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整篇课本 说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说课内容一、课程地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传统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本课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本课的知识目标共分为9点:(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方法。
(2)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理解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径。
(3)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国防观念。
(4)理解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评价,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认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5)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认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6)认识公共生活及特点、公共秩序及其维护手段;理解社会公德内涵、特点及主要内容;认识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思修说课文稿
思修说课文稿第一篇:思修说课文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属于高等学校“两课”系列课程之一,为公共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和地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它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运用多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我院专业课程主要承担教会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做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提高其道德素质、合作能力、法律素养的课程,简单的讲,就是“才”与“德”的关系,在我院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也是我部“两课” 系列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整体设计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基本理论,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内容(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生1 源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个体差异较大。
本课程面向全体高职新生,课程实施的第一目标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明确高职目标;第二目标,给学生以学习本课程兴趣和高职阶段的学习动力、培养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第三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道德判断和评价及知法守法的综合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我说课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将从课程分析、教学资源、学情分析、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特⾊和课改思路等七个⽅⾯进⾏说课。
⼀、课程分析(⼀)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案设置的。
这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学⽣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学⽣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门公共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学⽣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系列⼈⽣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了阐述。
教材对于帮助⼤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提⾼⾃我修养,促进⼤学⽣德智体美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标1、总⽬标:围绕社会对⾼职⼈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校训,以正确的⼈⽣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帮助学⽣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四有新⼈。
2、知识⽬标:(1)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法。
(2)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法律素质。
3、能⼒⽬标:“⽴志、树德、做⼈”,选择成才之路,做到德才兼备,使学⽣具备⼀定的理论阐述表达能⼒、分析综合能⼒、规划⾃⼰的⼈⽣的能⼒、团结合作的能⼒、调适⾃我适应⽣存的能⼒、⾃觉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求全⾯发展。
4、素质⽬标:主要是培养学⽣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善于与⼈协作的团队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及健全的⼈格和基本的法律素质,更好地促进⾼职学⽣成长成才和终⾝发展。
思修说课稿
思修说课稿第一篇:思修说课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们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组。
下面,我代表课程组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和存在问题及今后建设思路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做简要的介绍。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之一,是我们学院所有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规律联系学生特点,教材联系高职特色,教学方法联系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
(1)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又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又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
(2)把教师“教”的体系转化为指导学生“学”的体系。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3)把学习学科理论与分析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机统一起来。
(4)引进高职教育中普遍推行的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课程设计的思路(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服务于能力目标。
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来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安排。
(2)以学生“做”为路径。
以学生“做”为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点,始终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做”(自学、搜集资料、说、讨论、剖析自我、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一)内容选取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内容选取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三个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共计54学时,3学分,一学期上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思政教学部王娜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情况,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教社政[2005]9号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决定,原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课合一,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2学时),面向全院大一新生开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这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为相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做铺垫。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意见>的实施方案》即“05方案”;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门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6年秋季开始,在我院一年级全面开设了这门课程,并把这门课列为全校学生的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法制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从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和形成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八个章节,我们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一,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部16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把握人生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2.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原则,方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我国宪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知识.(2)能力目标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思考.(3)素质目标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课程设计此课程是依照教育部的规定和"05方案"精神对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的选取本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和"05方案"的精神要求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在内容上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2.内容序化(1)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章目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6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6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2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6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2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2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4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8合计54486(2)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诚信教育.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法制观念和法律精神教育.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1.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堂教学:"我和我的祖国"演讲;"校园不文明行为"大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第二课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参加美化校园义务劳动等.2.方法手段教,学,做相结合,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有推理引证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主题演讲教学法,现场演示法,归纳小结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备有完整的电子教案和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专门成立了"心海导航"工作室,积极开展主题活动.3.保障条件(1)先进完备的教学资源:学院十分重视此课程,在教学资源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为老师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2)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承担此课程的教师共有10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兼课教师来自于学院宣传部,团委等工作部门,都具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相关课程教学经验.专任教师情况如下:人数年龄学历职称教学时间7人50岁以上1人,30-40岁5人,20-30岁1人.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2人专业教龄在5年以上的有5人(3)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师生交流,爱国影片观摩,优秀毕业生访谈,社会实践等.四,教学组织与实施(一)"价值观教育"的单元教学组织实施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条件.能力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素质目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3.教学环节(1)复习温故(2)导入课程新知识——讲授新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拓展延伸(问题思考)(3)小结反馈4.教学过程(1)使用教学教具(苹果)导入价值这一概念;(2)运用案例(居里夫人和她的三克镭)导入对不同价值观的探讨;(3)运用视频资料(焦点访谈节目:长江大学大学生救落水儿童)展开对"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4)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让学生运用价值标准去分析它的价值,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5.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实现师生互动.(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实际;(2)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3)师生充分互动,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4)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注重循序渐进.6.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互动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和视频进行教学.(二),教学效果该教学团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该课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在2009年,2010年评教评学中平均分达到了91分以上,其中罗双燕老师连续两年进入学院评教评学前10名,喻霞老师连续两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同行评价:教师互评分均在95分以上;督导评价:讲授内容准确,资料丰富,亲和力强,与学生互动效果好.五,课程特色与创新1.课程建设:自2006年课程开设以来,制定并多次修改教学大纲,试题库,习题集,加强课程建设,建立了课件库,教案库,视频资料库,实现了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成功申报学校精品课程,有专项经费,正在积极建设当中.2.教学形式创新:我们充分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运用了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有的老师边讲授边引导学生自学;有的让学生当"小教师",选择适当内容,指导学生备课,让学生上讲台讲课,老师进行点评;有的担任主持,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专题进行辩论;有的利用视频,请学生在课堂模仿担任生活角色;有的自己买上奖品,组织学生参加知识竞赛;有的老师还自备教学用具,在课堂上演示.3.考核方法创新:实现三个转变:由注重考核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考核学习过程;由重视考查理论知识转变为重视考查素质与能力;由单一的考查形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各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灵活采取开卷,闭卷,面试等考核方法.本学期准备尝试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进行闭卷考试. 六,存在的问题"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社会实践.而且,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更应该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虽然有社会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还不够丰富,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也不够大,今后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强探讨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本文档是一次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说课内容。
通过本次说课,我们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法律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一、学科介绍1. 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不同社会、文化下所形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认知能力。
它关乎个人品德修养、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发展,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指法律体系、法律原理、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履行社会责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 思想道德修养(1)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内涵•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2)培养和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优秀道德模范的学习和借鉴;•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遵守;•自我反省和修正的重要性。
2. 法律基础知识(1)法律的定义和功能•法律的概念和特点;•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法律与公正、正义的关系。
(2)法律基本原则和法治思维•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保护等;•法治思维的培养和应用。
(3)法律与个人权益的关系•法律对个体权益的保护;•个人责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掌握法律原理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协作中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
三、教学设计与设施
(一)分三个模块 1、理想与人生观、价值观 2、道德观 3.法律观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二、三章),属于人生观
和价值观思想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第二部分(第四章及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 属于道德教育内容;第三部分(第五、六章部分内 容,第七、八章),属于法制教育内容。
四、课程实施条件与改革
课程实施条件
1、思想政治教学部是我校师资力量较强的队, 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比较高。有案例教学 法、有专题讲座的改革与尝试、现在正在进 行实践课的教学改革,这些使我们积累了一 些经念。
2、学院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和丰富的网络资 源。
3.学院各级领导重视我们的教学改革,并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方法:学习这门课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正确 的方法,掌握理论,付诸实践,不断总结,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奠定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构建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的政治基础,又是指 导学习这门课的根本方法。进行思想道德与 法律修养教育,大学生要重视理论学习。
精品课件
同时, 它又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为指导,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 程, 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同学们充分认识马克 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 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 增强社 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真正做到学法、 懂法、用法, 依法办事, 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 个人的合法权益。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我的理想与人生规划
3、08年的感悟(学会感恩)
4、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想
思修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程设置课程性质课程意义课程目标课程重点、难点(一)课程性质《思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是一门面向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意义本门课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对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教育2、爱国主义及荣辱观教育3、价值观教育4、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课程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技能成才之路第二章树立良好学风第三章培养健康心态第四章学会和谐相处第五章职业基本概念第六章职业道德规范第七章宪法精神实质第八章民法主要内容第九章刑法主要内容第十章治安管理法律第十一章劳动合同法教学进度设计三、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的教学特点1、课程体系上突出一个“ 实”字。
2、教学内容上突出一个“ 新”字。
3、教学方法上突出一个“ 活”字。
课程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出吸引力和感染力。
2.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3.案例法:案例分析,使学生从真实案例中受到启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1000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习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讲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严密的法律观念。
一、课程概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社会风气,文化伦理,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思考,强调践行,意义深远的课程。
通过认识与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始终秉持“人民好老师”这一价值关怀。
二、课程目标1、思想道德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情感管理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2、法律方面:提高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明确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和约束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行为,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三、课程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其重要性、内涵和实际意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生命、自由、荣誉、财产的尊重。
同时,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尊重他人、勇于创新、促进和谐等道德规范。
3、法律规范:介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规范,让学生了解具体法律内容,知道法律为什么存在和制定,从而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
四、课程教学1、课时安排: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授课时长一般为1-2节课,每节课大约40-50分钟。
2、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即老师通过小游戏、视频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3、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手段,包括PPT、图片、视频、演讲、讨论等,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地介绍和解释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考核1、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老师也应该积极储备课堂知识,提供多种互动手段,以激发学生课堂激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袁梦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课袁梦醒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我是我院思政教师袁梦醒,今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课,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资源、课程特色、教学效果和努力方向。
首先请看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课程的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我院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
【课程作用】本课程着重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相衔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课程目标】有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掌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质,使我院学生成长为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设计理念】1、从“三贴近”原则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概括来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本性。
2、突出职业特色,以从“学生”到“合格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为教学主线。
概括来说就是以专业为依托,突出职业性。
3、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养成为中心任务,强化能力培养。
总结一句话就是以能力为中心,突出实践性。
【教学内容组织】近年来,我们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我们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婷准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课稿(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中国化专业的刘丽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思修第一章的内容,我将从如下七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本章节的特点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帮助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这部分内容是思想教育前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
3.德育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想以及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四、教法1.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3.注重渗透教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4.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五、学法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践等方法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括、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篇)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整体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第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报告》相衔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教育部16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把握人生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原则、方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我国宪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的能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思考。
3、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其它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析。
我主要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标准本课程选用教材是2022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其地位和作用是: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引导,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认知水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用: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2.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4.面向大一新生开设5.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大学生生活结合最密切的一门课程二、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有说服力的回答,为人才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基础。
具体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即掌握两方面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統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各专业大一学生。
大一新生有如下特点。
1.知识方面: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基础,但深度、广度不够,尤其理工专业,多数学生欠缺。
说课稿(思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的知识有三大模块九个章节的内容,总学时 54 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教学设计二: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重点教材,罗国杰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2008年修订版),书号:ISBN978-7-04-0240474;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出版
5.师生个 别谈心, 答疑解惑
教学设计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把抽象的理论直观 化,自2006年9月开课以来,本课程教师均制作了PPT教学课件进行上课。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求把抽象 、静止的理论和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增强
现有师资:本课程现有授课教师10人,形成了一支学历与职称层次较高、 学源与年龄结构合理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2人,兼课教师 1人。任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3人。教师职称构成比例为: 副高以上3人、讲师3人、助教2人,师生比为1:350。课程主讲教师7人 。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年轻有工作热情,但教学经验还需不断积 累。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年龄结构、职称流、职业精神优秀、团结协作、爱岗敬 业的教学师资团队
教学设计二: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 我们除了采用国家级统编教材认真施教以外,选取教材 每个章节后面所列举的重要文献资料,推荐给学生认真 阅读。另外定期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音像制品。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购买了《复兴之路 》、《实话实说》、《改革开放30记录片》、《真理标 准大讨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法治 在线》、《今日说法》、《社会观察》等录像资料片, 与我们自制的教学课件相配合,形成了融文字、图像于 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系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十 分方便,使用效果好,学生学习效率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第三阶段: 绪论主体部分(约会值体系 (25分钟) (这是本课
程的主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会值体系模范人物(让学生讲, 老师引导)
七、考核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化了教学效果, 增强了育人功能,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明显提升。
1.考核
本课程考核从课程设计理念出发, 实行两个结合: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结合。其中平时考核占5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 期末考核占50%。在期末命题测试时, 我们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 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尽量减少记忆性命题, 加大理解性、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 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任务。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 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 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自我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各位专家好!今天我要做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分析。
我主要从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性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定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面向大一新生开设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大学生生活结合最密切的一门课程
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即掌握两方面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
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
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各专业大一学生。
1.知识方面: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基础,但深度、广度不够,尤其理工专业,多数学生欠缺。
2.能力方面:思维活跃,认知能力较强,但多数大学生“知行分离”,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有待提高。
3.态度方面:思想纯朴,学风良好。
但对该课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课程内容与学生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门选修课直接关联,尽管在理论深度上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浅显涉及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所以缺乏新鲜感,自然少了学习的兴趣。
需要在教学中下功夫,尤其要重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
(一)理论课程实施
1.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36学时,由四个知识模块组成。
成长适应教育:此部分提供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指导及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应学时4课时。
思想教育:此部分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
对应学时为12课时。
道德教育:此部分是前一部分知识在道德领域的延伸,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
对应课时8课时。
法治教育:此部分帮助大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素养。
对应课时共12课时。
模块的几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渗透和融合,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既避免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的重复,又体现了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教学重点
本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大学生实际,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具体:一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备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教学难点
知行统一,知——情——意——行。
我们的理论体系再完备,如果无法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所以本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大学生从理论知识的习得转化为行为的自觉。
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个树立、三个实现。
即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实现法律意识与守法行为相统一。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课程涉及面广、时代性强、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特点,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案例(或实例)导入+理论分析+问题讨论(或辩论)”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变成“我应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我们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全部安排在媒体教室,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的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准备案例,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更形象、直观、信息量更大,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了三个结合。
一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辩论、演讲、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锻炼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和思辨、表达的能力;二是课堂授课与个别交流释疑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还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谈心等方式,为学生解惑答疑;三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在授课之余指导学生的创业设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革创新,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发挥传授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5、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近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是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通过课内外作业、课堂测验、课堂活动表现、考勤等方式实施考核。
二是注重期末考试命题的科学合理性和教育性。
将考察重点放在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采用通过精选案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材料分析、小论文等方式,使考核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
(钓鱼岛事件、中国式过马路、网络大V、广场舞、旅游文明、诚信典型、APC蓝、父子协议、复旦投毒案、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啃老族、志愿服务、本校典型大学生等发生在考试年度内的事例)
(二)实践课教学方案
1.实践课题及目的
实践课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实践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大学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独特的视角,集中呈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共识,展现这一群体深入社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这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2.实践载体与组织方式
载体:PPT(成果形成PPT作品,并展示汇报给全体同学,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
组织方式: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各班课代表和舍长具体组织,班委会、团支部协助。
3.实践内容
核心价值观每个关键词独立成篇。
具体内容如下:
1、富强篇
2、民主篇
3、文明篇
4、和谐篇
5、自由篇
6、平等篇
7、公正篇
8、法治篇
9、爱国篇 10、敬业篇 11、诚信篇 12、友善篇
每个宿舍选择一个关键词,如果班级宿舍数超过12个,内容可重复,否则不可重复,以确保每篇都有作品。
4.实践步骤(4个环节)
第一,实践方案。
第二,实践活动。
第三,实践成果。
第四,成果展示验收。
5.实践考核
实践课总计30分。
PPT作品分数由学生评委确定,评委组成及作品等级都有明确标准。
五、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学生对本课教师评价均为优良,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对本课教师的评价均为优良。
六、课程实施反思
(一)效果比较理想,达到课程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原因分析——————。
大班上课(三)改进措施
总之,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使其: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上有体现。
我们力争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