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在此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做了理论铺垫,故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教法与学法:本节课将采用探究式学习、交流与讨论的教学方法。
试验与教具准备: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试管、酒精灯、烧杯、白磷、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液。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了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2、本质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都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机制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实际化学反应?”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我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将质量守恒定律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为切入点,如烹饪、制作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存在。
3.问题导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归纳: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的方式,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试验验证方法。
2. 力量目标:能够通过试验观看和试验数据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保持观看力和试验探究的爱好,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试验验证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同学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关于物质质量的学问,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质量守恒定律》。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同学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试验操作过程和试验现象,引发同学的思考,激发同学的试验爱好。
3. 试验探究:支配试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数据。
4. 试验结果分析:同学依据试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归纳总结:同学依据试验结果和争辩,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基本原理。
6. 实际应用:通过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同学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策略:通过试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亲身参与试验操作,观看试验现象和分析试验数据,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发同学思考,提高同学的思维品质。
2. 教学方法:接受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同学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参与度。
3. 教学效果:通过试验探究,同学既把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又提高了试验操作和试验数据分析的力量。
同学能够机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亮点: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并且能够将理论学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同学对化学学问的爱好和理解。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 许多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练习的 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 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 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
灭,则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等于整支蜡烛质量的一半)
和有催化剂的反应(催化剂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
物)中准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七)(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会
保持不变呢?(引导学生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
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学生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质量守恒定律》
称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 1,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本质分析;难点:质量
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验中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
测定和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
容及其微观解释;
2、通过对实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教学目标 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培
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霸州市第八中学杨海燕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五、教学策略1.实验探究法使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
因此它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我把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并且亲身设计实验方案和亲体经历参加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交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课堂学习中我自己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思维共振的境界。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有时三人一组,有时六人一组,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实验探究、视频课件相结合、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本课教学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教学细节关注仍然不够,改进实验是我自己给学生提出来的,要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而且实验要多次进行才能得出结论,教学机智和灵活应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
由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和教师预期不一样的效果,也就是,教师应当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细节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也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机制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我在细节的处理上,如果能再大胆些、开放些,充分运用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进行探究,其效果将更好。
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教案,不如说是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2. 利用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教学课件及素材。
【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它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堂讨论】1.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写在作业本上。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及效果。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讲授新课】1. 通过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学生分享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1.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评价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神奇的火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归纳、验证等方法,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的涵义的理解,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并应用,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法,采用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2、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及创造性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水平。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有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
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它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教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后面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作好理论准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掌握定量实验分析法是关键,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基础。
以往有一些学生不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实行相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乃至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一、知识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二、水平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学难点】一、知识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二、水平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法—假设实验验证法教学模式【教学用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等、细沙;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采用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3、通过巩固练习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模式:猜想→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式、交流讨论式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白磷、锥形瓶、托盘天平、硫酸铜溶液、铁丝、蜡烛、镁带、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磷在氧气中燃烧;(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引言: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不变的,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猜想:可能变大、可能变小、可能不变。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与猜想是否相同。
)[过渡]刚才是老师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结论,那么是不是一切的化学反应都存在相同的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运用桌面上的仪器及药品探究一下“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实验探究]分组活动。
探究、讨论、交流、记录、发言、分析、总结。
(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反馈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一些简单的计算。
[问题思考]为什么一切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得出原因。
[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微观上进行分析。
[过渡]那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下面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将怎样变化?[探究实验]蜡烛的燃烧和镁带的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物质中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了解物质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及其应用,并通过实验与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质中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和原理;–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注重实证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10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如:将一块蜡烛点燃,用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观察质量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15分钟)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0分钟)通过实验和问题解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如,将一固定质量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观察物体在空中与地面碰撞前后的质量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实验中的应用。
4. 巩固与拓展(20分钟)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引导法:通过小实验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讲解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因为本节课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基础上,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我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知识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正式开始前,我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一块儿重要的知识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同样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观察、想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多动手,多操作,多观察,多思考,也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与机会,学生发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见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说出质量守恒定律并会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学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其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探究实验法、,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思考、归纳、总结,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结合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1.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会列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例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生成氢气氧气,然后抛出问题,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然后告诉同学们,关于这个问题拉瓦锡做了一个实验: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氧化汞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汞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再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相等是一个巧合还是规律?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板书)。
在本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此外,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学习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开始上课时,我会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现象展示:接着,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烧碱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协助。其次,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课题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
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准备。
同时为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
初中化学课题主题三: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课题主题三: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范例剖析】“点石成金”是指将石头变成黄金,是古代方士的一种术法,现在比喻为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可以用化学方法将大理石变成黄金;请你解释其可能性。
【考情分析·定方向】【典型例题】(2017●福建第8题)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C.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知识清单·夯基础】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_______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1)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_______和_______不变,物质的_________不变。
(2)微观: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①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__________,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③各物质质量是指__________参与化学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
④生成物应包括“气体”(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或“沉淀”的质量在内。
【考点精讲·提能力】内容突破【命题角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例题1】镁带燃烧后质量会增大,而蜡烛燃烧质量却会减轻,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微观示意图【例题2】如图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 图示中x的值为3【例题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7:24D. 图示中x的值为23)表格数据分析【例题4】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例题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变重)。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教师小结: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课堂小练习:
1、在化学反应A +B = C中,10克A物质恰好与8克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水
1、在化学反应2X2 +3Y2 = 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3Y2 B、X2Y3 C、X3Y4 D、XY2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C + O2=== CO2
讨论,通过方程式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④表示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宏观意义)
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宏观意义)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022年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2022年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2022年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通过做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
经过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初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事物,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1、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
关系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
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
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
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强调注意实验的探究过程,如美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又为什么减少等。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怎样的判断才算是科学的判断?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应该注意,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要明确落实到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这一关键点上,这不仅有利于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而且为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准备了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题的学生活动、探究,得出对质量守恒的认识,然后通过两个质疑性实验来完善学生的认识,最后是从微观角度给出了说明。
本课题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获得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