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最苦与最乐”的主题,认识到人生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探讨课文中的苦与乐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观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课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讨论作者的论证方法和解说方式。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苦与乐的例子,思考其中的经验和启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他们的观点阐述和逻辑思维。
六、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进行改进。
2. 课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文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后续章节待补充。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课文作者:梁实秋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分析并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写作技巧的欣赏和借鉴。
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领悟。
2. 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体会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梁实秋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最苦与最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及课文主题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解读课文深层含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2)教师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一、课题释疑理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
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
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
(板书:未尽――责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
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
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
)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造成人们痛苦和快乐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面对苦难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最苦与最乐”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造成痛苦和快乐的原因分析。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原则及原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
3.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最苦与最乐》相关内容。
4.2 辅助材料:案例分析、讨论题等。
4.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出“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讲解知识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造成痛苦和快乐的原因。
5.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如何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5.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苦难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强调“最苦与最乐”原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并将体会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拓展6.1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其他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哲学观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苦难和快乐的理解。
6.2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难点: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设置疑问,激起好奇心,开启学习的思维。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预习展示[设计意图]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1、(1)积累字词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纵然()〔答案〕、huì、shì、qì、lǎn、mǐn、xiè、dū、fán、zòng2、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作者背景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懂部分,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讲解与解答: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最苦与最乐》文本。
2. 作者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参考书籍或文章。
3.2 教学材料1. 学生笔记本和笔。
2.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3. 分组讨论问题和相关资料。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反馈1. 课堂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学习方法和思路。
2. 阅读理解题目答案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其纠正错误和提高。
3. 学生讨论表现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积极参与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主题。
2.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或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苦与最乐》教案(北师大九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北师大九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最苦与最乐》教案(北师大九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最苦与最乐》教案(北师大九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最苦与最乐》是一篇叙述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家庭中离开世界的爷爷和疯颠般活泼的侄孙之间的友情故事。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讨论,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祖孙之间的友谊以及生老病死带来的不同感受。
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北师大九年级选修教材中的一篇叙述文,以家庭为背景,描绘了爷爷和侄孙之间的温馨互动。
文章语言简洁、清新自然,人物形象鲜明、传神逼真,读起来十分舒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叙述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本文的阅读技巧,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获得文章所传递的主题。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自我表达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和尊重老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奋、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2)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主题。
2.难点(1)理解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情感;(2)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四、教具准备教学PPT、电子白板、视频。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从外部感官接触到家庭、祖孙等概念,启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展示几组家庭照片,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之间的感情;或者播放一段状态迥异的祖父和孙子的日常生活片段,引发学生忆家情怀。
2.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通过理解试答题,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可以使用班内三人小组方式让学生进行读后讨论,让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讲解通过PPT等方式,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意义。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们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2. 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探讨的含义,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论点。
2. 解读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文章,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论点。
2. 小组分享,总结文章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3. 教师讲解和解读文章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
第三章:深入探讨主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文章中的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和逻辑关系。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例子和案例,思考其中的意义。
2. 小组分析文章的论证和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组织小组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活动:1. 小组分享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3.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意义。
第五章: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最苦与最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最苦与最乐”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最苦与最乐”的原则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难也有乐趣。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学会在苦乐中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所阐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讨论生活中的苦与乐,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领悟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学会在苦乐中成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苦与乐,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作者及其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3. 内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观点,阐述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苦与乐,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在苦乐中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关注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生活中苦与乐的感悟,通过作业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最苦与最乐》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的背景介绍和案例分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生活中的苦与乐。
3. 准备教学评价的工具,包括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的标准。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文或书籍,扩展他们的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或社区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
3. 邀请专家或社会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苦与乐的经历和感悟。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
2. 引导学生思考快乐与痛苦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1. 快乐与痛苦的定义及辩证关系。
2. 快乐与痛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快乐与痛苦的理解。
2. 讲解快乐与痛苦的定义及辩证关系。
3. 举例说明快乐与痛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最苦的体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教学内容: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2. 分析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教学步骤:1. 提问学生生活中最苦的体验是什么。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3. 分析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第三章:最乐的体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教学内容: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2. 分析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教学步骤:1. 提问学生生活中最乐的体验是什么。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3. 分析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第四章:痛苦与快乐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痛苦与快乐的转化。
教学内容:1. 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实现痛苦与快乐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提问学生如何实现痛苦与快乐的转化。
3. 分析实现痛苦与快乐的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
3. 分析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的方法。
第六章:案例分析一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生活中的苦与乐。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味苦与乐的能力。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1.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概念。
2.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含义。
3.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最苦与最乐”。
五、教学准备:5.1 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讨论话题。
5.2 准备教学PPT,包括“最苦与最乐”的定义、案例分析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最苦与最乐”?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认为哪些是最苦的,哪些是最二、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定义:1. 解释“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看待和处理,以达到成长和进步的目的。
2. 强调“最苦与最乐”是一种态度,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用“最苦与最乐”的态度去面对。
2. 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总结“最苦与最乐”的理念,强调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
3. 提醒学生,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时刻,都是成长的契机,要珍惜并从中学习。
六、教学内容:6.1 分析不同的人生阶段,探讨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
6.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承七、教学过程:7.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在不同阶段遇到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涩也有欢乐。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苦难的态度,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快乐。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2. 学会在生活中面对苦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苦与乐。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苦难时的勇气和担当。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故事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夸父追日”等,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思考。
2. 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涩也有欢乐。
3.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名人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并寻找快乐的故事,如司马迁、霍金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苦难和如何克服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快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扩展: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在面对苦难时的经历,如体育、艺术、科学等,让学生了解到在各个领域中,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苦难,但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最终取得了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没有取得显赫的成就,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积极面对苦难,传递正能量,这样的人同样值得尊敬和学习。
七、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户外拓展、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八、课堂互动:1. 教师设立“感悟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苦难时的经历,以及如何克服苦难、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作者观点的深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查找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难句,小组内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教师解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最苦与最乐》;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视频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增强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构思《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二、过程设计1、教法学法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1)导入课题: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描写生活中苦难与快乐并存的优秀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读者深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学会分析人生中的苦难与快乐。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珍惜眼前的快乐。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作者、背景及课文主题。
2.2 课文内容解析2.2.1 分析课文中的苦难与快乐描写,理解苦难与快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2.2 探讨作者对待苦难与快乐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思考3.1 问题设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3.3 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总结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编写关于自己生活中苦难与快乐的作文,或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苦难与快乐的情景。
4.2 活动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
4.3 活动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第五章:课程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5.2.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2 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和树立。
5.2.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第六章:课后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布置相关的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6.2 作业要求1. 阐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以及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最苦与最乐》教案
-理解梁启超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这种背景如何影响了作者的观点。
-鉴赏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能够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如何做到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举例解释:
-针对社会背景的理解,教师可通过提供历史资料或讲述相关故事,帮助学生建立起作者观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梁启超所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基本概念。这是指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面临的极大困境和克服困难后的极大喜悦。(详细解释概念)。它是我们理解人生百态,培养乐观心态的重要基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梁启超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希望,以及这种思想如何帮助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5.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和阐述。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事实、例证和对比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识别并学习文章中的精彩语句,理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文章主旨和结构的分析,深化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梁启超及其时代的背景,认识到优秀文化传统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升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合理论证。
2023最新-最苦与最乐 教案优秀9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优秀9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本文是美丽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
研读课文。
篇一(一)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
1.2.3 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1.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2.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3.1.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1.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使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关键词汇和句型。
3.2.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引入话题:谈论人生的苦与乐。
4.1.2 课文《最苦与最乐》。
4.2 自主学习4.2.1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2.2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针对课文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3 课堂讨论4.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4.3.2 分享观点: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思考与反思4.4.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4.2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教案(合集8篇)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教案(合集8篇)七年级最苦与最乐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 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展示自我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释,放下。
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 ,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研读课文(一)谈苦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二)论乐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学习文中的苦乐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2)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授课语言还应灵活多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