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基本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理想与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社会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爱国主义: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完整统一体系。
4 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5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使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只想和人生追求。
6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7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额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9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10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1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2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三大要素:性爱、理想、责任。
爱情法:为了规范恋爱行为,保障恋爱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恋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恋爱广泛、健康的发展,制定本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点3、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为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2)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2、核心价值观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与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的回答(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二)信念的含义、特征(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四)理想信念的作用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四)马克思主义科学遇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更兴的信心・第二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含义(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立志当高远(二)立志做大事(三)立志须躬行(四)伟大出自平凡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人和坚定弘扬者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一)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含义(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团结统一(三)爱好和平(四)勤劳勇敢(五)自强不息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特点(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四、做忠诚的爱国者(一)推进祖国统一(二)促进民族团结(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一)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内容(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货任感(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一)世界观的含义(二)人生观的含义(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一)人生目的(三个决定作用)(二)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3、端正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的内容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4、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一)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普遍标准与基本尺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三个价值)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特殊要求・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一)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本质和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关键(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二)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三)正确认识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三)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道德功能的含义2、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规范、调节)3、道德的社会作用(内容、表现、性质)二、道德的历史发展(一)道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二)道德发展的规律(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大现实意义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妨矜(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强调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含义(二)形成与发展(三)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四)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的作用(五)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四个有利于)・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方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道德建设核心问题的实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原因(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原因2、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三)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四)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五)自觉学习道德模范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德・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务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网络生活必须遵守道德规范(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底线・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二、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职业道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婚姻家庭关系2、大力提倡家庭美德(1)含义(2)重要性(3)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节约、邻里团结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一)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二)营造良好家风(三)遵守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一)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的特点(三)个人品德的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二)个人品德的养成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一)道德境界的含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个人道德境界的引领(三)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是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人生目标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含义(一)“法律” 一词的两种用法(二)法律的含义二、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法律的本质(二)法律的特征三、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一)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二)法律的四种历史演进与发展1、法律的四种历史类型2、不同历史类型法律的特征(1)奴隶制法律的特征(2)封建制法律的特征(3)资本主义法律的特征(4)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从体现的意志看,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从实质内容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健性环节)1、法律制定的含义2、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对法律制定的规定3、我国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4、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二)法律执行1、含义2、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3、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4、行政执法的主体(三)法律适用(司法)1、含义2、我国的司法机关3、司法机关的职责4、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四)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即守法)1、含义2、依法办事的两层含义3、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制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分(一)宪法相关法(二)民法商法(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一)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二)诉讼法1、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三)非诉讼程序法1、仲裁法2、调节法・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意义(一)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一)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一)科学立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二)严格执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三)公正司法(重要性、目标、要求)(四)全民守法(重要性、目标、要求)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共同点、不同点)(-)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共同点、不同点)(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1、西方国家宪政的主要内容2、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1、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依据、方式、价值、标准)2、做一个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信法的“法制人”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法律之上(含义、要求、具体表现、意义)(二)权力制约(含义、原因、要求)(三)公平正义(含义、内容、条件、意义)(四)人权保障(宪法、立法、行政、司法、意义)(五)正当程序(重要性、表现)三、培养法制思维的途径(一)学校法律知识(二)掌握法律方法(三)参与法律实践(四)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尊重法彳:威的重要意义(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二)法律有无权威的基本要素(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四)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大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一)信仰法律(二)遵守法律(三)服从法律(四)维护法律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1、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2、法律权利的含义3、法律权利的特征(二)法律权利的分类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点主体享有的权利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三)法律权利与人权1、人权的含义2、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人权己经发展成为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体系3、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4、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二、法律义务(一)法律义务的含义(二)法律义务与法律义务相对应(三)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四)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五)法律义务的特点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一)辩证统一(-)一律平等(三)互利互赢•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选举权利与义务2、表达权利与义务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4、监督权利与义务二、人生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2、人生自由权利与义务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三)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的义务与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力(一)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三)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四)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二、依法救济权利(一)救济权利的重要性(-)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司法、行政、政治与社会、自力)(三)依法维权三、尊重他人权利(一)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三)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的行使必须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二)义务法定(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四)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货任1、民事货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
2024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题1、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A)公平原则(B)绿色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公序良俗原则2、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
关于我国法的渊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判例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渊源(B)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重大(C)特别行政区法律不属于我国法的渊源(D)我国法的渊源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下列行为,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对国防行为不服的(B)对国家外交行为不服的(C)对政府机关制定的规章不服的(D)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4、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A)信念(B)信仰(C)理想(D)空想5、每一个公民都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义务。
在国家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A)国土安全(B)政治安全(C)人民安全(D)经济安全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A)生态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生态的重大问题(B)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C)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D)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7、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称为民事权利能力。
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A)出生(B)8周岁(C)16周岁(D)18周岁8、网络生活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1
(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 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 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 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构成来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能够体现我国各阶级、阶层行各族人民在国家中的地 位,便于实现最广泛的民主。 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 转。
(简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 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 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 原则,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建立全 部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简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平 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 和各族人民的伟大创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把国家的 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既 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 方性事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 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共同繁荣,又能保证国家 的集体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华南师范大学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题目(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题目(依据2013年修订版新教材)----华南师范大学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2、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要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新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
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的学生为什么学;2、如何认识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的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大学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马克思关于道德起源的条件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先要了解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考试⼤纲”中明确的课程性质和⽬的要求。
其内容主要有: 1.课程性质和⽬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应考的⼤学⽣提⾼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的⽬的是为了对参加⾼等教育⾃学应考的⼤学⽣进⾏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的教育,使⼤学⽣认识⽴志、树德和做⼈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提⾼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求参加⾼等教育⾃学考试的应考者把学习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作为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明确⾃⼰的责任和使命,提⾼⾃⾝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树⽴科学⽽崇⾼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确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懂得为什么要⽴志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了解和树⽴科学的⼈⽣观即为⼈民服务的⼈⽣观,确⽴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识,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原则和重点,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和掌握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具体规范,懂得如何加强个⼈品德修养,做⼀个品德⾼尚的⼈。
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略的内容和意义,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法律思维⽅式,树⽴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掌握法的概念、作⽤、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关系的构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懂得要⾃觉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掌握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原则与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与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
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端正态度,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与原则,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因为,这门课程传授的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其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以这些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离开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很容易进入误区,产生困惑,甚至走上错误的途径。
实践证明,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思想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才能更好的提升。
第二,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原理。
这门课程始终把引导大学生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知识体系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自发的,而是一个科学体系。
只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灌输原理。
列宁曾指出:既然工人运动自身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就“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只有通过灌输,工人阶级才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由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担负起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历史任务。
如果不进行灌输,单靠工人运动自身不但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反而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
所以,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过程,也就是排除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影响的过程。
虽然列宁阐发的灌输原理产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时期并针对工人而言,但是这一原理并没有过时,同样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1.道德观念与原则:介绍道德的概念、分类以及重要的道德原则,如诚信、友善、公正等。
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2.伦理与人生:探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讨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包括对他人的尊重、社会规则的遵守等。
同时,培养个人品德,如勇敢、正直、宽容等。
4.思想道德修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参观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法律知识部分法律知识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1.法律基本原理:介绍法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2.宪法和法律体系:详细介绍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力分配,以及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
3.公民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人身权利等。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4.刑法和民法基础:简要介绍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使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5.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明确法律的约束力和合法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两个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法律知识的基础,增强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础知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1.人生观含义: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与总看法。
2.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4.人生观主要内容:①人生目的:一定历史条件下、关于自身行为、指向与追求(人生观核心)②人生态度:通过生活实践、对人生问题、稳定的、心理和精神③人生价值:生命及实践活动、对人和社会、作用与意义5.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6.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①对立与统一②根本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7.正确人生观:①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认真2.务实3.乐观4.进取③人生的意义应当从人生价值评价与实现:8.正确评价人生价值:3个坚持坚持:①能力大小与贡献统一②物质与精神贡献统一③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统一9.人生价值实现的三个条件:①从社会客观②从个体自身③增强能力和本领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需要:①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②反对错误人生观:反拜金- 享乐–极端-(三大主义)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0.理想:实践中形成(具有实践性)、有实现可能性的、追求和向往,是三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点:超越实践时代三个特性)11. 信念:统一体(认知、情感、意志),特点:执着多样12.重要性:①精神之“钙”:1.昭示(目标)2.提供动力3.提高境界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3.为什么信仰:①体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②鲜明的实践品格③持久生命力第二节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①对立统一②理想变现实是一个过程③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1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①个人理想应以社会理想为指引②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16.为实现中国梦:①立志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需躬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一节中国精神兴国强国之魂17.重精神-优秀传统表现在:①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②理想的不懈追求上③道德修养与教化的重视上④对理想人格额推崇17.民族精神: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大多数民族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2023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2023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学生优秀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以下是2023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一、思想道德修养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高尚人格与道德行为(1) 什么是高尚人格?(2) 高尚人格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 如何培养高尚人格?3. 健康心理与心理素质(1) 什么是健康心理?(2) 健康心理的重要性?(3) 如何培养健康心理?4.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1) 什么是爱国主义?(2) 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3) 什么是集体主义?如何培养集体主义观念?5.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1) 什么是社会公德?(2) 什么是职业道德?(3) 如何践行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二、法律基础1. 宪法和法律意识(1) 什么是宪法?(2)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3) 什么是法律意识?为什么要弘扬法律意识?2. 法律知识与法律文化(1) 法律知识的定义和内容有哪些?(2) 什么是法律文化?(3) 法律知识和法律文化的重要性?3. 公民的权利、责任与义务(1)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2) 什么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3) 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相互关联?4. 社会法律常识(1) 交通法律法规有哪些?(2) 劳动法律法规有哪些?(3) 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5. 法治与社会治理(1) 什么是法治?(2)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 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法治社会?课后大题示例:1. 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A. 自由B. 公正C. 和谐D. 爱国(2) 健康心理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自信B. 乐观C. 骄傲D. 自卑(3)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A. 约束国家行为B. 保护公民权益C. 规范社会行为D. 以上都是2. 填空题:(1)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和 ______ 利益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次精讲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第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这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核心)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法、通讯法、科学技术法、医疗卫生法)的作用。
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假定是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是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模式,它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
5.法律规范的种类:(1)授权性规范。
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义务,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3)复合性规范。
它是指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
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
6.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7.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8.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版) 法律部分要点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说文解字》法刑通用《尚书》公平裁判我国古代“法”除与“刑”通用外还往往与“律”通用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3、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三、法律的历史发展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社会主义法律5、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美法系法律。
(1)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
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
(2)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7.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兴的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历史进程两个重要特点: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8.社会主义法律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是: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个人主义2. 法律基础中,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C. 尊重社会公德D. 所有选项都是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A. 富强B. 民主C. 和谐D. 个人主义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A. 传授专业知识B. 提升个人修养C. 培养法律意识D. 促进社会和谐5. 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强制性D. 个人利益至上6. 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四有”新人是指:A.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B. 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有担当C. 有信仰、有追求、有责任、有爱心D. 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有力量7.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个人信仰D. 传统习俗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B. 社会主义荣辱观D. 个人主义9. 法律的实施需要: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宣传C. 法律的执行D. 所有选项都是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最终目标是:A. 培养合格的公民B. 培养道德模范C. 培养法律专家D. 培养政治领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B.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D. 家庭层面的价值观念12.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有: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13.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强制性D. 法律的稳定性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角色扮演法1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D. 公民道德教育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方面素质、三部分内容、五项教育”。
1.“一条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本教材各章节内容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并在结束语中再次强调: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两方面素质”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3.“三部分内容”是指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法制教育内容其中第一至第三章,属于思想教育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其后两部分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及第五、第六章部分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容;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第八章,主要是法制教育内容。
4.“五项教育”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左右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在人生观中被体现,道德观对价值观有着一定的约束和引导,法制观是基于道德观的客观存在和辅助。
本课程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项教育为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重点第一章⒈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是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⒉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行使的制约。
为人民正确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法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从而为扞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4)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⒊法律的实施方式及监督(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一般分为:①法的执行,又叫执法;②法的适用,又叫司法;③法的遵守,又叫守法;④法律实施的监督。
(2)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1.1 道德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人生、道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介绍了道德基本原则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道德基本原则,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2 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公民道德的内涵与要求,包括守法、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方面。
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个体和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 人际关系与交往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交往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与他人正常交往所需的基本技巧,如沟通技巧、合作技巧等,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二、法律基础课程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2.1 宪法基本原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及其职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宪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国家的根本任务、人民的民主权利等。
2.2 刑法基本知识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学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罪名和刑罚。
通过学习刑法基本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犯罪的法律后果,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3 民法基本知识民法是调整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学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重点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等。
学生通过学习民法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2.4 行政法基本知识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的法律学科,其目的是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笔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笔记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2、人的责任和使命XXX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
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
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
其要义是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不可逃避,不能推卸。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1、理想的含义、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神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方针上的会合表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根蒂根基上建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材力行的态度。
2、理想信念的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3、理想信念的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导游;(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在XXX的领导下,走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扶植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坚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决走中国特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决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基本原则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第二,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第三,宽容原则。
第四,互助原则。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3.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一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并做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部署。
4.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5.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
6.我国法律适用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7.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
8.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9.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
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10.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
11.我国制定了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公开审判、两审终审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明确了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规范了证据制度,规定了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民事审判程序,还对执行程序、强制执行措施作了明确规定。
12.我国制定了仲裁法,规范了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机构的设立,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从机构设置上保证了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明确将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等原则作为仲裁的基本原则,系统规定了仲裁程序。
13.我国制定了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了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
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等原则。
1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15.在我国,继承人有的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有的是被继承人通过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或遗赠指定的,有的是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抚养协议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