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的案例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

周刊166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出现,导致师生的正常课堂活动不能有序进行,为此,多方面分析小学生课堂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减少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恢复课堂秩序。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课堂规则;判断标准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与判断标准1.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学者们对课堂问题行为做出了许多界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张彩云等人从学生的行为及其后果来界定课堂问题行为,她认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违反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影响教学秩序、本研究中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违反课堂2.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我国大部分学者都从“质”和“量”两个层面来界定课堂违反班规校纪为主,行为,比较显露,容易察觉,比如“讲小话”、“作小动作”、“擅离座位”等,后者主要表现为内向性的问题行为,比较隐藏,不容易察觉,比如“注意力分散”、“害怕提问”等。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受到行为发生的时间与空间、事件性质、环境气氛、教师好恶等因素的影响②。

例如:同一种行为,是否被判定为课堂问题行为,因其产生的后果而定。

另外,不能把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与后进生或问题学生划等号③。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学生层面(1)学生对进课堂问题行为认知意识薄弱在课堂规则面前,小学生只是从形式上简单了解,一旦运用到实际当中,让学生遵守课堂规则,避免出现扰乱课堂秩序问题时,就会事与愿违。

这表明,一是学生根本没有从本质上正确理解遵守好课堂规则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教师没有阐明清楚规则的具体标准;二是学生没有把课堂规则放在心上,放在行动上,需要教师和家长持之以恒引导教育。

(2)学生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学生的思想以及接受能力还未能达到接受规则的条条框框,他们还并未理解这些规则的实际意义,就目前课堂问题行为来看,学生被要求充当的角色越来越复杂,不仅要理解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出相对应的反应,而且要没有理由的完全遵从班级制度。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上课时展现出的一些令人不悦的行为现象,如爱说话、上课玩耍、捣乱闹事、无礼视讲师等,这些行为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秩序,影响深远。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1、对课堂环境的不满学生在遇到一些令人不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很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并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例如,当学生觉得上课环境太吵、太闷无聊时,他们就会采取一些行为来让自己感到舒适,这些行为就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秩序。

2、对教学内容的不愿学生可能会因为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或不够理解而表现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看不懂教材而缺乏学习兴趣,也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太过枯燥而觉得无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来引起老师或其他学生的注意。

3、对讲师的不满学生可能会因为讲师态度不好、对学生管理不当或教学能力不足而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有时候,学生也可能会因为讲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或课堂讲解模式太枯燥而不满,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不停地说话、打断讲师的话、无礼地视讲师等行为。

三、应对策略1、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要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有现代化的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要加强课堂上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求学生遵守。

2、改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多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一些学生因对教师态度不满或其他原因而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情况,教师应该尝试与他们进行沟通,让学生更加珍惜上课的机会,并且要求学生尊重其他学生的学习空间,遵守课堂纪律。

四、结论课堂问题行为是学校教育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方式和与学生进行沟通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纪律性,控制住课堂的行为行为,维护好课堂的教学秩序。

教学研究_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及技术

教学研究_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及技术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及技术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期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原来大多数都顺利地成长为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其中五分之一的人还取得了杰出成就。

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积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予以处理。

任何课堂问题行为都涉及三个要素:行为的主体(即涉及的学生)、行为发生的时间及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在决策时应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产生了问题行为;行为发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课程进行当中还是临近下课之时;这些问题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

对这些因素的明确和了解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制订和实施多样化的干预策略,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这里,将以一些比较典型的课堂问题行为为例对其处理策略进行分析。

(一)消退策略依照行为主义的强化原理,当消除强化时,个体的行为就可以被消除或降低。

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一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管理当中,即称为消退策略。

该策略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许多干扰行为,尤其是对于那些妄图吸引教师注意或对教师进行“限度检测”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干预往往成为对其行为的“奖励”并对其进行了强化。

因此,如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严重,或对其他同学不会造成干扰,那么就可以选择忽略它,或暂时推迟干预的时间。

消退策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应还具有指导性,即告诉学生究竟该怎么做。

亨特和马丁指出,在忽略问题行为的同时,你要对问题行为学生附近的另一个学生的正确行为予以正面强化(如表扬或表示关注),让违纪学生意识到他该怎么做。

例如,当一个学生总是想通过发出奇怪的声音来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时,你应当忽略他的行为并转向他旁边正在听讲的学生,表扬他的专注和认真,这会暗示那个违规的学生,如果想得到教师的关注,必须认真听讲。

也许教师会发现,忽略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做法不仅会助长学生的嚣张气焰,同时还会成为消极榜样,让其他学生效仿。

发给家长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发给家长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

从小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每天的学习都是父母督促完成的,他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常常抱怨学习压力大。

为了帮助小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进行了以下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小明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总是把成绩作为衡量他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在父母眼中,小明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过分追求成绩,导致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此外,父母很少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使得他在课余时间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2.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小明习惯了父母督促学习,自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上,他无法主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这种被动学习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 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小明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经常出现作业拖延、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他不知道如何将时间分配给学习、休息和娱乐,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他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

此外,他的书写习惯也不够规范,经常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三、教育建议1. 改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主动提问、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3.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分配给学习、休息和娱乐。

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执行,提高学习效率。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书写和思考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对小明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家庭教育方式、自主学习意识、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班级氛围、师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分类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研究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这些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以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接着,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预防性策略、干预性策略以及后续跟进策略等。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对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研究也为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与成因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或相冲突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干扰教师的教学进程。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注意力分散型:这类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分心,如发呆、走神、看课外书等,无法专注于学习内容。

活跃过度型:这类学生常常在课堂上表现出过度的活跃,如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打断他人发言等,影响课堂秩序。

消极抵抗型:这类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常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如不参与讨论、不完成作业、故意捣乱等。

社交干扰型:这类学生常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玩耍,甚至拉帮结派,严重影响课堂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实践应对策略(3篇)

课堂教学实践应对策略(3篇)

第1篇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不佳、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实践应对策略。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 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快教学速度;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放慢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1. 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教师应在开学初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让学生了解课堂规范,如: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讲话、不随意走动等。

2. 强化纪律意识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2)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纪行为;(3)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树立榜样。

3. 建立奖惩机制教师可以设立奖惩机制,对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惩罚。

奖惩措施可以包括:(1)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2)扣除学分、通报批评等。

四、丰富教学方法的策略1. 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小学生课堂问题 行为的产生原因 及应对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02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03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措施
04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干预
05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案例分析
xx
PART ONE
小学生课堂问题 行为的表现
及时与家长沟通
教师应在发现问题行为后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背景,共同探讨解 决方案。
家长和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共同监督和引导 学生的行为。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制定应对措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行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 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家长和教师需要相互信任和支持,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生长发育问题:如 多动症、注意力缺 陷等,可能影响学 生的行为表现
心理原因
好奇心: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段,对 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可能会在课堂上表现出过度 的好奇心,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提问过多等问题。
情绪波动:小学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家 庭、朋友、同学等,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课堂上的 问题行为。
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其 他同学学习
无故哭泣或大笑
无故哭泣或大笑 随意插话或打断他人发言 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故意发出怪声或做出怪动作
xx
PART TWO
小学生课堂问题 行为的产生原因
生理原因
睡眠不足:影响 学生情绪和注意 力
饥饿或饱腹:可 能导致学生分心 或行为不当
身体不适:如感冒、 头痛等,可能导致 学生无法集中精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我们将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或隐或显的、没有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效能甚至扰乱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称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在新课改广泛实施的今天,这许许多多的课堂问题行为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了教学进度,不仅妨碍了问题行为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揭示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本文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预防、控制、矫正三方面提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要素结合而成的复杂体系,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师生完成教与学任务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有的学生随意和周围的同学讲话;故意打断教师的讲话;做怪动作;与周围同学发生争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看其它书籍等等。

这些行为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成绩逐渐退步,还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打乱课堂教学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能够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对于课堂问题行为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本论文立足于国内外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找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研究的意义1、研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现实价值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发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

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

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以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探讨预防和干预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为教育者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提出预防和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具体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的小学高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问题课堂行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符合教学要求、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学生问题自身的学习效果,也会对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教学造成干扰。

对小学高年级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侧重于问题行为的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

例如,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多种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方法,如外显型问题行为(如扰乱课堂秩序、攻击他人等)和内隐型问题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学习等)。

同时,研究还发现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如性格特质、学习动机等)、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以及学校环境因素(如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论文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为主题,旨在深度剖析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探讨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与管理措施。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于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均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系统梳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注意力分散、不遵守课堂纪律、过度活跃或消极被动参与、同伴冲突、学习障碍表现等,力求全面且细致地描绘出此类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具体行为特征的精准刻画,为后续的分析与对策制定提供坚实的事实基础。

研究将深入探究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多因素影响机制。

这将涉及个体层面(如学生性格特质、认知发展、情绪调控能力等)、家庭层面(家庭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环境等)、学校层面(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师生关系等)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运用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揭示各因素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课堂行为的影响路径。

再者,本文将着重探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对策与干预模式。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兼具预防与矫治功能的策略体系,如改进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个体差异需求、建立积极的行为支持系统、开展家长与教师合作的家校共育、引入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等。

同时,强调策略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其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可落地与可推广。

本研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多种实证方法,收集并分析数据,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与对策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预期研究成果将为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实证化的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案,助力构建更加积极、有序、高效的课堂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功学习。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姓名:袁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指导教师:刘晓明 20080601 摘要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

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

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

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

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3、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4、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探讨预防和干预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教师在应对课堂问题行为中的角色扮演和方法运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研究结论的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以理解和应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贡献力量。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却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包括言语和肢体上的干扰,还涵盖了注意力不集中、消极参与等多种形式,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成因,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管理措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识别和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促进其个体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

家校合作的深化:研究结果可以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建议,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发展。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本研究可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和法规,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使 学 生 产 生 厌倦 情 绪 ,甚 至 产 生 较 严 重 的对 抗 性 行 为 。这 些 压 力 累积 到 一 定 程 度 ,就 容 易 导 致 学 生 出现 问 题 行 为 。如 果 教 师 缺 乏正确 的课 程观以及教育观 ,就会伤害他们 的 自尊心 、 自信 的分 析 、探 究 ,予 以 正 确 的 归 因 ,并 采 取 相 关 策 略 ,有 效 题 行 为 ,甚 至会 导致 外 向性 对 抗 行 为 ,直 接 于 扰 课 堂 活 动 的 正 减 少 或 控 制 学 生 课 堂 问 题 行 为 的 发 生 ,确 保 课 堂 活 动 有 序 而 常 进 行 ,使 教 学 变 为 无 效 、低 效 活 动 。 有 效地 开展 。 ② 低 效 的 课 堂 管理 行 为
课 堂 问题行 为 的类 型 教 师在 课堂 中缺乏适 当的管理 ,也是 引发学 生课堂 问题 结合奎伊 ( uy Q a ,H.巴 )等人的研究成果 ,我 困心理学 干 为的重要 因素 ,主要表现住两方 面 ;一是 教师放弃 管理 的责 『 家 根 据 调 查 研 究 把 学 生 的 课 堂 问 题 行 为 分 为 两 大 类 :一 类 是 外 任 ,放任学生 ,使课堂未能形成 良好 的课堂气氛 和教学环境 , 一 向性 攻 击 型 的 问 题 行 为 ,如上 课爱 出 风 头 、 与同 学 不 能 和 睦 相 学 生 也 因 缺 乏 指 上 的 机 会 而 现 违 反 课 堂 规 则 的行 为 ;二 是 教 E 处等行为 ;另一类是 内向性退 缩型问题 行为 ,包括过度 的沉默 师对 学生 的 问 题 行 为 做 出 过 敏 反 应 ,对 学 生 大 加 训 斥 ,甚 至 体 寡 言 、胆 怯 退 缩 、过 度焦 虑 等 。后 一类 课 堂行 为 如上 课 时 凝神 罚 ,让 学生 在课堂 里感 到冷酷 ,从 而诱发学 生攻 击性 问题行 发呆等注意涣散行 为 ,抄袭作业等 草率行 为 ,胆小 害羞 、不敢 为 。教 师一 味 的 放 任 自流 或 课 堂 管 理 不 当 ,对 于 学 生 的 英 语 学

课堂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类课堂之中,它会直接干扰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及智力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行为应对策略心理分析健康课堂效果反馈课堂问题行为一经产生,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及学生人格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减少或控制问题行为,是确保健康课堂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以下就是我作为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两个案例,提出了在课堂中会出现的典型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以供更好地研究课堂问题行为。

案例一:分心不是他的错(注意力障碍问题行为)学生马小虎,男,单亲子女,身体健壮,智力正常,活动玩耍样样在行,主要问题是上课爱做小动作,爱冒怪声,但不爱写作业。

在课堂上他不是在桌仓里玩东西,就是碰一下前面的同学,或是在老师讲课提问的间隙大声冒出一句方言,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语文作业基本不做……1、相关链接:课外,我专门跟其他同学和他的家长进行交流,收集到大量的跟他有关的信息,比如:他在班里是一个不受大家喜欢的人,同学们反映他特别自私和霸道。

他还仗着自己个头高,经常欺负小同学。

对学校及班级的公共财物不爱惜,渐渐地大家开始疏远他。

根据这些资料,再结合我连续几天的观察,我发现马小虎同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分场合,特别好动;做事没有耐心,丢三落四;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行动缺乏控制力,爱冲动;不会与人合作,同伴关系差。

2、心理分析:我查阅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发现“分心多动”就是马小虎同学的症结所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他的注意力有缺陷,不能主动注意一件有意义而无兴趣的事物。

他容易分心,容易被无关的刺激所吸引,表现为动作过多,冲动任性,无法自控。

其实,马小虎是比较聪明的,但由于学习不能专心,成绩比较差,还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称赞、老师的喜爱、同学的欢迎。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有助 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提供依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设立心理辅导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心理辅导相关书籍、培训心理辅导专业 人员等,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培训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有 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 类型:短暂性注意力不集中、长期性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等 对策: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改善学习环境等
扰乱课堂秩序
随意讲话
打瞌睡
擅自离开座 位
打扰他人学 习
不参与课堂活动
类型: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心不在焉,经常发呆或做小动作 原因:缺乏学习兴趣或动力 对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心理干预对策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干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 问题
预防和减少 小学生课堂 问题行为的
措施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定期组织家长教育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学习态度不端正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 作业不认真完成或抄袭,甚至不交作业 对学习结果无所谓,成绩好坏无所谓
小学生课堂 问题行为的 原因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纠正案例

课堂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纠正案例

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

而内向型问题行为则比较隐蔽,不易被老师察觉,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和课堂秩序,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呢?下面分享一个教学案例。

一次英语课堂上,我正在讲析句型结构,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遍不时地在课本上做笔记。

但是我却发现一个后排同学有点异样,他也在动笔,但目光不时偷偷飘向老师。

根据我的经验,他肯定有鬼,当我出其不意的走到他跟前时,发现他正在写的是语文作业。

不用说肯定是上节课的作业没完成,或者是觉得现在趁课堂时间把作业写完了放学后可以去玩。

我没大声的严厉批评,而是故意的表扬了他,“某某同学的笔记做得非常认真,大家应向他学习”,这个同学惊了一下,不好意思的迅速收起来语文作业,一切恢复了正常。

这个同学的课堂行为虽然有错,但他也是在学习,只不过时间、场合不对罢了。

他没影响别人学习,况且,不时偷窥老师说明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大动干戈,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干扰本来良好的教学秩序,得不偿失。

而这种冷处理模式,保护了学生自尊,又能让他及时改正错误,也优化和节省了课堂时间,一举三得。

所以对于课堂问题行,我们要积极分析原因,学会辨别和应对。

印尼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印尼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印尼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据巴厘省统计局统计,巴厘岛入境游客中,中国游客数量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二。

大量中国游客的涌入使得华文教育在这一地区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发展态势。

如何提高该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是在印尼的汉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

目前基于具体案例的印尼中学生汉语学堂问题行为研究较为少见,本论文以巴厘岛印华三语学校为例,通过对该校中学部五个年级一学年的课堂观察,结合对在任汉语教师的实际访谈和对课堂管理相关文献的研读梳理,按问题行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典型案例归纳为四类。

在此基础上,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剖析问题行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或建议。

通过本论文研究,笔者希望能给即将赴任或在任的印尼汉语教师们提供汉语课堂管理方面的经验参考,因为东南亚地区学情存在很多相似性,所以部分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的问题行为应对策略有望推广应用于更多的汉语课堂。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对印尼巴厘岛的华文教育发展情况及印华三语学校的主要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第三章从印华三语学校的课堂管理现状及特殊性两方面分析了印华三语学校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真实还原了汉语教学中的九个案例,针对每个案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现案例中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行为提出了详细建议。

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结语,概述了本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笔者对汉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的一些思考。

大学课堂行为反思报告

大学课堂行为反思报告

大学课堂行为反思报告在大学课堂中,我的行为举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经常迟到。

迟到不仅破坏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也给教师和同学带来了不便,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和氛围。

我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当,并决心要养成准时上课的好习惯。

为此,我将提前规划好上课的时间,合理安排行程,以确保能够准时到达课堂,同时也将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尽量减少上课迟到的情况。

其次,我还存在在课堂上讲话不规范的问题。

有时我会在课堂上与同学交谈或者私下里发出噪音,干扰了讲课的正常进行。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困扰和影响。

我明白了在课堂上应该保持安静,专注于听讲和思考,不应该进行无关谈话或者产生噪音。

因此,我会自觉遵守课堂秩序,不再干扰他人的学习。

此外,我曾经在一些课程上出现了低头玩手机的情况。

使用手机不仅分散了我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还给教师和同学传达了我对课堂的不尊重。

从现在开始,我将养成在课堂上不使用手机的习惯,将手机放在包里,专心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最后,我还意识到自己在某些课堂上缺乏积极的参与。

有时候,我会因为害羞或者担心发表的观点不够成熟而选择保持沉默,而这样做不利于我自身的学习和成长。

为此,我打算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我相信通过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对自身在大学课堂中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我意识到自己在准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专注听讲和积极参与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我将努力改正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提高自己在大学课堂中的表现,同时也为净化课堂氛围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应用案例研究

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应用案例研究

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应用案例研究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和情绪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行业中学生行为分析技术的应用案例,并分析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答题速度、错误率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二、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学生行为分析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学生管理领域。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和异常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监控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学生安全和秩序。

此外,学生行为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社交行为和消费行为等进行分析,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和行为矫正方案。

三、学生行为分析技术在学科选择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学生行为分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学科选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领域和职业倾向进行分析,教育者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选择建议和职业发展指导。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选择和社团活动等数据,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方案。

这样的个性化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和就业方向,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就业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的案例研究报告[内容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类课堂之中,它会直接干扰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和智力发展。

本文以案例研究为立足点,着重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案例研究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倾向,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

如:争吵、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切切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高声谈笑、发出怪声、敲打做响、做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暴、顶撞老师、不服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性行为等等。

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这是不容易觉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性行为。

虽然不直接威胁课堂纪律及他人学习,但对教学效果和学习学习的影响很大,对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写、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频繁活动等不负责任行为等。

斯威夫特(M.swit,1975)等人通过系统的课堂观察发现,在典型的课堂里25%至30%的学生有问题行为。

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麻烦既不是备课,也不是授课,而是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课堂问题行为一经产生,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及学生人格的发展。

因此,减少或控制问题行为,是确保健康课堂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行为?我们可采用哪些应对策略?以下就是我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个案例:案例一:分心不是他的错(注意力障碍问题行为)一、情景再现:学生徐某,男,独身子女,身体健壮,智力正常,活动玩耍样样在行,主要缺点就是上课爱做小动作,爱“开小差”。

这不,上课还没多久,他就按捺不住了,一会儿在书本上画画,一会儿摸放抽屉里的玩具,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悄悄地拿点零食吃。

刚开始,我几次用眼神示意他要注意课堂纪律。

可等我一转身或者不注意,他马上故伎重施,甚至还有拉前面女同学的头发,把同学弄哭了。

我实在恼火,就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好好反思一下。

可他照样能找到嬉闹的手段,悄悄地跟后排同学做鬼脸或是故意在那抖来抖去。

二、相关链接:课外,我专门跟其他同学和他的家长进行交流,收集到大量的跟他有关的信息,比如:他在班里是一个不受大家喜欢的人,同学们反映他特别自私和吝啬。

他常常借同学的东西用,诸如铅笔、橡皮、卷笔刀等,有时明明自己带了却还要借别人的。

当别人问他借东西时,他却从不肯借别人。

渐渐地大家开始疏远他。

他作业拖拉或不做作业。

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作业也不能当堂完成,回家又忘记了做。

家长催促他做时,他不耐烦了,就赌气不做,家长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根据以上资料,再结合我连续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徐某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不分场合,特别好动;做事没有耐心,丢三落四;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行动缺乏控制力,爱冲动;不会与人合作,同伴关系差。

三、心理分析:“分心多动”就是学生徐某的症结所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他的注意力有缺陷,不能主动注意一件有意义而无兴趣的事物。

他容易分心,容易被无关的刺激所吸引,表现为动作过多,冲动任性,性情急躁,无法自控。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多动症”或“注意缺陷多动症”。

其实,徐某是比较聪明的,但由于学习不能专心,成绩比较差,还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关心、老师的喜爱、同学的欢迎。

别看徐某平时整天蹦蹦跳跳,嘻嘻哈哈,其实内心是十分苦闷和烦恼的。

四、应对策略:1、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

对他的学习多做辅导,改变教育方法,课堂上对他多做关注,发现他有不好动作时就请他回答问题,回答好的要即时表扬,不好的也不做过多的批评,让他树立自信,体会学习的乐趣。

2、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感官活动起来,减少学生走神和发呆的机会。

在受无关事物的引诱时,可告诉全班同学:这些内容很重要,马上要小测,或找个别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或老师讲课停顿一下,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

3、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加强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自身的一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帮他建立与同伴的友谊。

从而改变自私与吝啬的坏习惯。

4、适当进行谈心教育。

找合适时间跟学生谈心,指出哪一节课他没有认真听课,使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老师对他的关心,使他下节课不好意思再走神。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又时刻提醒了走神和发呆的问题学生,又不伤害这些问题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的情绪良好的重新介入健康的教学活动中。

五、效果反馈: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孩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我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渐渐能走到同学中去,同学对他也减少了敌意。

性格上也开朗了许多,能积极的参加校运动会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问题也能及时跟我沟通,上课基本上做到不迟到。

虽然还会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但作业完成的还不错,可见他上课也能做到认真听讲了。

案例二:混沌初开未经事(心智障碍问题行为)一、情景再现:学生周某,他从一年级上学开始就跟别人不一样,上课的时候喜欢大喊大叫,或者自言自语。

如果安静下来又开始睡觉,无论老师和同学怎么叫都不理会。

对任课老师不尊重,有一次,还对着老师叫:“你是猪,你是牛!”经过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后却改成:“我是猪,我是牛!”他脾气特别倔。

有一次品德课,上课铃声响了,在师生互相问好后,大家都坐下了,只有他还站在那里,嘴里还嚷着:“我的五角钱没了,我要找到它。

”当老师提醒他上课铃声响了该上课,不能影响同学上课时,没想到他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并且边哭边喊:“你陪我的钱,你陪我的钱!”品德老师给他搞的真是哭笑不得。

课堂上他最喜欢做的事是画画。

而且是上什么课,就在什么书上画画,没有一本书是整洁的。

别人在做课堂作业时,他也在画画。

老师叫同桌提醒他上课该做什么时,原先几次还听,后来就根本不听了。

老师走到他身边,要求他认真听讲和做作业时,他不但不听,还对老师龇牙咧嘴地做鬼脸,或者是向老师挥舞着拳头。

在他高兴的时候,也会举手回答问题,答案有时候也是对的。

得到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常常乐得手舞足蹈,可是一转眼就会故态萌发。

他对学习兴趣不大,作业速度慢,在学校不做,回家也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才慢慢的去做,别人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他却要做二个小时。

作业也不能做到按时上交。

期末考试别的老师监考时,他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一道题都不做,老师提醒了才做几道。

二、相关链接:在跟周某的父母交流中了解到,周某刚生下来是十分聪明可爱的。

只是在5岁那年发高烧,因没有及时治疗造成心智障碍。

在家里,父亲极端宠爱,什么事情都顺着他,母亲却对他要求严格。

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更是造成周某孤僻怪异的性格,在社会上也不爱跟人打交道。

三、心理分析: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学生周某存在着心智障碍。

心智疾患的症状可以表现在任何一个可能的心智功能层面,例如智能、语言能力、情绪、行为、知觉、思考、抽象思考、社会功能、人格、自我功能、心性发展等等层面。

这些儿童无法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显得较同年龄孩子笨拙、反应慢、理解力差、说话的内容也必较简单贫乏、处理自己日常事务的能力较差、入学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学业成绩差、适应不良、自尊心低落等问题。

也可能会有一些怪异的动作,例如摇晃着身体,不停地打转,不停地旋转物体,这些动作看似游戏,但可能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动作。

四、应对策略:1、耐心疏导: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他表现。

让他体验成功的感觉。

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

有时候他的一些小毛病,如上课画画、自言自语等。

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唉声叹气,而是积极地去跟他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

事情过去后,我让他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允许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

因为受原有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影响,主体会做出自动的反应。

虽然他已经有所改善,但还不能保证知与行的一致。

同时,客观的各种不良刺激,也会对其行为的矫正产生消极的影响。

错误反复出现。

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

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

3、家教配合:周某父母都是有文化的家长,而且有不错的工作单位。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长的担心就比别人都了很多,母亲对孩子比较严格,父亲却又十分的溺爱。

母亲或者打骂孩子,或者打电话向老师诉苦。

这就造成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分歧。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是要矫正他父母亲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统一。

让他们明白,管教孩子必须控制情绪,矫正孩子的心理障碍是需要一个过程。

着急是没有用的。

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

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五、效果反馈:通过长期教育,周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

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

表现在他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

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

对他的教育见成效。

上学期期中考试,他的学习成绩也有原来的四十几分提高到六十几分。

案例三:说谎撒野为哪般(情绪障碍问题行为)一、情景再现:学生马某,男,从上一年级起,我就发现了孩子有爱撒谎的毛病。

还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中午放学后就在马路上玩到12点40还没回家,姑姑都等得急死了,他回家第一句话就跟姑姑说:“老师说我不听话,就让我一个人罚站在操场上,还在太阳底下晒。

我都饿死了。

”他的姑姑信以为真,就打电话向我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孩子在撒谎。

还有一次,就在开学不久后,要交保险费了,他早上从姑姑家带了50元钱出来。

等我叫大家把口袋里带来的钱及时上交给老师时,他站起来说:“老师,我带来的钱丢了1元了。

”我刚想说:“既然丢了1元,那就让老师为你垫吧。

”没想到我话还没说出口,其他孩子马上指责他“是他自己把50元钱换了买冰棍吃了。

”看见我盯着他,他才一声不想的坐了下去。

我也要求他回家向姑姑承认错误,重新拿一元钱来上交。

二、相关链接:马某的父母离异,法院判定由父亲抚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