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6[1]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150个知识点)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150个知识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河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识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育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5.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6.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1含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护,2发展:发展经历了由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7.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个性品质8.尝试-错误学习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9.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10.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1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12.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章节知识复习资料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章节知识复习资料D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二、感知与注意[要求]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
2. 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2.感觉的种类(二)知觉及其特点1.什么是知觉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①什么是无意注意;②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①什么是有意注意;②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3)有意后注意①什么是有意后注意;②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1)大脑的结构(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反映(2)感受性(3)心理(4)意识三、记忆[要求]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及其类型1.什么是记忆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
教师资格证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特点、功能及其与教学的关系;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对象、内容和研究领域;3.教育规律及其教育学研究的方法;4.教育思想史及其理论体系;5.教育目标及其层次与教育价值;6.教育评价及其方法与工具。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功能及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2.发生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3.人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4.学习的定义、过程、规律及其教育应用;5.认知与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引导;6.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基础。
三、学科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1.学科目标的确定与内容的选择;2.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任务的设计;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4.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5.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探究与讨论;6.学科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四、教育法研究基础知识1.教育法概述及其与教学法的关系2.教育的法律性质、目的和特征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内容4.教育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5.教育行为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保护五、教育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1.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2.教育经济的内容、方法及其特征;3.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教育经济决策;4.教育经济优化配置与政府调控;5.学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任务;6.学校管理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六、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知识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要求;3.教师职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4.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与法律法规;5.教育法律与教师职业行为规范;6.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师德建设。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概括,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有所差异,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为基础,结合各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备考。
同时,还需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河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团队知识点
1.学生管理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2.学生管理的目的: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学生管理的任务: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4.学生管理的内容:1学籍管理,2常规管理,3德育管理,4学习管理5.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6.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7.团队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作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8.团的的组织形式:1问题解决型团队,2自我管理型团队,3多功能型团队,4虚拟型团队9.团队构建的意义:1团队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成员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2团队构建可以促使建立共同的长期目标,3团队可以激发成员的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3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10.班级管理的特点:1目的的教育性,2内容的广泛性,3对象的不成熟性11.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基本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1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1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照教育的总体要求,2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13.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方法: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14.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1师生共同协商,2班主任定夺15.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3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16.德育管理的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17.班级管理的内容:德育管理、学习管理、文体活动管理、常规工作管理18.班级学习管理包括:营造学习环境、对学习计划的指导、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19.班级管理的过程:管理计划的制定、~的实施、~情况的检查、~的总结20.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方法、说理法、自我管理法、其他方法21.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1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3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22.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23.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1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分为,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3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24.自我管理法要注意的问题:1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3引导学生参与决策,4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25.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26.班主任的工作概述:1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级体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27.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组织结构、3共同的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容的氛围28.班主任的素质:1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2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3班主任的身体心理素质29.良好的班级形成必须做到:1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制定班规并认真、彻底贯彻执行,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30.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2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3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31.教学管理能力分为: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能力,6应变能力,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32.班主任评价的依据:职责和任务、素质、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33.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1重视团组织建设,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34.共青团的基本职能:1党的后备作用,2国家政权的支柱,3联系群众的纽带35.团干部的主要作用:1团干部的先锋作用,2团干部的核心作用36.共青团活动的意义与要求: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4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3. 教育制度与教育组织- 教育制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教育体系。
- 教育组织是指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测量和分析。
- 教育改革是针对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改进活动。
二、心理学基础1. 学生的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
- 皮亚杰、埃里克森等心理学家的发展阶段理论。
2. 学习心理学-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
- 认知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3. 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 学生的智力、性格、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识别与教育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体系- 国家教育法律、地方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
2. 教师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职业权利,如教学自由、学术研究等。
- 教师的职业义务,如遵守教育法规、尊重学生等。
3. 学生权利与保护- 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等。
- 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利用。
2.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参与与互动。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
3.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表现评价等。
- 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
五、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1.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氛围的营造、班级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 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2. 学生行为管理-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 班级纪律的维护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2010真题
教师资格证2010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中国教育部门为选拔合格教师而设立的一项国家级考试。
2010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涵盖了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面试等环节,以下是对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的概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 教育学基础理论- 选择题涉及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等。
2. 心理学基础- 包括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等。
3. 教育法律法规- 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4.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包括当时的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动态等。
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四个基本功能。
2. 描述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其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题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教育情境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分析一个关于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案例,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2. 讨论一个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
四、论述题1. 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 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面试面试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一、教学设计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
二、模拟教学考生在无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
三、教育问题答辩考生需要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
四、个人陈述考生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职业规划等进行陈述。
注意事项-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重点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教育法律法规。
- 在面试环节,考生应注重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考生在模拟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以上是对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2
教育法规概论1、教育法规的功能: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
(多选)2、什么是法律的渊源:在法学著作中,人们一般都是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法律渊源这一概念的,他指的是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
(经典选择题)3、我国的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
(多选)4、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判断、单选)5、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可成为教育单项法律,是由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6、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
7、义务教育,又称强制教育、免费教育。
8、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19c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出现和实施。
其主要趋势是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大免费的范围、重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
9、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多选)10、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多选)1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任何组织。
1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对象或标的。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
13、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在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力和义务关系。
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即主体、客体或内容的变更。
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2010安徽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资料)
36、童话名篇《大萝卜》的作者是()。
A.安徒生 B.阿?托尔斯泰 C.列夫?托尔斯泰 D.马雅可夫斯基
3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 ),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教学规律
D.教学特点
4、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6、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9、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1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总结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总结1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一般来包括六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2 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一种以身体的姿势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交际工具特点。
(1)以视觉形象为信息载体(2)丰富的表现能力(3)较强的感染能力(4)表意的模糊性3 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1)应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2)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力(3)实行民主管理(4)要注意强化感情(5)教师要真诚的爱学生(6)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4 转化后进生应遵循的原则(1)扬长原则(2)对事不对人原则(3)潜移默化原则(4)合力原则(5)可接受性原则(6)偏爱后进生原则5 课堂提问有哪些基本环节?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应包括设计发问控制(评价)等诸多环节6 怎样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7 什么是态度?态度与品德形成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与品德形成一般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8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9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与方式(二)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0 遗忘的规律及其原因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到了相当时间,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几乎不再遗忘原因:(1)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主动发生(2)干扰:长时间记忆中信息的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3)动机: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能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11 怎样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只是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快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2教学技能训练方法(1)书面作业(2)模仿(3)对镜练习(4)录音练习(5)模拟(6)介入教学(7)微格教学13 什么叫微格教学?其特点有哪些?微格教学十一中运用现代教育策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方法。
2010教师招考公共知识整理
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及其发展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2)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4、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概念、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4)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6、教师与学生(1)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2)教师的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3)学生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4)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7、课程(1)课程内涵(2)课程的类型(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4)课程标准(5)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8、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3)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4)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6)教学组织形式(7)说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9、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内涵与作用(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0、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4)常用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5)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6)德育的途径(7)班级管理的功能、内容及方法(8)班级集体的组织与建设11、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2)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3)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4)课外活动的组织四、心理学模块(一)模块分值:35分(二)评价目标:考核应聘者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考核内容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2)记忆的种类、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3)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4)思维的类型、思维品质及其培养(5)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6)注意及其规律的运用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2)意志品质及其培养3、人格发展与教育(1)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2)能力的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能力的培养(3)气质与教育(4)性格的形成与教育4、学习心理(1)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2)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3)学习迁移与教学(4)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5)技能及其特点、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培养(6)学习策略及其种类(7)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p286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1)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6、教师心理(1)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Aptiypn_a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目录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1) (2)教育与教育学 (2)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2) (6)小学教育 (6)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3) (10)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0)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4) (15)学生与教师 (15)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5) (19)课程 (19)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6) (23)教学(上) (2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7) (26)教学(下) (26)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8) (31)德育 (31)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9) (35)班主任工作 (35)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10) (38)课外活动 (38)2010年教师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要点归纳(11) (41)心理健康教育 (41)2010年教师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要点归纳(12) (43)教学设计 (43)2010年教师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要点归纳(13) (46)课堂管理 (46)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1)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重点考点讲义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的概念:广义:知识,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知识-----心体力-----身社会要求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身心)目的计划组织学校教育制度: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的发展过程: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科举制度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文士学校:奴隶主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
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近代教育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定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
---------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老子:一切回归自然学记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20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育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1
教师职业道德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判断)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判断)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判断)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判断)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 教育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内在联系4. 现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体差异理论及其教学应用3.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4. 记忆、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学应用5.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和特点4.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和运用5. 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四、教育法学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任务2. 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3.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特点5. 教育管理的法律要求和实践五、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原则3.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概念4. 教学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方法5.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衔接和应用六、教育方法学1. 教育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形式4. 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5. 教学实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教育技术学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远程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八、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3.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4.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5. 教育伦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掌握以上知识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规律,从而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资料(150个知识点)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资料(150个知识点)D1、2、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学)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41、学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达)教育体系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1、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
2、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简答)
4、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5、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6、少年期是(初中)11、12——14、15岁。
青年期(高中)是14、15——25岁。
7、少年期的特点:1、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2、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3、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4、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8、青年初期的特点:1、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2、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3、社会情感有了深刻的发展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15岁)四个阶段。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模式;同辈群体(简答、论述)
11、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过程。
13、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14、冬季的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即学习驱力)和学习期待。
1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选择)
1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
(判断)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选择)
1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0、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说的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21、如何激发学习动力?(论述)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但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第二、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3、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答)
24、为什么要培养迁移: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这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真正有效的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2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知识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6、什么样的教学能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7、知识学习的作用(简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28、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29、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3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多选)
3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简答、论述)
32、瞬时记忆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约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容量没有限度。
33、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论述、简答)
35、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36、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7、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简答)
38、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39、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简答)
4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41、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2、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论述)
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①帮助学生巩固的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第三、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
第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3、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4、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第一、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
性的重要因素;第二、智力。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也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第三、个性。
高创造性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简答、论述)
45、如何培养创造性?(论述)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6、中学生品的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品德
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简答)
4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第一、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模式、社会
风气、同伴群体;第二、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论述、简答)
48、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论述)
49、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
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