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级等保机房制度-密码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三级等保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等保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办公系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二、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度(1)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安全策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3)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信息系统安全发展的需要。

2. 安全管理组织(1)成立信息系统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2)设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3. 安全管理人员(1)配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2)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4. 安全建设管理(1)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2)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 安全运维管理(1)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2)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对信息系统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安全。

三、安全培训与意识1.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

四、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1.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安全状况。

2.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履职尽责。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办公系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站系统等。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管理、分步实施;3. 安全责任到人、制度明确;4. 安全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机构:1. 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2. 技术保障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技术支持、安全检查和应急响应等工作;3. 运维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日常运维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4. 法规事务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咨询、合规审查和纠纷处理等工作。

第六条各工作机构的职责如下:1. 安全管理办公室:(1)制定、修订和实施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3)监督、检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4)组织安全评估、整改和验收工作。

2. 技术保障部门:(1)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技术支持;(2)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等工作;(3)组织应急响应,处理信息系统安全事件;(4)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和升级。

3. 运维管理部门:(1)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日常运维管理;(2)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备份和恢复;(4)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异常情况。

4. 法规事务部门:(1)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咨询;(2)组织开展合规审查和纠纷处理工作;(3)提供法律支持和协助。

三级等保机房技术要求

三级等保机房技术要求

三级等保机房技术要求三级等保机房技术要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采用数据中心或机房来进行数据存储、处理、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其中,信息安全问题特别受到关注。

为了防范网络安全威胁,我国也推行了“三级等保”制度,对机房的技术要求如下。

一、物理安全控制1. 门禁控制:进入机房的人员需要刷卡或使用指纹识别等身份验证方式,并配以视频监控等设施。

2. 机柜安全:机房内的机柜需要有物理锁,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打开、接触设备。

同时设备的位置也需要合理规划,以避免不必要的物理硬件安全问题。

3. 光纤布线:机房内的光纤布线需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并加强管理,防止网络攻击窃听、劫持等问题的发生。

二、网络安全1. 机房网络隔离:不同等级的服务器需要实现物理隔离或网络隔离,以提升网络安全性。

2. 防火墙:机房内需要安装防火墙设备,实现网络流量的监控、过滤和安全管理。

3. 病毒防护:安装杀毒软件,保护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不受恶意病毒的侵害。

4. 应用隔离:应用程序需要采用安全隔离模式,实现安全性的数据交换和系统共用。

三、系统安全1. 操作系统加固:限制操作系统权限,删除不必要的服务,加强口令管理、加密和安全配置等。

2. 文件系统加密: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上实施文件系统加密,保障机密信息的安全性。

3. 系统日志管理:设置完善的系统日志,定期分析抓取异常。

4. 系统备份、灾备:按照实际行业安全要求,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灾难恢复机制。

四、电源设施1. 电源数据采集与监控:通过电源数据采集与监控方式,实时监测机房电源系统的状态,确保电源供应的安全性。

2. 绿色能源保护:在长时间停电或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应配备对应的蓄电池等绿色能源保护设施,以确保机房不间断运行。

五、人员管理1. 人员资质:进入机房的人员,需要经过相关资质证书考核,符合相关职责要求。

2. 人员授权:机房内的设备采用设备标识和用户身份标示等认证方式,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

等保三级机房管理制度范本

等保三级机房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等保三级机房的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等保三级机房,包括机房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网络安全设施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机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协调解决机房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机房管理员负责机房日常安全管理,执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措施。

3. 机房操作员负责机房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遵守机房管理制度。

四、机房安全管理要求1. 物理安全(1)机房选址应具备防震、防风、防雨、防雷等能力,远离易燃易爆场所。

(2)机房内设备应放置整齐,地面干净,布线合理,无杂物。

(3)机房出入口应安装门禁系统,控制人员进出。

(4)机房内禁止吸烟、饮酒,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 网络安全(1)机房网络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网络设备应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法访问。

(3)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修复漏洞。

(4)网络设备应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保障网络安全。

3. 软件安全(1)机房内软件应选用正版、经过安全检测的软件。

(2)定期对软件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新漏洞。

(3)禁止在机房内安装、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

4. 数据安全(1)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2)定期对数据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数据泄露、篡改。

(3)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

5. 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

(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发生安全事件时,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

五、奖惩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为机房安全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机房安全管理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机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机房2级和3级等保是指针对机房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等保是我国对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一种规范,按照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1级、2级、3级、4级和5级等保。

等保的目的是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系统内的重要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损坏。

本文将分别对机房2级和3级等保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2级等保要求机房的安保措施要相对较高。

具体要求如下:1.机房出入口要设置门禁系统,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门禁系统要有记录功能,记录所有人员的出入时间和身份信息。

2.机房内要配备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面,监控画面的存储时间要达到要求,存储设备要有密码保护功能。

3.机房内要有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并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机房内的电源设备要有备份,保证机房的供电不中断。

备用电源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设备,以便在停电时维持机房正常运行。

5.机房内的设备要进行分类管理,不同区域或功能的设备要分离布置,以降低可能因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导致的风险。

6.机房内的设备要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

7.机房内的数据备份要定期进行,备份数据要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

而对于3级等保,机房的安保要求更高。

具体要求如下:1.机房出入口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使用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机房。

2.机房要安装严密的监控和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非法侵入和异常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机房要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以保护机房内的网络环境和数据安全。

4.机房内的设备要有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设备或利用接地技术,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损坏。

5.机房内的设备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存放,设备布局合理,避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

6.机房内要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性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2023-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三级等保要求文档模板)-1

2023-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三级等保要求文档模板)-1

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三级等保要求文档模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房变得越发重要,而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机房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制度化、细化的管理系统,以保障机房和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三级等保要求是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的硬性规定,本文将围绕三级等保要求,为大家提供一份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文档模板。

一、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机房及其内的硬件、软件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数据安全,与全面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水平及运行效率、客观、公正地对机房及其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机房的作用,为全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

二、管理机房的范围1、机房管理人员应对机房和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的运作和管理,着重保证机房服务的安全、可靠。

2、机房使用者必须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规定的权限以及公共使用规定使用机房及其设备资源。

3、机房技术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认真执行管理制度,严格保护机房数据安全。

三、管理机房的措施1、物理管理(1)设备布局:机房设备应按照安全、便捷、美观的原则进行布局,设立明显的标志牌,禁止随意堆放或占用通道。

(2)出入管理:机房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只对经过验证的人员开放,设备出入需登记记录,严禁未经授权者随意进入或带走任何设备。

(3)备份管理:机房应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备份数据存储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损坏等。

2、运维管理(1)网络管理:机房应定期进行网络管理,保证网络设备的稳定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

(2)电源管理:机房双路供电,主供电线路和备用供电线路应当有物理隔离,设备应配备 UPS 机组,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设备管理:机房设备应有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对于发现的故障应及时预警处理,修复设备不得影响机房正常开展服务和安全运营。

四、机房数据安全管理1、备份(1)机房必须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采用密钥加密方式储存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我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科研系统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1)成立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全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2)设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2. 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a.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b.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c.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d.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e. 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f. 安全培训制度。

(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安全管理措施(1)安全策略管理:a.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安全策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b. 定期对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2)网络安全管理:a.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和网络服务的安全;b.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漏洞和风险。

(3)数据安全管理:a.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和可用;b.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

(4)应急响应:a.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职责;b.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安全培训与意识(1)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2)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四、安全责任1. 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范例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范例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本单位的网络安全,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协调解决网络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网络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设施建设、安全事件处理等。

3. 安全运维团队:负责日常网络安全运维工作,包括安全设备监控、日志分析、漏洞扫描等。

4. 全体员工:遵守本制度,履行网络安全责任。

三、安全策略1. 物理安全:- 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

- 机房出入口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 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

- 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 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视频监控系统。

2. 网络安全:- 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安全设备,防止外部攻击。

- 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横向攻击。

-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漏洞。

3. 数据安全:- 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 建立数据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恢复。

4. 安全管理:-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网络安全责任。

-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

- 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四、安全措施1. 物理安全措施:- 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符合标准要求。

- 机房防火、防盗、防雷、防静电等设施完善。

- 机房出入人员登记、身份验证等制度健全。

2. 网络安全措施:-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安全设备配置合理。

- 内部网络划分、访问控制策略完善。

-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

3. 数据安全措施:- 重要数据加密存储和传输。

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

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

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其中等保三级是其中较高的安全等级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

一、引言信息系统等保三级是指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第三级别,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

等保三级的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

二、物理安全要求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基础,等保三级要求在物理环境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息系统,包括:机房的选址和建设、门禁系统的设置、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

机房的选址应远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地区,建设时应考虑防水、防火、防雷等安全措施。

门禁系统应采用双因素认证,如刷卡加密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监控设备应全面覆盖机房各个区域,保证能够及时监控异常情况。

三、网络安全要求网络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关键,等保三级要求在网络层面上加强安全措施,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流量的监测等。

网络拓扑结构应采用多层次的架构,设置DMZ区域来隔离内外网,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

网络设备的配置应采用安全策略,限制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禁止默认密码,加强访问控制等。

网络流量的监测应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

四、主机安全要求主机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保三级要求对主机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包括:主机配置的安全性、主机访问的控制、主机运行的监测等。

主机配置的安全性要求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关闭不需要的服务,更新补丁和安全软件等。

主机访问的控制要求采用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主机。

主机运行的监测要求使用安全审计系统和日志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记录主机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事件。

五、应用安全要求应用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等保三级要求对应用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和加固,包括:应用开发的安全性、应用访问的控制、应用数据的加密等。

三级等保评审需要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大全汇编V1

三级等保评审需要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大全汇编V1

三级等保评审需要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大全汇编V1某某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汇编2019年1月信息化管理处关于本文件分发控制[受控文件填写]目录第一章安全策略总纲 (1)1.1、信息安全策略总纲 (2)1.1.1、总则 (2)1.1.2、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 (2)1.1.3、信息安全总体策略 (3)1.1.4、安全管理 (6)1.1.5、制度的制定与发布 (14)1.1.6、制度的评审和修订 (15)附件1-1-1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论证审定记录(模板) (16) 附件1-1-2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收发文记录(模板) (17)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 (18)2.1、信息安全组织及岗位职责管理规定 (19)2.1.1、总则 (19)2.1.2、信息安全组织机构 (20)2.1.3、信息安全组织职责 (21)2.1.4、信息安全岗位职责 (23)2.1.5、信息安全岗位要求 (27)2.1.6、附则 (28)附件2-1-1 网络安全工作授权审批单(模板) (29)附件2-1-2 网络安全工作会议记录表(模板) (30)附件2-1-3 外联单位工作联系表(模板) (31)2.2、信息安全检查与审计管理制度 (32)2.2.1、总则 (32)2.2.2、安全检查 (32)2.2.3、安全审计 (33)2.2.4、附则 (35)附件2-2-1 年度网络安全检查记录(模板) (36)第三章人员安全管理 (41)3.1、内部人员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42)3.1.1、总则 (42)3.1.2、人员录用 (42)3.1.3、岗位人选 (43)3.1.4、人员转岗和离岗 (43)3.1.5、人员考核 (44)3.1.6、人员惩戒 (45)3.1.7、人员教育和培训 (45)3.1.8、附则 (46)附件3-1-1 人员录用审查考核结果记录(模板) (47)附件3-1-2 信息系统关键岗位安全协议(模板) (49)附件3-1-3 信息安全岗位培训计划制定要求(模板) (50) 附件3-1-4 人员离岗安全处理记录(模板) (52)附件3-1-5 人员培训考核记录(模板) (54)附件3-1-6 人员奖惩及违纪记录(模板) (55)3.2、外部人员访问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56)3.2.1、总则 (56)3.2.2、定义 (56)3.2.3、外部人员访问信息安全管理 (56)3.2.4、第三方安全要求 (58)3.2.5、附则 (59)第四章系统建设管理 (60)4.1、定级备案管理规定 (61)4.1.1、总则 (61)4.1.2、定义 (61)4.1.3、岗位及职责 (63)4.1.4、系统定级方法 (64)4.1.5、系统定级备案管理 (65)附件4-1-1 系统定级结果评审及审批意见(模板) (70) 4.2、信息安全方案设计管理规定 (71)4.2.1、总则 (71)4.2.2、安全建设总体规划责任部门 (71)4.2.3、安全方案的设计和评审 (71)4.2.4、安全方案的调整和修订 (72)4.2.5、附则 (72)附件4-2-1 安全方案评审及审批意见(模板) (73) 4.3、产品采购和使用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74)4.3.1、总则 (74)4.3.2、产品采购和使用 (74)4.3.3、产品采购清单的维护 (76)4.3.4、附则 (76)附件4-3-1 安全产品采购记录(模板) (77)附件4-3-2 候选产品清单(模板) (78)4.4、信息系统自行软件开发管理规定 (79)4.4.1、总则 (79)4.4.2、自行软件开发管理 (79)4.4.3、附则 (83)4.5、信息系统外包软件开发管理规定 (84)4.5.1、总则 (84)4.5.2、外包软件开发管理 (84)4.5.3、附则 (86)4.6、信息系统工程实施安全管理制度 (87)4.6.1、总则 (87)4.6.2、工程实施管理 (87)4.6.3、实施过程控制方法 (88)4.6.4、实施人员行为准则 (91)4.6.5、附则 (92)附件4-6-1 工程测试验收评审及审批意见(模板) (93) 4.7、信息系统测试验收安全管理规定 (95)4.7.1、总则 (95)4.7.2、测试验收管理 (95)4.7.3、测试验收控制方法 (96)4.7.4、测试人员行为准则 (97)4.7.5、附则 (97)4.8、信息系统交付安全管理规定 (98)4.8.1、总则 (98)4.8.2、交付管理 (98)4.8.3、系统交付的控制方法 (98)4.8.4、参与人员行为准则 (99)4.8.5、附则 (100)4.9、信息系统等级测评管理规定 (101)4.9.1、总则 (101)4.9.2、等级测评管理 (101)4.9.3、附则 (102)4.10、信息系统安全服务商选择管理办法 (103) 4.10.1、总则 (103)4.10.2、安全服务商选择 (103)4.10.3、附则 (104)附件4-10-1 个人工作保密承诺书(模板) (105) 附件4-10-2 服务项目保密协议书(模板) (107) 第五章系统运维管理 (109)5.1、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110)5.1.1、总则 (110)5.1.2、机房安全管理 (110)5.1.3、办公区信息安全管理 (112)5.1.4、附则 (114)附件5-1-1 机房来访人员登记表(模板) (115) 5.2、资产安全管理制度 (116)5.2.1、总则 (116)5.2.2、信息系统资产使用 (117)5.2.3、信息系统资产传输 (117)5.2.4、信息系统资产存储 (118)5.2.5、信息系统资产维护 (118)5.2.6、信息系统资产报废 (119)5.2.7、附则 (121)附件5-2-1 资产清单(模板) (122)附件5-2-2 信息系统资产报废申请表(模板) (123) 5.3、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124)5.3.1、总则 (124)5.3.2、介质管理标准 (124)5.3.3、附则 (127)附件5-3-1 存储介质操作记录表(模板) (128) 5.4、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29)5.4.1、总则 (129)5.4.2、设备安全管理 (129)5.4.3、配套设施、软硬件维护管理 (131)5.4.4、设备使用管理 (134)5.4.5、附则 (136)附件5-4-1 设备出门条(模板) (137)附件5-4-2 设备维修记录表(模板) (138)附件5-4-3 网络运维巡检表(模板) (139)附件5-4-4 主机运维巡检表(模板) (140)附件5-4-5 数据库运维巡检表(模板) (141)附件5-4-6 应用服务运维巡检表(模板) (142)附件5-4-7 机房相关设备运维巡检表(模板) (143) 5.5、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规定 (144)5.5.1、总则 (144)5.5.2、运行维护和监控工作 (144)5.5.3、安全运行维护和监控作业计划 (145)5.5.4、附则 (147)附件5-5-1 监控记录分析评审表 (148)5.6、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49)5.6.1、总则 (149)5.6.2、网络设备管理 (149)5.6.3、用户和口令管理 (151)5.6.4、配置文件管理 (152)5.6.5、日志管理 (153)5.6.6、设备软件管理 (154)5.6.7、设备登录管理 (154)5.6.8、附则 (154)附件5-6-1 网络运维记录表(模板) (155)附件5-6-2 违规外联及接入行为检查记录表(模板) (156) 5.7、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157)5.7.1、总则 (157)5.7.2、系统安全策略 (157)5.7.3、安全配置 (159)5.7.4、日志管理 (159)5.7.5、日常操作流程 (160)5.7.6、附则 (160)附件5-7-1 补丁测试记录(模板) (161)附件5-7-2 日志审计分析记录(模板) (162)5.8、恶意代码防范管理规定 (163)5.8.1、总则 (163)5.8.2、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原则 (163)5.8.3、职责 (164)5.8.4、工作要求 (165)5.8.5、附则 (166)附件5-8-1 恶意代码检查结果分析记录(模板) (167) 5.9、密码使用管理制度 (168)5.9.1、总则 (168)5.9.2、密码使用管理 (168)5.9.3、密码使用要求 (169)5.9.4、附则 (170)5.10、变更管理制度 (172)5.10.1、总则 (172)5.10.2、变更定义 (172)5.10.3、变更过程 (173)5.10.4、变更过程职责 (175)5.10.5、附则 (177)5.11、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178)5.11.1、总则 (178)5.11.2、备份恢复管理 (178)5.11.3、附则 (179)附件5-11-1 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文档(模板) (181) 附件5-11-2 备份介质清除或销毁申请单(模板) (182) 附件5-11-3 数据备份和恢复记录(模板) (183)5.12、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 (184)5.12.1、总则 (184)5.12.2、安全事件定级 (184)5.12.3、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 (187)5.12.4、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程序 (188)5.12.5、附则 (191)附件5-12-1 网络安全行为告知书(模板) (192)附件5-12-2 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表(模板) (194)附件5-12-3 系统异常事件处理记录(模板) (195) 5.13、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96)5.13.1、总则 (196)5.13.2、组织机构与职责 (196)5.13.3、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框架 (197)5.13.4、应急响应程序 (198)5.13.5、应急预案审查管理 (202)5.13.6、应急预案培训 (203)5.13.7、应急预案演练 (203)5.13.8、附则 (203)附件5-13-1 应急处置审批表(模板) (204)附件5-13-2 应急预案评审及审批意见(模板) (205)第六章其他管理制度 (206)6.1、安全设备运行维护规范 (207)6.1.1、总则 (207)6.1.2、适用产品范围 (207)6.1.3、安全策略配置规范 (207)6.1.4、安全运维规范 (209)6.1.5、附则 (212)附件6-1-1 安全设备配置变更申请表(模板) (213)附件6-1-2 安全设备配置变更记录表(模板) (214)第一章安全策略总纲1.1、信息安全策略总纲1.1.1、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对信息安全的规定和要求,指导和规范吉林省某某单位信息系统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目的,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范和控制系统故障和风险,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特制定《吉林省某某单位信息安全策略总纲》(以下简称《总纲》)。

三级等保规章制度

三级等保规章制度

三级等保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为了保护单位信息安全,维护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以下简称等保)工作,明确了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风险管理、运行监督、技术措施等内容。

第三条等保工作要贯彻“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坚持“保护、通报、协作、教育”的工作思路,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四条单位信息系统等保工作应当以保护单位的核心技术、关键数据、重要设施为重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应对信息安全威胁。

第五条等保工作必须将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人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水平。

第六条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等保工作,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加强对等保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第七条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健全信息系统等保工作的机制,共同维护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第八条单位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单位的信息系统等保工作。

第九条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单位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信息技术部门主管、安全保密部门主管、法律法规部门主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十条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技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技术和管理领域的等保工作。

第十一条信息技术部门应当设立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岗位,负责信息系统的保护、安全审查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第十二条安全保密部门应当设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安全的保密管理和涉密信息的保护工作。

第十三条法律法规部门应当设立法律顾问工作组,负责法律事务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解释。

第十四条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信息安全等保工作的职责,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知识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等级保护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等级保护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保障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度制定、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应急响应等。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4. 员工应自觉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履行网络安全责任。

三、安全管理制度1. 物理安全(1)选择合适的物理位置,确保信息系统安全;(2)实施严格的物理访问控制,限制非法访问;(3)采取防盗窃、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防潮、防静电等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物理安全;(4)电力供应稳定,配备备用电源,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 网络安全(1)采用安全的网络架构,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2)实施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限制非法访问;(3)采取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措施,保障网络安全;(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3. 主机安全(1)实施严格的身份鉴别,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可靠;(2)加强访问控制,限制用户权限;(3)安装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安全软件,保障主机安全;(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4. 应用安全(1)评估应用软件的安全性,确保软件安全可靠;(2)加强应用系统权限管理,限制非法访问;(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5. 数据安全(1)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确保敏感数据安全;(2)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3)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可恢复;(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6. 安全管理制度与人员安全(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023-密码管理制度(三级等保要求文档模板)-1

2023-密码管理制度(三级等保要求文档模板)-1

密码管理制度(三级等保要求文档模板)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愈发重视数据的保密性。

对于企业来说,网络安全问题是企业组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密码是网络安全中的重要环节,密码管理制度的落实可以更好的保障网络安全,避免密码泄露等问题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三级等保要求中的密码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

1. 密码的安全要求密码的安全要求是密码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

要求贯穿于密码的创建、使用、修改、重置和注销等全过程中。

包括密码强度的控制、定期更换密码的要求、不得共用同一账号和密码等。

2. 密码的管理流程密码的管理流程是指从密码的生成到密码的注销、更改再到密码失效等的一整套管理流程。

生成密码:密码应随机生成或经过加密软件生成,不能由人工操作或易被猜到。

分配密码:分配密码应经过授权、严格核对受控对象信息、用途、等级和期限等,并由使用人在终端改密后方可使用。

使用密码:使用密码应按照权限在合法终端上使用。

重置密码:密码重置应符合安全要求,通过合法途径进行。

更改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更改密码。

密码失效:密码失效应根据规定要求及时注销。

如人员离职,应立即注销其账号并更改相关密码。

3. 密码的安全保护措施密码是关键信息,应该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防止密码被恶意获取和破解。

应同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备份。

密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密码安全保密,不得以明文形式及传统的明文方式进行传输与存储;2)采用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手段加固密码管理过程,并定期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

4. 密码的远程控制密码的管理还需要远程控制的技术支持,包括对密码的远程修改、重置、失效(注销)等操作。

密码管理系统通过自身的权限管理模块,进行用户认证,并根据不同的权限,给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以确保密码的安全管理。

总之,密码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密切遵循和落实密码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关键信息安全,避免密码泄露等问题的发生。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三级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三级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三级要求1 第三级基本要求1.1技术要求1.1.1 物理安全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d)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e)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f)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1.1.1.4 防雷击(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b)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c)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7.1.1.5 防火(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1.1.1.6 防水和防潮(G3)本项要求包括: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d)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1.1.1.7 防静电(G3)本项要求包括: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管理规定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管理规定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管理规定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保护信息资产,防止信息泄露和损毁,是确保业务正常运行和保护客户利益的关键措施。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国家对于信息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并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就包括了三级等保。

三级等保是指根据国家信息化保护的最低要求,将信息系统分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要求。

三级等保要求越高,安全措施和管理要求就越严格。

三级等保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实施三级等保,企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达到信息安全目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明确各个层级的责任和权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信息资产能够在合理的安全控制下正常使用。

其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管理规定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针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制定、变更、发布、传递、存储和销毁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

首先,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程序和原则。

文件的制定要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并由相关部门或人员负责审核和批准。

制定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文件内容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和安全需求。

其次,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变更程序和要求。

变更是根据实际需要或者法规政策的变动,对文件内容进行修订或改进。

变更要经过相应部门的申请、审核和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文件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另外,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传递和存储要求。

文件的发布要采用明确的方式和渠道,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知晓和掌握文件内容。

文件的传递要遵循相应的签批和备份机制,确保传递过程的安全可控。

文件的存储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物理措施,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最后,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销毁程序和要求。

等保三级解决方案

等保三级解决方案

等保三级解决方案引言概述:等保三级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最高等级,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系统来说,保护等级需要达到等保三级。

为了实现等保三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保三级解决方案的五个部分。

一、物理安全1.1 硬件设备安全:采用物理锁、防盗链、防爆锁等措施,保护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安全。

1.2 机房安全:建立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控制机房的进出口,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

1.3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网络设备免受网络攻击的威胁。

二、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2.1 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2.2 双因素认证:采用密码和生物特征、手机验证码等多种因素进行身份认证,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2.3 访问权限管理: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三、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3.1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3.2 安全传输协议:使用HTTPS、SSL/TLS等安全传输协议,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3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采用加密方式存储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四、安全审计与监控4.1 安全日志记录:对系统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包括用户的登录、操作行为等,以便进行安全审计和追踪。

4.2 安全事件监控:通过安全设备和系统日志,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威胁。

4.3 异常行为检测:利用行为分析技术,检测用户的异常行为,如非正常的登录、文件访问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五、应急响应与恢复5.1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响应流程,以应对各种安全事件。

5.2 恢复备份数据:在遭受安全事件后,及时恢复备份的数据,减少数据丢失和影响。

5.3 安全演练与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以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等保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本单位的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目标1.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篡改、损坏等安全事件发生。

2. 确保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非法访问和非法操作。

3. 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文化。

三、安全组织1. 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本单位网络安全工作。

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3. 各部门、各岗位明确网络安全责任,确保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四、安全管理制度1. 物理安全(1)机房场地选择:机房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

(2)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3)防盗窃和防破坏: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

2. 网络安全(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

(2)安全设备配置: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备。

(3)网络安全监控: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事件。

3. 数据安全(1)数据分类分级: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明确数据安全保护等级。

(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 安全管理(1)安全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3)应急响应: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五、监督与检查1. 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本单位网络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密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等保安全管理制度

密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等保安全管理制度

XXX平台--密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及审核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人员及职责 (1)第三章用户安全管理 (1)第四章账号安全管理 (2)第五章密码安全管理 (5)第六章密码分级定义 (6)第七章密码安全策略 (7)第八章附则 (9)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XXX系统内外网的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系统的帐号和密码安全管理,预防口令泄漏和身份假冒等带来的风险, 为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系统生成密码、保护密码以及变更密码等建立相应的策略;为数据的保护和加密建立相应的策略。

为保障XXX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系统可以自行规定本系统的帐号和口令的管理细则,并针对本系统采取有关技术手段进行安全保障,但必须达到或高于本制度规定的级别。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XXXXXX管理的所有信息应用系统及附属设备;适用于需要帐号和密码进行业务操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适用于因业务关系需要使用本院信息系统的第三方服务商或者供应商。

第四条本文档将依据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安全风险的演变及信息安全保护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版本升级。

二、人员及职责第五条XXXXXX主任负责监督此文档的落实。

第六条XXXXXX各应用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执行本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用户安全管理第七条创立新的用户角色或对用户组或用户角色定义进行修改时,应考虑不相容职责分工原则,由业务部门主管(或授权人员)对用户角色的权限设定进行审阅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在系统中分配给用户的权限与其职责相符。

第八条应对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用户的权限进行周期性审计,以确保用户在系统中的权限与其职责相符。

如发现与其职责不符相,应及时通知应用系统管理员,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调整。

第九条第三方人员使用系统时必须先向XXX提出申请,在得到信息技术推广部主任审批后,由相关系统管理员为其创建临时帐号。

同时,该系统管理员必须对第三方人员使用系统帐号的情况进行监督;除非得到可以长期使用系统帐号的授权,否则系统管理员应在第三方人员使用系统帐号后,及时删除或禁用该帐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单位名称)信息安全体系
密码管理制度
XXXX(单位名称)
文档修改记录
“正式发布”状态的文档版本为X.Y,X≥1,Y≥0,且X、Y值不断累加;
“正在修改”状态的文档指对“正式发布”后的文档进行修改,文档版本为X.Y.Z,其中X.Y同修改之前的文档版本号,Z>0,Z的数值不断累加。

密码管理制度
1、目的
防止黑客攻击和用户越权访问,防止保密信息的丢失、泄漏或破坏。

2、适用范围
域用户、Oracle及SQL数据库用户、邮件用户、各应用系统用户、网络安全设备用户、网络交换及路由设备用户等的密码管理。

3、职责
3.1、IT部门负责制定密码规则和设置数据库及网络设备用户密码。

3.2、各地分公司IT 人员负责设置本地分公司域用户初始密码。

3.3、所有用户负责维护自己的域用户密码。

4、主要内容
4.1、密码最长期限。

域用户密码的有效期限为90天,当密码的使用时间到达此期限前15天,系统在开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前会自动提示窗口询问,用户是否现在更改密码。

用户应及时按提示更改密码,否则用户密码将会在期限到时失效,远程VPN用户使用VPN帐号和域账号进行身份验证。

4.2、强制密码历史。

所有更改的密码不可以与原有密码相同,否则失去密码期限限制的作用,域用户的强制密码历史的数量为4个
用户帐号被激活的同时既被强制要求更改初始密码。

4.3、密码最小长度。

所有用户的密码最少8位字符。

4.4、密码必须满足以下复杂性要求。

用户密码不能包含用户名称中
的3个或3个以上字符禁止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
suntech,12345678,abcdefg等密码不能与前4 次旧密码相同
用户密码至少应包括以下五种字符中的3种大写英文字符;
小写英文字符;阿拉伯数字;特殊符号(如!/$/#/%等);Unicode
字符。

4.5、域账号锁定。

以下情况发生后域帐号将被锁定域用户连续5
次输入错误的密码。

4.5.1、域用户锁定时间为10 分钟。

4.5.2、当出现域用户账号被锁定的提示时用户应联系本地分公司IT 人员查明原因。

4.6、集团IT部门在域控制器中统一使用域策略管理器部署和配置域用户密码管理策略。

4.7、集团IT部门在防火墙中部署和配置VPN 用户帐号。

4.8、最终用户培训在新员工入司培训中将对此策略进行专门的宣讲。

5、附则
本管理制度由IT职能部门拟定,其解释权归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