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研究[1]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模式研究_刘延松
于复杂产品系统
资料来源: 文献 [ 11]
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 13] . D av is认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要经过概念产品形成和开发制造两个阶段 [ 14] , 项目是复杂产品系统创
新过程的核心, 其创新最适合的组织形式就是项目导向型组织 ( pro ject based organ ization, PBO ) [ 15, 16] . 创
72
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 22卷
表 1 传统技术创新过 程模式比较 T ab. 1 Com parison on the trad itiona lm odes of techno log ical innovation process
比较项目
技术推动模式 (第一代 )
市场拉动模式 (第二代 )
交互模式 (第三代 )
复杂产品系统主要以单位或小批量形式进行生产, 不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的优势, 且创新 需要跨越企业边界, 多参与者的协调整合, 因此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战略比一般企业的技术战略更加系统 和复杂.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创新成本高, 所消耗的创新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各异, 而且创 新资源在不同阶段的投入强度是非均匀的. 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规律来确定重 点, 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1 问题的提出
复杂产品系统是指研究开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单件或小批量客户定制的大型资本品或基础设 施 [ 1] , 如大型电信通讯系统、大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系统、智能大厦、电力 网络控制系统、大型船 只、半 导体生产线、智能大厦、大型矿山机械、能源化工综合体等 大型产品、系统或基础 设施. 复 杂产品系统 由许许多多的子系统和零部件组成, 涉及诸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技术领域的高度集成, 创新难度 大且失败率高 [ 2] . 但是复杂产品系统作为现 代经济的技术骨干, 其创新意义巨大, 是国家 竞争力的重 要体现.
先进复杂产品研制体系的分析
先进复杂产品研制体系的分析newmaker针对新时期大型复杂装备的研制特点,通过对先进设计技术的跟踪研究,分析国外复杂产品装备研制的先进设计技术、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典型应用案例深入研究先进设计技术在复杂产品研制中的应用,以帮助我国军工制造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先进的综合设计技术。
通过探索复杂产品研制过程中集成和协同的手段和方法,为军工复杂产品产品的研制过程中采用新的设计手段和技术进而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服务。
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善我国军工制造企业落后的产品研发模式,从技术应用的角度为我国军工制造企业提供技术的引导,并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搭建起适应最新技术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先进设计技术体系,满足我国大型复杂装备快速研制和供应的迫切需求。
国外先进设计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研究为了全面反映先进的设计技术在国防复杂产品研制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大量的国外研究成果,通过开展“一个型号”(洛·马公司的JSF项目)、“一个企业”(波音公司)、“一个行业”(船舶工业)等3个案例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国外军工行业典型产品研制中采用的先进设计技术,以期研究形成面向军工工业的、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先进设计技术体系,并归纳和总结复杂产品研制的先进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洛·马公司JSF 的“全球虚拟企业”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的军用飞行器研制的JSF项目是美国军方历史上最大的军火采购项目,总价值大约2000~4000亿美元。
洛·马公司在JSF项目中采用协同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了包括90项网络软件的系统,构筑出虚拟开发环境,使工程人员可以模拟在工装和零件实际制造之前的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各个环节。
洛·马公司的JSF小组能够调动位于187个地点的80多个供应商及4万多名工作人员为战机研制共同工作。
洛·马公司项目发言人称,JSF是第一架从一开始就完全实施数字化设计的飞机,而商用飞机波音777不能说是完全实施了数字化。
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研究
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研究供应链是指将来源于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流程、销售等环节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协调、管理、优化的过程的系统,其复杂性、多样性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许多挑战。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系统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复杂,因此,研究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问题成为当今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1.动态性的概念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指的是企业在供应链中所面临的变化、风险、挑战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价格、需求、供应等方面。
动态性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波动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例如季节性需求、突发事件等,引起了供应链的周期性变动。
(2)风险:包括供应风险、价格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等,它们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中断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损失。
(3)创新和技术变革: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入,可能改变企业当前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位置,导致供应链的结构和关系发生变化。
2.动态性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动态性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动态性使得供应链更加复杂,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多,需要企业具备更好的协调能力。
其次,动态性使得供应链关系更加紧密,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需要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
最后,动态性也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具备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3.如何应对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要应对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实时监测:要监测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供应链事件等情况,并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优化企业内部流程:企业需要对自己内部的流程、流程和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品质,为供应链系统做好充分准备。
(3)加强供应链合作: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客户等相关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4)灵活反应:供应链系统动态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实时调整的能力,以降低风险和损失。
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链的视角
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斯的实现机制研?:3于创斯链的视角金丹杨忠花磊邵记友内容提要领军企业主导的复杂产!系统创新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杂产&系统创新具有多主体、多阶段、跨领域的特点,同时具备高度的技术复杂性和组织复杂性。
现有研究缺乏对复杂产!系统创新实现机制的系统性分析。
本文以创新链为视角,着眼于复杂产!系统所具有的技术和组织的双重复杂性,具体分析了领军企业复杂产!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即基于创新链构建领军企业复杂产!系统创新的纵向协同机制以实现技术复杂性,以及基于创新链构建领军企业复杂产!系统创新的横向集成机制以实现组织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领军企业开展复杂产!系统创新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领军企业创新链复杂产!系统创新纵向协同横向集成引言当前,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从参与世界经济逐渐转向引领世界经济,而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复杂技术创新的推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创新发展进入了由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转换的新阶段。
在全球创新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国际经贸关系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应用于基础关键领域的复杂产品系统'Hansen&Rush,1998),代表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对于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大影响,而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则是如何实现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
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作为对技术和组织要求最高的产业类别,其价值链更长,连接关系更为复杂(张亚豪、李晓华,2018),其创新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
在此过程中,系统集成商通常处于中心主导位置,负责参与主体的管与调,创新的整(Hobdaa&Rush,1999(。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效能的提升,关键在于发挥系统集成商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掌握核心技术、在行业竞争中占据引领地位的领军企业通常扮演着系统集成商的角色。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管理策略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管理策略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管理策略随着科技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设计、开发和生产复杂产品系统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本文将从构成和管理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能力。
一、构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能力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市场能力。
1. 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产品设计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
首先,产品设计能力是指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不断培养设计人才,并与市场及客户进行深入的合作。
其次,工艺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艺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和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研发新的工艺技术,并持续改进生产流程与技术设备。
最后,制造能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能够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快速交付。
制造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具备灵活的生产资源配置和生产管理能力,以及持续改进和集成的制造系统。
2.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能够协调和整合各种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和协同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跨部门和跨功能的协同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研发、生产和市场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实现创新目标。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团队和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其次,企业需要具备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能力,能够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产品创新中。
企业可以建立知识共享和学习机制,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知识库和经验总结,以便在新产品开发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应用。
最后,企业需要具备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动力。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协同研究_以核电工程为例
进而来, 为研发成本高、 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 单件 或小批量 生 产的大型产品、 系统 或 基 础 设 施
[1 ]
。
复杂产品( 系统) 结构 呈 非线 性, 包 含 大 量 定制 元 子系统 及控制 单 元, 复杂产品 ( 系统 ) 创新的 件、 关键就是将这些元素按照层次结构集成为整个系 统( Hobday et al. 2005 ) 。 复杂产品 ( 系统 ) 创新 类似于第五代系统 集 成 网 络 模 型, 强调 参 与 成 员 的合 作 及 构建, 集 成 商、 供 货 商、 运 营 部 门 等都是 产品 集 成 的 主 体, 应尽可能早地参与到项目中 来
第 32 卷 2011 年
第 11 期 11 月
科 研 管 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 32 , No. 11 November, 2011
文章编号: 1000 - 2995 ( 2011 ) 11 - 005 - 0059
复杂 产 品 系统创新 过 程 中 产 品 开 发与 技术 能力协同 研 究 — 以核电 工 程 为 例
0 x
∫
y
0
F( x , u) du) 将复杂产品( 系统) 描述成( x* y ) 相
空间的 曲 面。 以 x 作 为 的 序 参 量, 势函数变为 V 为组 态, ξ = - V / ξ k + F , ξ k 表示非 稳 定模,
0 k
。
第 11 期
刘
兵, 邹树梁等: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协同研究—以核电工程为例 表1 Table 1 核电站 岭澳 秦山二期 红沿河 宁德 福清 阳江 方家山 在建核电工程项目一览表 List for China NPP in Building 电功率( MWe) 2 × 1000 2 × 650 2 × 1080 2 × 1000 2 × 1000 2 × 1000 2 × 1000 2 × 1250 2 × 1250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管理研究
摘
要 : 杂产 品 系统 ( o S - 新 管理 是一 个新 的创 新 管理 范畴 , 受到 越 来越 多的 重视 。综 合客 户、 复 C P )4  ̄ 正 用
户、 集成 商、 货 商的视 角 , 建 了复 杂 产品 系统创 新过 程 管理框 架 , 出组 织界 面 、 成管理 、 目学 习是 供 构 指 集 项 复杂 产品 系统创新 管理 的3 个重要 方 面, 阐述 了相 应 的管理 策略 , 结合相应 案例 进行 了验证 分析 。 并
第 2 卷 第6 6 期
2 0年 3 09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0 -6No. l2 6
S in e& Te h olg Pr g e sa d P lc ce c c n o y o r s n o iy
Ma. 0 9 r2 0
复杂产 品系统创新过程管理研 究
潘 若东, 司春 林
去项 目的经验 和教训 应用 于 当前 或后 续项 目: 改变 现有 的 职能 组织 , 或创 建新 的团 队以适 应 项 目执 行 : 建新 的业 组
务 单位 , 执行 日益增 多 的相似项 目。B ay 等将 该模 型 来 rd I
与组 织能 力 的3 个层 次 ( 战略 、 职能 、 目) 项 相结 合 , 出 了 提 集成 系统 和服 务 的组 织 能力模 型 (S — M) IS OC 。他们指 出 , 应确 保执 行者 参 与到过 程改 善 中来 .将最初 IS 目中获 S项
17 5 . 5 —1 8
[ 6] 杨继 瑞. 学研三 结合 的 几种 模 式探 讨 [/ ] t / w w. 产 JOL . t / w h p: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研究
复杂产 品系统 创新动态性研 究
司春 林 , 若 东 潘
( 复旦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海 2 0 3 ) 上 0 4 3
摘 要 : 统 产 品 创 新 动 态 性 理 论 不 适 用 于 复 杂 产 品 系统 创 新 管 理 。基 于 对 复 杂 产 品 系统 性 能 和 复 杂 性 变 传 化 的 分 析 , 跃 迁 型 、 进 型 、 归 型 描 述 复 杂 产 品 系 统 创 新 的 动 态发 展 过 程 , 出 针 对 不 同 的 创 新 动 态模 用 渐 回 指 式 , 采取 不 同的管理 策略 。 应 关 键 词 : 杂 产 品 系统 ; 品 创 新 : 新 动 态 性 复 产 创 中 图 分 类 号 :4 63 F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4 (0 8 0 — 0 4 0 10— 38 20 )50 0— 4
能 力 来 推 动 或 应 对 技 术 变 革 , 够 开 展 不 连 续 性 创 新 或 快 能 速 与 之 响 应 , 够 调 整 内 外 部 组 织 网 络 关 系 以利 于 产 业 标 能
准 的开 发 。主 导设 计源 于需 求驱 动 的技术 竞 争 , 果需 求 如
1 传 统 创 新 动 态 性 模 型 与 复 杂 产 品 系统 创
虽 然A U模 型存 在一 定 的不 足 和适用 性 方 面 的局 限 , — 但 它为 我们 理解 产品 创新 与工 艺创新 之 间 的关 系 、 创新 和
产 业演 化之 间 的关系 提供 了线 索 , 而且 还 有着 较强 的政 策
含 义 。
12 复 杂 产 品 系 统 创 新 .
包 括变 化 、 选择 、 坚持3 阶段 。 连 续性 创新 之后 , 个 不 经过渐
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研究
0引言当今,全球市场动态急剧变化,不确定性增大,从近40年的核心能力演化来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减弱。
如今,企业面临不断创新的需求,其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化,这意味着企业经营者要不断地重新配置或修改已经开发的功能。
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关注的范围已经扩大,既包括主流变量,也包括创新能力[1]。
及时的响应能力、快速灵活的产品创新能力、有效协调和重新部署内外部资源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2]。
动态能力既提高了组织的敏捷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又鼓励和促进企业国际化。
1能力的生命周期能力生命周期概述了能力演化的主要特征,有助于解释企业异质性的基本来源,这种异质性往往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生命周期包括多个阶段,新组织中新能力的生命周期始于创建阶段,这为能力为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之后是开发阶段,其特征是逐步建立能力;最终,能力建设停止,达到成熟阶段。
在功能达到成熟阶段,甚至在此之前,各种事件可能会影响功能的未来发展,功能可能会分化为能力生命周期的6个其他阶段:退役(死亡)、裁员、续约、复制、重新部署和重组[3]。
分支代表了一组潜在的一般路径,其选择部分取决于特定的功能及其发展阶段。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6个阶段可能会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相互跟随,也可以同时发生。
重要的是,在能力生命周期的每个分支中,分支之前的能力演化形式会影响能力的后续演化,可能超出其最初应用的产品。
当能力的外部因素具有足够强的影响力改变当前发展轨迹时,就会发生能力分支。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能力所在的组织内部或外部,内部甄选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包括管理决策,外部选择环境的因素包括需求、科技、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及政府政策的变化。
2动态能力形成的微观基础企业的能力体现在典型的商业活动中,如订单履行、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交付,基于以下3种管理行为的差异:识别新的机会(感知)、调动现有资源以利用新的机会(抓住),以及不断地改造公司及其其产品和过程(改造)[4]。
现有能力的持续性取决于所需的变革需要的力量、变革的动力及整合和重组资源的管理能力。
复杂产品系统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2 01 3焦
技 术 经 济
Te c hn ol o gy Ec o no mi c s
V0 1 . 3 2 .No . 5
Ma y .。20 13
5月
复 杂产 品 系统 合 作 创 新 博 弈 分 析
戴大双 , 谭 崇梅 , 常 静
(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管理 与 经 济 学 部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4 )
陈劲 等认 为 , 复杂 产 品 系统 的组 织 结 构 具 有 多层 级 的特 点 , 其 组 织 结 构 应 该 是 基 于 项 目的 多 企 业 联
盟口 ] 。Yb a r r a 等 发现 , 技术 联 盟 成 员之 间建 立 信 任
并不 能 防止投 机行 为 的发 生 , 技 术 联 盟 能 否 成 功 的 关键 在 于联盟 的相互依 赖 性和不 稳 定性 [ 8 ] 。宋 砚 秋
C O P S ) 是 指 研 制成 本 高 、 规模 大 、 技 术 含量 高 、 单 件
或小 批 量 定 制 生 产 的大 型 产 品、 系 统 或 基 础 设 施[ 1 吨 ] , 如“ 天河 ” 大 型 计算 机 系统 、 “ 天 官 空 间站 ” 大
系统 合作 创新 中参 与者 行 为 的 若 干建 议 , 但 是 对 复
完成 , 应针 对 这些组 织 构建合 理 的行 为约束 机 制 L 6 。
合作 单 位可 供选 择 的策 略为 ( 积 极合 作 , 消极合 作 ) 。 假设 : r ( r >0 ) 是 合作 单位 选择 积极 合 作策 略 时 的短 期 收益 ; R( R> O ) 为 合 作 单位 选 择 消极 合 作 策
面向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知识流动模型研究
收稿日期:2 1-1 -1 00 1 1 基 金 项 目 :2 1年 度河 南 省科 技 厅软 科 学 项 目 《 于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知 识 管 理研 究 》 基金 资 助 ( 04 0 5 10 00 基 12 0 4 09 ) 作者简介:刘航 ( 9 0一 1 8 ),女,山东菏泽 人,讲 师,硕士 ,研究方 向为系统工程、项 目管理。 第3 卷 3 第2 期 2 1 - ( ) 【 1 0 2 上 8 】 1
务l
訇 化
面 向复 杂 产 品 系统 创 新 的 知识 流 动 模 型 研究
Res ear he kn ch on t ow l edg fo odelo e l w m f com pl oduct d s st ex pr s an y em s
动 的关 键 资 源, 成为 决 定 企业 竞 争 力 的关 键 因素 。
因为 复 杂 产 品 系统 的特 殊 性 ,大 规 模 生 产过 程 中
程 十 分 复 杂 ,需 要 将 跨 学 科 的 知 识和 技 术 融 入其
中 。这 种 跨组 织合 作 参 与 的 现 状 使得 创 新 所 需 的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知识流动 ;模型
中国 分 类 号 :F 6 . 0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0-0 3 ( 01 2上 ) o 8 — 3 9 1 4 2 1 ) ( - o 1 0 0
D i 1 . 9 9 J is . o 9 o . O 1 2 上 ) 2 o : 3 6 / . n 1 o - l 4 2 l . ( . 6 o s 3
知 识 的 集 成 。 知识 已经 成 为 复 杂 产 品 系统 创 新 活
复杂产品时空形态的多远演绎设计方法研究
复杂产品时空形态的多远演绎设计方法研究复杂产品的设计涉及到多个维度的考量和演绎,需要结合时空特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时空形态的演绎设计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更涉及到产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探讨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多维演绎方法,旨在提供对这一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指导。
复杂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往往需要跨越多个层面和因素的考虑。
时空形态的演绎设计方法强调了产品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空间环境下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这种方法要求设计师不仅要考虑产品在静态状态下的外观和功能,还要分析和预测其在动态变化的时间轴上的表现和需求响应。
例如,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产品可能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竞争环境。
综合分析与需求识别:通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识别和理解产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潜在使用场景和需求变化。
这需要设计团队具备对市场趋势和用户行为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产品核心功能和特性的深刻理解。
场景建模与模拟验证:利用先进的建模和仿真技术,对产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场景下的表现进行模拟和验证。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设计团队预测产品的使用效果和性能表现,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并降低开发风险。
创新设计策略与技术应用:采用创新的设计策略和前沿的技术应用,以提升产品在复杂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这包括从材料选择、工艺技术到智能化设计的综合考量,确保产品在多变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
可持续发展与生命周期管理: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使用和废弃阶段,采取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和管理策略。
这不仅关乎产品的环保性能,还涉及到产品在长期运行中的经济性和社会责任。
复杂产品时空形态的多维演绎设计方法研究,是一个涉及到科技、市场、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通过系统的方法论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设计师和研发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产品设计中的挑战,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应用的发展。
我国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理论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
具 有 重要 的 理 论 和 现 实意 义 。
dn.A ee eg gbac fh nvteted s t t y ncm l rdc ss m invtnt o ss r . e t s h m ri r ho ei oav o e ,h s d o pe pou tyt oao er j t tt t n n t n i h e u o x e n i h y u as
2 年第 2 期 … 1
ec n…
e et eerh m n R sac
di1.9 9 jin 10 7 9 .0 12 .O o:0 3 6/.s .0 0— 65 2 1 . 104 s
我 国复杂产 品系统创新理论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
庄永耀 ,姚洁盛 ,刘 岩
( 昆明理 工大学,云 南昆明 6 09 50 3)
s s m o u o nr . y t f ro rc u t e y
Ke od :cm l rd c ss m ( o S ; blyo invt n ait o te ne edn nvt n ; ya ceo yw r s o pe pout yt x e C P ) ait fn oao ; bly fh dp netn oao dnmi v— i i i i i i
关键 词 :复杂产品 系统 ;创 新能力 ;自主创新 能力 ;动 态演化 中图分类号 :F2 . 1 1— 0 2— 4 00— 6 5 2 1 )2 0 1 0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知识创造机理及实证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知识创造机理及实证研究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 Systems,CoPS)是指研发成本高、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技术密集)、用户定制、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产品、系统或基础设施。
CoPS正成为又一影响国家重大竞争力的产品制造模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器。
而CoPS创新的研究也成为我国重要而且特殊的产品创新领域的研究分支。
近几年,国内外关于CoPS的研究都是把CoPS作为一个创新产品,CoPS创新过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产品系统的形成过程。
而产品开发运作过程不仅是单纯的社会性活动过程,更是一种知识认知活动及知识相互整合的创造过程。
在CoPS创新过程及知识创造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一个典型的CoPS创新案例分析,提出了改良的SECI模型——SECRP-SyS 模型。
构建了以SECRP-SyS模型为核心,集成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因素作为输入,创新绩效作为输出的CoPS知识创造机理的理论框架,并以此理论框架提出概念模型以及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假设和变量题项的设计。
通过问卷调研获得有效的样本数据,采用软件SPSS19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并使用软件LISREL8.7完成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和理论模型的检验。
从而得到以下论文的主要结论:(1) CoPS创新过程的本质是知识创造过程。
(2) CoPS的知识创造过程是SECRP-SyS六种知识创造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过程存在三种主要的模式转化路径,分别是"E→R→P→SyS","E—>C→R→P→SyS"和"E→C→S→P→SyS ",结合统计检验后的路径系数,发现知识实践内在化是知识创造过程的关键,是形成高质量、高水平CoPS的最关键环节。
(3) CoPS 集成商的界面管理能力、基础IT能力和智力资源获取能力以及集成商营造的创新文化氛围和构建的组织环境是影响知识创造过程最主要的5个驱动因素。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 Systems, CoPS)的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
由于CoPS通常涉及高度的技术集成、跨学科合作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其创新项目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导致较高的风险。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机制,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本文首先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的风险特征进行详细阐述,明确其与传统项目风险管理的区别。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识别出CoPS创新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构建一个综合的风险评估框架。
本文还引入动态模拟方法,以模拟风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项目的影响,从而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更加直观的风险态势感知。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风险调控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
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展示了这些策略在实际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推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2.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概述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 Systems,简称CPS)是指那些具有高度复杂性、技术密集、系统集成度高的产品系统。
这类产品通常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如航空器、大型发电机组、高速列车等。
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项目不仅对技术要求极高,而且涉及广泛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等。
对这些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对于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1)技术集成度高:这些项目往往需要集成多种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研发周期长:由于技术复杂性和项目规模,这些项目的研发周期通常较长,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复杂产品系统属于大型资本品,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支撑平台,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成功可以带来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提高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大任务。
因此研究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这一主题,深入研究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过程模式以及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评价体系和演化机理,并以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创新点有:1、复杂产品系统在产品特征、生产特征、技术特征、创新特征和市场特征等方面与传统大规模制造商品的根本区别。
其创新过程模式是典型的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模式,包括了战略过程、职能过程、技术过程、项目过程和创新网络支撑等五个方面。
在创新模式中,战略过程是先导,项目过程是核心,技术过程是关键,职能过程是保障,创新网络是支撑环境。
2、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所需要素的有机组合,是由相互联系的战略要素、项目要素、技术要素、职能要素和创新网络等要素集成的能力系统。
本文从构成要素角度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分为战略能力、职能能力、项目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网络支撑能力五个维度,并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五维评价模型和评价工具。
3、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形成演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过程,其核心是项目过程。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是在创新项目中逐渐形成并体现。
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通过项目机会的识别、项目获取、项目执行和项目完成,提高战略能力、技术能力、职能能力、项目能力和网络支撑能力,从而促进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的演化机理模型。
4、以大型透平机械和煤矿机械制造企业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加速信息化、建立适合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加大研发以拓展技术宽度和技术深度、由单机制造商转向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由单机生产的商业模式转向设备成套和工程成套模式、构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等提升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以MBD为核心的复杂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研究
1引言复杂产品(如飞机、汽车等)具有客户需求复杂、产品结构复杂、产品技术复杂、产品制造流程复杂、产品试验维护复杂等特点,并且产品涉及多学科多专业,产品生命周期长,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复杂且要求严格。
复杂产品的生命周期涉及到产品研制供应链中多企业、多产品、多部门、多业务之间的复杂协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在不断缩短制造周期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更加趋向于面向整个研制供应链的的紧密协同。
发达国家在复杂产品研制领域,积极开展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 anagement ,PLM )的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应用,对传统生产方式通过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应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研制流程。
近年来,国际知名航空制造公司在大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研制模式来改变飞机研制方法,并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贯穿于飞机研制的全生命周期中,其数字化技术应用经历了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数字样机、以M BD 为核心的全三维协同应用4个阶段。
目前,以M BD 为核心的全三维协同关联应用技术已在多个型号以MBD 为核心的复杂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研究贾晓亮1,丁晓宇2(1.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2.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0102)[摘要]针对复杂产品研制特点,面向复杂产品生命周期长、协作单位多、质量管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以MBD 为核心的协同虚拟产品和物理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方法,建立以MBD 为核心的复杂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型,并以MBD 为核心的产品模型和PLM 技术为基础,对复杂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MBD ;虚拟产品;复杂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51(2011)06-0039-04Research on Complex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Based on MBDJIA Xiao-liang,DING Xiao-yu(1.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 2.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China,Beijing 100102)[Abstract]Aiming a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product development,in order to solve problems of long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difficult to control product quality in complex produ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the approach of complex product life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M BD (model based definition)and 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collaboration is put forward.The connotation of complex product life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M BD is analyzed.The complex product life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M BD for PLM is founded.Base on M BD technology,key technologies on complex product life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are described.[Keywords]model based definition;virtual product;complex product;product lifecycle;quality management工艺与设备2011年12月第47卷第6期Dec.2011Vol.47No.6航空精密制造技术AVIATIO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中得到成功应用,如波音787型客机通过以M BD为核心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协同,其整个设计工作实现了无图纸,研发周期缩短40%,工程返工减少50%。
DFH小卫星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研究:战略逻辑和组织合作适配性视角
Study on Innovation Ecosystem Dynamic Evolution of DFH Minisatellite Aerospace Complex Product:The Alignment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Logic and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作者: 欧阳桃花[1];胡京波[1];李洋[2];周宁[1];国辉[3]
作者机构: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首都空港贵宾服务管理有限公司;[3]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 管理学报
页码: 546-55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创新生态系统;航天复杂产品;核心企业战略;组织合作
摘要:以小卫星龙头企业DFH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航天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定义及其动态演化特征和实现机制。
分析表明,航天产品研制要重点关注总体设计环节,其创新主体是由核心企业-供应商-科研单位三方构成的一个微生态系统;航天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从中心-轮辐式到共生式的动态演化主要结构特征是:参与者行动从围绕核心企业目标转化为围绕共同目标;组织边界由清晰向模糊转变;核心企业的组织角色从领导者到平台创造者。
基于价值来源选择和制度稳定方式,深入剖析了航天核心企业游击队战略逻辑和交流型组织合作、复杂性战略逻辑和协同型组织合作间如何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动态适配,以打开航天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由中心-轮辐式向共生式转化过程的黑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研究技术创新的动态性,有助于判断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从而指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相关战略的制定。
批量产品的技术创新动态性可以用A-U模型描述,而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因其自身的特征,目前尚无合适的描述模型。
本文在系统分析传统的创新动态性模型的基础上,指出其不适合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的分类方法。
1传统创新动态性模型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1.1传统产品创新动态性理论Utterback与Abernathy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导设计的概念:在产品导入期,用户偏好不确定,难以选择准确的技术方法,大量企业带着各自的产品进入市场,以产品创新相互竞争。
在用户对不同产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企业不断改善产品,调整产品设计,逐渐形成主导设计。
其后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不掌握主导设计的企业退出市场,行业中的企业数量衰减。
主导设计的出现意味着产品创新频率开始下降,企业转向提高工艺创新的投入[1]。
如图1所示,产品和工艺的创新频率由流动阶段到过渡阶段至明晰(专门化)阶段沿不同的曲线变化,其交点即为主导设计的出现[2]。
主导设计连接不同的产业层级,是设计路径之间的竞争。
主导设计的出现对产业中企业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深远影响,在主导设计出现之前的进入者有较低的失败概率[3 ̄4]。
Anderson和Tushman认为,主导设计是对不连续性创新进行选择的结果[5]。
技术变化是一个社会文化演进过程,包括变化、选择、坚持3个阶段。
不连续性创新之后,经过渐进性创新,逐渐形成主导设计,主导设计将被下一次不连续性创新破坏。
对工艺而言,不连续性创新是指促使产品成本或质量发生数量级变化的生产方式;对产品来讲,不连续性创新是指开发出根本不同的产品形式,使产品具有决定性的成本、绩效、质量优势。
企业必须开发不同的核心能力来推动或应对技术变革,能够开展不连续性创新或快速与之响应,能够调整内外部组织网络关系以利于产业标准的开发。
主导设计源于需求驱动的技术竞争,如果需求不足或技术竞争受阻,不连续性创新就未必会引发新的主导设计。
图1A-U模型虽然A-U模型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适用性方面的局限,但它为我们理解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创新和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而且还有着较强的政策含义[6]。
1.2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ProductandSystems,CoPS)指高成本和工程密集型产品、系统、网络和设施,其产品结构、生产特性、市场结构、开发网络组织等具有不同于批量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研究司春林,潘若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要:传统产品创新动态性理论不适用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
基于对复杂产品系统性能和复杂性变化的分析,用跃迁型、渐进型、回归型描述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指出针对不同的创新动态模式,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复杂产品系统;产品创新;创新动态性中图分类号:F4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8)05-0004-04收稿日期:2007-12-10作者简介:司春林(1946 ̄),男,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技术管理、创业与创业投资;潘若东(1976 ̄),男,吉林松原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
第25卷第5期2008年5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Vol.25No.5May2008第5期产品的独特性[7-8]。
由于CoPS产品具有结构精密、设计专门化等不同于批量产品的特性,因而其生命周期不会沿着传统模式的轨迹发展[9]。
CoPS的投资决策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产品生命周期可能持续数十年。
即使产品已经安装并投入使用,只要控制功能、子系统和性能要求等方面发生变化,其创新就会持续进行,传统的产品创新生命周期模型不能解释CoPS这些存在于流动阶段的创新决定因素。
Davies总结了复杂产品的演进与传统产品创新动态性模型的3点重要区别[10]:①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不包括成熟阶段(企业提高能力增加产量降低单位成本),产品的设计和集成具有单一性,不会产生规模效应。
②在复杂产品系统行业中,主导设计的出现并不表示产品创新频率的降低和创新进程的减缓,组件技术和产品集成技术的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
③复杂产品系统没有终结。
复杂产品系统通常是大技术系统的元素或子系统,会持续地升级、置换、调整等。
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分布于各子系统、部件中,很难区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频率,整个系统的创新频率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曲线。
复杂产品系统的生产和创新相融合、创新和扩散相融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相互渗透或者交替出现。
由此可见,传统产品创新动态性模型中对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界定与复杂产品系统有极大的不同。
例如在传统模型中单个企业是主要的分析单元,企业和市场是清晰定义的实体,企业为创造市场和重新定义产业而竞争,技术创新和扩散是独立的。
根据传统模型,产品和技术沿着由流动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轨道发展,市场选择主导设计,然后进行渐进性创新。
以上这些特性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很难得到对应。
复杂产品系统需要新的模型来描述其创新动态性。
2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模型基于以上分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动态性不适合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频率来描述。
同时,当前对复杂产品系统组织模式和创新过程的研究也没有涉及对其创新动态性的考察。
本文采用系统绩效和系统复杂性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以期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系统绩效指系统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在便捷、舒适、安全等方面的性能。
系统复杂性包括产品复杂性、技术复杂性和组织复杂性。
产品复杂性指系统的结构层次、子系统和部件的数量、设计和生产的难度等特征;技术复杂性指涉及技术领域的广度和技术的深度;组织复杂性指产品生产过程涉及的组织数量以及组织间协调和学习的复杂程度。
根据对系统绩效和复杂性变化的分析,我们得到如图2所示的模型,即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有3种路径选择:跃迁型、渐进型和回归型。
在这一框架下,可以把对复杂产品系统关于组织模式、创新过程、创新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
首先是跃迁式发展(见图2中的曲线Ⅰ)。
由于技术突破,在政策的支持下,新的性能更好的复杂产品系统取代原有系统,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由2G系统到3G系统的发展。
其次是渐进式发展(见图2中的曲线Ⅱ)。
全球化进程给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使企业面临更多苛求的用户,促使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新技术范式的涌现,产品性能更加完善,产品复杂性也不断增加[11]。
在这一过程中,产品创新更多地表现为结构创新和技术融合,不同的企业和产业参与到系统和零部件的开发中来,网络组织逐渐扩展,组织关系变得日益复杂[12]。
随时间的推移,复杂产品系统变得更为庞大,成本更高,功能和技术更为精密。
如涡轮喷气飞机引擎的持续性改进。
图2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模型最后是回归式发展(见图2中的曲线Ⅲ)。
它是复杂产品向批量产品和简单产品的转变。
在复杂产品系统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内部投资,加强与大学和专业供应商的联系,正确把握技术的深度和宽度,识别核心能力和外围能力[13],从而寻求简化机制和战略。
通过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手段的相应调整,将某一职能或职能界面加以简化[14],来降低产品和组织的复杂性。
通过标准化以前定制的部件来简化业务过程,通过联盟和外包来简化组织过程,以加快创新速度[15]。
联盟和外包虽然增加了网络成员的数量,但使核心企业更集中于产品集成和业务过程,在促进产品标准化的同时,扩大了交流与学习的范围,使组织关系和生产过程变得简单。
CoPS企业在提升集成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同时,通过组织学习来开发新的过程、程序、路线,构建新的部门或新的业务公司,将从最初项目得到的知识转移到后续项目中去[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近似或相同项目数量的增加,CoPS生产者能够从项目的共性中得到系统知识和管理能力两方面的积累,逐渐获得重复经济,进而使CoPS产品发展成为批量产品或标准产品,获得规模经济。
如现在我们称之为标准产品的汽车、一般建筑工程等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
3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分析在本部分,我们将选择几种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对其创新动态性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在不同的动态发展模式下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的不同特点。
3.1移动通信系统的跃迁式发展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电话以提供语音业务为主,司春林,潘若东: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性研究5・・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只满足各国及部分区域性漫游。
其中,第二代数字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预计使用到2010年左右,将有4亿用户。
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的发展属于渐进性创新。
模拟系统和GSM系统具有相似的技术特征,共享相同的网络结构和基本组件,以相同方式接入固话网。
但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局限性,存在着话音质量仍不理想、数据传输率低、频谱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因此,当前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俗称3G)的呼声越来越高。
3G将提供世界范围内设计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固定网络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高服务质量、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终端,具有全球漫游能力、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业务的终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因而它的引入将会对后者造成巨大的冲击。
为了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需的越区软切换,在基站控制器之间需增加GSM系统所不具备的RAN-RAN接口。
除此之外,3G系统的真正商用还涉及到频段许可的购买、大量基础设施升级、软件开发和安装以及相应的巨额投资。
跃迁式的系统发展,将对整个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为新技术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产业新技术的推广、新标准的确立与实施。
对产业中的企业而言,其组织在具备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随时准备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尽可能使当前的系统具有更大的柔性,以与将来的系统对接或升级。
在面对技术跃迁时,由于涉及到对既有系统的全面升级/置换,因而企业必须同其它企业建立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分担机制。
3.2航空发动机和智能大厦的渐进式发展航空发动机虽然是飞行器的一个分系统,但其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之多几乎与整个飞行器相同,而且有些要求更高。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包括总体、进气道、风扇/压气机、主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尾喷管和控制系统等众多部件和系统,相关的部门包括军方领导机关和科研机构、政府领导机关和科研部门、大学和发动机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