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讲义最新版

合集下载

量子力学辅导讲义

量子力学辅导讲义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2.4, 衰变
衰变-原子核X(母核)自发地放 出一个 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
核Y(子核)的过程。
子核质量数比母核少4,电荷数比母 核少2,其过程:
A
Z
X

Y A4
Z 2

4 2
He
5.14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母核与子核静质能差--衰变能,Ed
Ed M X M Y M c2
电子数目
Auger 电 子谱线
电子动能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对 衰变第二个问题的理解
--与光子的产生类比。
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中子变为
质子或一个质子变为中子;
中子和质子可视为核子的两个不同 状态,中子与质子之间的转变相当 于一个量子态到另一个量子态的跃 迁;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这种跃迁过程放出电子和中微子, 它们事先并不存在于核内,就好像 光子是原子不同状态之间跃迁的产 物,事先并不存在于原子内;
为整数;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所有偶偶核的自旋 量子数I =0 所有奇偶核的自旋 量子数I 值为半
奇数;
原子核的自旋指原子核基态的自旋。
(2)核子磁矩
核子自旋磁矩:
Ns

g Ns
N
s

5.5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N e 2mN
-核磁子,mN:核子质量。 核子自旋磁矩朗德因子(实验测量):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ER 发射谱
ER 吸收谱
E0-ER
E0
E0+ER
共振吸收
第三章 原子核物理
2.7,放射系 放射性重元素发生的一系列连续衰变, -形成放射系 天然存在的放射系:三个 铀系、钍系、锕系 半衰期长~109 年,至今在地壳中存在。

量子力学讲义

量子力学讲义

量子力学的通俗讲座一、粒子和波动我们对粒子和波动的概念来自直接的经验。

和粒子有关的经验对象:小到石子大到天上的星星等;和波动有关的经验对象:最常见的例子是水波,还有拨动的琴弦等。

但这些还不是物理中所说的模型,物理中所谓粒子和波动是理想化的模型,是我们头脑中抽象的对象。

1.1 粒子的图像在经典物理中,粒子的概念可进一步抽象为: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具有质量的对象,即所谓质点。

质量在这里是新概念,我们可将其定义为包含物质量的多少,一个西瓜,比西瓜仔的质量大,因为西瓜里包含的物质的量更大。

为叙述的简介,我们现在可把粒子等同于质点。

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知道其位置和质量(x,m ),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表达。

但我们漏掉了时间,时间也是一个直观的概念,这里我们可把时间描述为一个时钟,我们会发现当指针指到不同位置时,质点的位置可能不同,于是指针的位置就定 义了时刻t 。

有了时刻 t ,我们对质点的描述就变成了(x,t,m ),由此可定义速度v ,现在我们对质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x,v,t,m )。

在日常经验中我们还有相互作用或所谓力的概念,我们在地球上拎起不同质量物体时肌肉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或者说弹簧秤拎起不同质量物体时弹簧的拉伸程度是不同的。

以上我们对质量、时间、力等的定义都是直观的,是可以操作的。

按照以上思路进行研究,最终诞生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这里我们可简单地用两个公式:F=ma (牛顿第二定律) 和 2GMm F x(万有引力公式) 来代表牛顿力学。

前者是质点的运动方程,用数学的语言说是一个关于位置x 的二阶微分方程,所以只需要知道初始时刻t=0时的位置x 和速度v 即可求出以后任意时刻t 质点所处的位置,即x(t),我们称之为轨迹。

需要强调的是一旦我们知道t=0时x 和v 的精确值(没任何误差),x(t)的取值也是精确的,即我们得到是对质点未来演化的精确预测,并且这个求 解对t<0也精确成立,这意味着我们还可精确地反演质点的历史。

量子力学讲义第4章

量子力学讲义第4章

量子力学讲义第4章第四章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本章对初学者来讲是难点)表象:量子力学中态和力学量的具体表示形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章内容,我们先进行一下类比:矢量(欧几里德空间)量子力学的态(希尔伯特空间)基矢),,(321e e e~三维本征函数,...),...,,(21n ψψψ~无限维任意矢展开∑=ii i e A A任意态展开∑=nn n a ψψ),,(z y x e e e),...)(),...,(),((21x x x n ψψψ 取不同坐标系),,(?θe e e r取不同表象),...)(),...,(),((21p C p C p C n ………. ………. 不同坐标之间可以进行变换不同表象之间可以进行变换由此可见,可以类似于矢量A,将量子力学“几何化”→在矢量空间中建立它的一般形式。

为此,我们将① 引进量子力学的矢量空间~希尔伯特空间;② 给出态和力学量算符在该空间的表示;③ 建立各种不同表示之间的变换关系。

最后介绍一个典型应用(谐振子的粒子数表象)和量子力学的三种绘景。

4.1希尔伯特空间狄拉克符号狄拉克符号“”~类比:),,(z y x A A A欧氏空间的矢量 A→坐标系中的分量),,(?θA A A r……….)(rψ →表象下的表示)(p C……….引入狄拉克符号的优点:①运算简洁;②勿需采用具体表象讨论。

一、希尔伯特空间的矢量定义:希尔伯特空间是定义在复数域上的、完备的、线性内积空间,并且一般是无限维的。

1、线性:①c b a =+;②a b λ=。

2、完备性:∑=nn n a a 。

3、内积空间:引入与右矢空间相互共轭的左矢空间∑==?+nn n a a a a *;)(:。

定义内积:==*ab b a 复数,0≥a a 。

1=a a ~归一化;b a b a ,~0=正交;m n n m δ=~正交归一;)(x x x x '-='δ~连续谱的正交归一。

量子力学讲义4-2(最新版)

量子力学讲义4-2(最新版)

ψ = ∑Cnϕn + ∫ Cλϕλ dλ
n
(36)
2
< A >= ∑ f n Cn + ∫ fλ Cλ d λ
2 n
(37)
∑C
n
2 n
+ ∫ Cλ d λ = 1
2
(38)
而封闭性关系此时可表为
* * ϕn (r )ϕn (r ' ) + ∫ ϕλ (r ' )ϕλ (r )d λ = δ (r − r ' ) ∑ n
*
(27) (28)
对完备系 {ϕn (r )} 有
ψ (r ) = ∑Cnϕn = ∑< ϕn ,ψ > ϕn
n n
* = ∑[∫ϕn (r ' )ψ (r ' )dr ' ]ϕn (r ) n ' * = ∫ dr ψ (r ' )[∑ϕn (r ' )ϕn (r )] n ' = ∫ dr ψ (r ' )δ (r − r ' )
λ 2 即 lˆ 2 的本征值, 需由本征方程确定, 其中
(17)
代入 Y (θ,ϕ) = Θ(θ )ψ (ϕ) , 方程左右乘 可得
2
sin 2 θ (− ), Θψ
sinθ d dΘ 1 dψ 2 2 ≡ µ (18) (sinθ ) + λ sin θ = − 2 dθ Θ dθ ψ dϕ
其中左边仅与 θ 有关,右方仅与 ϕ有关, 故 2 恒等于一常数 µ ,从而可分离成两个方程:
就可得出
1 ˆ ˆ ( ∆ A) ⋅ ( ∆ B ) ≥ [ A, B ] 2
2 2
(9)
(10)

量子力学讲义6-2(最新版)

量子力学讲义6-2(最新版)
r
x y z
ψ n lm (r , θ , ϕ ) —ψ 011 ,ψ 01−1 ,ψ 010
r
也可取为
ψ n n n —ψ 100 ,ψ 010 ,ψ 001
x y z
可以证明 ⎡ψ 011 ⎤ ⎡ −1/ 2 ⎢ψ ⎥ = ⎢1/ 2 ⎢ 01−1 ⎥ ⎢ ⎢ψ 010 ⎥ ⎢0 ⎣ ⎦ ⎢

l = N − 2nr = N , N − 2, N − 4, ,1( N 奇)或0( N 偶)
nr = 0,
1,
2,
N −1 N 或 , 2 2
(17) (18)
E 由此可证明, N 能级的简并度为
例如,N=偶数情况,(对N=奇数,证明类似)
1 f N = ∑ (2l + 1) = ( N + 1)( N + 2) 2 l = 0,2, , N
x y z x y z
1 1 1 Enx ny nz = (nx + ) ω + (n y + ) ω + (nz + ) ω 2 2 2 = ( N + 3 / 2) ω,
(21) 与(14)式相同。类似可求出能级简并度,因为 对于给定N,有 nx = 0, 1, 2, , N − 1, N , n y + nz = N , N − 1, N − 2, , 1, 0,
Rnr l (r ) ∼ r e
l −α 2 r 2 / 2
F (−nr , l + 3 / 2, α 2 r 2 ),
经归一化后,表为
Rnr l (r ) = α
l + 2 − nr 3/ 2
⎡2 (2l + 2nr + 1)!!⎤ ⎢ 2 ⎥ ⎣ π nr ![(2l + 1)!!] ⎦

(2021年整理)量子力学讲义4

(2021年整理)量子力学讲义4

(完整)量子力学讲义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量子力学讲义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量子力学讲义4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2-1 波函数(Wave Function )的统计解释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经典物理学对波粒二象性解释的失败德布洛意的物质波假设的实质是:所有运动的实物粒子都既具有粒子的性质又表现出波动的性质,就是所谓的实物粒子的波粒两象性。

可惜的是,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深受经典物理学的影响,在其非此即彼思想的束缚下,曾经出现如下两种对波粒两象性的解释,它们均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种观点认为:运动电子是某种物质波形成的波包,即由许多不同频率的波构成的一个复波,它可以局限在电子大小的空间(152.810m -⨯)中.计算表明,该波包的寿命大约只有261.610s -⨯,也就是说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电子就变成非定域的了,此即所谓波包发散的困难。

这种观点只片面地强调了电子波动性,而忽略了它的粒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运动电子的波动性对应于由大量电子分布于空间而形成的疏密波,它类似于空气振动出现的纵波,即分子的疏密相间而形成的一种分布。

这种看法也与实验矛盾.实际上,在电子的衍射实验中,不但让多个电子同时通过仪器可以得到衍射图案,即使让电子一个一个地通过仪器,只要实验的时间足够长,仍然可以在底片上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案。

这说明运动电子的波动性并不一定是在许多电子同时存在于空间中才会出现,更确切地说,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2.波粒二象性的正确解释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经典物理学是如何理解粒子的概念的:(1)经典粒子具有确定的大小、质量和电荷,在空间中占据某个确定的位置。

量子力学讲义4-1(最新版-010)

量子力学讲义4-1(最新版-010)
*
ψ * (r )ψ (r )d r ∫ 如 ψ (r ) 是归一的,则为
Aψ =
ˆ ψ (r ) Aψ (r )d r ∫
除第一公设之外,这是又一个直接将量子 力学对力学量的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联系起来 的公设。它和波函数公设共同构成了量子力学 关于实验观测的理论基础。下面指出几点:
ˆ Aψ = ∫ψ * (r ) Aψ (r )d r
*
= ∫ drψ (r , t)(−i ∇)ψ (r , t)
*
(9)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用波函数 ψ (r , t )直接 计算动量平均值的公式 ,即只需以微分算 ψ * (r , t ) 符 −i ∇作用在 ψ (r , t )之上,然后乘以 , 再对全空间积分就可以了。记动量算符为:
ˆ = −i ∇ p
= ∫ drψ (r , t )∫ dr′ψ (r′, t )[
1 (2π )
3
∫ pe
i
p⋅( r −r ′)
dp]
= ∫ drψ (r , t)∫ dr′ψ (r′, t)[
*
1 (2π )
3
∫ (−i ∇)e
3
i
p⋅(r −r′)
dp]
′ψ * (r , t)ψ (r′, t)(−i ∇)δ 3 (r − r′) = ∫ drdr = ∫ drψ (r , t)(−i ∇)[∫ dr′ψ (r′, t)δ (r − r′)]
第二公设 —— 算符公设 任一可观测的力学量 A可以用相应的线性 ˆ Hermite算符 A 来表示,这些算符作用于态的波 函数。 第三公设 —— 测量公设(或平均值公设) 一个微观粒子体系处于波函数 ψ ( x) 的状态, ˆ 若对它测量可以观测力学量 A 的数值,则所得

量子力学讲义第3章

量子力学讲义第3章

第三章 量子体系的力学量本章讨论在量子力学中如何描述力学量的问题。

它是量子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初学者而言,开始显得比较抽象,因此,应注意习题训练。

3.1 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 力学量用算符表示~算符进入量子力学一、坐标的平均值⎰⎰⎰∞∞-∞∞-∞∞-==>=<r d r r d r r d t r w r r 3*323),(ψψψ分量: ⎰∞∞->=<r d t r x t r x n n3*),(),(ψψ问题:能否用),(t rψ导出其他力学量的平均值?二、动量的平均值⎰⎰⎰∞∞-∞∞-∞∞-==>=<p d t p C p t p C p d t p C p p d t p w p p3*323),(),(),(),(我们希望直接用),(t r ψ写出><p(注意r d t r p p 32),(⎰>≠<ψ~2),(t r ψ不是p的几率)。

以x 分量为例:⎰∞∞->=<p d t p C p t p C p x x3*),(),(将 r d e t r t p C r p i⎰∞∞-⋅-=323),()2(1),(ψπ 代入,有⎰⎰⎰∞∞-⋅-∞∞-⋅>=<pd r de t r p r d e t r p r p i x r p i x3/3/233*23]}),()2(1[]),()2(1[{/ψπψπ ⎰⎰⎰-⋅=])2(1)[,(),(3)(3//3*3/p d ep t r r d t r r d r r p i xπψψ计算[…]有)()()2(1[...]/33)(3/r r x i p d e x i r r p i-∂∂-=∂∂-=⎰∞∞--⋅δπ 于是 ⎰⎰∞∞-∞∞--∂∂->=<)(),())(,(/3//3*3r r t r r d x i t r r d p x δψψ),())(,(*3t r xi t r r d ψψ⎰∞∞-∂∂-=。

量子力学讲义第五章

量子力学讲义第五章

量⼦⼒学讲义第五章第五章中⼼⼒场§5.1 中⼼⼒场中粒⼦运动的⼀般性质⼀、⾓动量守恒与径向⽅程设质量为µ的粒⼦在中⼼⼒场中运动,则哈密顿量算符表⽰为:2??()2p H V r µ=+ 22()2V r µ=-?+ ,与经典⼒学中⼀样,⾓动量 l r p =? 也是守恒量,即0l t=[,]0l H = 222221?()22l H r V r r r r rµµ=-++ ? 2,0z l l ??=; 2?,0l H ??= ; ()2?,,z H l l构成⼒学量完全集,存在共同本征态;定态薛定谔(能量本征⽅程):2 22221()22l r V r E r r r r ψψµµ-++= ?上式左边第⼆项称为离⼼势能,第⼀项称为径向动能算符。

取ψ为 ()2,,z H l l 共同本征态,即:()()(),,,l lmr R r Y ψθ?θ?= (),lm Y θ?是()2,z l l共同本征态:0,1,2,...l =,0,1,2,...,m l =±±± 分离变量:()()22222120l l l E V l l d d R R R r dr dr r µ-+??++-=径向⽅程可写为:()()22222()120l l l E V r l l dR d R R dr r dr r µ-+??++-=,0,1,2,...l = (1) 为求解径向⽅程,引⼊变换:()()l l r R r rχ=;径向⽅程简化为:()()22222()10l l E V r l l d dr r µχχ-+??+-=(2) 不同的中⼼⼒场中粒⼦的能量本征波函数的差别仅在于径向波函数R l (r )或χl (r ),它们由中⼼势V (r )的性质决定。

⼀般⽽⾔,中⼼⼒场中粒⼦的能级是2l +1重简并的。

量子力学讲义第十章(讲义)

量子力学讲义第十章(讲义)

第10章 微扰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利用薛定谔方程求出了六大体系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1、一维自由粒子体系:2ˆˆ2x p H m=, x p ip x x ex ⋅=πψ21)(, 22xp E m= )(∞<<-∞x p , 1=f2、一维无限深势阱222,0ˆ200a x x d H m dx x a ⎧∞<>⎪=-+⎨≤≤⎪⎩ , x an a n πψsin 2=,22222n n E ma π= ,3,2,1=n ,1=f3、一维线性谐振子体系:2222021ˆ,22d H m x dx ωμ=-+ ,)()(2221x H e N x n x n n αψα-=,α=ω )21(+=n E n , ,3,2,1,0=n ,1=f4、平面刚性转子2ˆˆ2z l H I=, ϕπϕim m e21)(=Φ, Im E m 222 =,,2,1,0±±=m ,5、空间刚性转子2ˆˆ2l H I=, ϕθϕθim n l lm lm e P N Y )(cos ),(=, I l l E l 2)1(2 +=,,2,1,0=l , l m ±±±=,,2,1,0 ,12+=l f6、氢原子与类氢原子222ˆ2ze H r μ=-∇-, ),()(),,(ϕθϕθψlm nl nlm Y r R r =, 242222222n z e z e E n a μμ=-=- , ,3,2,1=n ,1,,2,1,0-=n l ,l m ±±±=,,2,1,0 ,2n f =微扰论是从简单问题的精确解出发来求较复杂问题的近似解。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系的哈密顿算符是时间的显函数的情况),ˆ,ˆ(ˆˆt p r H H=,这叫含时微扰,可以用来解释有关跃迁的问题;另一类是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不是时间的显函数,)ˆ,ˆ(ˆˆp r H H=,这叫定态微扰,用来决定体系的定态能级和相应的波函数至所需要的精确度。

量子力学讲义1(最新版-010)

量子力学讲义1(最新版-010)


Peking University
Quantum Mechanics ( I ) 1.0
开始时,人们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加 进一些假设来说明新的实验结果,旧量子 论就是这样产生的。由于这种过渡性的理 论未能从本质上揭露微观世界的客观规 律,因而不可避免地在理论体系上带有明 显的矛盾。并且在阐明微观世界规律上有 很大的局限性。

Peking University
Quantum Mechanics ( I ) 1.1
在数学上,这样处理的是一个非常复杂 的问题。事实上,在这里,宏观物理量是作 为一个具有巨大数目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变 量的统计平均值而出现的。准确求解一个具 有巨大数目自由度系统的演化方程几乎是毫 无希望的,为此,人们发展了统计的研究方 法。于是,一门新的学科,统计力学,便应 运而生。

• 经典物理的成就的确眩惑了人们的眼睛。 原本对立的粒子和波这两种概念,被普适 化了、绝对化了。与此同时,牛顿力学和 波动力学的描述方法也被普适化和绝对化 了。仿佛物理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必定非 此即彼。与此相应,Laplace决定论也被普 适化和绝对化起来,成了因果论的唯一正确 形式,用Einstein的话来说就是:“上帝是 不玩掷骰子的”。

Peking University
Quantum Mechanics ( I ) 1.1
2.关于物质的微粒说
起初,这种理论只用来处理天体和具 有宏观尺度的固体的力学,随后,越来越显 示出,它也是制约微观尺度物质的演变的基 本理论,乃至化学家们提出的原子假说也为 它所证实。由于不可能把分子孤立出来单独 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直接验证原子的 假说,人们便通过由组成物体的分子的运动 规律可以导出物体的宏观性质这件事来间接 证实它。

量子力学讲义2-3(最新版-09)

量子力学讲义2-3(最新版-09)

∂ Ε→i , Ρ → −i ∇ ∂t
由作用在波函数上的微分算符表示的。
(21)
Peking University
通常我们称
∂ i 和 −i ∇ 分别为能量和动量算符。 ∂t
关于算符的概念,将在后面章节中作系统介绍。
Quantum Mechanics ( I )
2.3 ※
Peking University
在经典力学中,体系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变 化遵循牛顿方程。牛顿方程是关于变量的二阶 全微分方程。方程的系数只含有粒子的质量 m。一旦初始条件给定,方程将唯一地决定以 后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

Peking University
Quantum Mechanics ( I )
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 Ψ (r , t ) 描述。换言之,我们就体系在给定时刻 t 的性质所能做出的所有预言,全都可以由该时 刻的Ψ推得。因此,和经典力学类似,理论的 核心问题是:已知某一初始时刻 t0 的波函数, 设法确定以后各时刻的波函数。为了做到这一 点,我们必须知道决定 Ψ (r , t )随t变化规律的方 程式。
方程(20)与导出它的关系式(19)一样,显然 不满足相对论原理。然而德布罗意理论却不受这 个限制。为了得到自由粒子的相对论方程,我们 可以采用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
Ε =c Ρ +m c
2 2 2
2.3
2 4
Quantum Mechanics ( I )

应用上述算符代换可得
∂2Ψ − 2 = ( − 2∇ 2 + m 2 c 2 ) Ψ c ∂t 2
则描述不可逆过程,没有周期性的解,实际上
Peking University

量子力学讲义第七章讲义

量子力学讲义第七章讲义

(8)
是|>在F表象中的基矢|j>方向的投影。式(8)即的本征方程在F表象中的表
述形式。
(6) A2=0,但A=0不一定成立
5、对角矩阵 6、单位矩阵
除对角元外其余为零 即
单位矩阵与任何矩阵A的乘积仍为A:IA=A,并且与任何矩阵都是可
对易的:IA=AI
7、转置矩阵:把矩阵A的行和列互相调换,所得出的新矩阵称为A的转
置矩阵。
m列n行n列m行 共轭矩阵: m列n行n列m行转成共轭复数
8、厄密矩阵:
矢量。选取一个特定力学量F表象,相当于选取特定的坐标系。该坐标
系是以力学量F的本征函数系为基矢,态矢量在各基矢上的分量则为展
开系数,在F表象中态矢量可用这组分量来表示。
F表象的基矢有无限多个,所以态矢量所在的空间是一个无限维的 抽象的函数空间,称为Hilbert空间。
§7.2 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它就是与本征值相应的本征态在F表象中的表示。 给定算符如何求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1)先求用矩阵表示的本征 方程;(2)代入久期方程求得本征值的解;(3)本征值代入本征方程 求本征函数。
4、 举例: 例1、已知体系的哈密顿算符Ĥ与某一力学量算符在能量表象中的矩阵 形式为:
, 其中和b为实常数,问
(1)、H和B是否是厄密矩阵; (2)、H和B是否对易; (3)、求算符的本征值及相应的本征函数; (4)、算符的本征函数是否也是Ĥ的本征函数。
态矢与的标积记为,
而记为
若,则称与正交;若,则称为归一化态矢。 设力学量完全集F的本征态(离散)记为|k>,它们的正交归一性表
示为
连续谱的本征态的正交“归一性”,则表成函数形式。 例如动量本征态,,坐标本征态,等。

量子力学讲义7(最新版)

量子力学讲义7(最新版)
3 ∂ Ai ∂Ax ⎞ q ⎛ ∂Ax ∂φ ∑1 ri ∂ x − q ∂ x − c ⎜ ∂ t + ∑1 ri ∂ r ⎟ i= i= i ⎠ ⎝ q 1 ∂A ⎞ ⎛ [ν × ( ∇ × A ] x = −q ⎜∇φ + ⎟ + c ∂t ⎠x c ⎝
q = c
3
所以
1 ∂A q µ r = −q(∇φ + ) + ν × (∇ × A) c ∂t c 1 = q( E + ν × B) c
∂ψ 1 q 2 = [ (−i ∇ − A) + V + qφ ]ψ i ∂t 2µ c
(普通)动量算符, p = − i ∇ 为正则动量算符。注意, 现在机械动量 正则动量。
q 这里 V 为其它势能项(如引力),P = p − A 是机械 c

Peking University
2.规范不变性 φ 电磁场具有规范不变性,即当A, 作下 列规范变换时,
7.1
(17)
Quantum Mechanics ( I )

则方程(9)形式不变 (18)
Peking University
这说明,电磁场中Schrödinger方程具有定域 规范不变性。此外,容易证明,ρ , j , < v > 等都具有规范不变性。
Quantum Mechanics ( I )
ii

Peking University
B = ∇ × A (磁感应强度)
式(3)即荷电q的粒子在电磁场中的Newton方 程,式(3)右边第二项即Lorentz力。事实上, 由(1)和(2)不难 得到
∂H x = ∂p x 所 以 q Ax = µ ν p x = µ x + c 因 而 q p = µν + A , (6 ) c

量子力学讲义最新修正版

量子力学讲义最新修正版

(实)
Θ lm (θ ) = ( − ) m
2l + 2
1i
(l (l
− +
m m
) )
! !
Pl
m
(cos
θ
)
m = l , l − 1, ..., − l + 1, − l
(29)
满足
∫π 0
Θlm

)Θl′m

)
sin
θ

= δll′
(30)
于是,(L2, Lz ) 的共同的正交归一的本征态 可以表示为
∂Y
∂θ
)

2
sin2
θ
∂2Y
∂ϕ2

2Y
(17)
代入
Y(θ,ϕ)
= Θ(θ)ψ(ϕ)
,
方程左右乘
(− sin2 θ ), Θψ
可得
sinθ d (sinθ dΘ) +λsin2θ = − 1 d2ψ ≡ μ2
Θ dθ dθ
ψ dϕ2
(18)
其中左边仅与θ有关,右方仅与 ϕ有关, 故
恒等于一常数 μ2,从而可分离成两个方程:
征函数:
Bˆφn = Bnφn
n ↔ λ ; ∑ ∫ ↔ d λ ; δ mn ↔ δ (λ − λ ' ); (33) n
而归一化条件可表示为
∑ ∑ <ψ ,ψ >= 1 = Cm*ϕm* Cnϕn
m
n
∑∑ ∑ =
Cm*Cnδmn = Cn 2
mn
n
(34)
∫ <ψ,ψ >=1= Cλ 2dλ
(35)
若 Aˆ 的本征函数既有分立谱又有连续谱时,

量子力学讲义第三章讲义

量子力学讲义第三章讲义

量子力学讲义第三章讲义第三章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1 算符的运算规则一、算符的定义:算符代表对波函数进行某种运算或变换的符号。

Auv = 表示?把函数u 变成 v , ?就是这种变换的算符。

为强调算符的特点,常常在算符的符号上方加一个“^”号。

但在不会引起误解的地方,也常把“^”略去。

二、算符的一般特性 1、线性算符满足如下运算规律的算符?,称为线性算符11221122()A c c c A c A ψψψψ+=+ 其中c 1, c 2是任意复常数,ψ1, ψ2是任意两个波函数。

例如:动量算符?pi =-? ,单位算符I 是线性算符。

2、算符相等若两个算符?、?B 对体系的任何波函数ψ的运算结果都相同,即??A B ψψ=,则算符?和算符?B 相等记为??AB =。

3、算符之和若两个算符?、?B对体系的任何波函数ψ有:()A B A B C ψψψψ+=+=,则A B C +=称为算符之和。

AB B A +=+,()()A BC A B C ++=++ 4、算符之积算符?与?B之积,记为??AB ,定义为 ()()ABA B ψψ=?C ψ= ψ是任意波函数。

一般来说算符之积不满足交换律,即ABBA ≠。

5、对易关系若ABBA ≠,则称?与?B 不对易。

若A B B A=,则称?与?B 对易。

若算符满足AB BA =-,则称?A 和?B 反对易。

例如:算符x , ?x pi x=-? 不对易证明:(1) ?()x xpx i x ψψ?=-? i x xψ?=-? (2) ?()x px i x x ψψ?=-? i i x xψψ?=--? 显然二者结果不相等,所以:x x xpp x ≠ ??()x x xpp x i ψψ-= 因为ψ是体系的任意波函数,所以x x xpp x i -= 对易关系同理可证其它坐标算符与共轭动量满足y y ypp y i -= ,??z z zp p z i -= 但是坐标算符与其非共轭动量对易,各动量之间相互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可把式(10)中
E
2 0
换为 8π
∫ dωρ
(ω),就得出非偏振自
然光引起的跃迁速率
w k ′k = D k ′k 2 ρ ( ω k ′k )
( ) =
4π 2e 2
32
rk ′k 2 ρ
ω k ′k
(12)
可以看出,跃迁快慢与入射光中角频率为ω k ′k的光
强度ρ (ωk′k )成比例。如入射光中没有这种频率成分,
§11.6.1 光的吸收与受激辐射
为简单起见,先假设入射光为平面单色光,其电磁
场强度为
⎧⎪ E = E 0 c o s (ω t − k ⋅ r )

(1)
⎪⎩ B = k × E / k
其中 k 为波矢,其方向即光传播方向,ω 为角频率。
在原子中,电子的速度 v c (光速),磁场对电子
的作用力远小于电场对电子的作用力:
−ω)/ 2)
(8)
而跃迁速率为
wk ′k
=
d dt
Pk ′k
=
π
22
W k ′k
2 δ (ω k ′k
−ω)

22
Dk′k ⋅ E0 2 δ (ωk′k − ω )

22
Dk′k 2 E02 cos2 θδ (ωk′k − ω )
(9)
其中 θ 是 Dk′k 与 E0 的夹角.
如果入射光为非偏振光,光偏振(E0 )的方向是完全 无规的,因此把 cos2θ换为它对空间各方向的平均值,
限制,自发辐射光子相应的辐射波列的长度 ∆x ≈ cτ ,因而光子动量不确定度 ∆p ≈ ∆x ≈ cτ ,
能量(E = cp )的不确定度∆E = c∆p ≈ τ ,由于
观测到的光子能量有这样一个不确定度,由此
而得出的激发态能量也有一个不确定度,即宽度
Γ ,而
Γτ ≈
v
∆x
x
图 11.6
(5)
激发态
但对于光的受激和辐射现象,可以在非相对论 量子力学中采用半经典方法来处理,即把光子 产生和湮灭的问题,转化为在电磁场的作用下 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的问题。在这里,原 子已作为一个量子力学体系来对待,但辐射场 仍然用一个连续变化的经典电磁场来描述,并 未进行量子化,即把光辐射场当作一个与时间 有关的外界微扰,用微扰论来近似计算原子的 跃迁速率。
利用§5.1的式(3),即
d A = [ A, H ] / i
(7)
dt
式(6)可以表示为
∆E.∆A > d A
(8)
2 dt

则得
τA
=
∆A /
d dt
A
(9)
∆E ⋅τ A > / 2
(10)
这里 τ A 是 A 改变 ∆A 所需的时间间隔,表征 A 变化
的快慢的周期。在给定状态下,每个力学量 A都有
宇称, 改变。
(14)
其次,考虑角动量的选择定则,利用
⎧ ⎪ ⎪
x
=
r
sinθ
cosϕ
=
r 2
sinθ
(eiϕ
+
e−iϕ
)
⎨ ⎪ ⎪ ⎩
y
=
r
sinθ
sinϕ =
z=r
r sinθ
2i
cosθ
(eiϕ

e−iϕ
)
cosθ Ylm =
(
(l 2l
+ +
1)2 1)(
− 2l
m +
2
3)
Yl
+1,m
在不确定度关系∆x.∆px ≥ / 2中,∆x与∆px都是指同一时 刻而言。因此,如果把 x 或者 px 之一换为t, 试问
“同一时刻”的 ∆t表示何意?这是很难理解的。此
外,如果套用§4.3.1不确定度关系的论证方法,就
必须计算[H ,t],但与H不同,t并非该体系的力学
量,有人令 H = i
∂ ∂t
为确切起见,下面先讨论原子吸收光的跃迁,Ek′ > Ek , 此时,只当入射光 ω ≈ ωk′k = (Ek′ − Ek ) / 的情况,才会引 起 Ek → Ek′ 的跃迁。此时
C (1) = − W k ′k e − 1 i (ω k ′k − ω )
(6)
k ′k
2
ω k ′k − ω
因此从 k → k′(≠ k) 的跃迁概率
例1 设粒子初始状态为:ψ (r, 0) ≈ψ1(r) +ψ 2 (r), ψ1 和 ψ 2 是粒子的两个能量本征态,本征值为 E1
和 E2 ,则
ψ (r, t) =ψ1(r)e−iE1t +ψ 2 (r)e−iE2t (1)
ψ (r,t) 是一个非定态。在此态下,各力学量的概
率分布,一般说来,要随时间而变。例如粒子在
Ek′
hν k′k
Ek′
hν k ′k hν k′k
Ek ′
hν k′k
Ek
(a) 吸收
Ek
(b) 自发辐射
Ek
(c) 受激辐射
对原子吸收或放出的光进行光谱分析,可获得 关于原子能级及有关性质的知识。光谱分析中两 个重要的观测量——谱线频率(或波数)与谱线相 对强度,前者取决于初末态的能量差 ∆E ( ν = ∆E / ,频率条件),后者则与跃迁速率成比 例。光的吸收和辐射现象,涉及到光子的产生与 湮灭,其严格处理需要用量子电动力学,即需要 把量子场量子化(光子即电磁场量子)。
则不能引起 Ek → Ek′ 两能级之间的跃迁。跃迁速率 还与 r 2成比例,这就涉及初态与末态的性质。设
k ′k
原子初态: k = nlm , 宇称∏ = (−1)l 原子末态: k′ = n′l′m′ , 宇称∏′ = (−1)l′ (13)
考虑到 r 为奇宇称算符,只当宇称Π′ = −Π 时,rk′k 才 可能不为零。由此得出电偶极辐射的宇称选择定则:
∂t
可得出
⎣⎡l , H ⎦⎤ = ⎢⎣⎡l ,i
∂ ∂t
⎤ ⎥⎦
=
0
即 l 都是守恒量,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以上做法来自对Schrodinger 方程的不正确理解。事 实上 Schrodinger 方程
i ∂ ψ (t) = Hψ (t)
∂t
只是表明:在自然界中真正能实现的ψ (t)的演化,
必须满足上述方程。它绝不表明,对于任意函数
0
∫ = W k ′k
t
e (e iω k′k t iω t + e − iω t )d t
2i 0
=
− W k ′k 2
⎡ ⎢ ⎣
e − i (ω k′k + ω ) t
ω k ′k + ω
1
+
e i (ω k′k −ω ) t − 1 ⎤
ω k ′k − ω
⎥ ⎦
(5)
对于可见光,ω 很大(例如 λ ≈5000×10−10m 的光,ω≈4×1015 /s )。对于原子的光跃迁,ωk′k 也很大。式(5)中的两项, 只当 ω ≈ ωk′k 时,才有显著的贡献。
Γ
γ
基态
图 11.7
下面对能量不确定度关系给一个较普遍的描
述。设体系的Hamilton量为 H ,A为另一个力
学量(不显含t)。按照§4.3.1给出的不确定度关

∆E ⋅ ∆A > 1 [ A, H ]
2
(6)
其中
∆E
=
⎡⎣(H

H
)2
⎤1/ ⎦
2
,
∆A
=
⎡⎣(
A

A)2
⎤1/ ⎦
2
分别表示在给定的状态下能量和力学量 A 的不 确定度。
ψ (t ),上式都成立。因此随便让H = i
∂ ,往往会引
∂t
起误解。
§11.6 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处理
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光(辐射场)与原 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光的照射下,原子可能吸 收光而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或从较高能级跃 迁到较低能级并放出光。这现象分别称为光的吸收 (absorption)和受激辐射(induced radiation)。实验 上还观察到,如果原子本来处于激发能级,即使没 有外界光的照射,也可能跃迁到某些低能级而放出 光来,这称为自发辐射(spontaneous radiation)。 如图所示:
∫ ∫ ∫ 即
cos2θ = 1
dΩcos2θ =
1
2π π
dϕ sinθ cos2θdθ =1/3
所以

4π 0 0
w k ′k

62
D k ′k
2
E
2 0
δ

k ′k
−ω)
(10)
这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是角频率为
0
ω
的单色光的电场强度。以上
讨论的是理想的单色光,自然界不存在严格的单色
光(只不过有的光的单色性较好,例如激光)。对于
征时间 ∆t = ∞ ,这并不违反关系式(3)。
例2 设自由粒子状态用一个波包来描述(图
11.6),波包宽度 ≈ ∆x ,群速度为 v ,相应于
经典粒子的运动速度。波包掠过空间某点所需时
间 ∆t ≈ ∆x ν 。此波包所描述的粒子的动量的不
确定度为 ∆p ≈ ∆x 。因此,其能量不确定度为
∆E ≈ (∂E ∂p)∆p = v∆p ,所以
,于是得出
[H ,t] = ⎡⎢⎣i
∂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