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优选6篇)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优选6篇)第一篇:《曾国藩全集》读后感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
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
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
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
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__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朴的人。
我太怕失去它了抓的越紧它流的.越快,我忽略了它的本性,放手吧,放手后我拥有全世界,包括我所遗弃的宝石。
现在终于相信了人生自有定数,该是你的赶也赶不起,不是你的强求也求不来。
第二篇:《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一、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曾国藩的人生写照。
少年的曾国藩就显现出非凡的谦让之举,他和同窗好友读书时,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把他人休息的时间作为自己苦读的时间,后来中了举人以后,更加谦和有佳,从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从现代人的价值观看来他是一种懦弱,是一种无能的体现,身为高官却不将自己放在高居之处,俯视他人,有点与身份不相符,故弄高雅,然而正是曾国藩品性却体现出一种超俗的恢弘的气度、平和的外表、遭遇鄙弃不暴跳如雷的自我保护的大智慧,低调是一种高的境界,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二、凡事皆贵专。
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手足无措,不是所以然。
曾国藩在致吴大廷信中指出自己的观点“凡事患在不为,不患不能。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第一篇: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卧龙《曾国藩》之《血祭》、《野焚》、《黑雨》,是唐浩明著的晚清官场名士三部曲系列,曾被《亚洲周刊》列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之一。
书到手很久,拖拖拉拉地读完,闭卷而思,似乎能够看到一些历史黄卷背后的曾文正的面孔,为其人品折服,为其大势叹息。
壹。
书从曾国藩回籍守制开始,到办团练,立湘勇,征太平,伐捻军,直至在两江督署归西,用文学传记的形式,缓缓书写了曾国藩后半生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他所阐述的思想和理念,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曾文正的历史形象。
贰。
读《曾国藩》之初心是想了解下这样一个被人追捧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何许人也,通篇读完,却发现其人其事有许多与现在时势相通之处,原来历史和现在总是惊人的重复。
曾文正确实是国家的中兴之才,做人处事,多公少私,不仅在晚清时期的官场,即使现代,也实为难得。
然将相之材,生不逢时。
历史的巨轮即将碾压过那腐朽的清王廷,非一人或者一能臣所能挽回的。
然而,在为之历史背景叹息的同时,也不禁叹服于他为人处事、洞察明觉的高超之处。
作为一个老派的官员,他不因循守旧,在与太平军、捻军以及国外势力的斗争中,看到了国家强需自身硬的道理,积极推动兴办军械、船舶和西洋学校,可谓继林则徐之后放眼看世界的又一不盲目自大、警醒自强的国人。
他大力主张和推动选派幼童店铺,但在选派人员的年龄上,他不同意容闳主张的8-9岁。
曾中堂要求必须是14-18岁的少年。
何以如此考虑?原来,中堂大人认为,如果出国孩童没有建立起对祖国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即使出国学有所成,也不可能真心实意为民族和国家效力。
此考虑,不机械,不功利,有见地!所谓用人识心为上,而后识才。
这种见识,远远超越、高高鄙视了现在的某些盲从西方的“公知”们。
此番种种,中堂大人的阅人辨世之术,确让人敬佩不已。
叁。
许多历史伟人都对曾国藩有着高度的评价,如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曾国藩三部曲》是一部关于明清历史风云变幻的精彩作品,也是对曾国藩一生的缅怀。
通过《曾国藩三部曲》,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位改革家贯彻“以民为本”政策的不懈努力。
曾国藩改革的成功也来自他多年的耐心打拼积累。
他改革的重点是“缓解贫苦、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他的改革力度大,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也改善了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体制,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机制,即“中央集权”,目的是缓解农民的贫穷,使社会风气向好。
曾国藩的改革方案尽可能地减少了保护封建制度,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社会风气,推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使民众对国家的改革产生支持,英勇的他还成立了国家财政体制,可以说,曾国藩的改革大大改变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
到最后,曾国藩被赶出中央政府后,他仍然深信“以民为本”的政策,他仍然不懈地努力为中国做文章,为两代人带来了更多的喜悦。
在我看来,曾国藩光辉的一生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他虽然遭遇了无穷的困难,但仍坚持“以民为本”的政策,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这个时代,他的英雄气概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者,他正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英雄!。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3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第1篇】继《红楼梦》之后看的《曾国藩》,红楼虽然写尽了人生百态,但毕竟是小说,《曾国藩》就不一样了,它记录的是真实历史,一共三本已看完两本,初有些感受。
感受一:收敛锋芒、圆滑世故更能收获人心曾国藩初办湘勇团练,锋芒毕露,目空一切,手段狠辣,还常插手别人辖区内的事务,虽然出发点都是为国,但因过于刚硬,得罪了很多人,并得一“曾剃头”称号。
更麻烦的是,和不少官场其他同僚的关系很僵,以至于筹饷银无人支持,湘勇屡被人欺。
人处于低谷时,诸多不顺的事都会随之而来,带兵打仗三次险被俘,欲跳江自尽。
好在曾国藩本性是正直善良的,日久见人心,跟着他年岁久的属下都很敬重他,几次自尽都被忠心的属下救起,才没让这个将才消失在历史中。
而曾更是个有胆识有魄力,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自知短期的形势和自己的状态对未来的仕途不利,趁父亲去世的时机,借口卸职回乡。
这一次的卸任时期,曾国藩的收获很大,自己不断反省,并接受高人指点,最终豁然开朗,明白了之前自己性格欠缺之处。
当再次被启用时,为人处世风格完全换了,慈眉善目主动拜访其他官员,尤其是和嫉恶如仇的左宗棠冰释前嫌。
虽然不少只是面上的工程,曾在心里并不一定认可那些人或是真的原谅他们,但只要脸上不显山露水,对他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就是他后来能够为自己重建口碑的主要原因。
以前总会跟大家一起吐槽谁谁谁城府深,现在想想,在官场上职场中混得开的,都是有城府的,有城府并不代表要去害别人,只是知道收敛,情绪管理也是有城府的一种表现,而这也是我欠缺的,已经在有意识地去改变。
感受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上谨言慎行保乌纱在满人皇帝的江山下,曾国藩作为汉人能手握重权实属不易,自然能有这结果也是经历了一番很不容易的过程。
从每次胜仗时他上报圣上的奏折,都是谦虚谨慎,将自己放在功劳身后,到攻克金陵后,主动裁撤湘军,并让曾国荃卸甲归田……如果说逆境中的隐忍是一种气概,顺境中的低调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1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
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
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虽然后来官越做越大,但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自己常说:“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
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他在京城时,见到的世家子弟都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北京居祝他让他们住在老家,门外也不能挂“相府”、“侯府”的匾。
他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定下功课表,严格要求。
因为他教育子女有方,所以他的后人都秉承他的治家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成就都不小!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2暑假我阅读了唐浩明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即:《血祭》《野焚》和《黑雨》,曾国藩这人有时我曾是唾弃,有时让人依靠,有时让人嗤之以鼻,有时又让人十分佩服,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可预知的。
不过,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成就大于过错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是内圣外王。
他是一位着名的政治家,战场上的猛将,其锲而不舍的性清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外,他的文辞隽永湿润,谆谆告诫,真诚待人,同样令人钦佩。
曾国藩待人随和,经常会耐心倾听学生提问,这个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他为官清廉,一生都没有贪得钱财,深受文人学者好评。
曾是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人,谁也看不懂他,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好官。
也许只有那一句最中肯的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力最强大的人。
”。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近年来,曾国藩的名字在历史学界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作为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今天,我们有幸能够通过阅读《曾国藩三部曲》,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以及他的一生所经历的起起伏伏。
《曾国藩三部曲》是作者戴锦华细致入微的研究和整理的成果。
这三本书分别是《曾国藩》、《曾国藩军纪》和《曾国藩治家格言》,它们涵盖了曾国藩的一生,从他的家族背景到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杰出成就,再到他的治家智慧和生活哲学。
通过这三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和他对中国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首先,阅读《曾国藩三部曲》让我对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过去的教科书中,曾国藩往往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模糊的形象。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得以一窥他的内心世界和为国家付出的艰辛历程。
曾国藩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怀始终激励着他奋发图强。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使他成为清朝末年的关键人物,他通过改革举措和军事战略的巧妙运用,为国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和安宁。
他的一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范,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其次,这本书也向我们展示了曾国藩的治家智慧和生活哲学。
曾国藩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智慧的家庭主人。
他以身作则,注重道德教育和家庭纪律,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他的格言和箴言教诲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曾国藩告诉我们,成功不仅仅注重外在的成就,更要关注内心的修养和人品的塑造。
通过这些格言的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并在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中走出一条正道。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曾国藩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矛盾的年代,他的一生也被这个时代深深地影响着。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曾国藩的决策背后的考虑因素。
曾国藩读后感(通用20篇)
曾国藩读后感(通用20篇)曾国藩读后感(通用2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读后感篇1以前对曾国藩的印象停留在曾国藩家书上,虽然并没有真正读过曾国藩家书,但是从零零散散的信息中对曾国藩形成的印象总体上是正面的,某种程度上有点先入为主,觉得曾国藩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均堪为楷模。
读了唐浩明的三卷小说《曾国藩》,在结尾部分通过左宗棠之信,康福之思,陈广敷之言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评价。
真实的曾国藩到底如何,当然需要从历史中探寻,但是严肃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提供一个视角。
左宗棠之信赞曾国藩知人善任,并从正面肯定曾国藩的尊君敬上。
也就是说,曾国藩立功方面成绩斐然,通过镇压太平军、推举人才、举办洋务,使清朝实现了短暂的中兴。
虽然并没有解决专制统治的根本问题,也谈不上客观地看世界,毕竟比同时代的人走在了前面。
陈广敷则对曾国藩之愚忠持否定态度。
从一个在野之人的角度,从儒家学说的另一面否定了曾国藩。
也就是说,曾国藩的立言及依其言之所为并不完全符合儒家观点,儒家认为,当天子无道时,在天道助推下,臣下犯上进而另立新朝也是合理的。
当然,即使不愚忠,改朝换代在儒家理论下,不可能产生质变,仍然是王权专制。
而康福则看到曾国藩权诈与失信的一面。
也就是说,曾国藩在立德方面是有瑕疵的,而且不仅仅是瑕疵,而是与其言相悖的大的失德,应该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法家的权变与机谋。
曾国藩读后感篇2读完了这本以史实为材,又带一些小说特质的曾国藩传,感触很多。
曾公是一位让后人尊敬的伟人。
第一,曾公的识人,培养人的能力。
个人感觉跟早年其担任刑部侍郎有关,通过察言观色,从言谈举止的细节把握一个人,培养了大量人才。
第二,曾公强大的自律能力。
感觉他的这种自律甚至达到了死板的地步,多年如一日的记日记,身居高位依旧简朴如初,公事再忙也要对诗歌字体的磨炼,名声显赫而对妻子始终如一,佩服。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曾国藩三部曲,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忙碌的事情将其抛之脑后,现在想絮叨絮叨读完之后的感想。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单的写一下感想。
从曾国藩的人物角度,是晚清的一位重臣,挽将倾的大厦于为倒,力挽狂澜之功,最后能全身而退,不仅保得自身平安,还能保得子孙后代昌盛不息。
这样一位出色的人物,连毛泽东都夸赞不已,称晚清第一重臣,再无他人。
本书从他40多岁回家吊母丧写起,受朝廷之重托,建一支强劲的军队,阻挡盛极一时的太平军。
在他之前,清兵屡战屡败,已经毫无士气可言,更是闻风丧胆,使得太平军一路北进,到达南京,占据中国大部分江山。
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军队,号称"湘勇",他决心这一支军队要丝毫不染绿营风气,平日懒散成习,横行市井,调戏妇女,一旦遇到打战,溃不成军。
在组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从人才的寻找到军饷的筹集,通过知人善任,威逼利诱,让乡绅捐赠军饷,组建了一支军队,并且每日勤操苦练,战斗力远超绿营。
并且他看不惯官场的阿谀奉承,推诿责任,这也遭到官场人排挤,最后被逼的'离开原本大营,去了另外的地方扎营。
而且刚建的湘勇,没有真正与太平军交手,所有的只是书面知识,初次打仗变败仗,屡战屡败的湘勇,让曾国藩一度欲投江自尽,但是却也在这样的时刻,他的另一支部队,十战十捷,这给备受争议的湘勇带来转折的惊喜,随后曾国藩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打仗,从而开始从各地寻找将才,而自己转为幕后总策划,彭玉麟便是他发掘的一名水师将领,此人熟读兵书,能征善战,并且人品好,痴情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功名利禄。
慢慢的曾国藩周围聚集了许多才干出众的将领、谋臣,让湘军一步步反败为胜,与此同时,他也很注重朝廷的动态,让满人当最高的武官,避免功高震主,功亏一篑。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学校的”书香园地”又发了新书,学习之余拜读了《曾国藩三部曲》,原来对于曾国藩的认识,只局限于高中的历史课本,课本里讲他是清末的名将,李鸿章的弟子,一手建立了封建地方武装湘军,并血腥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后来又略略的看了《曾国藩家书》,感觉还不错,只是印象不太深刻,但是看完他的三部曲,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更加真实的曾国藩。
本书以曾国藩建立湘军,于天平天国斗争为主线,描述了这一过程中他的心理历程,建军经历,作战过程,以及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其间穿插了很多的历史事件,并为我们勾画了许多鲜明的历史人物,读此书后,感触很多,曾国藩乃一代大儒,千古人才,他成为毛泽东和袁世凯学习的名家,被誉为“中兴第一人”,有人说读曾国藩,在于读其为官之道、创业之道、治军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只要我们能悟其中一道,便可受益终身。
曾国藩作为一名孔孟子弟,真正的做到了“穷着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尽管他有自身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却真正的心系苍生,视野开阔,虽学习理学却不受其拘束,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派遣留学生,开设制造局,为晚清民国积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思想的人才。
每当想起胡林翼在长江上面,看到洋人的小火轮飞驰如箭昏倒在地的时候,真是不禁感慨良多,超前的思想就不说了,单单这份爱国的拳拳之心,又几人能比上?更感叹于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虽然他也没有摆脱世俗的概念,无论是尊穆彰阿为师,还是姻亲关系,以及师徒关系,无不是结交的权贵和显赫门厅。
也许有些人认为他攀附权贵,人品值的怀疑,但实际上,清末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这正是他与时代的完美结合。
如果曾国藩是一个不识时务的酸腐秀才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统领湘勇,再到两江总督了。
在人才的任命中更显示其远见卓识,主要表现在对塔奇布的提拔与使用中,塔奇布是满族人,对他的重用不会引起执政者的猜忌,更不会引起湖南官吏的嫉妒,更重要的是塔奇布是个人才,更是个听自己指挥的人才。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第一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这个春节,闲来无事,读了本自传《曾国藩传》,读完这本书后,我将曾国藩的人生划分三个阶段。
1.少年求学求功名时代-嘉庆-道光天资不聪慧,家境不殷实;但是受到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的影响,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性格,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坚持去做2.青年京官时代-道光-咸丰做官不为钱财,两袖清风,所以过的非常拮据,特别是在京都,俸禄微薄但开支大,加上每逢红白事各路官员都礼尚往来,更加剧了生活的窘境。
而他的性格耿直,当时得罪了很多同事,雪上加霜。
辛亏他老师穆彰阿欣赏他,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加上他同窗好友的帮助,时来运转十年七迁,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并没啥用,不贪污的他生活依旧拮据。
之后因丧母回家守孝,结束了京都官场生活。
3.壮年+老年战场时代-咸丰-同治太平天国起义,临危受命;在湖南招募雇佣兵,成立湘军;建立造船厂,筹建湘军水师。
由于是汉人,并且是个空降官,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人,在当地非常不受待见,所以回老家,靠着家乡的名气声望,加上亲兄弟帮忙,艰难的完成了初期湘军招募以及水师的组建。
因为吃过耿直的亏,使自己被孤立多次险些丧命,反思后一改之前耿直性格,处事圆融谨慎。
官场关系有所改善,在兄弟好友支持下,打败太平军队,保得晚清疆土。
后又协助镇压东西捻军**,功成名就。
封为汉人百官之首,走向人生巅峰。
晚年天津教案事件,替朝廷背黑锅,当然也有他自身因素,导致悲伤卖国的千古骂名。
最后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享年61岁。
感想: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坎坷崎岖,其中对他有深远影响的有他的老师穆彰阿,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祖父曾玉屏。
每在他遇绝境之时总有贵人帮助,可以说比较幸运吧。
但是呢,从他的履历上来看,只要是他亲自领兵打仗,就没有胜利过,而根据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来进行的战斗,读后感m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可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那样。
《曾国藩》读后感(15篇)
《曾国藩》读后感(15篇)《曾国藩》读后感1不好的习惯:把欣喜当作知识、把收藏当作学习、把阅读当作思考,把存储当作掌握。
发现《曾国藩》时来自于一个朋友的推荐,为什么要说“发现”呢?知道《曾国藩》这本书其实已经很早了,那个时候由于自身的惰性,一直没有翻阅。
读到第三本《黑雨》的时候,不经暗叹作者唐浩明,强大的故事构造力,短短半个月时间,把三大本与曾国藩有关的史事,当小说一样一览而尽,甚至常常需要打破作息规律,挑灯夜读。
一个从湖南走出去的小官职,没有任何的家庭背景,如何发展成为国家重臣,曾国藩的官场路,就如同生活中与各种妖魔鬼怪的一场斗争。
第一章中,当曾国藩身边最得力也最亲信的金松龄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时,曾国藩痛下决心,将金松龄斩首示众,面对曾国藩冷酷无情的赶紧杀绝,我一度想甩书而去,看不下去看不下去,为什么会有这么下的狠心的领导者?当阅读到后面,才明白,也许对于当时的大清,老中堂这一斩钉截铁的做法,才是捍卫了真正的士气之在吧,对于自己的忍痛割杀,可能当之后想起的每一天,惭愧和隐痛的才是对他最大的折磨吧。
曾国藩对战事的敏锐,对人性的洞察、对人情世故的尺度把握、对亲人的严苛礼教,对君的倾心尽力,无疑是当时社会中的宝藏。
对于书籍所牵扯到中国近代史,借用一位书友的评论:“完整地读过两遍,比较佩服的是唐浩明,反而不是曾国藩。
唐对曾的了解如此之深,当代应该是拿不出第二个了。
曾国藩为人处世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其才干本能在那个历史转折点成为力挽狂澜的人物,可惜视野和格局有限,错过了近代改变中华民族最好的时机,这也是曾身上最大的缺陷。
”《曾国藩》读后感2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通用13篇)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通用13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让阅读更具意义。
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曾国藩》读后感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曾国藩曾说过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的确,他的名言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教训,并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从古至今,人才倍出,但他们却未能干出多大的成就,要么是因为政府衰败,统治无能,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缘故。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懒惰。
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努力和坚持,要是这个人连一点儿奋斗的精神都没有,那更别说成功,更别说战胜无数困难了,连一个估计都打不败。
只有像曾国藩那样,尽管多次科举都未能入仕,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考试,最终步入了仕途,创造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名人名士获得些权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把社会搅得一团糟,轻点的,降个级;重点的,炒了鱿鱼;再重点的,流放边疆;再重点的,被杀头腰斩;最重的,干脆就一股脑儿地诛灭九族了事。
正所谓是“满招损,谦受益”。
曾国藩后来尽管平定了太平天国,为清国的江山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从未骄傲过,反而主动请求降职,巧妙地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内乱,平安无事;反观当时一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死在了腐败的政府手中,这些家族也一落千丈,甚至消隐无踪。
“家败皆因奢”这句话更是印证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不光是家败,国败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商纣王、秦二世,都是因为没有丝毫的满足,花动大量人力,财力,打造一座座豪华奢侈的宫殿,到处寻找美丽的金银珠宝,搜刮天下美女,百姓游离失所,战火侵袭每一块土地,民不聊生,尸横遍地,血流成河,造成史无前例的恐怖灾难。
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于是以廉立身,以俭持家,平安地生活着,永远立足于中国大地。
曾国藩所讲的这些道理,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到多少,只要一遇到困难,我不会像他那样通往直前,背水一战,而是心存后退之心,战战兢兢,不敢往前,而在偶尔获得一次成功时,我会手舞足蹈,十分满足,从而放松了自己,功亏一匮。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曾国藩三部曲是中国现代作家林达笔下的一部作品,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和《曾国藩励学篇》。
这三本书对于了解曾国藩这位伟大的清代官员以及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的阅读之旅中,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曾国藩的家族历史所吸引。
他的家族勤政爱民,代代书香门第,世代传承家风家训。
他的祖父曾宏恩是一位优秀的文官,对于家族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小,曾国藩就接受了严格的家教,养成了勤奋好学,励志向上的品性。
通过家族的历史,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的力量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其次,曾国藩的治国理政思想让我深感钦佩。
曾国藩主张“以忠诚为本、以才干为要、以德行为先”,并着力提倡德治和教育。
他注重培养官员的品格和能力,以身作则,勤政爱民,为百姓谋利益,深得人心。
他的治国思想不仅在当时有所成效,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认为,作为一个官员或者领导者,只有以德为先,忠诚于人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最后,曾国藩在励学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
他坚持以学问来宽困穷、报家国的理念,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而且鼓励家人、子弟和朋友都要重视学问。
他强调“四书五经”,注重经典的学习。
他倡导“情理并用”,认为只有兼具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才能有所作为。
曾国藩还提出“一日不可无书”,鼓励人们每天都要阅读和学习。
这些理念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激励我在平日生活中要保持学习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总之,曾国藩三部曲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曾国藩这位伟大的清代官员,还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家族传统。
曾国藩的家族教育、治国理政思想和励学观念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我相信,只有像曾国藩一样,在学问上不断追求,以才干服务人民,发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曾国藩三本书的读后感
读曾国藩三本书的读后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国藩无疑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
近期,我有幸研读了他的三本书——《曾国藩家书》《冰鉴》和《挺经》,感触颇深。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与家人交流的书信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教诲与期望。
在这些书信中,曾国藩展现出了他对家庭的重视。
他认为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一个和睦、有教养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他时常告诫子弟要勤奋读书、修身养性,不可沾染不良习气。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强调要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
透过这些家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教导子弟要谦逊待人,不可骄傲自满。
他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平凡之人还是有才华之人,都不能被懒惰和骄傲所束缚。
只有保持勤奋和谦逊,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在对待财富和名利方面,曾国藩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财富不应成为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应注重品德和学问的培养。
他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这种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让我反思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否过于追求外在的虚荣,而忽略了内心的充实。
《冰鉴》则是曾国藩在识人用人方面的经验总结。
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人的外貌、神态、言行举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和能力。
曾国藩认为,人的气质和性格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只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就能洞察人心。
例如,他提到“神骨”为识人之本,“刚柔”为识人之道。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形态能够反映出其内在的品质和潜力,而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则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仅仅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特质。
同时,《冰鉴》也让我明白了“相由心生”的道理。
一个人的心态和思想会影响其外在的表现,长期的心理状态会在容貌和气质上留下痕迹。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魅力,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800字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800字《曾国藩三部曲》是著名作家唐浩明的代表作之一,以晚清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为主角,描绘了他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
作品通过曾国藩的个人经历,展现了晚清历史的风云变幻,也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读完《曾国藩三部曲》,我深深感受到了曾国藩的智慧和勇气。
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子监,后来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官员。
在官场上,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畏权贵,不畏强暴,以身作则,深受人民的爱戴。
在军事上,他带领湘军,英勇抗击太平天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思想上,他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曾国藩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
他过于自信,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失败。
他也有一些狭隘的思想,比如对于洋务运动的态度,他认为中国应该以传统文化为主,而不是全盘西化。
此外,他还有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收受贿赂,侵占公款等。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才华和能力,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人格。
《曾国藩三部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它不仅描绘了曾国藩的个人经历,还展现了晚清历史的风云变幻。
通过曾国藩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晚清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2)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2)
《曾国藩三部曲》中记录了曾国藩一生的传奇故事,这本书仿佛带我回到了清末末尾,面对这段黑暗局势下的一代改革家,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曾国藩面对比来更加猖獗的清政府,依然选择了“改革而不妥协”的道路。
他如何在维护诸洲正直和家乡爱国的道路上,勇敢抗争?他在政略上怎样力促改革进步,以及经历的种种艰辛和苦难,令人得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曾国藩,佩服他的强大而坚定道路。
尤其是在贝克大桥之役中,正当清政府正要击破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在站稳了信念之后,实现了贝克大桥之役的反击,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仍然勇敢前行,传承了他不屈不挠不妥协的品质,真是可歌可泣。
曾国藩的精神一直以来受到国人的尊崇和敬仰,而每当我看到他的传记,我总会感受到来自胸中的英雄之气,深刻的思考面对苦难的抉择,如何抵达理想的彼岸?
我希望以曾国藩的精神作为出发点,在生活中勇敢担当,不断前行,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曾国藩三册读书心得
曾国藩三册读书心得
以下是曾国藩三册读书心得:
读完曾国藩的《血祭》《野焚》和《黑雨》三本书后,我对曾国藩的一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将领,曾国藩在清朝末年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国家的安宁和家族的繁荣不懈努力。
在《血祭》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曾国藩在面对家族仇恨和政治斗争时的处理方式。
他以理智和公正的态度处理这些问题,通过巧妙的手段平衡了家族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这种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
《野焚》中,曾国藩的胆识和决策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总是能够冷静分析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种能力和勇气使他在战场上一次次取得胜利,也在官场上一步步升迁。
而在《黑雨》中,我看到了曾国藩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着想,为国家尽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他的智慧、胆识和责任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像曾国藩一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理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为家族、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一部《曾国藩全集》,不用写得很精彩,不用写得很漂亮,只要写得扎实,曾国藩其人本身就能够让人读得长吁短叹,掩卷不已了。
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曾国藩全集》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1】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
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
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我对曾国藩做了这样的归纳:曾国藩,富家子弟,靠读书而升官,凭沙场征战而权重。
既要秣马厉兵,叱咤风云,又要哼哼哈哈,唯唯诺诺;既要建功立业,又不功高震主;既要兼济天下,又要独善其身。
虽然他仕途起伏坎坷,却终能善始善终,这在腐败险恶的封建官场实在不易。
虽然今天的官场同过去的官场不可同日而语,但既然都是官场,总有可借鉴之处。
虽然今天的干部同曾国藩不可同日而语,但为官之道,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2】不知道如何来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乱的韬略智谋,你有倡导洋务的言行,你有中兴名臣的光环,你有家书的传留,你有这般那般三言两语不能休——《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全集》是我读过最有感触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深深地被曾国藩的魅力所吸引,智慧所折服,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完之后得到的感想。
一是他进取精神值得学习。
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先是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中进士,并进入当时朝廷最高学问机构——翰林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
这本书大概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 探究了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化史上之地位。
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通读《曾国藩》之后,我觉得,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他是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就很爱读书,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奋发图强,积极入世,忠君爱国。
,长大后, 他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仕途上, 也是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了!
而后期, 多年的官宦生活终于把曾国藩给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谏,虽然没有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但对一些官场恶俗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悲剧。
曾国藩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有两件: 灭太平军与兴办洋务.在这两件事里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创新.爱国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在扑灭打平天国之前, 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政府那些懒散无能的绿营、八旗兵是不行的,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又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不惜重金加强军备。
由于湘军属于团练,相当于民兵,在军费上没有政府来源,曾国藩克服重重困难,四处筹款建军。
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它不轻易出省作战,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军事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
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曾国藩另一个可敬之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以及他的学生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他很有创新精神,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
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也没能突破
封建统治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也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往向不是一时半刻所能形成的。
那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唯有像曾国藩这样勇武之人才能取得。
曾国藩一直以成国家栋梁为宿愿,便投以完善自我的诸方面努力,从“勤”以治身到“畏”天命,无一不是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努力。
而对于做为出身封建地主阶级的曾国藩来讲,他唯一的选择是维护其阶级的利益。
曾国藩所接受的一切教益都是忠于封建王朝,严守君臣父子的仁义道德。
纵观他一生,我觉得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最后我想用四个词来形容他:睿智,坚守,,严谨,忠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