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_陈俊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油藏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质,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导致其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其中,裂缝作为低渗透油藏中重要的地质特征,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安塞油田为例,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具有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特征。
本文采用地质调查、岩石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该地区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其中,数值模拟方法主要采用油藏工程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三、低渗透油藏裂缝特征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广泛,具有多尺度、多方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这些裂缝的存在使得油藏的渗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对水驱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裂缝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油水的渗流路径,还影响了注水压力的传递和分布。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改善注水效果:裂缝作为油藏中的高渗透通道,有助于提高注水效率,使注水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油藏中。
这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2. 增强水驱波及范围:裂缝的存在扩大了水驱波及范围,使得更多的油层得到有效开发。
这有助于提高油田的总体采收率。
3. 加剧水窜现象:当注水压力过大或裂缝连通性较好时,可能导致水窜现象的发生。
水窜现象会使得注水效果大打折扣,降低采收率。
五、案例分析以安塞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注水效率和水驱波及范围。
然而,当注水压力过大时,也可能导致水窜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以实现最佳的开发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裂缝作为低渗透油藏中的重要地质特征,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刘长利;刘欣;张莉娜;陈贞龙【摘要】注水开发已成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开发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储层微裂缝发育,非均质严重,油水井暴性水淹,导致水驱采收率较低.渗吸采油是该类油藏重要的采油方式,利用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注入水矿化度、岩芯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表面活性剂、原油黏度和温度等因素对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裂缝性特低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当周围环境注入水矿化度小于岩芯内地层水矿化度或加入表面活性剂均可显著提高渗吸程度;渗透率越高,原油黏度越小,含油饱和度越大,毛细管渗吸作用越强,最终渗吸采出程度越大;温度的升高可提高初期渗吸速率,但最终渗吸采出程度基本相同,温度不是影响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的直接因素.%Water flooding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for the ultra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 development.However, due to the problems of reservoir micro fracture development, serious heterogeneity and critical water, resulting the water flooding recovery waslow.Spontaneous imbibition oil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oil production in this kind of reservoir, on the basis of the use of indoor experiment, the salinity of injected water, core permeability, oil saturation, surfactant, oil viscosity and temperature in a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environment formation water salinity is less than the mainland core layer water salinity, or joining a surface active ag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effect.as the 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increased and the crude oil viscosity decreased;capillaryimbibition became stronger and the ultimate imbibition recovery is greater;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an increase the initial imbibition rate, but the ultimate imbibition recovery is basically the same, the temperature is not the direct acting factors about imbibition effects in ultra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期刊名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5页(P35-38,50)【关键词】特低渗裂缝性油藏;渗吸;采收率;影响因素【作者】刘长利;刘欣;张莉娜;陈贞龙【作者单位】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1;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1;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对象。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田开发中,低渗透油藏因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现象及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概述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使得开发难度较大。
安塞油田的低渗透油藏更是因其特有的地质条件而复杂,特别是在储层中发育的裂缝。
三、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这些裂缝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形态,其分布和发育受地质因素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研究区内的裂缝多以垂直、倾斜和高角度裂缝为主,部分地区还存在复杂的三维裂缝网络。
这些裂缝不仅改变了储层的物理性质,还对水驱开发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改善水驱效果的因素裂缝的存在使得储层中的流体流动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水驱效果。
当注入水沿着裂缝流动时,可以迅速扩散到整个储层,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裂缝还能为原油提供新的流动通道,使得原本难以采出的原油得以被采出。
2. 降低水驱效果的因素然而,裂缝也可能导致水驱效果的降低。
当裂缝过于发育时,注入水可能沿裂缝快速流失,导致储层中的原油无法充分被驱替出来。
此外,裂缝的存在还可能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储层中的流体分布不均,从而影响采收率。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为了深入探讨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手段,获取了储层的详细地质资料。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进行建模,并模拟水驱过程。
最后,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合理的裂缝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驱效果。
具体而言,通过对裂缝进行优化识别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2024年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油藏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质,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导致其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其中,裂缝发育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以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探讨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机制及优化措施。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高非均质性的特点。
该地区油藏裂缝发育,对水驱开发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背景。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机制1. 裂缝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裂缝发育导致注水压力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压力过高或过低,影响注水效果。
2. 裂缝对水流路径的影响:裂缝成为水流的主要通道,导致水流绕过部分区域,降低水驱效率。
3. 裂缝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裂缝发育使得部分区域采收率降低,影响整体采收效果。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资料、岩心分析、测井数据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裂缝发育情况。
同时,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数据,探讨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安塞油田的地质资料库、现场试验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
五、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具体影响分析1. 注水压力调整:针对裂缝发育导致的注水压力不均问题,通过调整注水策略和注水强度,优化注水压力分布,提高注水效果。
2. 水流路径优化:利用裂缝网络和地层非均质性特点,合理调整井网布局和注采关系,优化水流路径,提高水驱效率。
3. 采收率提升措施:针对裂缝发育导致的采收率降低问题,采取优化注水时机、调整注采比等措施,提高油藏采收率。
六、优化措施与建议1. 加强地质研究:深入开展地质综合研究,了解裂缝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为优化措施提供依据。
2. 调整注水策略:根据裂缝发育情况,合理调整注水压力和注水强度,优化注水策略。
《2024年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安塞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其中低渗透油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物性的特殊性,水驱开发成为主要的开采方式。
然而,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中国陕西省,地质条件复杂,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
这些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开发难度较大。
在开发过程中,水驱成为主要的开采方式。
然而,储层中的裂缝发育情况对水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裂缝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裂缝的存在使得注水过程中压力分布不均,注水压力升高。
裂缝区域的注水压力高于非裂缝区域,导致注水压力波动较大,影响注水效果。
2. 裂缝对水流方向的影响裂缝是地下水流的主要通道,水流在裂缝中快速流动,绕过非裂缝区域,导致非裂缝区域的水流速度降低。
这导致部分区域的水驱效果不佳,影响整个油田的开发效果。
3. 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裂缝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因为它们为油流提供了更好的流动通道。
然而,若裂缝发育过于复杂或与储层非均质性相互影响,可能导致部分区域采收率降低。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储层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数值模拟技术和现场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地质统计学方法用于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发育情况;数值模拟技术用于模拟水驱过程,预测水驱效果;现场实测数据则用于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来源于安塞油田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生产动态数据等。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注水压力分析通过对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裂缝发育区域的注水压力明显高于非裂缝区域。
这表明裂缝的存在使得注水压力分布不均,增加了注水难度。
《2024年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范文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资源,其开发利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特殊地质条件,其渗流特征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该类油藏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概述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是指具有微小裂缝、渗透率极低的油藏。
其特点是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缝。
这些微裂缝对油藏的渗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使得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三、渗流特征研究方法针对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本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及研究现状。
2. 实验研究: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影响因素。
3.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其渗流特征。
四、渗流特征分析1. 渗流规律: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渗流特征。
在开发初期,油藏的渗流主要受微裂缝控制,随着开发的进行,基质渗流逐渐成为主导。
2. 影响因素:影响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开发方式等。
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渗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流体性质如粘度、密度等也会影响渗流过程;开发方式如井网布置、生产制度等也会对渗流特征产生影响。
3. 微裂缝的作用:微裂缝在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裂缝不仅可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还能为油藏提供额外的储集空间。
此外,微裂缝还能改变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路径,从而影响渗流特征。
裂缝性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进行 了研 究 。
本 文 在分 析渗 吸驱 油 机理 和渗 吸注 水实 验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对影 响 裂 缝性 低渗 砂 岩 油 藏渗 吸驱 油 效 果 的主 要 因素及 机理 进行 分 析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4 07 期
内蒙 古石 油q r L. - _
8 5
裂缝 性 低 渗 砂 岩 油 藏 渗 吸 驱 油 效 果 的影 响 因素 分 析
陈俊 宇 唐 海 徐 学 成 吕栋 梁 , , ,
( . 南 石 油 大 学 ;, 疆 石 油 分 公 司 ) 1西 2新
和 P ro sR, . ㈨进行 了底 水 上 升渗 吸实 验 , asn W 等 获 得 了采 收 率 与 无 因 次 时 间 的关 系 曲线 ,asn P ro sR.
w. I l R 等 用称 重法 和 毛管 法 完成 了 淹没渗 和 fy . f 吸实 验 , 现淹 没 渗 吸驱 油 实 验 结果 与 底 水 上 升 实 发
缝 的水在 毛管 力 作用下 被 吸入 岩块 并 从基 质岩 块 中 置换 出 油 。显 然 , 毛管 力 为渗 吸驱 油动 力之 一 , 毛管
力 的表达 式为
户 = _ s 2 &o O () 1
玲 。 在 建 立 了毛 管 自吸 采 油 机 理 的 数 学 模 型 基 础 上 , 究 了影 响 裂 缝性 油 藏 采 出程 度 的敏 感 参 数 。 研 殷 代 印 等 人 建 立 了 裂 缝 性 油 藏 周 期 注 水 数 学 模 型。 和双 孔双 渗 数学 模型 。 , ∞ ¨ 分析 了裂缝 与基 质 孔 隙度 比值 、 水粘 度 比 、 质 毛 管 力 、 期注 水 开 始 油 基 周 时间 、 注水 周期 等 因素 对周期 注 水效 果 的影 响 , 计秉
《2024年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文
《裂缝性特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篇一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一、引言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作为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的挑战性。
这一类油藏的特点是孔隙网络中存在的细微裂缝导致储层渗流速度慢、渗透性低。
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和预测此类油藏的开采行为,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策略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针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和材料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油藏模拟系统、储层模拟器、高压驱替系统和微观成像系统等。
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砂石、矿物颗粒、人造流体等。
2. 实验步骤(1)储层模型的建立:根据地质资料和测井数据,通过合理比例配制砂石和矿物颗粒,构建与实际储层相似的物理模型。
(2)模拟油藏条件:在模拟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以模拟实际油藏的储层环境。
(3)驱替实验:通过高压驱替系统,向储层模型中注入人造流体,观察并记录流体的流动行为和分布情况。
(4)微观分析:利用微观成像系统对储层模型进行微观观察,分析裂缝的分布、大小、连通性等特征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以获得以下关键信息:1. 裂缝的分布和大小:通过微观成像系统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裂缝的分布情况、大小和连通性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储层的渗流特性和优化开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 流体流动行为:通过驱替实验,可以观察到流体的流动行为和分布情况,包括流体的流向、速度和分布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渗流特性。
3. 开发潜力评估:结合实验数据和地质资料,可以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估,为优化开采策略提供依据。
四、应用与讨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开采策略:通过对储层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渗流特性和流体流动行为,从而为优化开采策略提供依据。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E x e r i m e n t e dS t u d nt h e 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S o n t a n e o u s p yo p I m b i b i t i o n i nU l t r aL o wP e r m e a b i l i t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 yF
, f l o o d i n e c o v e r a s l o w. S o n t a n e o u s i m b i b i t i o no i l r o d u c t i o n i s a n i m o r t a n tw a f o i l r o d u c t i o n i n t h i sk i n do f r e s e r v o i r o n t h e gr yw p p p yo p , , , , , b a s i so f t h eu s eo f i n d o o re x e r i m e n t t h es a l i n i t f i n e c t e dw a t e r c o r ep e r m e a b i l i t o i ls a t u r a t i o n s u r f a c t a n t o i lv i s c o s i t n d p yo j y ya , , , H o w e v e r d u e t o t h ep r o b l e m so f r e s e r v o i rm i c r of r a c t u r ed e v e l o m e n t s e r i o u sh e t e r o e n e i t n dc r i t i c a lw a t e r r e s u l t i n h ew a t e r p g ya gt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基地之一,其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一直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开采工艺和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油藏开采难度较大。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裂缝能够改善储层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水驱失控、水淹等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析1. 改善渗流条件裂缝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条件,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
裂缝能够为油水流动提供通道,降低流动阻力,使油水更加容易地流向生产井。
同时,裂缝还能够扩大油藏的有效开采面积,提高采收率。
2. 增加水驱风险然而,裂缝的存在也可能增加水驱风险。
裂缝可能导致注入水在局部地区快速流失,造成水淹现象,影响采收率。
此外,裂缝还可能成为水驱波及不到的死角,导致部分区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3. 影响因素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对水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发育良好、规模较大的裂缝能够更好地改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
其次,注入水的性质和注入方式也会影响水驱效果。
合理的注入方式和水质有助于提高水驱效果,减少不利影响。
此外,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地下流体性质也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为了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建立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裂缝发育程度和规模下的水驱效果。
其次,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
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
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注水开发是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重要工艺技术措施。
低渗油藏储层中裂缝发育较为复杂,因此研究低渗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阐述了裂缝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
标签: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裂缝;规律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渗流能力相对于其他常规油藏储层较差;第二,地层能量不足,有明显的启动生产压差现象;第三,储层敏感性比较强,储层容易受到损伤;第四,储层的储集空间变化比较大,不能够准确判断顶面深度;第五,储层有裂缝发育,并且裂缝发育对油藏产能有一定的影响;第六,其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裂缝发育在平面和纵向上造成非均质性严重等。
低渗油藏开发中,注水开发能够提供有效的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增大各孔隙间的沟通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渗滤能力,增大了采油井的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注水开发中低渗油藏中裂缝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容易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的窜流,影响注水开发效果。
随着注水开发,裂缝发生不可逆形变,裂缝转为大型显裂缝,从而对注水开发造成一定影响。
2 裂缝性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几何形状、分布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连通关系等就是所谓的岩石孔隙结构。
当流体在岩石中流动时,岩石的孔隙结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正是这些微观结构特征决定了宏观的储集、渗流性能。
[1]根据大小不同储层喉道半径可分为五类。
分别为粗喉、中喉、细喉、微喉、吸附喉。
其半径分为分别为大于5μm、5μm-1μm、1μm-0.2μm、0.2μm-0.02μm、小于小于0.02μm。
对有微裂缝的特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孔渗参数的测试,进一步得到岩心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关系,一般裂缝性低渗油藏其渗透率分布范围较大,孔隙度分布相对集中。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杨凯【摘要】大量实验证明,裂缝具有较强的压敏效应.低渗基质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得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非常困难,而注水吞吐对保持油层压力以及实现稳产具有明显优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裂缝性低渗油藏渗流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所编制的数值模拟程序,分析计算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对该类油藏注水吞吐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的影响在生产后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也越大;应力敏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均影响产量,随着其值的增加,油井产量降低,当应力敏感系数增大到一定值后,产量的降低幅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0(017)002【总页数】4页(P82-84,91)【关键词】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数值模拟【作者】杨凯【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40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4对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传统的衰竭式开采过后,基岩中将残余大量的原油,常规注水开发可以降低部分残余油量,但油井见水快,含水率上升快,易发生水窜或暴性水淹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一些油田提出采用原井注水适当补充油层能量后反吐采油的方式,在保持油层压力的前提下,实现油田的相对稳产。
其中,头台油田、安乐油田、江汉王厂油田、中原马厂油田、中原 A463油藏进行注水吞吐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1-2]。
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双重孔隙来描述裂缝性油藏,Kazemi和 Rossen等人最先开始裂缝性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3-4],随后 Thomas、J.R.Gilman等人分别提出各自的双孔隙度模型。
华北油田的王瑞河发表了双重介质拟四组分模型[5];尹定公布了自己研制的全隐式裂缝性三维三相裂缝模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袁士义、冉启全等人建立将裂缝变形与基质渗吸作用集为一体的变形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6]。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2T16:10:37.7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月10期上作者:李丞[导读] 随着化石能源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低渗透、致密、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李丞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聚中十六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随着化石能源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低渗透、致密、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低渗透油藏因渗透率低,原油流动性差,开发成本高,效果差等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该类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
目前低渗透油藏主要通过压裂提高储层渗透率改善原油流动通道进行开发。
储层裂缝与基岩之间的流体交换成为压裂后原油进入裂缝的主要方式。
渗吸是湿相依靠毛管力自发进入毛细管将非湿相替换出来的过程,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发现象。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引言随着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的开采程度持续深入,因此,对石油开采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
当前,中低渗油层在我国油气储备中所占比例持续攀升,低渗透油层存在油藏类型单一、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储层敏感性强等特点,采取适宜的采油技术,合理地开发中低渗油层逐渐成为油层开发研究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油田现场开发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挥毛细管力的渗吸作用可有效开发此类油藏,对于水湿裂缝性油藏而言,压裂液渗吸剂可以充分发挥其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及毛管自吸作用,协同作用置换原油到高渗透裂缝之中,进而在水驱过程中携带出原油。
然而,现有压裂用渗吸剂耐温抗盐性能较差,易水解失效,地层吸附损耗大。
因此,耐温抗盐性能更好、耐水解性更强、耐地层吸附性能更优且渗吸效率更高的压裂液渗吸剂对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有着重大意义。
1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油水界面张力是筛选超低渗油藏渗吸剂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界面张力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原油毛细管阻力,促进基质残余油启动,使更多的剩余油转换为可动油,而且随着界面张力的降低使得黏附功也随之减小,提高了原油的剥离效率,从而提高原油的渗吸采收率。
表活剂对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分析_陈俊宇
Analysis of the inhibition displacement effect influenced by the surface active agent in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sandstone reservoir Chen Junyu , T ang H ai , Xu Xuecheng , Lv Dongliang , Liao H uawei , Yu Beibei
孔隙体积/ cm 3 2. 294 3 2. 536 6 4. 150 1 3. 485 9 3. 504 9 2. 443 2 2. 388 0 3. 001 4 3. 198 0 2. 732 2 2. 691 1 2. 938 9 2. 771 7 3. 170 3 3. 414 6 2. 425 4 3. 154 4
第 28 卷 第 1 期 文章编号 : 1008 -2336( 2008) 01 -0051 -05
海 洋 石 油
O FFSHO RE O I L
· 51 ·
表活剂对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分析
陈俊华伟 , 余贝贝
1 1 2 1 1 1
1 1 2 1 1 1
( 1.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Chengdu 610500 ; 2. Branch Corporation of Xinjiang Oilfield , Fukang 831511)
Abstract : T he physical nature of t he low-permeability f ractured reservoir is complex and very special , and the w ater flooding exploit ation is decided by the inhibition effect w hich depends on the surf ace active agent used in f ield . Analy zing the oil reservoir inhibition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comparing experiment result s , this paper analyzes t 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e active agent w 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inhibition displacement . Generally , the effect of core' s inhibition displacement is declining wi th the increasing of concent ration of the surface active agent , but surface active agent w it h a cert ain degree concent ration can improve t he core' s surface wet tability and is helpful to the inhibition displacement . T 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 basis for carrying out inhibi tion w ater flooding . Key words : surface active agent ; inhibition ; t he effect of displacement ; ef ficient analy sis 由于裂缝系统具有孔隙体积小 、但渗透性好 的特点 , 在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 , 注入水首 先沿裂缝推进 , 同时进入裂缝的水在毛管力作用 下渗吸到基质岩块里并从中置换出油 , 生产动态 上表现出油藏易水窜 、 水淹 。 油层水淹后 , 仍然有 大量的剩余油富集于基质岩块中难以开采 。 在多孔介质中 , 润湿相流体依靠毛管力作用 置换非润湿相流体的过程称为渗吸 。 从 20 世纪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油藏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裂缝是低渗透油藏中常见的地质特征,其发育程度、连通性和方向性对油藏的水驱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地质条件复杂,以低渗透油藏为主。
该地区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点。
其中,裂缝作为油藏中的重要地质现象,对油水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关键作用。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析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水驱油的效果。
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较好的区域,水驱油的效率较高。
因为裂缝能够为水驱提供良好的通道,使注入的水能够更快地进入油层深处,从而更好地驱替原油。
反之,裂缝发育较差的区域,水驱油的效率较低。
2. 裂缝连通性的影响裂缝的连通性也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
连通性好的裂缝网络能够使水驱更加均匀地进入油层,从而提高水驱效率。
相反,连通性差的裂缝网络可能导致水驱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水淹而部分区域仍未被有效驱动,从而降低整体的水驱效果。
3. 裂缝方向性的影响裂缝的方向性也会对水驱效果产生影响。
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方向往往与主应力方向一致。
当注入水的方向与裂缝方向一致时,水驱效果较好。
因为这种方向性使水能够顺着裂缝快速流动,更好地驱替原油。
反之,当注入水的方向与裂缝方向垂直或斜交时,水驱效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统计学、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结合安塞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对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地质统计学用于分析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数值模拟用于模拟水驱过程和预测水驱效果;实验室测试则用于获取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过程影响因素研究蔡喜东;姚约东;刘同敬;李东东【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论文》【年(卷),期】2009(004)011【摘要】目前新探明的油藏近30.9%的储量都是低渗透油藏,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基质渗透率低、裂缝分布复杂,常常会出现油井过早水淹导致开发效果差.而裂缝性油藏渗吸过程中受裂缝发育程度、毛管力大小、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基质与裂缝渗透率之比等10多种因素影响.现在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物模方法,数模研究相对较少,现通过建立了典型的渗吸数值模型(岩心规模和近井规模)对多种因素进行了规律研究,为有效利用基质与裂缝渗吸作用对开发效果进行改善提供指导.通过研究完善,加深了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的认识,其中毛管力对渗吸至关重要,油水粘度比、基质与裂缝渗透率之比、注入速度、初始含水饱和度、温度是渗吸的敏感因素,其余因素影响不明显.【总页数】7页(P806-812)【作者】蔡喜东;姚约东;刘同敬;李东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相关文献】1.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自发渗吸渗流作用 [J], 许建红;马丽丽2.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J], 李爱芬;凡田友;赵琳3.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渗吸窜流指数研究 [J], 杨元明;李治平;赖枫鹏;杨朝蓬;黄甫4.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数值模拟研究 [J], 王希刚;宋学峰;姜宝益;蔡喜东;刘刚5.裂缝性油藏中的渗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张红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地质特性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对象。
其中,安塞油田的特殊地质构造及低渗透性成为开发的关键因素。
而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油田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该地区的油藏主要由细粒砂岩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此外,该地区的油藏中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这些裂缝对水驱开发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地质资料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收集整理地质资料,了解油藏的基本特征和裂缝分布情况;其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裂缝对注水压力的影响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注水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注水压力。
而裂缝的存在使得注水压力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压力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这将对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 裂缝对水驱速度的影响裂缝的存在使得水驱速度在局部地区发生改变。
在裂缝发育的区域,水驱速度较快,而在无裂缝或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水驱速度较慢。
这导致水驱波及范围不均,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
3. 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部分原油能够通过裂缝快速被采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然而,裂缝也可能导致部分原油滞留在油藏中,难以被采出,从而降低采收率。
因此,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五、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验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发现,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与水驱效果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区域,水驱效果较好;而在无裂缝或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水驱效果较差。
裂缝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裂缝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分析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开采率;另一方面还可能增强油层的非均质性,造成水淹、水窜等事件,不利于油井的开发。
因此,我们在开采低渗透油气田时,应利用岩芯观察法、示踪剂测试技术和水驱前缘测试技术识别油层裂缝特征,制定科学、安全的开采方案,充分发挥裂缝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率。
标签:裂缝性油藏;裂缝方向;井排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使油藏得以开发;另一方面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增加了开发难度。
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有着较强的非均质性,较强的应力敏感性,进行常规注水时容易发生水窜和较严重的水淹,且很难开发出基质中的原油,但对于此类油藏的开发又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对于常规油藏,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更难开发,且开发的效果较差,当前面对的问题是需要克服存在的技术难题,合理高效的进行开发[1]。
在对裂缝性油藏进行注水开发中存在几个关键因素,如注采井网的部署是否优化,特别是裂缝方向和井排方向的优化[2]。
在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中,国内外学者和从业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对渗吸采油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开发效果受开发方式的影响程度。
1、开采方式开采方式有注水开采和天然能量开采两类。
在常规油藏中,开采方式有天然能量开采,另一类是通过注水等操作,在外界的作用下对能量进行补充,以获得更高的能量水平,得到好的开发效果[4]。
而对于双重介质油藏,进行外界能量不出获得的效果会显得更为突出。
最低采出程度的方式是靠天然能量开采,这是由于在此方式下,能量不能得到补充,造成了过快的地层压力下降,地层能量也会出现降低,导致了近井地带严重的脱气,从而使得油井产量出现大幅度降低,油藏的采收率明显降低。
而在注水开发方式中,由于损失的能量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地层压力可以维持在饱和值上,使得油井的稳产期延长,提升了采出程度。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及其对产能的影响——以大情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 f r a c t u r e s d i r e c t i o n s a n d l o w a mp l i t u d e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Qi n g I me mb e r , Qi n g s h a n k o t l
Fo r m at i o n, t hi s p a pe r a na l y z e d t he c h 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f r a c t u r e d l ow p e r me ab i l i t y r e s er v oi r a n d I he e f f e c t of r e s e r v o i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 裂缝 性 低 渗 透 岩 性 油 藏 物 性 复 杂 , 控 制 因素 多 样 , 开采 难度 大, 寻 找 储 层 物 性 的 主 控 因素 是 该 类 油 藏 有 效
开 发 的基 础 。 以 大情 字 井 油 田 黑 4 3块 为 例 , 在 对 青 山 口组 青 一 段 储 层 沉 积 相 、 岩性特征 、 裂缝 方向、 低 幅 度 构造 综 合评价基础上 , 分 析 了低 渗 透 裂 缝 性 油藏 储 集特 征 , 探 讨 了储层 性质对 单井 产能的 影响。分析认 为 , 黑4 3 区块 低 渗 透 储 层 物 性 主 要 受沉 积 相 和 裂缝 控 制 . 剩余 储 量 分 布 与 构 造 幅 度 、 油 藏 内的 油 水 分 异 差 别 、 储 集 层 岩 性 变 化 密切 相关 , 为 裂 缝性 低 渗 透 油 藏 有 效 开 发 提 供 参 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窜流的影响。 推导出裂缝性储层中毛管力作用下
基质和裂缝间油水交换的偏微分方程得出了: 渗透 率越低, 水湿性越强, 裂缝越发育, 渗吸作用采油效 果越好的结论。朱维耀等人〔13〕对渗吸与驱替作用对
采出程度的影响以及水驱油时的最佳渗流速度, 含 有微裂缝储层岩心基质的吸水条件进行了研究。 杨 正明等人〔14〕用实验方法分析了岩心长度, 岩心裂缝 接触面大小, 位置, 岩心裂缝中不同流体条件, 油水 重力差、初始饱和度、老化时间对自发渗吸的影响。 唐海等人〔15〕在川中大安寨裂缝性油藏渗吸注水实
表 3 脉冲渗吸规律分析结果 (ED = 80% )
的渗吸效果, 其原因是油水混合物存在着较大的界
时间 压力 d M Pa
拟合方程
最大脉冲 相关 渗吸 (% ) 系数 n
2 R t= 25. 5 (1- e- 0. 5359n ) 25. 5
1
4 R t= 38. 0 (1- e- 0. 4459n ) 38. 0
弯液面, 从而达到加速和强化提高基质岩块渗吸驱
油效果的作用。
表 2 为实验岩心压力脉冲与渗吸驱油效果的关
系。 可以看出压力脉冲最终驱油效果好于自然渗吸
条件下的最终驱油效果, 但不是脉冲压力越大驱油
效果越好。由于每次脉冲有一个憋压压缩过程, 脉冲
时间越长, 憋压压缩过程越长, 渗吸驱油效率越低。
从脉冲渗吸动态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基质岩块
0. 997 3. 0 0. 968 3. 6 0. 968 5. 2 0. 998 4. 2 0. 996 3. 5 0. 992 3. 4
面张力。因此, 当注入的流体中有表面活性剂与防膨
剂等降粘物质时, 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 毛管力变
小, 渗吸驱油动力降低, 从而使驱油效果降低。
表4
驱油速度与驱油效果关系
的脉冲渗吸动态满足衰竭规律 (3) 式:
R t = R ∞ (1 - e- Κn)
(3)
式中: R ∞—当 n→∞时, 极限渗吸采收率;
R t—时间为 n 时刻的渗吸采收率;
Κ—渗吸常数; n —脉冲次数。 根据脉冲渗吸规律分析结果 (表 3) 基质岩块的
平均脉冲渗吸规律为: R t= 30. 58 (1- e- 0. 4329n )。 当
力的渗吸作用和驱动力的驱替作用使驱油效果达到
20
0. 736
21
1. 48
8. 26 7. 29
表 5 流体性质与渗吸驱油效果的关系
流体性质
地层水 清水
0. 2X 活性剂 1. 0X 活性剂 5. 0X 活性剂 0. 2X 防膨剂 1. 0X 防膨剂 5. 0X 防膨剂
1 5. 742 5. 27 3. 782 5. 486 4. 726 5. 098 5. 17 5. 232
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表 1
渗透率与驱油效果的关系
渗透率 (m d) 孔隙度 孔隙体积 最终采收率 (% ) 序号
平均 (% ) (cm 3)
平均
1 375
32. 02
2 319 337. 6 34. 2
3 318. 7
26. 7
4 256
0. 315
5 235 238. 7 0. 345
6 225
2007 年第 4 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85
裂缝性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俊宇1, 唐 海1, 徐学成2, 吕栋梁1
Ξ (1. 西南石油大学; 2. 新疆石油分公司)
摘 要: 由于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水驱 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本文在分析油藏渗吸驱油机理基础上, 对影响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 了综合分析, 为制定裂缝性油藏合理的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 研究了影响裂缝性油藏采出程度的敏感参数。 殷代印等人建立了裂缝性油藏周期注水数学模 型〔10〕和双孔双渗数学模型〔11〕, 分析了裂缝与基质孔 隙度比值、油水粘度比、基质毛管力、周期注水开始
时间、注水周期等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 计秉 玉等人〔12〕根据油水两相D a rcy 定律, 研究了油层中 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和润湿角余弦对毛管力作用产
ED = - 26. 589 ( lgK ) 2+ 69. 465lgK + 5. 3774 R 2= 0. 9797
可见, 渗透率在 14. 596m d 到 18. 387m d 之间 时, 驱油效果最佳。
2. 2 脉冲压力, 脉冲时间, 脉冲次数与渗吸驱油效
果的关系
根据渗吸驱油理论, 在基岩系统可产生渗吸驱
Ξ 收稿日期: 2006- 11- 12
86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年第 4 期
力末端效应; 第二, 毛管半径应大于液膜在岩石固体
表面的吸附厚度, 因为固体表面的液膜吸附层具有
反常的力学性质和很高的抗剪切能力, 当孔隙半径
等于和小于吸附层厚度时, 孔道因液膜吸附层的反
常力学特性而成为无效渗流空间, 在毛管力曲线中
序号
16 17 18 19
水驱速度 (m d) 0. 048 0. 092 0. 184 0. 368
最终采收率 (% )
10. 56 10. 78 10. 68 9. 24
2. 3 渗吸驱油速度与渗吸驱油效果的关系 基岩的自吸速度可近似为 4 式〔16〕:
Τ=
∃p ckm
L
2 s
(4)
式中: ∃ Pc—基岩—裂缝毛细压力梯度; km —基岩渗透率;
33. 2
7 139
4. 99
8 135 132. 7 9. 52
9 124
14. 5
10 16. 2
6. 3
11 15. 6 15. 23 6. 2
12 13. 9
5. 56
13 4. 8
11. 35
14 3. 9 4. 07 11. 9
15 3. 5
10. 4
6. 039 6. 745 6. 465 6. 445 6. 032 6. 175 1. 1281 2. 305 3. 92 1. 058 1. 047 0. 898 2. 893 2. 932 2. 761
从渗吸驱油理论, 可以看出毛管力 (式1) 是主要
的驱油动力, 渗透率 (式 2) 越低, r 越小, 驱油动力越 大, 驱油效果越好, 但当 r 等于和小于液膜在岩石固
体表面的吸附厚度时, 孔道因液膜吸附层的反常力
学特性而成为无效渗流空间, 驱油效率降低。 因此,
渗透率存在着一个范围, 使渗吸驱油效果最佳。该结
在多孔介质中, 润湿相流体依靠毛管力作用置 换非润湿相流体的过程称为渗吸。从20 世纪50 年代 以来, 国内外对渗吸驱油机理及规律作了大量的研 究。 在国外, A ronofsky J. S 等人〔1〕首先导出了渗吸 驱油指数关系式方程, R apopo rt L. A 〔2〕提出渗吸驱 油准则, G raham J. W. 〔3〕和M annon W. 等〔4〕用三角 形和方块模型完成了渗吸实验研究,M t tax C. C. 〔5〕 和 Pa rson s R ,W. 等〔6〕进行了底水上升渗吸实验, 获 得了采收率与无因次时间的关系曲线, Pa rson s R. W. 和 Iffly R. 等〔7〕用称重法和毛管法完成了淹没渗 吸实验, 发现淹没渗吸驱油实验结果与底水上升实 验结果具有一致性。B la ir, P. M . 〔8〕利用数值模拟方 法分别讨论各个因素对渗吸的影响。 在国内, 张红 玲〔9〕在 建 立 了 毛 管 自 吸 采 油 机 理 的 数 学 模 型 基 础
13. 45 13. 38 12. 65 14. 37 16. 15 19. 39 26. 47 32. 86 38. 08 51. 32 50. 13 49. 81 46. 19 35. 13 31. 96
13. 16 16. 64 34. 47 50. 42 37. 76
表 1, 图 1 为实验岩心渗透率与渗吸驱油效果的 关 系, 通过分析得出 (如图 1) 岩心自然渗吸效率 (ED , % ) 和渗透率 (k, m d) 关系公式如下:
8 R t= 29. 5 (1- e- 0. 3079n ) 29. 5
2 R t= 29. 5 (1- e- 0. 3867n ) 28. 5
2
4 R t= 34. 5 (1- e- 0. 4536n ) 34. 5
8 R t= 34. 5 (1- e- 0. 4671n ) 27. 5
平均 R t= 30. 58 (1- e- 0. 4329n) 30. 6
脉冲时间= 2d
脉冲时间= 4d
4h
3. 130
8h 0. 5d
1d
5. 392 7. 562 9. 755
次数
脉冲压力 (M Pa)
2
4
8
次数
脉冲压力 (M Pa)
2
4
8
次数
脉冲压力 (M Pa)
2
4
8
2d
11. 283
1 7. 737 12. 78 9. 4 1 9. 262 9. 165 7. 763 1 8. 50 7. 243 17. 56
验研究中对渗吸驱油理论以及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法
进行了研究。
本文在分析渗吸驱油机理和渗吸注水实验研究
的基础上, 对影响裂缝性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 果的主要因素及机理进行分析。
1 渗吸驱油机理 在裂缝性油藏进行注水开发过程中, 注入水首
先在流动压力梯度作用下沿裂缝推进, 同时进入裂 缝的水在毛管力作用下被吸入岩块并从基质岩块中
表现为束缚液相饱和度, 毛管力在这类无效渗流空
间中没有实效的驱油价值。在实际应用中, 可借助于