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2023.1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题刻的原始动力可能来自文本,但促使人们前往观赏的却不仅文本,还有作为遗迹的文字书写。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显然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

尽管宋人已经注意到泰山经石峪所刻的《金刚经》并留下题名,但文人的到访与题刻,在旅游成为风气的明代嘉隆以后才明显增多。

而由于金石学在清代的风行,这些摩崖题刻甚至超越地方风景的图绘与刊印,在胜迹的塑造中起到直接的作用。

在更多的情形下,摩崖与环境可能并不是一种协作的关系,而是互相提示的关系。

摩崖石刻的特点在于不可移动,因而是真正嵌入自然山水之中的文字,与名胜的关系更为密切。

诚如白谦慎先生所说,摩崖与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联系,从而成为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可见,要准确解释摩崖石刻的文字形式,我们确需将之置诸环境之中加以观察。

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黄易访碑岱麓,他不仅关心摩崖,也关心“奇观”,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他一会儿看自然风光,一会儿看石刻。

在登山时,他记录了道路两侧山石树木,奇峭逼人,有愈上愈妙之感。

嗣至玉皇顶,俯视周边山峦,盛称此乃“天下奇观”。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

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

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

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

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

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

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

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

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

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

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

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专用,选必上全册)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专用,选必上全册)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测试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4单元。

4.难度系数:0.8。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二年级上期中模拟测(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做题人:2024年10月28日一、名篇名句默写(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无衣》)(2)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对追求真理的态度。

(5)遥对明月,李太白畅饮美酒,在《将进酒》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明月不可辜负之情;张若虚生发哲思,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人赏月来探问人类源起。

(6)古诗中的长江往往具有恢弘的气势,比如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里写其辽远澄澈“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其壮阔浩荡“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完成2-4题。

(10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_______尊俯就(qū)②_______(sì)意妄为③狡黠()④怪癖()(一)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开始了__________的生活。

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__________的写作本领。

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

他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反而更加奋发向上。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练(答案在最后)2024.11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出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校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27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溯源(suò)通衢(qú)窘态毕露(lù)松驰淬炼如履薄冰B.踱步(duó)佣金(yōng)蒙蒙细雨(méng)座落夯实排涝泄洪C.罹难(lí)诨名(hùn)痛剧创深(chuāng)制伏邋遢衣衫褴褛D.复辟(pì)脱坯(pī)沉疴积弊(kē)布署咬啮兵荒马乱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年前焦裕禄倡导____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已经变成了现实。

②因为米考伯夫妇的一些亲戚朋友,已经出面来帮助他们____难关了,因而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在外面时更舒服些。

③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____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④回望疫情____之初,迅速上升的数字令人揪心,正常生产生活骤然“停摆”。

⑤现在我懂得米考伯太太的意思了,就求她尽管____我,做什么都行。

A.制订度过侦察爆发支使B.制定度过侦查爆发指使C.制订渡过侦察暴发支使D.制定渡过侦查暴发指使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噤。

②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③艰难困苦,相濡以沫。

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

④这次把那股反动民团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案叫绝,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⑤米考伯太太也同样宁折不屈。

我曾见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⑥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所有时钟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A.③④⑥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③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A.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知止而后有定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B.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③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C.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①故攻异国以利其国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③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5.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自见者不明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察乱何自起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其坚不能自举也③与越人水战④譬如平地⑤在明明德⑥先齐其家⑦其未兆易谋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⑨见贤思齐焉⑩故亏父而自利A.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⑩/⑨B.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⑩C.①③/②⑨/④⑤/⑥⑩/⑦⑧D.①④⑤/②③/⑥⑩/⑦⑧/⑨7.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当察乱何自起⑤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⑥为之于未有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⑧以盛水浆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请买其方百金⑪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⑫自贼者也A.①②④⑩/③⑥⑦/⑤⑪/⑧/⑨⑩B.①①/②③④⑥/⑤⑦⑫/⑧⑩/⑨C.①③⑪/②⑥⑦/④⑤/⑧⑩/⑨⑫D.①①/②③⑥⑦/④⑤⑫/⑧⑩/⑨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是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学之书。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

它们为了生存,为了繁衍后代,不得不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中拼尽全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狮子无疑是草原上的霸主。

然而,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却有一种动物,它们体型庞大,力量惊人,却总是默默无闻,它们就是犀牛。

犀牛,一种拥有厚重皮肤和强大四肢的动物,它们在草原上行走时,给人一种稳重、沉静的感觉。

犀牛的皮肤下隐藏着坚硬的犀甲,这使得它们在与其他动物搏斗时,能够抵御对手的攻击。

犀牛的角也是它们的利器,可以用来防御敌人和保护幼崽。

在非洲大草原上,犀牛的数量曾经非常庞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犀牛的数量急剧减少。

犀牛的皮、角和肉都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追求目标,他们为了获取利益,不惜将犀牛杀害。

犀牛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它们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为了保护犀牛,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猎杀犀牛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大保护力度,建立犀牛保护区,为犀牛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此外,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研究犀牛的繁育技术,希望通过人工繁殖,增加犀牛的数量。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狮子是草原上的霸主,但犀牛在草原上的地位并不高。

B. 犀牛的皮肤下隐藏着坚硬的犀甲,这使得它们在与其他动物搏斗时,能够抵御对手的攻击。

C. 犀牛的数量曾经非常庞大,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犀牛的数量急剧减少。

D. 文章主要介绍了犀牛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措施。

2.文章中提到的保护犀牛的措施有哪些?3.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非洲大草原上的犀牛”的作用。

4.文章结尾提到“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研究犀牛的繁育技术,希望通过人工繁殖,增加犀牛的数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弱肉强食”法则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填涂考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7分)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已经具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因为没有更恰当的名字,我姑且叫它为数觉。

由于人有了这种才能,当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他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数觉和计数不能混为一谈。

计数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种收获,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牵涉到一种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至少,有权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测家持有这种主张,而且有很多实例支持这种理论。

例如,许多种鸟类是具有这种数觉的。

鸟巢里若是有四个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个;但是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要逃走了。

鸟会用某种奇怪的方法来辨别二和三。

但是这种才能不仅限于鸟类。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最惊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独居蜂”的昆虫。

这种母蜂在每个巢里下一个卵,并且在巢里面预先储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为幼虫孵化后的食料。

使人吃惊的是,各类独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数目都是一定的。

由于蜂类行为的规律化,而且这种行为和它的生命的基本机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上述例子不如下面的例子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这里所举的鸟的行为,似乎已经处于自觉的边缘了。

有个田主决心要打死一只在他庄园的望楼里筑巢的乌鸦。

他试了好多次想惊动它,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人一走近,乌鸦就离开了巢,飞开了。

它栖在远远的树上守着,等到人离开了望楼,才肯飞回巢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卷8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卷8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不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孤寂。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向我走来,她的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我好奇地接过报纸,发现这是一则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的启事。

我仔细阅读了寻人启事,得知这个男孩名叫小明,今年十岁,身高约1.3米,失踪地点是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在公园门口见过一个男孩,他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

于是,我决定去公园门口寻找那个男孩。

当我走到公园门口时,果然看到一个男孩正在那里玩耍。

我走上前去,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确实和小明有些相似。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家在哪里?”男孩回答道:“我叫小强,我家住在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心中一喜,觉得这个男孩很可能就是小明。

当我们敲开小明的家门时,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了出来,紧紧地抱住我们。

原来,小明的父母一直在寻找他,但他们不知道小明已经回到了小区。

看到小明的父母如此高兴,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为开头,引出下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

B. 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就毫不犹豫地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

C. 文章通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强调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部分,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出来,表达了对“我”和“小强”的感激之情。

2.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为什么没有立刻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3.文章中,小明的家人在寻找小明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4.文章结尾部分,为什么“我”感到十分欣慰?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在学习上总是锱铢必较,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今天的晚会真是群英荟萃,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登台献艺,让观众大饱眼福。

C. 他每次发言都高谈阔论,不切实际,让人听了觉得十分反感。

D.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总是得过且过,这种态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答案:B解释:A项中“锱铢必较”形容极小的差别也计较,含贬义,与“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的语境不符;B项“群英荟萃”指许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在一起,符合语境;C项“高谈阔论”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与“不切实际”重复;D项“得过且过”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与“对自己的要求很低”的语境不符。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B.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教学工作做得好坏的重要标志。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D.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A解释:B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发现并解决”。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告诉我,“这件事很复杂,你要耐心点,别着急。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被合称为“四子书”。

C.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公园玩吧!”D.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

答案:C解释:A项引号内句末句号应改为逗号,并移到引号外;B项“四子书”为专有名词,应将书名号内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并列词语间如果没有逗号,则不能用顿号,应去掉顿号。

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

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

走动不开。

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

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

2024年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材料《秋之韵》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让人沉醉的季节。

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以及那微凉的晚风,都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

秋天,它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变换,更是一种心境的转变。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往往会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秋日里,阳光不再那么炽热,而是变得柔和起来,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空气也变得清新,吸一口仿佛能洗净心灵的所有疲惫。

秋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然而,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仍在田间劳作的人们。

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我们餐桌上的丰盛。

所以,在享受秋天的同时,我们也要感恩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们。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感恩的季节。

让我们学会珍惜,珍惜每一份收获,也珍惜那些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人。

试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秋天是最让人沉醉的季节,没有其他季节可比。

B. 秋天的颜色变化是唯一值得关注的特点。

C. 秋天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心境的转变。

D. 秋天只有美丽的一面,没有辛劳的成分。

2.文章主要描述了秋天的哪些特点?A. 炽热的阳光和丰收的喜悦B. 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和微凉的晚风C. 清新的空气和忙碌的农民D. 柔和的阳光和宁静的心境3.“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感恩的季节。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B. 对劳动者的敬意与感激之情C. 对大自然变化的漠然态度D. 对丰收的担忧与不安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秋天带给人们的感受?A. 心灵的疲惫B. 宁静的美好C. 收获的喜悦D. 清新的空气5.文章最后提到“珍惜”,其含义是什么?A. 只珍惜秋天带来的美丽景色B. 只珍惜那些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人C. 珍惜秋天的美丽景色和那些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人D. 珍惜所有季节的美丽景色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片神秘的湖泊。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刘卉审核人:罗政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3分,计57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绯闻(fěi)虔.诚(qián)罗襦.(rú)吐哺.(pǔ)B、真谛.(dì)罪愆.(yán)伶俜.(pīng)舞榭.歌台(xiè)C、芥蒂.(tì)磔磔.(zhé)拘泥.(nì)静女其姝.(shū)D、踟.蹰(chí)机杼.(zhù)窈.(yáo)窕越陌度阡.(qiān)2.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仇雠钟磬报歉奉之弥繁,侵之欲急B、租赁杀戳申张百尺杆头,更近一步C、樊笼江渚暮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弘扬拜谒就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③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们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什么的。

A.奏效查看往往 B.生效察看往往C.生效察看常常 D.奏效查看常常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中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结果荒废了学业。

B 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C 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会因此变得美好。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与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B.《楚辞》作者为屈原,因其中的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钟嵘《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D.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为词。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7.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日.削月.割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④逸豫可以亡.身⑤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⑥函.梁君臣之首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⑧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⑩火尚足以明.也A、①③⑦/②④⑨/⑤/⑥⑧/⑩B、①③⑥⑦/②④⑨/⑤/⑧/⑩C、①③⑦/②④⑨/⑤/⑥⑧⑩D、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⑩8.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古之人不余欺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 选出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自以为得其实C、则遣从事..下临深潭..以一少牢告庙 D、郦元以为10.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句子属不同句式的一项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盛以锦囊系燕父子以组C、古之人不余欺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斯用兵之效也此世所以不传也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与风水相.吞吐无物以相.之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C、此世所以..得天下..不传也原庄宗之所以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燕虽.小国而后亡1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说)而卒.葬之(死)B、汝识.之乎(认识)华山之阳.(山的南面)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举.天下之豪杰(全)D、六国互.丧(互相)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往)13.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来吾道夫先路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诗中的“三生”毛志成近半个多世纪的诗,大约分三类:一种是写“民生”的;一种是写“人生”的;一种是写“醉生”的。

三种诗写好了,都有价值,都能成为真正的名诗,遗憾的是有关“三生”的诗,今人比起古人来,成色都越来越差。

关于写“民生”的诗,应侧重于写民疾民苦,即“哀民生之多艰”。

四十年代以前,无论是上海滩的诗人还是延安的诗人都写了一些有关民疾民苦的诗,到了五十年代以后,“民生”中已经删除了民疾民苦成分,统统变成“党是亲娘俺是孩,一头扑进了娘的怀”式的举世福音了。

从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讴歌新政权的长诗《好》那里学了一点“楼梯体”,随后便对中国的大小苦难几乎都闭了眼,统统变成喜洋洋的“放声歌唱”了。

诗人写“民生”,贵在有实实在在的亲民意识,在这一点上,今不如古。

无论《诗经》中的《伐檀》《硕鼠》,还是后来杜甫“三吏”“三别”等一大堆泣诉民疾民苦的诗,尤其是白居易身为官吏而为民鸣冤的《村民苦寒》《卖炭翁》等诗,都更近于真正的诗人。

到了商品时代的今天,写民生的诗(包括民苦、民乐的诗)近于绝迹.诗人大都致力于写自我式的“人生”,进而步步深掘“人性真谛”,最后便索性使劲打捞“性”的甜美清泉或污泥浊水了。

其实就在写“人性”的事上,论见识和文采,我首推辛弃疾的一首诗:"至性由来禀太和,善人何少恶人多.高山流水泻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此诗虽古,但对人性本质有真知灼见,而且符合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与其说人性善不如说人性恶更加接近于唯物主义。

”在写“民生”“人生”之外,还有一种写“醉生”的文人,特别是诗人,有一点醉意或写些醉话,甚而进入“醉生”境界,不必苛责,也许正证明了他有诗人气质。

当然,诗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性醉人、疯人,关键在于他有“文”有“采”。

李白的“醉”,几乎是玉成其为大诗人的要素之一。

毛泽东不会喝酒,但诗人也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把酒酹滔滔”句。

那样的醉,只能誉之为情醉、意醉、文醉、辞醉,自有其大妙处在。

“醉之诗”的意趣与胡说八道有很大的区别。

清朝有个诗人牛首山,笔名叫“铁屎”、“混帐行子”、“老实泼皮”,将他的四十首诗取名为“牛山四十屁”,下注“混帐行子、老实泼皮放”。

其中一诗曰:“那岩打坐这岩眠,听了松声又听泉。

多谢风爹多礼数,花香直送到床前。

”诗中将风称之为爹,虽俗,但确有其诗意诗才在。

作者的“醉生”,是有意戏世,且又具有精神品位和辞章法则上的“内功”。

至于眼下某些“醉生”之诗,除了精神上趋丑趋恶兼及文墨上多种不通的“大胆”之外,几乎没剩下什么德才含量。

所以我认为:要想把新诗写好,不妨先学学古诗。

14.下面对写“民生”的诗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写“民生”的诗,都有价值,都能成为真正的名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等。

B、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诗人写了不少有关民生疾苦的好诗,涌现了一批优秀诗人。

C、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当今文坛上写“民生”的诗歌绝迹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D、写“民生”的诗应侧重写民间疾苦,有实实在在的亲民意识。

1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半个多世纪的诗共有三类:一类是写“民生”的诗,一类是写“人生”的诗,一类是写“醉生”的诗。

B、当今时代,诗人都致力于写自我式的“人生”,甚至极力渲染“性”的方面.以致今不如古,出不了真正的诗人。

C、辛弃疾“至性由来禀太和”一诗谈到“人性”问题,很有见识,颇具文采,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不谋而合。

D、写“醉生”的诗,其意趣与胡说八道没什么区别,不是精神上趋丑趋恶,就是狗屁不通,几乎没剩下什么德量。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聂夷中的《咏田家》李绅的《悯农》、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臧克家的《老马》等均为写“民生”的好诗。

B、有“文”有“采”的诗人写的“醉生”诗,即使如牛首山那样的“放屁诗”也是很有意趣的。

C、李白“斗酒诗百篇”,其许多诗作都与酒足饭饱有关,可以说,是酒造就了诗人李白,难怪诗人余光中盛赞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有半个盛唐”。

D、只要从古诗中汲取营养,端正创作态度,更多地关心民生疾苦,就能写好现代“民生”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每小题3分,共9分)管仲夷吾者, 颖上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尝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辱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叔终善.遇之善:善良B、鲍叔知.其贤知:了解C、常与鲍叔贾.贾:商人D、仓廪实.而知礼节实:果实18.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少时尝与鲍叔牙游.B、鲍叔遂进.管仲C、果行,国人皆劝.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9.下列句子不能表现鲍叔能知管仲的一项是(3分)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