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历程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完整版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
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
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
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
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
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比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和建档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
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
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
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一)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关于国有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中国博物馆_2020年第4期 _关于国有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李冬梅/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1〇〇〇26摘要:国有博物馆的文物资产是区别于一般资产的特殊资产.其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效益的直接形态不是通过经济效益,而是 通过实现文物的综合价值而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表现的。
因此.博物馆应加强多部门密切合作,创新文物资产管理体制,制定科学有效 的管理制度.推进文物资产管理信息化,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让文物资产“活起来",实现文物资产社会效益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博物馆i文物资产管理,综合价值,保护,利用近年来,随着“将博物馆事业纳入国家战略”总 体布局的实施,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机遇,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截至 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其中国有 博物馆3825家,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
博物馆的蓬勃 发展,使得各种文物被大量征集、收藏并走进博物馆 的库房。
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 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实现 社会功能、履行社会职责的物质基础。
如何管理和利 用好这些文物,使其产生应有的效益,是博物馆的重 要课题。
博物馆界和资产管理界学者对此做过一些有益的 探讨,李晨从博物馆对其藏品所拥有权利的角度,提出应进一步明确国有博物馆对其收藏国有文物的 占有、使用、收益权利,参考《国有资产法》所确 定的企业国有资产使用权制度中明确规定的国有文 物使用权内容,切实保障国有博物馆依法使用其藏 品的权力蓝心遥认为,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 价值是文物资产价值的重要体现,不能简单地以征 集成本衡量,有关部门应对文物资产制定有别于其 他资产的配套管理制度|21;王京民认为,要推动博物 馆资产管理标准化,创新资产管理机制、方法,实 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31下文将对国有博物馆文物 资产管理谈几点浅见。
一、国有博物馆的文物资产是社会特殊资产201 5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国务院 令第659号)第二条规定: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 非国有博物馆。
博物馆学笔记: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
博物馆学笔记: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第四章(三)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一、藏品管理的含义①藏品管理的“管”,是指博物馆对藏品所进行的保藏和保护,以便长期保存。
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藏品作为国家和民族文化财产的保藏,二是为使藏品永久存在而进行的藏品保护。
②藏品管理的“理”,是指博物馆对藏品所进行的整理和研究,以便于提供使用。
它也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内”的,指保管人员为使自己的“管”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更科学而进行的一系列整理和研究工作,以利于更好地保藏和保护藏品。
另一方面是对“外”的,指保管人员为博物馆内其他部门和馆外的社会各界利用藏品提供方便服务所做的工作,以利于更好地发挥藏品作用,包括鉴定真伪,判定年代、产地,检测质地,详细的分类、编目,合理的排架,公开出版藏品目录和图录,等等。
二、藏品管理的内容和范畴藏品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应该包括从藏品征集到藏品保护的全部工作。
其中,藏品征集是藏品管理的前奏序曲,它为藏品管理提供工作对象;藏品保护是藏品管理的伴侣,它从始至终都在为藏品管理工作对象保驾护航。
三、藏品属性与藏品管理的目的1.藏品的双重属性博物馆的藏品具有双重属性:第一重属性是藏品的自然属性,它是每件藏品固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形状、体积、重量、质料等。
第二重属性是藏品的社会属性。
它是藏品作为人类文化产物而具有的属性,即通过这种实物可以了解制造或使用(有时包括毁坏、丢弃)这些东西的人们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技术、风俗、制度、组织等。
2.藏品管理的目的藏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和损坏;二是研究其内涵,为社会上的广泛利用提供方便条件,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但实际上这两方面的目的是有矛盾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单纯强调“藏”,认为藏品是不可再生产的珍贵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收藏机构的首要任务是保存这些珍品传之万代,所以藏品入库后就不再让人使用。
另一种是片面强调“用”,认为保藏只是手段,使用才是根本目的。
博物馆学笔记:藏品管理流程
博物馆学笔记:藏品管理流程第四章(四)一、藏品接收与登记(一)接收接收,即由保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按入馆凭证或清册对文物、标本等物件进行核收。
在工作方法上应注意三个具体问题:(1)分清来源,区别处理。
(2)按书面凭证逐件清点验收。
(3)与文物、标本等物件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要同时接收过来。
(二)登记这是博物馆对入藏的文物、标本等物件进行逐件、逐项记录的工作。
博物馆对入馆的藏品必须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要求,以登记账册、卡片等形式进行准确的记载。
藏品登记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依据。
对于国有博物馆而言,登记首先是确定国家藏品产权的依据。
其次是为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博物馆藏品保管状况提供必备的业务依据。
藏品登记又是认识藏品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一件件藏品的逐项登记,不仅可以掌握本馆藏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对藏品有了科学的认识。
藏品登记工作,主要包括登记藏品总登记账,建立藏品登记的辅助账册和藏品登记卡片等内容。
藏品登记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制度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有专人专职负责。
登记藏品总登记账的人,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工作岗位要相对稳定,不可经常更换登记总账的人员。
登记藏品总登记账,书写一定要工整、美观,不仅用字要标准,而且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标准,并且账面要整洁,这样才能使总账更具有长久保存的价值。
二、藏品分类与库内管理(一)藏品分类藏品分类就是划分藏品类别,是按一定的原则方法,根据藏品性质或形式上的同和异把藏品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具有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一起,不具有这一特征的藏品区别出去,另行归类的过程。
藏品分类法应该简单明了;藏品分类的类目必须概念明确;类目设置及其标号,不仅要合乎规律,还要做到容易记忆,便于使用。
藏品分类必须遵循科学原理,符合逻辑关系,结合我国文博系统的藏品实际情况,来拟定科学、合理的藏品分类法。
藏品分类应该有发展的观点。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藏品的内容、种类将随时间推延而不断发展,所以藏品分类法的类目将不断充实增加,不存在任何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分类法。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管理方法】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管理方法】附件1:(文化部 1986年6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收集藏品。
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
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
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
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
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按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和建档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收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
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
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
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1. 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登记时要严格按照文化部文物局规定的格式,逐件、逐项用不褪色墨水填写,字迹力求工整清晰。
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事记
中国历史博物馆大事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国家级博物馆,始建于1926年,是中国最早的历史类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展示了从古代先民文明到现代中国的全面历史,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博物馆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博物馆大事记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记忆。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事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国新生历史的见证者。
博物馆不断扩建,馆藏文物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195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新增了多个展厅和陈列区域,使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196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并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加入了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199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丝绸之路展”,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观众。
201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改扩建,新增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展览内容,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独特魅力。
202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国首个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展品的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典范。
中国历史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中国的历史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博物馆大事记】至此结束。
第二篇示例:中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博物馆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镜像,该博物馆承载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记忆,记录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博物馆藏品的管理
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作者:陈金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0期[摘要]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品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分析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22-011 导言博物馆的藏品,是从博物馆本身的性质以及社会服务任务出发而选择的符合人藏标准的文物,这些文物在人馆之前已经做好了登记与编目工作,是国家重要的科学文化遗产,也是人类的智慧精化所在。
做好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发现博物馆本身的优势与不足,对藏品进行有效利用,保障藏品的安全,能够将藏品的历史文化内容展示给参观者,让藏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得到发挥。
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是促进藏品价值发挥的重要方法。
2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现状2.1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完善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许多博物馆存在着藏品管理制度不足的问题。
首先,部分博物馆虽然建立了藏品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却没有落到实处。
有些博物馆对现有的藏品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尤其在鉴定、档案建立方面尤其较弱,一些藏品管理者甚至会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随意,造成藏品无号、错号与重号问题的产生。
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如果藏品管理者工作调动,而会给日后的藏品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其次,一些博物馆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更没有充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影响了藏品管理工作质量。
2.2 博物馆藏品管理技术落后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措施不科学的问题仍有存在,管理技术的落后,让一些藏品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首先,部分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条件不足,相关设备与设施较为简陋。
这些博物馆的藏品管理者很少针对藏品的质地与种类进行藏品管理,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库。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一、引言博物馆作为展示、保护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对于藏品的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包括目标和原则、组织结构、采集与分类、储存与保护以及展示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从采集、储存到展示等各个环节都能维护和保护藏品的完整性和价值,使其可以为公众提供教育、研究和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2. 原则(1)保护原则:以保护藏品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稳定性为首要原则,严禁擅自移动、拆卸和修复藏品。
(2)公众服务原则:为广大公众提供开放、便捷和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满足其对于文化遗产的需求。
(3)学术研究原则:积极推动对藏品的学术研究,提供专业的信息和资源支持。
(4)合法合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藏品的合法获取、交流和管理。
三、组织结构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以下部门:1. 采集部门:负责协调和管理藏品的采集工作,建立采集计划和收集相关信息。
2. 分类部门:负责对采集到的藏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登记,编制详细的档案和目录。
3. 储存部门:负责藏品的储存和保管工作,确保藏品的安全与保存。
4. 保护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类保护措施,包括环境监测、防治虫害等。
5. 展览部门:负责策划和组织藏品的展览活动,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收藏。
6. 教育部门:负责开展与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
7. 研究部门:负责对藏品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
四、采集与分类1. 采集采集工作应遵循“合法、适量、适度”原则,确保收集的藏品来源合法、数量适量和内容适度。
采集过程应有明确的程序和规范,包括调研、评估、征集和交流等环节。
2. 分类分类工作是将采集到的藏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归类和整理。
分类的标准可以是按照时间、地域、主题、材质等方面进行划分,同时需要编制详细的目录和档案,为管理和研究提供便利。
五、储存与保护1. 储存博物馆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储藏系统,包括设备、场地、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设置。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专家讲座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80页
• (3)《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及《一级文物 定级标准举例》(文化部,4月9日公布)。
• (4)《近当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 行)》(国家文物局,5月13日公布)。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81页
• (5)《近当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国家 文物局,5月13日公布)。
第16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17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18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19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0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1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2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3页
西安半坡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4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5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26页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84页
2、相关藏品安全保护方面规章制度 (1)关于防火防盗制度。 (2)藏品防尘灭菌杀虫消毒要求。 (3)库房温湿度、光照度要求。 (4)通风、晾晒要求。 (5)文物拍照要求。 (6)藏品检测化验要求。 (7)修复要求。 (8)复制、临摹要求。 (9)关于看画要求。 (10)藏品搬运注意事项 。
• 管↗保管 ↘保护
• 理:整理和研究↗对内 ↘对外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
第76页
3、藏品管理详细含义:
•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业务活动主要组成部分, 是博物馆实现其收藏机构职能主要基础工 作,是博物馆对藏品进行保管、保护、整 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总称,其目标是为 了藏品永久保留,并为提供利用创造方便 条件。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博物馆是一个离不开文物藏品的公共教育文化机构,它可以将国家文化、历史、艺术等多种文化知识展示于众,从而增进人们的文化修养。
因此,建立良好的文物藏品管理办法,既有助于维护收藏品的安全,又可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便利条件,保护、展示和传承珍贵的文物藏品,成为博物馆经营管理宣传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二、收藏品种类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具有三大类别:历史文物、科技文物和艺术文物。
(一)历史文物历史文物是指记录我们国家历史的文物,包括雕塑、绘画、瓷器、乐器、文书、玛雅遗物等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对欣赏和研究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科技文物科技文物指的是表征科学技术水平、体现人类精神成就的文物。
它们包括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设备、机器人及航天器、运算机等一些现代科技新品种。
它们展示了人类科技进步的真实写照,更能让人们对科技了解更多,从而促进更进一步的科技发展。
(三)艺术文物艺术文物是指把艺术家的激情和灵感化为作品的文物,它们汇集了文明文化的营养,是人类文明文化的珍稀财富。
它们不仅可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也可以增进人们的审美能力,对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物藏品管理办法(一)收藏藏品首先,博物馆应当根据文物属性,确定文物收藏规模和数量,并编纂详细的收藏清单,清晰地记录收藏文物的基本信息,如文物名称、收藏时间、收藏日期、历史起源、收藏地点等等。
(二)安全保管博物馆应当将文物收藏藏品经济实惠地、适宜地安置,以确保文物安全可靠地保管。
为此,应当设立安防系统,确保博物馆内部空气温湿度达到文物保管要求,同时也应该不断更新保管网络,以防止偷盗等非法行为。
(三)维护保养文物藏品的维护保养很重要,博物馆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修复,以确保文物藏品的有效保存和安全保管。
检查修复的范围应包括文物的结构修复,文物的腐蚀防护,文物的色素修复,以及文物所用材料的替换等。
(四)展览管理文物藏品的展览管理也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办法
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办法1. 文物的鉴定和登记博物馆在收纳文物藏品时,要进行鉴定和登记工作。
鉴定包括文物的质地、年代、作者等基本信息的确认,以及文物的价值与历史背景的研究。
登记则是将文物的相关信息整理并纳入博物馆的档案系统。
2. 文物的分类和整理博物馆应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对文物进行分类管理。
分类体系可根据文物的材质、时代、用途等进行划分。
在分类的基础上,博物馆还需进行文物的整理工作,包括清洁、修复、保养等。
3. 文物的陈列和展览博物馆应根据其藏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观众的需求,进行文物的陈列与展览。
陈列要注重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结合,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文物的核心信息。
同时,展览也应充分考虑文物的保护和安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 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博物馆在管理文物藏品时,要注重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保护包括对文物的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等工作。
修复则是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5. 文物的借展与交流博物馆在管理文物藏品时,可将一部分文物进行借展和交流。
借展是指将文物移至其他博物馆或机构,进行展览并进行相关的交流活动。
借展前需制定借展协议,并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6. 文物的鉴定与复原博物馆应配备鉴定和复原的专业人员,对文物进行科学鉴定和复原工作。
鉴定是对文物真伪、年代等进行确权的过程。
复原是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以尽可能恢复其原有的外观和功能。
7. 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应积极推进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与研究工作。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文物的相关信息以图像、文字等形式进行记录和存储,方便文物的研究和传播。
8. 文物的监督与检查在文物管理工作中,博物馆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定期组织对文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总结: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办法涉及到文物鉴定和登记、分类整理、陈列展览、保护修复、借展交流、数字化管理等方面。
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传承价值,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论中小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流程
论中小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流程作者:吴红波来源:《文物世界》 2017年第4期摘要: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既包括对藏品本体属性的收集整理,又包括对藏品接收后相关工作流程的管理,其流程大致可分为接收、保管、提用与外借、统计、注销等几大步骤。
目前,很多大型博物馆已经启用专门的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用于库房管理,但是,一些中小博物馆仍沿用传统的库房管理模式,并且由于人员不足、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可能存在藏品管理不够规范的情况。
本文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日常藏品管理工作中的接收、保管、提用与外借三个主要环节进行详细梳理。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2004 年版)曾明确指出:博物馆为社会及发展利益承担信托管理保护收藏品的责任,即博物馆承担着征集、保护和推广其藏品的责任[1]。
由此可见,我们对藏品的管理更不容忽视。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既包括对藏品本体属性的收集整理,又包括对藏品接收后相关工作流程的管理[2]。
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后人提供研究文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物的发现始末、流传经历等;另一方面,又能对藏品实行科学管理与保护,更好地服务于展览和科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更多更强大的智能服务也在扩大其使用范围,比如,文物库房中的智能查询定位系统,能够快速而精确地查找文物所在的位置;博物馆藏品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使用,集信息查询、库房管理、藏品分析于一体,大大提升了文物管理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但对于大多数的博物馆而言,尤其是对藏品数量不多、种类也相对单一的中小博物馆,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文物管理模式,还需要库房管理人员进行人工操作与管理,诸如还需填写纸质的文物出入库凭证,文物提用通知单,藏品档案等。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大致可以分为接收、保管、提用与外借、统计、注销等几大流程(详见文物藏品管理流程图)。
当下,一些中小博物馆由于人员不足、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可能仍旧存在藏品管理不够规范的情况。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博物馆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场所,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普及知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则是博物馆能否顺利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23年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吧。
2023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文化、历史、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也相应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博物馆能否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保护和传承文明、展示文化艺术的重要保障。
一、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博物馆的藏品多为无价之宝,必须严格遵循管理制度来保障藏品的安全、保护藏品的完整性、促进藏品的科学研究和展示。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展历程非常漫长。
早在20世纪初,我国的博物馆管理以保藏为主,管理制度较为简陋。
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兴起,我国开始重视博物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随后,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出现。
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国家开始加大对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更新力度,同时,逐渐从单纯保管的角度转变为保护、展示、研究和服务的角度。
如今的博物馆管理制度,已成为图片、信息技术、数字文物、国际合作等综合性管理制度。
二、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现状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是博物馆顺利、安全地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
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对藏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他们可能过于放松管理,对稀有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不够细致,甚至缺乏常识,导致文物的财产损失或破碎。
其次,在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许多因素,比如自然因素、自身因素和第三方因素。
如自然因素,如严寒、酷热、潮湿等条件不利于文物和藏品的长期保存。
6-1 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历程
鉴定了除西藏、上海和中央直属单位以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101个文物收藏单位的约4万件历史文物,从中确认一级文物20073 件。
国家文物局抓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的清库、 登记、建档工作。
1989年5月5日印发全国,于1990年底前报 国家文物局备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 模最大的一次。
“十三五”期间,加强文物术语与编码等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文物数字资源采集、加工、 存储、传输、交换、服务等通用标准的制修订。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研究信息 化整合共享工作,建设国家文物大数据库,实现文物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共建。
2、藏品安全保卫的现代化
大型博物馆和有条件的中型博物馆:遥感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 改善藏品库房设施; “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拨款2125万元,22个省市建成国家文物库房,建筑面积
了清点,到3月初全部完成。 天津:1952年接收北疆博物院,清点移交藏品22万件自然标本。 上海:1952年接收震旦博物院,1953年1月清点完竣。
原天津北疆博物院
接收、清理原博物馆藏品总计200多万件; 基本上克服了解放前藏品管理的混乱状态,初步建立了新的保管制度,明
确专人负责,专库专藏,藏品安全改善。 对流散在内地、香港和海外的珍贵文物有重点地收集和保护 著名的《中秋帖》、《伯远帖》:香港
“十二五”期间,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安全防范设施、保管装备、保存环境控制 设施、陈列展示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创建世界一流博 物馆工作。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地方重点博物馆。
“十三五”期间,提升文物安全监管能力。制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 估规范,开展文物被盗、被破坏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 安全数据库,推广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远程监管、文物建筑消防物联网监 控和文物安全监管人员田野文物智能巡检,基本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文 物安全防护体系。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
非国有博物 馆982家
• 非国有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
• 比2013年度新增171家,所占比例 由2013年的19.5%上升至2 1.8%。
博物馆分类虽仍以综合类、历史类为主,但博物馆 的体系结构正在逐步调整完善。
2.3.6中国博物馆协会
1935年4月在北京成立,马衡任会长。 协会会员分为机关会员、个人会员、永久
会员和名誉会员,协会下设专门委员会, 负责审查博物馆学的书籍、专门论文,举 办学术讲演会等,还编印有关博物馆丛书, 刊行双月刊《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
二十年代以后, 博物馆发展表现两个明 显特征: 一是博物馆逐步脱离图书馆附庸地 位而独立, 二是一些大型国立博物馆和省级 博物馆陆续成立。
王村办。
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905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创立。包括博物馆、植物 园、动物园藏品达2900多号、计20000余件。它的建立极大 地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张謇的博物馆理论 1、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国家重要的学术部门和
西门庆有财力购买到名画,却 随意把整组画轴悬挂于书斋的 一面墙上,这恰恰成了他趣味 低下的一个证据。
四壁挂名人山水这一个细节里 ,传达出了作者对粗俗不堪的 主人公讥诮的笑声
2 中国近代公共博物馆
2.1 酝酿阶段 2.2 初创阶段 2.3 发展阶段
2.1 酝酿阶段
1 博物馆的介绍 19世纪40至70、80年代中国人对博物馆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3年,城市博物馆建设座谈会 1984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1985、1986年相继颁布《革命纪念馆试行条例》和《博
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以及《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解读
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解读引言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和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管理办法》是我国博物馆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规定了博物馆的管理要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
本文将对《博物馆管理办法》中有关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章基本规定《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传播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料的机构,是开展科学研究、教育普及、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二章博物馆的设立与管理《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二章规定了博物馆的设立与管理。
其中,第六条强调了博物馆收藏的原则,要求博物馆收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或者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料。
这一规定为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章文物保护与利用《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三章明确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要求。
其中,第十一条规定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责任,要求博物馆要加强对所收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制定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并定期开展文物保护状况调查。
这一规定保证了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
第四章文物展览与交流《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四章规定了文物展览与交流的相关要求。
其中,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博物馆展览活动应当注重展示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这一规定强调了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教育和宣传作用。
第五章教育普及与科学研究《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五章规定了教育普及与科学研究的要求。
其中,第十八条明确指出博物馆应当加强公众教育工作,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
这一规定将博物馆与社会大众联系起来,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参与。
第六章其他规定《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六章规定了文物贩卖、运输和出境展览的管理要求。
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文物贩卖的条件和程序,并加强对文物贩卖活动的监管。
2021年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_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条例
as long as you try very hard, you can achieve anything.(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_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篇1为规范我馆藏品管理制度,贯彻新《文物保护法》和国家对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结合我馆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如下:A. 藏品征集1、由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组成工作专班。
凡馆内外有关文物征集的线索、信息、信函等,应由办公室汇总,统一编号登记一式两份(附表),经馆领导签署同意后,一份脚经办人,一份留底。
2、经办人应把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办公室。
文物、标本等在没有办理完征集手续前,可暂时寄存在保管部。
文物、标本等完成征集工作后,将登记表、文物或标本及相关的其他资料一并交保管部,由保管部开具入馆凭证三联单,第一联及文物或标本征集表由藏品总帐保存;第二联交库房保管员保存;第三联加盖单位公章交交件人或单位保存。
3、文物或标本征集项目,应经馆文物鉴定学术委员会两名以上专家确认后方可办理入馆手续。
4、财务室应凭保管部开具的入馆凭证支付奖金或征集款。
年底,财务室应根据当年文物征集经费支出帐单与保管部当年藏品入馆凭证进行核对,做到帐物相符。
5、办公室收到保管部藏品入馆的通知后,向捐赠人颁发收藏证书。
收藏证书应统一编号。
收购、移交、调拨文物不法证书。
B. 藏品接收1、总帐人员负责文物、标本、等藏品的接收工作。
接收时,必须认真填写入馆凭证,严格按凭证办理好手续。
2、凡属征集品等必须连同有关记录、原始资料(或收原始记录)等一并接收。
3、凡属收购文物,须连同收购发票一并接收。
C. 藏品鉴选与评级1、凡入藏的文物、标本等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经本馆文物鉴定委员会两位以上专家进行鉴定方可入藏。
藏品级别的评定,须经国家文物局授权的各级文物鉴定委员会按文化部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进行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
组成“文物分类整理委员会”,开始对全院文物 进行认真的分类、整理、编目;
成立书画、陶瓷、铜器、美术品、图书、史料、 戏典乐曲及宗教经像、法器、建筑物保存设计等 委员会,协助文物审查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局不断恶化,故宫 博物院经国民政府同意,将院藏文物中的精品装 箱南迁,共计装2631箱,63735件,为保护祖国优 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张謇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实践,为中国近代博物馆树立 了典范。
南通博物苑
(二)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藏品管理
特点:博物馆数量增长、大型博物馆出现,如中央博物院、 上海市博物馆等。
藏品管理机制:欧美等新藏品理念+传统的古物典藏和保 护经验。
上海、北平、南京等大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做得较好。 三十年代,藏品管理的专职人员更少。 四十年代,战争影响,博物馆数量减少,藏品管理工作受
中国人民解放军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共征集革命文物、照片等资 料近百万件,经鉴定送交北京的即达14万件。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四)学习苏联藏品保管工作经验
《苏联博物馆学基础》
苏联的《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实用手册)、《博物馆藏品 科学编目法》、《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与修复》、《地志博 物馆苏维埃时期材料的搜集工作》。
定了基础。
(三)三大馆建设带来藏品数量的快速增长
地志性、专门性和纪念性博物馆建立;
到1957年,仅文化系统博物馆即达73个,博物馆藏品总数达350多 万件,比1952年增长1.35倍。
195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 博物馆筹建,拉动藏品征集。
征集文物与捐赠文物的热潮:77个单位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赠、 调借文物资料3万多件,中国革命博物馆增加革命文物6万余件。
博物馆学概论
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历程
参考文献: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新中国文物法规选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 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李晓东:《文物法学:理论与实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 李晓东:《文物法规与文物管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谢辰生、吕济民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工作手册》,群众出版社,1993年。 董如亮:《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文物世界》,2004年1期。 宋向光:《中国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4期。 周高亮、吕军:《20世纪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原文物》,2006年2期。 潘洪:《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探讨》,《安徽文学》,2007年6期。
“收藏故家出其所珍”。
“此事不在官方之强迫,而在众愿之赞成”,对于捐赠既 多、价值巨大的个人,“自应破格奖励,不惜爵赏”。
按藏品性质分类,“分别部居,不相杂厕,’每件物品 都要“条举件系,立表编号”。
张謇亲自为藏品考证源流,鉴定真伪,评定价值,并请 专家参与,编订《南通博物苑品目》上下二册,分天然、 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录藏品共31类,合计2973号。
问题:以群众为主开展的藏品征集往往缺乏 原始记录和原始资料。
1962年8月,文物事业管理局制定《关于博 物馆和文物工作的几点意见》(即十一条), 提出了博物馆工作的指导原则,其中对藏品 管理明确提出:
故宫博物院
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故宫博物院员工 护送南迁文物至四川。
文物西迁途中
二、新中国前期的藏品保管工作(1949-1966)
(一)接收、整顿旧博物馆的藏品工作 接收各博物馆的藏品资料,同时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整顿藏品管理,用新思想、新观点揭
示藏品的价值,为新式陈列展览提供服务。 北京:从1950年1月起,对39,500余件藏品、23,000余册图书、3300余件拓本资料进行
三希堂伯远帖
(二)革命文物和现代文物赋予藏品新的时代内涵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提出“革命文物”; 1950年6月16日,“为征集革命文物”令,确定革命文物的法规地位和藏品管理的新任务。 学习苏联,在省、市、自治区普遍推进地志性博物馆的建设。 现代历史文物成为藏品管理的又一新课题。 革命文物和现代文物构成了这一时期藏品管理的一大特色,也为今后这一藏品新系列奠
实用性,给予我国博物馆保管很大帮助。
注重经验总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藏品的采集、征 集、鉴定、保管、修复等方面发表的经验总结、科研论文 就有150篇之多。
专著《博物馆学概论》(傅振伦)、《博物馆工作概论》 (文化部)。
(五)博物馆指导思想上的理性复归
1958年“大跃进”:“县县有博物馆,社社 有展览室”的群众运动。
到条件局限。
南京博物院(原中央博物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工作
第一次对文物的全面审查清理。
马衡:古物馆继续清点和整理古物。
依文物性质:设立书画、金石、陶瓷、珐琅、织绣、 雕嵌、杂品等6个部,进行登录、编撰、流传、展览、
典藏、装演等工作。
成立铜器、瓷器、书画三个审查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 担任专门委员开展文物审查与鉴定工作,主要鉴别文物 名称与材质,考订文物时代,判别文物真伪;
一、旧中国的博物馆藏品保管(1905一1949)
(一)1905年:南通博物苑与藏品征集、管理。
张謇:目的是“留存往绩,启发后来”。 征集范围:“纵之千载,远之异国”,凡古今中外,只要力所能及,无不
包举在内。 “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 征集途经:“国家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同时还要鼓励
了清点,到3月初全部完成。 天津:1952年接收北疆博物院,清点移交藏品22万件自然标本。 上海:1952年接收震旦博物院,1953年1月清点完竣。
原天津北疆博物院
接收、清理原博物馆藏品总计200多万件; 基本上克服了解放前藏品管理的混乱状态,初步建立了新的保管制度,明
确专人负责,专库专藏,藏品安全改善。 对流散在内地、香港和海外的珍贵文物有重点地收集和保护 著名的《中秋帖》、《伯远帖》: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