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2023完整版)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疗从业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卒中。
预防措施
- 合理控制血压: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控制,血压控制目
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 戒烟限酒:持续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
应戒烟限酒。
- 控制血脂:要控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的水平,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识别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急诊处理
- 急诊定位: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等方法确定脑卒中发生的
位置和类型。
- 快速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
溶栓治疗,以恢复脑血供。
- 并发症预防: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和脑水肿等。
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发生后,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
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脑卒中复发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卒
中的复发。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南,包括
预防措施、脑卒中症状的识别、急诊处理和康复治疗等。
希望通过
这些指南,能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并有效防治脑卒中的发生。
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
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创新与实践的融合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诊疗标准也在持续更新以适应新的发现和技术。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⑤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 测血压,今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二十四小时。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6页
⑥要是曾经有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 ≥105mmHg,检验血压应该更亲密。使用降压药品以维 持血压在这个范围内,或者低于这个范围。
有报道使用reteplas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istreplase, 葡激酶等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不过均缺乏大样本研究,所以
至尽尚无定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9页
3)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另一条路径,已经有一些研
究观察了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安全性、使用药品类型等方 面,不过至今尚无必定结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6页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最先证实了卒中患者半暗带区域。氧—15—PET
能够定量检验局部脑灌注和氧消耗,显示局部组织脑血流 (rCBF)下降,氧吸收分数(OEF)增加,氧代谢相对保留。 PET显示半暗带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PET费用和操作 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者家眷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4页
2) 静脉溶栓 (1) 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
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必定效果。使用方法为:发病6 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 适应证:年纪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 和与神经功效缺失对应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度 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 100mmHg以下;排除TIA。 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 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 禁忌者;全身情况欠佳。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价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等。
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操作风险较高,需 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对于部分大血管闭塞或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手术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死 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醒患者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 风险、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房颤相关性脑卒中预防
针对房颤患者,强调抗凝治疗在预防脑卒中中的重要性,选择合 适抗凝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抗凝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及 风险。
出血性并发症防范
提醒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确 保安全有效。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或MRI进行脑部影像学检 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电图、经 颅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 二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 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第二版指南更新内容 • 临床管理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及推荐意见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疾病造成的脑功能障碍。
其主要表现为中风,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偏瘫等症状。
脑血管病在全世界都比较普遍,而在中国,尤其是60岁
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中国卫生部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该指南是基于国际上公认的脑血管病防治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标准和指南,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文化和医疗资源等情况制定的。
指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该指南提出了明确的脑血管病的诊
断标准,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在这一方面,该指南与国际上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接轨,使医生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
2.脑血管病的预防和管理该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管理
脑血管病的措施,包括饮食调节、控制高血压、戒烟戒酒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在患者已经确诊为脑血管病后,该指南也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的治疗和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
3.脑血管病的康复与护理该指南还提出了脑血管病患者的
康复和护理措施。
这方面主要包括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治
疗方案、行为和认知治疗、社交和职业康复等。
通过这些康复和护理措施,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
总体来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脑血管病防治措施和方案。
在指南的指导下,中国的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诊断、治疗和管理脑血管病,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社会健康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治疗方案与原则
治疗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包括抗血 小板聚集、降脂、降压等药物;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等。
治疗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指同时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长期管理是 指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社区卫生与预防措施的推广
社区健康管理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 健康检查等措施,提高社 区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 预防意识。
健康宣教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 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 防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的发生风险。
PART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护 理
REPORTING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 等,以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强康复信心。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家庭护理
提高公众认知与健康教育
媒体宣传
公益讲座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普及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 认知水平。
组织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为公众提供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专业指导。
学校教育
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 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 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PPT
推荐级别:
Ⅰ级推荐 Ⅱ级推荐 Ⅲ级推荐 Ⅳ级推荐
证据级别:
A 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基于B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基于C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基于D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 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 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一、危险因素管理
(一)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年龄、2.性别、3.种族、4.遗传因素 、5.出生体重。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吸烟、3.糖尿病、4.心房颤 动、5.其他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6.血脂异常、7.无症状颈动脉狭窄、8.饮食和营养、9.缺 乏身体活动、10.超重与肥胖、11.代谢综合征、12.饮酒、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4.口服避孕药、15.、绝经后激素治 疗16.睡眠呼吸暂停、17.高凝状态、18.药物滥用、19.炎症和 感染、20.偏头痛。
2. 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 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根据 ASCVD风险设定LDL-C的目 标值;极高危者LDL-C<1.8mmol/L; 高危者LDL-C< 2.6mmol/L(I级推荐,B级证据)。 LDL-C基线值不能达标 者, LDL-C水平至少降低50%(Ⅱ级推荐,B级证据)。极 高危者LDL-C基线水平如果能够达标, LDL-C水平仍应降低 30%左右(I级推荐,A级证据)
发布者:中华医学会(中国顶级医生的学术交流平台) 系列杂志社,根据医学学术前沿发展;
治疗决策的指导:是系统地制定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 患者根据特定临床情况做出恰当决策的指导意见;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1. 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和(或)脑静脉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因脑血管病致残或死亡。
在中国,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丧失生命。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约有3亿人。
2.2 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肥胖率的上升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高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相关机制可能导致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
2.4 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是增加脑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3.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包括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摄入。
此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3.2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应进行定期筛查,并进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3.3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脑卒中。
3.4 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动脉畸形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见的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植入术。
4. 脑血管疾病康复与护理对于已经患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康复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详细描述:特殊人群的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 血管硬化和血液粘稠度 增加等因素,容易发生 脑血管病。因此,应积 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同时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 于生理变化,容易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进而增加脑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因 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和胎儿监测。
吸烟与饮酒
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烟 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血管壁造成损 伤,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
02
脑血管病预防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的人群,通过控制 和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脑血管病分类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脑血管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 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比较大 。
死亡率
脑血管病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 数约150万人。
4.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
总结词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脑血 管病的人群,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 ,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
详细描述
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4.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应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后效 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 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 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I级推 荐,A级证据);伴有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 一步降低至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 65~79岁老 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 步降低至<140/90mmHg (Ⅱ级推荐,B级证据); ≥80岁的老 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 (Ⅱ级推荐,B级证据)。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高发病率:全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首发脑卒中发病 (粗)率为345.1 /10万;加权率为246.8 /10万;每年 首发脑卒中240万;
高患病率:脑卒中的患病率(粗)1596.0/10万;加 权率为1114.8 /10万;全国脑卒中存活者1100余万人
高死亡率:脑卒中死亡(粗)率为159.2 /10万;加 权率为114.8 /1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10余万人
高致残率:2/3留下残疾 高复发率: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17.7% 卒中后抑郁人群>1/3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 糖尿病患者1.1亿; 血脂异常患者1.6亿; 并且这些脑血管病的高风险人数还在持续攀
2. 推荐进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评估,有助于选择启动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时机(I级推荐,A级证据)。
3.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I 级推荐,A级证据)。 如伴有并发症者(充血性心力衰 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给予抗高血压 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 查其它的血凝指标。
▪ 腰椎穿刺脑脊液不是筛选TIA的常规检
查,但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考 虑。
▪ 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
序和辅助诊断的检查范踌,如三位老 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 侧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
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 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 TIA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因素。
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 之多。
▪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
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 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 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比较 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 后较好;年轻的TIA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 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 决定治疗。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 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缺 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 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较少出现晕 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 失或癫痫等症状。
▪ (二)辅助检查
▪ 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
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
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延误TIA诊断将会增加.奉中的风险, 例如TIA频繁发作和心室附壁血栓患者 则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有研究 指出发病一周内就医的TIA患者应在一 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评估,必 要时需入院做诊断评估,同时入院能 给高危的患者以密切的观察和必要干 预。
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 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来源于颈 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的动脉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 微栓子脱落,引起颅内供血小动脉闭 塞,产生临床症状,但是栓子很小, 易于溶解,因此闭塞很快消失,血流 恢复,症状缓解。在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患者中,因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PPT课件
04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要点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肺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使用抗生 素。
尿路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 导尿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合理选 择抗生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下肢 静脉输液,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或药物 预防。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
急性期救治措施
快速识别与评估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 手段,迅速识别并评估脑血管
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溶栓治疗
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合适 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以恢 复血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内治疗
包括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 ,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等严重情 况。
神经外科手术
针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出血性卒中,可考虑神经外 科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
二级预防策略及药物选择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 于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
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适用于心源性栓塞等特定病
因患者。
降压药物
积极控制血压,降低卒中复发 风险。常用药物有ACEI、 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调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稳定斑块,减少血管事件。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 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方案。
心理疏导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方 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 信心。
音乐疗法
运用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焦虑、抑郁 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另一条途径,已经有一些 研究观察了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安全性、使用药物类型等 方面,但是至今尚无肯定的结论。 有一个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观察了 动脉内给重组尿激酶原(r—proUK)加肝素治疗的效果。 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但是颅内出血增加。另一个随机对 照多中心研究观察了大脑中动脉堵塞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 的效果,使用的也是r—proUK, 同时加用肝素。90天时 Rankin评分O一2的患者在r-ProUK治疗组为40%,对 照组25%,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o.043)(I级)。r— prouK治疗血管再通达66%,对照组18%(P<0.001)。
2) 静脉溶栓 (1) 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 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的效果。使用方法为:发 病6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 适应证:年龄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 和与神经功能缺失相应的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 度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 /100mmHg以下;排除TIA。 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 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 禁忌者;全身状况欠佳。 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观察。
(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其优点是无创,检查费用低,可以到床边检查,对判断颅 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支循环建立程度有帮 助。最近,应用于溶栓治疗监测,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4) 血管影像 虽然现代的血管造影巳经达到了微创、低风险水平, 但是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没有必要常规进行血管造影数字减 影(DSA)检查。在开展血管内治疗、动脉内溶栓、判断治 疗效果等方面DSA很有帮助,但仍有一定的风险。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是无创的 检杏,对判断受累血管、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OCSP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 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 同向偏 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 感觉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 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 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T局限。 提示是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 中、小梗死。
(2)磁共振(MRI) 标准的MRI序列(T1、T2和质子相)对发病几个小时内 的脑梗死不敏感,只有50%以下的患者出现异常,弥散加 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甚至 在皮层下、脑干和小脑的小梗死灶。早期梗死的诊断敏感 性达到88%~100%,特异性达到95%~100%。灌注 加权成像(PWI)是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后显示脑组织相 对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成像。灌注加权改变的区域较弥散加 权改变范围大,目前认为弥散-灌注不匹配区域为半暗带。 MRI最大缺陷是诊断急性脑出血不如CT。最近有—些 报道显示应用梯度回波技术(GRE)和平面回波敏感加权技 术可以观察到急性脑实质出血。
溶栓治疗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引起颅内出血。导致出血 危险性增高的因素主要有: ①第一次头颅c T已经显示有水肿或占位效应。 ②就诊时卒中症状严重,NIHSS>22分。 ③年龄大于75岁。 ④治疗时血压大于l85/110mmHg。 ⑤早期合并使用抗凝药
(3)其他溶栓治疗药物 静脉链激酶溶栓治疗,有3个研究因为治疗期间患者的结 果不好或者死亡率增加而终止。但是这些研究使用的剂量 为150万单位,入组的标准为6小时以内, 治疗观察的患 者病情也太重。因此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链激酶溶栓治 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只是至今没有链激酶治疗缺血 性卒中成功的研究。 有报道使用reteplase,anistreplase, 葡激酶等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但是均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所 以至尽尚无定论。
(4)既往3个月内没有头颅外伤、脑卒中、心肌梗死,3周 内无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2周内没有大的外科手术,1周 内在无法压迫的部位没有动脉穿刺。 (5)血压不能太高(收缩压小于185mmHg,舒张压小于 110mmHg)。 (6) 没有口服抗凝,或者抗凝者应该INR≤1.5;48小时 内接受过肝素治疗者APTT必须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计 数≥100000mm3。 (7)血糖浓度≥50mg/dl(2.7mmol/L)。 (8)没有抽搐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9) CT没有明显梗死征象。 (10) 患者或家属能够理解溶栓治疗的好处和风险,需有 患者家属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7)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是一种微创检测相对脑血流量的方法。有助于区分可 逆缺血的组织,预测预后和监测治疗反应,但影响因素较 多、有时同位素稀疏区不一定是责任病灶。 (三) 临床分型(OCSP分型) 由于脑梗死的部位及大小、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继发脑水 肿等的差异,可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其治疗有很大区 别。这就要求在急性期,尤其是超早期(3—6h内)迅速准 确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OCSP)分型不依赖影像学 结果,常规C丁、MRI尚未能发现病灶时就可根据临床表 现迅速分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的大小和部位,临床 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24小时颅内出血伴有临床症状加重患者,在r—proUX治 疗组中为10%,对照组为2%(P=o.06)。两组的死亡率 没有显著差别。 有研究显示先给予小剂量静脉溶栓,再给动脉溶栓,可 以加快给药的时间窗,增加血管再通率,也比较安全。 动脉内溶栓使用的药物有rtPA、尿激酶、链激酶和r- proUK。国外使用较多的是rtPA,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尿 激酶。 总之,动脉溶栓效果尚未得到公认。但是,确实是溶栓 的另一条途径。目前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卒中发作6小时内、 有大血管闭塞,尤其是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 死多见,部分病例的前驱可有TIA的表现。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 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 状。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溶栓治疗。
(一)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的调控(参见第 九章) (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参见第九章) (三)改善脑血循环 脑梗死是缺血所敌,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 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1、溶栓治疗 梗死组织周边存在半暗带是现代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基础。 即使是脑梗死早期,病变的中心部位坏死已经是不可逆的, 但是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组织代谢就可以抢救梗死周围仅 有功能改变的组织,避免组织形成坏死。大多数脑梗死是 血栓拴塞引起颅内动脉闭塞,因此,血管再通复流是最合 理的治疗,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及方 案如下: 1)溶栓治疗的指征: (1) 确诊的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缺失体征持续存在(超 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 (2) 开始治疗应该在症状出现3—6小时之内。 (3)体检没有发现活动出血或者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建议: (1)再急性脑梗死发病3小时内,可以静脉使用尿激酶或 rtPA进行溶栓治疗,但应该注意脑出血的并发症,3~6 小时内可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应该有经验的单位进行, 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 (2) 发病6小时以内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局部 接触性溶栓血管再通率高。对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溶栓 的时间窗可以适当放宽。 (3) 超过时间窗溶栓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增加出血并 发症,建议不要使用。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最先证实了卒中患者的半暗带区域。氧—15— PET可以定量检查局部脑灌注和氧消耗,显示局部组织脑 血流(rCBF)下降,氧吸收分数(OEF)增加,氧代谢相对保 留。PET显示的半暗带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PET的费 用和操作问题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 (6)氙加强CT 通过吸入氙气可定量检测脑血流量。灌注CT通过图形 显示注入离子造影剂在脑组织的分布,显示脑血流量的分 布。两种技术在临床上都可以用于帮助区分脑缺血后组织 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这两种技术优点是检查比较快,用 普通CT就可以完成,患者不需要再次搬动。但处是还需 要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这些方法的临床价值。
(2)重组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方案: ①静脉点滴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总量 10%推注,1分钟以上推完,余量60分钟点滴完。 ②患者收到加强病房或者卒中单元监测。 ③静脉点滴rtPA过程中每15分钟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 6小时内每30分钟检查一次,此后每小时检查一次,直至 24小时。 ④要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呕吐, 应该立即停止输入rtPA,急诊复查头颅CT。 ⑤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 测血压,此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24小时。
2、影像学检查 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 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 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对临床诊 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头颅CT平扫是最常用的检查。但是对超早期缺血性病 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特别是后颅窝的脑 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 在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CT可以发现一些轻微的 改变: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皮层边缘,尤其在岛叶外侧 缘,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脑沟消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