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郭琳引用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郭琳引用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郭琳引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听着就有点复杂是吧?但其实啊,咱们把它拆开来看,别说是个课程设计了,就连平时生活中,电能这些事儿你我都常接触。

比如你打开冰箱、用空调、手机充电,电这个家伙随时都在你身边“蹦蹦跳跳”。

说到发电厂电气部分,实际上就是把这些电能从源头上,像一条“巨龙”一样,经过发电、变电、输电一步步传递到千家万户。

看,连字面上的“电气”都能让人想象出一股电流在你脑袋里“滋滋”地窜来窜去,闪电一样那么神奇。

所以啊,今天我就带你们绕一绕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本框架,顺便说说那些你可能听过,但又不太明白的电力设施,咱们一起拆开看。

发电厂最核心的部分肯定是发电机了。

发电机就像是电的“生产线”,它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其实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机械驱动转子,产生变化的磁场,再通过导体切割磁力线,进而产生电流。

你看,简单的一句话,做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不过嘛,一旦做成了,电流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从发电机流出来,流向外界。

你想想,这就好比是你家的水龙头打开后,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清凉又舒畅。

就这么一条“水管”,连接了千家万户,每个人都能用上电,简直就是神奇了。

说到电,变电站你一定听过吧。

没错,变电站就是发电厂电气部分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发电厂输出的高电压电能,通过变压器“降压”,然后再送到输电线。

要是没有变电站,那你家里的电压可能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别说用电了,连电器都可能“遭殃”!而且变电站不像是个普通的建筑物,它看起来常常是那种灰头土脸,铁塔林立的地方,外面一圈铁丝网,像是进了某个秘密基地,感觉非常神秘。

其实呢,它的内部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地方,充满了各种高科技设备,电流的调控、传输都在这里完成,简直就是电力的“大脑”。

再来说说输电线路吧。

你要知道,电从发电厂发出到你家,远不是一条直线就能搞定的,得通过长长的输电线路。

那些高高的铁塔就像是支撑电网的大柱子,它们把电送到很远的地方。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目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后的一次综合训练,通过这次训练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本课程及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而且增强学生工程观念,培养他们的电气设计能力
2.要求
1)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经济的观念;
2)掌握发电厂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3)熟悉发电厂初步设计的基本计算;
4)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1.发电厂情况:
(1)类型:水电厂;水电厂机组容量与台数:4X50MW,发电机端电压,cos0.85:发电厂年利用小时数Tmax4000hMaX
(2)发电厂所在地最高温度40摄氏度,年平均温度20摄氏度,气象条件一般,所在地海拔高度1000m
2.电力系统负荷情况:
(1)发电厂电压负荷:最大10MW,最小8MW,cos0.85,
Tmax4000h.
(2)35KV电压负荷:最大200MW,最小100MW,cos0.8,
Tmax3800h.
(3)其余功率送入110KV系统,系统容量1000MVA。

归算到
110KV母线阻抗,其中S100MVA:自用电3%
(4)供电线路数目
1.发电机电压,架空线路6回,每回输送容量2MW,cOS0.85 架空线路6回,每回输送容量20MW,cOS0.85
架空线路2回,与系统连接。

三.设计成果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2.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图一张。

3.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台火力发电厂的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室等。

二、设计要求1.确定发电机额定功率和其对应的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等。

2.设计变电站,包括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开关设备与控制系统等,以提高电气系统功率传输效率。

3.建立适当的输电线路,以提供稳定、高效的电力传输。

4.设计配电室,包括选择合适的组合电器、保护装置与监测系统等,以防止电气系统失效、故障和危险。

三、设计流程1.确定并计算发电机的电气参数,包括额定功率、电压、电流等,以建立发电机模型。

2.选择变电站设备,并建立变电站模型,以确定变压器的变比,开关设备和控制系统。

3.设计输电线路,考虑线路材料、长度、负荷情况等因素,以保证稳定、高效的电力传输。

4.选择组合电器、保护装置与监测系统,并建立配电室模型,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5.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并进行仿真和测试,以确保其适应各种工况下的电气负载和波动。

四、设计结果1.确定发电机额定功率为1000MW,额定电压为22kV,额定电流为45A。

2.选择变压器为单相变压器,变比为10:1,开关设备和控制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

3.设计输电线路长度为50km,材料为铜导线,负荷为800MW,考虑了电阻和电感的影响。

4.选择组合电器设备为高压开关、电容器和补偿装置,保护装置采用继电器保护和数字化保护设备,监测系统为远程监控系统。

5.综合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电气系统可以满足各种工况下的电气负载和波动。

五、结论通过以上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保证了火力发电厂的稳定供电。

此外,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充分考虑和保证。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的电气部分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故障排除。

二、设计目标1.理解发电厂的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

3.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技巧。

4.能够进行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三、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设备的功能。

•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特点和需求。

2.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方法。

•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术。

•学习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方法。

3.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

•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和故障排除技巧。

•了解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和预防措施。

4.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掌握电气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技术。

•进行实际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四、设计步骤1.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计算。

3.编制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4.安装和调试电气设备。

5.进行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6.掌握电气设备故障排除和分析方法。

7.对电气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设计要求1.设计文档需要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编写。

2.文档字数不少于1200字。

3.图表和表格需要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演示。

4.设计步骤需要详细说明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六、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和设计文档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实际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和操作结果进行评估。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课程设计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设计原始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方案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原始资料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发电厂接线方案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1 主接线方案拟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2各方案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3主变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1相数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2 绕组数量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3连接方式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4普通型和自耦型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5调压方式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4各级电压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三章短路电流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1短路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2短路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3短路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4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5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以及短路点的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四章厂用电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1厂用电负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2厂用电电压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厂用变压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1相数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2绕组数量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3联结组别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4厂用变容量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厂用电源及接线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1 工作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2 备用电源和启动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3 事故保安电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5厂用电接线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6厂用电短路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7厂用电动机的自启动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7.1电动机的自启动的概念和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7.2电动机自启动时母线电压的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第五章导体、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1选择电气一次设备遵循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2导线的选择及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2.1发电机侧导体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2.2主变到系统导体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5.3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3.1主变到系统侧断路器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3.2发电机到母线汇流点的断路器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5.3.3厂用变高压侧到母线汇流点的断路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5.3.4 厂用变压器低压侧到厂用母线的断路器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3.5厂用负荷到厂用母线断路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5.4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5.4.1主变到系统侧隔离开关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4.2发电机到母线汇流点的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4.3厂用变高压侧到母线汇流点的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4.4 厂用变压器低压侧到厂用母线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5.4.5厂用负荷到厂用母线的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5.5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5.1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5.2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6绝缘子串和套管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6.1 穿墙套管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6.2 支柱绝缘子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6.3 悬式绝缘子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7熔断器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第六章发电厂配电装置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6.1布置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6.2布置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6.3配电装置的选择和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第七章过压保护和接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7.1电气设备绝缘配合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7.2过电压保护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2.1过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2.2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针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3接地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第八章继保配置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1继电保护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2电站综合自动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3测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8.4同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8.5信号系统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8.6直流系统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第九章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摘要: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课程设计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的课程设计所编写的。

本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了电气装置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等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概述2.1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掌握电气装置原理及其基本结构;•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熟悉保护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调试和运行能力;•了解电能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电气装置原理及其基本结构;•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调试和运行;•电能质量控制。

2.3 设计要求•学生需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设计结果须能实现相应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案;•设计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明,格式规范。

三、具体设计方案3.1 设备与实验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需要使用以下设备:•电能质量分析仪;•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发电机组;•变压器;•电缆线路;•电容器、电抗器等电气元件。

3.2 设计步骤3.2.1 基本设备检查和调试在正式进行课程设计前,需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

具体步骤包括:•确认所需设备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调试发电机组、变压器等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对电气元件进行通电测试,测试其电气参数是否正常。

3.2.2 电力系统分析根据所设计的电力系统参数,进行系统仿真和分析。

具体步骤为:•确认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参数;•进行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等;•对电力系统进行负荷仿真,分析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对电网的影响。

3.2.3 保护与控制针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进行设计,并实现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方案。

具体步骤为:•设计电力系统的保护方案,包括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等;•设计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案,包括电容器无功补偿、电抗器无功补偿等;•确认相应的保护和控制策略。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指导教师院(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所提供的某火力发电厂原始资料(详见附1),完成以下设计任务:1. 对原始资料的分析2.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至少两个方案)3. 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4. 所选方案的经济比较5. 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三、设计计划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第1天:查阅相关材料,熟悉设计任务第2 ~ 3天:分析原始资料,拟定主接线方案第4天: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第5 ~ 6天:绘制主接线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第7天:答辩四、设计要求1. 按照设计计划按时完成2.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模板及格式要求详见附2和附3)一份、主接线方案图(A3)一张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时间:摘要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

在发电厂中,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都是其电气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电厂一次接线,即发电厂电气主接线。

其代表了发电厂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同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关系。

本设计是对配有2 ⨯ 50MW供热式机组, 2 ⨯ 600MW凝汽式机组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包括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接线方案的拟定、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方案的经济比较、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目录1 前言 (5)2 原始资料分析 (6)2.1 工程情况 (6)2.2 电力系统情况 (6)3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8)3.1 10.5kV电压级 (8)3.2 220kV电压级 (8)3.3 500kV电压级 (8)4 变压器的选择 (10)4.1 主变压器 (10)4.2 联络变压器 (10)5 方案的经济比较 (12)5.1 一次投资计算 (12)5.2 年运行费计算 (12)5.3 年费用计算 (12)6 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13)7 结论 (14)8 参考文献 (15)1 前言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1 设计原始题目1.1 具体题目某400MW发电机组采用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

发电机额定功率400MW,额定电压25kV,cos=0.85ϕ,额定电流10200A。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尺寸:导体外径为W 500Dφ=mm,导体厚度为W 12δ=mm,外壳外径为s 1000Dφ=mm,外壳内径为s 984dφ=mm,外壳厚度为s 8δ=mm,相间距离为a=1.4m。

封闭母线铝导体最热点温度为W 90t=°C,铝外壳最热点温度为s 70t=°C,周围环境温度为s 38t=°C。

当封闭母线额定电流取12500A,试计算该封闭母线的发热量和散热量,并做热平衡校验。

1.2 要完成的内容母线是电力系统内部的电力线路,它连接着各种电机和电器以传输电流和功率,并通过配电装置分配电能。

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中,母线大多采用硬铝或铝锰、铝镁合金做成。

无论正常情况下通过工作电流,或短路时通过短路电流,母线都要发热。

为使母线发热温度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度,需要分析发热过程并进行计算。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计算的意义导体的发热计算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即导体产生的热量与耗散的热量应相等来进行计算的。

导体的发热来自导体电阻损耗的热量。

热量的耗散有对流、辐射和导热三种形式。

封闭母线的发热由母线导体发热和外壳发热两部分组成。

散热是以辐射和对流形式将热量从母线导体传至外壳(介质),再从外壳(介质)传到周围空气中去。

针对本题的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首先要校验导体的热平衡,然后校验外壳的热平衡,最后校验封闭母线的总发热量和总散热量,根据其比值确定发热与散热是否符合要求。

对封闭母线热平衡进行校验可以用于设备的选型,防止设备烧坏,为系统设计,新建站设备选型,运行方式制定,继电保护整定等环节提供依据。

若封闭母线的热平衡不能满足要求,则对设备和电站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对母线热平衡进行校验是十分重要的。

2.2 热平衡校验2.2.1 导体的发热、散热与热平衡(1)导体的发热 ①集肤效应系数[][]3.75w w w w wfw 10.0016(75)10.0016(75)10.03 1.0510K D θδθδ⎧⎧⎫⎫----⎪⎪=+⨯=⎨⎬⎨⎬⎪⎪⎭⎭⎩⎩②90℃时单位长度导体电阻620w w wfw w w[10.004(20)]2.15510(/m)π()R K D ρθδδ-+-==⨯Ω-③当通过电流w 12500A I =时,导体发热损耗量 22wR s s w s 336.719(W/m)Q I R I R ===式中 w R —母线导体的电阻; wf K —导体集肤效应系数; w θ—导体最高运行温度; w D —圆管导体外径; w δ—圆管导体壁厚; 20ρ—导体电阻系数。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章节一:电力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3. 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电力系统的分类。

3. 电力系统的组成: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等。

4.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单相交流、三相交流、直流输电等。

5. 电力系统的特点:高压、大电流、远距离传输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力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和运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章节二:发电厂电气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电气设备组成。

2. 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了解电气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等。

2. 核电站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等。

3. 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磁感应、绝缘、断路等。

4. 电气设备的分类: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等。

5. 电气设备的特点:高压、高温、大电流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电气设备组成。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章节三:电力系统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保护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电力系统保护的分类和原理。

3. 了解常见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保护的定义和作用:防止电力系统故障和事故扩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2. 电力系统保护的分类:继电保护、差动保护、接地保护等。

3. 保护原理:电气量保护、非电气量保护、综合保护等。

4. 常见保护装置:断路器、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等。

5. 保护装置的配置和整定: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进行保护装置的选择和参数设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力系统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课程设计1. 前言本文档是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计划。

这个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关于发电厂电气部分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和电机控制等方面。

同时,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电气工程技能。

2. 课程设计背景为了更好地教学和培养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发电厂电气部分改进了课程教学计划,将第一版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第三版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际的项目设计,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电气工程技能。

3. 课程设计目标•提高学生的电气工程知识水平,掌握电力系统和电机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够完成电气工程的实际设计和实施,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4. 课程设计内容4.1 理论学习本课程设计的第一部分是理论学习,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和电机控制两个方面。

其中,电力系统学习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构成、运行原理以及电力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电机控制的学习内容包括电机的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等。

4.2 课程实践本课程设计的第二部分是课程实践。

在实践的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实际工程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了解某一发电厂的电力系统构成及电机控制方法;•实地调查该发电厂电力系统,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发电厂电气系统的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通过实际操作,对发电厂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和维护。

在课程实践中,学生需要完成如下任务:•制定整个电气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电力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案;•组织小型发电机组的装配和调试;•通过实际操作,对发电机组进行优化和维护;•进行电气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和分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本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是学生通过实践设计出的电气系统设计方案和实际操作结果。

学生通过实践,切实提高了电气工程技能,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资料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资料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资料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力是人们生活的基础。

发电厂作为电力的主要生产单位,其电气部分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课程设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二、发电厂电气部分概述2.1 发电厂的基本结构发电厂包括燃料供应系统、锅炉系统、汽轮机系统、发电机系统、调速系统、变压器系统和配电系统等组成部分。

其中,电气部分是整个发电厂运行的核心。

2.2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功能发电厂电气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电力的生成、传输、分配和控制。

电气系统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并能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要点3.1 发电厂电气负荷计算在设计发电厂电气系统时,需要准确计算负荷,以确定发电机的容量和配电系统的规模。

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到正常负荷、峰值负荷和备用负荷等因素。

3.2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需要选择适合的发电机、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满足电力需求,同时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效率和经济性。

3.3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保护与控制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设计合理的保护与控制系统。

这包括过电流保护、过压保护、欠频保护等,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和远动系统等。

3.4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接地设计电气系统的接地设计是防止电气设备和人员触电的重要措施。

需要合理选择接地方式,并确保接地电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实例4.1 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参数以某发电厂为例,介绍其电气系统的设计参数。

包括负荷计算结果、设备选择、保护与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接地设计等。

4.2 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图纸展示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图纸,包括主接线图、保护与控制图、接地图等。

通过图纸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电气系统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五、总结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课程设计资料涉及到负荷计算、设备选择、保护与控制、接地设计等多个方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容量的确定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电力负 荷增长速度、系统规模和电网结构以及备用容量等 因素有关。发电厂装机容量标志着发电厂的规模和 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设计时,对发展中 的电力系统,可优先选用较为大型的机组。但是, 最大单机容量不宜大于系统总容量的10%,以保证 在该机检修或事故情况下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三、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
29
2.具有发电机电压母线接线的主变压器
容台容数确定原则:量数 ②③为当接在发电压机发对电在保接若确当
机电母电母电压
线压电上有负的2接线母压
台最荷及大供以上电一可主变压器时,或修检组机的台者当靠其供容于最大热发量接中性因负母线退出限需故而动荷运制行
不应,主少时他应其力不器出压厂变本行于2台压器。应器其能应总能输容从送量电除母满剩统述几功点的率送倒余上系足线力7要0求%,
❏方案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最小费用法、净现值法、 内部收益率法、抵偿年限法。
❏在课程设计中,主要采用抵偿年限法。
四、主接线方案的经济比较
如:发电机容量容50量MW确,定功原率则因:数
量0压.8为负,荷厂最用小电15率MW 1投①有负率在母压主剩系在电最扣后应电剩0,%当入统发荷。发线母要余满压小除能压余,则,发运。电 和主电和线 作功足供负厂将母有主主发电行机剩变机升之用率发电荷用发线功变变电机时电余连电高间是送电的负电上和压,压机全,压功接压电将入,机日荷机的无器并器电部容 功容量送人系
❏主变压器和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 问题。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过电压 水平、保护配置等有关,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 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主变压器和发电机的 运行安全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等。
一、对原始资料分析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设-课程设计(精编文档).doc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设-课程设计(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目录第1章概述 5 1.1 设计的依据. 5 1.2 电力系统概述 5 1.3 110kV变电所各级电压负荷情况分析. 61.4 110kV变电所的自然条件 6第2章电气主接线7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7 2.2 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的选择72.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与确定92.4 110kV变电所主接线图15第3章所用电接线设计163.1 所用电设计的要求及原则.163.2 所用变的确定及所用变接线的选择16第4章短路电流计算194.1 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194.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步骤194.3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20第5章电气设备选择25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255.2 10kV配电装置电气设备选择25.5.3 110kV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的选型33参考文献41第1章概述1.1设计的依据1.1.1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下达的任务和原始数据设计。

1.1.2设计内容为了满足该县负荷发展及电网电力交换的需要,优化该县的电网结构,拟在县城后山设计建设一座110/10的降压变电所,简称110kV 变电所。

1.2电力系统概述1.2.1本变电所与电力系统联系12连。

由于原始数据未提供电力系统XX、S及110kV变电所接线路长度j取为100MVA;按供电半径不大于5kM要L。

这里将XX取为0.0451, Sj求,110kV线路长度定为4.8kM。

1.2.2 110kV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根据110kV变电所与系统联系的情况,该变电站属于终端变电所。

2、110kV变电所主要供电给本地区用户,用电负荷属于Ⅱ类负荷。

1.3 110kV变电所各级电压负荷情况分析1.3.1供电方式110kV侧:共有两回进线,由系统连接双回线路对110kV变电所供电。

10kV侧:本期出线6回,由110kV变电所降压后供电。

1.3.2负荷数据1、全区用电负荷本期为27MW,共6回出线,每回按4.5MW计;远期50MW,14回路,每回按3.572MW设计;最小负荷按70%计算,供电距离不大于5kM。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2)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2)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发电厂的电气设备及工作原理。

课程设计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发电原理和发电机、输电与配电系统、电气控制与保护系统以及电气设备的维修与检修。

二、发电原理和发电机1.发电原理概述:讲解发电的基本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2.动力发电机:介绍各种动力源的应用、工作原理和特点。

3.发电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发电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4.发电机的参数和性能:阐述发电机的各种参数和性能指标,如额定功率、功率因数、效率等。

5.发电机调压与调速系统:讲解发电机的调压和调速机构、系统和方法。

三、输电与配电系统1.输电系统:介绍高压输电系统的概念、工作原理和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等。

2.配电系统:介绍低压配电系统的概念、工作原理和设备,包括低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等。

3.电力变压器:详细介绍电力变压器的结构、原理和分类。

4.配电设备的选择与布置:讲解配电设备的选择原则和布置方法。

四、电气控制与保护系统1.电气控制系统: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方法。

2.电气保护系统:详细讲解电气保护系统的作用、分类和工作原理。

3.发电机保护:讲解发电机的各项保护功能和保护措施。

4.输电与配电系统的保护:介绍输电与配电系统常见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控制策略。

五、电气设备的维修与检修1.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介绍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方法和周期、注意事项等。

2.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修:详细讲解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步骤。

3.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强调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六、课程评估1.课程作业:设计一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操作业,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课程考试:设计一套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和解答题的考试题目,用于综合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发电厂的电气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气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以及电气设备的维修与检修技术。

发电厂的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的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的电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3.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发电厂电气系统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遵循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力工程工作奠定基础。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发电厂概述:介绍发电厂的分类、发展历程、基本工作原理及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2. 电气设备及其原理:讲解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主要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功能。

3. 电力系统参数:阐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4. 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分析发电厂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等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

5. 安全操作与事故处理:介绍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6. 设备维护与保养:讲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7. 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操作、故障分析、绘图及设计计算等实际操作训练。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1)一、讲授题目:绪论二、教学目的:作为平台课程,涉及的专业学生不同,应在课程的开始全面介绍电力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让同学门对专业课程有个初步了解,以便选修相关课程。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我国电力工业及发展历史和方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引起同学们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简况。

2)电力工业发展前景。

3)能源和电能。

4)发电厂的类型。

5)变电所的类型。

6)发电厂的电气设备。

四、教学手段:本章的内容比较多,单纯地靠板书无法给同学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应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入大量的图片来讲解。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六、实验:无七、习题:习题集1-3、1-4、2-1、2-2、2-3“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2)一、讲授题目: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导体发热和电动力的危害,掌握提高导体长期载流量的措施,短时发热的特点,短时发热导体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导体电动力的方法,为电气设备的选择提供基础。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导体载流量和运行温度计算方法。

2)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方法。

3)载流导体短路时电动力计算方法。

难点:1)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导体出现最高温度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手段:本章的公式比较多,推导过程复杂,但结论都比较简单,在充分理解推导过程含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六、实验:无七、习题:习题集3-1~3-12“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3)一、讲授题目电气主接线二、教学目的了解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各类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及特点,了解发电厂和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掌握限制短路电流的意义及方法,了解各类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2.各类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及特点;3.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1. 引言本文档是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电厂的电气系统运行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设计主要包括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主要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电气系统的保护与控制等内容。

2. 发电厂电气系统结构与原理2.1 发电厂电气系统结构发电厂的电气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力电子设备和配电系统等组成。

本节将详细介绍电气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2 发电机结构与原理发电机是发电厂的核心设备,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本节将详细介绍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选取与设计。

2.3 变压器结构与原理变压器是发电厂电气系统中的重要设备,负责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变压、升压或降压。

本节将对变压器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2.4 开关设备与电力电子设备开关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在发电厂的电气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控制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本节将介绍开关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的作用和应用。

3.1 发电机选型与布置发电机的选型与布置是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将介绍如何选择适当的发电机类型和参数,并进行合理布置。

3.2 变压器选型与布置变压器的选型与布置是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本节将详细介绍变压器的选型原则和布置方法。

3.3 开关设备与电力电子设备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开关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对于发电厂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如何选择适用的开关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

4.1 电气系统保护电气系统的保护是保证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电气系统保护设备和保护原理。

4.2 电气系统控制电气系统的控制是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的核心环节。

本节将介绍电气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常用控制策略。

5. 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掌握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的选型与布置方法,以及电气系统的保护与控制技术。

这将为学生今后在发电厂电气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发电厂电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电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发电厂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启停、调试及故障排查的基本技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发电厂电气系统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对发电厂电气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电力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养成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遵循职业道德,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气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电力工程人才。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设备基本原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设备概述2. 发电厂电气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升压站、配电装置、继电保护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及设备3. 发电厂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技巧及安全操作规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发电厂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4. 发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分析发电厂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原因,探讨故障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拟设计的火力发电厂主接线方案I
图2拟设计的火力发电厂主接线方案2
4变压器的选择
在发电厂中,用来向电力系统或用户输送功率的变压器,称为主变压器;用于两种电压等级之间交换功率的变压器,称为联络变压器;只供本厂用电的变压器,称为厂用变压器或自用变压器。
4.1主变压器
本设计中有两台主变压器,该两台主变压器分别与两台600WM发电机组相连,并且都选用两绕组变压器。发电机与主变压器采用单元接线,保证了发电机电压出线的供电可靠,所以采用单元接线的主变压器原则:
3.3500kV电压级
(3)500kV电压级。500kV电压级,负荷容量比较大,其主接线是本厂向电力系统输送功率的主要接线方式,为保证可靠性,可能有多种接线方式,经过定性分析筛选后,可以选用的方案为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和一台半断路器接线,通过联络变压器与220kV连接,并通过一台三绕组变压器和10.5kV电压联系,以提高可靠性。一台600MW机组与变压器构成单元接线,直接将功率送到500kV电力系统。
高压
低压
750000
220/242
270
630
0.25
14
4.2联络变压器
本设计中联络变压器只有一台,连接10.5kV电压母线与220kV电压母线,且采用三绕组变压器,联络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应考虑以下两点:
(1)联络变压器的容量应能满足两种电压网络在各种不同运行方式下,网络间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交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指导教师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发电厂电气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所提供的某火力发电厂原始资料(详见附1),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对原始资料的分析
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至少两个方案)
3.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3.110.5kV电压级9
3.2220kV电压级9
3.3500kV电压级9
4变压器的选择11
4.1主变压器11
4.2联络变压器11
5方案的经济比较13
5.1一次投资计算13
5.2年运行费计算13
5.3年费用计算13
6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14
7结论15
8参考文献16
1前言
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由于电能不仅便于输送和分配,易于转换为其它的能源,而且便于控制、管理和调度易于实现自动化。因此,电能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电能都由电力系统中发电厂提供,电力工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得到迅猛发展。到2003年底,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达38450万千瓦,发电量达19080亿度,居世界第2位。工业用电量已占全部用电量的50~70%,是电力系统的最大电能用户,供配电系统的任务就是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
2原始资料分析
原始资料:
某火力发电厂原始资料如下:装机4台,分别为供热式机组250MW(UN=10.5kV),凝汽式机组2600MW(UN=20kV),厂用电率6.5%,机组年利用小时Tmax=6500h。
系统规划部门提供的电力负荷及与电力系统连接情况资料如下:
(1)10.5kV电压级最大负荷21MW,最小负荷16MW,cos=0.8,电缆馈线10回;
4.所选方案的经济比较
5.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三、设计计划
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1天:查阅相关材料,熟悉设计任务
第2~3天:分析原始资料,拟定主接线方案
第4天: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第5~6天:绘制主接线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第7天:答辩
四、设计要求
1.按照设计计划按时完成
(2)220kV电压级最大负荷251MW,最小负荷201MW,cos=0.85,架空线5回;
(3)500kV电压级与容量为3500MW的电力系统连接,系统归算到本电厂500kV母线上的电抗标么值xS*=0.021(基准容量为100MVA),500kV架空线4回,备用线1回。
2.1工程情况
由于有250MW供热式机组,2600MW凝汽式机组,厂用电率6.5%,故发电厂类型为凝气式火电厂,设计电厂为大型火电厂,总容量为250+2600=1300MW,发电厂运行方式及年利用小时数,直接影响着主接线设计,因为机组年利用小时Tmax=6500h,远远大于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平均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所以本火电厂以承担基荷为主,相应主接线应以供电可靠为主选择接线形式。
在电力系统中,大、中型火电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我国的电源结构中火电设备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5%。一旦故障轻则引起大面积停电,重则可能引起电网崩溃。本次设计的火电厂在电网占有重要位置,一旦发生事故将引起主网的解裂,所以对火电厂主接线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以确定一种安全经济成熟的主接线形式。
现代电力工业在国际上已经迅速发展,其发展的特点是:采用大容量的发电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和巨大的水、火、核电联合电力系统的形成,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火力发电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对待。而现代化火力发电厂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是在多种专业有机配合,密切协作下完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在审议后的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为发电厂的发展制定具体方案,在设计中,贯彻国家各项政策,遵照有关的设计技术规定,从整体出发,深入论证电源布置的合理性,提出网络设计方案,并论证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此需进行必要的计算,考虑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并为发电厂及下一级电压的系统设计创造条件。
10.5kV电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对220kV与500kV高压电力系统,皆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电机中性点都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或经单相配电变压器(二次侧接电阻)接地。
3.2220kV电压级
(2)220kV电压级。出线回路数为5回,为了使其出线断路器检修时不停电,应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接线或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其进线仅从10.5KV送来剩余容量250—[(1006.5%+21]=72.5MW并不能够满足220kV最大负荷250MW的要求。为此,拟采用以1台600MW机组按照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形式接至220kV母线上,其剩余容量或机组检修时不足容量由联络变压器与500kV接线连接,彼此之间相互交换功率。
2.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模板及格式要求详见附2和附3)一份、主接线方案图(A3)一张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时间:Leabharlann 摘要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在发电厂中,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都是其电气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电厂一次接线,即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其代表了发电厂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同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关系。
额定容量(kVA)
连接组号
额定电压(kV)
阻抗电压(%)
150000
YNyn0d11
220±2x2.5%/121/15.75
高-中24高-低15
中-低8
5方案的经济比较
采用最小费用法对拟定的两方案进行经济比较,两种方案中的相同部分不参与比较计算,只对相异部分进行计算。计算内容包括一次投资和年运行费用。
两台双绕组主变压器容量确定公式为:
220kV与500kV电压等级系统的双绕组主变压器为SFP7-750000/220型
表1SFP7-750000/220型参数
型号
SFP7-750000/220
连接组别
Ynd11
额定容量(kVA)
额定电压(kV)
空载损耗(kW)
短路损耗(kW)
空载电流(%)
阻抗电压(%)
本次火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程序有四个方面: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步骤和内容: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接线方案的拟定、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方案的经济比较、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本火电厂有250MW供热式机组,2600MW凝汽式机组,包括三个电压等级:10.5kV电压级、220kV电压级、500kV电压级。
2.2电力系统情况
总容量为250+2600=1300MW,占电力系统总容量1300/(3500+1300)100%=27.1%,超过了电力系统的检修备用容量8%~15%和事故备用容量10%的限额,说明该厂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应选择可靠性较高的主接线形式。
为简化网络结构及电厂主接线,减少电压等级,电厂接入系统电压不应超过两级,两台50MW机组接入10.5kV系统,一台容量为600MW机组接入220kV系统,另一台容量为600MW及以上的机组接入500kV系统,且出线数目应尽量减少,以利于简化配电装置的规模及其维护。
从负荷特点及电压等级可知,10.5kV电压等级上的地方负荷容量不大,共有10回电缆馈线,与50MW发电机的机端电压相等,采用直馈线为宜。20kV电压为600MW发电机出口电压,既无直配负荷,又无特殊的要求,拟采用单元接线的形式,可以节省价格昂贵的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又利于配电装置的布置;220kV电压级出现回路数为5回,为了保证检修出线断路器不致对该回路停电,拟采用带旁路母线接线形式为宜;500kV与电力系统有4回馈线,备用线1回,呈强联系形式并送出本厂最大可能的电力为1300-16-201-13006.5%=998.5(MV)。可见,该厂500kV级的接线对可靠性要求应当很高。
我国的电力系统从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到1991年底,电力系统装机容量为146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750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四位。输电线路以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为网络骨干,形成4个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的大区电力系统和9个超过百万千瓦的省电力系统,大区之间的联网工作也已开始。此外,1989年,台湾省建立了装机容量为1659万千瓦的电力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