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要理论、心理学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

1、学派创始人内容意义

⑴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那;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⑵行为主义:美国:华生,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⑶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

⑷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2、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学派、时间、代表人物、意义

⑴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次革命。

⑵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用模拟计算机程序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⑶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需要层次理论:

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⑵生理需要在一切需要中是最优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⑶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⑷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出现的特征。

4、情绪理论:

⑴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提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

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二人都强调情绪和机体变化的关系。

⑵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提出了情绪的中枢理论。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

⑶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⑷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认为,情绪是新皮质发展的产物。

5、气质类型学说:

⑴体液说: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⑵体型说: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美国医生谢尔顿和心理学家斯蒂文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

体型说和胚叶说想从生理的因素来说明气质的根源,但两种学说都没有提出生理因素和气质类型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根据。

⑶血型说:是日本的古川竹二提出来的。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⑷激素说:美国心理学家伯曼把人分为4种内分泌腺类型。并认为内分泌腺类型不同的人气质也不相同。

⑸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他确定只存在4种最基本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他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看作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6、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⑴本我:最底层,原始的我,遵循快乐原则,

⑵自我:中间层,现实的我,遵循现实原则,

⑶超我:最高层,道德的我,遵循道德原则。

7、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容格在《心理类型论》一书中提出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8、人格理论:

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人格特征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⑵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还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⑶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纬度理论:他在对人格的研究中,将因素分析的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结合起来。他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的特点,使得对人格的描述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也更加富有层次性。他把人格特质归结为三个维度上: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

⑷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人格大五和五因素模型,编制了NEO人格调查表。人格的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认真性(C)。

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发展三个阶段:

⑴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⑵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⑶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和德国的莫德。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⑴社会学习论: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起源于行为主义。俄国的巴甫洛夫和美国的华生是行为主义的早期代表。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1963年)。学习的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⑵社会交换论:

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斯曼,他提出5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⑶符号互动论:

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

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

⑷精神分析论:

始于19世纪末,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创立的。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新精神分析论的观点。

3、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4、个体归因的原则:

⑴不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

⑵折扣原则:凯利提出的。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⑶协变原则: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

5、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中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6、温特认为存在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权力动机和消极的权力动机。

7、侵犯的原因:

⑴本能论的解释:弗洛伊德,洛伦茨。

⑵挫折-侵犯论学说:最初由多拉德提出的。

⑶社会学习论的观点:班杜拉提出。

8、社会学家卡茨提出,态度有四个方面的心理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