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共52张PPT)

律诗的格律常识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 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 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整体感知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 行客前进的路,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 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夜还 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 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 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情感真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在踌躇满志的时 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 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 文没有直接关系。
交流点拨
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 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 感?
作者介绍
王湾,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 诗人。
译文
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 漾,船在江水上前行。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 十分开阔。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满怀思念 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 到洛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曹操拿自己与大海相比,旨在抒发想要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曹操看见了大海,找到了表达胸中志向的寄 托;大海遇见了曹操,大海浩瀚壮阔的气象,博大包容的 胸怀才得以表现在诗歌中。眼前那片壮阔的大海早已 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了一起。
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 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大海开阔的意境, 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 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尝试分析一下。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诗人将明月看作友好的使者,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 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 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小结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杨花已经落尽,杜鹃鸟不住地啼 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 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 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能伴 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来看,这有什么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与杜甫齐名, 世称“李杜”,还有 “诗仙哪些信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古时“尊右卑左” ,“左迁”即贬官。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 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 个人。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通过什么写作 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的?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小桥 流水 人家
正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谢谢使用!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 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歌朗诵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以:连词,来。
dàn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何:副词,多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之:结构助词,取消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句子的独立性。
方的友人。
诗文研读,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 / 落尽/子规啼, 闻道 /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 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有
枯:枯萎,没有生命力。老:苍老,光秃秃 的。昏:黄昏使得乌鸦飞不动了,变得没有 精神。这些词都给我们一种荒凉、凄清、没 有生命力的感觉,秋天的味道就出来了。
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是什 么关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烘托
抒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 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 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 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 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59张PPT)

2 1 0 0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 诗一般按“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 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的节奏朗读。
按音节兼顾意义的原则,尝试划分这首诗歌的节奏。
2 1 0 0
文学常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 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 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2 1 0 0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 诗一般按“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 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的节奏朗读。
2 1 0 0
品读诗歌
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的 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 渲染出凄凉悲惋的氛围,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 1 0 0
品读诗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1 0 0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 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 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 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也有所反映。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 诗一般按“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 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的节奏朗读。
按音节兼顾意义的原则,尝试划分这首诗歌的节奏。
2 1 0 0
文学常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 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 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2 1 0 0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 诗一般按“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 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的节奏朗读。
2 1 0 0
品读诗歌
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的 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 渲染出凄凉悲惋的氛围,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 1 0 0
品读诗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1 0 0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 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 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 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也有所反映。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1张)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 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 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 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 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探究2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原文
[jié]
[dàn] [sǒng zhì]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译:东行登上碣译石:山海,水来多感么悟宽大阔海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译::树秋木风和吹百动草树一木丛发一出丛悲的凉,的十声分音繁,茂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古诗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 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 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 的自然景物,描画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 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 进取精神。
曹操,字孟德,小名 阿瞒,沛国谯(qiáo)县 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著有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短歌行》《龟虽寿》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译:太译阳:和银月河亮星的光运灿行烂,好像是从这浩瀚淼的海洋中出产发生的出。来的。
幸甚至哉[zāi]⑥,歌以咏志⑦。
译: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①②③④⑥⑦临⑤碣 澹竦 幸 咏:星石 澹峙 甚 志到汉:: 至达:山 水耸 哉 表,银名 波立 : 达登河。 荡。 荣 心上。漾幸 志。的得 。样很子。。
探究2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原文
[jié]
[dàn] [sǒng zhì]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译:东行登上碣译石:山海,水来多感么悟宽大阔海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译::树秋木风和吹百动草树一木丛发一出丛悲的凉,的十声分音繁,茂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古诗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 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 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 的自然景物,描画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 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 进取精神。
曹操,字孟德,小名 阿瞒,沛国谯(qiáo)县 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著有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短歌行》《龟虽寿》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译:太译阳:和银月河亮星的光运灿行烂,好像是从这浩瀚淼的海洋中出产发生的出。来的。
幸甚至哉[zāi]⑥,歌以咏志⑦。
译: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①②③④⑥⑦临⑤碣 澹竦 幸 咏:星石 澹峙 甚 志到汉:: 至达:山 水耸 哉 表,银名 波立 : 达登河。 荡。 荣 心上。漾幸 志。的得 。样很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根据单元主题,你会将本课四首诗中的哪篇或哪几篇归类在一起?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叶发而知天下春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导入 新课
有人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统一了连年动 乱的中原大地,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 卓越的才能在三国时期独领风骚。他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当他登上碣石,立于秋风,曹操心中会想些什么? 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他的《观沧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背景
以作者解诗
简介
《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
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
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huán,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jié石山上,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当目睹祖国的大
背景 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 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 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 护细行”,也就是说,他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 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 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观察到的景物有:沧海、水、山、 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根据单元主题,你会将本课四首诗中的哪篇或哪几篇归类在一起?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叶发而知天下春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导入 新课
有人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统一了连年动 乱的中原大地,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 卓越的才能在三国时期独领风骚。他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当他登上碣石,立于秋风,曹操心中会想些什么? 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他的《观沧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背景
以作者解诗
简介
《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
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
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huán,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jié石山上,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当目睹祖国的大
背景 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 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 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 护细行”,也就是说,他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 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 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观察到的景物有:沧海、水、山、 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 净 沙· 秋 思
马致远
作者介绍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散文家。《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文学常识
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 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杂剧
曲
小令
散曲
套数
小令体制短小,只有一只曲子,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例:《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题目
韵律和节奏 1.韵律:古体诗不讲求押韵,绝句一、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 六、八句押韵,散曲每句押韵。
2.节奏:四言句二二划分,五言句二三/二二一/二一二划分,七言 句二二三划分;六言句二二二划分。
赏析角度
角度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以此分析诗歌情感; 角度二、关注意象的选择或堆叠、组合,体会诗人融入的思想感情; 角度三、抓取精妙字词,分析诗句蕴含的哲理情思。
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
发扰自边境己,渴以望致曹建操功不立得不业在、建一安十统二天年下毅 的然乌豪北桓迈上得征胜气伐 回魄乌 师。桓 经。 过而碣《石观山沧时海写》的正。是北征
小结要点
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散文 特点慷慨悲凉。 2. 注意生字的默写和读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
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孟郊《古离别》“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 许浑《重别》“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 行人。”
子规,又叫杜鹃、望帝、杜宇、布谷。
1.杜鹃泣血:望帝杜宇传说是周朝末年 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 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 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 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 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8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风正
一帆悬
合作探究
颈联:暗含时间 过得 海日太快 生残夜(夜未过将过) 点明时令
江春 入旧年(旧年未过将过)
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看看尾联,这一联抒 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又是从什么 地方看出来的?
思乡愁绪
(乡书、归雁)
小结
本诗是五言律诗,首联写 出了的 旅途 劳累,颔联不仅写 景还写出了潮平、风正和两岸阔、 一帆悬的 因果 关系,颈联不仅 写景还点明了 时令时间,暗含 过得真快之意,尾联的 “ 乡书 ”“ 归雁 ”抒发了诗人 王湾淡淡的思乡愁绪。
连忘返在白堤绿色的柳林荫处。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全诗,看看白 居易经过哪些地点?
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知识锦囊
本诗是七言律诗 中间两联对偶
解 题
钱塘湖:杭州西湖
时间:春天
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春天的西湖
诗人名片
白居易(772- 846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 是唐代诗人创作最多的一 个,其诗歌形象鲜明,语 言通俗,内容清新。代表 作有《长恨歌》《琵琶行 》《卖炭翁》《忆江南》等。
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平了北 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 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 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心 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 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 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 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 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 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 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停宿。
次北固山下
在今江苏镇江北。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两 岸与江水齐平,整 个江面十分开阔。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小结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远
观
宏观之景
壮
之
浩大之景
美
景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 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意疏通
山名,在今 河北昌黎西北。
欣赏,观赏。
大海。沧,水深绿色。
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耸立。竦、 峙,都是耸立的 意思。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银河。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第1课时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请你试着背一背和春、夏、秋、 冬有关的诗歌或诗句。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情 境,最终能够背诵诗歌。 3.疏通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停宿。
次北固山下
在今江苏镇江北。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两 岸与江水齐平,整 个江面十分开阔。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小结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远
观
宏观之景
壮
之
浩大之景
美
景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 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意疏通
山名,在今 河北昌黎西北。
欣赏,观赏。
大海。沧,水深绿色。
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耸立。竦、 峙,都是耸立的 意思。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银河。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第1课时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请你试着背一背和春、夏、秋、 冬有关的诗歌或诗句。
课程导入 文常积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情 境,最终能够背诵诗歌。 3.疏通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观沧海 听 秋风萧瑟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实
写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想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实
写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想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是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 世称为“诗仙”,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 川江油)。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 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 丽绚烂的色彩,他的诗歌是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 高峰。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4.古代诗歌四首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朗读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重点)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 交融的特点。(重难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 诗。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 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 的博大胸怀。
三、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
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 ,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 开,写登山所见。
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 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语速要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 悲伤时,语速要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 好地表情达意。语气语调,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 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是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 世称为“诗仙”,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 川江油)。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 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 丽绚烂的色彩,他的诗歌是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 高峰。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4.古代诗歌四首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朗读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重点)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 交融的特点。(重难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 诗。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 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 的博大胸怀。
三、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
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 ,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 开,写登山所见。
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 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语速要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 悲伤时,语速要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 好地表情达意。语气语调,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 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 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 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 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立春,另一个是 “旧年”的“年”,指的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
积累卡七: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 运 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 角度,结 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诗句通过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 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 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唐
山王
下湾
积累卡八: 王湾(693~751)唐 代诗人,洛阳人。《全唐 诗》存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题
题目中“次”、“北固 山”分别什么含义?
潮水上涨时,两岸江面无比 宽阔,春风和煦,正吹在高高悬 挂的一叶白帆之上。
句意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壮
江面开阔
阔 意境豪放,
风平浪静 之 心胸开阔。
景
积累卡九:赏析“悬”
壮丽之景
映 衬
小景
“悬”,动词, 笔直高挂之意, 准确地写出了白 帆的形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颈联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 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 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 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 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 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 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立春,另一个是 “旧年”的“年”,指的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
积累卡七: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 运 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 角度,结 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诗句通过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 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 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唐
山王
下湾
积累卡八: 王湾(693~751)唐 代诗人,洛阳人。《全唐 诗》存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题
题目中“次”、“北固 山”分别什么含义?
潮水上涨时,两岸江面无比 宽阔,春风和煦,正吹在高高悬 挂的一叶白帆之上。
句意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壮
江面开阔
阔 意境豪放,
风平浪静 之 心胸开阔。
景
积累卡九:赏析“悬”
壮丽之景
映 衬
小景
“悬”,动词, 笔直高挂之意, 准确地写出了白 帆的形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颈联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 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 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 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 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积累卡五:李白,唐代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白全 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积累卡三:《观沧海》赏析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前两句 叙事,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 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 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 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 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 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 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 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 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观 东临碣石,以 沧海。
这一句诗,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写登山所见。 “观”字统领全篇。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 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 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 (想象)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积累卡二: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诗句的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 象,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 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 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 魄。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 体会诗的意境。
积累卡六: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诗人选取杨花、
子规,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 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 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 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 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 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 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 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
学
感受诗歌;
习
•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寄 寓的意境,揣摩诗歌表达 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是
目 标
个情景交融的特点;
• 3、积累诗人等文学常识,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
常识,学习欣赏诗歌。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积累卡一: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 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 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 曹”。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 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 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 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观沧海》的体裁,是一首 乐府诗。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 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 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 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诗歌的发展
1、四言(x先秦时代)、字数不限(汉代)----五 言(魏晋)-------五言、七言(唐代)------长短不一 (宋代开始)
2、民歌:《诗经》乐府诗(汉代和南北朝)
文人诗歌:楚辞、建安诗派(汉末)、陶渊明(五 言)、格律诗(唐)、词(宋)、曲(元)
3、文学发展: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 、清小说
查资料,说说你 从此诗的标题中知 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君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
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
五、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六、写景要特别注意用词。 七、写景要注意情景交融。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 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 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 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 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 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 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 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 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 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积累卡四:诗歌情感和主旨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当堂练习
1、《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 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 先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抒发
观沧海 jié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大意,体 会诗的意境。。
• 东:向东; • 以:表目的,来; • 何:多么;
积累卡:如何写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积累卡五:李白,唐代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白全 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积累卡三:《观沧海》赏析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前两句 叙事,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 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 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 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 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 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 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 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 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观 东临碣石,以 沧海。
这一句诗,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写登山所见。 “观”字统领全篇。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 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 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 (想象)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积累卡二: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诗句的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 象,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 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 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 魄。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 体会诗的意境。
积累卡六: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诗人选取杨花、
子规,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 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 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 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 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 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 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 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
学
感受诗歌;
习
•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寄 寓的意境,揣摩诗歌表达 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是
目 标
个情景交融的特点;
• 3、积累诗人等文学常识,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
常识,学习欣赏诗歌。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积累卡一: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 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 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 曹”。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 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 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 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观沧海》的体裁,是一首 乐府诗。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 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 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 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诗歌的发展
1、四言(x先秦时代)、字数不限(汉代)----五 言(魏晋)-------五言、七言(唐代)------长短不一 (宋代开始)
2、民歌:《诗经》乐府诗(汉代和南北朝)
文人诗歌:楚辞、建安诗派(汉末)、陶渊明(五 言)、格律诗(唐)、词(宋)、曲(元)
3、文学发展: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 、清小说
查资料,说说你 从此诗的标题中知 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君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
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
五、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六、写景要特别注意用词。 七、写景要注意情景交融。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 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 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 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 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 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 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 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 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 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积累卡四:诗歌情感和主旨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当堂练习
1、《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 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 先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抒发
观沧海 jié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大意,体 会诗的意境。。
• 东:向东; • 以:表目的,来; • 何:多么;
积累卡:如何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