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扬州一模)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一解释意在说明() 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
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
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
解析:选A。
周人认为天命无常,只选有德,顺应民意,民意即天命,其目的在于说明武王伐纣是顺天应民的,强调新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商人尚鬼并不等同于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排除B项;“从未”说法绝对,排除C项;“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排除D项。
2.(2020·南京调研)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选B。
材料“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主张按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项;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排除A项;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始于元朝,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0·苏州调研)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选C。
材料中的这些分封都是为了稳定统治,所以材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宗法等级的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排除;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不合史实,排除。
4.(2020·无锡期中)“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解析:选D。
A项“皇权专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实行皇帝制度;B项“地方分权”的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根据材料“国家元首委派”“推行天下一统”可知,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 项正确。
5.《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B.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C.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D.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解析:选B。
材料“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
6.(2020·南通调研)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尊卑亲疏关系的不同,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
A.实现周朝的中央集权B.强化国人的角色意识
C.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D.造成宗法制度的衰落
解析:选B。
由材料中周代不同宗系、不同等级的人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强化了国人的角色意识,故B项正确。
7.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
这说明分封制()
A.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
B.“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
C.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
D.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选C。
据材料“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可知,受封的领主在其领地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最后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故选C项。
8.(2020·徐州高三期中)西周时期庶人的宗法组织是百室为一族,室即为庶人的宗法家庭。
在这个宗法家庭中实行父子兄弟同居和家长统治,无大小宗之别。
一百个左右的庶人宗法家庭即“百室”,构成了他们的宗法组织,从而形成了贵族宗法制度的社会基础。
这种庶人的宗法组织()
A.强化嫡庶亲疏,捍卫贵族政治
B.约束宗族成员,保障平等权利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利用血缘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选D。
根据“无大小宗之别”可知,这种宗法组织不强化嫡庶亲疏,故排除A 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约束宗族成员和保障平等权利以及维护宗族特权的内容,故排除B、C 两项;庶人的宗法组织实行父子兄弟同居和家长统治,体现了其利用血缘关系的特点,庶人宗法组织是贵族宗法制度的社会基础,能够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项。
9.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
该制度()
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解析:选C。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从上而下的等级制,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等级制度的加强,故D项错误。
10.(2020·南京一模)《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
这表明战国时期()
A.社会流动性加快B.实用人才得到重用
C.官僚政治已出现D.兼并战争作用明显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不是再按照血缘关系,而是按照才能和军功,这是官僚政治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主要考查的是选官制度,而不是社会流动性,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发生变化,“实用人才得到重用”题干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涉及了兼并战争但没有涉及兼并战争的作用,排除D项。
11.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
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
由此可知()
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C.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D.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选D。
据材料“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得出,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12.(2020·镇江一模)晋国大夫叔向曾对齐国大臣晏婴哀叹说,晋国的公室现在已经到了末世,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敌一样,政事在于私家而公室卑微。
这反映出当时()
A.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发生转移
C.晋国与齐国争夺霸主地位失败
D.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农民起义
解析:选B。
题干中“晋国的公室现在已经到了末世,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敌一样,政事在于私家而公室卑微”,体现了晋国国君命令失效,而私家权力大,权力中心由国君转到私家,故选B项。
13.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
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家族礼俗()
A.协调了宗族内部的矛盾
B.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
C.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
D.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
解析:选B。
材料“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说明
家庭礼俗能够把家族的秩序外化,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
14.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解析:选B。
材料“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说明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故选B项。
15.(2020·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各国想借此继承周王权威
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解析:选D。
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的封王,显然是对西周初年制度设计的破坏,体现出分封制维系下的宗法制的崩溃,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尚书·牧誓》云:“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古代齐家的戒律,而且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信条。
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但是,就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领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
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政治家,她们的所作所为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据范若兰《古代女政治家研
究中的道德和政治标准》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分封制
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
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材料三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
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
这是为什么呢?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题指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可得出,男性掌握政权,偶有女性掌权。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小农经济环境下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宗法制和儒家思想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据材料一“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得出,与少数民族有关,少数民族文化迥异于中原文明,女性有一定地位,专制君主权力向女性的畸形延伸。
第(2)题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材料中有表述,但不能照抄材料,要逐条归纳。
第(3)题西周政局稳定的原因既有制度上的保障(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也有时代的因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还与周王室控制着富庶的地区,实力强大有关。
答案:(1)特点:男性掌握政权;偶有女性掌权。
原因:小农经济环境下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宗法制和儒家思想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迥异于中原文明,女性有一定地位;专制君主权力向女性的畸形延伸。
(2)积极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3)原因: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室实力强大,诸侯实力相对弱小;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