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
《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
管理案例教学的认识及《组织行为学》案例中的尝试徐益勤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管理教育;组织行为学内容提要: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低成本、高效率、零风险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并训练阐述观点、表达立场、协调合作、团队意识、说服他人、妥协折中、临场发挥、灵活应变等管理能力。
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组织行为学论文定制教学有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学生经验及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互动环节困难、课时紧张等方面的困难。
搞好案例教学,案例是基础,组织是关键,变通是法宝。
一、关于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几点基本认识(一)案例与教学案例案例(Case)也称个案、个例、事例、实例等。
港台地区一般习称个案,大陆地区通称案例。
案例研究通常是指研究者从某一来自现实的具体事件、过程等的分析中,发现典型问题,归纳出一般规律,最终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结论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科学基本的研究工具与方法之一。
诸如历史学中的传记研究、社会学中的典型调查,法学中的判例研究,医学中的病例研究等,在广义上都属于案例研究。
从理论上说,案例研究在哲学上涉及的是从个性到共性、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关系,在逻辑上涉及的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从实践上说,案例研究主要应用于实践性、操作性、不确定性、开放性较突出的应用性学科之中。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作为施教与学习手段的教学案例及其使用。
教学案例是指围绕教学内容及其展开而设计、撰写、使用的,体现一定教学目的,含有一定管理实践问题,描述组织中发生的现实的事件、过程及其背景与条件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文本、数据、影像资料等的信息单元。
尽管在理论上人们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案例的类型、大小、目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事实、问题、目的是构成任何管理教学案例的三个基本要素。
“事实”即教学案例必须以在管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尽管出于商业、法律等考虑,名称与数据可以掩饰,素材及细节可以删减,但一是基本事实必须来自管理实践,不可凭空虚构,二是描述过程必须尽可能是事实的客观再现,避免作者的主观色彩,不可主观地、感性地艺术创作。
学校管理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某中学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该校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实践案例。
二、精细化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修订《教师考核办法》,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教研成果等纳入考核指标,激发教师积极性。
(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 优化教学管理(1)加强备课组建设,提高备课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备课组长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备课水平。
(2)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成立听课小组,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状况。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篮球、书法、舞蹈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成立各类社团,如文学社、科技创新社、志愿者协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4. 强化德育工作(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效果通过精细化管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成绩稳步提高。
2023国开《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形考四
请结合身边教育组织的实际,或者结合已有资料,编写教育组织行为领域相关案例,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做法。
(100分,其中案例编写占50%,案例分析占50%。
)要求:案例可为教育组织中的“人性假设与师生管理、教师态度与工作绩效、教师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绩效、教师工作投入与绩效、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师生关系、激励教师的方法、学校群体规范、学校群体决策、学校领导效能、学校组织特征、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案例。
案例编写时可摘录已有案例(刊载于网络、报纸、杂志上),也可根据管理实践自己编写和加工。
案例编写要求主题清晰、重点突出,1500字左右。
案例分析要求紧扣主题、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800字左右。
案例描述B校长调到某农村中学已经三个月了。
一天,教初三化学课的A老师来到办公室,郑重地说:“校长,这是我的请调报告。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
这里条件差,没奖金,福利又薄。
我结婚四年了,至今还没有房子,孩子也无法入托,实在困难。
况且,我校的年轻教师进城的进城,改行的改行,都另找了出路。
校长,您来这所学校才三个月,我们无恩无怨。
请您给我安排个简单的工作,我边干边办调动”。
B校长听了先是心头一惊,转而深情并恳切地说:“小A啊,你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是看得起我。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
你还年轻,大有前途,我同意你调动。
我来这所学校时间不长,可我了解你。
五年来你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缺勤或早退。
自从你教初三化学课以来,教学提高很快,学生很爱听你的课。
只是经费短缺,学校欠老师们的太多,伤了老师们的心,才迫使有些老师调走。
在我任期的五年里,如果不把学校面貌改变,我就自动下台?调动的事你尽管办,初三的课你照样教。
你这个人我知道,不让你上课,你会不舒服!自打这次谈话以后,小A老师和B校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他有什么话都愿意与B校长讲; B校长也时常和小A拉个家常里短。
组织行为学教育中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A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行为学教育问题逐渐显现,尤其在团队协作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二、问题描述1. 团队成员沟通不畅:A公司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地域差异导致团队成员在沟通上存在障碍。
此外,公司内部沟通渠道单一,信息传递速度慢,使得团队成员难以形成有效的协作。
2. 团队成员责任不清:由于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当项目出现问题时,难以确定责任归属,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
3. 团队成员技能不匹配:公司快速发展,对员工技能要求不断提高。
然而,部分团队成员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4. 团队领导力不足:部分团队领导缺乏有效的领导力,无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导致团队执行力不强。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沟通不畅张伟(化名)是A公司研发部门的一名工程师,他来自南方,与北方同事在沟通上存在障碍。
在一次项目讨论中,张伟因为无法理解北方同事的意思,导致项目进度延误。
此外,公司内部沟通渠道单一,张伟的很多建议无法及时传达给上级领导。
2. 案例二:责任不清李明(化名)是A公司销售部门的员工,负责某地区市场拓展。
在一次销售活动中,由于李明与同事沟通不畅,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然而,在追究责任时,李明却将责任推卸给同事,导致团队内部矛盾加剧。
3. 案例三:技能不匹配王芳(化名)是A公司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岗位需求,她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然而,王芳的财务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出现错误。
为此,公司不得不重新整理报表,浪费了大量时间。
4. 案例四:领导力不足陈经理是A公司某部门的主管,他缺乏有效的领导力。
在团队工作中,陈经理无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导致团队执行力不强。
在一次项目实施过程中,陈经理对团队成员的指导不足,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小学教育管理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了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部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本文将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案例。
二、案例介绍某小学是一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六年制小学,现有教职工60余人,学生1000余人。
近年来,该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组织架构该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研室等职能部门。
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学校教育工作。
2. 教育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该校课程设置以国家课程为主,同时注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了书法、武术、科技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教学管理该校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管理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德育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3. 安全管理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此外,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4.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以“和谐、文明、进取”为校训,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文艺晚会、运动会、读书节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案例分析1. 优势(1)组织架构合理:该校组织架构清晰,各部门职责明确,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2)教育教学管理有序: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管理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学生管理全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安全管理到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5)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教育管理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项目式学习为特色的初中班主任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实践案例,让班主任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掌握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案例描述本次培训共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一)前期准备1. 确定培训主题:本次培训的主题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班主任培训”。
2. 组建项目团队: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班主任组成项目团队,负责培训的策划、实施和评价。
3. 设计培训方案:根据培训主题,设计了一系列与项目式学习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
(二)项目实施1. 项目一:班级文化建设(1)目标:通过项目式学习,让班主任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掌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2)实施步骤:a. 班主任收集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案例等。
b. 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c. 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如设计班徽、班级口号等。
d. 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2. 项目二:班级管理策略(1)目标:通过项目式学习,让班主任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实施步骤:a. 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如班级管理的原则、方法等。
b. 班主任结合自身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策略。
c. 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开展班级活动、处理突发事件等。
d. 班主任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
3. 项目三:家校合作(1)目标:通过项目式学习,让班主任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家校合作的具体方法。
(2)实施步骤:a. 班主任学习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如家校合作的意义、方法等。
b. 班主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
c. 班主任组织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
管理案例教学的认识及《组织行为学》案例中的尝试徐益勤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管理教育;组织行为学内容提要: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低成本、高效率、零风险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并训练阐述观点、表达立场、协调合作、团队意识、说服他人、妥协折中、临场发挥、灵活应变等管理能力。
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组织行为学论文定制教学有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学生经验及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互动环节困难、课时紧张等方面的困难。
搞好案例教学,案例是基础,组织是关键,变通是法宝。
一、关于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几点基本认识(一)案例与教学案例案例(Case)也称个案、个例、事例、实例等。
港台地区一般习称个案,大陆地区通称案例。
案例研究通常是指研究者从某一来自现实的具体事件、过程等的分析中,发现典型问题,归纳出一般规律,最终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结论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科学基本的研究工具与方法之一。
诸如历史学中的传记研究、社会学中的典型调查,法学中的判例研究,医学中的病例研究等,在广义上都属于案例研究。
从理论上说,案例研究在哲学上涉及的是从个性到共性、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关系,在逻辑上涉及的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从实践上说,案例研究主要应用于实践性、操作性、不确定性、开放性较突出的应用性学科之中。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作为施教与学习手段的教学案例及其使用。
教学案例是指围绕教学内容及其展开而设计、撰写、使用的,体现一定教学目的,含有一定管理实践问题,描述组织中发生的现实的事件、过程及其背景与条件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文本、数据、影像资料等的信息单元。
尽管在理论上人们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案例的类型、大小、目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事实、问题、目的是构成任何管理教学案例的三个基本要素。
“事实”即教学案例必须以在管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尽管出于商业、法律等考虑,名称与数据可以掩饰,素材及细节可以删减,但一是基本事实必须来自管理实践,不可凭空虚构,二是描述过程必须尽可能是事实的客观再现,避免作者的主观色彩,不可主观地、感性地艺术创作。
组织行为学二十三个典型案例
组织行为学二十三个典型案例1.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
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
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
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
”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
”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不料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
这位教师说:“我这节可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
”那个老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
”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
可想而知,这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
这样的听课已无法进行下去了。
教师的不满,明里暗里的软抵抗行动,李校长耳闻目睹。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情况,他陷入了沉思。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以上案例,并为校长提出新的建议。
2.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案例】某所学校的一位刚上任的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校内的大会小会上大力提倡竞争。
该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奖惩等制度23个。
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等条件下,好事优先。
对提高学历层次,参加进修的教师,学校要予以优惠条件。
对一小部分教师提出上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拉动进步。
适时调换岗位,调岗有的意味着否定,有的意味着肯定。
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
在竞争意识的催化下,学校里的王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争占学生时间,其他老师都不愿意与王老师同班。
【问题】针对这种学校管理方式,你觉得合适吗?【分析】看完该案例,我首先被该校长这种竞争意识所震撼:他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
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
事实也证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已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成为现代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
不管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竞争总是无形地在人们的身上发生作用。
同样,一所学校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需要竞争。
如今,学校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竞争已日渐升温,尤其是教师间的竞争成为竞争的焦点,弥散着浓重的硝烟味。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间的竞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下面先谈谈教师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①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
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②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③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
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教育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管理上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教育组织的案例,探讨其中的行为和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某中学在新校长上任后,面临着学生纪律问题的加剧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
学生纪律方面,学校之前没有建立起明确的纪律规范和惩戒机制,导致学生的违纪行为越来越多。
教师关系方面,学校中的一些老教师对新校长的改革措施抱有怀疑态度,导致了教师队伍的团结性下降。
问题分析:首先,学生纪律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管理问题。
由于缺乏明确的纪律规范和惩戒机制,学生违纪行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纠正,造成了纪律问题的恶化。
其次,教师关系问题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挑战。
教师队伍的团结性对于学校的整体效益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些老教师的怀疑态度对新校长的改革措施造成了不良影响。
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纪律问题,学校应建立起明确的纪律规范和惩戒机制,并严格执行。
校长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和学生代表一起制定纪律规范,以确保广泛参与和共识的形成。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行为引导,提高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对于违纪行为,学校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并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纪律问题。
对于教师关系问题,校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校长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倾听教师的想法,解答他们的疑虑,并与教师就学校的改革目标达成共识。
同时,校长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另外,校长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如表彰教师的优秀表现和成绩,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性和合作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管理顾问或教育管理专家,对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模式进行评估和指导。
他们可以提供有关改善学校组织行为和管理的建议和经验,帮助学校解决问题,提升管理水平。
结论: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1)班是一个由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的学生组成的班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班级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班主任张老师意识到,要想让这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以下是张老师对班级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案例。
二、案例描述1. 问题分析(1)班级纪律松散。
上课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
(2)学习氛围不浓厚。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大多聚在一起聊天,很少进行自主学习。
(3)家校沟通不畅。
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有效的约束。
2. 解决方案(1)加强班级纪律管理。
张老师首先制定了班级纪律规定,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
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设立班级纪律委员,协助班主任维护课堂秩序。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张老师鼓励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活动。
此外,利用班会时间,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校沟通。
张老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 案例实施(1)制定班级纪律规定。
张老师将班级纪律规定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时刻关注。
规定内容包括: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课间休息不喧哗,不追逐打闹等。
(2)开展班级活动。
张老师组织开展了“书香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阅读书籍;开展了“互助学习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加强家校沟通。
张老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同时,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4. 案例效果(1)班级纪律明显改善。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不再交头接耳,课堂秩序井然。
(2)学习氛围浓厚。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互相帮助,班级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
学校管理者如何应用人性假设开展管理?1、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或处在同一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处事方法和风格也是各有不同。
而“复杂人”假设理论中所指出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就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需要去树立一种“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去尊重每个学生个性上的发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作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指导。
除此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为每个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可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
2、形成有法可依的管理制度在“经济人”假设中,有法可依,依法管理是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而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也需要明确,合理的章法。
针对那些积极性不够,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就必须靠严明的惩罚制度去将他们约束,对于那些学习态度端正,自身严格要求的学生就可以予以奖励来激励他们朝更加优异的表现努力。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采取有效的管理。
3、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自治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理论,每个人唯有在自己的才干得以发挥后才能得以满足,并且该理论还强调这一种才干的发挥来自每个人自身的主观努力与追求。
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它要求现在的高校中的学生能够具备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自治力。
而一种民主开放的氛围是更利于这样一种能力的实现的。
学生在学校一定程度下的指导,把自己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根据社会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律地去获得知识,形成实践能力,培养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并且根据“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学校更应该加强民主,鼓励全体师生及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让学校的管理系统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学校管理者如何转变教师态度?对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过于偏激,作为一名班主任,你应该用她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多带孩子们做些活动,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让他们彼此之间活络起来,注意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哦,我觉得既然你担任班主任就该努力和孩子们打好关系,能揉入他们的生活,同时又能树立你作为老师的威信,这个尺度就需要你来掌握了,孩子们虽有时会叛逆,但也还是会喜欢那些真心对他们好的老师,所以,既为人师,就该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祝您成为受人爱戴的好老师。
幼儿园教学中的行为管理案例 幼儿园教育故事
幼儿园教学中的行为管理案例一、案例描述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孩子行为不端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需要采取有效的行为管理措施,来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以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下面就介绍一起实际案例。
在某幼儿园的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名叫小明,他在课堂上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不遵守纪律,与同学们争抢玩具,并且还会偶尔出现打骂同学的情况。
这样的行为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小明的行为问题,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为管理措施。
二、行为分析针对小明的问题行为,首先需要明确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小明可能由于个人性格、家庭教育、社交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行为不端。
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行为管理措施。
三、行为管理措施1. 交流与引导针对小明的行为问题,老师首先应该与他进行交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通过耐心的引导,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和伤害。
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引导,可以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提高他的自控能力,从而改善其行为。
2. 规则教育在班级中,老师要向全体学生明确班级的规则和纪律,要求他们遵守并遵循。
对于小明的不当行为,老师可以向他解释违反规则的后果,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调班级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小明自觉遵守。
3. 正面激励针对小明的改善行为,老师需要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和肯定,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积极行为。
通过正面激励,可以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行为认知和价值观念。
4. 家校合作除了在幼儿园中的行为管理外,与小明家长的积极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需要与小明家长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行为问题,达成一致的管理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行为管理效果。
四、效果评估在实施了上述的行为管理措施后,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持续观察和评估,看是否有所改善。
如果小明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引导,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则说明所采取的行为管理措施是有效的。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管理与组织案例分析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管理与组织案例分析教育管理及组织是教师职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这一内容的考察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教育管理与组织的实际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和掌握教育管理与组织的具体实践。
案例一:班级管理某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他发现班级中有几个学生学习成绩始终无法提升,而且他们的学习态度也相对较差。
这位老师决定从教育管理与组织的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教育管理与组织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状况和需求。
其次,老师可以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这些学生制定目标,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支持、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案例二:学校组织管理某中学校长发现学校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生纪律松散、师资培养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决定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改革。
分析:学校组织管理的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其次,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让各项管理工作更有序、更高效。
案例三:家校合作某位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较差,而家长对他们的学业进展也不是很关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决定开展家校合作。
分析:家校合作是教育管理与组织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校和家长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可以举办家长会、家长走访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结论: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管理与组织是培养合格教师所必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明确教育管理与组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了解如何应对实际问题。
幼儿园班级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案例
幼儿园班级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案例幼儿园班级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学中,班级组织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班级,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接下来,我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幼儿园班级组织与管理的实践教学。
1. 背景介绍这个教学案例发生在某某幼儿园的3-4岁班级,班级共有25名学生,班级管理者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育水平。
在这个班级中,有部分学生表现活泼好动,有部分学生则相对安静内向,班级整体氛围积极向上,但依然存在一些管理和组织上的问题。
2. 教学实践过程在这个案例中,管理者首先对班级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她发现活泼好动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活动放松和释放能量,而安静内向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和鼓励。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班级,她采取了以下措施:2.1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体能训练,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释放;而对于安静内向的学生,她增加了更多的情感教育和小组互动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2 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管理者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定期举办班级活动等方式,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通过班级文化的塑造,学生们更加愿意遵守规则,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2.3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管理者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她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她也会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动力。
3. 教学效果及反思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这个班级管理者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活泼好动的学生在户外活动和体能训练中得到了释放,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得到了有效调适;而安静内向的学生在情感教育和小组互动活动中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自信心,班级整体氛围更加积极向上。
讲一个教育管理的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曾一度成为当地的教育典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校在管理、教学、师资等方面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打造一所现代化的优质学校,该校于2018年开始实施教育管理改革。
二、案例问题1. 管理体制僵化:学校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创新和活力,导致学校管理效率低下。
2. 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成绩普遍低于同类学校。
3.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引领和学术氛围。
4. 家校沟通不畅:家校沟通机制不完善,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不足。
5. 校园文化缺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缺乏特色和活力。
三、案例实施1. 管理体制改革(1)成立教育管理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改革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推行扁平化管理,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3)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 提升教学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开展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质量。
3. 加强师资力量(1)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实施“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4. 优化家校沟通(1)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2)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
四、案例成效1. 管理体制更加灵活高效,学校管理效率显著提高。
2.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3. 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案例教学的认识及《组织行为学》案例中的尝试徐益勤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管理教育;组织行为学内容提要: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低成本、高效率、零风险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并训练阐述观点、表达立场、协调合作、团队意识、说服他人、妥协折中、临场发挥、灵活应变等管理能力。
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组织行为学论文定制教学有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学生经验及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互动环节困难、课时紧张等方面的困难。
搞好案例教学,案例是基础,组织是关键,变通是法宝。
一、关于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几点基本认识(一)案例与教学案例案例(Case)也称个案、个例、事例、实例等。
港台地区一般习称个案,大陆地区通称案例。
案例研究通常是指研究者从某一来自现实的具体事件、过程等的分析中,发现典型问题,归纳出一般规律,最终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结论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科学基本的研究工具与方法之一。
诸如历史学中的传记研究、社会学中的典型调查,法学中的判例研究,医学中的病例研究等,在广义上都属于案例研究。
从理论上说,案例研究在哲学上涉及的是从个性到共性、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关系,在逻辑上涉及的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从实践上说,案例研究主要应用于实践性、操作性、不确定性、开放性较突出的应用性学科之中。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作为施教与学习手段的教学案例及其使用。
教学案例是指围绕教学内容及其展开而设计、撰写、使用的,体现一定教学目的,含有一定管理实践问题,描述组织中发生的现实的事件、过程及其背景与条件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文本、数据、影像资料等的信息单元。
尽管在理论上人们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案例的类型、大小、目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事实、问题、目的是构成任何管理教学案例的三个基本要素。
“事实”即教学案例必须以在管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尽管出于商业、法律等考虑,名称与数据可以掩饰,素材及细节可以删减,但一是基本事实必须来自管理实践,不可凭空虚构,二是描述过程必须尽可能是事实的客观再现,避免作者的主观色彩,不可主观地、感性地艺术创作。
“问题”即案例必须包含管理问题,问题本身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已解决可未解决,但必须有实际问题,有学生开放性思考的余地,不可封闭地、单向地向学生推介处理问题的示范或样板。
“目的”即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用于何课何章何节,操练或验证何概念何理论何工具,训练或提高何知识何能力何技巧等,必须胸中有数,不可自然主义地照搬现实。
教学案例按照复杂程度与难度可大致分为低、中、高、很高四种形式,各有不同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第一种是“应用题式案例”。
这种案例的案情与学习中的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节比较简单,篇幅一般在数百至千余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展开表述,没有冗余或干扰性信息,有明确的和唯一的标准答案,多用于教师对该知识点的例证或检验与训练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常见于讲课及标准化考试,适用于没有或较少管理经验与管理训练的低年级在校生、低资历的基层员工。
第二种是“思考题式案例”。
这种案例的案情与学习中的某一或某些知识点有对应关系,情节相对复杂,篇幅一般在数千甚至上万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展开表述,信息提供比较充分,虽有基本的解决问题思路,但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最佳的标准答案,多用于教师对相应知识点的例证或检验与训练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常见于讲课、作业、课堂讨论及开卷考试,适用于有一定管理经验与管理训练的高年级在校生、有一定资历的基层干部。
第三种是“开放式案例”。
这种案例的案情往往是某一管理情景真实而全面的描述,提供的信息是全面的,包括大量冗余的甚至干扰性的信息,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是综合性的、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头绪比较多,篇幅一般在数万字。
由于问题的模糊性,学生必须首先搞清问题所在,分清主次,然后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利用知识储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最后权衡决策。
这种案例不仅没有唯一的或最佳的标准答案,甚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是开放性,常见于深度讨论及专门的案例课程,适用于有一定管理经验与管理训练的MBA、M以教育和高级管理培训。
第四种是“开拓式案例”。
这种案例的案情往往描述的是尚未开发的未知领域中传统管理知识与工具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不仅学生一无所知,教师也是茫然,需要师生共同探索和尝试,理出思路,给出概念,提出方法,创新与拓展知识。
这种案例一般只见于博士或高级研讨班等研究型教育。
上述四种案例中,前两种,即“应用题式案例”与“思考题式案例”,属教师主导型,一般遵循“理论升实践”的设计、使用思路;后两种,即“开放式案例”与“开拓式案例”,属师生互动型,一般遵循“实践叶理论”的设计、使用思路。
(二)案例教学及其主要形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为主要特征,以开发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基本诉求,兼及信息处理、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案例而展开的设计、制作、分析、讨论、建议、评价等的教学实践过程。
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不必也不可能拘于一格,但大体可分为教师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学生主导型三种形式。
在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多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特点等选取相应的案例,采取例证、分析、提问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讲课,教师的身份是导师。
在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进度、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思路、角度、方法,通过讨论、辩驳、置疑、答辩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课堂讨论,教师的身份是导演。
在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考虑学生的方法、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完善性、创造性等,通过讨论、辩驳、置疑、答辩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作业、考试,教师的身份是评论家或裁判。
(三)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意义首先,管理科学本质上是实践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
诚如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所说:“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绩。
”因此,管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是什么”,而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如何做”,包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正如培养临床医师必须直接接触病人,培养律师必须直接接触案件一样,管理教育,特别是专业课阶段,必须引人并倚重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低成本、高效率、零风险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转换。
其次,管理科学本质上是关于“人”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的科学。
德鲁克说:“管理当局也是人。
管理的每一成就都是一个管理人员的成就,每一失败都是一个管理人员的失败。
进行管理的是人,而不是各种‘力量’或‘事实’。
管理人员的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管理是否成功。
”管理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案例教学中阐述观点、表达立场、协调合作、团队意识、说服他人、妥协折中、临场发挥、灵活应变等等本身就是管理能力训练,严格说来这些案例教学的衍生产品本身就是案例教学的直接的和主要的目的,而非可有可无的“副产品”,其效果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得到的。
二、成人高等教育中管理教育的案例教学(一)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的优势相对于普通高校全日制的管理教育而言,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普通高校全日制的管理教育既培养管理实践人才,也培养管理理论研究人才,而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在教育功能上属于继续教育,因而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上一般明确定位于管理实践人才的培养,类似于MBA、MPA教育,开展案例教学有先天优势。
其次,成人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抱有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迫切愿望,因而不仅能够较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教学案例设定的特定情境,而且有认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与教师配合,实现互动。
再次,成人学生虽受年龄、学习方式等局限,知识基础的准确性、系统性略逊,但理解能力强,了解实际,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和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恰可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因而学生普遍乐于接受,且其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往往更务实,更有可操作性。
(二)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困难首先,成人学生,特别是学分制的学生,受学习方式、班级人数等局限,同学间、师生间熟悉程度低,团队意识差,组织不健全,缺乏有号召力领袖,因而在同学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上有一定困难。
其次,成人教育一般课时本已较短,进一步缩短面授课时更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案例教学,处理不好会激化已经很尖锐的矛盾,使成人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更加突出,虽不敢说因此一定受到来自师生,特别是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的抵制或阻力,至少是对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再次,近年来成人学生年龄下降、工龄缩短、职位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高中起点脱产班的出现,更使成人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
三、《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多年来,我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一直力图尽可能多地利用案例教学,其中遇到不少问题,也相应地积累了一点经验,不知当否,愿就教于诸位同仁。
(一)?案例是基础如同剧本是一剧之本,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搞好案例。
我在设计与选择案例时特别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案例要真实,不可虚构。
我用的案例或来自亲身经历与调研,如国际邮电局的人力资本工程、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或来自企业的一手资料,如充州矿务局的学习型企业建设、燕山石化的组织变革,或来自大众媒体的报道,如现代城的集体叛逃事件、亿唐网的领导层裂变,很少用别人改编的现成案例,更不会凭空编造案例。
因为一则凭空编造案例顶多起到例证的作用,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则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一线,凭空编造案例也欺骗不了他们。
其次,案例要新鲜,随时更新。
我选择案例时,新鲜是个重要指标,如在讲沟通时,SARS、苏丹红、芙蓉姐姐、超级女声等先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进入了我的课堂,甚至成了作业题目。
我体会,新鲜的案例不仅更贴近企业当前实际,使学生有真实感、现场感,而且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意识,效果特别好。
再次,案例要多,至少一对一。
经过多年积累,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我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准备有相应的案例,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现场的反应等灵活取舍。
(二)?组织是关键有了案例就有了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最终案例教学的效果好坏则主要取决于现场的组织工作。
首先,要有预习环节。
比较复杂一点并准备深度使用的案例应安排学生的预习环节,如集体课堂讨论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还可要求学生准备讨论提纲,独立完成作业的案例应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