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参考内容)
传统与未来的连接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传统与未来的连接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统与未来的连接: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智慧的结晶以及民族精神的延续。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过去的传统,更关联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质性载体,包括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的手工艺等。
它们是中华民族非凡智慧和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加强民族意识和社会凝聚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与自己身份和文化渊源相关的东西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日益增加。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加深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心,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弘扬。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独特的手工艺技巧密不可分,这些技艺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许多传统的手工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与传承,保持多样性的文化景观,同时为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元性的共存。
此外,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旅游业提供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地方经济和民生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其中之一就是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不如以往。
农村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传承
农村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传承农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体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底蕴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乡发展的差异,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注重非遗保护传承的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农村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文化是农民群体的精神支柱,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农村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不仅可以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幸福感,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使农村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最后,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优秀的农村文化可以成为农民与城市居民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二、非遗保护传承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中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历史记忆。
非遗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非遗保护传承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是农村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通过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其次,非遗保护传承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与传播。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促进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声誉。
最后,非遗保护传承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非遗项目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为中国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与机遇。
三、农村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措施与建议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确保足够的资金支持与资源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与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中。
传统与未来的连接 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传统与未来的连接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益丧失和逐渐被遗忘的风险。
因此,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传统与未来的连接,以及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知识和实践有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
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传承的活力和延续的过程。
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能够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
二、传统与未来的连接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传统与未来连接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基石。
只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给后代,让这些传统不断与未来的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先辈们的智慧与文化底蕴,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三、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1.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中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共同体意识,维护和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
2.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的文化,需要通过口耳相传、实践示范等方式才能得以传承并保持其活力。
只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才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实现文化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3.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的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国际上树立起一种崇高的文化地位。
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分析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或非物质传统的艺术和文化表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非遗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困境。
本文旨在分析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并提供解决方案。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括各种传统技艺、传统节庆、传统戏剧和传统知识等。
这些非遗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符号,而且也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非遗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提升民族自豪感,加强社会凝聚力。
非遗文化面临的挑战尽管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人才断层问题传承非遗文化需要传授独特的技巧和知识,但由于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非遗传承者逐渐减少,导致人才断层。
经济利益不足由于非遗文化的特殊性和传统性,它往往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从而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传承。
市场推广不足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推广面临困难。
缺乏有效的市场策划和推广渠道,使得非遗文化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难以取得突破。
解决方案教育传承建立非遗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引入非遗文化的课程,鼓励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和兴趣培养。
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将创新思想融入到传统非遗文化中,使其更具现代化的包装和表达形式。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非遗产品,提升其经济效益。
倡导和推广加强非遗文化倡导和推广的力度。
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庆活动、举办展览和比赛等方式,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同时,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论传承非遗文化对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传承民族精神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教育传承、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以及倡导和推广,非遗文化传承仍然具有可行性。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人类财富。
高等学校传承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必要性和措施
高等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措施〔关键词〕高等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必要性;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革。
现代化技术的扩散,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夷平趋势,使得拥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
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地为什么说高校的素质教育领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阵地呢?由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耳相传的文化艺术类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传承的措施来说,政府相关部门会指定具体艺术门类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帮助这些传承人以传统的言传身授的方式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说,高校等教育系统作为另一种体系的传承者,与民间传承人在传承目的与方法论上既有重合,又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同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面,笔者从目的、环境、方法三方面对高校教育机构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证。
首先,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教育机构的目的各有偏重。
民间传承人主要是一种技术传承,他们的目的主要有两点:培养非物质文化的实践者;保存好原生态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高校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旨在让青年学生拥有一种“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是生活在具体社会历史文化情境中的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更具体些说,就是建构“民族社会化”的主要部分。
培养青年群体的民族“文化自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执行者。
系统的、正规的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教化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反映民族世界观、最贴切人们身心的文化。
它往往渗透到普通人生活世界的各个微观层面中。
这些文化或者艺术虽然大多属于“小传统”文化范畴,但却是某一社会成员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
非物质文化的意义,来自这个文化族群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的共享经验而达成的朴素集体认知,因而尊重这些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理解社区艺术、领悟宇宙想象是成为某一社会成员的身份标志。
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兰台世界2012·3月中旬□桂林理工大学综合档案室叶丽宝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入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上的困境和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最佳途径: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馆传承保护摘要关键词人类的文化遗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类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以最新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状况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我国不仅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灭绝了许多或正濒临灭绝。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面临的困境。
民间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主要载体。
由于传承人的原因,目前流传保存下来的民间艺术的种类及数量有限,且传承的压力很大,得以传承的多半是艺人以家传为根本,以无私奉献为代价的[2]91-93。
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后继乏人,就岌岌可危,甚至濒临灭绝。
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2.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上面临的困境。
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认识大多限于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就发生在身边甚至有些人自己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而不自知。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还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在整体上还缺乏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
非遗文化及其社会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非遗文化及其社会传承的价值和意义非遗文化是指一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得以传承的民间传统文化,它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等多种形式。
非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当今社会,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因,包含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
而非遗文化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民间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社会传承,非遗文化得以在后人中传承并发扬光大,使得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永续传承下去。
其次,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承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反映了当地特有的历史、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
通过社会传承,不同的非遗文化可以得以传承和发展,从而丰富了整个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第三,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承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资源。
通过社会传承,可以发展非遗文化相关的旅游、表演、手工艺品等产业,从而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和空间,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就业的增加。
第四,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承可以促进社会教育的丰富多彩。
非遗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民俗、价值观念等,这些内容对于民众的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传承非遗文化,可以为社会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内容,为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摘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传承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策略与建议正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表现。
然而,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传承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自信心。
同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仍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群老龄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面临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1.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养,提高传承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具备传承能力的人才,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断代。
4.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创意产业,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实现其价值。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作者:阮丹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5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
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
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宣传,开展文化交流等。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必要性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必要性作者:朱丹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珍贵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文化主流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传之既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大面积被遗忘、遭损坏、趋消失的严重威胁。
本文主要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必要性,各个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和保护工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教育课程设置传承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历史使命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的资源大国,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地域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
然而在经济强势和文化式微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开放多元的生存环境,那些主要靠言传身教、心领神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
某些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由于老艺人的离世而不断地消亡,乃至成为绝响。
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非遗的保护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区域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是一个教育、文化的中心,每个学校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它不仅是某一特定精神文化的品牌标志,而且还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努力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构建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和迫切要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教育服务社会的优势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
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是势所必然。
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进入中国教育体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重要论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或地区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等。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维护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2. 增强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不同民族、地区和社群的多样性,它们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和差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生态平衡。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关,保护这些遗产有助于推动传统知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传承和创新,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4. 维护人类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述传统和表演艺术等形式,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它们不仅具有美的意义,还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精华。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保护人类的精神财富,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5. 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途径。
各国都面临着文化传统的保护与现代化发
展的平衡问题,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
综上所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人类精神财富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责任,更是对人类文明繁荣与多样性的珍视。
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建设
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建设一、背景介绍与意义农村非遗传统工艺是指那些代代相传、融入当地文化内涵的手工艺技艺,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工艺传统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设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对于保护传统工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振兴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研究与需求分析在农村,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龰逐渐增长,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保护传统工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建设的需求逐渐凸显。
三、建设目标与愿景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的建设是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工艺,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中心,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工艺,推动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四、建设内容与规划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的建设内容包括展示区、传习区、创新区和体验区。
在展示区,可以展示传统工艺精品和相关文物;传习区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创新区为工匠们提供创作空间;体验区则是让游客参与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增加互动性。
五、资源整合与合作模式建设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需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文化部门、专业机构、企业和传统工艺传承人等。
可以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与文化旅游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的健康发展。
六、人才培养与技艺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工艺,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
可以设立传统工艺培训班、开展名师传艺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统工艺的学习和传承。
七、宣传推广与文化传播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传统工艺,更应当注重宣传推广和文化传播。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参与和关注传统工艺,提升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文化保护与产业融合传统工艺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非遗传统工艺中心不仅是为了保护传统工艺,更应当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推动非遗传统工艺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
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
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宣传,开展文化交流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论文资料)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第20卷No3.2011vol.2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施榆蓉(德宏州畹町广播电视局,云南畹町,678500)【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传承光大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旅游事业,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重要性收稿日期:2011-3-28作者简介:施榆蓉(1984—),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德宏畹町广播电视局记者。
研究方向:民族新闻与传媒。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最精华的部分,是各民族遗留下来最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文化遗产只能保护其原形态,不能重新创造。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重构新文化;但文化遗产消失后,不可再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地区的脊,是一个城市的血脉。
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是艺术、节庆活动、集体记忆、情感认同、传统技能等的活态形式。
因此,如何了解、挖掘众多产生于农耕社会乡土文化的原始内涵、保护传承其精髓,是我们急需要做的工作。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弘扬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关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我们能够延续历史文脉,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世代相传。
非遗的保护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责任。
它要求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和传承那些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文化形式,如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形式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教育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以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一些地区,学校开设了非遗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等,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和创意是关键因素。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
例如,一些设计师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非遗特色的时尚服饰,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赓续人类文明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遗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对于增强社区和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非遗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
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
它标示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
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
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并具体化为文化模式的机制。
她认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
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
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
人类学的核心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实践,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与实践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非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代表着民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是文化多元性的生动体现。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和传承这种多样性,使其得到持续发展和传承。
非遗文化是民族的记忆。
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民族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加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非遗文化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非遗文化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通过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二、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困境与挑战尽管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非遗文化的传承环境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兴趣也逐渐减弱。
非遗传承工作的专业化和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持,但目前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同时,非遗传承工作的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加强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的合作与配合,形成合力,提高非遗传承工作的效果。
非遗文化传承工作面临着社会经济压力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
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
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
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益宣传,开展文化交流等。
(1)传承人队伍青黄不接、断层现象严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绝大多数来自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掌握独特技艺的传承人大多数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偏低,而年轻的一代有的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外出务工,不能学习传承祖辈们的传统技艺;有的则是对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重视,不愿潜心学习和传承,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2)传承人培养依然缺乏规范性。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出台了一些保护的规章制度,如六盘水市的《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实施方案》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所建设实施方案》等。
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方面却依然较为滞后,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系统、规范、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模式。
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意义
(1)建立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承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模式基本上以地缘传承、亲缘传承
和业缘传承为主要纽带,而现代化的社会生?a、生活组织方式对传统传承方式带来巨大冲击,通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体系,建立起有着完整的培训管理制度、传承方案、传承谱系表和项目技艺流程图的现代传承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式。
(2)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中传承人以师承的形式培养新的传承人,新旧传承人之间通过履行保护与传承义务,按照培训管理制度、传承方案、传承谱系表和项目技艺流程图培育新的传承人群,并且在传习所中的学习经历将作为今后新一代传承人群申报和认定的考察条件。
(3)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可以丰富农村群主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共享性、传承性等特性,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广大农村建立起完善的传习所体系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
(4)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产业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
手工艺术商品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手工艺术商品正在逐步进入旅游产品市场,通过传习所可以激发手工艺产品生产的创造力、加大对产品的市场包装与销售力度,可以为手工艺产业、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五、总结
在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政府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不仅坚持正确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理念,而且注重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初步探索出一些成效显著的保护方式。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应该实施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方式,其中活态传承是核心,活态传承的核心是传承人,而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传习所成为必要场所。
传习所的建设成为目前较为有效的保护方式,建设传习所,体现了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同时从传承人自身来说,提高了传承人的自信心,增加了传承人的专业性,拔高了传承人的视野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
定与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