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建立业务关系实验仪器局域网、电脑和TMT教学软件系别经济与贸易系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方向)班级/学号___经济1004/2010011894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吴群中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2012年11月7日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李雁玲-04班 _实验一建立业务关系一、实验目的1.掌握TMT软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建立业务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操作一:实习公司经营信息结合模拟交易案例,写出实习公司经营信息。
操作二:建交函结合模拟交易案例,按要求拟写建交函。
三、实验环境网络环境:基于Windows NT的网络,使用TCP/IP协议服务器配置:CPU PIII以上,内存256M以上;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硬盘空间:同时100人的实习规模,应有250M剩余空间。
客户端配置: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浏览器;MS Office软件。
四、实验过程与分析操作一:实习公司经营信息这次模拟交易案例中,上海健龙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我方实习公司,也作为出口商,是一家专业从事鞋业进出口贸易的外贸公司。
今年来,公司不断成长,规模迅速扩大,为了寻求更多的伙伴关系,扩大经营范围和提升公司业绩,公司做了多方市场调查,并从市场调查中了解到我公司的欢乐牌毛绒拖鞋在加拿大有潜在的需求,故准备开拓该市场。
我公司是具有自营进出口权,集生产、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轻工业企业。
主要经营各种款式的鞋子,商品物美价廉,深受国内外好评。
并迎合市场不同的需求我公司在不断的设计新产品及时向用户推出。
至今,我公司已与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建立起高度信任的商贸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九十余个国家建立起稳定的销售网络。
我公司所生产的鞋子连续22年销量在亚洲领先,我们坚持诚信经营,厚道为商,互利共赢为原则。
物联网实验报告实验1
物联网实验报告实验1一、实验目的本次物联网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远程控制。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微控制器:如 Arduino 或 STM32 开发板。
3、无线通信模块:如 WiFi 模块、蓝牙模块或 Zigbee 模块。
4、执行器:如电机、LED 灯等。
5、电源供应:电池或电源适配器。
6、电脑及相关开发软件。
三、实验原理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感知物理世界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和编码,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或其他终端设备,最终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监测和控制。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传感器模块与微控制器的相应引脚连接,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为微控制器和传感器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将无线通信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设置好通信参数。
2、软件编程在开发软件中编写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程序,设置采集频率和数据格式。
编写微控制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程序,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发送。
编写云服务器端或接收终端的程序,用于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数据。
3、系统调试上传程序到微控制器,观察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是否正常。
通过云服务器或接收终端查看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调试,直至系统稳定运行。
4、功能测试改变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观察传感器数据的变化和传输情况。
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发送指令,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如点亮 LED 灯或驱动电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传感器数据采集结果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与实际环境温度变化基本相符。
实验报告1
物电学院09级电子(2)学号 200940620219 姓名 刘杰阜阳师范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字电表原理与万用表设计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电表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双积分模数转换芯片外围参数的选取原则、电表的校准原则以及测量误差的来源。
2、了解万用表的特性、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分压、分流电路的原理以及设计对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多量程测量。
4、了解交流电压、三极管和二极管相关参数的测量。
5、通过数字电表原理的学习,能够在传感器设计中灵活应用数字电表。
【实验仪器】:1、309FB 型数字电表原理及万用表设计实验仪;2、四位半通用数字万用表;3、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一、数字电表原理:常见的物理量都是幅值大小连续变化的所谓模拟量,指针式仪表可以直接对模拟电压和电流进行显示。
而对于数字式仪表,则需要先把模拟电信号(通常是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显示和处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不同,其幅值大小不是连续的,就是说数字信号的大小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所以需要进行量化处理。
若最小量化单位为∆,则数字信号的大小是∆的整数倍,该整数可以用二进制码表示。
设mV 1.0=∆,我们把被测电压U 和∆比较,看U 是∆的多少倍,并把结果四舍五入取为整数N (二进制)。
一般情况下,1000≥N 即可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量化误差%1.01000/1=≤)。
所以,最常见的数字表头的最大示数为1999 ,被称为三位半(213)数字表。
如U 是∆(mV 1.0)的1861倍,即1861=N ,显示结果为mV)( 1.186。
这样的数字表头,再加上电压极性判别显示电路和小数点选择位,就可以测量显示mV 9.199~9.199- 的电压,显示精度为mV 1.0 。
1、双积分模数转换器(7107ICL )的基本工作原理:双积分模数转换电路的原理比较简单,当输入电压为X V 时,在一定时间1T 内对电量为零的电容器C 进行恒流充电(电流大小与待测电压X V 成正比),这样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量将随时间线性增加,当充电时间到1T 后,电容器上积累的电量Q 与被测电压X V 成正比;然后让电容器恒流放电(电流大小与参孝电压Vref 成正比),这样电容器两端之间的电量将线性减小,直到2T 时刻减小为零,结束时刻停止计数,得到计数值2N ,则2N 与X V 成正比。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电源的等效变换姓名:陈庚学号:1138360117同组人:郭盛、全卓越学号:1138360110 、1138360138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评分:日期:2013. 5. 6 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1.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
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
其外特性曲线,即其伏安特性曲线U=f(I)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一个实用中的恒流源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可视为一个理想的电流源。
2.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其端电压(或输出电流)不可能不随负载而变,因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
故在实验中,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或电流源)。
3.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o相串联的组合来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与一电导go相并联的组合来表示。
如果这两种电源能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Is=Us/Ro,go=1/Ro 或Us=IsRo,Ro=1/go。
如图3-1所示。
三、实验设备图3-1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30V 1 DG042 可调直流恒流源0~500mA 1 DG043 直流数字电压表0~200V 1 D314 直流数字毫安表0~200mA 1 D315 万用表 1 自备6 电阻器120Ω,200Ω,510Ω,1KΩDG097 可调电阻箱0~99999.9Ω 1 DG098 实验线路DG05 1.测定直流稳压电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1)按图1接线。
Us为+12V直流稳压电源(将Ro短接)。
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数据结果在表3-1。
实验报告一
21.测量同一温度下,正向电压随正向电流的变化关系,绘制伏安特性曲线;2.在同一恒定正向电流条件下,测绘 PN 结正向压降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确定其灵敏度,估算被测 PN 结材 料的禁带宽度;3.计算玻耳兹曼常数。
DH -PN -2型PN 结正向特性综合实验仪, DH -SJ 温度传感器实验装置, 加热炉, PN 结传感器, Pt100传感器,四芯连接线等。
一、 PN 结的正向特性理想情况下, PN 结的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按指数规律变化。
其正向电流I 和正向压降 V 存在如下近关F F系式:I = I exp(| qV F )| (1)其中 q 为电子电荷; k 为玻耳兹曼常数; T 为绝对温度; I 为反向饱和电流,它是一个和PN 结材料的禁 带宽度以及温度有关的系数,可以证明:( qV )其中 C 是与结面积、掺质浓度等有关的常数, r 也是常数(r 的数值取决于少数载流子迁移率对温度的关 系,通常取 r=3.4);V g(0)为绝对零度时 PN 结材料的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势差,对应的qV g(0) 即为禁带宽度。
将(2)式代入(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k C )1 n1 ( k C ) 其中方程(3)就是 PN 结正向压降作为电流和温度函数的表达式,它是 PN 结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方程。
令 I = F常数,则正向压降只随温度而变化,但是在方程(3)中还包含非线性顶 V 。
下面来分析一下 V 项所引起的n1 n1非线性误差。
设温度由 T 1 变为 T 时,正向电压由 V F1 变为 V F ,由(3)式可得T kT ( T )r V = V - (V - V ) - ln | |F g (0) g (0) F1T q (T )1 1V 应取如下形式 F= V + F1 (T - T ) q V ?V TF 1 等于 T 1温度时的? T F值。
由(3)式求导,并变换可得到按理想的线性温度响应, V 理想 V = - ln T rn1 q kT ln T r = V +V V(4)(5)(3)kT FSF1 T 1V = V - | ln |T ,1 g(0) (q I )FV = V - | ln |T - F g (0) (q I ) I = CT r exp | - g (0) | (2) S( kT )F S ( kT )k kT ( T )r所以V V - V k T T q1V 理想 = V F1 + (|(- V g (0)T - V F1 - q kr ))| (T - 1T ) 1(6)= V - (V - V ) -(T - T )r g (0) g (0) F1 T q 11(7)由理想线性温度响应(7)式和实际响应(4)式相比较,可得实际响应对线性的理论偏差为:A V = V 理想 - V = - (T - T )r + ln | | 1(8)设 T 1=300K ,T=310K ,取 r=3.4,由(8)式可得△V=0.048mV ,而相应的 V F 的改变量约为 20mV 以上,相 比之下误差△V 很小。
实验报告1
实验一创建链表和链表操作一、实验目的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以及线性表合并等操作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1. 创建单链表2.在链表上进行插入、删除操作;3.设计一个程序,用两个单链表分别表示两个集合,并求出这两个集合的并集。
四、测试数据:∙(3,9,5,6,11,8);在5之前插入4,7,并删除11∙求集合{1,12,8,6,4,9}和{2,5,12,7,4}的并集五、概要设计:本操作应完成如下功能:(1)创建链表说明:分配一定的空间,根据给定的链表长度输入值,创建链表。
(2)合并链表说明:将两个链表合并为一个链表只需修改链表头、尾指针即可实现。
(3)在链表中插入值说明:将给定的值插入到指定位置上,只需修改插入位置的前后结点的指针即可。
(4)在链表中删除值说明:将指定位置的值删除,只需修改删除位置的前后结点的指针即可。
六、详细设计:源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conio.h>#include<stdlib.h>#include<iostream.h>#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0//线性链表的存储结构,一个结点typedef struct LNode{int data; // 数据域struct LNode *next; // 指针域}LNode,*LinkList; //结点结构类型和指向结点的指针类型int TraverseList_L(LinkList L) //遍历单链表{LinkList p;p=L->next;while(p){printf("-->%d",p->data);p=p->next;}return OK;}//尾插法创建的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void CreateList_L(LinkList &L,int &n){L=(LinkList)malloc(sizeof (LNode));//建立一个空链表L。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传感器实验班号:机械91班学号:姓名:戴振亚同组同学:裴文斐、林奕峰、冯荣宇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二、实验数据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性能曲线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4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78(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检测实验报告戴振亚D、电子称实验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
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e0=(ΔR/4R0)*e 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 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R2/R0)*e x/4,而ΔR1、ΔR2的符号是相反的,同时由于是同时作用,减号也可以将温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电阻变化的误差减去而使得非线性误差得到改善。
实验1。燃烧热实验报告-萘,苯甲酸
实验5 燃烧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与相互关系2、了解氧弹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3、掌握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的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1mol 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效应。
“完全氧化”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在碳被氧化成CO 2(气),氢被氧化成H 2O (液),硫被氧化成SO 2对于有机化合物,通常利用燃烧热的基本数据求算反应热。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的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 (气)等。
V =ΔU ,恒压燃烧热Q P =ΔH 。
在体积恒定的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得的燃烧热为Q V ,而通常从手册上查得的数据为Q P p V Q Q RT n =+∆,这两者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换算式中,△n(g)——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R——气体常数;T——反应温度,用绝对温度表示。
通常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是用氧弹量热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一定量被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ΔT ,就能计算出该样品的燃烧热。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的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
若已知水量Wg ,水的比热为c ,仪器的水当量为W ˊ(量热计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燃烧前后的温度变化为ΔT ,则mg 物质的燃烧热为:,() (2)V L m Q lQ cW W T M−−=+∆样 式中:M 为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Q V 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l 和Ql 是引燃用金属丝的长度和单位长度燃烧热。
水当量WWˊ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求出T∆,便可据式(2)求出WWˊ。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1、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各种数据类型声明局部变量的方法。
(2)、掌握为局部变量赋值的俩中方法。
(3)、掌握常用系统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的功能和应用。
(4)、掌握Transact-SQL控制流语言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5)、掌握利用控制流语句实现基本的分支选择和循环处理功能。
(6)、了解其他控制流语句的功能和应用。
(7)、掌握SELECT各个字句的功能和检索数据的方法。
(8)、掌握WHERE字句中LIKE、IN、BETEEN、IS等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9)、掌握COMPUTE语句和聚合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变量的应用declare @sno char(8),@name varchar(10),@sex nchar(12),@birthday datetime,@usually int,@final numeric(4,1)set @sno='';set @name='哈哈';set @sex='男';select @birthday ='1989-03-09',@usually=90,@final=80print @sno+@name+@sexprint @birthdayprint @usuallyprint @final2、运算符的应用A、比较运算符use teachinggo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birthday>'1989-01-01'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department<>'计算机学院'B、逻辑运算符use teachinggo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studentno like '09%' and final between 60 and 90------------------------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prof in('教授','副教授')C、“+”号运算符:declare @a char(5),@b varchar(5),@c int,@d decimal(5,2)select @a='123',@b='',@c=321,@d=print @a+@bprint @a+@dprint @c+@dselect @a='数据库',@b='程序开发'print @a+@bprint @a+@dD、位运算符declare @a int,@b intselect @a=5,@b=12select @a&@b,@a|@b,@a^@b,~@aE、数学函数select ceiling,ceiling,ceiling的左边select round,0),round,0,1)F、时间日期函数declare @birthday datetimeset @birthday ='1989-08-21'select @birthday as '生日',datediff(year,@birthday,getdate()) as '年龄'select getdate() as '当前日期',year(getdate()) as '年份',datepart(month,getdate()) as '月份',datename(day,getdate()) as '日期'G、转换函数declare @count int,@date datetimeselect @count=255,@date=getdate()print '变量count的值为:'+cast(@count as varchar(5))print cast('2009-7-07' as smalldatetime)+100print convert(varchar(10),@date,102)H、字符函数declare @str as nchar(25)set @str='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应用与开发'select len(@str),charindex('库应用',@str),substring(@str,5,6),replace(@str,'开发','设计'),lower(@str),ascii(@str)3、编写程序,根据姓名查询teaching数据库中学生的基本信息和选课信息,学生姓名通过变量输入。
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 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和γ能谱的测量引言γ射线是原子核衰变或裂变时放出的辐射,本质上它是一种能量比可见光X 射线高得多的电磁辐射。
利用γ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人们设计和制造了多种类型的探测器。
闪射探测器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既能测量射线的强度,也能测量射线的能量,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嫦娥一号”卫星有多项探测功能,其中 γ射线谱仪通过采集月球表面发射出的γ射线光子,得用反符合技术抑制本底,根据能谱中的特征峰线来辨别月球表面元素的种类和丰度。
本实验介绍一种常用的γ射线测量仪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
实验目的(1)了解γ闪烁谱仪的原理和结构,掌握用谱仪测γ能谱的方法;(2)鉴定谱仪的基本性能,如能量分辨率、线性等。
(3)解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
注意事项1、实验使用到放射源,需认真做好防护工作;2、放射源和探头由起屏蔽射线作用的铅玻璃罩住,实验室不能拿开铅玻璃;3、放射源置于起屏蔽射线的铅罐中,使用时,先把铅玻璃右边的盖子打开,然后再打开放射源的盖子,使用结束后必须盖上放射源的盖子。
绝对不能把放射源拿出铅玻璃罩外,更不能把放射源拿出来打开盖对着人。
4、进入该实验室后必须先打开γ个人剂量仪,用以测量实验过程中的累积剂量,选择剂量仪中以sv μ为单位的模式,剂量仪检测到剂量每增加0.1sv μ就会响一短声报警,一般整个实验过程测到的剂量约为1sv μ,是符合安 全标准的(安全限值为msv 5≤)。
5、连接好实验仪器,把高压调节开关逆时针调到零后接通电源,开机预热30分钟左右;实验原理一、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般特性γ射线与物质的作用过程可以看作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碰撞而损失能量的过程。
γ光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因此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带电粒子有显著的差别。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是主要的能量交换过程,每一次碰撞所转移的能量是很小的,经过许多次碰撞后逐渐损失能量。
实习一 实验报告
实习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习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实验主题的相关原理和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设备名称 1:设备型号 1,设备数量 12、设备名称 2:设备型号 2,设备数量 23、实验材料 1:材料名称 1,材料规格 1,材料数量 14、实验材料 2:材料名称 2,材料规格 2,材料数量 2三、实验原理简要阐述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以帮助读者理解实验的设计和预期结果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完好。
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第一步:详细描述第一步的操作内容和方法第二步:按照步骤依次描述第三步:……3、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实验数据,包括数据名称1、数据名称 2等。
记录数据时,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和测量条件。
4、实验结束关闭实验设备,清理实验现场,整理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实验数据将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以便清晰地展示和分析。
|序号|数据名称 1|数据名称2|……|||||||1|数据值 11|数据值12|……||2|数据值 21|数据值22|……||3|数据值 31|数据值32|……||……|……|……|……|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和绘图等方法,得出实验结果。
例如,得到了实验结果 1,表明结果解释 1;得到了实验结果 2,表明结果解释 2。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误差分析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分析误差的来源,如设备精度、实验环境、操作方法等,并评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2、结果讨论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改进建议根据实验分析,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报告_1
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范本研究生实验报告(范本)实验课程: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范本)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熟悉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基于聚苯胺敏感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的结构、材料制作、材料表征、探测单元制作与测试、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该实验获得气体传感器从到性能测试完整的实验流程,锻炼同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1、理解电阻式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2、进行传感器结构设计3、进行敏感材料的合成与测试4、开展气体传感器制作5、器件性能测试与分析讨论三、实验原理气体传感器是化学传感器的一大门类,是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通常安装在探测头内。
从本质上讲,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
根据气敏特性来分类,主要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光学式气体传感器、石英谐振式气体传感器、表面声波气体传感器等。
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一般是利用吸附气体与高分子半导体之间产生电子授受的关系,通过检测相互作用导致的物性变化从而得知检测气体分子存在的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l)气体分子的吸附引起聚合物材料表面电导率变化(2)p型或n型有机半导体间结特性变化(3)气体分子反应热引起导电率变化(4)聚合物表面气体分子吸、脱附引起光学特性变化(5)伴随气体吸附脱附引起微小量变化对于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其基本的机理都是气体分子吸附于膜表面并扩散进体内,从而引起膜电导的增加,电导变化量反应了气体的浓度情况。
四、实验器材电子天平BS2245: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KSV5000自组装超薄膜设备:芬兰KSV设备公司Keithley2700数据采集系统:美国Keithley公司KW-4A 型匀胶机:Chemat Technologies Inc.85-2 型恒温磁力热搅拌机:上海司乐仪器公司优普超纯水制造系统: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动态配气装置北京汇博隆仪器S-450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UV170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BSF-GX-2型分流式标准湿度发生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北京耐思达新技术发展公司五、实验步骤1、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工作原理认识(见三、实验原理)2、器件结构设计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基于敏感薄膜电阻变化来进行气体浓度测定,因此电阻是探测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
实验报告(1)
薄荷油滴丸的制备摘要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制备滴丸的基本操作;了解滴丸制备的基本原理;熟悉滴丸的制备过程,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掌握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实验指导: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主要供口服,亦可供外用,如耳丸、眼丸等。
这种滴法制丸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体制成滴丸的形式。
常用的基质有聚乙二醇6000 、聚乙二醇4000 、硬脂酸钠和甘油明胶等。
有时也用脂肪性基质,如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腊、氢化油及植物油等制备成缓释长效滴丸。
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滴丸剂举例:用氢化植物油作基质,用稀醇作冷却剂制备维生素AD 丸;用聚乙二醇4000 作水溶性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却剂制备巴比妥钠丸。
关键词:滴丸栓剂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酯(山油脂)Preparation of peppermint oil pills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study to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pills;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eparation of pills; familiar with the Pill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Experimental guide: Pill means solid or liquid drug and the appropriate matrix melt was dissolved, emulsified or suspended in a matrix, and then trickle immiscible, and do not effect the condensate, due to surface tension, the droplet Shrink into a ball and made of solid preparation. Mainly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also for external use, such as ear pills, eye balls. The drop pill legal process, in fact, into a solid dispersion is in the form of pills. Commonly used matrix in PEG 6000, PEG 4000, sodium stearate, and Gan Youming glue. Sometimes with fatty substrates, such as stearic acid, glycerin monostearate, insect wax, hydrogenated oil and vegetable oil into a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long-acting pills. Coolant must not dissolve substrate and the main drugs, the proportion of light in the matrix,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hould be minimal, so that drops gradually sinking pills, given sufficient time to cool. Otherwise,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cooling agents, pills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otherwise rapidly sinking, and no time all the cool, pills will be deformed or merged. Pills for example: as a substrate with a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coolan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luted ethanol AD vitamin pills;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4000 as water-soluble matrix, the preparation of vegetable oil as coolantsedative pills.Keywords:Pill Drip system speed ,Suppository ,Indomethacin e mi-synthetic fatty acid esters (Mountain Oil)滴丸的制备原理是基于固体分散法。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1)
学号:20135101245 姓名:张文杰一、程序的目的
用GoldWave软件处理音频中的噪音,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频处理手段
二、运行环境
GoldWave平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GoldWave软件
2:将要处理的音频用GoldWave软件打开(这里以老师给的自己录制音频运筹学微课为例),放大整段音频的幅度,选定需要处理的区域(设置开始标记设置结束标记)。
3:复制该段选中的音频(目的是进行噪音采样),全选整个音频,点击效果滤波器降噪使用粘贴板确定
4:另存为.wav文件就完成了降噪处理。
四、运行结果
降噪处理前:
降噪处理后:
五、实验总结
本节实验通过学习GoldWave软件学会了将音频去除噪音的技能,加深了对音频去噪的了解。
由于第一次实践,对软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通过以后的自学,肯定能够熟运用。
实验报告1
实验一连续系统时域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工作原理。
2.掌握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特性的观察方法。
3.观察和测量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波形和有关参数,并研究其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响应状态的影响。
4.掌握有关信号时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全响应波形。
4.用示波器观察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的阶跃响应波形。
5.用示波器观察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的冲激响应波形三、实验仪器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2.信号系统实验平台3.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模块(DYT3000-64)一块4.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模块(DYT3000-64)一块5.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6.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1.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系统的响应可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在图1-1中由RC组成一阶RC系统,电容两端有起始电压Vc(0-),激励源为e(t)。
图1-1 一阶RC 系统则系统的响应:1()01()(0)()tt t RCRCC c V t eV e e d RC -τ=-+ττ⎰ (1-1) 上式中第一项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与输入激励无关,零输入响应(0)tRCc e V -是以初始电压值开始,以指数规律进行衰减。
第二项与起始储能无关,只与输入激励有关,被称为零状态响应。
在不同的输入信号下,电路会表征出不同的响应。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电路原理图如图1-2所示。
实验中为了便于示波器观察,用周期方波作为激励信号,并且使RC 电路的时间常数略小于方波信号的半周期时间。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分别对应一阶RC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通过加法器后得到系统的全响应。
图1-2 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电路原理图Re (t)Vc(0-) Vc(t)+-2.系统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电路原理图如图1-3所示,其响应有以下三种状态:1)当电阻2LRC>时,称过阻尼状态;2)当电阻2LRC=时,称临界阻尼状态;3)当电阻2LRC<时,称欠阻尼状态。
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实验1 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二、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文件与目录管理命令掌握文件内容查阅命令三、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软件环境:linux操作系统四、实验内容及方法1. 文件与目录管理(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3)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4)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权限为741的目录test1,查看是否创建成功。
(5) 在目录test1下建立目录test2/teat3/test4。
(6) 进入test2,删除目录test3/test4。
(7) 将root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rc复制到/tmp下,并更名为bashrc(8) 重复步骤6,要求在覆盖前询问是否覆盖。
(9) 复制目录/etc/下的内容到/tmp下。
(10)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文件aaa。
(11)查看该文件的权限、大小及时间(12) 强制删除该文件。
(13) 将/tmp下的bashrc移到/tmp/test1/test2中。
(14) 将/test1目录及其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删除。
2. 文件内容查阅、权限与文件查找(1) 使用cat命令加行号显示文件/etc/issue的内容。
(2) 反向显示/etc/issue中的内容。
(3) 用nl列出/etc/issue中的内容。
(4) 使用more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5) 使用less命令前后翻看文件/etc/man.config中的内容(6) 使用head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7) 使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后5行(8) 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中后5行的内容(9) 将/usr/bin/passwd中的内容使用ASCII方式输出(10) 进入/tmp目录,将/root/.bashrc复制成bashrc,复制完全的属性,检查其日期(11) 修改文件bashrc的时间为当前时间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1. 文件与目录管理(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ls /(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实验1、紫外可见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UV-255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
3、学会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进行有机化合物特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基于物质对200-800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分析测定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其中A是吸光度,I、I0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c为浓度。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这种吸收光谱取决于分子中成键电子的种类、电子分布情况,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3种电子:(1)形成单键的σ电子;(2)形成不饱和键的π电子;(3)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上的未成键的n电子。
图1. 基团中的σ,π,n成键电子当它们吸收一定能量ΔE后,将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占据反键轨道。
分子内部结构与这种特定的跃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使得分子轨道分为成键σ轨道、反键σ*轨道、成键π轨道、反键π* 轨道和n轨道,其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σ<π<n<π*<σ*。
图2.分子轨道中的能量跃迁示意图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1、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3、UVprobe电脑软件4、配置好的10μg/mL、15μg/mL、20μg/mL以及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甲基红溶液5、仪器的基本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如下:将实验数据用excel作图可得到水杨酸和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分别如图3和图4.图3 实验1水杨酸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图4 实验2 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图5 实验3 未知溶液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水杨酸X 245 0.86137 水杨醛Y 284 0.5928321.634m g/mL。
实验报告1: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1:实验基本操作一、引言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和总结实验基本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便读者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前准备1.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是一个安全敏感的环境,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急措施和安全设施的位置等。
同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堆放杂物,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2.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手册或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所需材料。
同时,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试品。
三、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手册或指导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步骤一详细描述实验的第一步操作。
可以包括操作装置的设置、试管的标记、样品的制备等内容。
在描述操作过程时,应尽量使用动词和名词短语,避免使用长句和复杂的语法结构,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操作要点。
2. 步骤二详细描述实验的第二步操作。
与步骤一相同,要准确描述操作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并提醒读者注意事项,如温度控制、试剂的加入顺序等。
3. 步骤三依次描述实验的后续步骤操作,以确保读者能够按照正确顺序进行实验。
每一步操作应包含关键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防止实验结果的干扰或偏差。
四、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进行实验时,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应标明数据的单位,并按照时间顺序或实验步骤分类整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对于多次实验的数据,应计算平均值并记录误差范围。
同时,可以使用图表或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可以参考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比较,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Windows编程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创建一个Win32应用程序Ex_SDK,在程序中构造一个编辑框控件和一个按钮。
(2)编辑框用于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当单击“计算”按钮,获取方程系数得的根通过TextOut显示在窗口客户区中。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0编译器:Visual C++ 6.0的开发环境三、实验准备和说明(1)具备知识:简单的SDK编程基础。
(2)准备本次上机所需要的程序。
(3)创建本次实验工作文件夹“…\Visual C++程序\实验\实验1”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启动Visual C++ 6.0打开计算机,启动Visual C++ 6.0系统。
2.创建工程并添加代码①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打开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出“新建”对话框。
单击“工程”标签,从列表框中选中Win32 Application(Win32 应用程序)项。
在工程名称框中输入Win32应用程序项目名称Ex_SDK。
单击浏览按钮...将工程定位到文件夹“…\Visual C++ 6.0程序\实验\实验1”。
②单击“确定”按钮继续。
在向导第一步对话框中,选中An empty project(一个空的工程)项。
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将显示AppWizard(应用程序向导)的创建信息,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自动创建此应用程序。
③再次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显示出“新建”对话框。
单击“文件”标签,在左边的列表框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在右边的“文件”下的编辑框中输入Ex_SDK.cpp,单击“确定”按钮。
④在打开的文档窗口中输入下面的代码:#include <windows.h>#include <math.h>#include <stdio.h>//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函数返回根的个数int GetRoot(float a, float b, float c, double *root){double delta, deltasqrt;delta = b*b - 4.0 * a * c;if (delta<0.0) return 0; // 无根deltasqrt = sqrt(delta);if (a!=0.0) {root[0] = (-b + deltasqrt)/(2.0 * a);root[1] = (-b - deltasqrt)/(2.0 * a);} elseif (b!=0.0) root[0] = root[1] = -c/b;else return 0;if (root[0] == root[1]) return 1;else return 2;}char str[80];LRESULT CALLBACK WndProc (HWND, UINT, WPARAM, LPARAM); // 窗口过程int WINAPI WinMain (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hPrevInstance,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HWND hwnd ; // 窗口句柄MSG msg ; // 消息WNDCLASS wndclass ; // 窗口类wndclass.style = CS_HREDRAW | CS_VREDRAW ;wndclass.lpfnWndProc = WndProc ;wndclass.cbClsExtra = 0 ;wndclass.cbWndExtra = 0 ;wndclass.hInstance = hInstance ;wndclass.hIcon = LoadIcon (NULL, IDI_APPLICATION) ;wndclass.hCursor = LoadCursor (NULL, IDC_ARROW) ;wndclass.hbrBackground = (HBRUSH) GetStockObject (WHITE_BRUSH) ;wndclass.lpszMenuName = NULL ;wndclass.lpszClassName = "SDKWin"; // 窗口类名if (!RegisterClass (&wndclass)) // 注册窗口{MessageBox (NULL, "窗口注册失败!", "HelloWin", 0) ; return 0 ;}// 创建窗口hwnd = CreateWindow ("SDKWin", // 窗口类名"实验1——Windows编程基础", // 窗口标题WS_OVERLAPPEDWINDOW, // 窗口样式CW_USEDEFAULT, // 窗口最初的x 位置CW_USEDEFAULT, // 窗口最初的y 位置CW_USEDEFAULT, // 窗口最初的x 大小CW_USEDEFAULT, // 窗口最初的y 大小NULL, // 父窗口句柄NULL, // 窗口菜单句柄hInstance, // 应用程序实例句柄NULL) ; // 创建窗口的参数ShowWindow (hwnd, nCmdShow) ; // 显示窗口UpdateWindow (hwnd) ; // 更新窗口,包括窗口的客户区while (GetMessage (&msg, NULL, 0, 0)) {TranslateMessage (&msg) ; // 转换某些键盘消息DispatchMessage (&msg) ; // 将消息发送给窗口过程,这里是WndProc }return msg.wParam ;}LRESULT CALLBACK WndProc (HWND hwnd, UINT messag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HDC hdc;PAINTSTRUCT ps;static HWND hwndButton, hwndEdit;char strEdit[80], strA[3][80], strHint[80];float a[3];double root[2];int i, j, k, m;switch (message){case WM_CREATE: // 窗口创建产生的消息hwndEdit = CreateWindow("edit", NULL, WS_CHILD|WS_VISIBLE|WS_ BORDER,10, 60, 200, 25, hwnd, NULL, NULL, NULL );hwndButton = CreateWindow("button", "计算",WS_CHILD|WS_VISIBLE|BS_PUSHBUTTON,240, 60, 80, 25, hwnd, NULL, NULL, NULL );return 0 ;case WM_COMMAND: // 命令消息,控件产生的通知代码在wParam的高字中if (((HWND)lParam == hwndButton )&&( HIWORD(wParam) == BN_CLICKED )){ // 获取编辑框控件的内容,并将其转换成float数值GetWindowText( hwndEdit, strEdit, 80); // 获取编辑框内容// 分隔字符串k = 0; m = 0;for (j=0; j<80; j++){if (strEdit[j] == ','){k++; m = 0;}else {strA[k][m] = strEdit[j]; m++;}}for (i=0; i<3; i++)a[i] = (float)atof(strA[i]); // 将字符串转换成float数值int n = GetRoot(a[0], a[1], a[2], root);if (n<1) strcpy(str, "方程无根!") ;else sprintf(str,"方程的解为:%f, %f", root[0], root[1]);InvalidateRect(hwnd, NULL, TRUE);}case WM_PAINT:hdc = BeginPaint(hwnd, &ps);strcpy(strHint, "请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3个系数,中间用逗号分隔");TextOut(hdc, 10, 40, strHint, strlen(strHint));TextOut(hdc, 10, 90, str, strlen(str));EndPaint(hwnd, &ps);return 0 ;case WM_DESTROY: // 当窗口关闭时产生的消息PostQuitMessage (0) ;return 0 ;}return DefWindowProc (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 // 执行默认的消息处理}3.运行并测试编译并运行程序,在编辑框中填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6、3、-9后,单击“计算”按钮,求解的结果就会显示出来,如图1.1所示。
图1.1 Ex_SDK运行结果五、实验结果(1)创建了一个Win32应用程序Ex_SDK,并且在程序中构造了一个编辑框控件和一个按钮(2)当单击编辑框中的“计算”按钮时,获取方程系数,然后将求得的根通过TextOut显示在窗口客户区中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会了创建win32应用程序,实现了计算一元二次方程并且将求得的跟通过特性tout显示在客户区中。
要注意实验中程序代码的书写,期间出现了一些错误,学会了如何改正并且编译成功。
七、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