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版2011版历史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2001版与2011版初中历史新旧课程标准变化对照
2001版2011版历史新旧课程标准变化对照注:红字为新增粉红为删除蓝色为大整合、大修改(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内容标准】(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1)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
(2)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编写一期板报。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内容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建议】(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内容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内容标准】(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新变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新变化作者:黄杰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25期江苏南通●黄杰开学伊始,我拿到了2011 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之前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在保持原有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在很多地方都作了细化调整。
从理论层面上看,它改变了以往对概念笼统、模糊的描述,使之更加趋于形象化和具体化;从操作层面上看,它和旧课标相比,更加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操作性更强。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和描述更加趋于具体化新课标摒弃了原先笼统、模糊的描述,鲜明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7~9 年级的历史课程性质应是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其观点鲜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和旧课标相比,在这四个性质中思想性和基础性概念虽然原先也有所体现,但其表述较为模糊;而在“人文性”的表述中,新课标则首次鲜明地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准确的定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学。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概念,它要求教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
显然,其更加符合新时代历史学科特点,同时它也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比,要在联系中找答案,在对比中寻真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社会,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新课标突出地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这显然比原先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理念更加提高了一个层次。
同时,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要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提高对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判断能力,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其突出的价值品质的指向性是旧课标中所难以体现的。
2011年版新课标变化与解读(删节版)
(3)吸收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观念。 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 板块之中。这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 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 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 实际上,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 已经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 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保持六大板块的基础 上,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而 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 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 “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 渐进地展开。 同时,注意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为学生 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2011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的变化
学院初中部 王慧娟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 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指导性 的文件。
一、课标的变化
二、 新版课标的取向
一、课标的变化
1.对前言部分的修改
(1)课程性质
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说的是课
程的作用,类似课程目标。新版课标对此做
新修订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 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 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 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 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 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 位与作用。在课程目标上在以下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1、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 突破。 2、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 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 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初一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 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 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 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 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初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汉朝 与西域和匈奴的关系、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等方面,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历史源远流长。
在新旧课标的课程内容对比在“内容标准”中提出了不同 层次的内容目标要求。内容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 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 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 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 “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 “复述”等行为动词的。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 70%左右。 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 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 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 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 纳”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 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 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 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 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 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叶小兵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
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
为此,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
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
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
新旧历史课程标准比较
新旧历史课程标准比较————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第一部分前沿前沿的导言体现了“与时俱进”:强调了时代使命和时代精神,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
课程性质进一步明确历史学的学科定位: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增加历史课程的性质: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降低了学习难度,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
增加了“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强调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课程设计思路增加了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为学生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增加了“了解历史的时序性”,要求将历史事物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时空条件下考察,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事物。
增加了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历史文学作品等具体详细的方式。
增加了“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增加了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提出“在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增加了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标的方法等等强调了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增加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强调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强调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增加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加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2001版2011版历史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没有
修订稿(2011版)
“思想文化” 已经融入到前 面各单元中, 不在单独做一 单元来讲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1)收集古代成 语、典故,举办 成语故事会或成 语知识竞赛。 (2)举行古代名 诗名篇朗诵会。 (3)欣赏古代书 法、绘画、音乐。
修订稿(2011版)
“思想文化” 相关教学活 动建议也融 入到前面的 单元中
中 国 近 代 史
八年级上册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1.题目暂无
修订稿(2011版)
实验稿(2001版)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 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 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 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 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基本史实。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实验稿(2001版)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 修订稿(2011版)
(1)了解三国鼎立形 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 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 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 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 ●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 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 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 的意义。 ●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 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1)观察《清明上河 图》,围绕宋代城市 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 行和风俗习惯等,就 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 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 述岳飞抗金、文天祥 抗元等历史故事。 修订稿(2011版) ● 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 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 阅读元朝疆域图,观察西 藏在该图中的位置。 ●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 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 住、行和风俗习惯。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教材]新旧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及应对策略
新旧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及应对策略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校高旻【关键字:历史《课程标准》社会功能历史主线课程改革合作探究应对策略】通过十几年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总结各地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基础调研,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万众瞩目中闪亮登场。
相对于2001版,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均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修订了以往以“以主题学习”的呈现方式,在课程容量和难度上更加注重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精准解读新课标,对于一线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确立课程理念,进一步做好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相比较,修订稿(2011)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与时俱进,更注重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
1、修订稿(2011)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是对历史课程改革总目标做出的最新阐述,进一步确立了历史课程的目标价值取向。
2、修订稿(2011)增加了“课程性质”。
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四大特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所谓基础性,是指普及历史常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所谓思想性,是指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谓人文性,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综合性,强调不同领域的关联性、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
通过课程性质的设计,修订稿(2011版)强调了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即:历史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了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3、从课程理念上看,修订稿(2011版)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内容,历史课程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历史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思路与新变.
3.坚持能力为重,体现本学科最重要的知识与技 能,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 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4.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 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要求。坚持减轻负担, 控制容量和难度。
5.坚持与时俱进,把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的新变 化和学科的新进展及时反映到课标。
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验稿提法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 民族融合的措施。
修订稿提法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 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 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变化
把“融合”改为“交融”, 更符合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相 互学习、相互依存的历史实 际,更突出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 这些是增加的内容,明确提 出加强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创造力的认识。
新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 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十来个知识点。
如中国现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增:雷锋、08年奥运会。(2处) 减: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刑法》、万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计 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杂交水稻、教育、文艺、体育、 就业制度、医疗保险。(16处)
变化
老子是新增加的内容;还 增加教学活动建议:收集 《论语》中的一些名言, 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丝绸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的 开通,了解丝绸之路 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角度变化:不仅要了解, 还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 力的提高,想象并体会商 旅的艰辛。
汉武帝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 主要史实,评价汉武 帝。
无
二、课标修订的变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新课标变化统计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新课标变化统计表中国近代史的划分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老课表截至1949年南京国民政权覆亡);新课标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划到世界现代史部分。
具体知识点的变化如下:中国古代史删除考点:1. 与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 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3.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4.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5. 评价汉武帝6. 知道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7. 知道九章算术8. 知道古代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完全新增及角度改变的知识点:1.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生产。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 了解传说和神话中的历史信息4. 了解分封制的作用5. 知道老子,逐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6.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7.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 知道秦的暴政,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9. 了解文景之治10.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11. 知道造纸术对传播文化的作用12. 知道赤壁之战,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13.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4.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15. 知道隋朝的统一,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16. 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17.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18.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之后五代十国的局面19. 了解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20.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与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21.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22. 知道明朝的建立,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23.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24. 通过秦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新旧课标世界史部分内容标准比较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运动、伏尔泰、爱因斯坦
世界现代史
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
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
2011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在内容标准上的主要增减内容(世界史部分)
增加的内容减少的内容世 Nhomakorabea古代史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特改革、马可·波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比较——兼谈对川教版中国史内容的修订
处, 知 识点 6 0 点, 记 忆 层 面要 求有 4 2处 , 理解 与 分
析层 面 有 1 8处 , 记 忆 的 知 识 点 占总 体 知 识 点 的
知识层面划分分别做出了以下对比。
( 一) 中国古代 史部 分 中国古代史新 、 旧课标知识层面划分对 比见表 1 :
通过 以上 对 比可 以得 出 , 新、 旧课标 在 内容 的知
线教育 的广大 中学历史教师的不断总结 与探索 ,
识层面的要求上几乎一样。从中国史内容要求上可 划分两个层次, 分别是记忆 与分析理解层次。针对 不同的层次, 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 就第一 层 次而 言 , 主要有 三部 分 , 就 是要 求学 生
这样 的要求 , 在新 、 旧标准 内容 的陈述 里, 凡使用 了
“ 知道 、 了解 、 列举 、 讲述 、 简述 、 观察” 等词语的语句 , 都应该属于对学生第一层次的要求。 第二层次是理解 和分析层次 , 这一层次对学生 有着较高 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 内容和有
经验教训 。 ” l l J ( 同样 , 在 旧课标第二部分课程 目 标 中的过程与方法中也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 “ 通过课堂 学习和课后活动 , 逐步感知人类在文 明演进 中的艰 辛历 程 和巨大 成就 , 逐步 积累 客观 的 、 真 实 的历 史知
第2 7 卷 第4 期 2 0 1 3 年4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u 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Re s e a r c h
V0 1 . 27NO. 4 Apr . 201 3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旧课标的比较精品文档4页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旧课标的比较一、2011年版历史新课标的出台2001年起,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标准的内容、要求等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出台了新历史课标。
新课标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因此需要认真学习、新旧对比,领会新课标的新精神、新理念。
二、2011年新课标与2001年旧课标几个方面的比较(一)课程性质的提法差异。
2001年旧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有三个特点: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而2011年新课标则强调: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四个特征。
比较这种变化,可看出新课标阐明了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旧课标强调历史学科的实用功能和基础性,而新课标则更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旧课标强调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新课标没有此项内容。
这肯定了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旧课标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这说明合作精神是学生个性发展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课程目标的不同。
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例。
新版保留并发展了旧版关于民族观、认同感、国际视野、人生观等几个方面的要求,如:增加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增加了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增加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等。
新版还新增了三个方面的观点:强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这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待发展与加强的具体国情的要求,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强调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增加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特点新变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特点新变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特点新变化课改十年的成就1历史课的地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保证。
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2教学理念观念的变化:新鲜的名词扑面而来,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程资源、发展性评价、文明史观、人格教育、公民教育、建构主义、校本教研、教育叙事、教学设计等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改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僵化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学充满活力。
从以往的注重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如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去感知历史。
我的做法有:借助历史图片、实物、模型,再现历史情境,把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开展专题探究、实地考察等活动,创设课外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复杂的学习资源,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性的空间。
使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
4课程资源意识大大增强大量的社区资源、乡土资源、人力资源、网络资源都被开发出来。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拓展视野,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
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教科书、只教教科书的观念和做法,而是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
01年和11年的大纲对比
2011年版课程标准与2001年实验稿课程标准比对(草稿)一、“第一部分前言”(一)前言的总说明2001年实验稿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一、课程性质”2001年实验稿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版与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比较——以“前言
四 川攀枝 花 盐边县 中 ̄
从 2 0 0 1 年 至今 , 义务教 育历 史课 程标 准 的施 行 已 经 十几 年 了, 在 这十几 年里 , 我们 的初 中历 史教 育 以课 标 为教材编写准则 , 并 以此指 导教学 的实施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绩 。但 不可否认 的是 也存在一 些问题 , 这 些问题 一 方 面 是 由于 长期 不 重视 历 史 课 程 , 许 多 地 区 中 考 不 考 查 历史 , 于是导致学校 及领导甚 至教 师都将其作 为 中学课 程中的副科 ; 另一方 面也 是在教材 的编写方 面存在着 与 高中历史教学 脱节 的 问题 。学生 在初 中 时期 的历 史 知 识基础不扎 实 , 导致 高 中 阶段 的专 题 史 教 育 出现 一 种
老 课 标 一 开 篇 就 是 从 初 中 必 修 课 程 的 角 度 来 强 调
历史 的课程地 位 , 但是新课标 却从人 文社会科 学 的角 度 加 以强 调 , 由此可见 , 老课标 重视 的是课程设 置 , 而新课 标重视 的则是 历史作 为人 文课 程本 身 的重要 性 。由此 可见两个 版本 的课标 编 写理念 的不 同。这 点也体 现 和 贯穿 于新课 标 本身 。老 课标 的课 程性 质概 述得非 常 简 略, 最后 归结 于历史课 程对 学生世 界观 、 人 生 观和价 值
念……发挥历史 教学 评价 的教 育功 能 。 ” 从 老课 标 的课 程 理 念 可 以看 到 , 老 课 标 在 大 的 范 围 内是 要 求 以 学 生 为
、
前 言 部 分 论 述 的 比较
2011年新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贺欣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贺欣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只是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⒈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世界历史课程标准新旧对照
世界古代史
课程内容
• • • •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 的作用。 •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 教学活动建议
• 教学活动建议
• 画一幅反映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的图示,说说蒸 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 学唱《国际歌》,知道《国际歌》的创作与流传。
世界近代史
课程内容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 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 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 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
世界近代史
• 课程内容
•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 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
•
世界近代史
• 教学活动建议
• 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 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世界近代史
• 课程内容
•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 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
•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 位置。
世界古代史
• 课程内容
• 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的成就。 •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 产生新的文明。 •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 •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初中历史2001版、2011版课标对比(2012、8、24姚丽娟)
应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表"规定的总课时编写教科书。
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努力实现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体目标。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客观评价;历史的阐释要真实准确,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呈现方式要尽量多样化。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要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正确处理教科书与《标准》的关系。
《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惟一依据。
教科书编写者要认真研究《标准》,领会《标准》的基本精神。
教科书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并使之与"内容标准"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知识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区别各年级之间的能力层次。
注意各个学段能力要求的层次性和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力。
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避免晦涩艰深的叙述和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述方式,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原则;语言文字要简洁、浅显、生动;应图文并茂,精心配置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叙述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等。
教科书的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有利于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比较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比较分析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
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对中学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的学者、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进一步提出宝贵建议,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于2011年底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
二者的颁布,对于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对于历史,我是极喜欢的。
由于在农村上学,我的中学生涯并没有赶上新课改,所用的历史教材依旧是老版的。
尽管书中文字较多而图片较少,内容也比较死板,但对于历史这门课的学习我的兴趣依然很大。
当时我拥有一整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对于有趣的历史典故与有名的历史人物我是非常的喜欢。
对于历史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对历史故事感兴趣而已,可以说,我把历史书当做一个故事书去读了。
而老师也只是将课本上的史实讲一遍,告诉我们哪里是重点,我们将重点背下了,往往考试便能考高分,到现在对于中招考试前那段疯狂的背书经历依旧记忆深刻。
可以说,那时候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主要便是背书,而对历史的喜欢只是个人的爱好。
步入大学,选择了历史教育这门专业,但一直以来对于中学历史教育并不了解。
这一学期选修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这门课,便是要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
课上我大体学习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了解到了课标对于教师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课程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课标(实验)》指出,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而《课标(2011年版)》则进一步提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 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 ●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 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 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 道教的产生。 ●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 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 佗的故事。
●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 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 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 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 天国运动的兴衰。 ●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 史实。 ● 了解洋务派为“自 强”“求富”而创办的主 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
(1)了解隋唐科举制 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 的主要内容,评价唐 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 “开元盛世”的基本 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 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 西行、鉴真东渡等史 实为例,说明唐代中 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 设计表格,列出秦 始皇、汉武帝与唐 太宗的历史功过。 • 以文成公主入藏等 故事为题材,编演 历史短剧。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1)观察《清明上河 图》,围绕宋代城市 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 行和风俗习惯等,就 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 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 述岳飞抗金、文天祥 抗元等历史故事。 修订稿(2011版) ● 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 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 阅读元朝疆域图,观察西 藏在该图中的位置。 ●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 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 住、行和风俗习惯。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教学活动建议
• 实验稿(2001版) • (1)了解中国古代 纪年的主要方法,学 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 本技能。 • (2)组织讨论,比 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 历史作用。
修订稿(2011版) ● 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 空概念。 ●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 举办主题展览。 ● 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图片和绘画,以及相关诗 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 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 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 表的基本技能。 ● 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 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 影响。
中 国 近 代 史
八年级上册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1.题目暂无
修订稿(2011版)
实验稿(2001版)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 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 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 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 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基本史实。
•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 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 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 存。 •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 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 特征。 •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 舜、禹的传说,了解传 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 (1)利用板报建 立“历史学习园 地”。 • (2)根据教学用 图,想象原始人 的一天是怎样度 过的 修订稿(2011版) ● 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参观我国境内 的古人类遗址。 ● 根据教学用图, 想象原始人的一天 是怎样度过的。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1)观察图片和 阅读资料,解 释“胡人汉 服”“汉人胡 食”的现象。 (2)收集民族友 好交往的历史 小故事,编写 一期板报。
修订稿(2011版)
●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 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 义》描述的区别。 ●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的资料, 编写一期板报。 ● 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 赏书法艺术。
2001版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
内容变化对照
2012年8月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中 国 古 代 史
七年级上、下册
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实验稿(2001版)
1.史前时期
2011修订版Biblioteka 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 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 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 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 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 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 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 据。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 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 的历史信息。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实验稿(2001版)
5.隋唐时期
修订稿(2011版) ●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 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 灭亡的原因。 ●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 朝兴盛的原因。 ●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 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 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实验稿(2001版)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 修订稿(2011版)
(1)了解三国鼎立形 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 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 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 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 ●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 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 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 的意义。 ●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 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曲艺表演艺术。
● 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 序表。
八、科学技术
实验稿(2001版)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 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 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 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 作。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 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 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 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 识读春秋战国形势 图,学习识读历史 地图的基本技能。 • 以“商鞅变法的失 败与成功”为题, 组织讨论会。
修订稿(2011版) 搜集青铜器的图 片,说说我国古代 青铜工艺的成就。 收集《论语》中 的一些名言,说一 说其中的含义。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3.秦汉时期
修订稿(2011版)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2.夏商周时期
•
• •
•
•
实验稿(2001版) 修订稿(2011版)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 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 ●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 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 袭制的演变。 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了解夏、商、西周三 ●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 代的更替。 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 ●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 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要内容。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 ●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 国逐渐强大起来。 七雄的史实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 的智慧和创造力。 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 ●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 变革。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没有
修订稿(2011版)
“科学技术” 已经融入到 前面各单元 中,不在单 独做一单元 来讲
教学活动建议
实验稿(2001版) (1)制作泥活字, 了解活字印刷的过 程 (2)有条件的地区, 可组织参观古代工 程和建筑。 修订稿(2011版)
“科学技术”相 关教学活动建议 也融入到前面的 单元中
九、思想文化
修订稿(2011版) 设计表格,列出秦 始皇、汉武帝与唐太 宗的历史功过。 从文物图片和唐诗 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 尚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实验稿(2001版)
6.宋元时期
修订稿(2011版)
• 列举宋代南方生 ●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 产发展和商业繁 特点。 荣的史实,了解 ●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 中国古代经济重 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 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心的南移。 • 了解宋代的社会 ●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 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生活。 ●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 • 知道辽、宋、西 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夏、金等政权的 ●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 并立。 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 简述成吉思汗统 ●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 一蒙古和忽必烈 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建立元朝的史实, ●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 说明民族关系的 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 发展。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修订稿(2011版)
实验稿(2001版)
• (1)了解明清两朝加 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 ●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 抗倭斗争。●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 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 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 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 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 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 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了解郑成功收 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 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 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 分。●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 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 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 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 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 施。 化。●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 (5)简述"闭关锁国"的 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 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 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 影响。 于世界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