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不同氮用量下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养分含量及饲用品质的比较研究
不同氮用量下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养分含量及饲用品质的比较研究陈松鹤;徐开未;白燕;解晋;胡斐;王妮;刘明;王文莉;陈远学【摘要】为探讨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大小及饲用品质的高低,于2016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农场进行,以川单4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用量(0,90,180,270,36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下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养分含量及饲用品质.结果表明,总体上,玉米茎、叶和籽粒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N2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34.9%,28.0%和107.3%;玉米叶鞘、苞叶和芯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在N4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28.7%,102.1%和69.4%.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氮含量,降低了磷、钾含量.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不同部位粗蛋白(CP)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但当施氮量高于N2或N3时,玉米茎、叶和芯NDF含量有些略微升高,玉米茎、叶、苞叶和芯ADF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同一施氮处理内,在施氮量为90 kg/hm2及以上时,玉米不同部位间生物量大小依次表现为籽粒﹥茎﹥叶﹥芯﹥苞叶﹥叶鞘.综上所述,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本研究条件下,玉米施氮量以180 kg/hm2为宜.【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7页(P189-195)【关键词】玉米;氮用量;生物量;养分吸收;饲用品质【作者】陈松鹤;徐开未;白燕;解晋;胡斐;王妮;刘明;王文莉;陈远学【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是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3]。
2016中央一号文件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2016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
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A. 十一B. 十二C. 十三D. 十五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树立(),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A. 大市场观B. 大农业观C. 大食物观D. 优食品观3.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三五”时期要用()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
A. 法治思维B. 技术革新C. 发展新理念D. 新政策新制度4.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到2020年确保建成()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A. 6B. 7C. 8D. 95.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要达到()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A. 12B. 10C. 9D. 86.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A. 个体小农经营主体B.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C. 新型农业服务主体D.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7.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的观念。
A. 以人为本B. 生态保护优先发展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 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8.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A. 20%以上B. 23%以上C. 30%以上D. 35%以上9.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推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A. 劳务输出B. 高效农业C. 观光农业D. 产业融合发展10.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5年12月31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亿万农民是衷心拥护的。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
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
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全国结构调整规划聚焦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全国结构调整规划聚焦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日前,农业部正式公布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根据规划,种植业的调整任务将主要体现在,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和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1
【相关文献】
1.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J], 河北省农业厅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省食品工业协会关于苹果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意见等4个文件的通知 [J], ;
3.陕西省四大果品区域布局及品种结构调整意见 [J], 无
4.渭南市水果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 [J], 耿忠芳;周蓉;郭桂英
5.渭南市水果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 [J], 耿忠芳;周蓉;郭桂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26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2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7.06•【文号】农办议〔2017〕37号•【施行日期】2017.07.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26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7〕37号吴艳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银监会、税务总局,现答复如下。
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门设置“扶持政策”一章,从财政、项目、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
多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并引导其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关于制定农民合作社发展规划2014年,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农经发〔2014〕7号),明确了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有70%以上的农民合作社建立完备的成员账户、实行社务公开、依法进行盈余分配,县级以上示范社超过20万家。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6〕58号)提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截至2017年5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90.8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突破1亿,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6%,国家示范社近8000家,县级以上各级示范社超过18万家。
这些合作社在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调整种植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三个方向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三个方向作者:施骥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06期摘要: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占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为第二位,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举足轻重。
同时,玉米又是粮饲兼用的作物,一般认为,75%-80%的玉米用作饲料,又称玉米为饲料之王。
该中提出,玉米结构调整的三个方向,即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
关键词: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玉米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农民关心的热点。
结构调整优化是今年农业的重头戏,要重点引导调整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
当前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在调减非优势区的玉米。
农业部已印发《“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种养结合、生态保护、有保有压的原则,到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
具体来说,在区域布局上,巩固提升优势产区玉米,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特别是东北第四第五积温带、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区、太行山沿线、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
在品种结构上,做到“一减四增加”,就是减玉米,增加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
在财政部支持下,今年农业部整合35亿元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用于“镰刀弯”地区粮改饲和粮豆轮作,推动种养结合、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用地养地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期农业部与有关省份对接,把调减玉米及粮改饲、粮豆轮作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同时,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质优价的其他农产品生产。
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玉米结构调整的三个方向,即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
一、调减籽粒玉米籽粒玉米,就是收获玉米的成熟干籽粒,用于口粮、饲料、工业加工原料等。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近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
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规划》出台的背景、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等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国务院发布农业现代化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韩长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的好势头。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
应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特征的基本判断。
但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新老矛盾,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
打个比方,如果说现在工业已经进入4.0时代,那么农业现代化还处于2.0到3.0阶段。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五年。
2016年农业部最新三农政策及优惠措施(全52项)
2016年农业部最新三农政策及优惠措施(全52项)今年,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国家农业部颁布了52项三农政策和优惠措施。
(以下政策正文均由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提供)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2015年,国家启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主要调整措施是:一是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
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补贴资金与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挂钩,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
鼓励秸秆还田,不露天焚烧秸秆。
这部分补贴资金以现金直补到户。
2015年选择在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个省开展试点。
二是将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将在全国范围推开。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各省可结合实际从中确定具体补贴机具种类。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式实行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补贴标准由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按规定确定,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一般机具的中央财政资金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大型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40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60万元。
2016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来自于:宋军一发布时间:2015-12-28A-A+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期两天的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5日闭幕,会议总结了“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了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
得益于中央政策,在新千年,连续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
到今年,中国取得了与中央一号文件下发频次相当的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横跨三个五年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同时召开的还有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该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六期同至”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
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国已经站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定位历来中央政府均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上一届政府将之置于“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本届政府与之保持一致,再次提及这一论调。
对“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总结“十二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
”由于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明年农村工作将围绕规划开展。
因此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18个适宜甘肃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18个适宜甘肃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作者:周文期杨彦忠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寇思荣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8年第07期摘要:介绍了适宜在甘肃省范围内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甜玉米品种有SBS903、超甜88、超甜白+黄、先农甜珍、超甜603,糯玉米品种有源糯1号、香甜糯868、天润糯1号、香甜糯9号、富友FNL80、垦白糯2号、紫玉糯839、瑞糯260、金玉糯856、航玉糯8号、甘甜糯3号、甘甜糯1号、白玉糯909。
介绍了适宜甘肃应用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关键词: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品种;甘肃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7-0092-04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7.029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
甜玉米按遗传特点的不同,划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超甜玉米、甜脆玉米等。
目前世界甜玉米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地。
我国甜玉米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浙江、云南、湖北和河北等省份,其中广东约占全国的1/2以上。
糯玉米也称蜡质玉米、黏玉米,是玉米传入我国以后发生变异而产生的一种新类型,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种植较多。
我国糯玉米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等省份。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 — 2020 年)》提出,促进玉米结构调整,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到2020 年种植面积达100万hm2 [1 ]。
近几年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和复种等栽培模式成功推广,甘肃的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 - 3 ]。
随着鲜食玉米产业的不断发展,甘肃鲜食玉米品种的选育相对比较滞后。
为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鲜食玉米品种,按照鲜食玉米外观与蒸煮品质行业标准(N Y/T523-2002,N Y/T524-2002)(一级,≥90分。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六政办〔2016〕2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六政办〔2016〕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试验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积极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实施方案和省农委关于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提质增效调结构、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稳产能、优产业、转方式”的主攻方向,优化粮经(饲)结构,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种植业产业布局,实现粮食安全、产业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二、调整原则1.稳定粮食产能。
严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应用绿色增产攻关模式,稳定粮食70亿斤产能。
2.优化区域布局。
茶谷区域重点发展茶、木本油料及休闲观光农业;淠河经济带及城市近郊区重点发展高效蔬菜及特色种植;江淮分水岭地区重点发展油料、果树、苗木、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高寒山区重点发展特色中药材、高山有机米和高山蔬菜,全市粮经(饲)比由现在的7:3调整到6:4。
3.突出增效增收。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压缩常规品种,大力发展名、特、优、珍、稀、奇农作物种植,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种植收入。
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
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冯素芬1 许蕊淇2 尹 雪3 李 梅2 陈德彬2 张 薇2(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1000;2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昭通657000;3云南省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昭通657000)摘要: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经济效益日渐显著。
云南省具有地形独特、资源丰富等特点,对于发展鲜食玉米的育种及种植有着独特优势。
根据云南省鲜食玉米现有的育种及产业开发现状,讨论云南省鲜食玉米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产业开发一般情况下农民群众认为的鲜食玉米通常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食用的甜玉米和糯玉米,其实不然,广义上的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su、sh2、se、bt)、糯玉米(wx)、甜糯玉米(wx、su、sh2、bt)、彩色玉米及笋玉米等所有以乳熟期采摘鲜果穗作为加工或食用的玉米类型。
鲜食玉米富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单独食用就可获得全面营养,其营养成分与食用价值远高于普通玉米。
有学者认为,可以将鲜食玉米单独归到蔬菜类来进行研究。
鲜食型玉米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需求也有了很大改变,由原先的填饱肚子到吃出健康。
近年国家实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它的实施为鲜食玉米的研究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1 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概况1.1 我国鲜食玉米的历史简述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
1962年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普通甜玉米新品种白砂糖标志着我国甜玉米研究的开始。
“六五”期间我国首次将甜玉米纳入国家玉米育种攻关计划,并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延续[1]。
20世纪80年代甜玉米开始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1760年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首次发现糯玉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
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
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
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
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左右;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
主要产品优势带初步形成。
小麦以黄淮海为重点,水稻以东北和长江流域为重点,玉米以东北和黄淮海为重点,大豆以东北北部和黄淮海南部为重点,棉花以新疆为重点,油菜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糖料以广西、云南为重点,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集中的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老问题不断积累、新矛盾不断涌现,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品种结构不平衡。
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扩大。
棉花、油料、糖料等受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冲击,进口大幅增加,生产出现下滑。
优质饲草短缺,进口逐年增加。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还要挤压一部分农业用水空间。
耕地质量退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的“硬约束”加剧,靠拼资源消耗、拼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三是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
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进入消费主导农业发展转型的新阶段。
四是产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
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需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推进农牧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是国内外市场联动越来越紧。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资源要素和产品加速流动,国内农产品竞争优势不足,进口压力加大。
此外,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重发,病虫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安全带来威胁。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这些重大部署和要求,给种植业结构调整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是有发展新理念的引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二是有巨大市场消费的拉动。
还有五年的时间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加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外在动力持续增强。
三是有科技创新加速的支撑。
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中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物联网、智能装备、DNA生物记忆卡等一批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实施,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应运而生,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四是有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五是有国际国内的深度融合。
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化格局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拓展了空间。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必须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1.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
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立足我国国情和粮情,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
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2.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业融合。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引导农民安排好生产和种植结构。
以关联产业升级转型为契机,推进农牧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展农业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效益。
3.坚持突出重点,做到有保有压。
根据资源禀赋及区域差异,做到保压有序、取舍有度。
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兼顾棉油糖菜等生产,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
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
优化作物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
4.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提质增效。
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水平。
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5.坚持生态保护,促进持续发展。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节约和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立耕地轮作制度,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6.坚持着眼全球,统筹两个市场。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保持部分短缺品种的适度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引导国内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布局产业,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两保、三稳、两协调”。
“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
到2020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
“三稳”,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
到2020年,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
“两协调”,即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
(四)调整任务1.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
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
粮食作物: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不断夯实粮食产能。
经济作物:稳定棉花、油料、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建设一批稳定的商品生产基地。
稳定蔬菜面积,发展设施生产,实现均衡供应。
饲草作物:按照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积极发展优质饲草作物。
2.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农业提供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的产品。
发展优质农产品,优先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油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优质农产品。
发展专用农产品,积极发展甜糯玉米、加工型早籼稻、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型专用品种,发展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和青贮玉米。
发展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
培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
3.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
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构建科学合理、专业化的生产格局。
提升主产区,重点是发展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油优势产区,新疆内陆棉区,桂滇粤甘蔗优势区,发展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产能。
建立功能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小麦、水稻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别是将非主产区的杭嘉湖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河套灌区、西南多熟区等区域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建立保护区,加快将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重要农产品优先列入保护区,重点是发展东北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新疆棉花、广西“双高”甘蔗等重要产品保护区。
4.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特点,建立耕地轮作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东北冷凉区,实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苜蓿轮作、小麦大豆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发挥生物固氮和养地肥田作用。
北方农牧交错区,重点发展节水、耐旱、抗逆性强等作物和牧草,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生态恢复与生产发展共赢。
西北风沙干旱区,依据降水和灌溉条件,以水定种,改种耗水少的杂粮杂豆和耐旱牧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南方多熟地区,发展禾本科与豆科、高秆与矮秆、水田与旱田等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模式,有效利用光温资源,实现永续发展。
此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种植收入基本稳定为前提,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
禁止弃耕、严禁废耕,鼓励农民对休耕地采取保护措施。
三、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一)品种结构调整重点1.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