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__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学者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术语和术语的解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文学名词体系。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名词汇总,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中国从夏代的历史起源开始,到清末,跨越六朝、十六国、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历史时期,以及一些主要宗教派别,在时间长达三千余年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学作品。

二、上古诗歌上古诗歌是中国古代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上古诗歌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诗歌最初以神话、哲学讨论和抒情性叙述为主,但后来也涉及到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等话题。

三、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四部书籍与五部书籍,其中四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五经指《易经》、《书经》、《诗经》、《尚书》和《礼记》。

四书五经汇集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化和理念,既是古代史实的体现,又是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宝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当中的一种,以宋朝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流行,宋词以精致的文字、灵动的画面、诗意的议论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抒发出一种文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至今所出现的文学作品,它是宋词、诗词、元曲等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延续,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的反映,是中国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的写照。

当代文学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现代特色,其内容包括科幻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类型。

六、文言文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文体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国修辞文学研究的基础。

古代文言文以《汉书》、《史记》、《诗经》以及宋明以来著名的文学著作为代表,为弘扬和传播古代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4、《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

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

《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5、《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着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

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记录,它涵盖了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到现代文学的发展演变。

在中国文学史中,有很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以下是其中一些名词的解释。

1. 诗经:又称《诗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许多不同作者创作的诗篇组成,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民众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后世的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言文:指古代汉族的书面语言,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它以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为基础,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严整性。

3. 唐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唐诗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文学成就。

唐诗通常以四言或五言句式为主,讲究平仄和韵脚的押韵,以及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抒发。

4. 宋词: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文学时期,宋词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

宋词以语言细腻、意境深远和抒写个人情感为特点,多为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的形式。

5.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元代(1271年-1368年),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

元曲以《傲慢剧》、《杂剧》、《散曲》等不同类型的剧目为主,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进行表演。

6. 白话小说:白话小说是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写作的小说,与文言小说相对。

它于明代(1368年-1644年)开始出现,逐渐发展成熟。

白话小说的特点是使用白话语言,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7.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20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文学运动提倡用白话进行写作,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倡导科学、民主和人道主义,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指以乡村生活为背景、关注农民命运和乡土文化的文学形式。

乡土文学通常以真实、细腻和生活化的方式表达人物、事件和环境,强调地域性和浓厚的情感氛围。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上古文学1、《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诗经》1、《诗三百》: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

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

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自考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3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4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5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6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7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神话:原始人类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虚妄反应。

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以为的解释和描述,是用浪漫主义手法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传说:以一定的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带有史实影子的。

有文学和历史双重性质的口头故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时间的诗歌305篇,它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初,被奉为经典,称为《诗经》风雅颂:“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一般说就是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它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4部分,《尚书》在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铭文,而且《尚书》的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的五经之一,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有着重要影响。

《春秋》与微言大义:《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编年体断代史书,以言为经,事为纬,以记事为主的史书,为后世编年体史书之先河。

记录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历史,经孔编订。

鲁国历史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思想倾向:维护周礼。

微言大义:是指《春秋》中体现出的大义“夫子后而微言绝,七十率而大义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想以及文学流派的分析和归纳,旨在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规律和内在特点,以及其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当时文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且有人开始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和评价。

然而,真正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现代汉学,之后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所产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文体的作品,以及与这些作品相关的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演进,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例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文本之一,以其深刻的民间情感和朴素的语言风格而闻名,成为后世文人的经典之作。

而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盛产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如杜牧、李白等。

宋元时期则以散文的繁荣为特点,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创作,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吴伟业的《岳阳楼记》等。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中,还需要特别关注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文学思想是指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观点。

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想,如“文以载道”、“兴白被黑”等,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变迁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揭示了古代文学的演变规律和内在特点,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

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

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

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着名的农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名词解释[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名词解释[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

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

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

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

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

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

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

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淀,积淀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诗词诗词是古代文学中最为熠熠生辉的一支,它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

诗是以固定的韵律、格律和章法进行创作的文学体裁,它可以表达诗人对自然、人情、思想等方方面面的感悟;而词是以乐府为基础,以音乐为伴奏,抒发诗人的抒情、爱情或思乡之情。

2.辞章辞章是古代文学中另一重要的文体,它通常是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多以记叙和议论为主,借助修辞手法和虚实对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辞章可以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应制文、叙事文等。

3.骈文骈文是一种独特的文风,通过重叠和并列的手法,将诗和辞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韵律和句法结构。

骈文多用于表达作者对宴会、礼仪、悼念等场合的感慨和情感,具有华美的文辞和庄重的气势。

4.传世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传世作品,指的是经过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作品。

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不同的风格和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思想。

5.古文古文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使用的古代汉字书写的文体,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文以句子简短、语言凝练为特点,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塑造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风貌。

6.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多位先秦时期的诗人的作品,其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贵族雅正的诗篇,形式多样。

诗经以其极富情感和音乐性,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7.典故典故是古代文学中常常被引用的成语、词语或故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典故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引入典故可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并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以下是该书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的汇总:1.诗经:刚开始收集和整理民间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遗产之一。

《诗经》包括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古文:古代文学作品的正式文体,古代文学中最简约、朴实、直接的表达方式。

3.史书:记载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文学作品。

史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4.诗赋: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主要艺术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赋以辞章华丽、造句繁复为特征。

5.韵文散文:广义上泛指所有有韵的散文,狭义上特指宋代的散文形式。

韵文散文强调音韵的韵味和文辞的优美。

6.宋词:盛行于宋代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以抒发爱情和自然之美为主要主题。

7.律诗:唐朝盛行的一种严格按照字数音律要求的诗歌形式,以五言、七言为主。

8.元曲:元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以曲调婉转、剧情细腻、寓意深远著称。

9.文言小说:古代小说的一种,用文言写成。

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10.白话小说:用白话语言写成的小说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

代表作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此外,还可以拓展一些其他相关的名词:11.词:古代一种以歌咏表达感情的独特文体,有诗意、音韵优美的特点。

12.传统戏曲: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等形式来表演剧情。

13.简体字和繁体字:汉字书写形式的两种变体,简体字主要在中国大陆使用,繁体字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使用。

14.文言文和白话文:汉语书写的基本文体。

文言文用于古代,具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修饰词汇,白话文则是口语化的书写形式,近代以来被广泛使用。

15.诗派: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独特的诗歌创作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骚体派等,宋代的词派等。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的文学形式和流派。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极为丰富多样,还有很多其他名词和概念值得深入了解和拓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宋元文学试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西昆体2.晚唐体3.香山派4.江西诗派5.豪放派6.婉约派7.中兴四大诗人8.诚斋体9.四灵诗派10.江湖诗人11.散曲12.词牌13.科范14.套数15.话本16.入话17.诗话18.南戏19.元末四大南戏20.元曲四大家21.套曲22.《董西厢》23.《录鬼簿》24.“张三影”25.自度曲二、填空1.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是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李春风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_________。

9.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12.惜春常怕花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1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宋初“香山派”师法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称梅妻鹤子。

18.大小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宋代的__________事件将李清照人生分成两个时期,其词集的名称__________;“词别是一家”是她的《__________》一文中著名的观点。

20.苏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苏门四学士长于词者___________,长于诗者____________。

22.江西诗派“一祖”__________;三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元好问是_______代重要诗人,其以_______形式作诗论批评,题名为________________。

24.元杂剧每一幕称_______,南戏中则称_______;南戏中动作提示语“介”,杂剧为________。

25.元早期杂剧家中本色派的代表是____________,文采派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26.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______________》,经金代________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27.元末四大南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8.柳永的词集_________,秦观的词集________,周邦彦的词集_________。

29.苏轼的词集,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的词集,_______________。

30.晏殊的词集___________。

欧阳修的词集____________。

贺铸的词集___________。

李清照的词集____________。

31.陆游的诗集______________。

杨万里的诗集_____________。

范成大的诗集_______________。

32.《明妃曲》的作者______________;《荔枝叹》的作者______________。

33.《后催租行》的作者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作者____________;《论诗绝句》的作者____________。

34.《岳阳楼记》的作者____________;《秋声赋》的作者____________;《六国论》的作者____________。

35.《留侯论》的作者____________;《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____________。

36.《金石录后序》的作者____________;《指南录后序》的作者____________。

37.因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影响而产生的词牌《念奴娇》的别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8.窦娥的三桩誓愿是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金代《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40.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关汉卿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王实甫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白朴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42.纪君祥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高明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43.辛派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4.姜派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5.《梧桐雨》杂剧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46.《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________________;《琵琶记》中的女主角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2.简述词与散曲的异同3.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4.简述话本的结构5.简述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中的作用与地位6.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7.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8.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9.简述周邦彦对词发展的影响10.简述张元干在词史上的地位11.简述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12.简述吴文英词的风格13.简述柳永《雨霖铃》的抒情特色14.简述柳永《望海潮》的白描特色15.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旷达风格16.简述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7.简述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18.简述“江西诗派”的主张与特点19.简述《西厢记》的主题及其表达20.简述《错斩崔宁》的结构特色21.简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的表达22.简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四、论述题1.宋代散文兴盛的原因2.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3.欧阳修“诗文革新”对文学的影响4.分析《秋声赋》5.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6.分析《前赤壁赋》7.豪放派形成的原因8.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9.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0.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1.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影响12.杂剧之所以成型、成熟于元代的原因13.关汉卿的戏曲成就及影响14.王实甫的戏曲成就及影响15.王实甫《西厢记》的成书过程及艺术特色16.戏曲的形成过程17.话本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附:宋元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

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

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4.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7.中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

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

有活脱通透的特点。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0.江湖诗人: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11.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

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

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又名“套曲”、“散套”。

15.话本:说话人的底本。

说话是起于隋唐的一种说故事的行当,有类现代的说书。

“话”:故事。

是白话小说的源头。

16.入话:是“话本”与“说话”引入“正话”的部分,大多是相类的小故事,也有诗词等。

17.诗话:中国诗学史上,诗人、文人读诗时评点、分析而发展而来的理论概括。

18.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

流行于宋元南方的相对于北方杂剧的戏曲。

其曲调来自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篇幅较长,场次结构为“出”;演唱比杂剧灵活,可合唱、对唱、接唱;“科”曰“介”。

后发展为明清传奇。

19.元末四大南戏:柯丹邱《荆钗记》;民间作品《刘知远白兔记》;徐田臣《杀狗记》;施惠《拜月亭》。

20.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位曲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

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来的。

21.套曲: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又称散套、套数,或与小令相对而言而称大令,一般都有尾声。

22.《董西厢》: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唐元稹《莺莺传》,而结果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主题人物均有变化,反封建意义更为积极,篇幅亦甚宏大,是演变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重大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