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
说文解字话甲骨精编版
![说文解字话甲骨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2c564aa417866fb84a8e45.png)
说文解字话甲骨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
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
我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饗读者。
“”:字从二(上)从(人),隶作“元”。
人之上会意为首。
《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
”即用其本义。
引申义为始为大。
例如:称国家最高领导人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称主将为“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
或写作“”,从二(上)从大。
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
故《说文》曰:“天,颠也。
”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
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
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义。
叶说近是。
“”: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于神主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甲骨文“示”字写作“”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钺形。
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
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形代表。
“”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
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代表穿玉之丝绳。
珏字作“”。
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
王即玉,即“”(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
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
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
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
卜辞云“五中”,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
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有别。
或谓“”即旂帜,“五中”即立,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2)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2)](https://img.taocdn.com/s3/m/f2a2d3e7d0d233d4b14e69a0.png)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一、文字部分1、甲骨文:簡稱甲文,指近代以來發現的商周時期寫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也叫貞卜文字、殷墟書契等。
2、金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青銅銘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戰國時期流行于秦國一帶的文字,也叫籀文。
廣義的大篆還包括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等。
4、小篆:指秦統一六國後,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國文字而確立的秦國官方文字,也稱秦篆。
5、籀文:舊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現在一般認為是指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秦國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學上主要指戰國時期流行於東方各諸侯國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戰國時期六國古文的一種別體,可能是對戰國時流行于六國的文字加以變異而來的。
8、今文:文字學上特指漢代流行的隸書。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戰國古文等。
10、今文字:指漢代隸書以後的文字,包括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11、隸變:指發生秦漢時期由秦國篆文、六國古文演變為隸書的過程。
這一過程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12、隸定:指用隸書(後來也包括楷書)轉寫戰國以前古文字的過程。
13、小學: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機構,後來又指傳統的語言文字學,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等。
14、六書:指中國古代分析漢字構造的六種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一般認為后兩種是用字方法。
15、四體二用:四體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四種造字方法,二用指轉注、假借兩種用字方法。
16、初文:文字學上指反映一個字造字本義的初始寫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採”的初文。
17、本字:指表示本義的字,與“借字”相對。
18、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通假字:用來代替某種意義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古今字:歷史上先後產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義的字,先產生的叫“古字”,后產生的叫“今字”。
甲骨文字对照
![甲骨文字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88d7c68116fc700aba68fc74.png)
甲骨文字对照甲骨文——汉字对应表下列的甲骨文单字均是从原字放大,在解释文字之后,附註原诗词作者与诗名、词牌,以供参考。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 安安安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B 八八巴巴巴巴癹白百败 般般邦雹雹宝宝饱保保 保保保保豹豹卑北贝狈 祊偪鼻匕匕匕比必闭畀甲骨文字对照畀畀敝敝敝敝辟辟濞兵兵丙丙丙丙丙丙丙秉并并并并并驳帛泊亳亳亳亳卜不不步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C才才采采仓仓仓仓曹册叉叉昌长鬯鬯鬯朝朝朝朝车车车车车屮尘臣辰辰辰辰辰辰辰成呈呈呈呈承乘齿齿齿齿齿赤赤甲骨文字对照舂舂舂虫虫稠丑丑丑丑臭出出初刍刍楚豖传吹吹娕娕此此此此朿朿朿朿朿朿朿朿朿琮琮 D沓大大汏带带带丹单单单旦旦宕刀刀盗得登弟弟杕帝帝帝典典典典奠奠吊耋丁丁丁丁丁鼎鼎东东冬冬斗斗豆豆豆剢剢督督杜端对兑多多甲骨文字对照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E娥娥儿而耳洱洱二二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F伐伐伐凡杋匚 匚 方 方 方方彷非非扉分 焚 焚 焚 焚丰丰丰丰丰风 风 风 风 风妦封封封封夆 夆 缶 夫 弗伏凫刜孚服福 福 甫 斧 斧父父妇妇阜阜 复 富 富 腹腹 G甲骨文字对照干甘刚刚高膏膏杲槁告戈戈鬲鬲鬲鬲鬲鬲各各更庚庚庚庚庚庚庚工工工弓公肱肱宫龚冓遘遘遘古谷蛊蛊鼓雇雇雇雇剐官毌毌毌毌盥盥盥雚雚光光归龟龟龟龟癸癸鬼鬼鲧鲧果果果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H亥亥亥亥亥熯蒿蒿蒿好甲骨文字对照禾禾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何何姀姀姀盉龢龢宏宏宏虹后厚乎虍狐壶壶壶壶壶壶虎虎虎户化淮萑萑萑萑雈雈雈黄黄熿会昏昏火火鸡鸡鸡鸡姬姬基箕箕櫅及吉彶即即亟疾疾疾疾疾棘集耤耤耤耤耤己己甲骨文字对照己己丮旡旡季季既既洎祭夹夹家家豭豭甲戋艰监见见姜降降交角教解介介戒戒戒今尽尽尽晋京京京京晶晶晶晶井汫竞竞竞竞竟九九九九酒旧旧咎娵爵爵爵爵君麇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K亢尻可克克克口叩叩夸狅困甲骨文字对照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L来来婪牢老老老老老老 老乐雷雷雷雷李豊力立 利利利利栎砅栗秝蒚联 联良良良良林潾霖吝焛 焛夌姈霝令柳六六六六 龙龙龙咙咙咙咙咙泷泷 卢卢卢卢卢卢鲁鹿鹿鹿 麓旅律率泺M 马鎷霾霾买买麦麦麦澫甲骨文字对照澫汒尨莽莽卯卯枚枚枚 眉眉眉眉湄湄每每每美 美美美妹妹妹门门梦梦 梦梦梦麋米米宓宓免黾 黾黾面面蔑蔑民皿敏名 名明鸣冥冥冥沫莫莫莫 莫莫莫莫莫莫牟母牡木 目牧穆穆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N 内乃乃乃乃艿艿艿柰柰甲骨文字对照囡男男南南猱猱麑逆逆 逆匿惄年辇廿念娘鸟鸟 鸟鸟鸟臬孽孽孽宁宁宁 寍妞牛牛奴女虐奻P 庞旁盆朋倗倗彭品品牝 叵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Q 七七凄戚戚戚戚霋霋齐 齐其祈肵骑骑棋乞企启 杞杞弃千欠欠俔羌羌羌羌羌戕妾秦秦嫀沁庆庆磬磬丘丘丘丘丘秋裘区曲曲取龋刞刞泉泉泉泉犬雀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冉冉瀼瀼瀼人壬壬壬刃任任妊妊扔日戎肉肉肉如如汝乳辱入朊若S洒塞三三桑桑丧丧啬啬森森山杉商商商商商商上少舌舌舌设射射射涉涉涉申申申申身娠升生声声省圣圣尸十石石祏祏食食史史史史史矢矢矢矢豕豕豕驶示示示示示室奭奭奭奭奭首首首首受受受书殳殳黍黍黍黍朮戍戍束束束束束束咰庶脽脽脽顺纟纟纟丝丝司死死巳巳巳巳巳四四汜兕兕祀宋宋夙宿宿宿宿岁岁岁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T它它贪唐唐唐天天天田田畋聑亭同童童涂梌土土土土兔旽屯豚豚乇乇橐橐橐橐橐鼍鼍妥妥W宛万万万亡王王王王网网网往望望望危危危危危微为为韦韦韦韦韦韦唯尾未未未未未未文文文文闻问问我我我我婐婐硪巫五五午午午午武武舞舞舞舞兀兀勿勿勿戊戊戊戊戊戊戊戊物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X夕夕兮兮西西西西西昔析析奚奚奚奚嬉熹习洗喜系系系下先先咸苋陷陷陷羡羡献献粯乡乡相襄襄襄襄襄祥向象象小效效劦劦燮心心辛辛辛辛欣新炘兴兴星星行杏姓姓姓凶凶兄休羞戌戌戌戌戌戌戌戌须须须畜畜畜宣旋薛血血血寻寻寻寻旬旬讯侚Y疋疋疋疋疋疋疋亚娅言言岩炎酓甗甗焱燕燕鬳央央央羊羊羊阳徉昜恙恙夭夭夭爻尧尧曣曣埜页页页一伊衣依匜匜匜匜匜匜夷宜宜宜宜宜椸乙乙乙以以乂义亦亦异异邑易益益翊翊翌翌因因寅寅寅寅寅嚚尹引饮饮饮饮印印庸雍雍雍雍雝雝雝雝永永永永永用用攸攸幽幽尤由犹斿友友卣酉酉酉酉酉酉酉酉酉又幼囿囿囿于于余盂盂盂臾鱼竽竽渔渔艅艅羽羽雨雨雨雨雨雨圉玉玉聿郁郁郁郁毓毓毓毓毓毓眢眢眢眢眢元元员员爰袁袁袁袁远远远曰月月戉戉岳岳龠龠龠龠龠云云允孕孕孕晕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Z雥栽宰宰葬责昃曾曾曾乍宅翟占召折折砓砓者者者者贞贞贞贞朕争姃姃征拯正之戠戠戠戠执执执执执执执执执侄直嬂止只只旨址沚祉黹黹黹黹至陟彘彘彘廌廌雉雉雉雉疐疐疐疐疐疐疐中中中中中中众舟侜侜周周洀洀洀洀婤肘帚帚帚帚帚冑昼酎朱朱竹竹逐逐舳贮贮贮贮贮壴壴壴壴祝祝祝祝祝铸铸爪专专妆妆隹追追椎椎坠坠濯灂兹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自宗奏奏卒卒族族祖祖尊尊左。
甲骨释字表
![甲骨释字表](https://img.taocdn.com/s3/m/8b14716e58fafab069dc020f.png)
骨(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字象肩胛骨形,其上端象骨臼。
本义是肩胛骨。
李孝定:“契文不从肉,象牛肩胛骨之形。
许书*字,亦作骨之古文》”[187]《说文》:“骨,肉之*也。
从*有肉。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35170号第7769此(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人、从止,止者以示人脚所踏之处,象意,与彼相对。
疑本义是此处。
《说文》:“此,止也,匕相比次也。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7499号第745唯(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隹、从口,从隹者,卜辞的“隹”是鸟字的不写法,它和鸟通用。
从口者,口味鸟鸣的器官。
象意字,字象鸟鸣。
本义是鸟鸣。
《说文》:“唯,诺也。
从口隹声。
”许说非本义。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36418号第8805老(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甲骨文文编》:“象人老佝背之形。
”(第357)本义是老人。
《说文》:“老,考也。
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16013号第5857句戈(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
象戈形,为古砍刺兵器。
是为本义。
《说文》:“戈,平头戟也。
从弋,一横之,象形。
”王凤阳释:“象侧视戈形,援、胡、柄、*具全。
”[621]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8984号第41句饗(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从二个跪坐之人。
字象二人相对餐食之形。
小篆食之形。
小篆加食写作*,故卜辞有作饗。
本义是餐食。
《说文》:“饗,乡人饮酒也。
从食从乡,乡亦声。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8333号第1459句首(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体象物字,象头形。
本义是头。
《说文》:“首,*同。
古文*也。
巛象发,谓之*,*即巛也。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4956号第13575句楚(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林、从足,足标声。
字象丛林之形。
《说文》:“楚,丛木,一名荆也。
从林,疋声。
”疋,古足字。
本义是丛林。
段玉裁注:“小雅传曰:楚楚,茨棘貌。
”(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32986号第6444鹿(1;甲骨文合集摹释)象侧视之鹿形,有角、头、身、足和尾。
甲骨文文章及其译文
![甲骨文文章及其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2218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0.png)
甲骨文文章及其译文摘要:1.甲骨文简介2.甲骨文文章解读3.甲骨文译文展示4.现代汉字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区别5.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6.甲骨文在国际学术研究中的应用7.学习甲骨文的建议和方法8.甲骨文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正文:一、甲骨文简介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商朝晚期,主要用于铭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得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二、甲骨文文章解读甲骨文文章主要以记录商朝晚期国家政治、宗教、礼仪等活动为主。
这些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由于甲骨文的字形、字义与现代汉字有很大差别,因此解读甲骨文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三、甲骨文译文展示以下是一段甲骨文文章及译文示例:甲骨文原文:匕(bǐ)初(chū)匕(bǐ)夕(xiè),匕(bǐ)又一(yì)。
译文:第一天晚上,又过了一天。
四、现代汉字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区别现代汉字与甲骨文在字形、字义、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现代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更加简化、规范,字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甲骨文保留了较多古代文字的特点,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六、甲骨文在国际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甲骨文的研究不仅在我国受到重视,在国际学术界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许多国外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感兴趣,通过研究甲骨文,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七、学习甲骨文的建议和方法学习甲骨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汉字基础和历史知识。
初学者可以从认识甲骨文的字形、字义入手,逐步了解甲骨文的结构和演变。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甲骨文文献、参加相关课程和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甲骨文水平。
甲骨金文旧释「
![甲骨金文旧释「](https://img.taocdn.com/s3/m/b37a1cbb67ec102de2bd89b1.png)
甲骨金文旧释「————————————————————————————————作者:————————————————————————————————日期:甲骨金文舊釋“”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上)(首發)陳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一、商周金文習見一個研究者一般釋爲“”的字,殷墟甲骨文中也頗爲多見。
1此字最繁之形可嚴格隸定作“”,其聲符部分“”也曾單獨出現。
2“”字的省變之形很多,隸定下來有“”、“”、“”、“”、“”和“”多種異體,其中的“爿”又或訛作“凡”形,“肉”或訛作“舟”形等。
下面分別舉出一些代表形體。
A、:索爵(《殷周金文集成》314.9091)師簋(8.4311)B、:婦姑鼎(4.2137)長子卣(《考古》2000年第9期第18頁圖一三)員方鼎(5.2695)贙母鬲(3.0611)魯内小臣生鼎(4.2354)師父鼎(《考古》1996年第11期978頁圖一:2、劉雨、盧岩《近出殷周金文集錄》2.300)、周厲王簋(8.4317)師望盨(9.4354.1,增从手形)C、:《合集》15878 《合集》30999 《合集》15872 《合集》34632 王作右簋(6.3460)旂父鼎(4.2144)、卣(10.5389.1、5389.2)君夫簋蓋(8.4178)D、、:《合集》38243 《合集》37549 方鼎(5.2614)魯侯鬲(3.0648)闌監引鼎(4.2367)E、:、《花東》236 《合集》15883 《合集》25224 《合集》23572 《屯南》1474 王作親王姬鬲(3.0584)大師小子師朢簋(6.3682)F、:《合集》15882 《合集》25223 敔簋(8.4166)G、:《合集》27226 《合集》32603 《合集》30995 《合集》9419正(《甲編》2102)段簋(8.4208)寓鼎(5.2756)結合字形與辭例兩方面來看,研究者公認,以上諸形除G類“”之外無疑皆爲一字異體。
甲骨文大全翻译
![甲骨文大全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2c8c3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7.png)
甲骨文大全翻译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它是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一种文字。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卜辞中,后来逐渐演变为金文、大篆、小篆等字体。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的文献学家孙星衍,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研究逐渐兴起,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对甲骨文文字的整理、分类、考释,逐渐揭示了甲骨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用法规律。
甲骨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甲骨文字的整理、甲骨文字的考释和甲骨文字的破译。
甲骨文字的整理是指对甲骨文字的汇编整理工作,主要包括甲骨文字的搜集、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
甲骨文字的考释是指对甲骨文字的释读和解释工作,主要包括对甲骨文字的字形、字义、语法、用法等方面的考释和解释。
甲骨文字的破译是指对甲骨文字的解读工作,主要包括对甲骨文字的音、义、形等方面的破译工作。
甲骨文的研究成果丰硕,不仅在学术界有重要地位,也在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甲骨文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史、文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甲骨文的研究成果也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文献资料。
甲骨文的研究工作还在不断深入,许多学者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逐渐揭示了甲骨文的一些深层次的内在规律和意义。
甲骨文的研究工作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总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它是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一种文字。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相信随着甲骨文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甲骨文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甲骨文的研究成果也会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学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f7f92caef8941ea66e05c3.png)
本義是「細看」、「觀察」,字形是一 隻眼晴在細細北师察大版看历史一七年棵级上樹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一個人在樹下休息,本義是「休息」,後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引申為「停止」、骨「文与不青铜要器》」分析等義
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個人站在大盆裡,身上還滴著水,
顯然是在洗澡。北戰师大國版以历史後七年變级成上第左9课形《甲(水)右聲(谷)
三星堆顺风耳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的形聲字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长长的鼻子,粗壮
象 的身躯,小刷字般
的尾巴,一看就知 道是头大象
大口,卷尾,张牙
虎 舞爪,好一幅凶恶
相,老虎的特征就 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各代表哪 一生肖吗?
狗 猴 虎 鸡 龙马
牛
蛇鼠兔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观察图片,司母戊鼎有何特点?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司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司母戊鼎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文字拓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甲骨文_閊_字考_韩江苏
![甲骨文_閊_字考_韩江苏](https://img.taocdn.com/s3/m/304c06e8910ef12d2af9e7e0.png)
止,阳在于上为高,故艮象山也。 为径路,取其山虽高有涧道
骨。 ” 輥 輶 訛 河南偃师商城八号宫殿建筑也有木骨墙,“距离台基
也。 为小石,取其艮为山,又为阳卦之小者,故为小石也,为
周边 0.5—1 米处,有一周木骨墙槽,台基中部又有 7 道南北
门阙,取其有径路,又崇高也。 ’” 輦輱訛 这是从文字偏旁角度对
二、閊字字形分析
以往的研究成果,均认为 字从门从火两个偏旁。 从甲 骨文字形看, 字究竟从门从山或从火偏旁,需要辨析。 山 与火是甲骨文字重要的偏旁,但字形写法往往不易分辨,故 岛邦男的《殷虚卜辞综类》、姚孝遂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门限的记载,人类早期门限形体、材质等特征简单论述,对 理解閊字或许有启发作用。
(一)门限异称及源流 门限在文献里有多种称呼,(1) 阃,《孔子家 语·本 命 》:
“(女 子 )教 令 不 出 於 闺 门 ,事 在 供 酒 食 而 已 ,无 阃 外 之 非 仪
· 208 ·
也。” ⑩ 《广韵》:“阃,门限也。”(2)梱,《礼记·曲礼》上:“外言
柱 的 间 距 多 为 10—40 厘 米 , 柱 洞 直 径 一 般 为 10—12 厘
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有大量的长方形、半圆
文》:“邦也。 从口,戈以守其一。 一,地也。 ”用现代汉语通俗
形 房 屋 建 筑 基 址 ,其 房 屋 建 筑 出 入 口 ,有 门 限 遗 迹 ,以 第 10
语解释“或”即用戈来守卫自己的地盘。 (4)榍,《说文》:“限
号房屋正南端保存完好的出入口为例, 其门南向,“出入口
柱包围起来的小墙壁,正是阃字所表达的含义,门表达的是
义;或即邦、区域;畿指疆界、地界;它们跟门限作为内外分
0263“小臣墙刻辞”新释
![0263“小臣墙刻辞”新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d784671ed9ad51f01df2e6.png)
“小臣墙刻辞”新释——揭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首发)刘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SrcShow.asp?Src_ID=599〔摘要〕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内容为一次战争后举行献俘礼的记录。
以往对小臣牆刻辞的释读和理解存在一些错误。
本文对小臣牆刻辞重新进行了释读,对一些字词提出了新的解释,着重考释了小臣牆刻辞中的“白麟”,指出这是出土文献中最早而且是目前仅见的关于“白麟”祥瑞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
本文还认为小臣牆刻辞中的“白麟”资料,对进一步证明“殷人尚白”说和殷人已经具备了五方配五色观念的推测非常有利。
〔关键词〕小臣牆刻辞白麟祥瑞殷人尚白五方配五色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
因辞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名“墙”,任“小臣”一职,故学术界以“小臣墙刻辞”来命名。
小臣墙刻辞最初归于省吾先生收藏,后转让给清华大学,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Y0699。
该刻辞最初著录于胡厚宣先生的《甲骨续存》下915正、916反,后被收入《甲骨文合集》,编号36481正、反。
刻辞长6·9厘米,宽3·9厘米,为骨版,正面残存55字,记录了征伐危方的一次战争和献俘礼,反面存36字,为干支表。
字体属于黄类。
该刻辞内容与占卜无关,属于记事刻辞。
1955年胡厚宣先生在《甲骨续存》序中评价该刻辞说:“其时代当属于帝乙帝辛,在十几万片甲骨文字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殷末战争史料,即在周金文中,亦唯有小盂鼎铭可以仿佛似之。
”1正如胡厚宣先生所言,由于该刻辞内容提到了殷末一次规模很大的战争,因此作为中国军事史上最早的一条战争史料,一直被学术界反复引用。
为便于对刻辞内容的讨论,下边将逐句进行考释。
先隶释刻辞的释文如下:小臣墙比伐,擒危髦,廿,人四,馘千五百七十,百丙(辆),车二丙(辆),橹百八十三,函五十,矢,又白于大乙,用白(伯)印于祖乙,用髦于祖丁甘京。
殷墟甲骨名词解释
![殷墟甲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aca1e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4.png)
殷墟甲骨名词解释
殷墟甲骨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商代时期的文物,因为它记录了大量商代前期的宗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字的百科全书”。
以下是对殷墟甲骨常用名词的解释:
1.甲骨:甲骨是殷代时期动物的甲壳和龟骨,被人们用来刻写文字和纪录历史文化的工具。
2.卜辞:卜辞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用来占卜吉凶、祈求神灵保佑等的文字。
3.铭文:铭文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纪念公共事件或个人名字、职位等的文字。
4.姓名:姓名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人的名字,包括祖先名、父亲名、自己的名字等。
5.宗族:宗族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表示宗派、家族、血缘关系等的文字。
6.祭祀:祭祀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表示祭祀对象、祭祀方式、祭品等的文字。
7.贡赋:贡赋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记录商代时期国家征收的贡品和赋税等的文字。
8.官职:官职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商代时期官员职位和官员名字等信息。
9.岁时:岁时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记录各种节日、祭祀、农事等岁时活动的文字。
10.器物:器物是指在甲骨上刻写的商代时期各种器物的名称、用途等信息。
以上是对殷墟甲骨常用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的记录为我们了解商代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点归纳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点归纳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74ade9f61fb7360b4c65d5.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知
识点归纳岳麓版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最早在龙骨上发现,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
二、青铜器
距今0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西周器物铭文最多,不少有历日,但在分期上歧异甚多。
由于共和以下年世明确,整理这个时期或包括厉王在内的青铜器最为有益。
厉王到宣王,相隔年数不少,器物特点应有变化;宣、幽到东周初,情形也是一样。
近年晋、虢墓地的发现,为研究准备了条。
在东周列国青铜器中,秦、楚两国器物的特色明显,已发现标本易于构成序列的,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实丰富。
两者分居西土、东土,对考察文字的变迁也很关键。
甲骨文字典(更新至1120)
![甲骨文字典(更新至1120)](https://img.taocdn.com/s3/m/d4d90e0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c.png)
甲骨文字典(更新至1120)本字典以郭店楚简《老子》一文中的文字先后顺序为呈现逻辑,研述甲骨文至简体字的文字衍化顺序,期待于其过程中体味老子思想的本质和精华。
需要指出的是,对甲骨文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故本字典也将不断鼎故革新,在否定之否定中扬弃和进步。
1、絕絕——人以刀断丝。
郭店楚简原字如下:字形流变过程:《说文解字》:絕,断絲也。
,古文絶。
象不连体,絶二丝。
絶字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是切断了两束丝线。
甲骨文时期形为两缕丝线中间各加一短横,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字形如“刀断丝”,比较直观,罗列如下:金文时期更为直观的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一把刀,示意以刀断丝;篆文时期则形成了“丝+刀+人”的组合,表示人以刀断丝,絶字由三部分构成的字形基本定型,小篆时期该字的表现形式中,有的加入“人”字。
如下图,左边字右下角符号为“人”,右边字则无“人”。
后该字不断演化和简化,成今日“绝”字,为“丝+刀+人”组合。
2、智智——以口传授经验。
郭店楚简原字如下:字形流变过程:甲骨文时期形为“干+口+矢”三符号组合,意思为以“口”谈论和传授作战(或者狩猎)经验。
其中“干”字存在争议,有学者解释为“盾牌”,有学者解释为“箭靶”,均有可解。
如“干”为盾,“矢”为箭或矛,可理解为以口传授攻防之智慧;如“干”为箭靶,矢为箭,可理解为传授如何正中靶心的智慧,因射箭时绝不能瞄准靶心射出,而需要根据风速和目标远近调整角度,这是需要技巧传授的技艺。
如下图:金文时期字形承袭甲骨文形态,有些金文在甲骨文形态基础上在下部添加了“曰”,“智”字就逐步替代了“知”字,代表传授经验和教授智慧。
简帛时期字形基本为上下结构,沿袭金文字形的同时,对“口”字有微调。
将简帛中已发现的“智”字列举如下:3、弃弃——双手将装着婴幼儿的箕筐推出,意为抛弃。
郭店楚简原字如下:字形流变过程:甲骨文时期形为“孩子+箕筐+双手”三符号的组合,为子,代表幼婴儿;为其,即箕筐;为双手。
历史上册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
![历史上册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b382d49649b6649d74789.png)
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 按一定(yīdìng)比例熔化。
2.熔化变成固体后,便 打破(dǎ pò)模型进行加工、修 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 铜器。
2021/12/8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2021/12/8
司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ɡōnɡ jīn)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观察商代的司母戊鼎,你从中能得 出(dé chū)哪些认识? 1、青铜(qīngtóng) 工艺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造型雄伟、纹饰古朴。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说明 我国的青铜(qīngtóng)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舟
车
象形
(xiàngxíng)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你能猜出以下(yǐxià)甲骨文字吗?
2021/12/8
第七页,共二十六页。
2021/12/8
甲骨文的发现 及 (fāxiàn) 研究有何意义?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 的文字,它已经具备了现 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宝 贵 文献。 (bǎoguì)
(规模宏大 工艺高超)
2、司母戊鼎
(造型 宏伟 (zàoxíng) 纹饰古朴)
2021/12/8
3、青铜时代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我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 发展(fāzhǎn)于夏商时期,晚商至 西周逐步走向鼎盛。
青铜器是怎样(zěnyàng)铸造出来的呢?
2021/12/8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第八页,共二十六页。
2021/12/8
释甲骨文35字
![释甲骨文35字](https://img.taocdn.com/s3/m/db87c6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6.png)
释甲骨文35字《甲骨文合集》36746字形释为“秀”,表示树木中长得尤其茂盛者。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用的是甲骨文“秀”的本意。
《甲骨文合集》41293以“秀”为意符,此处“秀”指粮食作物抽的穗,左侧为手持连枷状,应释为“耞”。
箕子朝周,过故殷虚,作《麦秀之诗》,“秀”指麦子抽的穗,现代“穗”是“秀”的俗音。
《甲骨文合集》24905以“秀”为声符兼意符,右侧表示有所动作,应释为“脩”。
整治,使完美。
可见也有“秀”的本意。
《甲骨文合集》13680、13681标志肘部,释为“肘”。
《甲骨文合集》31950以“肘”为声符,以“足”为意符,释为“骤”,快跑、急速。
甲骨文“骤”是形声字。
虽然现代“骤”是“马”字旁,但是从甲骨文可知,“骤”在商代指人的快跑,与马无关。
《甲骨文合集》27996左侧耳朵字形,右侧弧形表示听力达到的范围,释为“聒”。
左侧驰状字形,右侧众多雨滴以“淋”为声符,在此条卜辞中表示战争用的临车,释为“临”。
甲骨文“临”是形声字。
27996记载攻打(虘又)方,“聒”通假“钩”,表示钩梯。
《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 毛传:“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
” 孔颖达疏:“钩援一物,正谓梯也。
以梯倚城,相钩引而上,援即引。
”从甲骨文可以推测商朝的科技、军事、建筑等情况。
商朝已经有钩梯、临车等攻城装备。
(虘又)方有城墙。
《甲骨文合集》29358、29359出现的地名,与《甲骨文合集》27996战争用的临车的“临”是同一个声符——雨淋淋的“淋”。
29358、29359地名房顶作为意符,“淋”作为声符,应释为“檩”,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
因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均有南林,见《作册吴盉》,29358、29359出现的地名“檩”应为北林,见《同簋盖》,在西虞境内。
西虞应为《散氏盘》“夨人”,在今荥阳鸿沟以南。
周原甲骨文释文大全
![周原甲骨文释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f31a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8.png)
周原甲骨文释文大全周原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们记录了周朝时期的先民们的生活情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字的学者来说,周原甲骨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周原甲骨文的释文,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周原甲骨文《祭祀》(1)甲骨文:“辰日啜酒作乐颐之”释文:在辰日这一天,人们喝酒作乐,享受生活。
(2)甲骨文:“孔辟推蓄祭团”释文:孔辟推蓄准备供奉团体祭品。
2.周原甲骨文《宗教信仰》(1)甲骨文:“百㐤㓟䁑屠猪”释文:百姓们以屠猪作为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2)甲骨文:“蛇邑神箭饕豢冊之”释文:蛇邑神给予人类箭饕豢冊的祝福。
3.周原甲骨文《生产生活》(1)甲骨文:“辛世仆人贺”释文:辛世这个时期,奴仆向主人表示祝贺。
(2)甲骨文:“丰猪首执胜象耳”释文:丰猪首表示占胜利的预兆。
4.周原甲骨文《社会制度》(1)甲骨文:“周公用之辱弟九忌”释文:周公使用这个器物来纪念弟弟九忌。
(2)甲骨文:“屠牛厥天咎逢广”释文:屠牛图案表明咎逢广有罪,需要受到天命的惩罚。
在研究周原甲骨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甲骨文中存在的一些特点。
首先,周原甲骨文的字体特征鲜明,笔画简练、生动,形象生动,显示了当时人们的书写水平和艺术审美观。
其次,周原甲骨文中常使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等形式,这些形式的字体演变为后来汉字的基础,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周原甲骨文中出现的名词和动词往往无法准确匹配现代文字的含义,需要借助于上下文和学者的解读来理解。
总的来说,周原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周朝时期人们的生活、宗教、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这些甲骨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学术研究和历史的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
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之评析
韩建周、牛海燕伉俪出于对甲骨文的热爱,在多年摭拾、选拣、积累的大量甲骨文资料基础上广搜众说,博采兼收,系统研究,精心编选,并不断完善、升华,数易寒暑,终于使这部集甲骨文字典、字帖于一体的《甲骨文字释义》书稿得以告竣。
《甲骨文字释义》一书就其规模和价值讲,可谓体大思精,宏富赅博。
它较系统地从各种资料中集纳了甲骨文的不同形体,并通过电脑统一缩放,使得字体整齐划一不失其真,如出同一型范,这就保持了甲骨文的刻辞风格,给人以不可胜收的书法形体之美。
它既是一部辨形释义的辞书工具书,又是一部规范的甲骨文字帖。
可供广大爱好者学习临摹,以提高甲骨文书法的美学价值和促进书法艺术的进步。
同时将每个甲骨文字的出处及所属时期分别列出,便于读者追根求源,深入研讨。
所以,该书达到了知识性、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并体现出全面、新颖、简洁、实用、便利等特点。
所谓全面,是指内容的全面和用途的广泛。
编撰者从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和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旁求远绍、爬罗剔抉、钩沉辑佚、刮垢磨光,发掘一切与甲骨文义有关的内容为其释义,又征引数量难以数计的《经》、《史》、《子》、《集》等文献为其佐证,同时又征引5408个与其相对应的古今汉字演绎出文字演变的过程。
可谓殚见洽闻、网罗宏富。
它不是只见一斑难窥全豹、局限于甲骨学某个层面的辞书,而是鸟瞰甲骨学全景式的、有广泛用途的八十余万字的大型专业工具书。
唯其全面,所以适用范围才十分广泛,特别是词目的科学分类,进一步提高了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务使读者扣无不鸣、检无不得。
正因为涵盖面大,所以甲骨文学科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类
课题所需的材料,大体上可以从相关类目与词目中找到,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材料源,又是信息库。
另外,从大量资料中筛选出来的词目,不仅具有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审美价值,因为许多词条的释义例证都与优秀的文史名篇佳作相联系,所以,阅读那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的佳句美词,那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丰富的知识,真乃商彝周鼎,古色照人;元酒太羹、真味沁齿。
所谓新颖,是指该书书新、词目新、释义新。
据笔者视野所及,像《甲骨文字释义》这样反映甲骨文整体面貌的高层次、多功能的专业辞书,过去很少出版行世,所以该书不为凤毛,亦为麟角,故谓书新。
在词目的筛选中一次选及1760个甲骨文字,给以分类释义,并且以三种检索方法以方便读者查寻,恐怕以笔者视野所及尚无先例,可谓词目新。
对词目的诠释,深恐因袭旧故,不存建树,故以作者的灵心慧性和实事求是精神,力求跳出前人窠臼,极尽考究之能事,排除众说纷纭、不求甚解、莫衷一是之纠葛,杜绝逞臆师心、郢书燕说之
偏颇,使无传讹沿误之弊。
不少较难释义的词目,反复推敲,征典求书,剔伪留真,补缺匡谬,释义详尽,新颖全面,多有非常之论、发明之功;深造之诣、独见之明。
此可谓释义新。
所谓简洁,其一是指这部能广泛反映甲骨文字研究成果的辞书选收词目博观约取,披沙拣金,立目极为严格,尽量选用经见习用之字。
尽管1760个词目、80多万字的内容堪称富赡之作,但词目摭取弥富而不丛杂猥多。
其二是指词目释义词尚体要,语归简约,不作繁顼的考证,不作过多的诠释,除少数词目外,多在200字左右。
每能抓住关键,显露核心,剔除芜杂,汰其繁词,存其精义,决不添枝加叶妄生异说。
以上可谓简洁。
所谓实用,是指该书的编撰有明确的针对性。
所立词目取舍标准是能否和广大读者实际需要相结合,能则取之,否是舍之,决不填书塞典、滥竽充数。
按照词目
使用频率的高低,在甲骨文研究领域存在价值的大小而选定,宁缺勿滥,以实际需要保证该书的实用价值。
因为在一部工具书中,全面反映和记录甲骨文这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着的系统形态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尽量扼要、清晰、较完整地将这一形态面貌写照出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奉献给读者一个着实管用的释难解疑的实用工具,则完全是可能的。
该书实践了这一编撰原则,此可谓实用。
再者释难解疑,词达理举,语言多能深入浅出。
因为入之不深,则有浅显之病;出之不浅,则有艰涩之患。
既然太深太浅皆为病患,故深入而浅出方与广大读者的水平相适宜。
一般读者读后不以为深,专家学者读后不以为浅。
此可谓实用。
所谓便利,是指该书的编排科学而系统,检索省时省力,能充分发挥其工具书的作用。
该书按三大部分二十五类将1760个甲骨文字依次编排,并制定了甲骨文字检索表、汉语拼音检索表和汉字笔画检索表,这样就将互不相属的词目在博甄细别之后能合乎规律地归属于一定的类目之下,这就使整部辞典显得科学系统、鳞次羽覆、雁行有序。
读者一编在手,可以从相关词目中采撷到所需要的任何答案,直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寻找相关知识无需在浩瀚卷帙的字里行间苦苦寻觅,省时省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中国是文章的国度,文明古国辞书简册海汇山积,学者一披卷帙,不啻鼹鼠饮河、河伯向若,四顾茫然,通读甲骨辞书,势所难能。
在茫茫书海中求其一问,索其一答,亦不啻捞针于大海,采珠于丽水。
对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极为宝贵的读者来说,该书的出版行世无疑是一大快事,它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能使读者踏着这部著作的阶石去实现新的攀登。
今世教学,认字释义往往不从本义着眼,而是随文释义没有定准,致使学生雾里观花,作文时遣词用字或南辕北辙,或郢书燕说,每每似是而非误用其义,盖因不知究竟,无从取舍,真乃人生识字糊涂始,童蒙背书心知其义者鲜矣。
《甲骨文字释义》一书,先从该字的本义阐释,然后再将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或假借引
申义依次说出,使学生对该字的各种意义辨别得朗若列眉,洞若观火,终生难忘。
所以,该书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不可不加辨析研穷而颟顸读过。
书和所有事物一样,永不会有止于至善的时候。
成书之前殚思竭虑以求尽善尽美,行世之后便觉不尽如人愿,瑕疵可觅,该书亦作如是观。
正如古人所云:“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
比如个别词目因资料欠缺,释义不够全面;个别词条反因资料太丰,释义
时罗列佐证而未作严格选择;个别词条虽有自己的新颖释义,但缺乏大量的书文实证的有力支撑而削弱了新义的存在价值。
以上所述不足之处,均为毛下之微疵,不吹难见也。
而且,这些瑕疵也是作者无力避免的。
这正所谓“名帖之存败笔,古琴之留焦尾”,此事古难全。
一部工具书最要紧的是两条:一是科学性,二是实用性。
该书已经占据此两条,终归瑕不掩瑜,堪称力作。
笔者希望冰水青蓝,后出更胜。
河南大学文学院
杨松岐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写于悬鉴楼雾露霜雪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