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例讨论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登革热病例讨论PPT课件

登革热病例讨论PPT课件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控制媒介
消灭蚊子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措施,包括清除蚊子滋生的水 源、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疫苗接种
目前已有登革热疫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旅游者、医务人员等 ,建议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
健康宣教
加强登革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登革热的疫苗接种情况
疫苗种类
目前主要有两种登革热疫苗,分别为全病毒 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05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防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症状治疗
对于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 状,可采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 氨基酚或布洛芬进行缓解。
补液治疗
登革热会导致大量出汗和呕吐, 导致体液丢失,因此需要补充足 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 正常代谢。
特殊治疗
对于严重登革热病例,如出现出 血、休克等症状,需要采取特殊 治疗措施,如输血、输液等。
身体虚弱或基础疾病患者
从未感染过登革热或未接种疫苗的人 群对登革热病毒易感。
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 、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也容易 感染登革热。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 对病毒的抵抗力较低,因此更容易感 染登革热。
03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
发热
突然高热,体温可达到 39°C以上,伴有畏寒、头 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丘 疹,多出现在四肢 和躯干。
高热
体温高达39°C以上 ,持续数天。
肌肉酸痛
全身肌肉酸痛,特 别是下肢肌肉。
出血
皮肤、牙龈、鼻腔 等部位出现出血点 。
病例诊断过程
流行病学史
患者近期曾前往东南亚地区旅 游。

登革热防治课件

登革热防治课件

请关注登革热
❖ 番禺区场馆分布众多,监测任务繁重; 含1个亚运村、8个指定接待酒店、9所大学运动场 馆、12所其她比赛训练场馆;
❖ 我院就是亚运定点医院;
请关注登革热
病例得发现与报告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发现登革热疫情时,按传染病监测信息 网络报告要求及时(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 时采集病例得血标本送属地疾控中心做快速病 原检测。
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病史:住所或工场1个月 内出现过DF 、实验室检查WBC↓, PLT ↓ ) 。
2、疑似病例同时具备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5、 诊 断
登革出血热(DHF): 1、符合登革热诊断,同时具备血小板减少、血
液浓缩与有出血倾向、器官出血、肝肿大之 一。
2、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登革出血热同时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 传染源
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 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得就是埃及伊蚊与白伊 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 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 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多。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
❖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得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得地区均可发生 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 围得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得发病率高于 农村。
❖ 2、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得热 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 西为5~11月,海南省3~10月。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实验室 检测阳性结果,可作出临 床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 可确诊为登革热。
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等进行鉴别, 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了解是否有蚊 虫叮咬史;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以避 免误诊和漏诊。此外,在疫区工作或旅行者出现发热等症状时, 应高度警惕登革热的可能性。
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 西医治疗手段,形成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5
预防控制措施及策略
传染源管理策略
病例发现和报告
加强医疗机构对登革热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并上报 疑似和确诊病例。
病例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对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和管理,提供必要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灭蚊措施
01
开展室内外环境灭蚊工作,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02
提倡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安装蚊帐等个人防护措施,减
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环境卫生改善
03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积水等,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如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自我识别 和处理。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
01
登革热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 严重多器官大量出血。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12
▪ 淋巴结肿大
• 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
▪ 其他
• 部分病例轻度肝肿大,个别有黄疸; •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13
可疑病例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5天到过流行区 • 或发病后从流行区回来
▪ 急(发病5天内) 、恢复期(发病15天以上)双份
血清 • 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登革热IgG抗体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15
▪ 2.2 临床表现
▪ 2.2.1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24~36小时内 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 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 2.2.2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通、肌肉、关 节和骨骼痛。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我省历史登革热疫情
▪ 1928年杭州和宁波发生流行 其中杭州,罹患率达90%
▪ 1929年杭州再次发生流行 ▪ 此后至2003年,未再发现疫情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2
我省近期登革热疫情
▪ 2003年5月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
• 2003年2例、2004年6例(其中1例引起爆发)
2005年9例、2006年2例
▪ 如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 扩散速度很快
▪ 近年已传带到北美、南美、欧洲和非洲有些国家
▪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存在种间竞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7
登革病毒感染的疾病谱
▪ 普通的发热病人 ▪ 登革热 ▪ 登革出血热 ▪ 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
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病后3-5天即可出现 ,2周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IgG抗体于发病后7天开 始升高,4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或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患 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高热、疼痛、皮疹和 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
出血
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皮疹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 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 身。
其他症状
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生化检查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进行鉴别。此外,还需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毒性 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
03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
01
02
03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避 免蚊虫孳生。
整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垃圾 堆积,降低蚊虫栖息地。
登革热病毒特点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病毒结构
基因组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主要 的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 抗体。

登革热病例讨论课件

登革热病例讨论课件

01
总结与展望
当前研究进展
01
02
03
诊断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 技术的发展,登革热的诊 断更加准确和快速,如 PCR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登革热尚无特效 药物,但临床治疗经验不 断积累,对于重症病例的 救治成功率有所提高。
疫苗研究
多个登革热疫苗正处于临 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 苗已取得较好的试验结果, 有望在未来上市。
患者Y,女性,65岁,因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就诊。 体查发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实验室检查显 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脏酶学指标升高。经医生诊断 为重症登革热。
病例三:儿童登革热病例
该病例为儿童登革热,症状可能较为轻微,但也需要重视。
患者Z,男性,8岁,因发热、头痛等症状就诊。体查发现体温升高,面部和四肢 出现皮疹。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减少。经医生诊断为儿童登革热。
登革热病例讨论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防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登革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 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甚至
疟疾
疟疾的发热和寒战与登革热相似,但 疟疾的周期性发作更为明显,且无出 血现象。
01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 防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青蒿琥酯等 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和缩短
病程。
补液治疗
由于登革热会导致大量出汗和 腹泻,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水 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 代谢。
疼痛治疗

《登革热诊治》课件

《登革热诊治》课件

03
血清学检查:检测登革 热病毒抗体,若为阳性 即可确诊。
04
病毒分离:从患者血液 中分离出登革热病毒, 是诊断的金标准。
04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防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就医,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并发症严重,如出血、心脏疾 病等,治疗时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 症。
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 障碍等,可导致广泛出血。
03
登革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发热
体温≥38℃。
皮疹
四肢、躯干出现斑丘疹或麻疹 样皮疹。
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可伴有牙龈出 血、鼻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感冒
感冒也会引起发热、头 痛等症状,但通常不会
出现皮疹和出血。
01
病例1讨论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考虑登革热 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好转并出院。
02 03
病例2讨论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出现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应考虑 登革热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同样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 好转并出院。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 对症治疗措施,如降温、止痛、补液 等。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生 素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输液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的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降温、止痛等,可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登革热病例讨论课件ppt

登革热病例讨论课件ppt

实验室检查
• 一般检查:白细胞降低,第4-5天降至最低,可至 2*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血小板<=100*10^9/L。
• 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灵敏性较高。单份血 清效价>1:1280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增四倍以上可确 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度>1:32有诊断意义。血 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6、心理护理:由于高热、皮疹、瘙痒、全身不适等症状,加上对疾病缺乏认识,易生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应关心安慰患者,提供
心理,因此应关心安慰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讲解登革热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措施及预后,指导患者及家属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虫媒隔离),减轻心理负担,积
极配合治疗。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压之褪色,多伴有痒感,疹退后脱屑及色素沉着。
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 Plt(10^9/L)
如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内脏和浆膜腔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登革热与麻疹,风疹的区别
压之褪色,多伴有痒感,疹退后脱屑及色素沉着。 NEU(10^9/L)
答: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014-10-20 AST+CK+CK-MB+ALT+急诊生化 CK-MB:33.6(0-25)U/L AST:75.1(15-40)U/L CK:207.00(38-174)U/L
2014-10-21 生化组合4 ADA:37.6(0-19.6)U/L AST:69.4(15-40)U/L
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登革热的定义 2、了解登革热与麻疹,风疹的区别 3、熟悉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4、掌握登革热病人的护理和病情观察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PPT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PPT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患者 在潜伏期后会出现突然的高热、头痛 、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
登革热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和出血等严重症状,严重时可能 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皮疹是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之一,通常 在发热后出现,表现为面部、四肢等 部位的红疹。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 者的症状在发病后2周内可以自行缓 解,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
感谢观看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 触登革热患者后,以及在处理垃圾和 排泄物之后。
避免与登革热患者密切接触
尽量减少与登革热患者的接触,特别 是那些已经出现症状的人。
避免饮用生水
饮用水应该经过煮沸或消毒处理,以 减少感染的风险。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可能携带病毒,应该避免食 用。
环境卫生改善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 手、勤洗衣,保持家 庭卫生。
避免在户外活动时暴 露过多的皮肤,使用 驱蚊液或穿着长袖长 裤。
班会讨论与总结
讨论
针对本地区登革热病例的预防措施展 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看法。
总结
总结班会讨论内容,强调预防登革热 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注意个人卫生 和环境卫生,共同维护健康。
THANKS
02
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防蚊措施
穿长袖长裤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暴露 的皮肤面积,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分外出
这两个时间段是蚊虫最活跃的时候,尽量减 少外出。
使用驱蚊产品
如驱蚊液、驱蚊喷雾等,这些产品可以有效 防止蚊虫叮咬。
安装蚊帐及窗纱
在家中安装蚊帐及窗纱,可以有效防止蚊虫 进入室内。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2023-10-27目源自录• 登革热概述 • 登革热预防措施 • 登革热治疗及应对 • 登革热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的定义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 在人群中传播。
登革热是全球广泛分布的疾病,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更为常见。
医疗机构预防措施
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发 现并治疗登革热患者。
隔离措施
对疑似登革热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 毒传播。
防护措施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 服、手套、口罩等,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监测和报告
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 现并控制疫情。
03
登革热治疗及应对
登革热的治疗
01
02
03
普通治疗
对于登革热患者,应保持 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避免 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对症治疗
针对登革热症状进行对症 治疗,如发热可使用退热 药,肌肉疼痛可使用止痛 药等。
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患者容易发生并发 症,如出血、休克等,应 积极预防和治疗。
登革热应对流程
01
病例发现
及时发现并报告登革热病例,确 保病例信息准确无误。
1. 影响分析:分析登革热疫情对社区居民、 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影响。
05
总结与展望
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总结与经验教训
监测与预防
加强登革热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有效隔离
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染源。
宣传教育
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科学研究
加强登革热病因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登革热及其防治PPT课件

登革热及其防治PPT课件

02. 登革热的病因详解
登革热的病原体是什么?
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 登革热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避免蚊虫叮咬 预防登革热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避免蚊虫叮咬。 登革热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热的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Learn more
实验室检查在登革热诊断中的作 用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登革热,其中大部分是 儿童。 实验室检查在登革热诊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病毒的存在,从而 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登革热的发生 例如,避免接触感染源、使用驱蚊剂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登革热的传播。
01. 登革热的基本介绍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登革热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报告指出,登革热的早期症状通常被误认为是 普通感冒 预防登革热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年龄在2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应该接种登革热疫苗 登革热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因蚊子叮咬而感染登革热
登革热的有效预防措
05. 施
个人层面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登革热,其中大部分是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居民。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5到12天内出现,严重程度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感染者的免疫系统状况。

登革热培训课件

登革热培训课件

抗病毒治疗
在病毒感染初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等进行治疗,以抑制病毒 复制。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控制传染源
加强对蚊虫等传播媒介 的监测和控制,减少病
毒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清理积水、喷洒杀 虫剂等措施,减少蚊虫 孳生,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 、孕妇等,应加强个人 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如南亚、东南亚、 非洲、拉丁美洲等。
传播季节
主要在雨季和夏季,由于 气温和湿度适宜蚊子生长 和繁殖。
全球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 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登 革热的发病率和流行范围 呈上升趋势。
02
登革热临床表现与诊断
典型症状与体征
头痛
剧烈头痛,以前额和太阳穴为 主,可伴有恶心、呕吐。
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证患者 营养需求。
早期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和恐 惧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 测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应用
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等渠道主动搜索疑似和确诊病例,并进行详 细个案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03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应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同
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分享
积极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 案,积极控制并发症,降低病死 率。
加强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

登革热的学习教案培训课件

登革热的学习教案培训课件
1/28/2021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 均在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地理分布区内
▪ ➢ 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流行季节 ➢ 雨量、气温、媒介伊蚊密度以及叮咬活动 ➢ 我国主要在3-11月份;广东5月起发生病例,8-9月高峰,11
▪ 月起停止;海南岛全年都有病例,高峰在7-10月。 周期性 ➢ 4-5年
1/28/2021
诊断
1/28/2021
诊断
登革热诊断原则
➢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夏秋雨季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 本病例。
➢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高热、骨关节及肌肉疼痛、皮 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下降,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
热后1周恢复正常, PLT下降,最低可达13×109/L; ❖ 脑型,CSF为无菌性改变。 ❖ 血清学检查:IgM可早期诊断,双份血清滴度升高4倍以
临床表现
1/28/2021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通常5-8天。
分型:
WHO: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我国分型: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1/28/2021
临床表现
(一)典型登革热 发热:成人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 ℃,下 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双峰热或马鞍热;面潮 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起病较慢,症 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疼痛:头、眼球后、腰背部,周身骨、肌肉、关节 疼痛; 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疹。 出血:5-8天,牙龈、鼻、皮下、消化道、沁尿系、 浆膜等。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1/28/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阳性,半天前患者无明 显诱因出现牙龈渗血,无鼻衄,无咯血丝痰,无排 血尿,无排柏油便。
登革热病例讨论
5
病情介绍
• 既往史:平素身体良好,否认过敏史,否 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 婚姻史:未婚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登革热病例讨论
6
入院诊断
登革热
登革热病例讨论
登革热病例讨论
15
临床表现
• 潜伏期3~14日,平均为4~8日左右。
登革热病例讨论
16
典型登革热
主要临床特征:
1、突然起病,迅速高热(24小时内可达39~40,持续5-7天后 骤退至正常。少数患者表现为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 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
2、三痛及疲乏等症状(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 骨骼痛)断骨热!
登革热病例讨论
23
诊断要点
• 根据流行区,流行季节,出现典型登革热 临床表现着考虑为登革热。
• 确诊依赖于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
登革热病例讨论
24
护理诊断
• 1、体温过高 与登革病毒感染有关 • 2、疼痛 与病毒血症有关 • 3、体液不足 与高热,多汗,血管通透性增加致
13
分型
1、典型登革热 2、登革出血热 3、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病例讨论
14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全身肌肉, 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血小板的 危急值
白细胞: <2.5*10^9/L或>28*10^9/L
血小板:; <50*10^9/L
38.8 ℃,伴畏寒、寒战,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有咽干,无咽痛,偶咳嗽,有痰,咳不出,有恶心 ,呕吐2次,腹痛一次,近2天来排黄色水样便,2-3 次/天,就诊于我院急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 予“喜炎平、阿昔洛韦、退热”等治疗后体温无明 显下降。
登革热病例讨论
4
病情介绍
现病史: 后前往市八医院就诊,查登革热NS1抗原阳性,
登革热病例讨论
22
实验室检查
• 一般检查:白细胞降低,第4-5天降至最低,可至 2*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血小板<=100*10^9/L。
• 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灵敏性较高。单份血 清效价>1:1280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增四倍以上可确 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度>1:32有诊断意义。血 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11
讨论
1.根据该患者的病情,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 措施。
2.登革热患者临床重点观察什么?
3.登革热患者高热时禁用酒精擦浴和慎用解热镇痛 药,为什么?
4.登革热与风疹、麻疹的临床表现有何鉴别?
登革热病例讨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 蚊传播的一种急性发热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病例讨论
7
病情介绍
体查: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潮红,未见皮疹 、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毛发分布正常,毛发根部可见大量白 色脱屑,咽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 牙龈出血。
登革热病例讨论
8
体查:
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 胸膜摩擦感。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108次/分,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 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
3、早期体格检查可见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 大。
登革热病例讨论
17
典型登革热
4、多样性皮疹(初见于掌心,脚底,或先发生于躯 干及腹部,渐次延至颈和四肢。可为斑丘疹,麻 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 压之褪色,多伴有痒感,疹退后脱屑及色素沉着。
登革热病例讨论
18
皮疹
登革热病例讨论
74.70
2014-10-20Plt:520.107--100(1*.0100^9/L)46.10
2014-10-21 4.48
2.00
44.70
Plt( 10^9/L)
99.00 89.00 34.00 56.00
登革热病例讨论
10
2014-10-21 凝血常规试验 PT%:123(80-120 )% APTT:42.6(28-42)S
19
典型登革热
5、出血:多发生在起病后第5-8天。25%-50%。如牙 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内 脏和浆膜腔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系, 出血直径<2mm者称为出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
紫癜,直径为﹥5mm称为瘀斑
登革热病例讨论
20
典型登革热
2014-10-22体查:四肢,躯干斑丘疹。
登革热病例讨论
9
辅助检查
我院急诊血常规
项目 时间
WBC( NEU( 10^9/L) 10^9/L)
NEU%
WBC:10.0—4.0(*10^9/L)
2014-10-16NEU4:.65.69--2.0(3.4*510^9/L7)5.60
2014-10-17NEU3%.0:84 0-%-372%.27
登革热病例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登革热的定义 2、了解登革热与麻疹,风疹的区别 3、熟悉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4、掌握登革热病人的护理和病情观察
登革热病例讨论
2
一般资料
• 姓名 :*** •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 入院时间:***** • 主诉:发热5天,牙龈出血半天
登革热病例讨论
3
病情介绍
现病史: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6、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 痛。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 可出现黄疸 。
7、其他:如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便秘等。
登革热病例讨论
21
登革出血热
病程早期2-5天具有早期登革热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过程中或发热消退后病情突然加重,皮肤变冷, 脉速,昏睡或烦躁,出汗,瘀斑,消化道或其他器官 出血,肝大,束臂试验阳性,部分病人脉压进行性下 降,不治疗即进入休克,可于4-6小时内死亡。仅有 出血者为登革出血热,同时有休克者为登革休克综合 征。
2014-10-20 AST+CK+CK-MB+ALT+急诊生化 CK-MB:33.6(0-25)U/L AST:75.1(15-40)U/L CK:207.00(38-174)U/L
2014-10-21 生化组合4
ADA:37.6(0-19.6)U/L
AST:69.4(15-40)U/L
登革热病例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