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癌症治疗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乳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进一 步细化分子分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意义
新型分子分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预测肿 瘤对治疗的反应和患者的预后,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分级系统间比较和关联性分析
传统分级系统与分子分型方法的比较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 升举措
康复期评估指标建立
01
生理指标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治疗效果。
心理指标
02
03
功能指标
采用心理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 抑郁等情绪状态,以及应对方式 和社会支持情况。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 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度 和效果。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与癌症治 疗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组织病理学基础 • 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分级系统 • 癌症治疗方式选择依据与策略制定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与挑战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举措
01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组织的恶性 肿瘤,主要由乳腺导管或小叶内的细 胞异常增生而形成。
发病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 化趋势。
乳腺癌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 女性,其患病风险明显 增加。
生殖因素
如初潮年龄早、绝经年 龄晚、未生育或晚育等, 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 病风险。
生活方式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 食,缺乏运动,过度饮 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 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种类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种类引言乳腺穿刺病理报告是对乳腺组织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后的结果描述和分析。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能够提供关于乳腺疾病的重要信息,对于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种类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种类1.细胞学报告:细胞学报告主要通过对乳腺组织中的细胞形态、核型和细胞结构的观察,来判断细胞的异常情况。
细胞学报告常用于乳腺肿块或乳腺导管液体的检查。
根据细胞学特征,可以将细胞学报告分为良性、恶性和可疑恶性三类。
2.组织学报告:组织学报告是通过对乳腺切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病理学分析,来确定乳腺组织中的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
组织学报告通常用于乳腺手术标本的检查。
根据病理学特征,组织学报告可以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等类型。
3.免疫组织化学报告:免疫组织化学报告是在组织学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标记来检测乳腺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或蛋白质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报告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并预测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
4.分子病理学报告:分子病理学报告通过检测乳腺组织中的遗传物质(如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来评估肿瘤的分子特征和预后。
分子病理学报告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临床应用1.早期诊断:乳腺穿刺病理报告能够提供乳腺病变的准确诊断结果,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等严重疾病。
对于乳腺肿块的细胞学分析和乳腺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
2.治疗指导:乳腺穿刺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结果,可以提供对乳腺疾病的分子分型和预后的评估,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报告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等。
3.随访和预后评估: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结果可以作为乳腺疾病随访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定期的乳腺穿刺病理报告检查,可以监测乳腺病变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病理学:乳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
圆柱瘤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 上皮-肌上皮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肌上皮瘤
伴癌的腺肌上皮瘤 腺样囊性癌
3,伴髓样特征的癌
髓样癌(典型髓样癌) medullary carcinoma,MC
• 大体 肿块呈结节状,边界清楚,质软。 • 镜下 5个条件
低级别腺鳞癌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新增)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独立) 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名称改变)
软骨样分化 骨样分化 间叶分化的其它类型 混合性化生性癌 肌上皮癌(归属改变)
2012乳腺肿瘤WHO分类(第四版)
少见类型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原神经内分泌癌)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美国病理学医师学院(college of America pathologists,CAP)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
1 2
少或无(<10%) 3
差异显著
3
≥10
3
以上3项得分之和
Ⅰ级
3-5
Ⅱ级
6或7
Ⅲ级
8或9
二,特殊亚型
1,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 )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 发表者:薛兴阳11281人已访问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A. SBR分级标准1.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
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400)①1/10HPF为1分。
②2/10HPF为2分。
③>2/10HPF 为3分。
B.WHO分级标准1.腺管形成①>75%为1分。
②10%~75%为2分。
③<10%为3分。
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
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
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400)①0~5/10HPF为1分。
②6~10/10HPF为2分。
③>11/10HPF为3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1.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①1/10HPF为1分。
②2~3/10HPF为2分。
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所涉及的肿瘤标志物种类繁杂,方法多样,结果不一。
本文力争从实用性出发,对目前众多医院已能常规开展免疫组化检测的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1肿瘤分期1.1微浸润与假性浸润:癌的微浸润通常指癌侵透基底膜,含基底膜成分的抗有助于确定基底膜的完整性,两种最常用的抗体是IV 型胶原或层粘蛋白(LN)抗体。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底膜缺如或明显断裂可确定有微浸润。
在乳腺及前列腺病变中,良性假性浸润性病变与浸润性癌难以区别的情况较为多见。
乳腺组织其基底细胞层由肌上皮细胞组成,通过特异性肌动蛋白(actin)抗体标记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肌上皮细胞。
浸润性小管成分如包绕有肌上皮细胞则提示良性病变。
在前列腺组织,通过不同种类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的表达情况可以将基底细胞与腔面的细胞加以区别,现已有几种专一性抗体,如基底细胞表达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而腔面的细胞表达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
这些免疫反应特性可用于良恶性前列腺上皮的区别,如基底细胞几乎见于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而决不出现在恶性腺上皮的外周。
1.2隐匿性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骨髓及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癌,其原理是利用抗体能区别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能力,从而将上皮癌细胞与骨髓及淋巴结内的正常结构区别开来。
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检测出不同肿瘤骨髓或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包括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等。
Guterson等发现,通过较细致的组织形态学观察或免疫组化方法来寻找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约有8%--30%常规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可被检出有隐匿性微转移。
2.肿瘤相关抗原2.1癌胚抗原(CEA):CEA表达可见于正常胃肠和胆囊上皮细胞、胃、结肠息肉和癌旁粘膜、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及各类汗腺腺瘤等,阳性表达多呈膜性分布或灶性胞浆阳性。
CEA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包括胃癌、结肠癌、小肠癌、胰腺癌、胆管癌、宫颈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等,阳性分布多为胞浆着色,少数为胞膜阳性,染色强度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与病理诊断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与病理诊断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
准确、及时地进行乳腺癌的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及病理诊断的相关内容。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乳腺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1. 乳腺影像学检查乳腺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技术。
(1)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通过乳腺钼靶、乳腺钼酸钠注射检查等方式,观察乳腺内的结构、密度等情况,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2)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传播特性,观察乳腺内的结构、肿块的形态、边界、血流情况等,对于乳腺肿块的定性、定位和定性有较高的准确性。
(3)乳腺磁共振:乳腺磁共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早期和多中心性乳腺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是成本较高,临床应用相对有限。
2. 肿瘤标志物检测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测定患者血清或体液中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来辅助乳腺癌的诊断和监测疗效的方法。
(1)CA15-3:CA15-3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通常用于监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2)CEA:可作为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尤其在晚期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3.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低创伤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方法。
通过将极细的针头插入肿块或可疑乳腺区域,采集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肿块的良恶性,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对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最可靠、最准确的诊断手段。
通过乳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方式,将乳腺肿物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和染色阳性的肿瘤标记物,以确定乳腺癌的类型、浸润深度、分级和分子化性等信息。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
· 科普与经验交流 ·942020年 第22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又被称之为“女性第一杀手”,当患者的一侧或双侧乳房细胞异常增殖不受控制时就会导致患病,此种疾病的患病率还是非常高的,在20岁前较为少见,但20岁以后其患病率有了明显的升高,主要发病群体集中在45-74岁这一年龄段。
近几年,受饮食不规律、药物滥用、运动缺乏、工作压力大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也随之呈现出一种持续升高的趋势,如何预防、治疗乳腺癌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其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确诊,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病理诊断仍旧是各种肿瘤性质疾病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那么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呢?小编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乳腺癌,本文就将这一问题展开详细描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一起看一看吧!乳腺癌的病理分型是什么?对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较为复杂,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四种: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那么下面就将针对这几种类型乳腺癌特点进行分别阐述:(1)非浸润性癌:此种类型的乳腺癌属于早期癌症,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病变存在于乳腺导管和腺泡内,并未突破基底膜。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乳腺导管壁基底膜):其在乳腺中心导管位置处发生的一种原位癌,其并未侵犯间质,属于癌前病变,有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其癌细胞成实性、筛状、冠状、低乳头状。
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疾病主要累及小叶,小叶扩大变形,腺管基膜完整,腺管会有明显征管,其充满形态一致的瘤细胞,但排列不规则,其切面呈现为粉红色半透明稍硬颗粒状区,病变多数呈多灶性,癌细胞的体积稍大,通常会累及双侧乳房,发展缓慢。
(2)早期浸润性癌:此时癌细胞浸润程度<10%,仍旧属于癌症早期,此时治疗也可以去的较好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继宫颈癌之后的第二大癌症,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10的女性在各个年龄段都会遭受乳腺癌的侵袭,并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了显著的增长。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乳腺癌已是造成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研究显示,1999年美国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为135.9/10,000。
我国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乳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区域,但近几年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生率却有了显著的上升,1999年上海城区女性的乳腺癌患病率已达52.98/10万。
目前,乳腺癌已是我国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每年因这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4万,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体和心理。
因此,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重大临床问题。
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影像医师、外科医师、病理医师密切配合,对病理医师而言,了解乳腺病理学是进行乳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具体分析乳腺癌的病理分类。
一、病理组织学基础你了解多少?(一)肿块形态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其肿瘤的边缘有明显的浸润生长,与周围的组织结合,质地坚硬,切面凹陷。
在这些肿瘤中,有一些肉眼难以分辨的界限。
少数乳腺肿瘤的超声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这种肿瘤的病理学大致上为圆形,边界清晰,质地较为柔软。
局部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均未见明显肿块,仅局限于特定的象限,少数可触及多个象限,病理标本中未见明显肿块,但病灶部位的乳腺腺体质地坚硬。
(二)肿块边界的病理肿块边界声图特征可分为毛刺、强回声晕、边界模糊、边界清晰四种类型。
病理学观察显示,病变组织呈纵行或成行浸润,肿瘤组织与正常和/或脂肪组织相互交错分布,侵犯癌周围多有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呈条索状分布;超声显示有强烈的回声晕,边界粗糙且不均匀的强回声晕,其病理特征与癌组织侵犯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的反应性增生形成不规则的交界,病理学观察显示,肿瘤周围有大量的肿瘤细胞,而正常的腺体或/和脂肪组织则很少,肿瘤周边没有恶性晕征,其边缘组织结构以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包膜为主。
乳腺组织标记物适用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乳腺组织标记物适用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乳腺组织标记物是指在乳腺组织中广泛表达的一类分子,其特点是在乳腺细胞中具有特异性的表达或过度表达。
这些标记物在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乳腺组织中标记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提供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指导。
乳腺组织标记物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乳腺组织标记物被发现并得到应用。
这些标记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凋亡标志物等,每个类别都在特定的乳腺疾病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然而,乳腺组织标记物的适用标准仍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
由于乳腺组织标记物的种类繁多,不同标记物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及病情阶段。
因此,确定乳腺组织标记物的适用标准对于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乳腺组织标记物的适用标准进行综述和总结,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探讨不同乳腺组织标记物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和可行性。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指导。
通过对乳腺组织标记物适用标准的深入研究,相信能够加深我们对乳腺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提供更为个体化的诊疗策略,最终提高乳腺疾病的预后和生存率。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乳腺组织标记物适用标准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首先,我们将简要说明乳腺组织标记物的定义,明确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接着,我们将介绍乳腺组织标记物的分类情况,以便对不同类型的标记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乳腺组织标记物的适用标准。
首先,我们将介绍乳腺组织标记物的适用范围,并列举一些典型的标记物作为例子进行阐述。
然后,我们将探讨乳腺组织标记物的标准化测试方法,包括标记物的测定、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解读等方面。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 r 1 5 ]C h o i Y J , Hu r S Y, P a r k J S , e t a 1 .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u p p e r v a g i —
・
论
著 ・
乳 腺癌 分 子分 型 与病 理 分 期及 预 后 的关 系
凌臻 栋 , 徐 红 , 孙 建 , 吕凯 荧 , 张成 刚。
( 1 . 上 海 市第一人 民 医院分 院普 外科 , 上海 2 0 0 0 8 1 ; 2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 岳 阳 中西 医结合 医院普 外科 , 上海 2 0 0 4 3 7 )
v a g i n a l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mo r c e l l a t i o n o f b u l k y u t e r u s wi t h e n —
[ 2 ] S c h e r D, N g h i e m W, Az i z S , e t a 1 . E n d o me t r i a l s t r o ma l
检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0 1 6年 第 1 3卷 增 刊 1 1 L a b Me d C l i n , 2 0 1 6 , V o 1 . 1 3 S u p p l I I
・7 5・
巧均 会 减 少手 术 时 间 的应 用 “ ] 。本 研 究 A 组 患 者 在 手 术 过 程
s ar c o ma me t a s t a t i c f r om t he u t e r u s t O t he i nf e r i or Ve n a
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进展
N
肿瘤缓解情况n(%)
至事件时间中位(月)(95%CI)
CR
PR
SD
PD
NE
RR(95%CI)
DOR
TTP
G1250组
56
0(0.0%)
25(44.6%)
14(25.0%)
11(19.6%)
3(5.4%)
44.6%(31.3,58.5)
7.9(5.6,11.0)
8.6(6.5,10.3)
三阴
14
0
5
ESMO《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对TNBC治疗建议(1)
对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应考虑选择细胞毒药物治疗对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进展者,一线治疗首选以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这是唯一具有1类证据水平(1A)的标准治疗对于多数患者,单药细胞毒药物序贯化疗与联合化疗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毒性反应相对较少,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分层因素:化疗方案从诊断到第1次进展时间ER/PR状态
RIBBON-2研究亚组分析
二线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TNBC可有PFS获益,OS有延长趋势
治疗
化疗蒽环类与紫杉类健择联合紫杉醇卡培他滨联合伊沙匹隆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剂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多西他赛联合贝伐单抗化疗联合贝伐单抗
化疗联合EGFR抗体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卡铂联合西妥昔单抗化疗联合PARP1制剂
78(30)(25-36 %)
化疗联合EGFR抗体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卡铂联合西妥昔单抗化疗联合PARP1制剂
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
一线治疗:E2100(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III期研究)
P(90mg/m2 IV >1h qw ×3w)+B(10mg/kg q2w) q4wP(90mg/m2 IV >1h qw × 3w)+安慰剂 q4w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与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与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学分级和预后评估是指根据乳腺癌组织的形态学特点、分子学标志物和临床指标来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及治疗反应。
通过病理学分级和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1. 病理学分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组织的组织学特点和分化程度来对肿瘤进行分级,常用的分级系统是以史蒂文斯-贝尔曼(Scarff-Bloom-Richardson,SBR)分级系统为代表。
该分级系统主要依据乳腺癌组织的核染色质形态学、核仁的大小和数目、管腔的形成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将乳腺癌分为I级、II级和III级。
1.1 I级乳腺癌I级乳腺癌是指肿瘤细胞呈现出较小、均匀的核、规整的核仁和较好的管腔形成,这些特征表明这种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I级乳腺癌通常预后较好,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
1.2 II级乳腺癌II级乳腺癌是指肿瘤细胞的核染色质形态学、核仁的大小和数目、管腔的形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常,分化程度相对较低。
II级乳腺癌的预后较I级乳腺癌差,但仍有一定的治疗机会。
1.3 III级乳腺癌III级乳腺癌是指肿瘤细胞的核染色质形态学、核仁的大小和数目、管腔的形成均异常,分化程度很低。
III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
2. 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理学分级和分子学标志物来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及治疗反应。
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以及Ki-67等标志物水平。
2.1 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大小是评估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肿瘤越大,预后越差。
2.2 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2.3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是预测乳腺癌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
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xx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
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许多女性来说,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对其预后的了解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
一、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乳腺癌根据病理学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粘液癌、腺泡状癌等。
这些类型有着不同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1. 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变异,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浸润性导管癌通常以形状不规则的单个肿块出现,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2.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的上皮细胞,相比于浸润性导管癌,其生长速度较慢。
浸润性小叶癌通常以一个或多个结节的形式出现,可以通过乳腺癌筛查程序进行早期发现。
3. 乳头状癌乳头状癌表现为乳头状或呈乳头状的病变,通常位于乳头区域。
它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有时也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
乳头状癌具有纤维母细胞瘤样的生长模式,这是一种少见但容易被误诊的病理类型。
4. 粘液癌粘液癌是乳腺癌中一种罕见的亚型,其特点是瘤内有丰富的黏液分泌物。
粘液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对较温和,预后相对良好。
5. 腺泡状癌腺泡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以腺泡状、乳头状或实质形态多样性见长。
腺泡状癌可能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倾向,预后相对较差。
二、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乳腺癌的预后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后因素:1. 癌肿大小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与预后密切相关,较小的肿瘤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使肿瘤保持较小的状态,从而提高预后。
2.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时,预后较差,因为它们有更大的机会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
3.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态,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
I、分泌脂质性癌 lipid-secreting carcinoma (富于脂质性癌)皮脂腺样型、大汗腺样型
J、分泌性癌 secretroy carcinoma K、派杰病 paget’s disease
(湿疹样癌) L、炎症样癌 inflammatory carcinoma M、源自纤维腺瘤性癌
(3)特殊型浸润癌 A、典型髓样癌 classical medullary carcinoma(髓 样癌、软癌、囊性髓样癌) B、乳头状癌 papillary carcinoma 长分枝型 短乳头型 车辐状型 筛状型 部分乳头状癌
C、粘液癌 mucinous carcinoma(粘液腺癌、胶样癌、 印戒细胞癌、混合型粘液癌)
2.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1) 小叶原位癌 lobu lobular neoplasia, type A ② 乙型小叶瘤 lopular neoplaisa, type B (2) 管内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①实体型管内癌 ②粉刺型管内癌 ③筛状型管内癌 ④小管型管内癌 ⑤低乳头状管内癌 ⑥混合型
一、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形象十分复杂,类型甚多,同 一瘤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并存,致使分类困 难。在文献中所见到分类法繁多。主要有国内全 国肿瘤防办统一命名分类,国际卫生组织的乳腺 癌分类法。
(一) 全国肿瘤防办 非浸润性癌:小叶原位癌、实性管内癌、筛 状管内癌、低乳头状管内癌、乳头状癌
(三)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 按癌前病变、原位癌、微小癌到浸润的发生发
展来叙述: 1. 癌前病变/瘤前病变 (1) 导管上皮增殖 duct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2) 异型导管增殖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isa (3) 异型小叶增殖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评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估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主要介绍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乳腺癌的病理分型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的分类。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乳腺癌可分为非特殊类型(NST)和特殊类型两大类。
1.1 非特殊类型(NST)非特殊类型(NST)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的70%~80%。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呈现不规则的形状,核较大,胞浆丰富。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又可将NST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
1.2 特殊类型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相对较为罕见,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
其中,乳腺癌的特殊类型包括黏液性癌、浸润性乳头状癌、炎性乳腺癌等。
二、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可通过多种指标进行,并根据这些指标来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
2.1 TNM分期TNM分期是乳腺癌预后评估中常用的指标。
该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
根据这些指标的不同组合,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期,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2.2 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指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的分级。
乳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通常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
分级越高,预后越好。
2.3 分子生物学指标除了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还有一些分子生物学指标也可用于乳腺癌的预后评估。
例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以及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
三、乳腺癌的预后与治疗乳腺癌的预后与治疗密切相关。
通过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3.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根据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决定是否进行保乳手术或乳房全切除。
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在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是指根据病理学特征和其他相关因素来判断患者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情况。
准确的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理分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是根据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判断的。
常用的病理分级体系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的数量以及肿瘤的组织结构等进行评估。
1. 核分裂数量(Nuclear Grade):核分製数量是指肿瘤细胞核内的分裂像的数量。
分裂像的增多代表肿瘤细胞的活跃程度和增殖能力的加强,也意味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
通常将核分裂数量分为3级,分别为Ⅰ级(低分裂率)、Ⅱ级(中度分裂率)和Ⅲ级(高分裂率)。
2. 分化程度(Differentiation):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组织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相似性程度,也常称为肿瘤细胞的“好坏程度”。
一般分为3级,分别为Ⅰ级(高分化)、Ⅱ级(中分化)和Ⅲ级(低分化)。
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与正常细胞越相似,预后越好。
3. 腺体形态(Tubule Formation):腺体形态是指肿瘤组织中腺体的形成程度。
腺体是乳腺组织中正常的组织结构,储存和排泄乳汁。
正常的腺体形态代表肿瘤较为亲近正常组织,表明预后较好。
以上三个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中,常用的病理分级方法有Nottingham分级系统和Elston-Ellis分级方法。
通过对肿瘤标本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数量和腺体形态等特征的分级,可以评估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从而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风险。
二、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分级结果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判断患者的存活率和复发率。
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包括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等。
1. 年龄:年龄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较小的患者通常有较好的预后,而年龄较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乳腺癌的预后与复发风险评估
乳腺癌的预后与复发风险评估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同时也与肿瘤的分期、分子分型以及个体特征等因素有关。
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的预后与复发风险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为了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复发风险,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组织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分析得出,对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分子分型:乳腺癌可以根据其分子特征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等不同亚型。
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敏感性,因此对于预后和复发风险的评估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基因检测:乳腺癌患者常常会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癌症相关的遗传突变。
一些遗传突变可以导致肿瘤的易感性增加,同时也与预后和复发风险相关。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BRCA1和BRCA2等。
4. 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家族史、肿瘤边缘状态等。
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使用多种评估工具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复发风险。
其中最为常见的工具是乳腺癌分期系统和预后评分系统。
乳腺癌分期系统通常使用TNM分期法来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包括T(肿瘤大小和侵袭程度)、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M(是否有远处转移)。
通过TNM分期,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的肿瘤发展程度和预后情况。
与此同时,预后评分系统也被广泛使用。
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分子分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预后风险组。
例如,根据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状态,可以将患者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三阴性等亚型。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与预后关系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与预后关系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传统上,通过对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可以对其进行分级,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病理学分级是指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等级。
本文将讨论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核分裂计数等因素进行评估的。
常用的分级方法包括Elston-Ellis分级系统和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
Elston-Ellis分级系统Elston-Ellis分级系统是乳腺癌最常用的分级系统之一。
该分级系统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计数、核变异性和核态度进行评估,将乳腺癌分为三个等级:I级(低分级)、II级(中分级)和III级(高分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I级:核分裂计数低于5个/10个高倍视野,核变异性轻微,核态度规整。
•II级:核分裂计数为5-10个/10个高倍视野,核变异性中等,核态度较规整。
•III级:核分裂计数高于10个/10个高倍视野,核变异性明显,核态度不规则。
Elston-Ellis分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
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也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学分级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计数、核变异性和管状结构的形成情况进行评估,将乳腺癌分为三个等级:I级(低分级)、II级(中分级)和III级(高分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I级:核分裂计数低于7个/10个高倍视野,核变异性轻微,有明显的管状结构。
•II级:核分裂计数为7-14个/10个高倍视野,核变异性中等,管状结构不明显。
•III级:核分裂计数高于14个/10个高倍视野,核变异性明显,缺乏管状结构。
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也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乳腺癌病理学分级系统,可以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特殊型浸润癌
A、典型髓样癌 classical medullary carcinoma(髓
样癌、软癌、囊性髓样癌)
B、乳头状癌 长分枝型 短乳头型 车辐状型 筛状型 部分乳头状癌 papillary carcinoma
C、粘液癌 mucinous carcinoma(粘液腺癌、胶样癌、 印戒细胞癌、混合型粘液癌)
(三)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
按癌前病变、原位癌、微小癌到浸润的发生发 展来叙述: 1. 癌前病变/瘤前病变 (1) 导管上皮增殖 duct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2) 异型导管增殖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isa
(3) 异型小叶增殖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H、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筛状癌)
I、分泌脂质性癌 lipid-secreting carcinoma
(富于脂质性癌)皮脂腺样型、大汗腺样型 J、分泌性癌 K、派杰病 secretroy carcinoma paget’s disease
(湿疹样癌)
L、炎症样癌
(四) 乳腺癌的分级:I级组织分化好,细胞 异型性不大;II级:组织分化中等,细胞异型性 介于I和III级之间;III级:组织分化差,细胞异
型性,核分裂多。
二、乳腺癌常用的组化及免疫组化
1.组化histochemical stains 碱性磷酸酶 AB
PAS
Ag(网状纤维)
2.免疫组化染色
AgNORs a-乳白蛋白(atA) 酪蛋白抗血清antisera to casein *上皮标记
EMA
乳脂球膜
癌胚抗原(CEA)
角蛋白(K)
白细胞角蛋白(CK)
* 非上皮标记
LCA
Vim
VIII因子
actin
myosin,基底膜成份(laminin,IV型胶原等)
CD34、CD68
植物凝血素(lectin)
激素受体:ER、PR
3.预后有关标记物
(1) bcl-2
NM23 VEGF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1) 小叶原位癌 ①甲型小叶瘤 ② 乙型小叶瘤 (2) 管内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obular neoplasia, type A lopular neoplaisa, type B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flammatory carcinoma
M、源自纤维腺瘤性癌
N、罕见癌
a. 类癌瘤 carcinoid tuomr
(嗜银细胞癌)
b. 富糖原透明细胞癌 c. 含黑色素乳腺癌 O、乳头癌 nipple carcinoma
P、双侧乳腺癌 bilateral breast comcer Q、男性乳腺癌 carcinoma of the male breast R、乳腺癌肉瘤
强阳性
强阳性 强阳性 高指数
差
好 差 差
ZM-0213
PCNA
高指数
差
(2) 表1 乳腺癌预后指标 编号 ZM-0104 ZM-0215 ZM-0065 ZM-0220 抗体名称 ER PR C-erbB-2 pS2 表达情况 强阳性 强阳性 强阳性 强阳性 预后情况 好 好 差 好
ZM-0208
ZM-0223 ZM-0079 ZM-0165
p53
Rb c-Myc Ki-67
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
一、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形象十分复杂,类型甚多,同
一瘤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并存,致使分类困 难。在文献中所见到分类法繁多。主要有国内全
国肿瘤防办统一命名分类,国际卫生组织的乳腺
癌分类法。
(一) 全国肿瘤防办
非浸润性癌:小叶原位癌、实性管内癌、筛
状管内癌、低乳头状管内癌、乳头状癌
D、伴生化的乳腺癌 a. 鳞癌(I、II、III)squamous cell carcinoma:乳腺 癌体鳞状化生,腺鳞癌。
b. 梭形细胞癌sipindle cell carcinoma
c. 乳腺癌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E、粘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F、大汗腺样癌 apocrine carcinoma G、小管癌 tubular carcinoma
①实体型管内癌
②粉刺型管内癌 ③筛状型管内癌 ④小管型管内癌 ⑤低乳头状管内癌
⑥混合型
特殊类型导管原位癌:
① 透明细胞型管内癌
② 印戒细胞型管内癌
③ 梭形细胞型管内癌
④ 囊性分泌过多型管内癌
⑤ 内分泌型管内癌
乳腺最小癌(1cm/0.5cm以下):乳腺微癌,乳腺隐匿癌
原位癌→最早浸润→微灶浸润→微小癌(主为管内癌成
浸润性癌:小叶浸润癌、腺癌、实性癌 ( 硬 癌、单纯癌和不典型髓样癌、髓样癌)、粘液 腺癌、大汗腺癌、梭形细胞癌、鳞状上皮癌 (I、II、III)、癌肉瘤、癌性湿疹( 湿疹样癌、 派杰病)。
(二) 国际卫生组织分类
非浸润性癌:①导管内癌;②小叶原位癌
浸润性癌:①浸润性导管癌;②主要为管内成
分的浸润性导管癌;③浸润性小叶癌;④粘液 癌;⑤髓样癌;⑥乳头状癌;⑦小管癌;⑧腺 样囊性癌;⑨分泌性癌(青少年性);⑩大汗腺样 癌;⑾伴化生性癌:鳞状细胞型,梭形细胞型, 软骨和骨型,混合型; ⑿其他;⒀乳头派杰氏 病
分的浸润性导管癌)
3. 浸润性癌 (1) 浸润性小叶癌 (2) 浸润性导管癌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①不典型髓样癌
atr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②硬癌 scirrhou carcinoma(硬化性癌、硬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伴有增生性纤维化、纤维化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