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的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香豆素

香豆素
香豆素有什么生物活性, 你认为哪些生物活性比性
(一)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低浓度的香豆素可以刺激植物发芽和生 长,高浓度时则抑制发芽和生长。
(二)光敏作用
许多香豆素具有光敏作用。呋喃香豆素外 涂或内服后经日光照射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所以补骨脂内酯可用于治疗白斑病,8-甲氧 基或5-甲氧基的补骨脂内酯的作用更强。
(三)抗菌、抗病毒作用
中药秦皮治痢疾的有效成分是七叶 内酯及其苷。从微生物中获得的抗生素 novobiocin和coumerungin都具有香豆 素结构。蛇床子和毛当归跟中的奥斯脑 (osthole)可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机制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 抗原的糖基化和在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 毒的分泌。
(四)平滑肌松弛作用
伞形科植物中许多香豆素有血管扩张 作用,早年发现凯刺(Ammi visnage) 中获得的色原酮凯林(khellin)可用作 冠状动脉扩张剂。后来发现的7,8-吡喃 香豆素,也都具有冠状动脉扩张作用。 茵陈蒿中的滨蒿内酯,具有松弛平滑肌, 解痉利胆作用。
(五)抗凝血作用
二分子4-羟香豆素和一分子甲醛缩合而成 的双香豆素,存在于腐败的牧草中,牛羊食 用后可因出血而致死。双香豆素的某些类似 物,是临床实用的一类抗凝血药物,用以防 止血栓形成。海棠果内酯有很强的抗凝血作 用。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可为维生素k所对抗。 香豆素在人体内吸收快而作用缓慢,长期应 用要防止其积聚,应注意凝血时间的测定。
(六)肝毒性
某些香豆素可能对肝有一定的毒性, 必须引起注意。黄曲霉素在极低浓度就 能引起动物肝的损害并导致癌变。其中 以aflatoxinB1毒性最高,结构中的呋喃 环上的双键和不饱和内酯环是毒性的必 要部分,饱和双键和打开内酯环可适度 性大大降低。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国铎;李航【摘要】香豆素(coumar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氧化、抗茵、抗凝血、光敏等.同时已有研究证实,其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可进一步研究开发更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从中寻找有效的先导化舍物和活性基团,通过结构修饰和筛选,开发出高效低毒的临床药物.该文就近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在肿瘤、艾滋病等治疗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Coumarins are a group of important natural compounds,and have been found to have multi-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 tumor, anti - HIV, antioxidant, anti - microbial, anticoagulation, photoresponse, etc.At the same time, some researches had confirmed that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chemicalstructure.Therefore, more coumarin compounds could be developed by further researches, from which we could find effective leading compounds and active groups.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n clinical drugs can be developed by structure modification and selection.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coumarins were overviewed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1(020)017【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香豆素;药理活性;构效关系;进展【作者】张国铎;李航【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400011;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4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285.5香豆素(coumarins)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可看作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形成的内酯,绝大多数在C-7位有羟基或烃基,具有芳香气味。

香豆素类化合物

香豆素类化合物

香豆素类化合物《天然产物化学》题目:香豆素类化合物关键词:香豆素结构性质制取稀释新陈代谢应用领域食品学院2021级研究生农产品加工与储藏专业1.1香豆素研究概况香豆素(cornnarin)就是具备苯骈a-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做就是顺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变成的内酯。

其具备芳甜香气的天然产物,就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在结构上应当与异香豆素类(isacoumarin)二者区分,异香豆素分子中虽也存有苯并吡喃酮结构,但它可以看作就是西南边羧基苯乙烯醇阿芒塔的酯。

如下分子结构图右图:顺式邻羟基桂皮酸香豆素异香豆素近年来,随着现代色谱和波潜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辨认出了不少代莱结构类型,如色原酮香豆素(chromonacoumarin),倍半萜类香豆素(sesquiterpenylcoumarin),以及prenyl-furocoumarin型倍半萜衍生物等。

此外,也辨认出某些少见的结构,例如香豆素的硫酸酯、并无含氧替代如3,4,7-三甲基香豆素和四氧替代的香豆素。

在香豆素的磷酸酯体上,尚辨认出混合型二聚体,例如由香豆素与吖啶酮、喹诺酮或萘醌等共同组成的二聚体。

在分离和鉴定手段上,不少新方法、新技术近年也被应用。

例如,超临界流体被用于提取;多种制备型加压(低、中、高)和减压色潜被应用于分离;毛细管电泳应用于分析;在结构鉴别上,2d-nmr被广泛使用及负离子质谱的采用等。

在合成上,近年也报道了不少更简便,得率更高的方法,包括某些一步合成法。

在生物活性上,近年也获得了不少进展,例如拆分获得一系列能够遏制hiv-1逆转录酶的胡桐内酯类(calanolide),能够明显收缩血管的凯林内酯(khellactone)类化合物,最近又辨认出某些香豆素能够遏制no制备和具备植物雌激素活性等。

不少香豆素类的QSAR关系也被进一步研究。

1.2香豆素结构类型香豆素最早由vogel于1820年报导从圭亚那的零陵香豆(tonkabean),即为黄香草木犀(melilotusofficinalis)中赢得,香豆素名称就源于零陵香豆的加勒比词“coumarou”。

香豆素是用途

香豆素是用途

香豆素是用途香豆素(Coumari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它是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许多植物、动物和昆虫体内。

香豆素具有多种用途,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香豆素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它被用作食品和饮料的香料,例如在糕点、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中,添加香豆素能够增加其香气和口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此外,香豆素还被用作味精和其他调味品的成分,用于调节食物的味道和风味。

其次,香豆素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中也是常见的成分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香气和抗氧化性能,香豆素被广泛应用于香水、香皂、洗发水和护肤霜等产品中。

它能够给产品带来愉悦的香气,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抵抗自由基的损伤,保护皮肤和头发的健康。

此外,香豆素还有药物方面的应用。

它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炎症和血液循环问题。

此外,香豆素还能够促进血液流动,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香豆素还被研究用于癌症治疗,有一定的抗癌潜能。

另外,香豆素还被用作香烟的添加剂。

由于香豆素具有较强的香气,它被广泛用于香烟的生产中,能够增加烟草的口感和吸引力。

然而,由于香豆素的一些副作用和潜在致癌性,一些国家已经禁止或限制香烟中香豆素的使用。

此外,香豆素还被用作木材和纺织品的防腐剂。

由于香豆素具有一定的抗菌和防腐性能,它被广泛用于木材和纺织品的防腐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持其质量。

最后,香豆素还被用作昆虫引诱剂。

某些昆虫对香豆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香豆素被用作昆虫陷阱和诱虫剂,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控制害虫,并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

综上所述,香豆素是一种多功能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食品和饮料、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药物、香烟、木材和纺织品以及农业和园艺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情况下,香豆素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潜在的致癌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谨慎。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21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 NO.32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香豆素(coumairn)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天然产物,是重要的药用天然活性化合物。

香豆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1820年,VOGEL发现了第一个天然香豆素,从此香豆素类化合物引起了植物化学家极大的兴趣,许多有生理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学物也相继被发现。

香豆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多样,大部分以单香豆素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双分子或三分子的聚合物形式存在。

香豆素化合物单体的结构如图1。

香豆素化合物由于存在C3-C4双键、CO双键及内酯结构,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范围的有机化合物。

首先,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光区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这样使得他们可作为激光燃料和非线性光学生色团,是很好的荧光增白剂、激光燃料、荧光探针及非线性光学材料;其次,大多数类香豆素类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有抗凝结,抗癌症及抗HIV等作用。

近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在香料工业、医药工业及农药工业等方面,广大科研工作者对一系列结构新颖、具有学术价值的和应用前景的香豆素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染料的研究进展香豆素及衍生物主要用作荧光溶剂染料、荧光有机颜料和激光染料。

这类激光染料的特性是具有极高的荧光效率、Stokes位移大、随溶液的pH值增高激光波长红移,它们主要用于水下电视、通讯、照明、监视、测距等,尤其在军事上也有应用,所以近些年来研究香豆素类激光染料的合成、应用、新品种的开发的文献很多。

在香豆素类染料的合成方面,1982年Bayer公司的Seng Folrin,1991年前苏联的Knopachev A.V.,1992年乌克兰的TolmachevaV.S.,先后分别合成了结构不同的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内酯类化合物, 在芸香科和伞形科植物中存在最多,其次是豆科、兰科、木樨科、茄科和菊科植物, 少数来自微生物。

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A- 吡喃酮, 90%以上的香豆素7- 位有羟基和醚基。

根据环上取代基及其位置的不同, 香豆素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等等。

由于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肿瘤、降血压、抗菌等多方面的活性以及良好的光学特性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极具特色的优良特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其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

1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 1 医药领域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对人体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骨质疏松、抗高血压、抗凝血、抗菌、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神经保护、抗高尿酸血症、保肝等生物活性。

其中抗凝血作用的研究最为成熟, 在治疗血拴方面, 临床用药有苄丙酮香豆素(华法令)、醋硝香豆素、新抗凝( sintrom) 和双香豆素。

它们的共同结构是4- 羟基香豆素, 作用和用途也相似, 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起到抗凝血作用, 仅是所用剂量、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其中,华法令在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 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 小剂量苄丙酮香豆素钠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较好。

在骨科上, 华法令治疗马舟骨病, 缓慢持久、用法简便、价廉和有效的解毒方面优于其他抗凝剂; 通过曲克芦丁香豆素片在骨科上的应用观察, 发现香豆素具有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能较好地针对肿胀的成因, 起到很好的消肿作用。

另外, 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方面, 新双香豆素对己烯雌酚导致显著高凝固状态形成血栓栓塞的现象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香豆素类衍生物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如4-羟基香豆素, 是一类抗厌氧菌类药物, 是用于生产双香豆素、新抗凝, 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

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孔令雷;胡金凤;陈乃宏【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2(028)002【摘要】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重要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存在于不同种属的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实验研究发现香豆素具有抗HIV、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凝血和淋巴管性水肿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啮齿类动物中存在着明显的毒性作用,且具有种属和位点特异性,这与其代谢途径和CYP2A6酶的多态性有关.另外,毒性作用还与给药剂量和给药剂途径密切相关,口服和高剂量给药更容易产生毒性反应.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药理和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帮助.%Coumarin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natural compounds found in different species of plants in nature.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oumarins have multi-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HIV,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anti-flammatory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are widely applied to anti-coagulation and lymphatic edema in clinic.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oumarins have clear toxic effects with species and site-specific in rodents, which is related to metabolic pathways and CYP2A6 polymorphisms. In addition, toxic effe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ose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oral and high dose are more prone to toxic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dvancesin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coumarin and its derivatives , with a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mari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总页数】4页(P165-168)【作者】孔令雷;胡金凤;陈乃宏【作者单位】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282.71;R284.1;R973.2【相关文献】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程果;徐国兵2.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J], 齐麟;于长安;李福海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国铎;李航4.直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J], 罗雄明;漆淑华;尹浩;李敏一;高程海;张偲5.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J], 郑玲;赵挺;孙立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属植物传统药用、香豆素类成分及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当归属植物传统药用、香豆素类成分及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㊀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No.2021CXGC010511-01-005)ꎻ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No.2016GSF202005)ꎻ∗同为通信作者作者简介:王杨海ꎬ男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中药质量综合评价㊁新药研究㊁中药有效成分分离ꎬE-mail:862096167@qq.com通信作者:赵渤年ꎬ男ꎬ教授㊁研究员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中药质量综合评价㊁新药研究㊁中药有效成分分离ꎬTel:0531-86955460ꎬE-mail:bon ̄ianzh@163.comꎻ高燕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药质量综合评价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ꎬTel:186****2592ꎬE -mail:gaoyaningyes@163.com当归属植物传统药用㊁香豆素类成分及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王杨海1ꎬ刘璐2ꎬ赵渤年2∗ꎬ高燕2∗(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ꎬ山东济南250355ꎻ2.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院ꎬ山东济南250355)摘要:当归属作为伞形科中的一个属ꎬ全世界已发现约110种ꎮ多种当归属植物作为传统药用植物ꎬ具有祛风除湿㊁补血活血的药用价值ꎮ香豆素类成分作为当归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ꎬ是发挥疗效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ꎮ因此ꎬ本文系统的综述了当归属植物传统药用㊁香豆素类化学成分㊁药理活性和毒理学等方面研究进展ꎬ分析当归属的研究现状ꎬ为今后当归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ꎮ关键词:当归属ꎻ传统药用ꎻ香豆素类ꎻ药理活性ꎻ毒理学中图分类号:R284ꎻR28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3)06-0403-007doi:10.13506/j.cnki.jpr.2023.06.010Researchprogressontraditionalusesꎬcoumarinsꎬ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andtoxicologyofAngelicaL.WANGYanghai1ꎬLIULu2ꎬZHAOBonian2∗ꎬGAOYan2∗(1.SchoolofPharmacyꎬ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Jinan250355ꎬChinaꎻ2.InstituteofPharmacyꎬ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Jinan250355ꎬChina)Abstract:AngelicaL.ꎬagenusintheApialesfamilyꎬabout110specieshavebeenfoundintheworld.AstraditionalmedicinalplantsꎬmanykindsofAngelicaL.havethemedicinalvalueofdispellingwindanddehumidifyingꎬenrichingbloodand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AsoneofthemaineffectiveingredientsofAngelicaL.ꎬcoumarinsarethemainmaterialba ̄sisofefficacy.Thereforeꎬthispapersystematicallyreviewedtheresearchprogressontraditionalusesꎬcoumarinsꎬpharmaco ̄logicalactivitiesꎬandtoxicologyofAngelicaL.ꎬanalyzed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ofAngelicaL.ꎬandprovidedscientificbasisanddirectionforthefuturedevelopmentꎬutilizationandfurtherresearchofAngelicaL..Keywords:AngelicaL.ꎻTraditionalusesꎻCoumarinsꎻ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ꎻToxicology㊀㊀当归属作为温带属性植物ꎬ在全球约有110个品种ꎬ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新西兰地区ꎬ尤其集中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㊁东北亚和北美西部地区[1]ꎮ当归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ꎬ其中一些当归属植物被作为食品和饲料使用ꎬ而本属许多品种的根通常用作治疗各种疾病的传统药物ꎬ并在东北亚国家使用了数百年ꎬ其中代表性植物包括:当归㊁白芷㊁独活ꎮ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当归属植物的根和果实ꎬ从当归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苯酞㊁挥发油㊁香豆素㊁多糖㊁黄酮和有机酸类ꎬ香豆素类成分和挥发油成分是当归属植的的主要活性成分ꎮ香豆素类成分作为当归属植物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ꎬ大量的药理学研究表明ꎬ当归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ꎬ例如:抗炎镇痛㊁抗肿瘤㊁调节心血管系统㊁调节神经系统㊁抗菌㊁抗病毒㊁抗过敏等ꎮ因此ꎬ对其传统药用㊁物质基础㊁药效以及毒理学进行总结ꎬ发现其活性成分与药效之间的联系ꎬ为今后当归属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㊁利用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ꎮ1㊀传统药用当归属植物在东北亚国家是重要的药物资源ꎬ用药历史悠久ꎮ当归在我国的使用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ꎬ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ꎬ并被列为 中品 ꎬ药用记载还出现在«本草汇言»«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药性赋»等古籍中ꎮ当归的入药部位为干燥根ꎬ其味甘㊁辛ꎬ性温ꎮ而干燥根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疗效ꎬ其根头能养血ꎬ根尾能运血ꎬ根身能补血养血ꎮ当归药材在传统中医上用于治疗血虚萎黄㊁月经不调ꎬ经闭痛经ꎬ风湿痹痛等疾病ꎬ在中医上被称为 妇科要药 [2]ꎮ此外ꎬ在传统处方中ꎬ被作为滋补药㊁造血药㊁抗炎药使用ꎮ在欧洲一些国家ꎬ当归除了作为药物植物外ꎬ还作为食品调味品和香料ꎬ用于制作酒和香水等产品ꎮ白芷作用常见的药用植物ꎬ其性温㊁味辛ꎬ具有祛风湿ꎬ活血排脓ꎬ生肌止痛功效ꎬ是治疗阳明经头痛的要药[3]ꎮ在东北亚国家(中国㊁韩国㊁日本等)ꎬ白芷常用于治疗鼻炎㊁感冒和牙痛等病症[4]ꎮ此外ꎬ白芷还有多种民间用途ꎬ如制作香料㊁防腐剂㊁化妆品和药膳等[5]ꎮ独活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ꎬ用于治疗癫痫发作抽搐拘挛㊁女子疝瘕等症状ꎮ在«中国药典»中记载ꎬ该药味辛㊁苦ꎬ性温ꎬ归肾㊁膀胱经ꎮ具有祛风除湿ꎬ通痹止痛的功效ꎬ用于治疗风寒湿痹ꎬ腰膝疼痛ꎬ少阴伏风头痛ꎬ风寒夹湿头痛等症状ꎮ在«名医别录»专著中ꎬ独活被描述为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ꎮ在李中梓所著的«本草通玄»中ꎬ独活用于治疗失声不语ꎬ手足不随ꎬ口眼歪斜ꎬ目赤肤痒等疾病ꎮ独活的传统中药配伍ꎬ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性ꎬ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ꎮ此外ꎬ独活与羌活㊁防风等配伍可用于治疗风湿免疫㊁骨科系统疾病[6]ꎮ又比如ꎬ独活寄生汤在临床上常用于骨骼系统疾病ꎬ例如颈椎病㊁关节炎[7]ꎮ2 香豆素类成分目前ꎬ从当归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ꎬ其中包括香豆素㊁苯酞㊁黄酮㊁有机酸㊁挥发油㊁无机盐以及其他化学成分ꎮ研究发现ꎬ香豆素类成分作为当归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ꎬ以及较高的研究价值ꎮ目前ꎬ已有多种香豆素类成分从当归属植物中被分离鉴定出ꎬ包括简单香豆素类㊁呋喃香豆素类㊁吡喃香豆素类㊁双香豆素类ꎬ其中ꎬ药理活性显著的香豆素类成分以及近期新发现的化合物如表1所示ꎬ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ꎮ表1 当归属植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编号化合物名称部位植物参考文献呋喃香豆素8紫花前胡苷元Root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10]9AngelicosideARootAngelicadahurica[14]10补骨脂素Root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10]11异欧前胡素Root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10]12花椒毒醇RootAngelicaesinensisRadix[8]13花椒毒素RootAngelicaesinensisRadix[8]14欧前胡素Root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10]15珊瑚菜素RootAngelicaesinensisRadix[8]16佛手柑内酯RootAngelicaesinensisRadix[8]17氧化前胡素RootAngelicaesinensisRadix[8]18水合氧化前胡素Root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10]19(2ᶄS)-(+)-5-(2ᶄ-羟基-3ᶄ-甲基丁基-3ᶄ-烯氧基)-8-(3ᶄᶄ-甲基丁基-2ᵡ-烯氧基)补骨脂素RootAngelicadahurica[15]20(2ᶄR)-(+)-5-(2ᶄꎬ3ᶄ-环氧基-3ᶄ-甲基丁氧基)-8-(3ᵡ-甲基基-2ᵡ-烯氧基)补骨脂素RootAngelicadahurica[15]215-甲氧基-8-((Z)-4ᶄ-(3ᵡ-丁酸甲酯)-3ᶄ-甲基丁基-2ᶄ-烯氧基)补骨脂素RootAngelicadahurica[15]22DahuribirinHRootAngelicadahurica[15]23DahuribirinIRootAngelicadahurica[15]24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RootAngelicapubescentisRadix[10]25Xanthoarnol-3ᶄ-O-β-D-glucopyranosideRootAngelicadahurica[12]26AngelicosideⅠRootAngelicadahurica[16]27AngelicosideⅡRootAngelicadahurica[16]28AngelicosideⅢRootAngelicadahurica[16]29AngelicosideⅣRootAngelicadahurica[16]30AndafocoumarinsA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表1㊀(续)编号化合物名称部位植物参考文献31AndafocoumarinsB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2AndafocoumarinsC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3AndafocoumarinsD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4AndafocoumarinsE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5AndafocoumarinsF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6AndafocoumarinsG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7AndafocoumarinsH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8AndafocoumarinsJRootAngelicaedahuricaeRadix[17]39紫花前胡醇RootAngelicagigasNakai[18]吡喃香豆素40紫花前胡醇当归酸酯RootAngelicagigasNakai[19]41前胡素RootAngelicagigasNakai[19]42AngdahuricaolARootAngelicadahurica[20]双香豆素43AngdahuricaolBRootAngelicadahurica[20]44AngdahuricaolCRootAngelicadahurica[20]图1㊀当归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化学结构2.1㊀简单香豆素类㊀简单香豆素为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ꎬ取代基一般为甲基㊁羟基㊁和糖基等ꎮ迄今为止ꎬ从当归属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出的简单香豆素ꎬ主要发现于独活和朝鲜当归等植物ꎮBaba等[21]通过X射线分析技术ꎬ从独活的根部位分离出7种新型的简单香豆素ꎬ包括当归醇(B~H)ꎬ此外ꎬ还从该植物中鉴定出当归醇(I~L)ꎮKang等[11]从当归的根部位还分离鉴定出10种简单香豆素ꎬ包括洋芫荽茵芋苷㊁异洋芫荽茵芋苷㊁茵芋苷㊁伞形花内酯等ꎮ2.2㊀呋喃香豆素类㊀据报道ꎬ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在医疗㊁化妆品和食品领域广泛的使用ꎮ其中对于呋喃香豆素的生物活性研究尤为关注ꎬ研究发现其具有括抗肿瘤㊁光化学作用㊁血管舒张㊁镇痛㊁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作用[22]ꎮ当归属植物富含呋喃香豆素类成分ꎬ其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异欧前胡素㊁异茴芹素㊁花椒毒素㊁欧前胡素等ꎮLee等[23]在一项补骨脂素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中发现ꎬ它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ꎬ并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ꎮ据报道ꎬShu等[14]从白芷根中分离出16种呋喃香豆素ꎬ其中An ̄gelicosideA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和鉴定的ꎬ并显示出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ꎬ具有抗氧化作用ꎮ2.3㊀吡喃香豆素类㊀吡喃香豆素主要发现于当归与白芷植物中ꎮMatsuda等[24]从AngelicafurcijugaKitagawa中根上部位鉴定出4种新型的香豆素ꎬ命名为HyuganinA~DꎮAli等[25]从紫花前胡的整株植物提取物检测到14种香豆素ꎬ10种为吡喃香豆素ꎬ这10种香豆素都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ꎮ据报道ꎬNiranjan等[19]还在当归中发现2种新的香豆素糖苷ꎬ并命名为3ᶄ-(R)-O-β-D-吡喃葡萄糖基-3ᶄꎬ4ᶄ-二羟基黄嘌呤ꎬ3ᶄ-(S)-O-β-D-吡喃葡萄糖基-3ᶄꎬ4ᶄ-二羟基黄嘌呤ꎮ2.4㊀双香豆素类㊀在当归属植物中ꎬ关于双香豆素类成分的报道比较少ꎬ目前已分离并鉴定出来的双香豆素成分有10多种ꎮWang等[26]从白芷的根部位检测出7种双香豆素ꎬ包括:DahuribirinsA~Gꎬ并在紫外光下具有线性型呋喃香豆素光谱特征ꎮ此外ꎬ还有两种新的香豆素从乌鲁木齐白芷植物的地上部分提取出来ꎬ1种为双香豆素素ꎬ并命名为pyrano ̄coumarindimmerꎬ并对该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ꎬ其表现出中等抗氧化活性(IC50=170μg mL-1)[27]ꎮ3 药理活性3.1㊀抗炎镇痛㊀研究发现ꎬ香豆素类成分的抗炎活性主要通过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NF-κB/ERK/MAPK/STAT)对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㊁前列腺素E2(PGE2)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炎症因子(IL-1b㊁IL-6㊁IL-8)的表达与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实现ꎮ据报道ꎬ在慢性关节炎模型中ꎬ伞形花内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关节炎[28]ꎮ另一份研究表明ꎬ伞形花内酯减轻特应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症状ꎬ并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29]ꎮ另一份研究表明ꎬ紫花前胡醇当归酸酯抑制MAP激酶的激活和NF-κB的转位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ꎬ可能有助于治疗各种炎症诱导的癌症[30]ꎮ此外ꎬ在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中ꎬRim等[31]发现紫花前胡苷通过下调iNOS㊁COX-2一氧化氮(NO)㊁前列腺素E2(PGE2)水平ꎬ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生成ꎬ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抗炎活性ꎮ3.2㊀抗肿瘤㊀当归属植物具有多种抗肿瘤的药物ꎬ如:当归㊁白芷㊁独活等ꎬ香豆素类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也具有诸多报道ꎬ其中包括:膀胱癌㊁肺癌㊁乳腺癌㊁结肠癌㊁黑色素瘤等ꎮ在抗肿瘤活性研究中ꎬ我们发现香豆素类成分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周期㊁诱导细胞凋亡㊁抑制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ꎮ据报道ꎬ欧前胡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的凋亡ꎬ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生长(IC50=78μmol L-1)㊁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ꎬ表现出对HT-29结肠癌细胞显著的抗增殖活性ꎬ此外ꎬ通过下调mTOR/p70S6K/4E-BP1和MAPK途径靶向HIF-1α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32]ꎮ另一份研究表明ꎬ欧前胡素还通过受体和线粒体介导的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ꎬ并在50㊁100mg kg-1剂量下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93%和63.18%[33]ꎮ另一份研究表明ꎬ紫花前胡素是朝鲜当归植物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成分ꎬ其在体外和体内靶向Myc抑制淋巴损伤ꎬ促进B细胞淋巴瘤细胞死亡[34]ꎮ蛇床子素通过影响A549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肺癌A549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发挥抗肺癌活性[35]ꎮ3.3㊀心血管疾病㊀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ꎬ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ꎮ目前ꎬ多种香豆素类成分被发现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ꎮ例如:研究发现ꎬ伞形花内酯通过清除自由基㊁降血脂㊁抗心肌肥厚㊁调节心脏标志酶发挥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ꎮ另一份研究表明ꎬ香柑内酯通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㊁抑制心脏生物标志物㊁清除自由基㊁改善酶的合成㊁抑制炎症反应等方式对大鼠心肌梗死中的心脏保护作用[36]ꎮ据报道ꎬ紫花前胡素和紫花前胡醇在体内和体外对VEGF诱导的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ꎬ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HUVECs中ERK和JNK的磷酸化有关[37]ꎮ3.4㊀神经系统的影响㊀据报道ꎬ欧前胡素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㊁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提高脑源性神经因子水平对LPS介导的认知障碍和神经炎症的潜在神经保护作用[38]ꎮ此外ꎬ欧前胡素能抑制小鼠的焦虑ꎬ改善不同阶段的记忆获取ꎮ研究发现ꎬ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能促进神经末梢谷氨酸的释放ꎬ作用机制与N-和P/q型Ca2+通道增加Ca2+内流有关[39]ꎬ进一步就发现ꎬ作用机制还可能与神经末梢突触囊泡活动有关[40]ꎮ此外ꎬ紫花前胡苷通过Akt-GSK-3b信号通路促进成人海马神经发生ꎬ并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41]ꎮ3.5㊀抗菌和抗病毒㊀研究发现ꎬ当归属植物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和抗病毒作用ꎮ据报道ꎬ异欧前胡素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ꎬ其最低抑制浓度为16μg mL-1[42]ꎮ进一步研究表明ꎬ欧前胡素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抗菌活性ꎬ其中细菌生长抑制区分别为(13ʃ0.1)mm和(14ʃ0.1)mmꎬ与阳性对照药环丙沙星效果相当[生长抑制区为(15ʃ0.3)mm][43]ꎮ据报道ꎬ五加苷B1成分对体外人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范围较广(IC50=64~125mg mL-1)ꎬ但抗禽流感病毒无明显活性ꎮ在给药后6h内能使病毒产量降低60%ꎮ此外ꎬ不同的给药剂量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ꎬ在50mg mL-1的给药剂量下能抑制NPmRNA表达ꎬ而200mg mL-1的给药剂量除了抑制NPmRNA表达外ꎬ还对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44]ꎮ3.6㊀抗过敏㊀过敏性疾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ꎬ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㊁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ꎮ研究发现ꎬ香豆素类成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ꎬ例如:细胞㊁信号通路㊁炎症因子等ꎮ据报道ꎬ白芷植物中提取的13种香豆素类成分通过减少组胺的释放ꎬ抑制TNF-α㊁IL-1β和IL-4的分泌和抑制NF-κB的活化发挥抗过敏性炎症反应作用[45]ꎮ欧前胡素通过抑制MRGPRX2和CamKII/ERK信号通路调节肥大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合成ꎬ抑制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活化ꎬ从而改善肥大细胞介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46]ꎮ此外ꎬAngelicatenuissimaNakai植物中根部位的香豆素成分能够在10μm剂量下有效抑制IL-6的表达ꎬ并对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抑制率超过30%ꎮ此外ꎬ紫花前胡苷给药剂量为20mg kg-1时ꎬ可抑制组胺释放ꎬ并保护小鼠免受化合物48/80诱导的过敏性死亡[47]ꎮ3.7㊀其他生物活性㊀当归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除了上述生物活性以外ꎬ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ꎬ例如:抗氧化作用㊁肝保护作用㊁光化学作用和促进骨细胞增生作用等ꎮ研究发现ꎬ伞形花内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㊁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和线粒体过氧化氢水平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ꎬ从而保护酒精诱导的肝损伤[48]ꎮ研究发现ꎬ当归素和补骨脂素可以改善性激素缺乏诱导的骨质疏松症[49]ꎮ此外ꎬ补骨脂素作为天然的光毒性化合物ꎬ吸收光子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ꎬ与紫外线A辐射组成PUVA光疗法用于银屑病的治疗[50]ꎮ4㊀毒理学据报道ꎬ香豆素类成分也会存在一定的隐患ꎬ例如造成肝损伤ꎮ研究发现ꎬ当归素和补骨脂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通过激活AhR易位并诱导CYP1A2转录表达增加引起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和肝毒性[51]ꎮ此外ꎬ在光表皮试验中ꎬ研究发现ꎬ香柑内酯和茴芹内酯都具有光毒性作用ꎬ其中香柑内酯光毒性作用最强ꎬ而茴芹内酯光毒性作用显著ꎬ前者的光毒性是后者的两倍以上ꎮ据报道ꎬ花椒毒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成虫的生殖ꎬ且影响秀丽隐杆线幼虫的生长发育[52]ꎮ因此ꎬ既要注重成分的药效ꎬ也要关注它的毒理学研究ꎬ这才能更好促进香豆素类成分的开发与利用ꎮ5㊀讨论当归属药用植物在多种处方中以臣药为主ꎬ该属药用植物在传统用药中ꎬ祛风湿和止痛功效表现出显著的药用价值ꎮ而现代研究中ꎬ以香豆素类成分和挥发类成分研究为主ꎮ其中ꎬ香豆素类成分在抗炎镇痛㊁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ꎮ研究发现ꎬ香豆素类成分的药理活性集中在简单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中ꎬ并多以呋喃香豆素类成分为主ꎬ而药理活性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㊁抗肿瘤㊁对心血管疾病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㊁抗菌和抗病毒㊁抗过敏等方面ꎮ由于中药的作用机制具有多组分㊁多靶点的特点ꎮ目前ꎬ当归属植物的香豆素类成分以单一或者总提取物研究为主ꎬ而缺乏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研究ꎬ这与当归属药用植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关联ꎮ此外ꎬ本综述还讨论了当归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安全性问题ꎮ其中ꎬ发现主要涉及肝毒性以及皮肤毒性ꎮ为了提高用药安全ꎬ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对毒性机制和有效的解毒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ꎮ参考文献:[1]㊀廖晨阳ꎬ杨明乐ꎬ陈一ꎬ等.9种日本当归属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ꎬ2019ꎬ39(11):2003-2010. [2]张玲.中药当归经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J].中国处方药ꎬ2019ꎬ17(11):18-19.[3]王蕊ꎬ刘军ꎬ杨大宇ꎬ等.白芷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ꎬ2020ꎬ37(2):123-128.[4]HUANGRꎬLIUYꎬCHENJꎬetal.LimitedgeneticdiversityandhighdifferentiationinAngelicadahuricaresultedfromdomestication:insightstobreedingandconservation[J].BMCPlantBiolꎬ2022ꎬ22(1):141.[5]蒋桂华ꎬ雷雨恬.认识身边的中药 白芷[J].中医健康养生ꎬ2020ꎬ6(7):28-29.[6]田卫卫ꎬ邸莎ꎬ丁齐又.独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ꎬ2020ꎬ40(4):530-532.[7]吴世君ꎬ曾维铨.独活寄生汤在骨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ꎬ2022ꎬ13(2):72-75.[8]蒋虎刚ꎬ赵信科ꎬ蔺文燕ꎬ等.基于HPLC-Q-TOF-MS/MS定性分析当归中多种香豆素类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2019ꎬ25(13):157-162.[9]WANGBꎬLIUXHꎬZHOUAꎬetal.Simultaneousanalysisofcou ̄marinderivativesinextractsofRadixAngelicaepubescentis(Duhuo)byHPLC-DAD-ESI-MSntechnique[J].AnalyticalMethodsꎬ2014(6):7996-8002.[10]YANGYFꎬZHANGLꎬZHANGYBꎬetal.Simultaneousassessmentofab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coumarinsfrom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InvitrotransportacrossCaco-2cellandinvivopharmacokineticsinratsafteroraladministration[J].JChromatogrBAnalytTechnolBiomedLifeSciꎬ2017(1060):308-315. [11]KANGSYꎬKIMYC.NeuroprotectivecoumarinsfromtherootofAngelicagigas: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J].ArchPharmResꎬ2007ꎬ30(11):1368-1373.[12]ZHAOAHꎬYANGXW.NewCoumarinGlucopyranosidesfromRootsofAngelicadahurica[J].ChineseHerbalMedicinesꎬ2018ꎬ10(1):103-106.[13]廖志超ꎬ姜鑫ꎬ田文静ꎬ等.紫花前胡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17ꎬ42(15):2999-3003.[14]SHUPHꎬLIJPꎬFEIYYꎬetal.Isolationꎬstructureelucidationꎬty ̄rosinaseinhibitoryꎬandantioxidantevaluationoftheconstituentsfromAngelicadahuricaroots[J].JNatMedꎬ2019ꎬ74(2):456-462.[15]KANGUꎬHANARꎬSOYꎬetal.FuranocoumarinsfromtherootsofAngelicadahuricawithinhibitoryactivityagainstintracellularreac ̄tiveoxygenspeciesaccumulation[J].JNatProdꎬ2019ꎬ82(9):2601-2607.[16]SHUPHꎬLIJPꎬFEIYYꎬetal.AngelicosidesI-IVꎬfourunde ̄scribedfuranocoumaringlycosidesfromAngelicadahuricarootsandtheirtyrosinaseinhibitoryactivities[J].PhytochemLettꎬ2020(36):32-36.[17]ZHANGLꎬWEIWꎬYANGXW.SimultaneousquantificationofninenewfuranocoumarinsinAngelicaedahuricaeRadixusingultra-Fastliquidchromatographywithtandemmassspectrometry[J].Moleculesꎬ2017ꎬ22(322):1-11.[18]ZHANGJꎬLILꎬJIANGCꎬetal.Anti-cancerandotherbioactivitiesofKoreanAngelicagigasNakai(AGN)anditsmajorpyranocouma ̄rincompounds[J].AnticancerAgentsMedChemꎬ2012ꎬ12(10):1239-1254.[19]NIRANJANREDDYAVLꎬJADHAVAANꎬAVULABꎬetal.Isola ̄tionofpyranocoumarinsfromAngelicagigas[J].NaturalProductCommunicationsꎬ2018ꎬ3(5):785-790.[20]BAIYꎬLIDHꎬZHOUTTꎬetal.CoumarinsfromtherootsofAn ̄gelicadahuricawithantioxidantandantiproliferativeactivities[J].JFunctionalFoodsꎬ2016(20):453-462.[21]BABAKꎬMATSUYAMAYꎬSHIDATꎬetal.StudiesoncoumarinsfromtherootofAngelicapubescensMAXIM.V.stereochemistryofAngelolsA-H[J].ChemicalandPharmaceuticalBulletinꎬ1982ꎬ90(6):2034-2044.[22]王凯ꎬ刘翔ꎬ徐浩然ꎬ等.天然呋喃香豆素类成分药理活性㊁药动学及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ꎬ2021ꎬ35(4):312-320.[23]LEEYꎬHYUNCG.Anti-InflammatoryeffectsofPsoralenDeriva ̄tivesonRAW264.7cellsviaregulationoftheNF-κBandMAPKsignalingpathways[J].IntJMolSciꎬ2022ꎬ23(10):5813.[24]MATSUDAHꎬMURAKAMITꎬNISHIDANꎬetal.Medicinalfood ̄stuffs.XX.vasorelaxantactiveconstituentsfromtherootsofAngelicafurcijugaKitagawa:structuresofHyuganinsAꎬBꎬCꎬandD[J].ChemPharmBull(Tokyo)ꎬ2000ꎬ48(10):1429-1435.[25]ALIMYꎬSEONGSHꎬJUNGHAꎬetal.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yactivityofcoumarinsfromAngelicadecursiva[J].Moleculesꎬ2019ꎬ24(21):3937.[26]WANGNHꎬYOSHIZAKIKꎬBABAK.Sevennewbifuranocouma ̄rinsꎬDahuribirinA-GꎬfromJapaneseBaiZhi[J].ChemPharmBull(Tokyo)ꎬ2001ꎬ49(9):1085-1088.[27]MOHAMMADIMꎬYOUSEFIMꎬHABIBIZꎬetal.TwonewcoumarinsfromthechloroformextractofAngelicaurumiensisfromI ̄ran[J].ChemPharmBull(Tokyo)ꎬ2010ꎬ58(4):546-548. [28]WUGꎬNIEWꎬWANGQꎬetal.Umbelliferoneamelioratescompletefreundadjuvant-inducedarthritisviareductionofNF-κBsignalingpathwayinosteoclastdifferentiation[J].Inflammationꎬ2021ꎬ44(4):1315-1329.[29]LIMJYꎬLEEJHꎬLEEDHꎬetal.Umbelliferonereducestheex ̄pressionofinflammatorychemokinesinHaCaTcellsandDNCB/DFE-inducedatopicdermatitissymptomsinmice[J].IntImmuno ̄pharmacolꎬ2019(75):105830.[30]ISLAMSUꎬLEEJHꎬSHEHZADAꎬetal.DecursinolAngelatein ̄hibitsLPS-inducedmacrophagepolarizationthroughmodulationoftheNFκBandMAPKsignalingpathways[J].Moleculesꎬ2018ꎬ23(8):1880.[31]RIMHKꎬCHOWꎬSUNGSHꎬetal.Nodakeninsuppresseslipopo ̄lysaccharide-inducedinflammatoryresponsesinmacrophagecellsbyinhibiting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associatedfactor6andnuclearfactor-κBpathwaysandprotectsmicefromlethalendotoxinshock[J].JPharmacolExpTherꎬ2012ꎬ342(3):654-664. [32]MICꎬMAJꎬWANGKSꎬetal.ImperatorinsuppressesproliferationandangiogenesisofhumancoloncancercellbytargetingHIF-1αviathemTOR/p70S6K/4E-BP1andMAPKpathways[J].JEth ̄nopharmacolꎬ2017(203):27-38.[33]LUOKWꎬSUNJGꎬCHANJYꎬetal.Anticancereffectsofimpera ̄torinisolatedfromAngelicadahurica:inductionofapoptosisinHepG2cellsthroughbothdeath-receptor-andmitochondria-me ̄diatedpathways[J].Chemotherapyꎬ2011ꎬ57(6):449-459. [34]KIMEꎬNAMJꎬCHANGWꎬetal.AngelicagigasNakaiandDecursindown-regulateMycexpressiontopromotecelldeathinB-celllymphoma[J].SciRepꎬ2018ꎬ8(1):10590.[35]XUXꎬZHANGYꎬQUDꎬetal.OstholeinducesG2/MarrestandapoptosisinlungcancerA549cellsbymodulatingPI3K/Aktpath ̄way[J].JExpClinCancerResꎬ2011ꎬ30(1):33.[36]YANGYꎬHANJꎬLILLYRGꎬetal.Bergaptenmediatedinflamma ̄toryandapoptosisthroughAMPK/eNOS/AKTsignalingpathwayofisoproterenol-inducedmyocardialinfarctioninWistarrats[J].JBiochemMolToxicolꎬ2022ꎬ36(9):e23143.[37]SONSHꎬKIMMJꎬCHUNGWYꎬetal.DecursinanddecursinolinhibitVEGF-inducedangiogenesisbyblockingtheactivationof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andc-JunN-terminalkinase[J].CancerLettꎬ2019ꎬ280(1):86-92.[38]CHOWDHURYAAꎬGAWALINBꎬSHINDEPꎬetal.Imperatorinamelior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memorydeficitbymitigatingproinflammatorycytokinesꎬoxidativestressandmodulatingbrain-derivedneurotropicfactor[J].Cytokineꎬ2018(110):78-86. [39]WANGSJꎬLINTYꎬLUCWꎬetal.OstholeandimperatorinꎬtheactiveconstituentsofCnidiummonnieri(L.)Cussonꎬfacilitateglu ̄tamatereleasefromrathippocampalnerveterminals[J].NeurochemIntꎬ2008ꎬ53(6/7/8):416-423.[40]LINTYꎬLUCWꎬHUANGWJꎬetal.Ostholeorimperatorin-me ̄diatedfacilitationofglutamatereleaseisassociatedwithasynapticvesiclemobilizationinrathippocampalglutamatergicnerveendings[J].Synapseꎬ2010ꎬ64(5):390-396.[41]GAOQꎬJEONSJꎬJUNGHAꎬetal.Nodakeninenhancescognitivefunctionandadulthippocampalneurogenesisinmice[J].NeurochemResꎬ2015ꎬ40(7):1438-1447.(下转第421页)ClinLabSciꎬ2020ꎬ50(4):512-518.[5]GEYꎬZHENGNꎬCHENXꎬetal.GMDTCChelatingAgentAttenuatesCisplatin-InducedSystemicToxicitywithoutAffectingAntitumorEfficacy[J].ChemResToxicolꎬ2019ꎬ32(8):1572-1582.[6]BAOYꎬYANGBꎬZHAOJꎬetal.RoleofcommonERCC1polymorphismsincisplatin-resistantepithelialovariancancerpatients:AstudyinChinesecohort[J].IntJImmu ̄nogenetꎬ2020ꎬ47(5):443-453.[7]许梅海ꎬ覃永平ꎬ尹家瑜ꎬ等.直肠癌复发转移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ꎬ2022ꎬ33(12):1501-1504.[8]张百红ꎬ岳红云.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简介[J].国际肿瘤学杂志ꎬ2016ꎬ43(11):845-847.[9]SOARESSꎬNOGUEIRAAꎬCOELHOAꎬetal.RelationshipbetweenclinicaltoxicitiesandERCC1rs3212986andXRCC3rs861539polymorphismsincervicalcancerpatients[J].IntJBiolMarkersꎬ2018ꎬ33(1):116-123.[10]DASSꎬNAHERLꎬAKATDꎬetal.TheECCR1rs11615ꎬERCC4rs2276466ꎬXPCrs2228000andXPCrs2228001polymorphismsincreasethecervicalcancerriskandag ̄gressivenessintheBangladeshipopulation[J].Heliyonꎬ2021ꎬ7(1):e05919.[11]ZAMANIAHWIꎬMASTURAMYꎬPHUACEꎬetal.De ̄finitiveconcurrentchemoradiotherapyincervicalcancer--aUniversityofMalayaMedicalCentreexperience[J].AsianPacJCancerPrevꎬ2014ꎬ15(20):8987-8992. [12]叶鑫鑫ꎬ王亚军.P-糖蛋白与宫颈癌顺铂化疗耐药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ꎬ2021ꎬ32(10):1305-1309.[13]许玉ꎬ程忠平.基于类器官模型的宫颈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分析与探索[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21ꎬ42(1):68-73.[14]陶维平ꎬ彭亚ꎬ李湘胜.AnnexinA7㊁ERCC1㊁HLA-F在鼻咽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研究[J].重庆医学ꎬ2022ꎬ51(15):2570-2574.[15]娄婷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ꎬ2018ꎬ47(3):412-415.[16]黄玉亮ꎬ朱波.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ꎬ2019ꎬ17(4):376-379.[17]侯丽娟ꎬ王文文ꎬ翟建军ꎬ等.宫颈癌病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超敏反应关系[J].安徽医药ꎬ2022ꎬ26(3):549-553.[18]张龙ꎬ宋建东ꎬ刘丽学ꎬ等.ERCC1和ERCC2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20ꎬ29(8):807-810.[19]李慧ꎬ孔凡红ꎬ宋文静ꎬ等.错配修复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ꎬ2021ꎬ28(12):1063-1065.[20]王志英.hMLH1㊁hMSH2㊁hMSH6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ꎬ2019ꎬ10(1):9-14.[21]戴一博ꎬ王婧元ꎬ赵路阳ꎬ等.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异常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ꎬ2019ꎬ54(12):869-872.[22]滑天ꎬ李琰ꎬ李晓飞ꎬ等.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J].肿瘤ꎬ2021ꎬ41(4):248-256.(收稿日期:2023-03-02)(上接第408页)[42]TANNꎬYAZICI-TÜTÜNIŞSꎬBILGINMꎬetal.Antibacterialcctiv ̄itiesofpyrenylatedcoumarinsfromtherootsofPrangoshulusii[J].Moleculesꎬ2017ꎬ22(7):1098.[43]TAMENEDꎬENDALEM.AntibacterialactivityofcoumarinsandcarbazolealkaloidfromrootsofClausenaanisata[J].AdvPharmacolSciꎬ2019(2019):5419854.[44]WANGYꎬYANWꎬCHENQꎬetal.InhibitionviralRNPandanti-inflammatoryactivityofcoumarinsagainstinfluenzavirus[J].Bi ̄omedPharmacotherꎬ2017(87):583-588.[45]LIDꎬWUL.CoumarinsfromtherootsofAngelicadahuricacauseanti-allergicinflammation[J].ExpTherMedꎬ2017ꎬ14(1):874-880. [46]WANGNꎬWANGJꎬZHANGYꎬetal.Imperatorinamelioratesmastcell-mediatedallergicairwayinflammationbyinhibitingMRGPRX2andCamKII/ERKsignalingpathway[J].BiochemPharmacolꎬ2021(184):114401.[47]LEENYꎬCHUNGKSꎬJINSKꎬetal.Theinhibitoryeffectofnodakeninonmast-cell-mediatedallergicinflammationviadown ̄regulationofNF-κBandcaspase-1activation[J].JCellBiochemꎬ2017ꎬ118(11):3993-4001.[48]SIMMOꎬLEEHIꎬHAMJRꎬetal.Anti-inflammatoryandantiox ̄idanteffectsofumbelliferoneinchronicalcohol-fedrats[J].NutrResPractꎬ2015ꎬ9(4):364-369.[49]YUANXꎬBIYꎬYANZꎬetal.PsoralenandIsopsoralenamelioratesexhormonedeficiency-inducedosteoporosisinfemaleandmalemice[J].BiomedResIntꎬ2016:6869452.[50]RICHARDEG.Thescienceand(Lost)artofPsoralenplusUVAphototherapy[J].DermatolClinꎬ2020ꎬ38(1):11-23.[51]ZHANGCꎬZHAOJQꎬSUNJXꎬetal.PsoralenandIsopsoralenfromPsoraleaeFructusarousedhepatotoxicityviainductionofarylhydrocarbonreceptor-mediatedCYP1A2expression[J].JEthno ̄pharmacolꎬ2022(297):115577.[52]FUKꎬZHANGJꎬWANGLꎬetal.Xanthotoxininducedphotoactiva ̄tedtoxicityꎬoxidativestressandcellularapoptosisinCaenorhabditiselegansunderultravioletA[J].CompBiochemPhysiolCToxicolPharmacolꎬ2022(251):109217.(收稿日期:2023-02-27)。

香豆素的概述

香豆素的概述

香豆素类农药发展现状摘要: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为多,在豆科、兰科、木樨科和菊科植物中也广泛存在,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游离的香豆素多数有较好的结晶,且大多有香味。

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并能升华。

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游离的香豆素能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和乙醚另外,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具有荧光性质(香豆素母体本身无荧光,而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

本文就香豆素类农药的发展和研究,生产合成,理化性质,毒性,应用等问题作了综述,同时最后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香豆素类农药,发展,现状,生产合成,理化性质,毒性,药理作用,应用正文: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概述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分中。

一般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如香豆素、东莨菪素、伞形酮等广泛存在于很多不同的植物科中;而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补骨脂素、花椒树皮素等仅分布在有限的的科属中,但不限于单一的属或种。

一般情况下,香豆素化合物分为简单香豆素类,呋哺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和其他香豆素类。

这些化合物都进行了农药研究,而且香豆素类农药在农业上起到了很广泛的作用,下面就会进一步阐述香豆素类农药在农业上的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现在取得的成就。

二、香豆素类农药在农业上的发展与研究2.1 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香豆素化合物作为植物保护素,还控制植物的生长过程,调节植物生长活动[1,2]。

Baskin 等(1967)从Psoralea subacaulis种皮提取到的香骨脂素(Psoralen),能够抑制自身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其它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的伸长;P soralea和Angelica属植物果实中的Psoralen可以作为自我萌发抑制剂,此外该类化合物对其他植物有异株克生作用[3]。

Juntilla(1975)研究发现东莨菪素和伞形酮是中国白菜苗非常有效的生长抑制剂[4]。

第13章(香豆素类)

第13章(香豆素类)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 板上,以正已烷- 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 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两个蓝白色荧光斑点。
Emerson反应是将香豆素类化合物溶于碱性溶液中, 加入2% 4- 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数滴及8%铁氰化钾溶液 2-3滴即可显色,其反应如下:
OHOO
CH3 N CH3
COO- + C6H5 N
NH2
OH
O
CH3 N CH3
C6H5 N
N
O
COOOH
10
4.荧光与紫外吸收
(1)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显 蓝色荧光,不但作为定性鉴别,而且作为定 量测定依据。
11
(2)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有强的荧光,
不难辨认;呋喃香豆素较弱,但也能在紫外 光下显示蓝、紫、棕、绿、黄等色。必要时 可喷10% KOH醇液,或20% SbCl3氯仿液 以显色。
(3)香豆素类化合物羟基和芳环形成的共
轭体系具较强的紫外特征吸收,不同的香豆 素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表现不同的光谱特 性,对该类成分的分析具重要意义。
(1) 简单香豆素类
结构特点:取代基位于苯环上,C7位带有含氧 基团。多存在于伞形科、瑞香科、大戟科、芸 香科中,如蛇床子素、秦皮乙素、双七叶树内 酯,橙皮油素等。
4
蛇床子素 蛇床子素的药理作用:① 抗组织胺;②抗发癬 菌作用;③抗变态反应;④Ca2+阻断作用。
M eO
OO
5
(2) 呋喃香豆素类
HO
OO
O glc
fra x in
30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
2.脱甲基代谢 脱甲基代谢是香豆素代谢的重要途径。大鼠口服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后,在体内主要有2个代谢产物(M1和 M2)。分析发现M1与M2互为同分异构体,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经水解脱甲基生成6-羟基-7-甲氧基香豆 素后,与硫酸分子生成的硫酸酯结合物。当归中的香豆素成分8-甲氧基补骨脂内酯,在体内可经脱甲基生成 代谢物8-羟基补骨脂内酯。甲氧基欧芹素也可以在肝微粒体中发生去甲基化生成去甲基甲氧基欧芹素。 3.结合代谢 香豆素类化合物均含有一至多个羟基,经过Ⅰ相代谢发生羟化反应后,易于和葡萄糖醛酸、硫酸和谷胱甘肽等 结合,发生结合代谢(Ⅱ相代谢),生成水溶性较大的化合物后排出体外。结合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内,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葡糖醛酸转移酶(UDPGT),硫酸转移酶(ST),甲基转移酶(MT)等Ⅱ相代谢酶。部分香豆 素经肠道吸收或代谢后从门静脉进入肝脏后继续被代谢转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合代谢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化 、硫酸化、谷胱甘肽结合和甲基化。在人体内,香豆素通过肝细胞CYP催化解毒形成7-羟基香豆素,大部分 7-羟基香豆素进一步代谢为其相应的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物从尿中排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大鼠体内 主要的2个代谢产物即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经水解脱甲基后,再与硫酸结合生成的硫酸酯代谢产物。补骨脂 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代谢产物也是其单羟基化产物的硫酸酯结合物。秦皮亭在肝脏中经过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 催化生成秦皮素定。
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的药物人们在牧场牲畜因抗凝作用导致内出血致死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豆素在意识到这一类物质具有抗凝作用后引起了对香豆素类药物的研究和合成从而为医学界提供了多一种重要的凝血药物

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 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的药物, 故称口服抗凝药

香豆素

香豆素

香豆素,又称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英文名称为coumarin。

香豆素是一个重要的香料,天然存在于黑香豆、香蛇鞭菊、野香荚兰、兰花中。

香豆素的衍生物有些存在于自然界,有些则可通过合成方法制得;有的游离存在,有的与葡萄糖结合在一起,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例如双香豆素,过去由甜苜蓿植物腐败析出,现在可用人工合成,用作抗凝血剂。

编辑本段理化指标分子式:C9H6O2。

分子量:146.15。

外观:白色晶体。

CAS号: 91-64-5。

熔点69℃。

沸点:297~299℃。

溶解性: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不溶于水,较易溶于热水。

显色反应:1.异羟肟酸铁反应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可开环,与盐酸羟肟缩合成异羟肟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呈红色。

2.三氯化铁反应含有酚羟基的香豆素可与三氯化铁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3.GIBBS反应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可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4.EMERSON 反应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可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生成红色缩合物。

3、4都要求香豆素分子中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没有取代基时才呈阳性反应。

编辑本段制备香豆素是利用Perkin W反应制取的。

水杨醛和乙酸酐在乙酸钠的作用下,一步就得到香豆素,它是香豆酸的内酯(见图)要注意这个内酯是由顺型香豆酸得到的,一般在Perkin W反应中,产物中两个大的基团(HOC6H4-,-COOH)总是处于反式的,但是反型不能产生内酯,因此环内酯的形成可能是促使产生顺型异构体的一个原因,事实上此反应中也得到少量反型香豆酸,不能形成内酯。

编辑本段香豆素类药物概况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口服抗凝药物。

它们的共同结构是4-羟基香豆素。

同时,双香豆素还可以用于对付鼠害。

当初人们在牧场牲畜因抗凝作用导致内出血致死的过程中发现的双香豆素,意识到了这一类物质的抗凝作用,引起了之后对香豆素类药物的研究和合成,从而为医学界提供了多一种重要的凝血药物。

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_李锦周

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_李锦周

文章编号:1002-8743(2007)01-0093-06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李锦周1,黄初升2,刘红星2,陈希慧1(1.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摘 要:综述了简单香豆素化合物的天然来源及其具有的抗氧化、抗菌、抗癌等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关键词:香豆素;药理作用;构效关系中图分类号:O643.32 文献标识码:A香豆素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芸香科、伞形科、菊科、豆科、瑞香科、茄科等高等植物以及动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1].迄今,已从自然界生物中分离鉴定的香豆素(I ,coumarin ,2H -1-benzopran -2-one ,苯并(-吡喃酮或1,2-苯并(-吡喃酮)化合物超过1300种[2].对天然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植物药研究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香豆素天然产物具有抗HIV 、抗癌、抗凝血、降压、抗心率失常、抗骨髓疏松、镇痛、抗菌及光敏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是药物设计的依据之一.近年来,对于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和吡喃香豆素天然产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的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等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1 简单香豆素简单香豆素化合物的结构见II .表1列出了部分从天然植物中分离的该类型的香豆素天然产物.从表1看出,简单的香豆素天然产物的取代基主要有-OH ,-OCH 3,-CH 3,-CHO 等. 研究[2,24]表明,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的药理作用与香豆素母核取代基的种类和取代位置有关.表2给出了一些简单香豆素与活性氧物种作用的试验结果.从表2看出,取代基的种类与取代位对香豆素抗氧活性物种的能力有明显地影响.而简单香豆素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在文献[24]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表3).对于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来说,7、8位上有2个-OH 以及-OH 和-NH 2相邻时使香豆素具有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收稿日期:2006-12-27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447002)作者简介:李锦周(1982-),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陈希慧(1958-),女,博士,教授(chh8858@g xu .edu .cn ).2007年3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Mar .2007第24卷第1期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4No .1DOI :10.16601/j .cn ki .issn 1001-8743.2007.01.022表1 一些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的植物来源StructureNo .Plant sourceRef .R 3R 4R 5R 6R 7R 81H H H H a *H Root of Seseli mairei [3]2H H H H OH H Leaves of Ficus platyphylla [4]3H H CH 3H H H Ethulia vemonioides[5]4H H OCH 3OH OCH 3H Bark o f Frax inus ornus ;Prunus Prostrata [6,7]5H H H OCH 3OH OCH 3Carduumtenuif lorus ;Toonaciliata ;Cyperus in completus [8~10]6H H OCH 3H OCH 3OH ibidibid 7H H H OCH 3OCH 3OH Artemisia subdiguata[11]8HHHOHOCH 3HCarduus tenuiflorus ;Coriandrum [6,8]sativ um ;Fraxinus ornus bark[12]9H H HOCH 3OH H Allamanda doniana roots ;the bark [13]of Xeromphis[14]10H H H H OH OCH 3Zanthoxylum s chinifolium [15]11H H OH H OCH 3OCH 3Artemisia laciniata [16]12H H CHO H H OH fruits of Cnidium monnieri[17]13H H H OH OH H Is odonerio calyx ;aerial of A rtemisia montana [18]14H H H H OH OH Daphne ;Daphne acutiloba [19,20]15H H OH OH OCH 3H Rhamnus disperma[21]16H H H OCH 3OH OH Roots of Jatropha goss y pi folia [22]17H H H OCH 3OCH 3H Artemisia argy i18H H H H OCH 3b *Cnidium monnieri (L .)Cuss .19HHOHOCH 3OHc *Bupleurum[23]a *:OOCCH 3;b *:-CH 2CH 2CH (CH 3)2;c *:CH 2CH 2C (CH 3)2表2 简单香豆素抗氧活性物种能力的试验结果[2]N amePro antioxidant activity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Scavenging of superox ideInhibition of LT B 4generationInhibitio n of T XB 2g eneration7-hydroxy A nti :++inactiveinactiveinactiveinactivecoumarin 7-methy l Anti :+inactiveinactiveinactiveinactivecoumarin 7-metho xy A nti :++inactiveinactiveinactive53μMcoumarin 7-hydroxy -4-A nti :++inactiveinactiveinactiveinactivemethylcoumarin 7-methoxy -4-Anti :+inactiveinactiveinactive90μM·94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4卷methylcoumarin 7-hydroxy -6-meth A nti :++inactiveinactiveinactiveinactiveoxy coumarin 6,7-dihy drox y Pro :+13.0(M33.9μM8.3μM>100μMcoumarin 7,8-dihy drox y P ro :++18.0μM10.6μM20μM21μMcoumarin 6,7-d ihydroxy -4-Pro :+8.0μM82.0μM10μMinactivemethylcoumarin 5,7-d ihydroxy -4-Anti :+12.0μMinactiveinactive1μMmethylcoumarin 7,8-d ihydroxy -4-P ro :++2.8μM8.5μM>100μMinactivemethylcoumarin 7,8-d ihydroxy -6-Pro :+++3.3μM5.8μM75μMinactivemethoxy coumarin Antioxidant activity measured in FeCl 3.ascorbate +H 2O 2system ;Pro -oxidant activity measured in FeCl 3.EDTA +H 2O 2system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 xidation measured in rat liver microsomal FeCl 3.ascor -bate system ;Scavenging of superoxide radicals measured in human PM N ;Inhibition of generation of LTB 4and TXB 2measured in rat peritoneal leukocytes .文献[25]采用密函理论计算的方法说明香豆素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具有邻位双酚结构的香豆素清除自由基以H 原子直接转移的过程为主,而此过程涉及的O -H 解离焓可作为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指标;对于无邻位双酚结构的香豆素母核,其结构对O -H 解离焓的减少几乎没有积极作用,故其抗氧化能力弱于含邻位双酚结构的香豆素;香豆素母核的B 环(1,2-吡喃酮)是弱吸电子基团,对香豆素的抗氧化活性几乎没有影响.香豆素衍生物的抗真菌、抗血小板聚集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5,26,27]亦与取代基种类、数量与位置有关.对于香豆素的抗真菌活性,研究证实4-羟基香豆素无抗真菌活性;香豆素衍生物20,21,22和23全面抑制真菌ATCC 、14053、KF -33、PLM 454的能力与其6-OH 是否有保护基有关;当6-OH 有保护基时,其抗真菌能力明显下降;而对于7-OH ,保护基的存在与否对分子的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对于6,7,8-三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其抗真菌活性与8-取代基的极性有关.表3 几种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抗氧化能力[24]N ameI 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 -tion a(percent of control )Ridical scavenging (percent o f control )IC 50(μmo l )b4-methyl -7,8-dihydroxy couma -rin1347.94-methyl -7-hy drox y -8-amin -ocoumarin1246.024-methyl -5-amino -6-hydroxy -coumarin 1358.314-methyl -5,7-diamino -6-hy dro xycoumarin16167.12a :Effect of coumarins on NADPH -dependent lipid perox idation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The inhibitors第1期 李锦周,等: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95 ·concentration was 100μM .b:The IC50values for inhibition of lipid hydroperoxide form ation ,inhibitors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0.01to 100μM 香豆素衍生物26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取决于7-取代基的结构[27](Scheme 1),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高的香豆素7-取代基为Scheme 1中的5.在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10和7-香叶氧基-8-甲氧基-香豆素27中,7-位取代基的不同,两者的药理作用不同.27有抗癌作用[33],而10无此作用. 研究[29]表明:4-甲基香豆素(Scheme 2)抗辐射的活性不仅与其芳环的C 是否与烯丙基直接相连密切相关,也与香豆素抗辐射有效结构的极性程度相关.化合物28,29和30显示出高的抗辐射活性,而化合物31和32抗辐射活性很低.对于化合物29来说,7-OH 的H 被-CH 3、-CH 3CO 、C6H 5O -取代后,仍可保持抗辐射的有效基本结构,而6-,7-和8-的取代基的极性太强或太弱,抗辐射活性明显下降.·96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4卷 香豆素的药理作用与其母核上的取代基的种类、取代位置和数量有关.目前,对呋喃香豆素和吡喃香豆素药理作用构效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多.对香豆素这一大类天然产物,如何有效地开展药理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参考文献:[1] 张韶瑜,孟 林,高文远,等.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6):410.[2] J R S Hoult ,M iguel Pay á.P harmac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ction of Simple Coumarins [J ].N atural Products w ith T her -apeutic Potential ,Gen Pharmac ,1996,27(4):713-722.[3] 胡昌奇,李国雄.竹叶防风中的香豆素类及其抑制DN A 拓朴异构酶Ⅱ的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2,4(1):6-10.[4] Say ed H M ,Backheet E Y ,El -Ssy yad ,M .Further flavonoids and coumarins from Ficus platyphylla Del Leaves [J ].BullFac Sci ,A ssiut U niv ,1991,20(1):105-113.[5] Schuster N ,Christiansen C ,JakupovicJ ,M ungai M .An unusual [2+2]cy cloadduct o f terpenoid coumarin from Ethuliavernonioides [J ].P hy tochemistry ,1993,34(4),1179-1181.[6] Kostova I .Hydroxy coumarins from F raxinus ornus bark [J ].Planta M ed ,1992,58(5):484.[7] Bilia A R ,Cecchini C ,M arsili A ,M orelli I ,M ele S .Coumarins and o ther constituents of P runus prostrata [J ].J N at P rod ,1993,56(12):2142-2148.[8] Cardona Luz ,G arcia ,Begona ,Pedro ,Jose R ,Perez ,Jose .6-Prenylox y -7-methoxy coumarin ,a coumarin hemiterpeneether from Carduus tenuiflorus [J ].P hy to chem ,1992,31(11):3989-3991.[9] Agostinho Sueli M M ,F atima Das M ,Da Silva GF .Fernandes Jono B .Limonoids from Toona ciliate and speculations ontheir chemo systematic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J ].Biochem Sy st Ecd 1994,22(3):323.[10]Dini A ntonio ,Ramundo Eliseo ,Saturnino P aola .Ildefonsa Coumarins in Cy perus incompletes [J ].Biochem Sy st Ecol ,1993,21(2):305.[11]师彦平,李周瑜,张会昌.铁杆蒿化学成分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3(10):1258.[12]T aniguchi ,M asahiko .T hree iso coumarins from Coriandrum sativum [J ].Phytochemistry 1996,42(3):843-846.[13]V ilegas ,Janete H .Yariw ake ,Hachich ,Elayse M .A ntifung al compounds from A pocy naceae species [J ].Rev LatinoamQ uim 1992,23(1):44.[14]Nagaiah K ,Krupadanam G L .Coumarins from the bark of Xeromphis uliginosa [J ].F itoterapia .1992,63(4):378-379.[15]Chen Ih -sheng ,Lin Yuh -chw en ,T sai Ian -lih .Coumarins and anti -plate ag gregation constituents from Zanthox ylumschinifolium [J ].Phytochemistry 1995,39(5):1091-1097.[16]Chemesov a I I ,Bukreeva T V .Phenols of Ar temisia laciniata [J ].Khim Prir Soedin 1990,(1):115-117.[17]Cai Jin -na ,Basnet Purusotam ,Wang Zheng -tao .Couamrins from the fruits of Cnidium monnieri [J ].J N at Prod ,2000,63(4):485-488.[18]M olino .Jean -F rancois T he inheritance of leaf oil composition in Clausena anisumo lens (Blanco )M err J Essent [J ].OilRes ,2000,12(2):135-139.[19]T aninaka ,Hitomi ,T akaishi ,Yoshihisa ,Honda ,Gisho ,Zmakura ,Yoshihisa ,Sezik ,Ekrem ,Yesilada ,Erdem .Terpenoidsand aromatic compounds from Daphne oleoides ssp Deoides [J ].P hy tochemistry ,1999,52(8),1525-1529.[20]T aniguchi ,M asahiko ,Fujwara ,A kiko ,Baba ,K imiye ,Wang ,NianHe .Chemic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 of thymelaea -ceous plants part 15:tw o biflavonoids from Daphne acutiloba [J ].Phytochemistry 1998,49(3):863-867.[21]Marzouk M ohamed S ,El -T oumy Sayed A A ,M erfo rt I rmgard ,N aw war ,M ahmoud A M .Polypheno lic metabolites ofRhamnus disperma [J ].Phytochemistry ,1999,52(5):943-946.第1期 李锦周,等: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97 ·[22]Das Biswanath ,Kashinatham ,A S tudieson phy tochemicals Part X V Ⅱ.Phenolias from the roots of Jatropha gossypifolia[J ].Indian J Chem ,Sect .B :O rg Chem Incl Med Chem ,1997,36B (11):1077-1078.[23]Pistelli ,Luisa ,Bertoli ,A lessandra :M orelli ,I vano ,Scarpato ,Rober to .Constituents of Bupleurum Spp From Italian flora :isola tio n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their biolog ical activity Rec Dev [J ].Phy tochem ,1998,2(Pt .2):463-483.[24]T yagi Y K ,K umar A ,Raj H G ,et al .Synthesis of no vel amino and acetyl amino -4-methyl coumarins and evaluatio n oftheir antiox idant activity [J ].Eur J M ed Chem ,2005,40:413-420.[25]Hong -Yu Zh ,L an -Fen W .T heoretical elucida tio n o f structure -activity rela tio nship for coumarins to scaveng e perox yl rad -ical [J ].J M ole Structure (T heochem ),2004,673:199-202.[26]S So roush ,M Yoki ,H Kiy oshi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 ctivity of Coumarins and A ngular Furanocoumarins [J ].Bioorg &M ed Chem ,1999,7:1933-1940.[27]Braccio M D ,G rossi G ,Roma G ,et al .Synthesis and in vitro inhibitory activity on human platelet agg regation of no velproperly substituted 4-(1-piperazinyl )coumarins [J ].Eur J M ed Chem ,2004,39:397-409.[28]Chin T eng C ,Shin Lian D ,Ian Lin T ,I h -sheng C .Coumarins and anti -HBV Constituents from Zanthoxy lum Schinifo li -un [J ].Phy tochem ,1997,45(7):1419-1422.[29]童曾寿,黄明欣,戴昌世.香豆素类辐射防护剂及其构效关系的研讨[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2):150-156.The Study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of PharmacologicalAction to Structure for Natural CoumarinsLI Jin -zhou 1,HUANG Chu -sheng 2,LIU Hong -xing 2,CHEN Xi -hui1(1.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China )A bstract :Natural resource of simple coumarin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harmacological action ,from anti -oxidation ,antifung al ,anticancer ,etc .,to structure is summarized for the coumarins .Key words :coumarins ;pharmacological effect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责任编辑:黄天放]·98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4卷。

香豆素

香豆素

植物中的香豆素是结构特异的,具有很高的医学活性的抗凝血剂。

它通常被描述成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香豆素本身也会导致肝中毒,也许,在极小一部分使用较多香豆素的人群中,会存在使用过多香豆素而导致CYP2A6活性不足从而使香豆素变成安全的代谢产物。

在草木犀等植物中含有大量的香豆素,并且香豆素具有控制水肿、抗癌和调节炎症的效果。

很多信息都表示香豆素具有抗凝血的活性。

但事实上,一些期刊论文有时会大意地把香豆素当成华法林、苯丙香豆素或者其他合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这就导致了很多困惑,许多人以为植物中的香豆素能够抗凝血。

在20世纪以前,牛有时候会自发性出血而死亡。

研究人员发现是植物中的香豆素导致了牛的死亡。

香豆素和双香豆素或者法华林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是不合理的。

至少有临床的试验表明香豆素会影响血液凝结。

动物试验也证明香豆素是抗凝血剂。

例如,中国益母草作为“血液移动者”制成中药。

一个由105个病人参与的试验表示香豆素能够降低血液粘度和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并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报道表明其他香豆素或者香豆素类似物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华法林和洋甘菊之间会有相互作用,所以使用香豆素类成分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即使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洋甘菊已经被怀疑不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同时它里面的其他化合物更不可能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因为具有一个香豆素的分子是抗凝血剂,就代表所有香豆素都是抗凝血剂,这句话是毫无依据的。

要想具有抗凝血的药物活性,香豆素类的分子还需要具有确定的结构要求。

水肿:香豆素和它同一类型的植物主要的作用在于降低水肿,同时也能运用到静脉曲张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一个试验通过尝试将香豆素用于淋巴水肿的症状并没有取得成效。

又有两个试验表明草木犀中的香豆素对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有很好的疗效,许多其他的预临床的试验都表明1300多种植物的香豆素均有炎症调节的作用。

癌症:不管是天然的香豆素或者合成的香豆素,均具有抗癌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香豆素

香豆素

HO
O
O
异戊烯基6位取代
伞形花内酯
异戊烯基8位取代
HO
O
O
HO
O 4' 3' 2' O 1'
O
O
环 合 的 形 成 过 程
HO
O
O
O
O
O
O
O
OH
花椒内酯 邪蒿内酯
1' O 2' 3' 4' O O
线型: 6,7-吡喃骈香豆素型
7,8-吡喃骈香豆素型 角型:
紫花前胡
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少数为5,6-吡喃骈香豆素,如:
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
取代基:
羟基
烷氧基
O
O
苯基 异戊烯
HO
HO
O
O
七叶内酯 秦皮 秦皮中的有效成分, 抗菌、消炎, 治疗细菌性痢疾
如:属此类型的香豆素化合物
当归内酯
当归中有效成分, 具有提高免疫力、 抗肿瘤作用
如:属此类型的香豆素化合物
蛇床子
欧芹酚7-甲醚
蛇床子的有效成分,具有 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增 强免疫功能及光谱抗菌作 用
rutaculin
kotamin(二聚体)
O
补骨脂内酯
O O O
白芷内酯
O
O
O
线型:补骨脂内酯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型
角型:异补骨脂内酯型 7,8-呋喃骈香豆素型
(三)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 合而成2,2-二甲基-α -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 香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 吡喃香豆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香豆素化学

香豆素化学

香豆素化学香豆素(Coumarin)是一种具有独特香气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9H6O2,结构式为苯并呋喃酮。

它是一种白色至黄色结晶固体,在常温下具有强烈的香气,类似于新鲜干草或香草的气味。

香豆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豆科植物香草、糖尿病草和黄豆等。

它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

香豆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首先,香豆素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可以用于防治肺结核、霉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疾病。

其次,香豆素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香豆素还可以作为血液抗凝剂,用于防治血栓病和心脏病等疾病。

然而,香豆素也存在一定的毒性。

大剂量的香豆素摄入会导致肝脏损伤和肾脏损伤,甚至引发肝癌和肾癌。

因此,一些国家对食品中香豆素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规定其在食品中的最大容许量。

此外,由于香豆素具有致敏性,部分人群对其过敏,接触香豆素会引发皮肤瘙痒、红斑和水肿等过敏反应。

在食品工业中,香豆素被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和烟草制品中,用于增加其香气和风味。

香豆素还可以用于制备香草味的甜品和饮料,如香草冰淇淋、香草奶昔和香草糕点等。

此外,香豆素还可以用于制造香水和肥皂等化妆品产品,赋予其独特的香气。

除了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香豆素还被用作药物中间体和化学试剂。

在药物合成中,香豆素可以作为合成血管扩张剂、抗癌药物和抗凝血剂的原料。

在化学实验中,香豆素可以用作指示剂和催化剂,用于检测和催化化学反应。

香豆素是一种具有独特香气和多种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等作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致敏性,使用香豆素需要注意适量和安全。

香豆素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和药物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香气和药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级18班4组黄意来200940874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重要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存在于不同种属的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实验研究发现香豆素具有抗HIV、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凝血和淋巴管性水肿的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啮齿类动物中存在着明显的毒性作用,且具有种属和位点特异性,这与其代谢途径和CYP2A6酶的多态性有关。

另外,毒性作用还与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密切相关,口服和高剂量给药更容易产生毒性反应。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药理和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香豆素;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活性;遗传毒性;肝脏毒性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分布于许多植物和香料中,包括芸香科、伞形科、菊科、豆科、瑞香科、茄科等高等植物,在动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也有存在,是一种重要的香味增强剂,广泛应用于香水、化妆品、去污剂等行业中。

根据环上取代基及其位置的不同,香豆素可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和其他香豆素等。

研究表明,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艾滋病、抗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抗炎、抗凝血等,同时在高剂量应用时也存在一些毒性反应,具有种属和位点特异性,如遗传毒性,肝脏毒性等。

由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分子量小,合成简单,生物利用度高,药理作用广泛,毒性小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许多药物研发工作的研究重点。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并指导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将对此类化合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进行综述。

1 药理作用天然和合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作为抗凝剂和抗血栓药已被人们所够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松弛血管,调节心血管功了解。

一些衍生物被报道具有光敏化,抗HIV,降脂、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能能。

1.1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许多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的癌细胞系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最近一系列芳香基磺酰脲香磺酰脲香豆素类化合物被报道在低浓度能有效抑制各种肿豆素类化合物被报道在低浓度能有效抑制各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Manojkumar等也报道一些合成的杂环香豆素类化合物对DLA和EAC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

芳香酶是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关键酶,而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因此,一些合成的香豆素类芳香酶抑制剂,如来曲唑、依希美坦等被证明对内分泌激素引起的乳腺癌有效。

香豆素的磷肼类衍生物具有体外抗P388 白血病的作用,与氨甲喋呤合用在鼠类白血病细胞系L1210上能够观察到抗肿瘤作用。

香豆素和7一羟基香豆素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G 期而抑制所有的肺癌细胞系细胞生长,和其它抗新生瘤的药物合用能够增强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

华法林作为抗凝剂,有研究认为它能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迁移,但是更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尽管长时间使用华法林可以降低生殖系统癌症的危险,但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华法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确定其对肿瘤的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作用。

1.2 抗氧化作用天然和合成的一些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文献报道,一些香豆素类化合物能够影响ROS的形成和清除,从而影响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J。

许多研究表明这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诱变和抗炎作用,这些作用均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J。

秦皮提取物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能够抑制Fe 和抗坏血酸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4.甲基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氨基取代能够明显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原位的羟基和氨基取代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阿霉素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由于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发生心血管毒性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4.甲基-7.8.二羟基香豆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而且毒性低,与阿霉素合用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ROS,而不影响阿霉素对MCF7细胞的毒性。

1.3 抗炎作用花生四烯酸是炎症介质的主要来源,通过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调节炎症介质的生成。

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以7一偶氮甲碱键连接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能够明显地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

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因此,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关系密切。

有文献报道活性氧族涉及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介导的花生四烯酸向促炎性反应介质的转化过程,因此一些天然或合成的香豆素类抗氧化剂都具有抗炎作用。

1.4 抗HIV作用有研究报道天然香豆素及其衍生物能够通过阻断病毒进入,抑制反转录酶活性,干扰病毒组装等机制发挥抗HIV的作用。

(+).calanolideA,作为一种天然的二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目前正在进行抗HIV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其能有效的抗分枝杆菌。

从Marilaplurico—stata分离的天然4一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与抑制NF—KB,拮抗Tat的功能从而抑制HIV的转录有关,并认为这类化合物作为病毒转录酶的抑制剂能够用于治疗HIV 为这类化合物作为病毒转录酶的抑制剂能够用于治疗HIV 1.5 免疫调节作用细胞因子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必需成分,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Prangospabularia分离出的一些香豆素类化合物能抑制IL一2/IL-4/IL-1p和TNF-0【的释放,从而调节免疫功能。

胡萝卜、芹菜、茴香等一些伞形科植物中含有的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够增加CD8+T细胞和活化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进而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

1.6 抗菌作用Melliou等评价了26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吡喃香豆素类衍生物并发现它们都具有广谱性,而吡喃酮环上的3一羧基取代衍生物有明显的活性,对14种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200mg·L _J。

此外,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具有光敏、抗辐射、抗抑郁、止咳平喘、影响药物代谢以及抗高血压、抗心率失常等作用。

2 毒性作用香豆素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治疗的口服剂量有关,一般副反应有轻微的头晕、腹泻和呕吐,严重的副反应是肝功能的改变。

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与剂量相关外,还与给药途径有关。

多数毒性反应发生在口服给药。

Casley-Smith 发现在治疗淋巴水肿的临床实验中,苯并吡喃酮口服剂量下的肝酶变化的发生率为0.3%。

而通过皮肤给与香豆素的病人肝酶没有发生变化,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经皮给药途径可以绕开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

因此,治疗剂量下的香豆素经皮给药能够降低或消除肝脏改变的不良反应。

2.1 遗传毒性Lake 通过大量实验认为香豆素不会产生遗传毒性,香豆素诱导的肿瘤发生是由于高剂量用药引起的靶器官毒性的继发性作用,与遗传因素无关。

许多研究证实香豆素的作用方式并不通过与DNA的相互作用。

在CHO 细胞中,香豆素只有在高浓度才表现出较弱的致突变性,低浓度没有反应。

在人体外的肝脏UDS实验和小鼠体内的外周血细胞微核实验中(300mg·kg ),没有发现香豆素的致突变性19]。

Edward等也通过肝脏UDS实验发现给与sD 雄性大鼠32mg·kg 至最大耐受量320mg·kg 的香豆素没有致突变性。

评价香豆素在关键的靶器官形成加合物的潜在性实验发现,给予能够形成肿瘤剂量水平的香豆素,检测F344和SD大鼠肝脏和肾脏中加合物的形成发现,DNA加合物的形成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大鼠种系之间均没有增加.以上数据均证实香豆素和其代谢产物没有遗传毒性,不会和靶器官的DNA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

2.2 肝脏毒性香豆素对大鼠具有肝毒性已经被人们所了解,日常服用高剂量可以增加大鼠的胆管癌和肝实质细胞肿瘤的发生率,并具有种属特异性。

Lake等在sD大鼠和叙利亚仓鼠上的实验中发现,给与0.2%和0.5%的香豆素能够导致大鼠肝毒性和肝重量的增加,P450及其依赖性的酶减少,而叙利亚仓鼠仅有较小的肝脏改变,其进一步的实验认为这种种属差异性可能与香豆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有关香豆素诱导的肝脏损伤的种属特异性与I相的两条主要代谢途径有关。

在人体中,7一羟基化是香豆素主要的代谢途径,7一羟基香豆素以及与葡糖苷酸和硫酸盐的复合物是无毒的。

1=1服200mg·kg 香豆素,7一羟基香豆素在人尿中约占40%~97%,在B6C3F1小鼠尿中约占7%,在F344大鼠中未检测到。

与此对应的是在人和小鼠的肝脏线粒体很容易就能检测到香豆素7-羟化酶的活性,而在大鼠中很难检测到。

这种低活性主要取决于CYP2A酶,优先催化睾丸酮的7or.羟基化,而非香豆素的7.羟基化。

因此,7.羟基化途径与肝毒性的种属特异性呈负相关,即7-羟基化的程度越高,毒性越小。

Lake通过在不同动物种属的实验发现,香豆素对小鼠、大鼠和狗具有肝毒性,而对狒狒和人没有肝毒性,并认为这是由于7一羟基化的解毒作用在后者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 结语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目前已经成为药物研发中重要的先导化合物。

同时,香豆素及其衍生物毒性作用较低,其靶器官毒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和非遗传毒性,这与种属代谢和解毒的能力相关。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毒性作用具有明显的阈值范围,只有在高于临床剂量时才会产生毒性作用,日常摄入量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肝脏效应和致癌作用。

口服所产生的肝毒性可能只是由多种内外因子所引起的特异质反应.4讨论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抵抗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症一AIDS和肿瘤方面,寻找有效的天然药物,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还有相当多的香豆素类有效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并且对诸多生物学活性尚未能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所以许多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体内活性未能得到有效评价。

因此,对此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动物模型势在必行。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由于分子量小、合成相对简单、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所以应以此为基础,改进和完善香豆素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的方法,对不同种属的天然药物进行开发,从而形成较为成熟的特色化提取分离工艺。

同时,对所分离纯化得到的香豆素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学活性的广泛研究及筛选,寻找高效低毒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同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构效关系为指导,合成并筛选出更为高效低毒的香豆素类衍生物,从而为更多难治性疾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1] 孔令雷,胡金凤,陈乃宏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ChinesePharmacologicalBulletin 2012Feb;28(2):165—9[2] 何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用途[J] 时代教育January2009[3] 王春梅.白芷香豆素的抗炎作用研究I1『.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 李锦周,黄初升,刘红星,陈希慧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3月第24卷第l期一、[5] 张韶瑜,孟林,高文远,宋乃宁,贾伟,段宏泉[J]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第30卷第6期2005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