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制度(试行)WHNYLM/ZD—027-20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员工行为管理,有效遏制不安全行为发生,确保安全生产,依据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检查、培训矫正的有关要求.第三条关键名词术语解释(一)安全行为:是指按章操作、遵守劳动纪律,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行为。

(二)不安全行为:是指可能导致超出人们能承受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三违”行为。

1。

违章指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2。

违章作业: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人安全守则、安全用电规程、交接班制度等以及安全生产通知、决定等作业行为。

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

3.违反劳动纪律: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的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其他纪律等.(三)不安全行为分类:分为A、B、C三类。

1。

A类不安全行为:是指为特别严重不安全行为,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不安全行为.2。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本(2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本(2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稳定,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特制定本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二、相关术语定义1.不安全行为:指员工的工作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对自身与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2.人身安全:指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全员参与: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管理。

3.警示教育:通过警示教育来提高员工对不安全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

四、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1.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岗位的责任和要求。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1 每个员工入职时都要接受一次基础安全培训。

2.2 定期组织专项培训,针对各类不安全行为加强教育。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4.建立不安全行为记录和汇报制度。

4.1 对每起不安全行为进行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责任人等信息。

4.2 汇总不安全行为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5.加强对不安全行为的监督和检查。

5.1 配备专门的人员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

5.2 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和警示。

6.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6.1 对安全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和嘉奖。

6.2 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和纪律处分。

五、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的责任划分1.公司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完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对公司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负总责。

2.主管经理:负责指导和组织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监督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现和纠正。

4.员工: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参与不安全行为,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六、附则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七、违反与处理1.对于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办公、施工等各个领域。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发现和报告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不安全行为的界定第六条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生产和工作中违反安全规定、操作规程或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

第七条不安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一)违反操作规程,不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操作;(二)未佩戴或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三)不按照规定使用设备、工具和材料;(四)未经授权或未经培训上岗作业;(五)在工作场所内乱扔垃圾、乱倒废弃物;(六)不按照规定报告事故、隐患和不安全行为;(七)其他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公司应制定具体的不安全行为界定标准,并向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监督管理措施第九条公司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和组织实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方案;(二)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开展不安全行为的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四)建立员工不安全行为档案,记录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和处理情况;(五)向公司领导报告不安全行为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以下监督管理措施:(一)安全巡查: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公司领导报告。

(二)安全培训: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识别与预警制度(三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识别与预警制度(三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识别与预警制度一、引言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安全行为是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有时候员工可能会存在不安全行为,不仅危害自己,还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员工不安全行为,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识别与预警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制度的目的、流程和实施步骤。

二、目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识别与预警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员工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关注程度,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制度流程1. 观察员工行为每个岗位都应有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员,观察员应通过岗位巡查或定期监控来观察员工的行为。

观察时应特别关注员工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是否存在马虎、懒散等不安全行为。

2. 记录不安全行为在观察员工行为时,如发现不安全行为,则应及时记录下来。

记录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

记录时应详细描述不安全行为的时间、地点、性质、对安全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3. 识别风险因素记录完毕后,需要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进一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是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环境不良等。

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4. 发出预警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并识别出相关的风险因素后,应及时发出预警。

预警可以采取内部通报、电子邮件、安全培训等方式进行。

预警的目的是提醒员工注意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进,同时也提醒其他员工注意类似的不安全行为。

5. 整改和评估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应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可以包括工作程序的调整、设备的维修或更换、员工培训等。

整改后,还需要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企业应明确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识别与预警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流程、责任人和具体职责等。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5篇)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5篇)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为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加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特制定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请矿属各单位及全体干部员工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则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包括对不安全行为的检查(互检、自检、抽检)、观察预警、识别研究、评审等。

对不安全行为的责任追究执行矿安全问责制度。

二、对不安全行为的检查1安监科作为本矿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全矿井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管理。

矿、区队各级管理人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均负有监督检查、纠正的义务。

现场作业中首先要确保个人按章作业,同时也要互相监督提醒其他人员不违章作业。

2检查执行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周三次,遇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由职能科室人员、机关跟班人员实行____小时不定时的对各作业点进行巡回检查,检查要覆盖生产全过程、全方位。

3定期检查每周与综合管理体系检查相结合,具体由各专业检查组组长召集,检查线路、人员安排由专检组组长安排。

4动态检查除矿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专检人员日常随机进行检查外,还要以“小分队”的形式组织突击抽查,“小分队”的检查具体由安监科负责牵头组织,检查成员根据检查范围和专业由组织人随时召集有关职能部门人员机动性的组合。

5不定期检查要重点突出中夜班的检查,“小分队”检查频次原则上每旬组织一次。

6检查必须对照煤矿安全规程、规程措施、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制等进行,要高标准、严要求。

7检查要把重点放在采掘、“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辅助运输和外委施工队伍现场管理上,对于井下重点工程和安装回撤、打眼放炮工程、大型器材长距离运输等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8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给予当事人及责任单位罚款处理,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责任追究,提出经济处罚、待岗培训直至行政处理意见,并要及时通报全矿。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运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地减少和掌控人员不安全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特订立本《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2. 定义2.1 人员不安全行为:指员工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不符合职业道德、不顾及他人和自身安全的行为。

3. 总体要求3.1 企业全体员工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及规定,不得从事任何有损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为。

3.2 发现人员不安全行为,应立刻制止并上报,不得隐瞒或袒护。

3.3 对于涉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将依照相应的程序进行调查、处理和追责。

4.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和处理方式4.1 违规操作行为 4.1.1 定义:违反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不依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的行为。

4.1.2 处理方式:—劝导教育:及时对涉事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扣减奖金:依据违规程度和情节轻重,扣减相应的奖金;—记过: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定绩效和晋升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对连续多次违规操作,且无改进情况的员工,进行考核不合格处理。

4.2 安全设施、器材损坏或擅自停用行为 4.2.1 定义:有意损坏安全设施、器材,或者未经许可擅自停用安全设施、器材的行为。

4.2.2 处理方式:—赔偿损失:责令相关员工依照市场价值赔偿损坏的安全设施、器材;—记过: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定绩效和晋升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对连续多次违规行为,且无改进情况的员工,进行考核不合格处理。

4.3 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行为 4.3.1 定义: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行为,例如虚假叙述、不遵从安全规范、拒不执行指令等。

4.3.2 处理方式:—严正批判:对涉事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责令改正;—谈话记录:将批判教育的内容记录在员工档案中;—记过: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定绩效和晋升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对连续多次违规行为,且无改进情况的员工,进行考核不合格处理。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1]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1]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效率,有效预防和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临时工等。

三、管理标准1. 安全教育与培训1.全员参与: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职业病防护等相关内容。

2.重点岗位培训:对特殊岗位的员工,如高空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等,需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并颁发相应操作证书。

3.定期培训:员工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教育记录:安全培训的教育记录应被妥善保存,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等。

2. 作业安全规范1.安全设备使用:所有员工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作业权限管理:对于高风险作业,必须经过特定权限人员授权方可进行,未经授权擅自进行高风险作业将受到严重处分。

3.作业流程标准化:制定标准的作业流程及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减少人为操作差错。

4.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排除。

3. 事故及隐患管理1.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员工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配合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必要时还应向有关部门汇报。

2.事故处置:事故发生后,相应部门应立即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置,保障员工的安全,并将事故原因及处理结果记录。

3.隐患排查: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跟进整改情况。

4.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并设定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等,确保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4. 处罚与奖励1.违规处罚: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停职、辞退等。

2.安全奖励:对于工作中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员工,可以进行安全奖励,如表彰、奖励金等。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4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4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制定本《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第三条人员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内、外,违背工作纪律、秩序、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四条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条公司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预防和纠正。

第二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和危害第六条人员不安全行为分为职业危害行为、生活危害行为和其他危害行为。

第七条职业危害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不按规定使用或者过度使用职业装备、设施、工具等,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第八条生活危害行为是指员工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内,通过不安全的行为危害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如饮酒后驾驶、吸烟等。

第九条其他危害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不按照安全规定行事,对工作场所、设备、材料等造成的恶劣后果。

第十条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有:伤害员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对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造成损失;对公司形象和利益造成损害。

第三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公司制定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对每位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公司制定员工奖惩制度,对参与和支持安全管理的员工实行奖励措施;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实施惩罚措施。

第十三条公司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事故预防机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公司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培训。

第十五条公司制定安全考核制度,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评估和考核,将安全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流程第十六条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流程包括:发现、报告、核实、处理和追究责任等环节。

第十七条一旦发现人员不安全行为,员工可以通过向所在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或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三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三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近年来,员工不安全行为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损失,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势在必行。

该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将就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的建立1.明确目标和原则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

制定该制度的原则包括科学决策、公正公平、信息公开和全员参与等。

2.制定责任和制度文件在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时,应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文件,包括制度的起草人、监督执行人和制度文本等。

责任人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

3.明确检查内容和频次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的核心包括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估。

具体的检查内容可以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员工的安全防护措施、用电用火安全、机械设备的使用等。

检查的频次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和安全风险程度来确定。

二、实施阶段1.开展员工培训在制度实施前,应开展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规范培训、事故案例分析等。

通过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增强其遵守制度的主动性。

2.建立检查机制根据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的要求,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检查机制。

该机制包括督促员工按时完成检查任务、记录检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等。

检查时应注重事实记录和数据分析,准确评估员工的安全行为。

3.制定奖惩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应包括相应的奖惩措施。

对于合格的员工,可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存在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应给予相应惩罚,提醒他们重视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三、效果评估1.统计分析应定期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员工的安全行为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4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4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企业从事工作的员工,包括正式工、临时工、外聘工和合同工。

第三条员工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安全规定,履行安全操作程序,并按照本制度管理和惩罚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企业设立公司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相关安全制度和规章,并监督员工的安全行为。

第五条企业领导应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负有直接和最终责任。

第六条部门负责人应制定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并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第七条员工应当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认真履行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章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和处罚第八条不安全行为分为严重不安全行为和一般不安全行为两类。

第九条严重不安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一)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书;(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工具和设备;(三)未按要求进行个人防护;(四)擅自进入禁止区域;(五)私自调整设备参数等。

第十条对严重不安全行为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口头警告;(二)书面警告;(三)扣除奖金;(四)停工整顿;(五)辞退。

第十一条一般不安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一)轻微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书;(二)使用不当的工具和设备;(三)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四)进入限制区域,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等。

第十二条对一般不安全行为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口头批评;(二)提醒教育;(三)培训再教育;(四)罚款;(五)调岗。

第四章行为纪律第十三条员工应当遵守以下行为规范,遵循企业安全文化:(一)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清洁;(二)按照操作规程合理使用工具和设备;(三)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四)保护企业的财产,禁止盗窃和损坏;(五)遵守企业的机密规定。

第十四条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一)发现不安全行为后,由相关人员进行记录并报告到部门负责人。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要求,自觉抵制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第四条公司建立健全员工不安全行为举报制度,鼓励员工积极举报不安全行为,对举报者给予保密和奖励。

第二章不安全行为分类第五条不安全行为分为以下几类:(一)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二)不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的行为;(三)忽视安全生产设施和防护用品的行为;(四)未经许可擅自作业或私拉乱接的行为;(五)违反劳动纪律,睡岗、串岗、酒后上岗的行为;(六)其他可能危害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六条对不安全行为,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第三章监督管理措施第七条公司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公司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九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查处,建立健全不安全行为档案,对重复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重点监管。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员工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将安全考核结果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财务部门负责对安全奖励和处罚进行核算,确保奖励和处罚的公平、公正。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员工,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第十五条对隐瞒不报、包庇纵容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公司将依法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共14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共14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共14篇)篇1: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为规范井下人员操作,防止发生人身事故,提高职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人员不安全行为检查1、安全部作为本矿的安全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对全矿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都负有监督检查、纠正的义务。

2、检查执行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是每周两次,可适当增加检查频次;动态检查由小班安检工对各作业头面进行顶岗,对所顶头面进行实时管控。

3、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要依据本单位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制等。

4、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对当事人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提出相关考核意见。

5、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不安全行为,涉及人身安全或者作业区域存在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一切作业。

6、各级管理人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等日常检查要使用文明用语,检查要遵循平等、尊重员工的原则,不能给被检违章人员造成心理压力,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二次违章造成事故。

7、各单位由单位正职牵头组织负责对本单位井下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的'纠查。

8、班组长为本班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随时掌握本班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班前会上对职工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超前控制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发生。

9、对每次检查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由安全部建立台帐,具体要对“三违”人员姓名、所在单位、违章时间、违章情况等情况详细登记。

二、员工不安全行为举报1、所有员工有制止违章、拒绝违章指挥的权利,在生产作业中发现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不安全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及时汇报。

2、接到举报后,安全部必须核查举报的情况是否属实,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3、对由于不安全行为造成一定后果且隐瞒不报的单位,根据情节严重的,由安全部进行追查并通报处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员数量的增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人员不安全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引发事故,并对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背景分析1.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危害:人员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反工作纪律、擅自更改操作程序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生产事故等安全风险。

2. 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单位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不到位,缺乏明确的制度和规定,导致人们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安全行为的规范。

三、制度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和管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减少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制度内容1. 安全责任: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包括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员工责任。

每个人都应意识到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2. 安全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安全检查:定期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检查结果应记录并进行整改。

4. 安全奖惩:建立奖惩机制,对安全行为出色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5. 安全警示:设立安全警示牌和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切勿进行危险操作。

6. 安全监督:建立安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和权力,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7. 事故报告和处理: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分析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制度执行1. 执行主体:制度执行主体为各部门相关人员,包括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

2. 执行过程:制度执行过程应符合以下原则:人员全程参与、行动管理、常态化执行、结果评估。

六、制度监督1. 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障人员安全,预防和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促使人员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人员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和伤亡风险。

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安全责任:明确企业或组织对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明确负责人员的安全责任和权力,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2. 安全培训: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安全检查: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对各个岗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并及时纠正。

4. 安全奖惩: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有良好安全表现的人员给予奖励,对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员进行处罚,以激励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5. 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监督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及时处理和处理安全事故,并进行相应的安全宣传和教育。

6. 安全沟通:建立畅通的安全沟通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出安全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通过建立和执行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4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4篇)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范,预防和减少事故和伤害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意识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责任。

2. 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包括使用安全设备、操作安全流程等。

3. 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4.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安全奖惩机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安全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惩罚和纠正。

6. 安全监督和管理: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委员会,负责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实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二)是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秩序,预防和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保护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而制定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安全制度,并将其公开告知所有员工,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2.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实施安全巡查和监督检查:企业应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各项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人员不安全行为。

4. 加强安全宣传和警示: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知识,警示员工注意安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5. 建立安全奖惩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奖惩制度,对遵守安全规定和规范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和惩罚。

6. 加强安全监控和防范:企业应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加强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环境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措施解决。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障煤矿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该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教育培训:煤矿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了解煤矿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2. 安全责任制:煤矿员工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了解和遵守安全规定,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安全检查制度: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员工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安全奖惩制度: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奖励和表彰,同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5. 安全监督和管理:煤矿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设置安全管理岗位,对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跟踪和督促。

6. 事故报告和调查:发生安全事故后,煤矿应及时进行报告,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通过建立和执行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保证煤矿的稳定生产。

第 1 页共 1 页。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氛围,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
1.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工作人员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等。

2. 建立安全培训和教育机制: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紧急处理程序、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等。

3. 确立安全行为规范:制定明确的安全行为规范,包括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如酗酒、吸烟、乱扔垃圾等。

4. 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并给予相应的整改措施。

5. 鼓励员工报告不安全行为: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保障举报者的安全和隐私。

6. 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规定,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7. 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安全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这些管理办法可以通过制定公司内部安全制度和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安全巡查和监督,以及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来实施。

班组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班组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班组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1. 制度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班组成员的工作行为,减少和预防不安全行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2. 责任分工:
- 班组长:负责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监督和检查工作中的安全情况,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 班组成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报告。

3. 不安全行为定义:
- 未经培训或未持证上岗;
- 违反操作规程;
- 疲劳操作、酗酒上岗;
- 忽视安全警示标志;
- 未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4. 管理措施:
- 预防性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 日常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的巡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

- 奖惩机制: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不安全行为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

5. 记录与通报:
- 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应当及时记录,并在班组内部通报,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 对重大不安全行为,班组长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配合调查处理。

6. 改进机制:
- 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总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安全。

以上制度将有助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班组不安全行为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为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加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特制定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各部室、各区队全体人员。

一、不安全行为(含〃三违”行为、下同)发生的原因分析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综合对不安全行为分析,有诸多因素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

根据员工日常作业中的行为表现,对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如下:(一)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人群:1.新入矿员工;2.工龄长的老员工;3.培训、学习不到位的员工;4.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辅运车辆司机、瓦检员、电工居多);6,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的员工;(二)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1.新入矿员工对安全作业的概念模糊,不知道怎么做安全、怎么做不安全。

2.个别员工文化程度低,从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对此项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3.许多工龄较长的老员工,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思想比较麻痹,总认为自己一直这么干也没有发生事故,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4.个人参与安全培训、学习时不认真,安全意识淡薄,对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在具体的作业中随意发生不安全行为。

5,图省事、怕麻烦,侥幸心理作怪。

偶尔的一次不安全行为估计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心理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6.作业过程中思想开小差,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导致作业程序不规范,发生不安全行为,甚至造成事故。

7.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由于违章隐蔽、查处难等实际情况,发生不安全行为。

8.单岗作业人员主观安全意识松懈,睡岗、脱岗类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三)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1.由于总考虑要完成生产任务才有效益,造成重生产违章指挥,赶产量、进度违章作业,特别在设备抢修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2.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形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
1.制度背景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也是基于对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加上社会责任,应当通过制度管理,从而达到与员工共同促进安全、生产和谐的目标。

2.管理目的
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有悖于企业经营理念,因此要通过管理制度加以规范,防范和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员工都是有好处的。

3.管理职责
企业的管理层应当为员工行为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制度的规定进行监管。

同时,也需要教育和引导员工遵守制度。

4.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4.1 员工培训
企业应当向员工传授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4.2 安全考核
企业应当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检查员工是否按照安全规定执行,对于不服从安全规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员工应当明确给予惩罚。

4.3 安全奖励
为了进一步促进员工遵守安全规定,企业可以采取公开表扬、奖金奖励等方式激励员工,提高其安全意识。

4.4 举报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员工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及时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的员工,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

5.监测与评估
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问题的问题迅速整改。

6.总结
建立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制度是企业规范员工行为,防范和消除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对于员工和企业都有好处。

企业应当大力推行这项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和谐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包括对不安全行为的检查(互检、自检、抽检)、观察预警、识别研究、评审等。

对不安全行为的责任追究执行矿安全问责制度。

(一)不安全行为检查
1、安监科作为建设矿井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建设矿井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管理。

矿、施工队各级管理人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均负有监督检查、纠正的义务。

现场作业中首先要确保个人按章作业,同时也要互相监督提醒其他人员不违章作业。

2、检查执行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周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由安全员、跟班人员实行24小时不定时的对各作业点进行巡回检查,检查要覆盖生产全过程、全方位。

3、定期检查每周与综合管理体系检查相结合,具体由各专业检查组组长召集,检查线路、人员安排由专检组组长安排。

4、动态检查除矿领导及各业务部门、专检人员日常随机进行检查外,还要以“小分队”的形式组织突击抽查,“小分队”的检查具体由安监科负责牵头组织,检查成员根据检查围和专业由组织人随时召集有关业务部门人员机动性的组合。

5、不定期检查要重点突出中夜班的检查,“小分队”检查频次原则上每旬组织一次。

6、检查必须对照煤矿安全规程、规程措施、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制等进行,要高标准、严要求。

7、检查要把重点放在采掘、“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和外委施工队伍现场管理上,对于井下重点工程和打眼放炮工程、大型器材长距离运输等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8、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给予当事人及责任单位罚款处理,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责任追究,提出经济处罚、待岗培训直至行政处理意见,并要及时通报全矿。

9、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不安全行为,涉及人身安全或者作业区域存在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一切作业活动。

10、施工队每周由施工队第一责任人牵头组织一次定期的针对现场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巡查工作,巡查要覆盖所管辖区域生产作业全过程、全方位。

11、带班队长负责对每班人员的作业行为不定时的进行巡回检查,特别对重点的岗位、关键的作业环节要采取重点监控。

对本单位不安全行为人员要给予处理,对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要上报安监科进行处理。

12、施工队要建立自检记录,要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存在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及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施工队要建立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台帐,对不安全行为要有分析改进计划。

13、班组长为本班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随时了解掌握本班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察觉他们工作中的情绪变化。

不定时对全班人员作业行为进行抽查,不时提出要求,提醒注意事项,超前控制不安全行为和事故的发生。

14、班组成员要相互关照,发现不安全行为立即给予警告或提醒,必要时要进行强行制止。

班组作业岗位各自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又相互制约,必须形成无隐患、无缺陷、无违章的作业氛围。

15、每周班组要在施工队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一次安全活动,组织讨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日常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班组成员要客观的指出,力求今后工作中杜绝。

16、建设矿井每月召开一次不安全行为管理分析会,对本建设矿井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从制度、岗位职责、人员家庭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防措施。

17、各级管理人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等日常检查要使用文明用语,检查要遵循平等、尊重员工的原则,不能给被检违章人员造成心理压力,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二次违章造成事故。

18、各科室对每次检查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要上报安监科,由安监科建立台帐,具体要对不安全行为人员、所在单位、违章时间、违章情况、处理结果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二)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与预警
健全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机制,通过观察及预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或纠正不安全行为,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

1、针对新上岗、经常出错、喜欢冒险等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员工,施工队要制定作业任务观察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由施工队的管理人员按照规程、任务工序对观察对象的作业全过程进行观察。

3、观察时要根据编制的观察表进行,确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并详细记录。

4、观察结束后,与作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控制措施和处理意见。

5、班组要按拟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分解落实,限期纠正,对于当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在安全例会上,对发生频率高、危险性高、涉及到多工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重点通报,明确不安全行为的纠正焦点,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扭转不安全行为频发的趋势。

7、通过征集和讨论,掌握易于操作、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工作。

(三)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研究
1、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

有不安全行为痕迹的特点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间会留下一定的行为痕迹;无不安全行为痕迹的特点是: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

2、针对不安全行为痕迹的特点,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控制必须要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打击力度。

3、对于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不安全的行为痕迹后,要立即通知当班安全员、跟班人员到现场进行责任认定。

4、安全员到现场后,要及时联系施工队带班队长到现场,根据现场不安全行为的痕迹,落实具体的责任人。

对于痕迹的认定存在技术难度的,要通知矿建办等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到现场进行认定。

5、对于一般的不安全行为,按照不安全行为处罚条例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处理。

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及重大以上机电运输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责任追究落实,并下发通报进行处理。

6、采掘、机、运、通各专业检查人员,必须对所管围进行经常性抽查,及时准确进行不安全行为痕迹识别,对易发生事故地段要重点监督,对有不安全行为迹象的人员进行特别关注,反复提醒警告。

7、对不安全行为的痕迹识别主要管理部门为安监科,要建立“三违”及事故管理台帐,划分不安全行为类别,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找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

(四)员工不安全行为评审
1、安监科每月对各施工队员工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汇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通过每月召开的安全例会寻找工作上的差距,提出具体的纠正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3、每年底对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研讨,找出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心理状态,掌握发生的规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5、安监科每年年底对全矿不安全行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对于管理制度、措施、检查考核等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完善和改进。

5、日常员工安全行为规按照《员工岗位行为规》执行,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