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发展史
上海汽车博物馆汽车造型变化介绍
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造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这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变迁。
汽车造型的变化涉及设计理念、材料运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上海汽车博物馆中汽车造型的变化。
1. 初期汽车造型的变化在汽车诞生之初,汽车的造型简单朴实,以实用性为主。
福特T型车就是最初的代表之一。
它的设计简单、方正,更注重的是机械性能和实用性。
这一时期的汽车造型反映了汽车技术的初级阶段。
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汽车,了解初期汽车造型的特点及演变。
2. 欧美汽车造型的变化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欧美汽车的造型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期,汽车的造型变得更加流畅、动感、线条更加优美。
很多欧美汽车品牌在造型上也开始注重个性化、设计感和品味。
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的欧美品牌汽车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型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变化轨迹。
3. 亚洲汽车造型的变化亚洲汽车的造型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亚洲国家汽车工业的崛起,亚洲汽车的造型变得更加多样化、国际化。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品牌开始在造型上追求与欧美同等甚至更高水准。
不同国家的文化、审美观念、环境特点对汽车造型都产生了影响,上海汽车博物馆的收藏也展示了这一点。
总结回顾通过对上海汽车博物馆中汽车造型的变化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汽车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汽车造型的变化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反映了人类对于生活品质、审美追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造型的变化也将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符合人们的美好向往和生活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汽车造型的变化不仅仅是技术和设计的进步,更是社会文化的体现。
不同历史时期的汽车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价值取向,每一款汽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烙印。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汽车造型的变化,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演变。
以上是对上海汽车博物馆汽车造型变化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汽车造型和色彩发展史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与汽车色彩的象征意义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体现个性的需求。
一、汽车外形行驶在道路上的汽车外形各有不同,而确定汽车外形有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机械工程学要求动力性好,操纵稳定性好等;人体工程学要求驾乘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舒适性好;空气动力学要求汽车外形应该具有良好的流线形。
所谓流线形,是指空气流过不产生旋涡的理想形状,流线形应用的最高境界是飞机的机翼.目前汽车的外形均是流线形的变化形.从1886年开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汽车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富特色、最有直观感的当数车身外形的演变。
1.马车形车身1886年,德国戴姆勒和本茨分别试制成功第一辆汽车,但当时汽车车身基本还是沿用马车造型(图1-43a,b,c)当时的马车形车身与我国古代的兵车车身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不过是在车轮上加上坐椅,车身上部敞开或川活动篷布来避雨挡光。
这样的车身难以抵挡强烈的风雨侵袭,对于乘坐者仍然有极大的不便.2。
箱形车身由于马车形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二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它很像一个大箱子,箱子上部装有门窗,实际上只是将原来的马车车身上做了局部的改进,人们把装有这类车身的汽车称为箱形汽车(图1—44 a、b)。
说起箱形车身,不由让人想到我们现在乘坐的客车,现在的客车车身不论是豪华型还是普通型,也不论车身内饰和外形如何变化,供乘客使用的空间不过是一个长方体的箱形空间,也就是说,箱形车身延续至今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力.箱形汽车的行驶阻力妨碍了汽车高速行驶,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新的车形。
3。
流线形车身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形的车身外形。
1936年福特公司研制成功林肯和风牌流线形汽车。
此车散热器罩颇具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图1-45a,b,c,d)。
1933年德国波尔舍把甲壳虫的自然美如实地、天才地运用到车身造型上,设计出了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
第6章汽车外形与色彩
车身造型
特点
甲壳虫形 滑背 (从箱 形车发 车身 展而来)
鱼形(从 船形车 发展而 来)
斜背 式
车身
车背是从车后轮之后开始突然倾斜,车背倾 斜程度较小
车身高而窄,前后冀子板、车灯、发动机罩 都是独立的
车背是从后轮前部就开始倾斜,并逐渐与后 行李箱相连,其倾斜较为缓慢,且斜坡 很长
▪
鱼形汽车
▪ 鱼形汽车高速行驶时产生升力的原因 ▪ 飞机机翼的升力: ▪ 飞机机翼的断面形状其上表面隆起,下表
面平滑。这样当空气流流经机翼表面时, 上表面空气流动慢,则压力小;下表面空 气流动快,则压力大。
鱼形汽车
▪ 因此,机翼的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形成了 对机翼向上的推力,即升力。
▪ 同理,鱼形汽车从车顶到车尾所形成的曲 面与机翼上表面极其相似。
1901年的梅塞德斯汽车
马车形汽车
马车形汽车
▪ 1903年,美国福特A形汽车将车头部分做 成倾斜形状,从而减弱了吹在驾乘人员面 部的风力。
▪ 1905年生产的C形汽车开始采用挡风玻璃。
马车形汽车
马车形汽车
▪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著名的T形 车。这是一种带布篷的可乘坐4人的小客车。
甲壳虫形汽车
▪ 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气流牌 轿车首先采用流线形车身,是流线形汽车 的先锋。
▪ 遗憾地是,由于该形汽车的造形超越了当 时的审美观,而在销售时遭到惨败。但该 形汽车的诞生宣告了汽车造形流线形时代 的开始。
甲壳虫形汽车
甲壳虫形汽车
▪ 1936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气流牌轿车的基 础上加以改进,并采用了迎合顾客口味的 商业化设计,成功地研制出了林肯·和风牌 流线形轿车。
汽车造型发展与未来趋势
鱼型汽车由于后窗玻璃倾斜太甚, 面积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 的缺陷,二是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 升力较大。பைடு நூலகம்克服这一缺点,人们想了 许多方法,例如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 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扬力, 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
楔型汽车· 享乐主义【1960年代以后 】
提第 ”一 辆 楔 型 车 “ 阿 本 •
鱼型汽车· 船型和甲壳虫型的交叉【 1960年代】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 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 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 斜背式汽车的背部像鱼的脊背,这类车被 称为“鱼型汽车”,
· • 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光从背部来看很 相近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鱼型汽车的背部 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 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另外鱼 型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车 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也好另外鱼型 汽车还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最初的鱼型 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 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和1965年的 福特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型造型。自顺风牌 以后世界各国逐渐主产鱼型汽车。
• “楔型”汽车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型汽车的 升力问题. 1960年代是楔型汽车的天下,消 费社会具有“年轻化”特色。当时福特公 司项目主管艾柯卡看准了这个潜力巨大的 市场,极力推动野马项目的实施,1962年, 福特开始研发了野马的第一辆概念车—— 野马I型车。取名自在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 的北美P57型野马战斗机。
船型汽车是吸取甲壳虫后排舒适性和横风稳定性两方面教训, 重新挖掘箱型车的布局优点而问的,尤其在美国,船型车达 到了极致,穷尽宽敞与丽。
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 上来看都优干甲壳虫型汽车,并且还解 决了甲壳虫型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 这是因为船型车发动机前置。
汽车外形设计的发展历程
如,1957年凯迪拉克生产的埃尔多拉多尾鳍,已经发展 到令人吃惊的地步。高翘起的尾鳍大大超过了行李舱的高 度,看上去像火箭的尾鳍。
1959年,凯迪拉克公司采用喷气发动机航空器原理对 埃尔多拉多(Cadillac Eldorado)设计了最后版本,使 它具有纪念和收藏价值。负责设计该车的哈利 厄尔为了 追求车身的造型样式,将流线型设计推向了极致。成为 了那是时代风靡一时的文化标志,代表了尊贵、豪迈和 权威,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人狂热追求的“美国梦”。
高速、安全、舒适地行驶是汽车的重要性能。汽车造型 为了以更理想的形式发挥这一性能,进行了种种演变,直 至今天,可以说,汽车外形的历史就是追求性能上理想造 型的历史。可以说楔形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已接 近于最理想的造型。
1988年意大利博通(Bertone)公司研制出比特Bitter 全开蓬概念跑车。外形酷似装甲车一样厚实的车身,被 誉为是楔形造型牌汽车以后的鱼形汽车( Fish Body); 五是1963年美国斯蒂培克(Studebaker)公司的阿 本提牌汽车以后的楔形汽车。
一、箱型汽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 公司,如戴姆勒和奔驰,还有福特、劳斯莱斯、雪铁龙和 菲亚特等。当时人们的主要精力是在汽车的机械原理方面, 只要求汽车能够平稳的开动起来,在车身造型方面,还没 有专门的人去研究开发,汽车的外形基本沿用了马车的造 型。 为了进一步改善乘坐的条件,美国福特公司在1915年 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身部分很像一 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它称为箱型汽车。
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波尔舍 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经过自然淘汰而 生存下来的甲壳虫不但能在地上走,还能在空中飞,其形 体阻力很小,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优势, 并把它作为一种设计要素创造性地使用在汽车造型上,成 为同类车之经典,其风格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甲壳虫也成 了德国大众的代名词。
汽车的外形演变和色彩
茶色 可可色 麦芽色 原木色
8、灰色的色彩意象
大灰 老鼠灰 蓝灰 深灰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 象,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 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 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 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 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 才不会过於沉闷,呆板,僵硬的感觉。
大蓝 天蓝 水蓝 深蓝
6、紫色的色彩意象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 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 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 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 色。
大紫 贵族紫 葡萄酒紫 深紫
7、褐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上,褐色通常用来表现 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
7、子弹头型汽车
• 但人类追求至善至美的心态是永不满 足的,当轿车的升力问题基本解决以 后,人 们又从改变轿车的基本概念上 做起了文章,于是,一种新型的轿 车——多用途 轿车(我国称 之为“子 弹头型”)问世了。在我国,人们将 其俗称为“子弹头型”汽车,而 在国 外,消费者则将其称为“蛋形造型”。
• 车身颜色是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 仅次于厂牌和车型考虑的重要因素。 • 汽车颜色与交通安全也有相当 密切的关系。
一、汽车色彩与联想
• 1、红的色彩意象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 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 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 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 的企业形象与精神,
据日本丰田公司的调查统计: 白色的丰田车在日本最受欢迎, 其次是红色和灰色。 而销往美国、加拿大的丰田车则 是淡茶色和浅蓝色最受欢迎,其 次是白色和杏黄色。
汽车发展史完整版
ONE
KEEP VIEW
汽车发展史完整版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汽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汽车工业的黄金时代 • 汽车技术革新与变革 • 汽车造型与设计的演变 • 汽车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PART 01
汽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蒸汽机车的诞生
蒸汽机的发明
18世纪60年代,詹姆斯·瓦特改进了 蒸汽机,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 础。
福特T型车的革命性影响
福特T型车的推出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车 ,以其简单、实用和价格适中的 特点,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第
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汽车。
生产技术的革新
福特T型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产 品设计,更在于福特引入的生产 技术革新,如标准化零部件和流 水线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
产效率。
汽车设计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设计
环保与可持续性
个性化定制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 的发展,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更 加注重智能化和人机交互体验 ,如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未 来的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性,推动电动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清洁能源汽 车的发展。
消费者对于个性化需求的不断 增长将推动汽车设计向个性化 定制方向发展,汽车制造商将 提供更多可定制的选项和配置 ,以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蒸汽机车的出现
蒸汽机车的改进
随后,英国发明家瓦特对蒸汽机车进 行了改进,提高了其效率和可靠性, 使得蒸汽机车逐渐在交通运输领域得 到应用。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成了 第一辆蒸汽机车,标志着蒸汽机车时 代的开始。
内燃机车的出现
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
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交通学院交本0903汽车自诞生至今已有112年的历史,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以及楔型汽车等六个阶段的演变。
总结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
下面就借本人收藏的汽车模型向各位介绍一下各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
最早的汽车汽车诞生之前,马车就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
1770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1725-1804)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
古诺的蒸汽车的主要技术数据:车长:7.32米车高:2米蒸汽泡直径:1.34米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牵引能力:4-5吨时速:3.5-3.9公里连续行走时间:12-15分钟1769年,瑞士军官普兰捷尔也造出了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可自由行驶的板车,于是有人将普兰捷尔也认定为汽车的始祖之一。
1860年,法国人艾蒂安·勒努瓦发明了一种内部燃烧的汽油发动机。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另一为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他们俩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
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由于当时工业基础,世界第一辆汽车十分简陋,只能把它看作是脱离了马的“马车”。
然而此后的一百多年内,汽车无论是从车身造型还是从动力源或底盘、电器设备来讲,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其发展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具直观感的首先是车身外形的演变。
马车型汽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罗尔斯罗伊公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
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
汽车外观的发展史
大众甲壳虫
1930s
流线型汽车出现,强调空气动力学设计
克莱斯勒气流(Airflow)
1940s
船型汽车成为主流,车身中部隆起,首尾低平,稳重大方
凯迪拉克轿车Βιβλιοθήκη 1950s鱼型汽车时代,背部像鱼的脊背,但高速行驶稳定性差
别克牌轿车
1960s-1970s
楔形汽车流行,前低后高,空气阻力小,稳定性好
超级跑车与赛车
1980s
子弹头型汽车出现,多用途轿车(MPV)兴起
Minevan MPV车型
现代
多样化发展,包括三厢轿车、两厢轿车、掀背车、SUV等
宝马、奔驰、丰田、大众等品牌的现代车型
汽车外观的发展史
年代
汽车外观特点
代表车型
1880s
马车型汽车,车身简陋,零件暴露
卡尔·本茨的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哥特利布·戴姆勒的四轮汽车
1890s
开始出现轮胎、挡泥板、篷布,提高乘坐舒适性
法国标致汽车
1910s
箱型汽车,外形像大箱子,有门和窗,乘坐舒适性提高
福特汽车公司的箱型汽车
1920s-1930s
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发展简史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1930年-1950年流线型与船型车身1940年-1960 年国民车1970年-1990年平面直角和多元化1990年- 分裂的时代简介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
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它们的钢材。
二十世纪初, 创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为迅速成长的汽车工业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发明了全金属车身。
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
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
技术方面,1890年公司(法国)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为后来汽车设定了很多标准并沿用至今。
如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布局和最早的变速器。
1904年又对汽车布局做出了注解,包括发动机舱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现代汽车雏形。
颜色方面,早期汽车只有黑色,1924年庞蒂亚克前身公司与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辆彩色汽车(蓝色)。
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汽车造型的演变
车 中最具代 表性 、 产量 最大 、 影响最 发 动机 , 后部为行 李舱 , 这样 非常接
船型 车 尾部 过 分 向 后伸 出 , 并
大 的是 1 3 9 7年 德 国大 众 公 司 生 产 近于船 的造 型 , 以称为船 型汽 车。 形成 阶梯 状 ,高速 时会 产生很 强的 所 为 设 的“ 甲壳虫 ”该 车是 地道 的 甲虫 型 。 战争 中发展起 来的 人体工程 学被 应 空气 涡 流 。 了克 服这 一缺 陷 , 计 。 发动 机后置 , 动机 、 发 变速 器和差 速 用 于福特 V 8汽车 上 ,强 调 以人 为 师们 把 车 后窗 一 直倾 斜 到 车 尾部 ,
1厢 型
汽 车 造 型 的 演 变
0 曲 晓锋
早 期 的 汽 车是 “ 有 马 的马 没 车 ” 这 种 马 车造 型 的 汽车 , 整 体 , 从 上看 是 四方 形 , 以称 为厢 型 :真 可 正 意 义 上 的厢 型 汽 车 是 带 有 车 蓬 和车 门的 。10 9 8年 , 福特 汽 车 厂推 出 的 T型 汽 车是 厢 型 汽车 的 开端 , 也是 其典 型代表 。T型福 特 车把 汽
器成 为一体 , 去 了传 动轴 , 省 使地板 主体 的设 计 思想 ,设 计师从 驾驶 员 苗 条 的斜背式 鱼型 车 出现了 。最 早 变得平 坦 。 车身蒙 皮采用整 体 冲压 , 及乘员 的角度 出发 ,使汽 车便 于操 问 世 的 斜 背式 鱼 型 车 是 通 用 公 司 既轻便 又坚 固 , 艺性好 , 工 且容 易维 纵 、 坐舒适 。 乘 船型 车采 用普通发 动 15 92年制 造 的别克牌轿 车 。 正采 真 修 车身外 型完全 模仿 甲虫 的 自然 机前 置 ,风压 中心 大体 上与汽 车重 用 斜 背 式 大 批 量 生 产 的 车 型 是
汽车发展史及进化
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合并,成立 了在汽车史上举足轻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 -Benz),从此他们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命名为“梅赛德 斯-奔驰Mercedes-Benz”。
汽车生产线的诞生
亨利.福特于1908年10月推出T型车,并发明了世界第一 条汽车流水生产线,因此福特T型车是采用生产流水线生产的 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型。 亨利·福特称之为“万能车”,它成为低价、可靠运输工 具的象征,当别的汽车陷于泥泞的道路上时它却能继续前行。 而且价格也很合理。最初售价为850美元,随着设计和生产的 不断改进,最终降到了260美元。
不用马拉的车
人们对车辆不断改进探索,人们渴望着能制造出多拉快 跑的不用马拉的自动车辆。 1670年一位叫南怀仁的比利时传教士在北京制造出了 “蒸汽涡轮车”。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 了“蒸汽机时代”,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把瓦特的发明应用到 “自走式车辆”的设计中。
蒸气机汽车
1890年,德国奔驰公司生产的维洛牌车 首先开始采用橡胶充气轮胎。维洛牌(VELO) 小客车(1894年)是奔驰公司初期著名的小 客车。
1894年德国奔驰的维洛牌 年德国奔驰的维洛牌
1889年,法国的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 差速器,并在1891年首先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 驱动。1891年摩擦片式离合器也在法国开发成 功。
1910年福特 型车 年福特T型车 年福特
1923年福特 型车 年福特T型车 年福特
1924年福特 型车 年福特T型车 年福特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部看准用户多样化 的要求,于1928年制造出在散热器罩、发动机通 风口和轮罩上增加豪华装饰的汽车,从而博得了 用户的欢迎。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28年生产的雪佛莱 年生产的雪佛莱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汽车外形发展史
汽车外形发展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
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汽车造型师们把汽车装扮成人类的肌体。
例如:汽车的眼睛--前世界第一辆汽车照灯;嘴――进风口;肺--空气滤清器;血管――油路;神经一电路;心脏一发动机;胃--油箱;脚――轮胎;肌肉--机械部分。
力图将一个冷冰冰的机械注入以生命,使之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感。
汽车车身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
马车型汽车我国古代早有“轿车”一词,是指用骡马拉的轿子。
当西方汽车大量进入中国时,正是封闭式方形汽车在西方流行之时。
那时汽车的形状与我国古代的“轿车相似,并与“轿车”一样让人感到荣耀。
于是,人们就将当时的汽车称为轿车。
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因此称为“无马的马车”英文名Sedan就是指欧洲贵族乘用的一种豪华马车,不仅装饰讲究,而且是封闭式的,可防风、雨和灰尘,并提高了安全度。
18世纪这种车传到美国后,也只有纽约、费城等少数大城市中的富人才有资格享用。
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时,车身由原来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其舒适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
福特将他的“封闭式汽车”(Closedcar)称为Sedan。
著名的福特T型车是马车型汽车的佼佼者。
箱型汽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形特点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这类车为“箱型汽车”。
因这类车的造型酷似于欧洲贵妇人们用于结伴出游和其他一些场合的人抬“轿子”式轻便座椅,所以它在商品目录中被命名为“轿车”。
汽车外形进化史
汽车外形进化史汽油机装配在三轮车上,就是人类最早的汽车。
如今,百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已经一闪而过,汽车外形设计也总是随着当时的制造业发展和审美水平而不断完善。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趋同质,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设计时代。
现在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汽车外形演变的风采。
●“丑陋”的敞篷早期的汽车都是三轮车或者四轮马车上装配一个汽油发动机,这时的汽车都是“敞篷”的。
当时车辆的外形相当简陋,没有车身和底盘,车灯就挂在座椅旁边。
但资料显示,当时的波尔舍电动车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
1908年,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流水生产线,“T”字型汽车被大批量制造和廉价销售,随即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汽车从此出现标准形状。
●箱式车风靡一时在上世纪20年代,车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风吹雨淋等当今看来简单的问题日益影响车辆的性能,改良不可避免。
在这期间,即使是最为廉价的汽车也先后配齐了挡风玻璃、车门、车顶、轮罩、车灯等,汽车车身最终成为一个封闭式的“箱子”,乘员可以真正坐在里面风雨无忧了。
这时的汽车有点像封闭的小箱子,所以有人称之为“箱式车时代”。
●“长鼻子”短暂受宠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各个汽车制造商开始竞相开发大排量和大功率的发动机。
缸数的增加使得汽车的前部发动机舱越来越长,出现了名副其实的“长鼻子”汽车。
在车身的加工工艺方面,大多仍是采用木制龙骨、平面的挡风玻璃、夸张而增加风阻的大灯、将敲打过的金属皮蒙在车身表面,造型浮华且不成熟,而当时大部分汽车是瞄准贵族设计的。
火箭车”横空出世关于汽车设计,二战之前基本上处于空白。
那时资源稀缺,汽车只属于少数有钱人或军用物资。
战争结束后,设计界出现一种争论,是进化还是革命。
此时,多数汽车厂商选择了追求典雅和高贵的保守设计。
伴随着当时航天工业的迅速发展,设计师将火箭与汽车、速度联系到一起,一些车型出现了火箭似的尾翼和车头,也就有了“火箭车”。
●大尺寸梯形车进入眼帘20世纪60年代晚期,一股设计新风潮出现了,尽管它不是主流,但具有很大影响力。
汽车美学
美国地域辽阔,道路宽阔笔直,进入20世纪,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美国汽 车尺寸大﹑线条硬朗﹑富于装饰、创新意识强、善于运用 流行元素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造型风格。美国汽车的这种 造型风格大体经历福特T型车时期、流线型汽车时期、尾鳍 汽车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东石油危机使美国汽 车追求大功率,大排量的势头有所收敛。美国汽车的块头 也开始缩水,但与其他国家相应档次的车型相比依旧大了 一截。自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也开发出几种小型车, 但还不能和日本,欧洲的小型车相比,这些车型依旧不能 成为美国汽车的主流,改变不了美国汽车大块头的形象。
5、鱼型汽车
三箱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 梯背,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三箱型汽车 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 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像鱼 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
6、楔型汽车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升力,汽车升力的产生,减小了前 后轮对地面的垂直压力,不仅使方向盘不能更好地控制汽车 行驶的方向(驾驶员常称此为发飘),而且还会减小驱动轮 的附着力。楔型汽车的车身前部呈尖形且向下,车身后部像 刀切一样平直。车身尾部的平直形状可减小车顶向后部作用 的负压,防止后轮浮起,但这种造型的卡门涡流增加了10~ 20%。1963年,司蒂贝克公司推出第一辆楔型汽车司蒂贝克• 阿本提轿车。由于这种造型超越了时代,不被人理解,销路 不好,该车推出来不久,司蒂贝克公司就倒闭了。阿本提轿 车诞生于三箱形汽车兴盛的时代,与通常的汽车外型形成尖 锐的对立,因此,未能起到引导车身外形向前发展的作用, 它与克莱斯勒· 气流牌轿车的命运一样。
谢谢聆听!!
汽车色彩
汽车色彩的设计绝非随心所欲,一般要经 过色彩研究、想像设计、色彩构成、用户 评议、信息反馈、色彩初步确定、环境试 验、色彩最终确定等一系列程序。在国外, 很多世界汽车巨头都不敢小看色彩的含金 量。每年不同的汽车公司都推出不同的色 彩,这种色彩的推出绝不是根据设计者的 喜好,而是有他们各自的色彩方案。
汽车发展史及演变ppt课件
制作人:周晶
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德国人本茨 和戴姆勒分别完成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四轮和三轮汽车, 并且成功地实现了汽车的商品化。
制作人:周晶
制作人:周晶
卡尔·本茨于1885年制造并于翌年获得专利的机动三轮 车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光绪26年(1900年)慈禧太后66岁寿辰,袁世凯投其所
好,花1万两白银买了一辆杜里埃汽车送给慈禧作为生日
礼物,此车是进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被称为中国头号古
董车 。
制作人:周晶
戴姆勒 公司
1899 年生产 的梅赛 德斯汽 车
1890年的标致汽车雏形
制作人:周晶
1901年的汽车
马力梅赛德斯奔驰高级轿车
制 作 人 : 曹 晓 雪
1901奔驰第二代轿车慈禧 六十大寿的礼物
制作人:朱琳
因“二战”需要,美国军车产量
超过民用车。1944年水陆两用坦
制 作
克问世
人 : 朱
琳
1949年阅兵车
制 作 人 : 朱 琳
ACTECO 1.8发动机随着首度搭载该款发动 机的奇瑞新车——东方之子1.8在国内的热 销而名声大噪。
制 作 人 : 李 聪
制 作 人 : 李 聪
西亚特这个品牌源自西班牙,其品牌下车型的 设计都颇有独特的西班牙风情,通过照片我们 能看到西亚特的主力车型Ibiza梦幻般的身姿。
Buick Electra和Riviera在问世后的 几十年中不断演进,从设计风格、车 身平台到底盘、动力系统都历经了多 代改进,迎合了时代的变革,因而成 为美国豪华车市场上飘扬不倒的旗帜。
1974年是个重要的年份,马里奥.甘地 尼设计的兰博基尼 countach
汽车造型发展史
1970年 雪铁龙SM,契型车
1991年 布加迪EB110
1993年 雷诺微型车
1998年 劳斯莱斯银天使.
2000年 大众V12概念车
2002年 法拉利恩佐跑车 ENZO FERRARI 1:18
马车型汽车 1885年制造第一辆摩托车,1886年发明第一辆汽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的雷诺、标致、雪铁龙、意大利的菲亚特等。这个时期,人们的主要精力在不断改进汽车的机械结构方法。即想办法让汽车行驶起来,速度要快,操纵要稳定。在车身造型方面还没有专门的设计人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沿用马车的型式,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
甲壳虫型汽车 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空气阻力成为汽车前进的最大障碍。显然,箱型汽车不够理想。因为它的阻力大,前窗玻璃、车顶、特别是汽车后部都会产生空气涡流的阻力,消耗了汽车的大部分动力。因此,人们开始运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汽车车身的造型,找到了前圆后尖的造型阻力较少这一规律。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型,从名字上我们就知道,这是一辆经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产物。但在消售方面,“气流”遭到惨败,其原因是超越了时代的欣赏能力,不过它却宣告了汽车造型新时代的开始。
而50年代末期,美国还流行过一段模仿飞机的带垂直尾翼的船型车。经过进一步研究表明,垂直大尾翼除了给人视觉享受之外,对汽车性能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称它是华而不实的尾翼。
鱼型汽车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强的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这个背部很象鱼的背脊,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和活动式布篷,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为了进一步改善乘坐的条件,美国福特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驾驶室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中国人引进后与中国的轿子相比,的确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因此,“轿车“的名字由此而生。
简述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
简述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不断变化,汽车车身造型也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最初的简单方正到如今的流线型设计。
本文将以简述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为主题,对汽车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
1. 早期汽车车身造型早期的汽车车身造型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主要考虑因素。
最早的汽车车身造型较为简单,主要由四个轮子、发动机和座位构成,外形呈现出方正的箱子状。
这种车身造型的设计主要考虑到汽车的基本功能,即提供载人和运输货物的功能。
2. 流线型设计的出现随着20世纪20年代飞机工业的发展,流线型设计概念逐渐被引入到汽车设计领域。
流线型设计的出现使得汽车的外形更加动感和优雅。
流线型设计的主要特点是车身呈现出平滑的曲线,减少空气阻力,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燃油效率。
3. 空气动力学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开始在汽车设计中得到应用。
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更加科学和精细。
通过对车身的曲线和线条进行优化,可以减少风阻,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4. 创新材料的运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应用也为汽车车身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使用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和铝合金等,可以降低汽车车身的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能。
同时,新型材料的应用也为汽车车身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使得汽车的外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5. 电动汽车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出现,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的兴起也对汽车车身造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动汽车通常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低重心设计,以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和稳定性。
6. 智能化设计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计也开始在汽车车身设计中得到应用。
智能化设计可以使得汽车实现自动驾驶、智能感应和互联网连接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智能化设计也对汽车车身的造型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装置隐藏在车身中,以实现无缝的整体设计。
从汽车外形变迁看汽车发展史
074)科学启示录•科普手工业“•戴T科学启示录•科普@流线型风格起源于欧洲.从1920年代末到1950年代风靡整个设计领域。
从口红、水瓶、电冰箱、吸尘器到汽车、火车、飞机•流线型风格随处可见。
设计师将飞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概念引入汽车’以降低风阻提高速度。
钢板冲压工艺的出现为流线型汽车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流线型汽车的代表是波尔舍设计的大众汽车。
年,大众甲壳虫轿车推出.由于其廉价耐用、造型可爱而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唯一能与福特型车媲美的车型。
其他厂家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甲壳虫型汽车.甲壳虫造型的汽车极大地降低了风阻、提高了车速最高时速超过100km/h。
甲壳虫型汽车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后排空间不足、高速行驶稳定性不好等。
』1938年大众甲壳虫A船型车:1949年禧特V81949年的福特V8是世界上首辆船型车.它改变了以往的汽车造型.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分三段.也称为"三厢车”,看起来就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叫做“船型汽车”。
二战后经济复苏,科技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受此影响.凯迪拉克推岀了类似飞机和火箭等飞行器的汽车.在汽车尾部加上尾鳍•好像喷气飞机喷火口的形状.象征着喷气时代的科技和速度。
例如凯迪拉克的埃多拉多车的车头模仿火箭,车身两侧装有垂翼和水平翼、尾部装有尾翼。
船型车在五十年代最为盛行.车身宽敞华丽.然而油耗较高,功能也不完善。
船型车优化了甲壳虫车型的后排舒适性与行驶稳定性,如1953年克莱斯勒New Yorker和1949年福特V8等.由于各种性能的改良和优化.成为多年来经久不衰的车型。
@科学启示录•科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楔形汽车的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行驶起来既高速又安全。
其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前低后高.头尖如楔.因此被称为"楔形汽车”。
1963年司蒂倍克•阿本提设计了第一辆楔型轿车。
汽车造型
• 可以说楔型汽车对于目前所考虑的高速汽车,已接近于最理想的造型。 现在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和汽车设计中心,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带有 楔型特征的实用车型和代表未来的概念性设计,它们无论从造型设计 上,还是功能配置上都在更进一步完善。
小评小结汽车造型
• 高速,安全,舒适的行驶是汽车的重要性能,汽车造型为了
船型汽车
• 二战结束后,福特公司经过积极努力,在1949年推出了具有历 史意义的新型V8型汽车。它与甲壳虫型车有很大差别,造型上前 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融为一体,头灯和散热 器罩也行成了整体,车身两侧形成了一个较平顺的面,内室位于 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像一只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船型汽车。
以更理想的形式发挥这一性能,进行了种种演变,直到今天,可 以说,汽车外型的历史就是追求性能上理想造型的历史。 • 1915年T型福特以后的箱型,1934年克莱斯勒气流以后的甲壳 虫型,1949年福特V8以后的船型,1952年别克以后的鱼型, 1963年司帝培克-阿本提以后的楔型,经过五个造型的发展时期, 是汽车性能与各个时期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 确定高速,安全,舒适的汽车外型,最重要的是如何减小空气阻
甲壳虫型汽车
•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汽车开过,尘土,纸片等回紧随车后旋转, 飞扬,这就是汽车尾部所产生的涡流现象,其阻力很大,汽车要很大 的能两来克服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造型发展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加。
除了以往人们买车时关注的实用性,汽车的外形设计也成了车族们所最为关注的因素。
就如汽车造型大师乔治亚罗所言:“造型设计决定这一款车的命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汽车的造型是尤为重要的。
迈入2010回顾一百多年来汽车外观造型的变化才发觉汽车已经变了那么多。
人们的用车习惯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以国内目前还不算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例,从刚开始的崇尚实用为主,到如今的崇尚舒适;从完全摒弃两厢车到两厢车大行其道,汽车造型的发展也同时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实际要求。
如今再来细细品味汽车造型走过的路程,也别有一番滋味。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
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
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
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
汽车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
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
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便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
从整体来看,一百多年来,汽车造型的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流线型汽车,船型汽车,楔型汽车到现在的复合型汽车等。
下面就具体看一下汽车造型的发展史。
马车型汽车·汽车造型的开始
我国古代早有“轿车”一词,是指用骡马拉的轿子。
当西方汽车大量进入中国时,正是封闭式方形汽车在西方流行之时。
那时汽车的形状与我国古代的“轿车”相似,并与“轿车”一样让人感到荣耀。
于是,人们就将当时的汽车称为轿车。
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
18世纪这种车传到美国后,也只有纽约、费城等少数大城市中的富人才有资格享用。
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时,车身由原来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其舒适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
箱型汽车·设计的民主运动
箱型汽车投入使用是建立在巴德制造工艺与流水线结合的基础上,以福特T型车为主,1915~1930年代,箱型车一直都唱主角。
1915年,福特T型车首次将简陋的帆布篷换成木制框架的箱型车身,宣布了车身外形设计的开端。
满足了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随着汽车从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平民运输代步的工具,乘客舱的后面加设了行李舱,形成了箱型车方方正正的造型。
在大型豪华车领域,为打破箱型的单调和呆板,色彩、图案与装饰已成为造型之焦点,192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色彩与艺术”部,哈里·厄尔出任主管,标志着职业造型设计师走人汽车行业。
甲壳虫型汽车
1934年,流体力学研究中心的雷依教授,采用模型汽车在风洞中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各种车身的空气阻力,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了流线形的车身外形设计。
1937年,德国设计天才费尔南德·保时捷开始设计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
从20世纪30年代流线形汽车开始普及到40年代末的20年间,是甲壳虫形汽车
的“黄金时代”。
流线型汽车·最佳的精神安慰
流线型风格起源于1920年代末,直到1950年代,在长达二十余年中,风靡整个设计领域。
从最初的飞机到火车、汽车,从电冰箱到吸尘器,从口红到饮料瓶,流线型风格成为带动销售最典型的因素。
流线型风格起源于欧洲。
设计师将飞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概念引入汽车,以降低风阻提高速度。
钢板冲压工艺的出现为流线型汽车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但将流线型风格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人。
汽车的物质功能正好与当时人们渴望飞奔、逃离现实的原始欲望相吻合。
著名的F irebi rd概念车就是这一主题的综合体现。
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大于它在物质方面的价值。
船型汽车·商业性设计
船型车是吸取甲虫型后排舒适性与横风稳定性两方面教训,重新挖掘箱型车的布局优点而问世的。
如1953年克莱斯勒New Yorker、1949年福特V8等,由于启动性能、舒适性与布局合理性等综合性能最优,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是汽车设计的蓝本。
五十年代是船型车盛行的年代,那时的汽车宽敞、华丽,但耗油多,功能也不尽完善。
船型汽车主要特征是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明显分三段,称“三厢式”,船型车外表简洁,为各种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件提供了尽隋发挥的舞台。
由凯迪拉克首先推出的所谓飞行梦幻风格,灵感来自飞机、火箭等飞行器。
汽车被加上尾鳍,车棚光滑地从车前沿向后掠过,尾鳍从车身中伸出,形成喷气飞机喷火口的形状,让它成为一种喷气时代高速度的标志。
例如凯迪拉克的埃多拉多车,在汽车两侧、尾部装上尾翼、垂翼、水平翼等,而车头模仿鱼雷、火箭。
这些噱头注定是昙花一现,毫无功能意义可言。
楔型汽车·享乐主义
楔形是汽车界追求速度的高潮,无论功能还是造型,楔形都是完美的,既适于高速安全行驶,又富于动感和冲劲。
其主要特征是前低后高,头尖如楔。
不少车型为了追求动感,在车头作楔形效果,为后来的现代复合型汽车提供了基础。
1960年代是楔型汽车的天下,消费社会具有“年轻化”特色。
当时福特公司项目主管艾柯卡看准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极力推动野马项目的实施,1962年,福特开始研发了野马的第一辆概念车——野马I型车,取名自在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北美P57型野马战斗机。
野马车开创了中低档日常用车跑车化的新局面,其影响至今。
它的初次亮相是在1962年10月,赛车手丹·格尼(Dan Gumey。
)驾着它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美国汽车大奖赛。
复合型汽车·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应运而生的便是复合型汽车。
1965年,拉尔夫·那达在《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中指出那些巨大的美国轿车:“虽然装饰华贵,但不安全又浪费能源,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预示了一个更加理性的时代的来临。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汽车造型也大多饱满圆润,个别地方如腰线部分加入棱线,而前后灯等多位异形灯,不规则多变型,软中带硬。
我们看到一个注重线条与面的时代正悄然而至。
回顾整个汽车大工业时期,汽车造型具有的典型的文化特征,即汽车的造型美感确实是“超功利性”的,而这种“超功利性”必须建立在其“功利性”上,必须满足技术实现与实用功能实现的大前提。
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缺一不可,而人对超功利性美感的追求是一直不懈的终极追求,这是汽车造型发展及引发下一场设计革命的根本内因之一。
船型汽车时“商业主义”让我们认识到,设计师能敏锐捕捉到潜在的消费意向不够,还要发挥设计的引导作用,走健康、合理之路,“设计追随销售”是商品社会的顽疾,设计要超越此境地,才能回到为人类设计的本原。
所有的新思想在取得了主流的位置之后,总会面临着下一个时代更进步的思想的挑战。
1 9世纪末,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辉煌成果引发了新艺术运动那样的反叛型设计思潮。
而世纪初期萌芽的包豪斯现代理性主义设计,到了四、五十年代已经演变成为了现代设计思想的主流。
但是它强烈地主张纯粹的理性化和经济性观点,完全否定了人性的心理需求,这种设计思维模式使人们感受到的是烦躁不安。
到了1960年代初期,社会上已经开始出现了逆反现象。
时代的思想内涵也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而得以向前推进。
相信在新世纪里必定将引发一场新的思想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