观,同时也要针对园区内的湖泊、小溪流、撞墙等自然条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布局,形成自然、美观的景观。
外部景观则主要依托公路、高速公路等经过本项目区域的道路进行美化,通过种植林带、草坪、花卉等方式,打造美丽的景观带。
2.功能区划分根据本项目的经营需求和游客流线,将园区功能划分为养殖区、果蔬区、文化体验区、旅游服务区等几个主要功能区。
养殖区主要包括禽、畜养殖等,产出禽肉、畜肉等产品;果蔬区则包括多种水果、蔬菜的种植,以及种植区、采摘、销售等部分;文化体验区,主要包括主题农场、科普馆等多种文化体验活动;旅游服务区则包括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
3.交通道路参照当地交通状况和园区地形地貌,本项目的道路规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要道路宽度为5m-8m,一般都是双向通行,次要道路一般宽度为3m-5m。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
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推广旱作农业。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商业计划书1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1.1.1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
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 。
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
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20% 以上的增幅,预测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1000 亿美元。
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 。
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
据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1% 左右。
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
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
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量不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特别是中产阶层对休闲有机农业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规划设计方案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K项目背景苗木培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有日光温室大棚110 座(其中本村村民拥有28座,中心拥有82座),总长度为6086.4米折合91.25亩棚前可利用空地折合82.13亩,总面积折合173.38亩(具体数据见附表),可以用于发展农业休闲农场的流转土地共有120亩,属集体所有。
闲置房屋汇总表合计274 1414苗木培育中心温室大棚汇总表苗木培育中心自有温室大棚统计表一(集体)苗木培育中心村民拥有温室大棚统计表二(个人)1.2.项目建设概述项目地现有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符合本项目长期发展规划。
在现有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2丄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生态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生态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生态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
同时为充分展现“陇原民居”特有的风貌,生态园接待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将充分考虑“陇原民居”元素。
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与娱乐性。
在对生态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种植区和观光娱乐区分开、果树中间种农作物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开发“体验经济”。
通过生态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 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牛态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
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
300亩建设观光休闲农业项目计划书
300亩建设观光休闲农业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选址于县乡村,规划建设300亩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
主要将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直销、农产品深加工等业务,打造一个集休闲体验、观光游览、农产品品尝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景区。
二、项目布局
1. 农田30亩,采取有机养殖模式,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2. 观光游乐区50亩,设置农家乐活动区、果树园采摘区等项目。
3. 木屋酒店20亩,提供20个独立别墅。
4. 美食休闲广场50亩,设置农产品直销超市和餐饮区。
5. 农产品加工区100亩,建设果汁加工 ,蜂蜜加工等。
6. 生态观光路30亩,绿化规划构建优美环境。
7. 辅助生活区20亩。
三、进度安排
1. 2019年6月-2020年6月:一期工程(观光游乐区、酒店、广场)
2. 2020年6月-2021年6月:二期工程(加工区、生态观光路)
3. 2021年6月-2022年6月:三期工程(农田区)
四、资金需求与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预计采用政府 + 社会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融资。
项目建成后年平均营业收入为万元,年平均纯利润为万元,预计投资期为5年。
五、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可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周边物流及服务业发展。
以上为“300亩建设观光休闲农业项目计划书”的初步内容框架,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化。
广西平南龚州生态园二期规划设计说明
广西平南龚州生态园二期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广西平南龚州生态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是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为了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提升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龚州生态园计划进行二期规划设计。
二、规划目标1. 提升生态园的整体规模和产业布局,增加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优化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园的生态价值和环境质量。
3. 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内容1. 园区总体布局:按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园区的功能区域,包括农田种植区、畜牧养殖区、水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科研教育区、文化旅游区等。
同时,充分考虑交通、水源、排污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2. 农田种植区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确定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方式。
合理配置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畜牧养殖区规划:根据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不同畜禽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
合理规划养殖场地,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养殖设施。
加强畜禽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4. 水产养殖区规划:根据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水域进行水产养殖。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提供养殖设施和水质管理措施。
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管理,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5. 农产品加工区规划:根据农产品的加工需求,规划农产品加工厂和加工设施。
提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
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 科研教育区规划: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供科研设施和实验基地,支持农业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
快乐农园规划方案
快乐农园规划方案简介快乐农园是一个用于休闲娱乐和农业教育的场所,旨在为游客提供一个快乐和放松的农场体验。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快乐农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广阔的土地,适合建设快乐农园。
该土地应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以支持农业种植和动植物的生长。
同时,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和游客易于到达的因素。
设施规划1. 农田和植物区域规划设计多个农田和植物区域,用于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和植物。
农田和植物区域可以设置教育区域,提供有关农业种植的知识和技巧。
2. 动物园区在快乐农园中设置一个动物园区,展示各种农场动物,如牛、羊、鸡等。
游客可以与动物互动,研究关于动物的知识和饲养技巧。
3. 农舍和休闲区提供舒适的农舍和休闲区,供游客休息和放松。
其中的农舍可以用于农业培训和农场体验活动。
休闲区可以提供野餐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
4. 教育中心规划一个教育中心,提供农业教育课程和培训。
教育中心可以举办各种工作坊和讲座,向游客传授农业知识和技能。
5. 餐饮区设置多个餐饮区,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和农场特色美食。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健康和美味的食物。
活动和服务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快乐农园可以提供以下活动和服务:- 农场体验活动,如农业种植体验、动物喂食体验等。
- 农场市集,让游客购买新鲜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 农业知识讲座和工作坊,提供农业教育和培训。
- 生日派对和团队建设活动,为游客提供特别的体验。
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快乐农园应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有机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保护。
- 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 管理水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 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
结论通过规划和设计一个综合而有趣的快乐农园,我们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快乐和放松的农场体验,并同时提供农业教育和培训。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
安吉浙江大学美波登生态农业园一号地块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本项目地处浙江省安吉县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区内。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水陆交通便利,距湖州68公里,上海220公里,杭州市中心65公里。
2.项目简介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项目地块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城区余墩社区和南北庄村龙山以南地块,园区东西长约1.4公里、南北宽约1.1公里,北靠龙山、东临建设中的杭长高速公路,西、南两侧均与安吉县城相连,城市综合管线配套也由用地西侧及南侧接入。
园区内有两条泄洪河流(鲁家溪及梅园溪)由东至西穿过,并在园区西侧合为一体,整个地形呈东高西低(高差约6米左右)、南高北低(高差约4米左右)走势。
场地上现有上梅村、下梅村、桃园、百亩洋等村庄及农田,其中南面的梅园溪将整个地块分为南北二个主要区块,整个园区划分为高效生态农业核心区及自然生态生活区两大区块。
一号地块位于园区内梅园溪以北至鲁家溪、鲁家溪分洪道以西至城东路范围,东西长约930米、南北宽约250米,规划区用地面积约200亩。
3.优越的周边环境一号地块北临龙山,四周溪水围绕、竹林遍布、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宜人;地块南面与梅园溪隔河相望有约700亩的生态农业园区,其中208亩以玫瑰种植为主并紧临梅园溪南侧,内有国内食用玫瑰种植区及国外观赏精油玫瑰种植区,共有55个玫瑰品种,色彩缤纷、芳香扑鼻;东面紧临五星级酒店区及大型商业、娱乐区,西面为二号住宅用地,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及高品位的商住因素为小区日后聚集居住人气打下良好的基础。
4.便利的交通条件规划用地机动车道路西端可连接安吉城东路,东端穿过酒店区北侧可与杭长高速公路引线接驳;梅园溪上可设景观栈道与其他区域步行相连,小区居民出行极为方便。
二、设计依据1.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对浙江大学美波登生态农业园项目立项及总体规划批文。
2.国家及地方政府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及技术标准。
农场规划方案
农场规划方案“”园区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目录一.项目总体概况................................................. .....................................3二.项目指导思想................................................. .....................................3三.项目规划要点................................................. .....................................3四.项目区域划分及面积................................................. .........................4五.基础设施费用表................................................. . (10)六.项目实施计划..................................................................................11七.项目规划图................................................. .....................................12一项目总体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村,北依穆斯林国际商贸城,南靠银佐路,西临京藏高速,东靠新水桥清真大寺;距银川市城区1、5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二)项目规模项目现有农田1000亩,两座天然鱼塘共计120亩,蔬菜温棚50栋。
二项目指导思想本项目建设秉承“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推动城乡互助,走向生态文明”得原则,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保护与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方向,推动政府、高校、媒体、社团、企业等多种力量与全社会广泛参与,发展集宁夏回族建筑艺术、西夏古文化脉络、乡村民俗风情、农林业生态休闲娱乐、花木集约发展等于一身,融合文化体验主题旅游服务业与休闲农林项目建设于一体得文化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第一节生态农业园概述一、国外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概况二、生态农业园的类型(一)多元综合型(二)科技示园(三)人文景观型(四)休闲度假型(五)生态旅游型三、生态农业园的功能(一)经济功能(二)社会功能(三)生态功能第二节生态农业园的规划一、农业园的规划原则(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二)主题突出,协调创新(三)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四)借助自然,实现“天人合一”(五)以人为本,人景交融(六)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手法(一)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二)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三)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四)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五)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六)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七)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八)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氛围(九)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三、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步骤⒈计划书阶段⒉基地调查研究阶段⒊资料分析研究阶段⒋方案编制阶段⒌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一)园区选址⒈选址原则⒉选址条件评价表13-2 生态农业园的选址条件评价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发展容发展资源城郊,原有农业区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综合园区、园艺场、农业工厂、现代农场高科技生产设备,果菜工作场所,休闲,参观,科普,体验城郊,原有农业区靠近自然风景区,农村资源好农业庄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参与,体验,休闲,渡假城郊,农村地理条件变化多,山势起伏田园风光农作场,田园,摘采,体验城郊,农村海拔较高,部分由森林游乐区衍生森林游乐区,森林浴,牧场,渡假村,生态教育,露营森林游乐区,瀑布,河川,林场,牧场,渡假村城郊,农村有湖泊、水面,地势平缓观光休闲渔场水产养殖,捞捕,钓鱼,产品展受,海滨城郊,农村农村历史人文,文化涵底蕴丰厚农村历史文化展示农村民宿,农村民俗,农村建筑(二)布局形式⒈围合式⒉中心式⒊放射式⒋制高式⒌因地式(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⒈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⑴分区原则⑵分区规划⒉生态园中其他规划⑴入口规划⑵园路规划⑶给水排灌工程规划⑷园区绿化设计(四)农业产业的项目规划⒈农业项目设计原则⑴因地制宜⑵技术先进⑶品种优良⑷观赏价值高⑸充分利用资源⑹可操作性⑺经济可行性⑻可持续性⒉农业产业项目分区⑴农例如茶园、野生植物园、四季果蔬园、养菇场、草药场、稻田、花圃、植物苗圃等⑵林例如林场、森林游乐区等⑶牧例如养鸡场、养猪场等以畜牧经营为主的观赏牧场⑷渔例如养虾场、贝类养殖场、鳄鱼养殖场、渔港、名贵鱼类养殖场等(五)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⒈建筑设施景观规划⒉道路水系景观规划⒊农业工程设施景观规划⒋作物生产景观规划⒌绿化环境景观规划(六)道路交通规划⒈规划原则⒉规划功能?⒊规划容?(七)农业水利规划⒈规划原理⒉规划容案例分析:生态农业园一、建立生态农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市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都市农业的特色还很不鲜明,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生态农业、工程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在我市还未形成。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热点向第一产业转移,随着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随着农民对增收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需求的增强,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市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园,对于扩大市农业的对外开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和考察论证,在武湖地区建立生态农业园最为适宜。
(一)便捷的交通条件生态农业园位于武湖和长江之间,跨黄陂和新洲两区的南部地区,围包括黄陂区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镇、六指镇和新洲区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村组,园区面积152.4平方公里。
武湖地区北有318国道,南有汉(口)施(岗)一级公路,东有仓(埠)阳(逻)公路,西有武(湖)黄(陂)公路,构成了便捷的公路网络。
水运通过临近阳逻深水港可以到达长江沿岸的各大中城市及海外。
天河机场和汉口火车站距离该区均为30公里左右。
滠(口)阳(逻)铁路贯穿其中,西接京广线,东连京九线。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构成了该地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1969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1969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大堤,加固了沿江堤防,开辟了排水沟港,疏通了河道,修建了武湖闸和电泵站,使该地区成为我市的“鱼米之乡”。
武湖地区地广人稀,现有耕地11.05万亩,可养殖水面6.44万亩,林地1.87万亩,人均耕地1.74亩。
多年来该地区有30%的耕地和50%的非耕地是由镇、村两级组织直接经营的,使开发具有可控性。
武湖地区湖泊众多,沟渠纵横,水资源丰富。
(三)良好的开发基础生态农业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光同季,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农业发展的潜力大。
目前,武湖地区农业生产以水产、蔬菜等鲜活副食品为主,1997年水产品产量为0.76万吨,蔬菜11万吨,牲猪出栏3.45万头,粮食3.31万吨,棉花0.2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7.63亿元,人均纯收入2748元,建设生态农业园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近几年,武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众多的投资者看好。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开发方针建设生态农业园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都市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以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设施农业为依托,以观光旅游农业为特色,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为目的。
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完善设施功能,实现区域主体产业特色各异、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农业园成为集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工程设施、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乡村建设等多种示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
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未来5至10年,初步成为设施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水平先进、自然环境优美、观光特色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成为全市渔牧结合集约养殖区、都市农业示区、郊野休闲观光区、农田水林路综合开发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针是:在该区域实行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开发,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开发的格局。
一是组织业主开发。
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业主按高科技、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进行连片开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市、县共建,分级开发项目。
市里的项目由市里负责组织实施,县、乡的项目由县、乡负责组织实施。
三是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多渠道投入。
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补偿贸易等多种方式,广泛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县、乡、村、农民及社会各界建设生态园的积极性。
三、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园规划于黄陂和新洲两县的南部地区,围包括黄陂县的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桥乡、六指镇和新洲县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分村组。
面积152.4平方公里(22.68万亩)。
根据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和武湖地区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的要求,生态农业园规划为5个功能分区和1个绿色长廊带。
(一)渔牧林结合集约养殖区围包括武湖及其以南的低洼地区,面积89.7平方公里(13.46万亩)。
本区是武湖地区的“盆地”,水域面积大,精养鱼池多,具有发展渔、牧、林结合的良好条件。
本区坚持精养水面与湖泊大水面相结合,以种苗、养殖企业为“龙头”,通过渔、牧、林结合,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在品种结构上,主攻名、特、优、新产品及观赏鱼。
近期确定的主导产品是鳜鱼、鲫鱼、河蟹、虾类、生猪和蛋鸭。
按照开发的生态模式差异,本区还分为鱼鸭生态养殖区、鱼猪结合养殖区和武湖大水面虾蟹养殖区。
(二)蔬菜花卉区位于生态农业园的南部,面积36.55平方公里(5.48万亩)。
该区以垄岗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19米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相对较好。
该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的要求,集中连片形成蔬菜、花卉生产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
蔬菜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在汉施公路两侧建设3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形成设施蔬菜生产区。
花卉主要发展科技含量高,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鲜切花、盆花、盆景等。
与此同时,园区的布局充分考虑观光、休闲的需要,把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布局、生产设施与园林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效农业区位于生态农业园的西部,面积11.8平方公里(1.77万亩)。
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优良种繁育及高效设施农业,探索优化高效种植模式,并大力建设沟、渠、路、排灌设施成网的生产基地。
(四)农庄休闲区位于生态农业园的西北部,该区以岗坡地为主,大多是荒坡、荒滩,面积11.3平方公里(1.7万亩)。
该区以“世界农庄”项目为骨干,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和农业庄园,形成山水园林观光休闲城区,为现代大都市提供近郊生态旅游环境,创造独具特色,融农业科技、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场所。
(五)社区服务区以五通口为中心,面积1.4平方公里(0.21万亩)。
该区集中建设生态农业园的生活居住、商贸、旅馆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及科研服务机构。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发展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第二产业。
(六)绿色长廊带在汉施公路红线宽度(40米)两侧各50米的围,建成一条长11.8公里的绿色长廊带,总面积1.65平方公里。
该区域以发展鲜食果和观赏林为主,运用现代化栽培手段和“两高一优”栽培模式,发展质优的国外名特、优、新林果品种。
小结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它坚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将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同时园区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生态农业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示作用。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 生态农业示区生态农业示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