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

合集下载

(优选)第三讲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优选)第三讲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年轻的
女人
R
O
P
S R
S
P
O 草地上
P
R
O

打 高尔夫
1 表象更现实地表征客观对象的三维空间特征及各个维度上的细节特征; 2 表象能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运作,如旋转、扫视、组织与分解等; 3 与实际知觉相比,表象可能会比较模糊与概括,或欠完整,欠精确。
1.1.3 线性排序
线性排序这种表征形式,是对一些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 编码。
教授专长
Instructional expertise
诊断专长
Diagnostic expertise
2.1.1 四类教学专长的内涵
学科知识专长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如:(1) 事实或概念性知识;(2)各种特殊的解题方法; (3)对课程目标、内容的反思;(4)知识的优 化结构;(5)任务的难度等。 课堂管理专长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 条件的知识。该专长的作用在于(1)维持课堂教 学任务的进行;(2)预防或迅速消除课堂不良行 为;(3)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1.4 图式
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整合单位,包括命题、 表象和线性排序这三种表征形式。
位置:初一(3)班 人数:较多 教师:狭长 内容:数学 顺序:上课、开始讲课、下课
图1 关于上课的图式
1 图式中含有变量。 2 图式可按照层次组织起来,可嵌入到其它图式当中。 3 图式有助于推理。
1.2 程序性知识
2. 教师知识的分类
2.1 从教学专长角度对教师知识的分类
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被称为 教学专长。具体分为4类。
教学专长 teaching expertise
学科知识专长

教师教育学习资料整理

教师教育学习资料整理

教师教育学习资料整理一、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性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提高教学能力,指导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以更好地应对教育工作的挑战。

三、教师教育学习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教育学知识,如参加教育学培训班、研修班,阅读教育学相关的书籍和期刊,参与教育学研究等。

通过不同的途径,教师可以获取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

四、教育学理论的学习教育学理论是教师教育学习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教师应该学习并掌握教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教育目标、教学设计、学生评价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它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规律,揭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教师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困难,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六、教育方法学的学习教育方法学是教师教育学习的核心内容,它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学习和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育评价的学习教育评价是教师教育学习的重要方面,它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学习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提供准确有效的评价反馈。

八、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成长教师教育学习不仅是对教育知识的学习,也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成长。

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与教育学研究和实践结合教师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将教育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参与教育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教师资格证是一种对教师从业能力的认证,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教育行业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部分,是对教师教育学科相关内容的考核。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容和考试要求,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内容概述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基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

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学知识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评价等内容。

2.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心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常见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管理法规等内容。

二、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要求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掌握,并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和教师工作中。

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准确、简明的答案。

三、备考建议1.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班以及网上资源等途径进行学习。

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通过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建议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做题练习。

3. 注重整理和总结。

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并且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制作知识点归纳表格、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等形式来帮助记忆。

4.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班或者交流活动。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一、学历教育与研究生教育
1.学历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获得系统和全
面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学科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研究生教育:教师可以选择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具体学科领域
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二、继续教育与培训
1.教师培训:参加教师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了解最新的
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2.在职进修:教师可以选择在职进修或选择进修专业硕士、专业学士
学位等,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三、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
1.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发
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2.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育研究,进行课堂观察
和教育实证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四、学科研究与学术交流
1.参与学科研究项目: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学科团队的研究项目,深入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教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教师需要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学理论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3. 教学方法知识: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等。

4. 教学资源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技术设备、教材和参考书籍等。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 课堂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维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评价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 学历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学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理论。

2. 培训进修:教师可以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论文等,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

4. 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方式是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方式,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按知识类型进行分类教学内容可以根据知识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知识类型包括基础知识、原理知识、应用知识等。

基础知识是学科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前提;原理知识是学科的核心,是学生理解学科本质的关键;应用知识是学科的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类型,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设计。

对于难度较低的内容,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认知框架;对于难度较高的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按难易程度分类,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三、按学习目标进行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按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还可以根据教学方法进行。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讲授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讨论法适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验法适用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方法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分析: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文学作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浅谈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

浅谈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

浅谈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作者:周倩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0期摘要:教师教学知识是教师进行优质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知其来源对于探索提升教师知识的方法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师的教学知识有三大来源:教师在接受正规职前培训前的求学经验、教师的职前培训经验及教师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教师教学知识来源一、教师的教学知识一些研究者将教师知识用于一般性教学过程方面的知识,如有效的安排教学策略、行为管理技术、课堂常规、课堂组织过程及激励手段(Fennema和Franke,1992,162)。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该术语还包括有关课程、计划、学生、教学及评价的知识(Jones和Vesilind,1996)。

[1]教师的教学知识包括教学的“课程和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教学课程知识——对教学资源、材料的知识;(2)教学内容知识——关于表达概念和演练过程的知识;(3)教学方法知识——对课堂模式的组织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的知识。

[2]二、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在有关教师知识的文献中,一些学者使用“来源”表达两种含义:第一,教师用于发展自身知识的途径;第二,教师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处理从而发展自身知识的某种存在(往往是已有的知识)。

如格罗斯曼(1991)列出了教学的内容知识的三种来源:学徒式的观摩、教师培训和课堂经验(Shulman,1987)。

“来源”一词的宏观含义,即,教师用以发展自身知识的途径,其对于探索怎样提升教师知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下框架用于阐述教师用于发展自身的教学知识的来源。

[3]此框架包含三个部分:教师在接受正规职前培训前的求学经验、教师的职前培训经验及教师的教学经验;每一部分都包含以下几个子成分。

1.正规职前培训前的求学经验:教师在接受正规的职前培训前的求学经验大多来自学校这种正式的教育环境,也可能来自家庭及其他日常生活情境这种非正式的教育环境。

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的经验,如观察一个成人如何解释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聆听母亲讲故事,同样可能给他带来有关的显性或隐性的记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巧,以便能够有效地教授学生,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育教学理论还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发展阶段等。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设计和组织是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过程。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要有机地组织起来,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和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形式,旨在测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优点,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包括鼓励、指导和纠正等。

积极的反馈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专业知识积累途径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专业知识积累途径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专业知识积累途径一、提升教育理论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师工作规划中,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教育理论知识的积累。

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与教育相关的书籍、期刊和论文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此外,参加教育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也是获取专业知识的好途径。

二、加强学科知识研究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

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研究等。

可以通过参加学科专题讲座、进行学科交流等方式,与同行们分享并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三、跟进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政策和法规对教师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了解和跟进相关政策和法规是教师工作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可以定期阅读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政策解读等,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对教育的要求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加入学校的教研组,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可以参与学科竞赛、课堂观摩等活动,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通过教研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五、参加培训和进修课程教师的工作规划中,培训和进修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进修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还能够结识更多的同行,扩大自己的人脉。

六、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成为了教师工作规划中重要的专业知识积累途径。

可以通过浏览教育网站、参与教育专业论坛等方式,获取和分享教学资料、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

同时,还可以参与在线教育培训课程,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七、开展科研和课题研究教师工作规划中,科研和课题研究是提升专业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结合教学实践,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科研和课题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开拓学术视野,提升自己在教学领域的影响力。

知识的分类及课堂教学策略

知识的分类及课堂教学策略

知识的分类及课堂教学策略概述知识在教育领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实现学习目标的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知识的分类以及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知识的分类入手,介绍不同类型的知识,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的分类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原理等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知识与实际操作和应用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更多地是用来解释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概念性知识通常通过讲解、阐述和讨论来传授。

过程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是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通常涉及到在实际情境中如何应对问题和展开行动。

比如学习一门手工艺、体育动作等都属于过程性知识。

在教学中,过程性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道德性知识道德性知识是指对正误、善恶、美丑等价值判断的认识。

这类知识往往需要通过情感、倾听和感受等方式进行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课堂教学策略针对概念性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途径自主掌握概念性知识。

•互动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或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性知识。

针对过程性知识•示范演练: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并模仿。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技能。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提供具体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

针对道德性知识•情感导入:通过情感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入道德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规范引导:制定明确的规范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体验感悟: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道德性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感悟。

结语知识的分类及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工作的教育资源与信息获取

教师工作的教育资源与信息获取

教师工作的教育资源与信息获取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和信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教学内容、更新教育理念。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中如何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途径。

一、学术研究平台学术研究平台是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学术研究平台,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研究方法等。

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学术论坛、学术会议都是教师获取学术资源的重要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订阅学术期刊、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术论坛等方式,获取前沿的教育资源和信息。

二、教育专业网站教育专业网站是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这些网站通常由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媒体等机构运营,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文章、教学案例、教育政策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浏览这些网站,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等,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育社交网络教育社交网络是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加入教育专业的社交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

通过这些社交网络,教师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

四、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是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术研讨会是教育界交流学术成果、分享教学经验的重要场合。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其他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

五、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是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传统途径。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教育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资源,了解不同领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

六、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是教师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另一途径。

这些培训机构通常提供教育培训课程、工作坊、研讨会等,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这些培训活动,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并获取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机会。

掌握有效的教学资源获取途径

掌握有效的教学资源获取途径

掌握有效的教学资源获取途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们需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途径来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掌握有效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是教师们获取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图书馆中,教师们能够借阅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

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教师们应该充分了解并熟练使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教学资料。

二、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目前获取教学资源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教师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教育网站等途径,查找和获取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尤其是一些教育网站和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选择和下载。

三、教育专业媒体教育专业媒体是教师们获取教学资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这些媒体包括教育杂志、教育电视台、教育广播等,它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教师们可以通过阅读、收听、观看这些媒体的内容,获取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教师们获取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些会议和研讨会上,教师们可以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了解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分享平台近年来,一些教学资源分享平台如典型实例(留一个占位符比如下划线等待填充),涌现出来,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共享和交流教学资源的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教师们可以上传和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下载和使用其他教师分享的资源。

通过积极参与这些平台的活动,教师们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与同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与同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也是获取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知识来源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知识来源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知识来源在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知识的获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供教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有两大知识来源:学校教育和教师个人学习。

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学校教育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最新的教育政策等。

以下是学校教育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贡献:1.提供基础教育知识学校教育为小学教师提供系统的基础教育知识,包括关于课程、教学设计、学生评估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要求。

2.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教育通过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道德。

通过教育伦理、教学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处理教育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3.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校教育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教育研讨、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策略。

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个人学习教师个人学习是另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

通过个人学习,教师可以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积累专业知识。

以下是教师个人学习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贡献:1.拓宽教师专业领域知识教师个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

通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等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保持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2.增强教师专业研究能力教师个人学习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方式,深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个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研究成果。

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

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

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教师是社会的栋梁,小学教师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角色。

为了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然而,要想掌握全面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途径和资源,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首先,持续的学习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小学教师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和学术会议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还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互相启发。

此外,小学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和研究报告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这些学习途径可以帮助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

其次,互联网是小学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资源之一。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教师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教案和教学视频。

同时,各大教育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工具和教学社区。

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教学经验,获取教学灵感。

此外,还有一些教育类网站和博客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新闻,教师可以通过订阅这些网站和博客来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

再次,学校和教育机构也是小学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资源。

学校和教育机构通常会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教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和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此外,一些教育机构也提供了专门的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

最后,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教学问题,互相借鉴经验。

教师之间可以组织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教师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

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

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

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教师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而小学阶段的教师则承担了启蒙教育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履行教学任务,小学教师需要掌握专业知识,以确保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掌握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资源。

一、职前教育和培训1.1 专业课程学习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前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锻炼。

通过实习和实践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1.3 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中,小学教师可以亲自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互动,锻炼教学技巧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二、继续教育与学习平台2.1 教育培训课程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由相关教育机构、学校或在线平台提供,涵盖了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

2.2 学术研讨会和研究课题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承担研究课题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教学思路,并获得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

2.3 在线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料和教学资源。

这些平台提供课件、教案、习题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三、教研与团队合作3.1 教研活动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事们一起研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2 专家指导和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讲座是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专家的指导和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3.3 团队合作小学教师可以与同事们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相互支持和帮助。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导言:教师作为一个与学生密切接触、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培养过程。

因此,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本文将从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展开讨论。

1. 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需求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设计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2. 专业知识的涵盖领域教师的专业知识涵盖广泛,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多个方面。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核心知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并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则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育学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也至关重要。

3.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教学中能够应用先进的教育原理和教育技术。

4. 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除了参加师资培训、进修班等正式的学习机会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等活动,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和教学理念,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5.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知识培养途径。

该模式将教学和教研相结合,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种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和创新能力。

6. 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在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包括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相关教育书籍与论文、开展教学研究等。

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水平。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

浅谈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摘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进行分类,分析梳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类别获得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与他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多寡厚薄密切相关,厚积才能薄发。

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分类,在此基础上,知晓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分类在“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中,认知者是教师,被知体是教师自身所知道的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

从构成来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影响教师观念和行为的系统的认知和体验。

以教学活动的空间要素为分类维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分为五个方面:1、意义性知识——为什么教学教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短期教学目标,还要有清晰的长期教育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为什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定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

明确“为什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

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能否全面、准确地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等知识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一个必要前提。

2、本体性知识——教学什么“教学什么”就是本体性知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本体性知识是指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

这类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师从阅读材料、课堂、老师及其他的经历中获得的有关某一学科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的事实、概念、学科的程式及相互联系、学科中产生和确立命题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学科知识的信念,形成学科的知识理念等知识。

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的主要概念、方法与学科性质的知识与信念。

内容组织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等的横向、纵向的认知与把握。

【大学】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大学】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第三讲 教师知识及其获得
.
1
本讲纲要
现代知识分类理论 教师知识的分类 教师的实践知识 教师知识的获得
.
2
1.现代知识分类理论
1.1 陈述性知识
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按其表征性质,可做两种最 基本的划分: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和程序 性知识(知道如何做)。
陈述性知 识
程序性知 识
关于事实、定义、程序与规则是什 么的知识,其表征形式有四种:命 题、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教授专长
Instructional expertise
诊断专长
Diagnostic expertise
.
12
2.1.1 四类教学专长的内涵
学科知识专长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如:(1) 事实或概念性知识;(2)各种特殊的解题方法; (3)对课程目标、内容的反思;(4)知识的优 化结构;(5)任务的难度等。 课堂管理专长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 条件的知识。该专长的作用在于(1)维持课堂教 学任务的进行;(2)预防或迅速消除课堂不良行 为;(3)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育研究方法
……
.
19
2.2.3 教学法-内容知识
指特定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法的结合,是 教学领域的专门知识,也是将学科教师与学者区 分开来的知识体系。
教学法-内容知识
如何呈现教学内容。
如何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安排授课难度。
如何为不同内容选择合适 的教学方法等。
.
20
2.2.4 课程知识
课程知识
.
27
3.2 教师实践知识的内容
教师实践知识
学科知识 理论知识
技巧性知识
个人实践知识
案例知识

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及其检索和获取方法

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及其检索和获取方法

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及其检索和获取方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充满活力更应有创新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传播新的思想,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让师生在探索中共享经验。

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及其检索和获取方法:
1、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有:光盘、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卫星资源等。

2、对教学资源的检索和获取方法是:下载、整理、修改卫星资源。

注:最常用的是网上资源,网上教学资源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息查询和检索的方式,常用的获取方法是借助于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其实就是一个网站,按其工作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关键词的检索,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用逻辑组合方式输入各种关键词,计算机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用户所需资源的地址,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反馈给用户包含此关键字词信息的所有网址和指向这些网址的链接;另一类是分类目录型的检索,把因特网中的资源收集起来,根据资源的类型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目录,再一层层地进行分类,人们可按他们的分类一层层进入,最后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分类及获得途径
摘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进行分类,分析梳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类别获得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与他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多寡厚薄密切相关,厚积才能薄发。

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分类,在此基础上,知晓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分类
在“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中,认知者是教师,被知体是教师自身所知道的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

从构成来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影响教师观念和行为的系统的认知和体验。

以教学活动的空间要素为分类维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分为五个方面:
1、意义性知识——为什么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短期教学目标,还要有清晰的长期教育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为什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定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

明确“为什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

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能否全面、准确地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等知识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一个必要前提。

2、本体性知识——教学什么
“教学什么”就是本体性知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本体性知识是指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

这类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师从阅读材料、课堂、老师及其他的经历中获得的有关某一学科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的事实、概念、学科的程式及相互联系、学科中产生和确立命题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学科知识的信念,形成学科的知识理念等知识。

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的主要概念、方法与学科性质的知识与信念。

内容组织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等的横向、纵向的认知与把握。

3、主体性知识——谁教学谁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教者”(自身)和“学者”(学生)的知识。

在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既要掌握学生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体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别学生的个性风格、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既包括学生特点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具体的概念要具备
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会在哪些领域出现学习困难。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兴趣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培养和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教师的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特点(性格、气质、能力等)和教学风格的认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认知,对自身教学效能的感知,以及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并根据认知特点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等等。

4、策略性知识——怎样教学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学生,在课前或者在课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制定教学活动的若干方案,并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选择某一更适合的方案进行实施。

(1)关于教学背景或者教学情境的知识,指对教室、学校、家庭、区域、国家等可能影响教学活动成效的知识。

这种知识既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宏观环境的环境,也有教室层面、个体层面的微观环境的知识;既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知识,又有政治盼、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知识,还有精神的、心理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心理环境的知识。

(2)关于教学的普遍性知识,主要指超越各具体学科而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一般性教学知识,它包括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的
基本原理,涉及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如何总结教学的知识。

(3)关于特定学科教学的知识,主要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面对特定的教学环境、特定的学生,教师将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相融合而生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等内容如何组织、呈现、表达的知识,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才会取得更好效果的知识。

它是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既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的不同之处。

5、评价性知识——教学得怎么样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有评价自己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知识,即评价性知识。

评价性知识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的肯定与判断的知识,并能根据评价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及时改进与调整的知识。

以上五种知识的区分主要是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逻辑的。

意义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和起点,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价值问题;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与材料,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问题;主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它解决了“教”和“学”的对象问题;策略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手段,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问题;评价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检测和反馈,对教学活动起着促进、激励、导向等作用,它解决了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
否达到目的这个终极问题。

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取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宏观外部的因素,也有微观内部的因素。

在此,借助相关调查分析结果将获得途径进行梳理,在分析影响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指出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
(一)作为学习者的经验
教师在接受正规职前培训前作为学习者的经验,也即工作之前的经验,还包括学校、家庭及其他日常生活情景所获得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经验。

(二)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就是为了给未来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内容。

(三)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主要是教师所接受的正规的即有明确目的的专业培训,可以是学历培训也可以是非学历培训。

(四)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主要是指由教研组、教导处等机构组织的一般性会议、研讨会、课堂听课等组织活动计划。

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反思等行动研究及后来的经验;与同事的交流和向老教师学习、观摩;以及职前在大学及师范教育中获得的“教科书知识”与“职前知识”等都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自身所
需的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